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7378A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7378A
CN113557378A CN201980093883.6A CN201980093883A CN113557378A CN 113557378 A CN113557378 A CN 113557378A CN 201980093883 A CN201980093883 A CN 201980093883A CN 113557378 A CN113557378 A CN 113557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gear
rotation axis
shaft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8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7378B (zh
Inventor
上原弘树
藤川真澄
忍足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T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T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TCO Ltd filed Critical JAT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57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7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7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03Band brake actu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0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 F16H37/081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only one in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 F16H37/081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only one input shaft
    • F16H37/08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only one input shaft and additional planetary reduction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2001/001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ne motor mounted on a propulsion axle for rotating right and left wheels of this ax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90Vehicles comprising electric prime movers
    • B60Y2200/91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70Gearings
    • B60Y2400/73Planetary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4Gearboxes combined or connected with electric mach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52Axle units; Transfer casings for four wheel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21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34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two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02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16H2200/200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sets of orbital gears with one sets of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20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 F16H2200/203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 F16H2200/2035Transmissions using gears with orbital mo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aging friction means not of the freewheel type, e.g. friction clutches or brakes with two engag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46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 F16H3/48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 F16H3/52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3/54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ingle orbital gears or pairs of rigidly-connected orbital gears comprising orbital spur gears one of the central gears being internally toothed and the other externally tooth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46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 F16H3/58Gearings having only two central gears, connected by orbital gears with sets of orbital gears, each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intermeshing orbital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etarder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电动机(2)、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的变速机构(3)、配置在变速机构(3)的下游的反转齿轮(5)、收纳电动机(2)、变速机构(3)和反转齿轮(5)的主体壳体(9)。变速机构(3)具有带式制动器(49)和驱动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主体壳体(9)具有包围变速机构(3)的径向外周的外周壁(147)和与外周壁(147)连结且从外周壁(147)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壁(143)。促动器(ACT)与外周壁(147)邻接且与侧壁(143)邻接。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啮合式接合装置切换低速级和高速级的切换的有级变速机构。
代替啮合式卡合装置可以考虑使用带式制动器。
此时,要求抑制具备具有带式制动器的有级变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大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18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
电动机;
变速机构,其与所述电动机的下游连接;
减速齿轮,其配置在所述变速机构的下游;
壳体部件,其收纳所述电动机、所述变速机构和所述减速齿轮,
所述变速机构具有:带式制动器、驱动所述带式制动器的促动器,
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包围径向外周的外周壁、与所述外周壁连结且从所述外周壁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壁,
所述促动器与所述外周壁邻接且与所述侧壁邻接而设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具备具有带式制动器的有级变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图。
图2是动力传递装置的从电动机到反转齿轮的范围的放大图。
图3是说明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机构的图。
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差动装置周围的放大图。
图5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图。
图6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机构的图。
图7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图。
图8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机构周围的放大图。
图10是说明促动器的侧壁与外周壁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变速机构和变形例的变速机构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的变速机构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的变速机构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变形例的变速机构的构成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图。
图2的(a)是动力传递装置1的反转齿轮5周围的放大图。图2的(b)是说明配置促动器ACT的区域Rx的图,是放大表示图2的(a)中的A-A剖面的图。另外,在图2的(b)中,省略了位于离合器鼓48的内径侧的部件的图示。
如图1所示,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沿着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置有变速机构3、反转齿轮5、差动装置6、驱动轴8(8A、8B)。
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由变速机构3变速后,由反转齿轮5减速并传递给差动装置6。在差动装置6中,所传递的旋转经由驱动轴8(8A、8B)传递到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在图1中,驱动轴8A可传递旋转地与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的左轮连接,并且驱动轴8B可传递旋转地与右轮连接。
在此,变速机构3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反转齿轮5与变速机构3的下游连接,差动装置6与反转齿轮5的下游连接,驱动轴8(8A、8B)与差动装置6的下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电动机外壳10、外侧罩11、内侧罩12、外侧壳体13、内侧壳体14构成动力传递装置1的主体壳体9。
而且,由电动机外壳10、外侧罩11和内侧罩12构成电动机2的壳体(第一壳体部件)。
由外侧壳体13和内侧壳体14构成收纳变速机构3、反转齿轮5和差动装置6的壳体(第二壳体部件)。
在此,在电动机外壳10的内径侧,在外侧罩11与内侧罩12之间形成的空间Sa成为收纳电动机2的电动机室。
如图2所示,形成于外侧壳体13与内侧壳体14之间的空间由设置于内侧壳体14的分隔壁142划分为收纳反转齿轮5和差动装置6的空间Sb和收纳变速机构3的空间Sc。
