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89C - 光信息媒体 - Google Patents

光信息媒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89C
CN1133989C CNB991106687A CN99110668A CN1133989C CN 1133989 C CN1133989 C CN 1133989C CN B991106687 A CNB991106687 A CN B991106687A CN 99110668 A CN99110668 A CN 99110668A CN 1133989 C CN1133989 C CN 113398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pits
transmissive substrate
guide rail
light transmi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11066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44004A (zh
Inventor
根岸良
田岛俊明
藤井彻
浜田惠美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o Yu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yo Yu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o Yu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yo Yud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44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44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11B7/00745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73Tracks
    • G11B7/24079Width or depth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7Tracks or pit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85Pit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之光信息媒体,具有透过记录光的透光性衬底(1),及被形成于此透光性衬底(1)上的记录层(12),及被形成于此记录层(12)上、反射再生光的反射层(13),通过从前述透光性衬底入射的记录光,记录可光学读取的信号。此光信息媒体,于透光性衬底(1)的被形成记录层(12)的面侧,具有螺旋状的追踪导轨(3),在此追踪导轨(3)之间的凸纹(8),被形成显示追踪导轨(3)的地址等之区段信息的凸纹预置坑(6),此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设定为小坑长度的50-83%。

Description

光信息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可记录能够光学再生的信息的光信息媒体,特别是通过630nm~670nm的短波长红色激光而被记录、再生的高密度记录媒体上具有最适切的区段信息检测装置的光信息媒体。
背景技术
伴随着最近短波长激光的开发与实用化,以及伴随着可以更高密度地记录读取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规格标准化,其实用化也一直在进行。此DVD,至少于一方的主面上被设定资料记录区域,于此资料记录区域被形成信息记录装置之坑洞(pit),于其上形成由金属膜所构成的反射层。
在前述DVD,与现在最普及的一般光信息媒体CD(Compact Disc)之规格进行比较,因为高密度化的缘故所以被定为不同的规格。例如,于光学读写头使用波长630~670nm的短波长红色激光,使用开口率NA达0.6的高开口率物镜等。此外,为了对应碟盘的反张等,采用约0.6mm厚的约CD一半厚度的碟盘。此外,为了确保与碟盘厚度1.2mm的CD在尺寸上保有互换性,因此成为2块碟盘贴合的构造。DVD规格,1块碟盘根据标准被格式化为最大记录容量约为4.7GB,影像与声音平均可以收录133分钟。
在前述DVD规格的标准化中,跟CD-ROM与CD-R或CD-RW的关系相同,最初设想有供再生专用的光信息媒体与可以记录的光信息媒体两种。但是在最初的规格化,只有影像用的DVD-Video与计算机记录用的DVD-ROM等再生专用的DVD而已,对于可以记录的DVD则延迟其规格化。
直到目前为止,在CD-R等可以记录的CD,将螺旋的沟状的追踪轨的摆动(Wobble)予以FM调变而获得被称为ATIP(Absolute TimeIn Pregroove)的地址信息。相对于此,DVD-R等可记录的DVD,不用ATIP方式,而与摆动共同通过预先设于追踪导轨之间的凸纹部分的凸纹预置坑(land-prepit)来获得以位置信息等地址信息为首的区段信息。
如前述般的高密度记录媒体之DVD所采用的凸纹预置坑,虽然以光学读取头与记录信号的小坑共同被读入,但是此时光学读取头,沿着追踪导轨被追踪伺服驱动,所以在通常的状态判别凸纹预置坑与记录了形成于凹沟的上的资料信号小坑而读取。但是,随着凸纹预置坑的形状不同,凸纹预置坑也有被误当作资料信号记录用的小坑而读入的情形。
