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1164B -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1164B
CN113451164B CN202011257074.5A CN202011257074A CN113451164B CN 113451164 B CN113451164 B CN 113451164B CN 202011257074 A CN202011257074 A CN 202011257074A CN 113451164 B CN113451164 B CN 113451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back plate
contact electrode
display
display 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570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1164A (zh
Inventor
王广
徐瑞林
林建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5707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1164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091 priority patent/WO202209999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1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1164A/zh
Priority to US17/533,716 priority patent/US2022014892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1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1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H01L22/34Circuits for electrically characterising or monitor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 g. whole test die, wafers filled with test structures, on-board-devices incorporated on each die, process control monitors or pad structures thereof, devices in scribe l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10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L22/12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s, e.g. thickness, line width, refractive index, temperature, warp, bond strength, defects, optical inspection, electrical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dimensions, metallurgic measurement of diffu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其中,提供一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多组接触电极对,所述接触电极对包括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提供一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多个发光件,以及多条检测电路,每两条所述检测电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件,所述检测电路用于给所述发光件导通电信号;将所述检测结构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上,使一条所述检测电路同时与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输入电极和相邻的另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输出电极连接;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若所述发光件不发光,则确定所述检测电路连接的所述输入电极所属的该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为坏点。本申请通过观察发光件发光迅速判断显示背板是否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的使用极其普遍,电子显示屏的技术也不断被研发创新,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技术的成熟更推进了显示面板的使用,特别是Micro LED显示器的使用逐渐占领市场。现有技术中都是在显示背板上制成接触电极对,并在接触电极对上焊接LED芯片从而制成显示面板的。
但是,显示背板上接触电极对在制成过程中可能出现坏点,致使最终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出现缺陷,现有的Micro LED显示面板检测方法主要通过检测巨量转移之后的LED芯片能否发光来判断是否有坏点,操作复杂不方便,而且反复焊接LED芯片增加操作难度,还增加时间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旨在迅速检测出显示背板上的坏点,节约制造显示背板的时间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方法包括:提供一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多组接触电极对,所述接触电极对包括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提供一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多个发光件,以及多条检测电路,每两条所述检测电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件,所述检测电路用于给所述发光件导通电信号;将所述检测结构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上,使一条所述检测电路同时与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输入电极和相邻的另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输出电极连接;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若所述发光件不发光,则确定所述检测电路连接的所述输入电极所属的该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为坏点。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之后,还包括:若所述发光件发光,则确定检测电路连接的所述输入电极所属的该组所述接触电极对工作正常。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多组所述接触电极对成行分布,所述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具体包括:逐行向所述接触电极对输出驱动电信号。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向所述检测电路输出驱动电信号,具体包括:向奇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正电信号,使偶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负电信号;向偶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正电信号,使奇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负电信号。