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28068A -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28068A
CN113328068A CN202010132074.6A CN202010132074A CN113328068A CN 113328068 A CN113328068 A CN 113328068A CN 202010132074 A CN202010132074 A CN 202010132074A CN 113328068 A CN113328068 A CN 113328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phase
negative electrode
core
har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320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28068B (zh
Inventor
吉祥
刘柏男
罗飞
李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CAS
Tianmulake Excellent Anode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u Energy Anod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u Energy Anode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u Energy Anode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320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28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28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28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15Nano-sized carbon materials
    • C01B32/158Carbon nanotub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尺寸范围在1~50um,由内核和包覆在内核外的碳包覆层构成;所述内核包含第一相和第二相;所述第一相为以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聚偏氟乙烯、酚醛环氧树脂或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为碳化前驱体制备的硬碳材料,尺寸范围在1um~40um,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0.9;所述第二相为碳纳米管,尺寸在1nm~50nm;所述碳包覆层由气相法、液相法或固相法制备得到,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1.3;所述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中,按照所占质量分数,第一相:第二相:碳包覆层=(0,100%]:(0,60%]:(0,40%]。

Description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碳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之中。
碳负极材料主要有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碳纳米管,硬碳等多种碳材料,其中硬碳材料作为一种无定型碳,具有较高的可逆容量,理论上达到700mAh/g~1000mAh/g,远超石墨化碳的理论容量372mAh/g,且硬碳的无规则结构,能够保障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稳定,使锂电池能够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且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但目前而言,硬碳材料存在首效较低,可逆容量较低(200mAh/g~400mAh/g),电压存在滞后等问题,阻碍了硬碳材料的进一步应用。
业内也有提出用碳包覆硅材料作为负极材料提升性能,但碳包覆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硅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体积的膨胀收缩,从而解决容量衰减快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在内核的硬碳中掺入的碳纳米管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了通道,使得锂离子能够进入硬碳内部,将锂离子存储进这部分原先锂离子无法扩散到的内部孔隙中,增加了嵌锂容量。此外采用碳纳米管硬碳复合的内核外包覆碳材料,整体均为碳结构,不需要考虑体积膨胀问题,致密的碳包覆层外壳极大的减少了比表面积,通过碳包覆层的保护作用,减少不可逆容量,提高了硬碳首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尺寸范围在1~50um,由内核和包覆在内核外的碳包覆层构成;
所述内核包含第一相和第二相;所述第一相为以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聚偏氟乙烯、酚醛环氧树脂或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为碳化前驱体制备的硬碳材料,尺寸范围在1um~40um,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0.9;所述第二相为碳纳米管,尺寸在1nm~50nm;所述第二相呈网络结构分散在第一相里,形成混合体;
所述碳包覆层由气相法、液相法或固相法制备得到,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1.3;
所述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中,按照所占质量分数,第一相:第二相:碳包覆层=(0,100%]:(0,60%]:(0,40%]。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的混合样品;其中,所述碳化前驱体包括: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聚偏氟乙烯、酚醛环氧树脂或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将所述混合样品放入反应装置中,升温至700℃~1300℃,在700℃~1300℃下,保温0.5小时~15小时,对所述干燥后的样品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内核;
对所述内核进行碳包覆,得到所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优选的,所述制备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的混合样品具体包括:将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混合成混合物料,并将混合物料进行水热处理后,进行洗涤过滤至滤液透明无色,再进行干燥。
优选的,所述制备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的混合样品具体包括:
将碳化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后,进行洗涤过滤至滤液透明无色并进行干燥;
将干燥后的样品与碳纳米管混合形成所述混合物料。
优选的,所述水热处理具体为:采用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或者不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
所述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为:在水热釜中进行,压力在0MPa~15Mpa,加热温度在150℃~200℃,保温时间1小时~10小时;
所述不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在150℃~200℃,保温时间1小时~10小时。
优选的,所述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min~10℃/min。
优选的,所述进行碳包覆的方法具体包括:气相法、液相法或固相法;
所述气相法具体包括:采用保护气氛与碳包覆气源混合,在CVD炉中对所述内核进行包覆;
所述液相法具体包括:采用液相碳源与所述内核混合均匀后,进行干燥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