因此,空间Sb成为收纳反转齿轮5和差动装置6的第一齿轮室,空间Sc成为收纳变速机构3的第二齿轮室。
如图1所示,电动机2具有:圆筒状的电动机轴20、外插在电动机轴20上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1、以规定间隔包围转子铁芯21的外周的定子铁芯25。
电动机轴20是具有驱动轴8B的插通孔200的筒状部件,电动机轴20外插在驱动轴8B上。
在电动机轴20的插通孔200中,长边方向的一端20a侧的连结部201和另一端20b侧的被支承部202以比旋转轴X方向上的连结部201和被支承部202之间的中间区域203更大的内径形成。
连结部201的内周和被支承部202的内周被外插在驱动轴8B上的滚针轴承NB、NB支承。
在该状态下,电动机轴20相对于驱动轴8B可相对旋转地设置。
在电动机轴20,轴承B1、B1外插固定在一端20a侧的连结部201的外周和另一端20b侧的被支承部202的外周。
电动机轴20的一端20a侧经由轴承B1由位于内侧罩12的内径侧的电动机支承部121支承。
电动机轴20的另一端20b侧经由轴承B1由位于外侧罩11的内径侧的电动机支承部111支承。
以规定间隔包围转子铁芯21的外周的电动机外壳10具有圆筒状的周壁部101。在电动机外壳10,在旋转轴X方向的一端10a和另一端10b设置有密封圈SL、SL。电动机外壳10的一端10a通过设置于该一端10a的密封圈SL与内侧罩12的环状的接合部120无间隙地接合。
电动机外壳10的另一端10b通过设置在该另一端10b上的密封圈SL与外侧罩11的环状接合部110无间隙地接合。
在该状态下,内侧罩12侧的电动机支承部121在后述的线圈端253a的内径侧与转子铁芯21的一端部21a隔开旋转轴X方向的间隙而相对配置。
而且,外侧罩11侧的电动机支承部111在后述的线圈端253b的内径侧与转子铁芯21的另一端部21b隔开旋转轴X方向的间隙相对配置。
在电动机外壳10的内侧,在外侧罩11侧的电动机支承部111与内侧罩12侧的电动机支承部121之间配置有转子铁芯21。
转子铁芯21是将多个硅钢板层叠而形成的,各个硅钢板以与电动机轴20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状态外插在电动机轴20上。
从电动机轴20的旋转轴X方向观察,硅钢板形成环状,在硅钢板的外周侧,未图示的N极和S极的磁铁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上交替设置。
旋转轴X方向上的转子铁芯21的一端部21a由电动机轴20的大径部204定位。转子铁芯21的另一端部21b由压入电动机轴20的挡块23定位。
定子铁芯25是将多个电磁钢板层叠而形成的,各电磁钢板具有:固定在电动机外壳10的内周的环状的磁轭部251、和从磁轭部251的内周向转子铁芯21侧突出的齿部252。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绕组253跨越多个齿部252而分布卷绕的结构的定子铁芯25,定子铁芯25的旋转轴X方向的长度比转子铁芯21的旋转轴X方向的长度仅长出向旋转轴X方向突出的线圈端253a、253b的量。
另外,也可以采用在向转子铁芯21侧突出的多个齿部252的每一个上集中卷绕绕组的结构的定子铁芯。
如图2所示,电动机轴20的一端20a向变速机构3侧(图中右侧)贯通内侧罩12的电动机支承部121而位于空间Sc内。
在电动机支承部121的内周设置有唇形密封件RS。
唇形密封件RS密封电动机支承部121的内周与电动机轴20的外周之间的间隙。
唇形密封RS用于划分电动机外壳10的内径侧的空间Sa和内侧壳体14的内径侧的空间Sc,用以阻止油OL从空间Sc侧进入空间Sa内而设置。
图3是说明变速机构3的图。
在空间Sc内配置有变速机构3。
变速机构3具有: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和带式制动器49。
行星齿轮组4具有:太阳轮41、齿圈42、小齿轮43、小齿轮轴44和行星齿轮架45。
行星齿轮组4的构成元件(太阳轮41、齿圈42、小齿轮43、小齿轮轴44、行星齿轮架45)设置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径侧。
离合器47具有:花键嵌合于齿圈42的外周的驱动盘471(内径侧摩擦片)、花键嵌合于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周的从动盘472(外径侧摩擦片)、设置为沿旋转轴方向可移动的活塞475。
离合器鼓48具有:外壁部481、圆板部480、内壁部482、连结部483。
外壁部481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筒状。圆板部480从外壁部481的差动装置6侧(图中右侧)的端部向内径侧延伸。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区域成为向远离行星齿轮组4的方向凹陷的凹部480a。
内壁部482形成为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筒状。内壁部482从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端部向行星齿轮组4侧(图中左侧)延伸,内壁部482的前端与太阳轮41和小齿轮43的啮合部分隔开旋转轴X方向的间隙而相对。
连结部483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圆筒状。连结部483的长边方向的基端部483a与内壁部482的前端侧的内周连结。
连结部483在上述的电动机轴20的连结部201的延长线上,向接近电动机2的方向(图中为左方向)直线状延伸。连结部483的前端483b位于比外壁部481更靠近电动机2侧。
由外壁部481、圆板部480、内壁部482、连结部483构成的离合器鼓48朝向电动机2侧设有开口,行星齿轮组4的太阳轮41花键嵌合在位于内径侧的连结部483的外周。
在行星齿轮组4中,齿圈42位于太阳轮41的外径侧。齿圈42具有:以规定间隔包围太阳轮41的外周的周壁部421、从周壁部421的电动机2侧的端部向内径侧延伸的圆板部422、从圆板部422的内径侧的端部向电动机2侧延伸的连结部423。
连结部423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环状,在连结部423的内周花键嵌合有电动机轴20的一端20a侧的连结部201。
在比连结部423更位于外径侧的周壁部421,小齿轮43的外周与位于太阳轮41的外径侧的区域的内周啮合。
小齿轮43与齿圈42的周壁部421的内周和太阳轮41的外周啮合。
支承小齿轮43的小齿轮轴44沿着与旋转轴X平行的轴线X3的方向设置。小齿轮轴44的一端和另一端由构成行星齿轮架45的一对侧板部451、452支承。
侧板部451、452在轴线X3方向上隔开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
位于电动机2侧的一方侧板部452比另一方侧板部451更延伸至旋转轴X侧。在侧板部452的内径侧的端部452a一体地形成有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筒状的连结部453。
连结部453使比电动机轴20的连结部201更靠旋转轴X侧(内径侧)沿旋转轴X向远离电动机2的方向延伸。
连结部453从电动机2侧向差动装置6侧横穿太阳轮41的内径侧而设置,连结部453在离合器鼓48的内壁部482的内径侧与中空轴50的连结部501的内周花键嵌合。
离合器47的从动盘472花键嵌合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周。离合器47的驱动盘471花键嵌合在齿圈42的周壁部421的外周。
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交替地设置在齿圈42的周壁部421与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之间。
由弹性挡环474定位的保持板473位于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交替设置的区域的电动机2侧,活塞475的按压部475a位于差动装置6侧。
活塞475的内径侧的基部475b设置在比外径侧的按压部475a更远离行星齿轮组4的位置。活塞475的内径侧的基部475b内插于在旋转轴X方向上邻接的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凹部480a。
在基部475b的电动机2侧(图中左侧)的面上,从旋转轴X方向压接有由弹簧保持器476支承的弹簧Sp。
活塞475通过从弹簧Sp作用的作用力被向差动装置6侧施力。
在离合器鼓48,在凹部480a与内壁部482的边界部设有向差动装置6侧突出的突出部484。突出部484插入轴承B3的第一支承部141的内周。在第一支承部141的内周开口有油OL的供给路141a。
在突出部484的内部设有油路484a,该油路484a用于将从第一支承部141侧供给的油OL引导到离合器鼓48的凹部480a内。
经由油路484a供给的油OL被供给到活塞475的基部475b与凹部480a之间的油室,使活塞475向电动机2侧位移。
当活塞475向电动机2侧位移时,离合器47的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被把持在活塞475的按压部475a和保持板473之间。
由此,驱动盘471花键嵌合的齿圈42与从动盘472花键嵌合的离合器鼓48之间的相对旋转根据所供给的油OL的压力而被限制,最终相对旋转被限制。
进而,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外周卷挂有带式制动器49。当通过促动器ACT(参照图2)使带式制动器49的卷挂半径变窄时,则离合器鼓48绕旋转轴X的旋转被限制。
如图2所示,收纳变速机构3的内侧壳体14具有:以规定间隔包围变速机构3的外周的外周壁147、从外周壁147与分隔壁142的连接部向外径侧延伸的侧壁143、周壁部144。
侧壁143在分隔壁142的延长线上向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延伸,侧壁143的外径侧的端部与以规定间隔包围反转齿轮5的外周的周壁部144连接。
在外周壁147,在内侧罩12侧(图中左侧)的前端部设有与内侧罩12的接合部140,接合部140从旋转轴X方向与内侧罩12接合。
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设置在外周壁147的外径侧的区域Rx、即与侧壁143在旋转轴X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设有促动器ACT的区域成为与侧壁143重叠的位置关系。
如图2的(b)所示,促动器ACT具有利用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旋转驱动力旋转的轴部495。
轴部495的前端侧贯通设置于带式制动器49的周向的一端的连接片491、设置于另一端的连接片492、设置于内侧壳体14的固定片16。
当通过促动器ACT的驱动使轴部495绕轴线Y2一方旋转时,一方的连接片491向接近固定于固定片16的另一方的连接片492的方向位移。
于是,卷挂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上的带式制动器49的卷挂半径变窄,离合器鼓48绕旋转轴X的旋转被限制。
因此,在带式制动器49动作时,通过促动器ACT使轴部495旋转,从而限制离合器鼓48的旋转。
在变速机构3中,行星齿轮组4和离合器47位于带式制动器49的内径侧。促动器ACT、带式制动器49、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观察,促动器ACT、带式制动器49、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构3中,行星齿轮组4的齿圈42成为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45成为所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在变速机构3中,成为通过离合器47的联接/释放、带式制动器49的动作的组合的变更来进行低速级与高速级之间的切换的规格。
变速机构3能够在低速级和高速级之间切换。
在变速机构3中,在以下的条件(a)下实现低速级,在条件(b)下实现高速级。
(a)带式制动器49:动作,离合器47:释放
(b)带式制动器49:不动作,离合器47:联接
在此,变速机构3是两级变速机构,低速级、高速级是同一旋转方向(前进级或后退级)。通过电动机2的正反转可进行前进后退的切换。
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在利用变速机构3进行变速后,输出给连结有行星齿轮架45的连结部453的中空轴50。
如图2所示,输入由变速机构3变速后的旋转的中空轴5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50a与支承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的轴承B5隔开旋转轴X方向的间隙而设置。中空轴50的另一端50b成为与行星齿轮组4的连结部501。
连结部501的外周由介于与离合器鼓48的内壁部482之间的滚针轴承NB支承。
在中空轴50的一端50a侧的外周一体地形成有齿轮部502。在齿轮部502的两侧外插有轴承B3、B3。
一端50a侧的轴承B3由内侧壳体14侧的支承部151支承,另一端50b侧的轴承B3由内侧壳体14的第一支承部141支承。
反转齿轮5的大径齿轮52可传递旋转地与齿轮部502的外周啮合。在反转齿轮5中,大径齿轮52花键嵌合在圆筒状的中空轴部51的外周。