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构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上,具体包括:在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的一侧涂胶,形成连接层;将所述检测结构盖设在所述连接层上,所述连接层将所述检测结构粘连固定在所述显示背板上。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的一侧涂胶,具体包括:在所述显示背板上相邻的所述接触电极对之间的位置涂胶。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使用清洗剂冲洗所述显示背板,去除所述连接层,取下所述检测结构。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构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上,具体包括:将所述检测结构盖设在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的一侧;沿盖合的方向向所述检测结构施加压力,以固定所述检测结构和所述显示背板。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检测结构上朝向所述显示背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显示背板上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齐时,所述检测电路与相邻的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对齐;所述将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接触电极对连接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检测结构移动到所述显示背板上方,使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齐。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接触电极对等间距地并列排布在所述显示背板上,相邻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之间的间距为d;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的宽度均为b;所述检测电路的宽度大于d,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b+d。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结构,用于如上任一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基板、多个发光件和多条检测电路;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检测电路设于所述基板上,每两条所述检测电路与一个所述发光件连接,用于接收驱动电信号,并将驱动电信号传输给发光件。
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结构,其中,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发光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两侧,所述基板上还设有通孔,所述检测电路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发光件。
本发明公开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检测结构盖设到显示背板上,检测电路连接接触电极对,由于检测电路同时与相邻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相对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连接,所以奇数列的检测电路连接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入电极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出电极;偶数列的检测电路连接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入电极和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出电极;通过依次向显示背板正向通入电信号和逆向通入电信号直接检测显示背板上奇数列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是否有坏点,检测方式准确高效,而且步骤简单,更加节约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LED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显示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中检测结构和显示背板的部分结构透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7沿图5中x方向的侧视图;
图8为沿图5中y方向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显示背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检测结构和显示背板的部分结构另一透视图。
其中,10、检测结构;11、基板;12、发光件;13、检测电路;20、显示背板;21、接触电极对;211、输入电极;212、输出电极;22、平坦化层;23、电路层;24、下基板;30、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Micro LED显示器作为现在新型显示器的主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较长的寿命,以及运行温度上的优势,同时也承继了LED的低功耗、色彩饱和度、反应速度快、对比度强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Micro LED显示器一般采用倒装型的LED芯片,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半导体层1可以是N/P型掺杂GaN层,发光层2可以是量子阱层;第二半导体层3可以是P/N型掺杂GaN层;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为金属等导电材料。向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施加电信号时,N型半导体内的电子与P型半导体内的空穴在发光层剧烈地碰撞复合产生光子,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第一电极4和第二电极5的材料可包括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钙(Ca)、钼、钛(Ti)、钨(W)或铜(Cu)等。
如图2所示,常见的承载LED芯片的显示背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6、电路层7和平坦化层8。其中,显示基板6可以包括透明玻璃材料,如:二氧化硅(SiO2)。显示基板6也可以包括透明塑料材料,如: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芳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PC)、三醋酸纤维素(TAC)或丙酸纤维素酯(CAP)等有机材料。
其中,电路层7包括有用于驱动LED芯片的驱动电路,比如:薄膜晶体管TFT、栅极线、信号线等。
其中,平坦化层8覆盖电路层,可以消除电路层7上的阶跃差,使之平坦化。平坦化层8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苯乙烯(PS),具有酚基基团的聚合物衍生物,丙烯基聚合物,酰亚胺基聚合物,芳醚基聚合物,酰胺基聚合物,氟基聚合物,对二甲苯基聚合物,乙烯醇基聚合物,或其任何组合。
其中,驱动电路中可包括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可以设置于平坦化层8表面,用于通过平坦化层8上通孔内的填充材料与电路层7中的信号线、栅极线(栅极线可以向薄膜晶体管TFT发送开/关信号)连结。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分别与LED芯片上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键合。输入电极、输出电极、通孔内填充材料、信号线、栅极线的材料可包括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钙(Ca)、钼、钛(Ti)、钨(W)或铜(Cu)等。
