CN113597828A - 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7828A
CN113597828A CN201980094318.1A CN201980094318A CN113597828A CN 113597828 A CN113597828 A CN 113597828A CN 201980094318 A CN201980094318 A CN 201980094318A CN 113597828 A CN113597828 A CN 113597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arrier tape
carrier
guide memb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3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97828B (zh
Inventor
水野贵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97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97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7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带引导部件在向元件的拾取位置搬运载带时对载带进行引导,该载带具备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收容元件的腔室的基带和封闭腔室的开口部的盖带。带引导部件具备:按压部件,从设有盖带的一侧按压载带;以及一对侧壁部件,以夹着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设置。按压部件具备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设于比从载带剥离盖带的剥离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并按压盖带被剥离之前的载带。第一部件具备退避部,该退避部用于减轻在收容于腔室的元件从基带突出时施加于该元件的压力。

Description

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有与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相关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供给装置具备按压载带的抑制器。抑制器在与盖带被剥离的载带接触的面具备槽。由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供给装置防止元件因静电而附着于抑制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38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载带的基带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收容元件的腔室。基带通常以使元件的上部不从基带突出的方式收容元件。为了便于说明,将该载带称为第一带。在该情况下,在盖带与元件的上部之间产生间隙,在载带的输送时、将载带设置于带式供料器时等,元件有可能在腔室内移动。其结果是,例如在引脚从元件主体突出的引脚元件等的情况下,存在有引脚变形的可能性。
为此,在载带中存在有收容于腔室的元件从基带突出的载带。为了便于说明,将该载带称为第二带。在该情况下,盖带与元件的上部之间的间隙被消除,元件受到来自盖带的恒定的按压力。因此,腔室内的元件的移动被限制,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被抑制。
然而,对载带进行引导的带引导部件具备按压部件。按压部件为了抑制在载带的搬运时、盖带的剥离时等产生的冲击而从设有盖带的一侧按压载带。由于第二带的元件从基带突出,因此若按压部件以与第一带同等的按压力按压第二带,则与第一带相比,施加于元件的压力增大。若在该状态下从载带剥离盖带,则施加于元件的压力骤减,存在有在元件产生振动的可能性。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说明书公开有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对于收容于腔室的元件从基带突出的载带,能够降低在从载带剥离盖带时在元件产生的振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带引导部件,在向元件的拾取位置搬运载带时对所述载带进行引导,所述载带具备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收容所述元件的腔室的基带和封闭所述腔室的开口部的盖带。所述带引导部件具备:按压部件,从设有所述盖带的一侧按压所述载带;以及一对侧壁部件,以夹着所述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设置。所述按压部件具备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设于比从所述载带剥离所述盖带的剥离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并按压所述盖带被剥离之前的所述载带。所述第一部件具备退避部,该退避部用于减轻在收容于所述腔室的所述元件从所述基带突出时施加于该元件的压力。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带引导部件,按压部件在比从载带剥离盖带的剥离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第一部件。另外,第一部件具备退避部,该退避部用于减轻在收容于腔室的元件从基带突出时施加于该元件的压力。由此,与未设置退避部的情况相比,带引导部件对于收容于腔室的元件从基带突出的载带,能够减轻施加于元件的压力。由此,带引导部件能够缓和在盖带的剥离前后产生的施加于元件的压力的骤减,能够降低在从载带剥离盖带时在元件产生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载带90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载带90的II-II剖视图。
图3是表示具备带引导部件10的带式供料器80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搬运载带90时的带引导部件10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带引导部件10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带引导部件10的仰视图。