在中空轴部5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51a和另一端部51b上外插有轴承B4。外插在中空轴部51的一端部51a的轴承B4插入外侧壳体13的圆筒状的第二支承部135。中空轴部51的一端部51a经由轴承B4由外侧壳体13的第二支承部135可旋转地支承。
外插在中空轴部51的另一端部51b的轴承B4插入内侧壳体14的圆筒状的第二支承部145。中空轴部51的另一端部51b经由轴承B4由内侧壳体14的第二支承部145可旋转地支承。
在该状态下,反转齿轮5的中空轴部51沿着与旋转轴X平行的轴线X1设置。
在中空轴部51,从大径齿轮52观察,与一端部51a侧(图中左侧)邻接地设有停车齿轮53。
在中空轴部51,在从停车齿轮53观察向一端部51a侧(图中右侧)远离的位置设有小径齿轮部511。小径齿轮部511与中空轴部51一体地形成,并且,以比大径齿轮52的外径R1小的外径R2形成(参照图4:R1>R2)。
小径齿轮部511可传递旋转地与固定在差动装置6的差速齿轮箱60上的最终齿轮FG啮合。
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经由变速机构3输入到中空轴50。输入到中空轴50的旋转经由与中空轴50的齿轮部502啮合的大径齿轮52输入到反转齿轮5。
在反转齿轮5,大径齿轮52和停车齿轮53花键嵌合在中空轴部51的外周,并且,小径齿轮部511与中空轴部51一体地形成。
因此,当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被输入到反转齿轮5时,停车齿轮53和小径齿轮部511与大径齿轮52一起绕轴线X1旋转。
于是,由于与小径齿轮部511可传递旋转地啮合的最终齿轮FG固定在差速齿轮箱60上,因此,差速齿轮箱60与反转齿轮5的绕轴线X1的旋转联动地绕旋转轴X旋转。
在此,在反转齿轮5,小径齿轮部511的外径R2比大径齿轮52的外径R1小(参照图4)。
而且,在反转齿轮5,大径齿轮52成为从电动机2侧传递的旋转的输入部,小径齿轮部511成为被传递的旋转的输出部。
于是,输入到反转齿轮5的旋转被大幅减速后,输出到差速齿轮箱60。
图4是动力传递装置1的差动装置6周围的放大图。
如图4所示,差速齿轮箱60形成为将轴61、锥齿轮62A、62B和侧齿轮63A、63B收纳于内部的中空状。
在差速齿轮箱60,在旋转轴X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两侧部设有筒状的支承部601、602。支承部601、602在远离轴61的方向上沿着旋转轴X延伸。
在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2上外插有轴承B5。外插于支承部602的轴承B5由外侧壳体13的环状的第一支承部131保持。
贯通了外侧壳体13的开口部130的驱动轴8A从旋转轴X方向插入支承部602,驱动轴8A可旋转地支承于支承部602。
在开口部130的内周固定有唇形密封件RS,唇形密封件RS的未图示的唇部与驱动轴8A的外周弹性接触,由此密封驱动轴8A的外周与开口部130的内周的间隙。
在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上外插有轴承B5。
如图1所示,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经由轴承B5由固定于内侧壳体14的支承部件15的支承部151可旋转地支承。
外插在支承部601上的轴承B5由支承部件15的环状的支承部151保持。
如图1所示,支承部件15具有:从支承部151的外周向电动机2侧(图中左侧)延伸的筒状部152、和遍及整周包围筒状部152的前端侧的开口的凸缘部153。支承部件15的凸缘部153通过贯通该凸缘部153的螺栓B固定于内侧壳体14的第一支承部141。
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经由轴承B5由支承部件15可旋转地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15固定于内侧壳体14。因此,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经由轴承B5和支承部件15由作为固定侧部件的内侧壳体14支承。
在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从旋转轴X方向插入有贯通外侧罩11的开口部114的驱动轴8B。
驱动轴8B沿旋转轴X方向横穿电动机2的电动机轴20、行星齿轮组4、中空轴50的内径侧而设置,驱动轴8B的前端侧由支承部601可旋转地支承。
在外侧罩11的开口部114的内周固定有唇形密封件RS,唇形密封件RS的未图示的唇部与驱动轴8B的外周弹性接触,由此密封驱动轴8B的外周与开口部114的内周的间隙。
如图4所示,在差速齿轮箱60的内部,在驱动轴8(8A、8B)的前端部的外周花键嵌合有侧齿轮63A、63B,侧齿轮63A、63B和驱动轴8(8A、8B)绕旋转轴X可一体旋转地连结。
在差速齿轮箱60,在与旋转轴X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轴孔60a、60b设置在隔着旋转轴X对称的位置。
轴孔60a、60b位于与旋转轴X正交的轴线Y上,轴61插入轴孔60a、60b中。
轴61通过销P固定于差速齿轮箱60,轴61禁止绕轴线Y自转。
轴61在差速齿轮箱60内位于侧齿轮63A、63B之间,并沿轴线Y配置。
在差速齿轮箱60内,在轴61上外插有锥齿轮62A、62B并可旋转地支承。
在轴61的长边方向(轴线Y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2个锥齿轮62A、62B,锥齿轮62A、62B以相互的齿部相对的状态配置。
在轴61上,锥齿轮62A、62B被设置成使锥齿轮62A、62B的轴心与轴61的轴心一致。
在差速齿轮箱60内,侧齿轮63A、63B位于旋转轴X的轴向的锥齿轮62A、62B的两侧。
侧齿轮63A、63B以相互的齿部相对的状态,在旋转轴X的轴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2个,锥齿轮62A、62B和侧齿轮63A、63B以使相互的齿部啮合的状态组装。
对该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沿着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置有变速机构3、反转齿轮5、差动装置6、驱动轴8(8A、8B)。
如图2所示,当通过电动机2的驱动使转子铁芯21绕旋转轴X旋转时,经由与转子铁芯21一体地旋转的电动机轴20,向变速机构3输入旋转。
在变速机构3中,行星齿轮组4的齿圈42成为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45成为被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而且,在变速机构3中,在带式制动器49动作的状态下实现低速级,在离合器47动作的状态下实现高速级。
因此,输入到变速机构3的旋转在变速后从行星齿轮架45的连结部453输出到中空轴50。并且,输入到中空轴50的旋转经由与中空轴50的齿轮部502啮合的大径齿轮52输入到反转齿轮5。
在反转齿轮5,与中空轴50的齿轮部502啮合的大径齿轮52成为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输入部,与差速齿轮箱60的最终齿轮FG啮合的小径齿轮部511成为所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在此,在反转齿轮5,小径齿轮部511的外径R2比大径齿轮52的外径R1小(参照图4)。
因此,输入到反转齿轮5的旋转被大幅减速后,经由小径齿轮部511啮合的最终齿轮FG输出到差速齿轮箱60(差动装置6)。
然后,差速齿轮箱60通过输入的旋转而绕旋转轴X旋转,由此驱动轴8(8A、8B)绕旋转轴X旋转。由此,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被传递到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
在此,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设置在以规定间隔包围变速机构3的外周的外周壁147的外径侧的区域Rx、即与侧壁143在旋转轴X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参照图2)。
在内侧壳体14,收纳反转齿轮5的侧壁143的区域向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伸出。因此,在外周壁147的外径侧,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与侧壁143重叠的区域Rx中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中,利用该区域Rx来设置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由此,能够不使动力传递装置1的主体壳体9大型化。
而且,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转子铁芯21的电动机轴20、反转齿轮5和驱动轴8(8A、8B)在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上串联配置。
而且,驱动轴8B在旋转轴X方向上贯通电动机轴20的内径侧而设置,驱动轴8B和电动机轴20设置为在共同的旋转轴X上可相对旋转。
因此,与电动机轴、反转齿轮和驱动轴设置在相互平行的不同的旋转轴上的动力传递装置、即所谓的三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相比,能够抑制旋转轴的径向的大小。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以下结构。
(1)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
电动机2;
变速机构3,其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
反转齿轮5(减速齿轮),其配置在变速机构3的下游;
主体壳体9(壳体部件),其收纳电动机2、变速机构3和反转齿轮5。
变速机构3具有:带式制动器49、驱动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
主体壳体9(壳体部件)具有:
外周壁147,其包围变速机构3的径向外周;
侧壁143,其与外周壁147连结且从外周壁147向径向外侧延伸。
促动器ACT与外周壁147邻接且与侧壁143邻接。
在主体壳体9的内侧壳体14,在外周壁147的外径侧,即在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与侧壁143重叠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该区域Rx位于内侧壳体14的外周壁147与侧壁143以截面大致L字形状相连的区域的外侧,在主体壳体9,区域Rx是外周壁147及侧壁143与内侧罩12之间的可活用的空间。
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由于在主体壳体9外部的可活用空间中配置有促动器ACT,因此,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能够使促动器ACT在不使动力传递装置1在旋转轴X方向及径向扩大的情况下设置促动器ACT。
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以下结构。
(2)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方向上,侧壁143夹在促动器ACT与反转齿轮5(减速齿轮)之间而配置。
侧壁143、促动器ACT和反转齿轮5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方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侧壁143、促动器ACT和反转齿轮5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如图2所示,在反转齿轮5的旋转轴(轴线X1)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相对于旋转轴X平行地配置的情况下,在轴线X1方向上在与反转齿轮5邻接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因此,若在区域Rx中设置促动器ACT,则内侧壳体14的侧壁143位于促动器ACT与反转齿轮5之间。
通过在该区域Rx中配置促动器ACT,能够适当地防止动力传递装置1在旋转轴X方向和径向上大型化。
(3)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以下结构。
带式制动器49及促动器ACT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的径向上,将外周壁147夹在中间,与外周壁147邻接配置。