具体来说,Micro LED显示面板的结构可以细化如下,电路层可具体包括:缓冲层、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TFT以及栅极线接触点等。
其中,缓冲层设置在基板上方,可在基板上方提供基本平坦的表面,可以减少或防止异物或湿气穿透基板。缓冲层可以包括无机材料,如: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N)、氧化铝(Al2O3)、氮化铝(AlN)、氧化钛(TiO2)或氮化钛(TiN)。缓冲层也可以包括有机材料,如:聚酰亚胺、聚酯或丙烯。
其中,薄膜晶体管TFT可以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漏极。图中,薄膜晶体管TFT是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实际上TFT也可以是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有源层可以包括半导体材料,如非晶硅或多晶硅。有源层也可以包括其他材料,如:有机半导体材料或氧化物半导体材料。
栅极/源极/漏极可以包括低电阻金属材料,如: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钙(Ca)、钼(Mo)、钛(Ti)、钨(W)或铜(Cu)等。
其中,栅极绝缘层用于绝缘栅极和有源层,可以包括无机材料,例如SiO2、SiNx、SiON、Al2O3、TiO2、氧化钽(Ta2O5)、氧化铪(HfO2)或氧化锌(ZnO2)等。
其中,层间绝缘层用于绝缘源电极与栅极电极之间以及漏极与栅极电极之间。层间绝缘层可以包括无机材料,如:SiO2、SiNx、SiON、Al2O3、TiO2、氧化钽(Ta2O5)、氧化铪(HfO2)或氧化锌(ZnO2)等。
其中,栅极线接触点可以形成在布置在平坦化层下方的多个绝缘膜中的一个上面。可以形成在层间绝缘层/栅极绝缘层之上。
现有的Micro LED显示面板上包括了若干像素区域(SPR),每个像素区域SPR包括红光LED、蓝光LED、绿光LED芯片。如图3所示,在显示器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红绿蓝三种LED芯片从各自的生长基板转移到显示背板上。但是,如果任一LED芯片出现损坏/接触不良的情况(如图中“×”所示位置),经转移后,将会在显示面板上呈现一个坏点,影响成像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显示背板的宽度方向为图5中沿x轴的方向,显示背板的长度方向为图5中沿y轴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涉及的发光件可以为LED芯片,也可以是Micro LED芯片、mini LED芯片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芯片中的一种或多种;另外,所述基板11为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板)。
参阅图4,本申请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背板20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S100、提供一显示背板20,所述显示背板20上设置多组接触电极对21,所述接触电极对21包括输入电极211和输出电极212;
S200、提供一检测结构10,所述检测结构10包括多个发光件12,以及多条检测电路13,每两条所述检测电路1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件12,所述检测电路13用于给所述发光件12导通电信号;
S300、将所述检测结构10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20上,使一条所述检测电路13同时与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中的所述输入电极211和相邻的另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中的所述输出电极212连接;
S400、向所述显示背板20输出驱动电信号;
S500、若所述发光件12不发光,则确定所述检测电路13连接的所述输入电极211所属的该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为坏点。
本发明公开的检测方法通过将检测结构10盖设到显示背板20上,检测电路13连接接触电极对21,由于检测电路13同时与相邻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中相对的输入电极211和输出电极212连接,所以奇数列的检测电路13连接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出电极212;偶数列的检测电路13连接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和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出电极212;通过依次向显示背板20正向通入电信号和逆向通入电信号直接检测显示背板20上奇数列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是否有坏点,检测方式准确高效,而且步骤简单,更加节约时间。
另外,本实施例中一条检测电路13同时覆盖到两组接触电极对21上,所以宽度较大,在制造工艺中比较方便完成,降低检测结构10的制作难度,同时检测电路13的宽度较大,可用于检测像素尺寸较小的显示背板20,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向所述显示背板20输出驱动电信号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发光件12发光,则确定检测电路13连接的所述输入电极211所属的该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工作正常。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多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成行分布,所述向所述显示背板20输出驱动电信号,具体包括:
逐行向所述接触电极对21输出驱动电信号。
对单行上的接触电极对21先正向输出驱动电信号,检测该行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是否正常工作,然后再逆向输出驱动电信号,检测该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是否正常工作,这样逐行检测接触电极对21,检测准确率高,便于快速找出损坏处的准确位置。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向所述检测电路13输出驱动电信号,具体包括:
向奇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13逐行导通正电信号,使偶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13逐行导通负电信号;
向偶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13逐行导通正电信号,使奇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13逐行导通负电信号。