如此一来,成为在资料信号的读取上产生错误的原因。此外,相反地随着凸纹预置坑的形状不同,而导致凸纹预置坑不能正常读取的缘故,所以地址等区信息产生错误,而成为再生不安定的原因。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有鉴于伴随着读取对应于如前述般的高密度记录的光信息媒体的区段信息用的凸纹预置坑的读取之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光学读取高密度的信号时,不会发生显示区段信息的凸纹预置坑与显示资料信号的追踪导轨上的小坑之读取失误,可以正确分别读取资料信号与区段信息的光信息媒体。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在本发明,明确地在光学上使显示区段信息的凸纹8上所设的凸纹预置坑6,与显示资料信号的追踪导轨3上的小坑有所区分,以防止相互间错误读入。更具体而言,是指坑长的不同,与从光学读取头入射的再生光的光径长的不同等。
亦即,根据本发明的光信息媒体,具有透过记录光的透光性衬底1,及被形成于此透光性衬底1上的记录层12,及被形成于此记录层12上以反射再生光的反射层13,通过从前述透光性衬底1入射的记录光,而记录可以光学读取的信号。此光信息媒体,于透光性衬底1的被形成记录层12之面侧,具有螺旋状的追踪导轨3,于此追踪导轨3之间的凸纹8,被形成有显示追踪导轨3上的地址等的区段信息的凸纹预置坑6,并且使此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与资料坑的长度不同。
在如此的光信息媒体,由于将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设定为与资料坑的长度不同的缘故,所以可以容易分辨从被形成于追踪导轨3上的资料坑所得到的信号与从凸纹预置坑6所得到的信号。藉此,不会误判记录资料信号的小坑与记录区段信息的小坑,可以消除资料信号的读取错误与区段信息的读取错误。
例如在DVD,资料坑的长度约0.4~约1.9μm。亦即,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为小于0.4μm或者是超过1.9μm的长度。但是,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超过1.9μm并非实际可行的做法,所以使凸纹预置坑的长度成为小于0.4μm较佳。
在此场合,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虽然是以较最小资料坑的长度尽可能地更小较佳,但是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太小的话,应该从凸纹预置坑6读取的区段信息变得不易读取。另一方面,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接近于最小资料坑长度的话,凸纹预置坑6与资料坑变成不易通过坑长度来分辨。在此,使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为最小资料坑长度的50~83%。例如在DVD的场合,最小资料坑长度相当于3信道时脉,而使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为信道时脉的长度的1.5~2.5倍。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光信息媒体,于前述般的光信息媒体,从凸纹预置坑6的透光性衬底1的再生光的入射面至反射层为止的光径长度,与从追踪导轨3的透光性衬底1的再生光的入射面至反射层为止的光径长度是不同的。更具体而言,在凸纹预置坑6的记录层12的膜厚,与在追踪导轨3的记录层12的膜厚不同。
更具体而言,在凸纹预置坑6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与在追踪导轨3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之差的绝对值为λ/200~λ/12,其中λ为激光的波长。亦即,作为光径长度的调整范围,例如在使用激光的波长为635nm的场合,有效的光径长的调整幅度系从10nm程度起有效。此处,于DVD-R,作为记录层,因为使用着色素,所以记录层的光学常数n的效果对光径长有所影响。例如,色素膜的光学常数n为3.0的场合,要显示10nm的光径长,记录层的膜厚差以10.0/3.0=3.33nm较佳,这换算为635nm激光的话成为635/3.333≈200,可知膜厚之差如果在λ/200以上的话,具有有效的光径长调整功能。
此外,通过推拉(push-pull)法将凸纹预置坑信号以1道光束检测出的场合,调整范围系±λ/8的范围。然而,到底由于色素膜所构成的记录层12的光学常数n的效果,使得实际的记录层的膜厚成为较此为小的数值。亦即,色素膜的光学常数n为1.6的场合,λ/8为λ/8/1.6=λ/12.8,可知只要实质上有λ/12的膜厚,就可以调整所有的范围的光径长。
在如此的光信息媒体,由于凸纹预置坑6与追踪导轨3之从透光性衬底1的入射面起算的光径长相异的缘故,以及由于制作于透光性衬底1上的凸纹预置坑6的物理上的大小不同而使得取得较信号振幅更大的信号振幅,因此可以容易检测出凸纹预置坑6。
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因为仅在该部分不存在凸纹8的缘故,所以实质上成为光信息媒体的直径方向的追踪导轨3的宽度变宽的状态。因此,在旋转涂布供在透光性衬底1上形成记录层12之用的色素材料时,凸纹预置坑6之记录层12的膜厚的测平(leveling)起变化,与其它的追踪导轨3的部分相比记录层12的膜厚Tg起变化。