图7是搬运载带90时的图5所示的带引导部件10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表示带引导部件10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带引导部件10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带引导部件10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带引导部件10对载带90进行引导。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引导部件10设于带式供料器80。
1-1.载带90的结构例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载带90具备基带91和盖带93。在基带91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收容元件P1的腔室92。多个腔室92在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即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而设置。元件P1被分别收容于多个腔室92,由元件装配机依次拾取而装配于基板。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载带90是由树脂一体地形成腔室92以及基带91的压纹带。压纹带例如通过冲压成形、压空成形等使腔室92形成为大致凹状。树脂例如能够使用透明的聚苯乙烯材料、在聚苯乙烯材料中混入导电性填料而成的导电性聚苯乙烯材料等。载带90也可以由纸材形成。在该情况下,基带91的贯通的腔室92的底部被底带密封。
在基带91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输送孔94。多个输送孔94在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即长边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而设置。多个输送孔94分别形成为大致圆形或者大致椭圆形,多个输送孔94与后述的带式供料器80的导带齿轮82a的突起部依次卡合。多个腔室92在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一侧沿长度方向配置成一列。多个输送孔94在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另一侧沿长度方向配置成一列。
盖带93封闭腔室92的开口部。如图2所示,盖带93例如通过粘接剂粘接于基带91。盖带93与基带91的粘接部位避开腔室92而设于腔室92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两端部。此外,在设有输送孔94的部位未设置盖带93。盖带93例如能够由透明的高分子膜等形成。
1-2.带式供料器80的结构例
带式供料器8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元件装配机的插槽。带式供料器80搬运载带90,将元件P1供给至拾取位置PP1。由带式供料器80供给至拾取位置PP1的元件P1由安装于元件装配机的装配头的保持部件(例如吸嘴等)拾取并保持,从而装配于基板。
如图3所示,带式供料器80具备带引导部件10、主体部81、输送装置82、盖带排出装置83以及盖带引导装置84。主体部81形成为扁平的箱形。在主体部81上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带盘90R。在带盘90R上卷绕有上述载带90。
输送装置82对从带盘90R拉出的载带90进行间距输送。输送装置82具备导带齿轮82a和马达82b。导带齿轮82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于载带90的带搬运路的下方的主体部81。导带齿轮82a具备多个突起部。多个突起部分别在圆盘状的导带齿轮82a的外缘部以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多个突起部在导带齿轮82a的外缘部沿周向隔开预定间隔而设置。
在导带齿轮82a上经由齿轮连结有马达82b。马达82b驱动导带齿轮82a而使其旋转。马达82b例如能够使用公知的步进马达、伺服马达等。当马达82b旋转时,马达82b的旋转被齿轮减速并传递至导带齿轮82a,从而导带齿轮82a旋转。马达82b以使导带齿轮82a间歇旋转的方式进行驱动。当导带齿轮82a旋转时,多个突起部依次与设于载带90的多个输送孔94卡合,将载带90沿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搬运(间距输送)。
在导带齿轮82a的上方设有带引导部件10。如图4所示,带引导部件10在载带90被向元件P1的拾取位置PP1搬运时对载带90进行引导。带引导部件10具备按压部件20和一对侧壁部件30、30。按压部件20从设有盖带93的一侧按压载带90。一对侧壁部件30、30以夹着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20具备第一部件21、剥离部22、切口部23、第二部件24以及接触部25。第一部件21设于比从载带90剥离盖带93的剥离部22靠上游侧的位置,按压盖带93被剥离之前的载带90。切口部23是切除包括元件P1的拾取位置PP1在内的预定区域而成的部位,被供给到拾取位置PP1的元件P1能够由上述保持部件拾取。
第二部件24从剥离部22起跨及切口部23地设置,按压盖带93被剥离后的载带90。被输送装置82搬运至剥离部22的载带90在剥离部22被从载带90剥离盖带93。当输送装置82进一步搬运载带90时,被剥离了盖带93的载带90通过第二部件24而到达元件P1的拾取位置PP1。在由保持部件拾取了元件P1后,输送装置82进一步搬运载带90,从而将基带91向带式供料器80的外部排出。此外,接触部25的说明见后述。
在剥离部22被剥离的盖带93在剥离部22被向与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相反的方向折回。被剥离的盖带93被盖带引导装置84引导而被搬运至盖带排出装置83。盖带排出装置83将被剥离的盖带93送出并排出。盖带排出装置83具备与输送装置82的导带齿轮82a的旋转联动地进行驱动的排出机构。排出机构将被剥离的盖带93送出,并将被剥离的盖带93向带式供料器80的外部排出。
盖带引导装置84设于带引导部件10与盖带排出装置83之间的载带90的带搬运路。盖带引导装置84具备一对引导辊。一对引导辊将在剥离部22被剥离的盖带93向盖带排出装置83引导。
这样,载带90被从带盘90R拉出,并由输送装置82向元件P1的拾取位置PP1搬运。此时,载带90被带引导部件10引导。另外,在带引导部件10的剥离部22被剥离的盖带93被盖带引导装置84引导而被盖带排出装置83向带式供料器80的外部排出。
1-3.带引导部件10的结构例