由于检测电路13同时与相邻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中相对的输入电极211和输出电极212连接,所以奇数列的检测电路13连接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和相邻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出电极212;偶数列的检测电路13连接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和相邻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出电极212;当给显示背板20正向通入电信号时,奇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13逐行导通正电信号,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作为发光件12的输入端通电,输出电极212作为发光件12的输出端正常工作,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收到负电信号呈断路状态,检测结构10只会检测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是否有坏点;当给显示背板20逆向通入电信号时,情况相反,向偶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13逐行导通正电信号,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正常接收电信号,而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呈断路状态,检测结构10可以检测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是否有坏点。通过正向和逆向的检测,可以方便快捷地直接检测显示背板20上该行接触电极对21是否有坏点,操作简单。另外,检测结构10可以迅速取下后直接对显示背板20进行维修,缩短检修流程。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构10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20上,具体包括:
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21的一侧涂胶,形成连接层30;
将所述检测结构10盖设在所述连接层30上,所述连接层30将所述检测结构10粘连固定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
检测结构10工作时,显示背板20可能是平放的,但是也要防止晃动或震动造成检测电路13与接触电极对21的接触不良,所以设置连接层30固定检测结构10;如果是倾斜或者竖直防止显示背板20,更需要连接层30将检测结构10固定,方便检测工作稳定有效进行,提高检测准确率。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所述连接层30为光刻胶层,连接效果好,而且方便后续通过显影液清洗干净,无残留。
如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21的一侧涂胶,具体包括:
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相邻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之间的位置涂胶。
多组接触电极对21都是凸出于显示背板20的,所以与检测结构10接触时,接触面容易变形,使检测电路13与接触电极对21的连接不够稳定,将连接层30设置在接触电极对21附近,较大程度地减少这种形变带来的影响,进一步增加检测结构10与显示背板20连接的稳定性。另外,检测结构10盖设在显示背板20上时,只有突出的检测电路13与接触电极对21接触,所以检测结构10与显示背板20之间必然会有空隙,空隙之间最近的距离即检测电路13到显示背板20表面的距离,将连接层30设置在检测电路13与显示背板20之间,可以更大程度地节省材料;并且在相邻的接触电极对21之间设置连接层30使每组的接触电极对21与检测电路13的连接都比较紧固,减少连接松动的可能,使检测过程电信号的传输更加准确顺畅。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使用清洗剂冲洗所述显示背板20,去除所述连接层30,取下所述检测结构10。
本实施例中,如果连接层30为光刻胶层时,可选择清洗剂为显影液,通过显影液完全洗净光刻胶层,同时不会损伤显示背板20或者检测结构10,方便显示背板20进行后续制成步骤,检测结构10也可以继续进行下次检测。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构10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20上,具体包括:
将所述检测结构10盖设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21的一侧;
沿盖合的方向向所述检测结构10施加压力,以固定所述检测结构10和所述显示背板20。
通过施加压力固定检测结构10和显示背板20,简单直接,而且容易控制,检测完成之后可以迅速撤除压力,快速将检测结构10与显示背板20分离,方便及时进行维修,或下一步制成步骤。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检测结构10上朝向所述显示背板20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显示背板20上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齐时,所述检测电路13与相邻的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对齐;所述将所述检测电路13与所述接触电极对21连接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检测结构10移动到所述显示背板20上方,使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齐。
检测结构10盖设到显示背板20上时,检测电路13是朝向显示背板20的,所以装配过程中,人眼很难观察到检测电路13与接触电极对21的接触是否准确,预先设置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优选的,可以设置在检测结构10和显示背板20的侧面,这样通过观察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就可以判断检测电路13与接触电极对21是否对准,进而方便后续的检测工作顺利准确地进行。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接触电极对21等间距地并列排布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相邻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之间的间距为d;所述输入电极211和所述输出电极212的宽度均为b;所述检测电路13的宽度大于d,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b+d。因为检测时不移动检测结构10,所以检测电路13需要同时能够接触到相邻接触电极对21,所以检测电路13的宽度需要大于d,保证相邻的两个接触电极对21都能接触到;而一组接触电极对21的输入电极211和输出电极212之间又需要相互独立,如果检测电路13将一组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和输出电极212导通了,会导致该接触电极对21短接,直接造成损坏,所以设置检测电路13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2b+d。
本实施例公开的检测方法通过分开检测奇数列接触电极对21的工作状态和偶列接触电极对21的工作状态,迅速判断出显示背板20上是否有坏点,如图10所示,逐行向显示背板20导通电信号,正向导通时检测该行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逆向导通时检测该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21,观察发光件12F1、F2、F3、F4和F5的发光情况,比如图10中第a行正向导通时,发光件12F3不亮,则确定对应的图中“×”处的接触电极对21为坏点;本实施例公开的检测方法不用等到焊接完LED芯片再检测,减少了检测后又拆除LED芯片的步骤,更加方便操作,节约检测和维修时间。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背板20的检测结构10,用于如上任一所述的显示背板20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检测结构10包括:基板11、多个发光件12和多条检测电路13;所述发光件12设于所述基板11上;所述检测电路13设于所述基板11上,每两条所述检测电路13与一个所述发光件12连接,用于接收驱动电信号,并将驱动电信号传输给发光件12。
本发明公开的检测结构10使用时基板11盖设到显示背板20上,检测电路13连接接触电极对21,直接检测显示背板20,操作方便,节省反复焊接发光件12的步骤。
具体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在所述检测结构10两端还分别设有两条侧边检测电路13,当所述检测结构10盖设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时,两条所述侧边检测电路13分别与一端最外侧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入电极211和另一端最外侧的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上的输出电极212连接,使检测时两端最外侧的接触电极对21同样可以形成电路回路,完成检测。