此外,凸纹预置坑6,在成形光信息媒体的透光性衬底1时预先被形成,此时凸纹预置坑6与邻接于其两侧的追踪导轨3之间具有较追踪导轨3的深度更低的隆起状边缘(rim)7。此边缘7,于旋转涂布供在透光性衬底1上形成记录层12之用的色素材料时,对凸纹预置坑6之记录层12的测平产生影响,影响到其膜厚的不同。亦即,有前述隆起状边缘7的话,记录材料的流动阻力起变化,其间的记录层12的膜厚也变化。在此,积极利用该边缘7,可以使凸纹预置坑6之记录层12的膜厚与追踪导轨3之记录层12的膜厚不同。
又,该边缘7也可以不存在于凸纹预置坑6的光信息媒体的圆周方向的中间部分。亦即,边缘7在途中中断也可以显示出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话,于对应高密度记录的光信息媒体使用光学读取头以光学方式记录信号,在再生时,不容易引起资料信号与区段信号的读取错误,可以确实分别读取资料信号与区段信号。因此,可以安定地记录信息,同时可以正确地读取资料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光信息媒体之例的贴合2块衬底前的状态之半剖面分解立体图。
图2是显示同一光信息媒体之一部分纵剖面立体图。
图3是显示使用于同一光信息媒体的根据本发明的透光性衬底之例的特别是内周侧部分的剖面形状之纵剖侧面图。
图4是显示被使用于同一光信息媒体的透光性衬底的一部分之重要部位平面图。
图5是显示在图4之A-A位置剖开之立体图。
图6是显示该光信息媒体的制造程序的工程的光信息媒体的重要部位纵剖侧面图。
图7是同一光信息媒体的记录区域的没有凸纹预置坑的部分的重要部位纵剖侧面图。
图8是同一光信息媒体的记录区域的存在着凸纹预置坑的部分的重要部位纵剖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附图,具体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光信息媒体之一例,于图1与图2显示通过两面贴合而具有单面记录/再生构造的追记型光信息媒体之例。
透光性衬底1,是中央具有中心孔4的透明的圆板状的衬底。此透光性衬底1,一般是将聚碳酸酯、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PMMA)等透明树脂射出成形而制作的。
于此具有透光性的透光性衬底1的单面之前述中心孔4的外侧设有挟持区域,其外周侧成为资料记录区域。于透光性衬底1的资料记录区域的部分,形成有螺旋状的凹沟所构成的追踪导轨3。此追踪导轨3的间距以0.74μm为标准。
此透光性衬底1的主要的接近于中心孔4的内周部分的剖面形状之例显示于图3。在此图3,将透光性衬底1射出成形时,于模具内流入树脂的闸口g的位置以箭头表示,此闸口g位于透光性衬底1的中心孔4侧,亦即内周侧。
如此图3所示,在透光性衬底1的中心孔4附近的内周侧于直径D1附近设有环状的凹沟10,此部分位于较记录区域更为内侧之处,在此处被形成有段部2。从此直径D1内周侧被形成较透光性衬底1的主面更薄上δ1的高低差。较此直径D1更为内侧的直径D2的内周侧,被形成较透光性衬底1的主面更薄上δ2的高低差。进而,在从此直径D2从内侧的直径D3到中心孔间之间,被形成较透光性衬底1的主面更薄上δ3的高低差。
这些直径D1~D3以及高低差δ1~δ3的具体尺寸以如下所述者最佳。
D1=φ33mm~φ36mm           δ1=0.02~0.04mm
D2=φ25mm~φ26mm           δ2=0.04~0.08mm
D3=φ15mm~φ17mm           δ3=0.10~0.15mm
在如此的透光性衬底,可以使射出成型时的树脂密度均匀化,通过此可以使复折射率降低,得到衬底的反射很小的透光性衬底。藉此,使用0.6mm的薄的透光性衬底,使用波长630~670nm的短波长红色激光,即使使用物镜开口率NA有0.6大的光学读取头,也可以进行安定的记录、再生。
如图4及图5所示,于前述追踪导轨3之间的凸纹8,以适当的间隔形成光信息媒体的包含地址信息的区段信息之低洼状的凸纹预置坑6。此凸纹预置坑6,与前述追踪导轨3共同于透光性衬底1的射出成型时,被预先形成。
此凸纹预置坑6的深度,与追踪导轨3相同,但是在凸纹预置坑6与其两侧的追踪导轨3之间,在前述成型时形成隆起状边缘7亦可。当然,此边缘7的深度,较追踪导轨3或者凸纹预置坑6的深度,亦即比从追踪导轨3的底面起的凸纹8的高度更低。如前所述,此边缘7也可以在中途中断。
此边缘7,在旋转涂布供在透光性衬底1上形成记录层12之用的色素材料时,对凸纹预置坑6之前述记录层12的测平产生影响,而影响及于其膜厚的差异。亦即,有前述的隆起状边缘7时,因为记录材料的流动阻力变大,所以其间的记录层12的膜厚变厚。在此,积极利用此边缘7,可以使凸纹预置坑6之记录层12的膜厚与追踪导轨3之记录层12的膜厚不同。
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系使与记录时形成于该光信息媒体的小坑的长度相异。例如,在DVD,资料坑长约0.4~约1.9μm,但是使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较最小资料坑长之0.4μm更短。更具体而言,使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为最小资料坑长度的50~83%。例如在DVD的场合,最小资料坑长度相当于3信道时脉,而使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为1.5~2.5信道时脉的长度。
又,虽然前述之凸纹预置坑6是供获得成为光信息媒体的区段信息的信号之用者,但与此凸纹预置坑6并用,通过根据追踪导轨3的摆动之FM调制而获得地址信息亦可。