带式制动器49、促动器ACT和外周壁147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带式制动器49、促动器ACT和外周壁147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如图2所示,在反转齿轮5的旋转轴(轴线X1)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相对于旋转轴X平行地配置的情况下,在外周壁147的径向外侧与反转齿轮5邻接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通过在该区域Rx中配置促动器ACT,促动器ACT位于带式制动器49的附近,因此,能够缩短带式制动器49与促动器ACT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促动器ACT的体型。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并且尽可能省略说明。
图5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A的图。
图6是动力传递装置1A的变速机构3A周围的放大图。
图7是说明动力传递装置1A中配置促动器ACT的区域Rx的图。
如图5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A具有:电动机2、变速机构3A、将变速机构3A的输出传递旋转到差动装置6的反转齿轮5、将传递的传递旋转到驱动轴8(8A、8B)的差动装置6。
在动力传递装置1A中,沿着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有:变速机构3A、反转齿轮5、差动装置6、驱动轴8(8A、8B)。
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由变速机构3A变速后,由反转齿轮5减速并传递给差动装置6。在差动装置6,所传递的旋转经由驱动轴8(8A、8B)传递到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A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
在此,变速机构3A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反转齿轮5与变速机构3A的下游连接,差动装置6与反转齿轮5的下游连接,驱动轴8(8A、8B)与差动装置6的下游连接。
在动力传递装置1A中,电动机2和变速机构3A在共同的旋转轴Xa上同轴配置。在旋转轴Xa的径向外侧,反转齿轮5的旋转轴Xb和差动装置6及驱动轴8(8A、8B)的旋转轴Xc相对于旋转轴Xa平行地设置。
动力传递装置1A是以与旋转的传递相关的旋转轴Xa、Xb、Xc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的,所谓的三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A中,也由电动机外壳10、外侧罩11、内侧罩12、外侧壳体13、内侧壳体14构成动力传递装置1A的主体壳体9。
而且,由电动机外壳10、外侧罩11和内侧罩12构成电动机2的壳体(第一壳体部件)。
由外侧壳体13和内侧壳体14构成收纳变速机构3A、反转齿轮5、差动装置6的壳体(第二壳体部件)。
电动机2具有:圆筒状的电动机轴20、外插在电动机轴20上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1、以规定间隔包围转子铁芯21的外周的定子铁芯25。
在电动机轴20,在转子铁芯21的两侧外插有轴承B1、B1。电动机轴20经由轴承B1、B1由外侧罩11的电动机支承部111和内侧罩12的电动机支承部121可旋转地支承。
如图6所示,在电动机轴20的一端20a侧设有外径比另一端20b侧的大径部208小的连结部201。
电动机轴20的连结部201在内侧壳体14的环状的第三支承部148内,花键嵌合于变速机构3A侧的连结部423的内周。
变速机构3A具有: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和带式制动器49。
行星齿轮组4具有:太阳轮41、齿圈42、小齿轮43、小齿轮轴44和行星齿轮架45。
行星齿轮组4的构成元件(太阳轮41、齿圈42、小齿轮43、小齿轮轴44、行星齿轮架45)设置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径侧。
离合器47具有:花键嵌合于齿圈42的外周的驱动盘471(内径侧摩擦片)、花键嵌合于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周的从动盘472(外径侧摩擦片)、设置为沿旋转轴Xa方向可移动的活塞475。
离合器鼓48具有:外壁部481、圆板部480、内壁部482、连结部483。
外壁部481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a的筒状。圆板部480从外壁部481的与电动机2相反侧(图中左侧)的端部向内径侧延伸。在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端部设有内壁部482。
内壁部482形成为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a的筒状。内壁部482从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端部向行星齿轮组4侧(图中右侧)延伸,内壁部482的前端位于带式制动器49的内径侧。
连结部483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a的圆筒状。连结部483的长边方向的基端部483a与内壁部482的前端侧的内周连结。
连结部483向接近电动机2的方向(图中的右方向)直线状延伸。
由外壁部481、圆板部480、内壁部482、连结部483构成的离合器鼓48朝向电动机2侧设有开口。
内壁部482的内周经由滚针轴承NB由支承轴30的外周支承。
如图5所示,支承轴30是小径部301和大径部302在旋转轴Xa方向排列而一体地形成的轴状部件,以沿着旋转轴Xa的方向配置。
支承轴30与电动机轴20同轴配置。如图6所示,在支承轴30中位于电动机2侧(图中右侧)的大径部302,在与电动机轴20的相对部开口有能够容纳电动机轴20的收纳孔302a。
设置在电动机轴20的前端的轴部424插入到收纳孔302a中。外插在轴部424上的滚针轴承NB与收纳孔302a的内周相接,支承轴30和电动机轴20在收纳孔302a的部分可相对旋转地卡合。
在大径部302的电动机2侧的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圆板状的凸缘部303。凸缘部303以与旋转轴Xa正交的方向设置,凸缘部303的外周到达离合器鼓48的连结部483的侧方。
行星齿轮组4的太阳轮41花键嵌合在连结部483的外周。
在行星齿轮组4中,齿圈42位于太阳轮41的外径侧。齿圈42具有:以规定间隔包围太阳轮41的外周的周壁部421;从周壁部421的电动机2侧的端部向内径侧延伸的圆板部422;从圆板部422的内径侧向电动机2侧延伸的连结部423;以及从圆板部422的内径侧的端部向电动机2的相反侧延伸的轴部424。
在位于比轴部424靠外径侧的周壁部421,小齿轮43的外周与位于太阳轮41的外径侧的区域的内周啮合。
小齿轮43与齿圈42侧的周壁部421的内周和太阳轮41的外周啮合。
支承小齿轮43的小齿轮轴44以沿着与电动机2的旋转轴Xa平行的轴线X3的方向设置。小齿轮轴44的一端和另一端由构成行星齿轮架45的一对侧板部451、452支承。
侧板部451、452在轴线X3方向上隔开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
位于电动机2侧的一方的侧板部452比另一方的侧板部451更延伸至旋转轴Xa侧。侧板部452的内径侧的端部452a与支承轴30侧的凸缘部303的外周连结。
齿圈42的周壁部421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a的环状,在周壁部421的外周花键嵌合有离合器47的驱动盘471。离合器47的从动盘472花键嵌合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周。
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交替地设置在齿圈42的周壁部421与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之间。
由弹性挡环474定位的保持板473位于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交替设置的区域的电动机2侧,活塞475的按压部475a位于电动机2的相反侧。
活塞475具有以与旋转轴Xa正交的方向设置的基部475b。在旋转轴Xa的径向的基部475b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向行星齿轮组4侧(图中右侧)延伸的筒壁部475c。
在活塞475的基部475b,在设有筒壁部475c的区域设有向远离离合器鼓48的圆板部480的方向(图中为右方向)凹陷的狭缝475d。
在狭缝475d中插入有从离合器鼓48的圆板部480向电动机2侧延伸的导向片480b。
在基部475b的比筒壁部475c靠内径侧的区域,由弹簧保持器476支承的弹簧Sp从旋转轴X方向压接到基部475b的电动机2侧的面。
活塞475通过弹簧Sp作用的作用力向离合器鼓48的圆板部480侧(图中左侧)施力。
在离合器鼓48,在圆板部480与内壁部482的边界部设有向电动机2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484。突出部484插入轴承B2的支承部151的内周。在支承部151的内周开口有油OL的供给路151a。
在突出部484的内部设有油路484a,该油路484a用于将从支承部151侧供给的油OL引导至离合器鼓48的圆板部480与活塞475的基部475b之间的油室。
经由油路484a供给到油室的油OL使活塞475向电动机2侧(图中右侧)位移。此时,通过设置在圆板部480上的导向片480b和插入有导向片480b的活塞475侧的狭缝475d,引导活塞475的旋转轴Xa方向的位移。
当活塞475向电动机2侧位移时,离合器47的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被把持在活塞475的按压部475a与保持板473之间。
由此,驱动盘471花键嵌合的齿圈42与从动盘472花键嵌合的离合器鼓48的相对旋转根据所供给的油OL的压力而被限制,最终相对旋转被限制。
进而,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外周卷挂有带式制动器49。当通过未图示的促动器使带式制动器49的卷挂半径变窄时,则离合器鼓48绕旋转轴Xa的旋转被限制。
如图7所示,收纳电动机2的电动机外壳10具有圆筒状的周壁部101。
从旋转轴Xa方向观察,周壁部101设置在与变速机构3A的离合器47重叠的位置,周壁部101和离合器47在旋转轴Xa方向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堵塞电动机外壳10的开口的内侧罩12的旋转轴Xa侧(图中上侧)的区域从旋转轴Xa方向与内侧壳体14的第三支承部148接合。
内侧壳体14的侧壁143位于变速机构3A与电动机2(内侧罩12)之间。侧壁143以与旋转轴Xa正交的方向设置,与内侧罩12隔开旋转轴Xa方向的间隙而设置。
在侧壁143,在以变速机构3A的旋转轴Xa为基准的外径侧的区域的内周设有圆筒状的第二支承部145。
第二支承部145从侧壁143的与外侧壳体13相对的面(图中左侧的面)向外侧壳体13侧延伸。
内侧壳体14的侧壁143以从位于变速机构3A的侧方的区域到设有第二支承部145的区域的范围与旋转轴Xa及旋转轴Xb正交的方向设置。
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设置在电动机外壳10的周壁部101的外径侧的区域Rx、即与侧壁143在旋转轴Xa、Xb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从旋转轴Xa、Xb方向观察,设有促动器ACT的区域与侧壁143成为重叠的位置关系。
如图6所示,在变速机构3A中,行星齿轮组4和离合器47位于带式制动器49的内径侧。带式制动器49、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观察,带式制动器49、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构3A中,行星齿轮组4的齿圈42成为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45成为所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在变速机构3A中,在以下的条件(a)下实现低速级,在条件(b)下实现高速级。
(a)带式制动器49:动作,离合器47:释放
(b)带式制动器49:不动作,离合器47:联接
在此,变速机构3A是两级变速机构,低速级、高速级是同一旋转方向(前进级或后退级)。通过电动机2的正反转可进行前进后退的切换。
即,在变速机构3A中,当通过带式制动器49的动作限制离合器鼓48的旋转时,则实现低速级。当离合器47联接,使齿圈42与离合器鼓48不可相对旋转地连结时,则实现高速级。
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通过变速机构3A变速后,从行星齿轮架45的侧板部452输出给支承轴30。
如图5和图7所示,支承轴30沿旋转轴Xa向远离电动机2的方向延伸。在支承轴30,中空轴31花键嵌合于小径部301的外周。
在中空轴31,在旋转轴Xa方向的两侧外插有轴承B2、B2。
中空轴31经由轴承B2、B2由外侧壳体13侧的第三支承部138和支承部件15的支承部151支承。因此,支承轴30经由中空轴31由外侧壳体13侧的第三支承部138和内侧壳体14侧的第三支承部148支承。
在中空轴31,在轴承B2、B2之间的区域的外周一体地形成有齿轮部311。
反转齿轮5的大径齿轮52可传递旋转地与齿轮部311的外周啮合。在反转齿轮5,大径齿轮52花键嵌合在圆筒状的中空轴部51的外周。