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所述显示背板20上包括下基板24、电路层23以及平坦化层22,所述检测电路13与所述发光件12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两侧,所述基板11上还设有通孔,所述检测电路13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发光件12。本实施例中将发光件12设置在背离显示背板20的一侧,首先盖设检测结构10时,发光件12就不会碰到显示背板20,防止磕碰;所述平坦化层22具有绝缘性能,也能防止检测电路接触到下基板24上的电路层23,其次,显示背板20朝上放置时,检测结构10盖在显示背板20上,发光件12向上方发光,便于人眼观察,方便判断发光件12是否发光,提高判断的准确度。
如图5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公开了至少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21呈矩形阵列排布在所述显示背板20上,形成多列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一条所述检测电路13分别与一列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中的所述输入电极211和相邻的另一列所述接触电极对21中的所述输出电极212连接。当接触电极对21矩形阵列时,一条检测电路13连接多个输入电极211和多个输出电极212,当检测的时候逐行输入电信号即可使用两条相邻的检测电路13检测整列的接触电极对21的工作状态,减少检测结构10上的走线,方便支撑,检测时非常方便,不用多次调整检测电路13的连接点;同时本方案只需要在检测电路13上设置一个发光件12就可以检测整列接触电极对21,节省发光件12的数量,进而降低检测结构10的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提供一显示背板,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多组接触电极对,所述接触电极对包括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
提供一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多个发光件,以及多条检测电路,每两条所述检测电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件,所述检测电路用于给所述发光件导通电信号;
将所述检测结构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上,使一条所述检测电路同时与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输入电极和相邻的另一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中的所述输出电极连接;奇数列的检测电路连接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入电极和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出电极;偶数列的检测电路连接偶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入电极和奇数列的接触电极对上的输出电极;
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
若所述发光件不发光,则确定所述检测电路连接的所述输入电极所属的该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为坏点;
其中,所述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具体包括:依次向显示背板正向通入电信号和逆向通入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发光件发光,则确定检测电路连接的所述输入电极所属的该组所述接触电极对工作正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接触电极对成行分布,所述向所述显示背板输出驱动电信号,具体包括:
逐行向所述接触电极对输出驱动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检测电路输出驱动电信号,具体包括:
向奇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正电信号,使偶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负电信号;
向偶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正电信号,使奇数条的所述检测电路逐行导通负电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构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上,具体包括:
在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的一侧涂胶,形成连接层;
将所述检测结构盖设在所述连接层上,所述连接层将所述检测结构粘连固定在所述显示背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的一侧涂胶,具体包括:
在所述显示背板上相邻的所述接触电极对之间的位置涂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使用清洗剂冲洗所述显示背板,去除所述连接层,取下所述检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检测结构装配到所述显示背板上,具体包括:
将所述检测结构盖设在所述显示背板上设置所述接触电极对的一侧;
沿盖合的方向向所述检测结构施加压力,以固定所述检测结构和所述显示背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上朝向所述显示背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显示背板上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齐时,所述检测电路与相邻的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对齐;
所述将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接触电极对连接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检测结构移动到所述显示背板上方,使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电极对等间距地并列排布在所述显示背板上,相邻两组所述接触电极对之间的间距为d;所述输入电极和所述输出电极的宽度均为b;所述检测电路的宽度大于d,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b+d。
11.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结构,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包括:
基板;
多个发光件,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基板上;以及
多条检测电路,设于所述基板上,每两条所述检测电路与一个所述发光件连接,用于接收驱动电信号,并将驱动电信号传输给发光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背板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与所述发光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两侧,所述基板上还设有通孔,所述检测电路穿过所述通孔连接所述发光件。