如图6(a)所示,前述透光性衬底1的主面的前述信号记录区域的部分被形成记录层12。例如,以旋转涂布法在透光性衬底1的信号记录区域更为外周侧的部分被涂布有机色素等,形成记录层12。如图6(a)所示,以旋转涂布法形成的记录层12,在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侧,被形成于同一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缘全部。
其次,于此记录层12上,形成由金、铝、银、铜等金属膜或者这些的合金膜所构成的反射层13。例如此反射层13,于透光性衬底1上配置未图标的屏蔽,以藉此限制透光性衬底1与在同心状的圆环状上形成反射层13的区域的状态下,以溅镀法、真空蒸镀法等手段形成之。此反射层13,被形成为与前述记录层12为同心状。其内径较前述记录层12更小,其外径较透光性衬底1的外径更小。亦即,如图6(b)所示,反射层13,以完全覆盖记录层12的内周缘的方式被形成,但是在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侧,记录层12的外周部分12a从反射层13露出。此记录层12a的外周部分从反射层13露出的区域,与后述的边界m相等。
其次,如图6(c)所示,将前述反射层13取代屏蔽,除去从该外周缘露出的记录层12的外周部分12a。例如,通过溶解记录层12的溶剂洗净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部分,仅除去从反射层13露出的记录层12的外周部分12a。藉此,记录层12与反射层13的外周缘相互一致。
如此,形成较透光性衬底1的外径更小的反射层13之后,通过除去从此反射层13的外周缘露出的记录层12的外周部分12a,除去记录层12的外周部分12a时反射层13发挥屏蔽的功能,可以使反射层13与记录层12的外周缘几乎一致地除去记录层12的外周部分12a。接着,于透光性衬底1上可以容易形成没有记录层12与反射层13的边界m部分。此外,因为可以沿着被形成为与透光性衬底1成同心状的反射层13的边缘正确地除去记录层12,所以不为引起光信息媒体的重心偏移,可获得碟盘平衡性良好的光信息媒体。
其次,如图6(d)所示,以覆盖记录层12及反射层13的方式于其上形成反应性硬化树脂,具体而言,形成紫外线硬化树脂等的保护层14。例如,使透光性衬底1旋转同时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滴于透光性衬底1的内周侧,通过离心力使其在透光性衬底1上成放射状展开,旋转涂布之后,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如前所述,反射层13因为以完全覆盖记录层12的内周缘侧的方式被形成的缘故,所以在旋转涂布供形成前述保护层14之用的树脂时,其溶剂不会渗入反射层13与透光性衬底1之间,防止溶剂侵入其间之记录层12使其溶解或是变形。
进而,如图1所示,除此透光性衬底1之外,另外准备1块衬底5。此衬底5,系与前述透光性衬底1相同材质相同尺寸制造的,于其主面未被设有如前述透光性衬底1般的导轨3、记录层12、反射层13。当然,于此另一片衬底5也与前述透光性衬底1同样地,可以设有导轨3或记录层12或反射层13或保护层14。
其次,如图2及图6(e)所示,贴合这2块衬底1、5。例如,通过旋转涂布法或者网版印刷法等手段,于2块衬底1、5的至少一方的主面上涂布作为粘着剂的反应性硬化树脂,具体而言亦即紫外线硬化树脂,进而将这些面相互对向地叠合,而且使前述反应性硬化树脂硬化。藉此,通过前述反应性硬化树脂的硬化而被形成的接着层11,使2枚衬底1、5的主面相互贴合。在此场合,透光性衬底1其记录层12以及反射层13所形成的面被粘着。
如图6(e)所示,于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部分,有不具记录层12及反射层13的边界m,于此边界m透光性衬底1与另一片衬底5之间,没有记录层12与反射层13的中介,仅透过保护层14相互粘着衬底1、5。此边界m,以从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起向内周侧设有1mm以上的宽度较佳。
于前述的光信息媒体,在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侧的边界m的部分未有记录层12中介,透光性衬底1的外周部分仅透过保护层14与其它的衬底5粘着的缘故,所以可以使透光性衬底1与其它衬底5的外周部分之粘着强度增强。特别是由于光信息媒体的落下等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光信息媒体的外周部分强化了衬底1、5的粘着强度,藉此可以大幅强化光信息媒体的耐冲击强度。
图7与图8分别模式显示没有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与具有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之记录层12的形成状态,都是在透光性衬底1的直径方向剖开显示。
比较图7与图8可知,图8所示的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因为仅在该部分不存在着凸纹8,所以实质上光信息媒体的直径方向的追踪导轨3的宽度与第7图所示的没有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相比成为变宽的状态。因此,在旋转涂布供在透光性衬底1上形成记录层12之用的色素材料时,凸纹预置坑6之记录层12的膜的测平降低,与没有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的追踪导轨3的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Tg相比,凸纹预置坑6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Tp变薄。