在中空轴部5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51a和另一端部51b上外插有轴承B3、B3。
中空轴部51的一端部51a经由轴承B3由外侧壳体13的第二支承部135可旋转地支承。
中空轴部51的另一端部51b经由轴承B3由内侧壳体14的第二支承部145可旋转地支承。
在该状态下,反转齿轮5的中空轴部51沿着与旋转轴Xa平行的旋转轴Xb设置。
在中空轴部51,从大径齿轮52观察,与另一端部51b侧(图中右侧)邻接地设有小径齿轮部511。小径齿轮部511与中空轴部51一体地形成,并且以比大径齿轮52的外径R1小的外径R2形成(参照图5:R1>R2)。
如图5所示,小径齿轮部511可传递旋转地与固定在差动装置6的差速齿轮箱60上的最终齿轮FG啮合。
在差速齿轮箱60,在旋转轴Xc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两侧部设有筒状的支承部601、602。支承部601、602沿着与旋转轴Xa平行的旋转轴Xc延伸。
在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602上外插有轴承B4、B4。
支承部602经由轴承B4由外侧壳体13的环状的第一支承部131保持。
支承部602经由轴承B4由内侧壳体14的环状的第一支承部141保持。
在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1,从旋转轴Xc方向插入有贯通内侧壳体14的开口部146的驱动轴8B。
在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2,从旋转轴Xc方向插入有贯通外侧壳体13的开口部130的驱动轴8A。
在差速齿轮箱60的内部,侧齿轮63A、63B花键嵌合在驱动轴8(8A、8B)的前端部的外周。
在差速齿轮箱60的内部,圆柱状的轴61沿着与旋转轴Xc正交的轴线Y设置,侧齿轮63A、63B将轴61夹在中间,在旋转轴Xc方向上相对。
锥齿轮62A和62B外插并可旋转地支承在轴61上。
锥齿轮62A、62B在轴61的长边方向(轴线Y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2个,锥齿轮62A、62B以相互的齿部相对的状态配置。
在差速齿轮箱60内,侧齿轮63A、63B位于旋转轴X方向上的锥齿轮62A、62B的两侧,锥齿轮62A、62B和侧齿轮63A、63B以相互的齿部啮合的状态组装。
对该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1A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动力传递装置1A中,沿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置有变速机构3A、反转齿轮5、差动装置6、驱动轴8(8A、8B)。
当通过电动机2的驱动使转子铁芯21绕旋转轴Xa旋转时,经由与转子铁芯21一体地旋转的电动机轴20向变速机构3A输入旋转。
在变速机构3A中,行星齿轮组4的齿圈42成为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45成为被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参照图6)。
在变速机构3A中,在带式制动器49动作的状态下实现低速级,在离合器47动作的状态(联接的状态)下实现高速级。
因此,输入到变速机构3A的旋转在变速后从行星齿轮架45的连结部453输出到中空轴50。并且,输入到中空轴50的旋转经由与中空轴50的齿轮部311啮合的大径齿轮52输入到反转齿轮5。
在反转齿轮5,小径齿轮部511的外径R2比大径齿轮52的外径R1小(参照图5)。
因此,输入到反转齿轮5的旋转被大幅减速后,经由小径齿轮部511啮合的最终齿轮FG输出到差速齿轮箱60(差动装置6)。
然后,差速齿轮箱60通过输入的旋转而围绕旋转轴Xc旋转,由此驱动轴8(8A、8B)围绕旋转轴Xc旋转。由此,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被传递到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A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
动力传递装置1A是以与旋转的传递相关的旋转轴Xa、Xb、Xc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的,所谓的三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
如图7所示,变速机构3A的促动器ACT设置在电动机外壳10的周壁部101的外径侧的区域Rx、即从电动机2的旋转轴Xa方向观察与内侧壳体14的侧壁143重叠的区域。
在三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1A的主体壳体9中,收纳电动机2的第一壳体部件(电动机外壳10、外侧罩11、内侧罩12)的部分从收纳变速机构3A、反转齿轮5、差动装置6的第二壳体部件(外侧壳体13,内侧壳体14)向电动机2的旋转轴Xa方向外侧伸出。因此,在电动机外壳10的周壁部101的外径侧,在从旋转轴Xa方向观察与内侧壳体14的侧壁143重叠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A中,利用该区域Rx设置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由此,不会使动力传递装置1A在旋转轴Xa方向上大型化。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A具有以下结构。
(4)动力传递装置1A具有:
电动机2;
变速机构3A,其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
反转齿轮5(减速齿轮),其配置在变速机构3A的下游;
壳体部件,其收纳电动机2、变速机构3A和反转齿轮5。
变速机构3A具有:带式制动器49、驱动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
动力传递装置1A的主体壳体9(壳体部件)具有:
周壁部101(外周壁),其包围电动机2的径向外周;
侧壁143,其与周壁部101和内侧罩12连结,且从周壁部101观察向旋转轴Xa径向外侧延伸。
促动器ACT与周壁部101邻接且与侧壁143邻接。
在主体壳体9的内侧壳体14,在周壁部101的外径侧,即在从旋转轴Xa方向观察与侧壁143重叠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该区域Rx位于内侧壳体14的侧壁143与周壁部101以截面大致L字形状相连的方式配置的区域的外侧,在主体壳体9中,区域Rx是周壁部101和侧壁143之间的可活用的空间。
在动力传递装置1A中,由于在主体壳体9外部的可活用空间中配置有促动器ACT,因此能够不使动力传递装置1A在旋转轴Xa方向上扩大地设置促动器ACT。
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A具有以下结构。
(5)在动力传递装置1A中,带式制动器49和促动器ACT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a方向(轴向)上,将侧壁143夹在中间而与侧壁143邻接配置。
带式制动器49、促动器ACT和侧壁143在电动机的旋转轴Xa方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a方向观察,带式制动器49、促动器ACT和侧壁143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如图7所示,在反转齿轮5的旋转轴Xb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a的径向外侧与旋转轴Xa平行地配置的情况下,在包围电动机2的外周的周壁部101(外周壁)的径向外侧的区域Rx、即与反转齿轮5邻接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因此,若在区域Rx中设置促动器ACT,则侧壁143位于促动器ACT与电动机2之间。
通过在该区域Rx中配置促动器ACT,能够适当地防止动力传递装置1A在旋转轴X方向和径向上大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并且尽可能省略说明。
图8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B的图。
图9是动力传递装置1B的变速机构3B周围的放大图。
如图8所示,在动力传递装置1B中,沿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置有:行星减速齿轮7、变速机构3B、差动装置6、驱动轴8(8A、8B)。
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由行星减速齿轮7减速后,输入变速机构3B。变速机构3B对输入的旋转进行变速并传递给差动装置6。在差动装置6中,所传递的旋转经由驱动轴8(8A、8B)传递到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B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
在此,行星减速齿轮7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变速机构3B与行星减速齿轮7的下游连接,差动装置6与变速机构3B的下游连接,驱动轴8(8A、8B)与差动装置6的下游连接。
动力传递装置1B是将电动机2、行星减速齿轮7、变速机构3B、差动装置6、驱动轴8(8A、8B)在共同的旋转轴X上同轴配置的所谓单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B中,也由电动机外壳10、外侧罩11、内侧罩12、外侧壳体13、内侧壳体14构成动力传递装置1B的主体壳体9。
而且,由电动机外壳10、外侧罩11和内侧罩12构成电动机2的壳体(第一壳体部件)。
由外侧壳体13和内侧壳体14构成收纳行星减速齿轮7、变速机构3B、差动装置6的壳体(第二壳体部件)。
如图8所示,电动机2具有圆筒状的电动机轴20、外插在电动机轴20上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1、以规定间隔包围转子铁芯21的外周的定子铁芯25。
在电动机轴20,在转子铁芯21的两侧外插有轴承B1、B1。电动机轴20经由轴承B1、B1由外侧罩11的电动机支承部111和内侧罩12的电动机支承部121可旋转地支承。
如图9所示,电动机轴20的一端20a侧的连结部201花键嵌合于行星减速齿轮7侧的连结部711的外周。
行星减速齿轮7具有:太阳轮71、齿圈72、小齿轮73、小齿轮轴74和行星齿轮架75。
太阳轮71具有从侧面71a的内径侧向旋转轴X方向延伸的连结部711。连结部711与太阳轮71一体地形成,跨越太阳轮71的内径侧和连结部711的内径侧而形成有贯通孔710。
太阳轮71由贯穿贯通孔710的驱动轴8B的外周可旋转地支承。
固定在内侧罩12的环状接合部120的内周的齿圈72位于旋转轴X的径向上的太阳轮71的外径侧。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在太阳轮71和齿圈72之间,由小齿轮轴74可旋转地支承的小齿轮73与太阳轮71的外周和齿圈72的内周啮合。
小齿轮轴7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由行星齿轮架75的一对侧板部751、752支承。
侧板部751、752在旋转轴X方向隔开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
在侧板部751、752之间,多个小齿轮73在绕旋转轴X的周向以规定间隔而设有多个(例如4个)。
行星减速齿轮7的太阳轮71成为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输入部,行星架75成为所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在作为旋转的输出部的行星齿轮架75,在侧板部751的外周连结有变速机构3B侧的齿圈42。
变速机构3B具有: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和带式制动器49。
行星齿轮组4具有:太阳轮41、齿圈42、小齿轮43、小齿轮轴44和行星齿轮架45。
行星齿轮组4的构成元件(太阳轮41、齿圈42、小齿轮43、小齿轮轴44、行星齿轮架45)设置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径侧。
离合器47具有:花键嵌合于齿圈42的外周的驱动盘471(内径侧摩擦片)、花键嵌合于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周的从动盘472(外径侧摩擦片)、设置为在旋转轴X方向可移动的活塞475。
离合器鼓48具有:外壁部481、圆板部480、内壁部482、连结部483。
外壁部481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筒状。圆板部480从外壁部481的与电动机2相反侧(图中左侧)的端部向内径侧延伸。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区域成为向远离行星齿轮组4的方向凹陷的凹部480a。