基带91通常以使元件P1的上部不从基带91突出的方式收容元件。为了便于说明,将该载带90称为第一带。在该情况下,在盖带93与元件P1的上部之间产生间隙,在载带90的输送时、将载带90设置于带式供料器80时等,存在有元件P1在腔室92内移动的可能性。其结果是,例如在引脚从元件主体突出的引脚元件等的情况下,存在有引脚变形的可能性。
为此,如图2所示,在载带90中,存在有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的载带90。为了便于说明,将该载带90称为第二带。在该情况下,盖带93与元件P1的上部之间的间隙被消除,元件P1受到来自盖带93的恒定的按压力。因此,腔室92内的元件P1的移动被限制,上述不良情况的产生被抑制。
然而,对载带90进行引导的带引导部件10具备按压部件20。按压部件20为了抑制在载带90的搬运时、盖带93的剥离时等产生的冲击而从设有盖带93的一侧按压载带90。由于第二带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因此若按压部件20以与第一带同等的按压力按压第二带,则与第一带相比,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增大。若在该状态下从载带90剥离盖带93,则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急剧减少,存在有在元件P1产生振动的可能性。
为此,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20具备用于减轻在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时施加于该元件P1的压力的退避部40。退避部40至少设于第一部件21。如上所述,第一部件21设于比从载带90剥离盖带93的剥离部22靠上游侧的位置,按压盖带93被剥离之前的载带90。
具体而言,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20具备与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两端缘接触的接触部25。另外,退避部40是以从剥离部22起沿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至少一个槽41。由此,按压部件20能够一边按压载带90,一边减轻施加于从基带91突出的元件P1的压力。
另外,槽41的深度优选被设定为比从基带91突出的元件P1的突出量H1大。元件P1的突出量H1根据载带90而不同。由此,带引导部件10的设计者可以针对预定使用的载带90,事先确认元件P1的突出量H1的最大值,以使槽41比突出量H1的最大值深的方式设计槽41的深度。另外,槽41也可以在形成带引导部件10后,例如通过立铣刀加工等来形成,也可以在形成带引导部件10的模具形成槽41。
本实施方式的退避部40是一个槽41,槽41的深度被设定为比从基带91突出的元件P1的突出量H1大。由此,与未设置槽41的情况相比,带引导部件10对于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的载带90,能够减轻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由此,带引导部件10能够缓和在盖带93的剥离前后产生的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的骤减,能够降低在从载带90剥离盖带93时在元件P1产生的振动。
如图1以及图6所示,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退避部40的长度40X优选被设定为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腔室92的长度92X的一半以上。另外,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退避部40的长度40Y优选被设定为比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腔室92的长度92Y大。
若退避部40的长度40X以及长度40Y被设定为上述尺寸,则至少施加于剥离部22的紧前的元件P1的压力大致接近于由基于盖带93的按压力产生的压力。由此,带引导部件10对于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的载带90,能够使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的压力变动最小化。
此外,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退避部40的长度40X更加优选被设定为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腔室92的长度92X以上。另外,如图6所示,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退避部40的长度40X优选被设定为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多个腔室92的长度92X。这样,退避部40的长度40X越长,越能够充分地减轻从到达剥离部22之前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在对被以高速搬运的载带90进行引导时是优选的。
退避部40也可以是多个槽41。然而,在该情况下,与退避部40为一个槽41的情况相比,第一部件21与元件P1的隔着盖带93的接触面积增加。由此,存在有减轻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的上述效果与退避部40为一个槽41的情况相比有所减弱的可能性。因此,退避部40优选为一个槽41。
另外,退避部40也可以是以从剥离部22起沿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至少一个狭缝42。图8所示的退避部40是一个狭缝42。在该情况下,退避部40的设计、制作较为容易。另外,元件P1的可视性提高。退避部40为狭缝42的方式能够理解为将上述槽41的深度设定为第一部件21的板厚以上的方式。由此,在退避部40为狭缝42的方式中,也可以说上述内容相同。
如图5以及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20具备切口部23和第二部件24。如上所述,切口部23是切除包括元件P1的拾取位置PP1在内的预定区域而成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切口部23以从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按压部件20的下游侧端部起沿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此外,切口部23在第二部件24的前端部具备以沿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一狭缝23s。由此,作业者在将载带90设置于带引导部件10时,能够使载带90的前端部的盖带93通过第一狭缝23s而移动至剥离部22。另外,切口部23具备以从第一狭缝23s起沿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第二狭缝23i。第二狭缝23i避免导带齿轮82a的突起部与第一部件21之间的干扰。第一狭缝23s以及第二狭缝23i形成为一体。