如图7与图8所示,追踪导轨3的凹沟深度为Ds、凸纹8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为Tl,追踪导轨3部分的记录层12的沟深为Dr、凸纹预置坑6部分的记录层12的沟深为Dp的话,前述的Tg与Tp分别以下式表示。
    Tg=Ds+Tl-Dr
    Tp=Ds+Tl-Dp
    亦即,其差Tg-Tg以
    Tg-Tp=Dp-Dr
亦即,通过凸纹预置坑6部分的记录层12的沟深Dp与追踪导轨3部分的记录层12的沟深Dr之差,可以表示这些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之差。
通过此记录层12的膜厚Tg、Tp的不同,使得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与没有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的追踪导轨3的从透光性衬底1的再生光从入射面至反射层为止的光径长产生不同。藉此,使凸纹预置坑6之再生光产生相位差,取得较根据在透光性衬底1上所作的凸纹预置坑6的物理上的大小不同之信号振幅更大的信号振幅,所以可以容易检测出凸纹预置坑。
前述之例,系贴合在具有追踪导轨3的透光性衬底1上形成记录层12与反射层13的透光性衬底1,与未被形成记录层12与反射层13的另一片衬底5之例。这些场合,仅可以进行单面的记录/再生。前述另一片衬底5,也可以是不具有透光性的,或是为了保持耐光性而着色的,或者于表面设有可写入文字、图案的区域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准备2块在具有追踪导轨3的透光性衬底1上设有记录层12与反射层13的2块透光性衬底1,制作成将这些记录层12及反射层13侧相互对向地贴合的,所谓双面记录/再生构造的光信息媒体。
又,于图1及图2,符号9,系于透光性衬底1的表侧的记录光入射面侧,于资料记录区域r的外侧被形成环状的突条9,这是在叠合光信息媒体时,防止记录面接触到其它光信息媒体的表面之用的。
其次,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举出具体的数值加经说明。
第1实施例
使用外径120mmφ、内径15mmφ、厚度0.597mm、折射率1.59的聚碳酸酯衬底,准备于其一方的主面上具有半值宽幅0.31μm、深度140nm、间距0.74μm的追踪导轨3的透光性衬底1。于此追踪导轨3之间的凸纹8的部分,被形成一部分半值宽幅0.25μm,其误差在±0.02μm的多个凸纹预置坑6。
于此透光性衬底1的具有前述追踪导轨3的面侧,旋转涂布三甲基色素(花青色素)的溶液而形成薄膜,形成膜厚60nm的记录层12。此时的测平率为0.3。
此记录层12之前述追踪导轨3的部分与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的沟深之差Dp-Dr为15nm。
进而,于前述记录层3上溅镀金(Au),形成反射层13。于其上旋转涂布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社制造之SD211),对此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形成保护层14。对此保护层14涂布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制的粘着剂,贴合与前述相同材质、形状的衬底,对前述粘着剂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粘着。藉此,制作光信息媒体。
如此制作的光信息媒体,使用发出波长635nm的激光的光学读取头(开口率0.6),读取区段信息时,可安定地取出地址信息。此外,使用同一系统以记录功率10mW记录8/16调变信号(将8位变换为16位)。将此记录后的光信息媒体以DVD放影机再生时,资料信号的读取错误很少,可以进行安定的再生。得到了被记录的信号的调制度为61%,各信号的小坑与凸纹长度的误差的最大值为6.0ns,颤动为7.5%之良好的结果。
第2实施例
制作于前述第1实施例中,除了将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定为半值宽幅0.28μm,其误差在±0.02μm,以及记录层12之前述追踪导轨3的部分与凸纹预置坑6的部分的沟深之差Dp-Dr为20nm以外,其它条件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光信息媒体。
如此制作的光信息媒体,使用发出波长650nm的激光的光学读取头(开口率0.6),读取区段信息时,可安定地取出地址信息。此外,使用同一系统以记录功率11.5mW记录8/16调制信号(将8位变换为16位)。将此记录后的光信息媒体以DVD放影机再生时,资料信号的读取错误很少,可以进行安定的再生。得到了被记录的信号的调制度为65%,各信号的小坑与凸纹长度的误差的最大值为5.8ns,颤动为7.3%之良好的结果。
第1比较例
制作于前述第1实施例中,除了将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定为半值宽幅0.40μm,其误差在±0.02μm以外,其它条件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光信息媒体。