内壁部482形成为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筒状。内壁部482从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端部向行星齿轮组4侧(图中左侧)延伸,内壁部482的前端与太阳轮41和小齿轮43的啮合部分隔开旋转轴X方向的间隙而相对。
连结部483呈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圆筒状。连结部483的长边方向的基端部483a与内壁部482的前端侧的内周连结。
连结部483向接近电动机2的方向(图中的左方向)直线状延伸。连结部483的前端483b位于比外壁部481更靠近电动机2侧。
由外壁部481、圆板部480、内壁部482、连结部483构成的离合器鼓48朝向电动机2侧设有开口,行星齿轮组4的太阳轮41花键嵌合在位于内径侧的连结部483的外周。
在行星齿轮组4中,齿圈42位于太阳轮41的外径侧。齿圈42具有以规定间隔包围太阳轮41的外周的周壁部421,周壁部421的电动机2侧的端部421a与行星减速齿轮7的行星齿轮架75的侧板部751连结。
在周壁部421,小齿轮43的外周与位于太阳轮41的外径侧的区域的内周啮合。
小齿轮43与齿圈42的周壁部421的内周和太阳轮41的外周啮合。
支承小齿轮43的小齿轮轴44沿着与旋转轴X平行的轴线X3的方向设置。小齿轮轴44的一端和另一端由构成行星齿轮架45的一对侧板部451、452支承。
侧板部451、452在轴线X3方向上隔开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
位于电动机2侧的一方的侧板部452比另一方侧板部451更延伸至旋转轴X侧。在侧板部452的内径侧的端部452a一体地形成有以规定间隔包围旋转轴X的筒状的连结部453。
连结部453比离合器鼓48的连结部483更使旋转轴X侧(内径侧)沿旋转轴X向远离电动机2的方向(图中为左方向)延伸。
连结部453从电动机2侧向差动装置6侧横穿太阳轮41的内径侧而设置,连结部453在离合器鼓48的内壁部482的内径侧与传递旋转部件46的连结部461的内周花键嵌合。
离合器47的从动盘472花键嵌合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的内周。离合器47的驱动盘471花键嵌合在齿圈42的周壁部421的外周。
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交替地设置在齿圈42的周壁部421与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之间。
由弹性挡环474定位的保持板473位于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交替设置的区域的电动机2侧,活塞475的按压部475a位于差动装置6侧。
活塞475的内径侧的基部475b设置在比外径侧的按压部475a更远离行星齿轮组4的位置(图中左侧的位置)。活塞475的内径侧的基部475b内插于在旋转轴X方向上邻接的圆板部480的内径侧的凹部480a。
在基部475b的电动机2侧(图中左侧)的面上,从旋转轴X方向压接有由弹簧保持器476支承的弹簧Sp。
活塞475通过从弹簧Sp作用的作用力被向差动装置6侧施力。
在离合器鼓48,在凹部480a与内壁部482的边界部设有向差动装置6侧突出的突出部484。
突出部484插入设置于内侧壳体14的支承壁149的内周。在第一支承部141的内周开口有油OL的供给路149a。
在突出部484,在与供给路149a相对的区域的外周开口有油路484a。油路484a用于将从供给路149a供给的油OL引导至离合器鼓48内的油压室Rm而设置。
油压室Rm形成在离合器鼓48的凹部480a与活塞475的基部475b之间。
若向液压室Rm供给油OL,则活塞475被液压室Rm内的油压推压而向电动机2侧(图中右侧)位移。
当活塞475向电动机2侧位移时,离合器47的驱动盘471和从动盘472被把持在活塞475的按压部475a和保持板473之间。
由此,驱动盘471花键嵌合的齿圈42和从动盘472离合器鼓48的相对旋转根据所供给的油OL的压力而被限制,最终相对旋转被限制。
进而,在离合器鼓48的外壁部481外周卷挂有带式制动器49。当通过未图示的促动器ACT使带式制动器49的卷挂半径变窄时,则离合器鼓48绕旋转轴X的旋转被限制。
收纳变速机构3B的内侧壳体14具有以规定间隔包围变速机构3B的外周的外周壁147。内侧壳体14使内侧罩12侧的接合部140设置为从旋转轴X方向与内侧罩12的接合部120接合。
在内侧罩12具有从接合部120的外周向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延伸的侧壁123。
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设置在外周壁147的外径侧的区域Rx、即与侧壁123在旋转轴X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设有促动器ACT的区域Rx与侧壁123成为重叠的位置关系。
在变速机构3B中,行星齿轮组4和离合器47位于带式制动器49的内径侧。带式制动器49、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观察,带式制动器49、行星齿轮组4、离合器47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机构3B中,行星齿轮组4的齿圈42成为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45成为所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在变速机构3B中,成为通过离合器47的联接/释放、带式制动器49的动作的组合的变更来进行低速级与高速级之间的切换的规格。
变速机构3B能够在低速级和高速级之间进行切换。
在变速机构3B中,在以下的条件(a)下实现低速级,在条件(b)下实现高速级。
(a)带式制动器49:动作,离合器47:释放
(b)带式制动器49:不动作,离合器47:联接
在此,变速机构3B是两级变速机构,低速级、高速级是同一旋转方向(前进级或后退级)。通过电动机2的正反转可进行前进后退的切换。
输入到变速机构3B的旋转由变速机构3B变速后,输出到连结有行星齿轮架45的连结部453的传递旋转部件46。
传递旋转部件46具有:与行星齿轮架45的连结部453的外周花键嵌合的连结部461、从连结部461的差动装置6侧的端部向外径侧延伸的圆板部462、从圆板部462的外周侧向差动装置6侧延伸的筒状部463。
筒状部463从旋转轴X方向与和差速齿轮箱60一体地形成的连结片605抵接,筒状部463通过贯通连结片605的螺栓B与差速齿轮箱60连结。
如图8所示,差速齿轮箱60形成为将轴61、锥齿轮62A、62B和侧齿轮63A、63B收纳于内部的中空状。
在差速齿轮箱60中,在旋转轴X方向(图中左右方向)的两侧部设有筒状的支承部601、602。支承部601、602向远离轴61的方向沿着旋转轴X延伸。
差速齿轮箱60的支承部602经由轴承B2由外侧壳体13的环状的第一支承部131可旋转地支承。
在支承部602,从旋转轴X方向插入有贯通外侧壳体13的开口部130的驱动轴8A,驱动轴8A由支承部602可旋转地支承。
在开口部130的内周固定有唇形密封件RS,唇形密封件RS的未图示的唇部与驱动轴8A的外周弹性接触,由此密封驱动轴8A的外周与开口部130的内周之间的间隙。
在支承部601,从旋转轴方向插入有贯通外侧罩11的开口部114的驱动轴8B。
驱动轴8B沿旋转轴X方向横穿电动机2的电动机轴20、行星减速齿轮7的太阳轮71、变速机构3B的内径侧而设置,驱动轴8B的前端侧由支承部601可旋转地支承。
在外侧罩11的开口部114的内周固定有唇形密封件RS,唇形密封件RS的未图示的唇部与驱动轴8B的外周弹性接触,由此密封驱动轴8B的外周与开口部114的内周之间的间隙。
在差速齿轮箱60的内部,在驱动轴8A、8B的前端部的外周花键嵌合有侧齿轮63A、63B,侧齿轮63A、63B分别与锥齿轮62A、62B可传递旋转地啮合。
锥齿轮62A、62B外插于沿与旋转轴X正交的轴线Y的方向设置的轴61。
对该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1B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动力传递装置1B中,沿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设置有:行星减速齿轮7、变速机构3B、差动装置6、驱动轴8(8A、8B)。
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由行星减速齿轮7减速后,输入到变速机构3B的齿圈42。
在变速机构3B中,行星齿轮组4的齿圈42成为旋转的输入部,支承小齿轮43的行星齿轮架45成为所输入的旋转的输出部。
在变速机构3B中,在带式制动器49动作的状态下实现低速级,在离合器47动作的状态下实现高速级。
因此,输入到变速机构3B的旋转在变速后经由与行星齿轮架45的连结部453连结的传递旋转部件46输入到差动装置6的差速齿轮箱60。
而且,差速齿轮箱60通过输入的旋转而绕旋转轴X旋转,由此驱动轴8(8A、8B)绕旋转轴X旋转。由此,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被传递到搭载有动力传递装置1B的车辆的左右驱动轮(未图示)。
在此,在动力传递装置1B中,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设置在以规定间隔包围变速机构3B的外周的外周壁147的外径侧的区域Rx、即与侧壁123在旋转轴X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在内侧罩12,收纳电动机2的侧壁123的区域向旋转轴X的径向外侧伸出。因此,在外周壁147的外径侧,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与侧壁123重叠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B中,利用该区域Rx设置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由此不会使动力传递装置1B的主体壳体9大型化。
而且,在动力传递装置1B中,转子铁芯21的电动机轴20、行星减速齿轮7、变速机构3B、驱动轴8(8A、8B)在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传递路径上同心地配置。
而且,驱动轴8B在旋转轴X方向上贯通电动机轴20的内径侧而设置,驱动轴8B和电动机轴20在共同的旋转轴X上可相对旋转地设置。
因此,与电动机轴、反转齿轮和驱动轴设置在相互平行的不同的旋转轴上的动力传递装置、即所谓的三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相比,能够抑制旋转轴的径向的大小。
如上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B具有以下结构。
(6)动力传递装置1B具有:
电动机2;
变速机构3B,其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
主体壳体9(壳体部件),其收纳电动机2和变速机构3B。
变速机构3B具有:带式制动器49、驱动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
主体壳体9(壳体部件)具有:
外周壁147,其包围变速机构3B的径向外周;
侧壁123,其与外周壁147连结且从外周壁147向径向外侧延伸。
促动器ACT与外周壁147邻接且与侧壁123邻接。
在主体壳体9的内侧壳体14,在外周壁147的外径侧,即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与侧壁123重叠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该区域Rx位于内侧壳体14的外周壁147与内侧罩12的侧壁123以截面大致L字形状相连的区域侧,在主体壳体9中,区域Rx是外周壁147及侧壁123与外侧壳体13之间的可活用的空间。
在动力传递装置1B中,由于在主体壳体9外部的可活用的空间中配置有促动器ACT,因此,在动力传递装置1B中,能够在不使动力传递装置1B在旋转轴X方向及径向扩大的情况下设置促动器ACT。
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B具有以下构造。
(7)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方向上,侧壁123夹在促动器ACT与电动机2之间而配置。
侧壁123、促动器ACT和电动机2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方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侧壁123、促动器ACT和电动机2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如图9所示,在电动机2的外径比变速机构3B的外径大的情况下,在包围变速机构3B的外周的外周壁147的径向外侧的区域Rx、即在旋转轴X方向上与电动机2(定子铁芯25)邻接的区域Rx存在空间上的余量。
因此,若在区域Rx设置促动器ACT,则内侧罩12的侧壁123位于促动器ACT与反转齿轮5之间。
通过在该区域Rx配置促动器ACT,能够适当地防止动力传递装置1B在旋转轴X方向和径向上大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B具有以下构造。
(8)带式制动器49和促动器ACT在电动机2的旋转轴X的径向上将外周壁147夹在中间而与外周壁147邻接配置。