CN202011257074.5A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Active CN113451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7074.5A CN113451164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PCT/CN2021/087091 WO2022099994A1 (zh) 2020-11-11 2021-04-14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US17/533,716 US20220148929A1 (en) 2020-11-11 2021-11-23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backpla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57074.5A CN113451164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1164A CN113451164A (zh) 2021-09-28
CN113451164B true CN113451164B (zh) 2022-05-27

Family

ID=77808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57074.5A Active CN113451164B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1164B (zh)
WO (1) WO2022099994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613A (zh) * 2016-01-04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73895A (zh) * 2016-10-27 2017-02-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过渡载板装置、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微型发光件检测法
CN109119356A (zh) * 2018-08-22 2019-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2084A (ja) * 1982-04-05 1984-02-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Icカ−ド用リ−ダ・ライタ
JPH05307064A (ja) * 1992-05-01 1993-11-19 Sharp Corp 集積回路素子の検査方法
CN108389536A (zh) * 2018-03-03 2018-08-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Goa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CN208256621U (zh) * 2018-03-23 2018-12-18 龙岩德煜照明有限公司 一种led灯条的便捷检测设备
US10437402B1 (en) * 2018-03-27 2019-10-08 Shaoher Pan Integrated light-emitting pixel arrays based devices by bonding
KR102602670B1 (ko) * 2018-10-05 2023-11-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력 감지 유닛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9192141B (zh) * 2018-10-30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CN109856843B (zh) * 2019-04-16 2023-09-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母板、显示面板及其检测方法
WO2021072603A1 (zh) * 2019-10-14 2021-04-22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led检测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89613A (zh) * 2016-01-04 2016-04-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检测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73895A (zh) * 2016-10-27 2017-02-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过渡载板装置、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微型发光件检测法
CN109119356A (zh) * 2018-08-22 2019-0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的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9994A1 (zh) 2022-05-19
CN113451164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2011B (zh) 显示装置
JP6431969B1 (ja) Led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839479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 comprising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completely covering the dummy testing pa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11594456B2 (en) Display module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tes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module
US1144406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516993A (zh) 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I742705B (zh) 顯示裝置
US20130146931A1 (en) Pixel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5028443B2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CN100555604C (zh) 显示设备模块和制造该模块的方法
CN113097193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298939A (ja) 表示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7648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451164B (zh)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构
JP2017126005A (ja) 表示装置
KR20060117772A (ko) 발광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발광표시장치의 테스트 방법
CN113451163B (zh) 一种检测结构及检测方法
WO2014205982A1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451165B (zh) 一种显示背板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结构
CN116056504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070115068A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20148929A1 (en)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backplane
TW202143200A (zh) 畫素陣列基板
JP2021157060A (ja) アレイ基板の検査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US20220148928A1 (en)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structure for display backpla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