第二部件24从剥离部22起跨及切口部23地设置,对被剥离了盖带93后的载带90进行按压。具体而言,第二部件24形成为,在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比第一部件21靠下游侧的位置,从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上的腔室92侧的端部起沿载带90的宽度方向(箭头PY方向)延伸。由此,带引导部件10例如能够抑制元件P1因静电等而附着于被剥离的盖带93。
本实施方式的剥离部22与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第一部件21的下游侧端部21a、即被剥离的盖带93的折回部位接触。另外,第二部件24具备上述退避部40。其中,设于第二部件24的退避部40是以沿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至少一个槽41。由此,带引导部件10与第一部件21同样地,能够减轻施加于从基带91突出的元件P1的压力。上述内容对于图8所示的方式也是同样的。
此外,宽幅的载带90的元件P1难以附着于被剥离的盖带93。因此,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剥离部22也可以是与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第一部件21的下游侧端部21a以及切口部23的上游侧端部23a、即被剥离的盖带93的折回部位接触的方式。在该情况下,无需上述第一狭缝23s。另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退避部40也可以是至少一个槽41。退避部40也可以是至少一个狭缝42。
在上述任一方式中,载带90都是由树脂一体地形成腔室92以及基带91的压纹带。压纹带与由纸材形成的载带相比具有弹性,在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时易于受到施加于该元件P1的压力的影响。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带引导部件10优选用于压纹带的引导。
另外,带引导部件10优选用于上述带式供料器80。如图3所示,带式供料器80具备带引导部件10、主体部81以及输送装置82。输送装置82对载带90进行间距输送。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82具备导带齿轮82a和马达82b。导带齿轮82a与设于载带90的多个输送孔94依次卡合而对载带90进行间距输送。马达82b使导带齿轮82a旋转。
主体部81优选具备对带引导部件10向载带90进行施力的弹性部件。例如,当按压部件20在一点受到基于弹性部件的作用力时,在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两端部,载带90易于晃动。为此,如图5、图8以及图9所示,带引导部件10的一对侧壁部件30、30优选具备长孔30a。
长孔30a以在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两端部沿按压部件20按压载带90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此时,主体部81优选具备与长孔30a卡合的突起部件。在该情况下,弹性部件向按压部件20按压载带90的方向对突起部件施力。
此外,主体部81也能够具备向与按压部件20按压载带90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对载带90施力的弹性部件(例如,板簧等)。另外,设于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长孔30a也可以是圆孔。在该情况下,圆孔成为带引导部件10的旋转支点。在任一情况下,都能够抑制载带90的晃动。
2.其它
本实施方式的带引导部件10的按压部件20具备接触部25。由此,带引导部件10也能够引导第一带(元件P1的上部未从基带91突出的载带9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图8所示的方式中,对于与被剥离的盖带93的折回部位接触的部位,也可以取代剥离部22而是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第二部件24的下游侧端部以及切口部23的上游侧端部23a。在该情况下,通过理解为第一部件21具备第二部件24,可以说上述内容是同样的。具体而言,按压部件20在比从载带90剥离盖带93的剥离部(在该情况下,载带90的搬运方向(箭头PX方向)上的第二部件24的下游侧端部以及切口部23的上游侧端部23a)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第一部件21。包括第二部件24的第一部件21按压盖带93被剥离之前的载带90。另外,包括第二部件24的第一部件21具备用于减轻在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时施加于该元件P1的压力的退避部40。
3.实施方式的效果的一个例子
根据带引导部件10,按压部件20在比从载带90剥离盖带93的剥离部22靠上游侧的位置具备第一部件21。另外,第一部件21具备用于减轻在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时施加于该元件P1的压力的退避部40。由此,与未设置退避部40的情况相比,带引导部件10对于收容于腔室92的元件P1从基带91突出的载带90,能够减轻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由此,带引导部件10能够缓和在盖带93的剥离前后产生的施加于元件P1的压力的骤减,能够降低在将盖带93从载带90剥离时在元件P1产生的振动。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引导部件
20:按压部件
21:第一部件
21a:下游侧端部
22:剥离部
23:切口部
23a:上游侧端部
24:第二部件
25:接触部
30、30:一对侧壁部件
40:退避部
41:槽
42:狭缝
80:带式供料器
81:主体部
82:输送装置
90:载带
91:基带
92:腔室
93:盖带
P1:元件
PP1:拾取位置
H1:突出量
箭头PX方向:搬运方向
箭头PY方向:宽度方向

Claims (10)

1.一种带引导部件,在向元件的拾取位置搬运载带时对所述载带进行引导,所述载带具备以预定间隔形成有收容所述元件的腔室的基带和封闭所述腔室的开口部的盖带,其中,
所述带引导部件具备:
按压部件,从设有所述盖带的一侧按压所述载带;以及
一对侧壁部件,以夹着所述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于比从所述载带剥离所述盖带的剥离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并按压所述盖带被剥离之前的所述载带,
所述第一部件具备退避部,所述退避部用于减轻在收容于所述腔室的所述元件从所述基带突出时施加于该元件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切除包括所述元件的所述拾取位置在内的预定区域而成的切口部,
所述剥离部与所述载带的搬运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部件的下游侧端部以及所述切口部的上游侧端部、即被剥离的所述盖带的折回部位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
切口部,切除包括所述部件的所述拾取位置在内的预定区域而成;以及
第二部件,从所述剥离部起跨及所述切口部地设置,并按压所述盖带被剥离之后的所述载带,
所述剥离部与所述载带的搬运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部件的下游侧端部、即被剥离的所述盖带的折回部位接触,
所述第二部件具备所述退避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与所述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缘接触的接触部,
所述退避部是以从所述剥离部起沿所述载带的搬运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至少一个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槽的深度被设定为比从所述基带突出的所述元件的突出量大。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按压部件具备与所述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缘接触的接触部,
设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退避部是以从所述剥离部起沿所述载带的搬运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至少一个狭缝。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退避部在所述载带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所述腔室在所述载带的搬运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半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退避部在所述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所述腔室在所述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引导部件,其中,
所述载带是由树脂一体地形成所述腔室以及所述基带的压纹带。
10.一种带式供料器,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引导部件;
主体部,具备对所述带引导部件向所述载带进行施力的弹性部件;以及
输送装置,对所述载带进行间距输送。
CN201980094318.1A 2019-03-26 2019-03-26 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 Active CN113597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2912 WO2020194519A1 (ja) 2019-03-26 2019-03-26 テープ案内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テープ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828A true CN113597828A (zh) 2021-11-02
CN113597828B CN113597828B (zh) 2023-01-31

Family

ID=72608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318.1A Active CN113597828B (zh) 2019-03-26 2019-03-26 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49048B2 (zh)
CN (1) CN113597828B (zh)
WO (1) WO2020194519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1690A (ja) * 1998-07-15 2000-01-28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キャリア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検査装置
EP1014775A1 (en) * 1998-12-25 2000-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JP2006295041A (ja) * 2005-04-14 2006-10-26 Juki Corp 部品供給装置
CN1915779A (zh) * 2005-08-18 2007-02-21 重机公司 部件供给装置
JP2009140994A (ja) * 2007-12-04 2009-06-25 Fuji Mach Mfg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トップテープ剥離方法および剥離装置
JP2011243883A (ja) * 2010-05-20 2011-12-01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3033780A (ja) * 2011-07-31 2013-02-1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5019047A (ja) * 2013-06-14 2015-01-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CN10490273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长沙常衡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带进给装置