带式制动器49、促动器ACT和外周壁147在旋转轴X的径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的径向观察,带式制动器49、促动器ACT和外周壁147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如图9所示,在电动机2和变速机构3B同轴设置的情况下,在电动机2的外径比变速机构3B的外径大的情况下,在外周壁147的径向外侧与电动机2(定子铁芯25)邻接的区域Rx具有空间上的余量。
通过在该区域Rx配置促动器ACT,使促动器ACT位于带式制动器49的附近,因此能够缩短带式制动器49与促动器ACT的距离,能够减小促动器ACT的体型。
图10是说明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的配置的图,是说明侧壁与外周壁的位置关系的图。
当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时,如图10所示,能够示意性地表示。
如图10所示,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配置在包围变速机构3的径向外周的外周壁147的外侧,与外周壁147连结且与从外周壁147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壁143邻接的位置。
促动器ACT与侧壁143在旋转轴X(轴向)上重叠,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与侧壁143以重叠的位置关系设置。
促动器ACT设置在从旋转轴X(轴向)观察时从通过外周壁147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垂直线VL偏移的位置,不与垂直线VL重叠。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外周壁和侧壁的四角的角部的任一个之间配置促动器。在图10的情况下,从旋转轴X方向观察,在与侧壁143的对角线DL重叠的位置配置有促动器ACT。
例如,在将促动器置于外周壁的正上方的情况下,促动器的顶部从侧壁露出,装置整体有可能大型化。通过这样配置,在作为较大空间的四角附近配置促动器,因此能够抑制动力传递装置1整体的大型化。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A(参照图5、图7)的情况下,包围电动机2的径向外周的周壁部101相当于图10中的外周壁,电动机2的旋转轴Xa相当于图10中的旋转轴X,内侧壳体14的侧壁143相当于图10中的侧壁。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B(参照图8)的情况下,包围变速机构3B的径向外周的外周壁147相当于图10中的外周壁,电动机2的旋转轴X相当于图10中的旋转轴X,内侧罩12的侧壁123相当于图10中的侧壁。
图11是示意地表示变速机构3、3A、3B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1的(b)~图14是说明变速机构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符号“S”表示行星齿轮组4的太阳轮41,符号“R”表示齿圈42,符号“C”表示行星齿轮架45。
另外,符号“BB”表示带式制动器49,符号“CL”表示离合器47,符号“P”表示活塞475,符号“DR”表示离合器鼓48,符号“HB”表示轮毂。
所述变速机构3、3A、3B可以如图11(a)所示。
在上述变速机构3、3A、3B中,例示了行星齿轮组4是具有一个小齿轮43的单小齿轮的情况。
在该变速机构3、3A、3B中,行星齿轮组4的齿圈42(R)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45是输出部。而且,离合器47(C)将齿圈42(R)和太阳轮(S)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带式制动器49(BB)固定与离合器鼓48(DR)连结的太阳轮41(S)。
可适用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变速机构不限于该方式。
以下,利用图11的(b)~图14列举可适用的变速机构的方式。
例如,在利用单小齿轮并通过带式制动器BB固定太阳轮S的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图11的(b)、(c)所示的方式。
在图11的(b)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齿圈R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和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1的(c)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齿圈R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轮毂HB连结的太阳轮S。离合器CL将齿圈R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另外,在利用单小齿轮并通过带式制动器BB固定行星齿轮架C的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图12的(a)、(b)、(c)所示的方式。
在图12的(a)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离合器CL将太阳轮S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2的(b)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和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2的(c)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和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另外,在利用单小齿轮并通过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的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图12的(d)、(e)、(f)所示的方式。
在图12的(d)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离合器CL将太阳轮S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2的(e)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离合器CL将太阳轮S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2的(f)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齿圈R和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另外,在利用双小齿轮并通过带式制动器BB固定太阳轮S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图13的(a)、(b)、(c)所示的方式。
在图13的(a)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C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离合器CL将齿圈R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3的(b)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C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和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3的(c)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行星齿轮架C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轮毂HB连结的太阳轮S。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和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另外,在利用双小齿轮并通过带式制动器BB固定行星齿轮架C的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图13的(d)、(e)、(f)所示的方式。
在图13的(d)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离合器CL将太阳轮S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3的(e)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太阳轮S和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3的(f)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齿圈R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和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另外,在利用双小齿轮并通过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的旋转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图14的(a)、(b)、(c)所示的方式。
在图14的(a)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离合器CL将太阳轮S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4的(b)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离合器CL将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和太阳轮S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在图14的(c)的方式中,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S是旋转的输入部,行星齿轮架C是输出部,带式制动器BB固定齿圈R。离合器CL将与轮毂HB连结的行星齿轮架C和与离合器鼓DR连结的齿圈R不可相对旋转地联接。
以上,在图11~图14中,以全部18个模式例示了变速机构可采用的方式。
在全部18个模式中,在图11所示的模式、图12的(e)所示的模式、图13的(a)所示的模式和图13的(f)所示的模式中,在将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维持在正旋转方向的状态下,能够进行低速级和高速级的切换。
而且,在图11所示的方式,图13的(a)、(b)、(c)的方式中,由于离合器鼓DR的外径最大,因此能够使离合器CL具有余量地处于联接状态。
另外,将行星齿轮组的构成元件(太阳轮S、齿圈R、行星齿轮架C)中的2个元件联接的离合器CL在变速机构中可以设置在任何地方。
例如,如图11的(a)、图13的(a)所示的方式,也可以在带式制动器BB与齿圈R之间设置离合器CL。
进而,例如如图12的(a)所示的方式,也可以在太阳轮S的内径侧设置离合器。
如上所述,离合器CL可以设置在齿圈R的外径侧和太阳轮S的内径侧中的任意一侧。
另外,在具有2个小齿轮的双小齿轮中也同样。
如图13的(a)、(b)、(c)、(f)所示,也可以在齿圈R的外径侧设置离合器CL。
如图13的(d)、(e)、图14的(a)、(b)、(c)所示,也可以在太阳轮S的内径侧设置离合器CL。
另外,在图14的(c)所示的方式和图14的(b)所示的方式中,在低速级与高速级的切换时,需要使电动机2的输出旋转的方向反转。
在此,本说明书中的术语“与下游连接”是指处于从配置在上游的部件向配置在下游的部件传递动力的连接关系。
例如,在言及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的变速机构3的情况下,意味着从电动机2向变速机构3传递动力的情况。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术语“直接连接”是指不经由其他减速机构、增速机构、变速机构等的变换减速比的部件,部件彼此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的情况。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以下三种类型的带变速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
变速机构3B和电动机2的旋转轴同心地配置,并且,电动机2的旋转轴、反转齿轮5的旋转轴、驱动轴8(8A、8B)的旋转轴并列排列的、所谓的三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1A(参照图5)。