如此制作的光信息媒体,使用发出波长635nm的激光的光学读取头(开口率0.6),读取区段信息时,可安定地取出地址信息。此外,使用同一系统以记录功率10.0mW记录8/16调制信号(将8位变换为16位)。将此记录后的光信息媒体以DVD放影机再生时,资料信号的读取产生错误。被记录的信号的调制度为65%,各信号的小坑与凸纹长度的误差的最大值为6.5ns,颤动为9%。
第2比较例
制作于前述第1实施例中,除了将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定为半值宽幅0.15μm,其误差在±0.02μm以外,其它条件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光信息媒体。
如此制作的光信息媒体,使用发出波长650nm的激光的光学读取头(开口率0.6),读取区段信息时,无法读取地址信息,所以不能进行记录。
第3比较例
制作于前述第1实施例中,除了将记录层12之前述追踪导轨3的部分与凸纹预置坑8的部分的沟深之差Dp-Dr定为1nm以外,其它条件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光信息媒体。
如此制作的光信息媒体,使用发出波长635nm的激光的光学读取头(开口率0.6),读取区段信息时,可安定地取出地址信息。此外,使用同一系统以记录功率10.0mW记录8/16调制信号(将8位变换为16位)。将此记录后的光信息媒体以DVD放影机再生时,资料信号的读取产生错误,被记录的信号的调制度为62%,各信号的小坑与凸纹长度的误差的最大值为6.3ns,颤动为8.0%。

Claims (7)

1.一种光信息媒体,具有透过记录光的透光性衬底(1),及被形成于此透光性衬底(1)上的记录层(12),及被形成于此记录层(12)上、反射再生光的反射层(13),通过从前述透光性衬底(1)入射的记录光,记录可光学读取的信号,其特征在于:在透光性衬底(1)的形成有记录层(12)的面侧,具有螺旋状的追踪导轨(3),在此追踪导轨(3)之间的凸纹(8),形成有显示追踪导轨(3)的区段信息的凸纹预置坑(6),此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设定为最小资料坑长度的50~83%。
2.一种光信息媒体,具有透过记录光的透光性衬底(1),及被形成于此透光性衬底(1)上的记录层(12),及被形成于此记录层(12)上、反射再生光的反射层(13),通过从前述透光性衬底(1)入射的记录光,记录可光学读取的信号,其特征在于:在透光性衬底(1)的形成有记录层(12)的面侧,具有螺旋状的追踪导轨(3),在此追踪导轨(3)之间的凸纹(8),形成有显示追踪导轨(3)的区段信息的凸纹预置坑(6),此凸纹预置坑(6)的长度系信道时脉的长度的1.5~2.5倍。
3.一种光信息媒体,系具有透过记录光的透光性衬底(1),及被形成于此透光性衬底(1)上的记录层(12),及被形成于此记录层(12)上、反射再生光的反射层(13),通过从前述透光性衬底(1)入射的记录光,记录可光学读取的信号,其特征在于:在透光性衬底(1)的形成有记录层(12)的面侧,具有螺旋状的追踪导轨(3),在此追踪导轨(3)之间的凸纹(8),形成有显示追踪导轨(3)的区段信息的凸纹预置坑(6),从该凸纹预置坑(6)的透光性衬底(1)的再生光的入射面至反射层为止的光径长度,与从追踪导轨(3)的透光性衬底(1)的再生光的入射面至反射层为止的光径长度是不同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信息媒体,其特征在于,在凸纹预置坑(6)的记录层(12)的膜厚,与在追踪导轨(3)的记录层(12)的膜厚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信息媒体,其特征在于,在凸纹预置坑(6)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与在追踪导轨(3)部分的记录层(12)的膜厚之差的绝对值为λ/200~λ/12,其中λ为激光的波长。
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光信息媒体,其特征在于,凸纹预置坑(6)与邻接于其两侧的追踪导轨(3)之间具有较追踪导轨(3)的深度更低的隆起状边缘(7)。
7.一种光信息媒体,其特征在于:在凸纹预置坑(6)部分的记录层(12)的沟深Dp与在追踪导轨(3)部分之记录层(12)的沟深Dr的差的绝对值|Dp-Dr|为λ/200~λ/12,其中λ为激光的波长。
CNB991106687A 1998-07-23 1999-07-23 光信息媒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39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796098A JP3520203B2 (ja) 1998-07-23 1998-07-23 光情報媒体
JP207960/1998 1998-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44004A CN1244004A (zh) 2000-02-09
CN1133989C true CN1133989C (zh) 2004-01-07

Family

ID=16548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110668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33989C (zh) 1998-07-23 1999-07-23 光信息媒体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493312B1 (zh)