CN204894733U (zh) * 2015-08-27 2015-12-23 张家港其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组件层压护角工装
WO2018235897A1 (ja) * 2017-06-21 2018-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テープ剥離方法、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19029538A (ja) * 2017-07-31 2019-02-21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供給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145B2 (ja) * 1984-08-28 1994-03-0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搬送体
JPH09321490A (ja) * 1996-05-28 1997-12-12 Bangaade Syst:Kk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巻取り方法および巻取り装置
CN1125760C (zh) * 1997-09-10 2003-10-29 雅育益株式会社 带状物品包装件,带状盖体及物品包装装置
JP2001180784A (ja) * 1999-10-28 2001-07-03 Texas Instr Inc <Ti> 可撓性担体テープ装置
JP6008203B2 (ja) * 2013-07-09 2016-10-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WO2018008115A1 (ja) * 2016-07-06 2018-01-1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31690A (ja) * 1998-07-15 2000-01-28 Matsushita Electron Corp キャリア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検査装置
EP1014775A1 (en) * 1998-12-25 2000-06-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JP2006295041A (ja) * 2005-04-14 2006-10-26 Juki Corp 部品供給装置
CN1915779A (zh) * 2005-08-18 2007-02-21 重机公司 部件供给装置
JP2009140994A (ja) * 2007-12-04 2009-06-25 Fuji Mach Mfg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トップテープ剥離方法および剥離装置
JP2011243883A (ja) * 2010-05-20 2011-12-01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3033780A (ja) * 2011-07-31 2013-02-1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15019047A (ja) * 2013-06-14 2015-01-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CN10490273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长沙常衡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贴片机料带进给装置
CN204894733U (zh) * 2015-08-27 2015-12-23 张家港其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玻组件层压护角工装
WO2018235897A1 (ja) * 2017-06-21 2018-1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テープ剥離方法、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19029538A (ja) * 2017-07-31 2019-02-21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供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7828B (zh) 2023-01-31
JP7149048B2 (ja) 2022-10-06
WO2020194519A1 (ja) 2020-10-01
JPWO2020194519A1 (ja)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71562B2 (ja) フィーダ
CN108781527B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14175870B (zh) 带引导件、元件供给装置及带引导件的使用方法
JPWO2015029126A1 (ja) フィーダ
CN113597828B (zh) 带引导部件以及具备该带引导部件的带式供料器
CN112292922B (zh) 供料器
CN111418275B (zh) 供料器
CN110754143B (zh) 带式供料器及载带的装填方法
JP7137319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CN115157884A (zh)
US11576290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CN114982394B (zh) 带引导件以及元件供给装置
CN110024504B (zh) 元件供应装置
JP7273977B2 (ja) テープガイド
CN112237058B (zh) 带式供料器
CN110999565B (zh) 元件供应装置和具备该元件供应装置的元件装配机
WO2022269695A1 (ja) テープガイド及び部品供給装置
JP6475313B2 (ja) フィーダ
CN110892800B (zh) 元件供应装置和元件供应方法以及元件装配机
CN110945978A (zh) 元件供应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元件装配机
JP6301731B2 (ja)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6194017B2 (ja) フィー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