电动机2、变速机构3和驱动轴8(8A、8B)的旋转轴同心地配置,并且,电动机2的旋转轴和反转齿轮5的旋转轴并列排列的、所谓的双轴型的动力传递装置1(参照图1)。
电动机2、变速机构3B和驱动轴8(8A、8B)的旋转轴同心地配置的、所谓的单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1B(参照图8)。
在这三种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中,由于反转齿轮5的外径较大(径向的面积较大)的双轴类型的动力传递装置1空出最大空间(能够扩大区域Rx),因此优选。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所示的方式。在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Claims (5)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动机;
变速机构,其与所述电动机的下游连接;
减速齿轮,其配置在所述变速机构的下游;
壳体部件,其收纳所述电动机、所述变速机构和所述减速齿轮,
所述变速机构具有:带式制动器、驱动所述带式制动器的促动器,
所述壳体部件具有:包围径向外周的外周壁、与所述外周壁连结且从所述外周壁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壁,
所述促动器与所述外周壁邻接且与所述侧壁邻接而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所述侧壁夹在所述促动器和所述减速齿轮之间而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轴向,所述侧壁夹在所述促动器和所述电动机之间而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制动器和所述促动器隔着所述外周壁与所述外周壁邻接配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式制动器和所述促动器隔着所述侧壁与所述侧壁邻接配置。
CN201980093883.6A 2019-03-10 2019-11-12 动力传递装置 Active CN113557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243 2019-03-10
JP2019043243 2019-03-10
PCT/JP2019/044223 WO2020183787A1 (ja) 2019-03-10 2019-11-12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7378A true CN113557378A (zh) 2021-10-26
CN113557378B CN113557378B (zh) 2022-11-01

Family

ID=72427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3883.6A Active CN113557378B (zh) 2019-03-10 2019-11-12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98133B2 (zh)
EP (1) EP3940264B1 (zh)
JP (1) JP7134585B2 (zh)
CN (1) CN113557378B (zh)
WO (1) WO20201837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0880A (zh) * 2021-11-24 2022-01-1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离合器耦合多模电驱动桥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23510B2 (en) 2020-12-28 2023-04-11 Dana Automotive Systems Group, Llc Vehicle electric drive axle
WO2023238579A1 (ja) * 2022-06-09 2023-12-14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ユニット
WO2024004840A1 (ja) * 2022-06-27 2024-01-04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駆動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788Y1 (zh) * 1968-08-22 1974-03-22
JPH05330352A (ja) * 1992-06-01 1993-12-14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H0769087A (ja) * 1993-09-02 1995-03-14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JPH10194186A (ja) * 1997-01-13 1998-07-28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自転車
US20160039277A1 (en) * 2013-03-15 2016-02-11 Adrian Quintana Hybrid Axl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5371521U (zh) * 2015-12-10 2016-07-06 湖南大学 两挡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机构
CN206031067U (zh) * 2016-07-12 2017-03-22 广州富士汽车整线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力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8482A (en) * 1994-09-06 1996-07-23 Ford Motor Company Multiple-speed axle mechanism providing overdrive and direct drive
US5842947A (en) * 1996-12-31 1998-12-01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Planetary gear carrier having a band brake on an axial extension of the carrier for transfer cases
JP3800714B2 (ja) 1997-04-18 2006-07-2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放電灯点灯装置
JP3480299B2 (ja) * 1998-03-10 2003-12-1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サーボ装置
US6193629B1 (en) * 1999-05-07 2001-0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hifting mechanism
US7534188B2 (en) * 2006-01-27 2009-05-19 Borgwarner Inc. Transfer case input shaft brake system
JP5330352B2 (ja) 2010-10-19 2013-10-30 昭男 荒井 中空壁の気密性ダクト構造
JP2018118616A (ja) 2017-01-25 2018-08-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1788Y1 (zh) * 1968-08-22 1974-03-22
JPH05330352A (ja) * 1992-06-01 1993-12-14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H0769087A (ja) * 1993-09-02 1995-03-14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JPH10194186A (ja) * 1997-01-13 1998-07-28 Yamaha Motor Co Ltd 電動自転車
US20160039277A1 (en) * 2013-03-15 2016-02-11 Adrian Quintana Hybrid Axl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5371521U (zh) * 2015-12-10 2016-07-06 湖南大学 两挡自动变速箱的变速机构
CN206031067U (zh) * 2016-07-12 2017-03-22 广州富士汽车整线集成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力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0880A (zh) * 2021-11-24 2022-01-11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离合器耦合多模电驱动桥
CN113910880B (zh) * 2021-11-24 2023-12-08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离合器耦合多模电驱动桥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40264A4 (en) 2022-05-04
US11698133B2 (en) 2023-07-11
JPWO2020183787A1 (zh) 2020-09-17
JP7134585B2 (ja) 2022-09-12
WO2020183787A1 (ja) 2020-09-17
CN113557378B (zh) 2022-11-01
EP3940264A1 (en) 2022-01-19
EP3940264B1 (en) 2024-07-17
US20220196149A1 (en)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57378B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4708467B2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13573954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2020133775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113454364A (zh) 动力传递装置
JP5489954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3591354B2 (ja) モータ支持構造
JP2020128801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5359411B2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KR102284191B1 (ko) 차량용 전동 구동 장치의 변속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 구동 장치
KR102284192B1 (ko) 차량용 전동 구동 장치의 더블 클러치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 구동 장치
JP728245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2014378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93810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800255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7400154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KR102240315B1 (ko) 차량용 전동 구동 장치
JP2010090947A (ja) 電動モータ駆動装置
JP2008051213A (ja) 変速機
JP2020101224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8112221A (ja) 動力装置
JP6968515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06189064A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
WO2018221007A1 (ja) 噛み合い式係合装置
JP2022152825A (ja) 車両用駆動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