EP (2) EP0974959B1 (zh)
JP (1) JP3520203B2 (zh)
KR (1) KR100611863B1 (zh)
CN (1) CN1133989C (zh)
DE (1) DE69935049T2 (zh)
HK (1) HK1025654A1 (zh)
SG (1) SG71935A1 (zh)
TW (1) TW561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1979B1 (ko) * 1999-04-16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디스크
US6535477B1 (en) 1999-06-28 2003-03-18 Pioneer Corporatio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groove and land track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575877B (en) * 2000-02-10 2004-02-11 Sony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SG99889A1 (en) * 2000-02-25 2003-11-27 Sony Corp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apparatus
EP1326243A4 (en) * 2000-09-12 2008-04-23 Tdk Corp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US6819650B2 (en) * 2001-01-12 2004-11-16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Ltd. Optical disc having land pre-pits and variable groove depths
TWI292910B (zh) * 2001-06-11 2008-01-21 Sony Corp
EP1579457A1 (en) * 2002-12-20 2005-09-2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information storage unit
CN100401382C (zh) * 2005-08-24 2008-07-09 上海乐金广电电子有限公司 光记录媒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9148B2 (ja) 1986-07-02 1997-02-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案内溝付光学式記録デイスク
DE3856572T2 (de) * 1987-11-18 2005-09-22 Sharp K.K. Optisches Speichermedium
US5040165A (en) 1988-03-03 1991-08-13 Hitachi Maxell,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966077B2 (ja) 1990-10-05 1999-10-2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US5274623A (en) 1990-07-19 1993-12-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high modulation degree
JPH06103611A (ja) * 1992-09-16 1994-04-15 Ricoh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光情報記録方法
US5477527A (en) * 1994-02-02 1995-12-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High density optical disc and optical disc player
US6118752A (en) * 1995-07-07 2000-09-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offset pre-pit array indicating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US5904969A (en) * 1995-07-07 1999-05-18 Hitachi Maxell, Ltd. Optical data recording mediu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3652017B2 (ja) 1995-08-23 2005-05-25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
JP3917207B2 (ja) * 1996-01-12 2007-05-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プリ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情報記録媒体
JP3703569B2 (ja) 1996-04-02 2005-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記録媒体及びその記録再生方法、記録再生装置
JPH1097735A (ja) * 1996-09-20 1998-04-14 Nec Corp 光学的情報記録媒体
JP3948771B2 (ja) 1996-11-21 2007-07-2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移動制御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媒体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H10302321A (ja) * 1997-04-30 1998-11-13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製造方法
JP4014690B2 (ja) * 1997-05-07 2007-11-2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並びに情報記録再生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00011856A (ko) 2000-02-25
CN1244004A (zh) 2000-02-09
JP3520203B2 (ja) 2004-04-19
US6493312B1 (en) 2002-12-10
KR100611863B1 (ko) 2006-08-11
EP1650749A1 (en) 2006-04-26
DE69935049D1 (de) 2007-03-22
JP2000040261A (ja) 2000-02-08
EP0974959B1 (en) 2007-02-07
TW561478B (en) 2003-11-11
DE69935049T2 (de) 2007-06-21
EP0974959A1 (en) 2000-01-26
HK1025654A1 (en) 2000-11-17
SG71935A1 (en) 2000-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531C (zh) 光信息媒体
CN1133989C (zh) 光信息媒体
CN1224027C (zh) 光信息记录介质及其制造方法
CN1155960C (zh) 光信息媒体和光信息记录方法
JP2010143184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用色素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US6376040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medium,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US20060203675A1 (e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for dye-based recordable DVD mediu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EP1126444A2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and master disc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JP2010033639A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用色素及び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0242976A (ja) 光情報媒体
EP2346043A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JP4810453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TW501127B (e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WO2005020217A1 (ja) 色素系追記型dvd媒体の記録再生方法及び装置
CN1627398A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JP4053974B2 (ja) 光記録媒体
JP4158093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525448A (zh) 光盘及光盘记录方法、光盘再生方法、光盘驱动装置
CN1905019A (zh) 信息存储介质、再现方法、记录方法和记录装置
JP3246690B2 (ja) 光記録方法
JP2002237100A (ja) 光記録媒体
JP2740799B2 (ja) 光記録媒体
JP2003178489A (ja) 情報記録媒体
JP2005158162A (ja) 光記録媒体
JP2793516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とその再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