所述固相法具体包括:采用固相碳源与所述内核混合均匀后直接进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或者,采用球磨机或整形机处理所述固相碳源与所述内核的混合物料,使所述固相碳源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后,再进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优选的,所述负极极片具体为所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与石墨、硅或金属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而成。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负极极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在内核的硬碳中掺入的碳纳米管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了通道,使得锂离子能够进入硬碳内部,将锂离子存储进这部分原先锂离子无法扩散到的内部孔隙中,增加了嵌锂容量。此外采用碳纳米管硬碳复合的内核外包覆碳材料,整体均为碳结构,不需要考虑体积膨胀问题,致密的碳包覆层外壳极大的减少了比表面积,通过碳包覆层的保护作用,减少不可逆容量,提高了硬碳首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未进行碳包覆过程的内核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样品的SEM图;
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得样品的SEM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所得样品制备扣式电池的首周充放电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尺寸范围在1~50um,由内核和包覆在内核外的碳包覆层构成;其结构可以如图1的结构示意图所示。
其中,内核包含第一相和第二相;第一相为以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聚偏氟乙烯、酚醛环氧树脂或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为碳化前驱体制备的硬碳材料,尺寸范围在1um~40um,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0.9;第二相为碳纳米管,尺寸在1nm~50nm;第二相呈网络结构分散在第一相里,形成混合体;
碳包覆层由气相法、液相法或固相法制备得到,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1.3;
所述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中,按照所占质量分数,第一相:第二相:碳包覆层=(0,100%]:(0,60%]:(0,40%]。优选的,第一相:第二相:碳包覆层=(70,98%]:(0,40%]:(0,15%]。
本发明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可以按照如图2所示的方法步骤进行制备。根据图2所示:
步骤110,制备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的混合样品;
具体的,制备方法可以由如下两种:
一种是,先将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混合成混合物料,并将混合物料进行水热处理后,进行洗涤过滤至滤液透明无色,再进行干燥。
另一种是,将碳化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后,进行洗涤过滤至滤液透明无色并进行干燥;再将干燥后的样品与碳纳米管混合形成所述混合物料。
其中,碳化前驱体包括: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淀粉聚偏氟乙烯、酚醛环氧树脂或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上述两种具体方法步骤中所提到的水热处理具体为:采用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或者不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
进一步的,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为:在水热釜中进行,压力在0MPa~15Mpa,加热温度在150℃~200℃;
不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在150℃~200℃。
步骤120,将所述混合样品放入反应装置中,升温至700℃~1300℃,在700℃~1300℃下,保温0.5小时~15小时,对所述干燥后的样品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内核;
具体的,本步骤中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min~10℃/min。
步骤130,对所述内核进行碳包覆,得到所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具体的,进行碳包覆的方法具体包括:气相法、液相法或固相法;
其中,气相法具体包括:采用保护气氛与碳包覆气源混合,在CVD炉中对内核进行包覆。保护气氛与碳包覆气源混合气体比例范围1:0.5~1:2,其中,保护气氛为氮气或氩气,碳包覆气源为甲烷或乙炔,包覆温度为800℃~1000℃,包覆时长为1小时~10小时;
液相法具体包括:采用液相碳源与内核混合均匀后,进行干燥和碳化处理;其中,液相碳源为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液相碳源与球型硬碳混合比例范围1:0.5~1:10,采用搅拌,超声分散混合均匀,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
固相法具体包括:采用固相碳源与内核混合均匀后直接进行碳化处理;或者,采用球磨机或整形机处理固相碳源与所述内核的混合物料,使固相碳源包覆于氧化产物表面后,再进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其中,固相碳源为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固相碳源与内核混合比例范围1:0.5~1:10。球磨机转速200r/min~800r/min,球磨时长0.5小时~10小时。整形机转速100r/min~1000r/min,整形时长0.5小时~6小时。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制备得到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该材料包括两层结构,内核为第一相硬碳材料和第二相碳纳米管的混合体,第二相呈网络结构分散在第一相里。通过在内核的硬碳中掺入的碳纳米管为锂离子的传输提供了通道,使得锂离子能够进入硬碳内部,将锂离子存储进这部分原先锂离子无法扩散到的内部孔隙中,增加了嵌锂容量。采用碳纳米管硬碳复合的内核外包覆碳材料,整体均为碳结构,不需要考虑体积膨胀问题,致密的碳包覆层外壳极大的减少了比表面积,通过碳包覆层的保护作用,减少不可逆容量,提高了硬碳首周效率。
下面结合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意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葡萄糖100g,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2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4Mpa,200℃条件下加热5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1℃/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200℃,保温3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放入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以氩气:甲烷=1:1比例,在1000℃保温1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95%,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3%,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2%。
将制得材料与市场购得的商品石墨A按照比例混合成比容量为350mAh/g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将得到的负极材料与质量比为2%的炭黑,2%的纤维素酸钠,3%的丁苯橡胶在聚偏氟乙烯(PVDF)溶剂中均匀混合成电池浆料,涂敷在铜箔上,烘干后裁成直径14mm的圆片,在100摄氏度下真空干燥12小时后在手套箱中对锂片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为更好的进行对比,我们按照如下方法制备了对比样本。
对比例1
取葡萄糖100g,加入100ml蒸馏水,超声搅拌均匀后,在水热釜中,以5MPa,150℃条件下加热8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将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后,在100℃下干燥10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000℃,保温8小时。冷却后得到对比所用硬碳负极。
对比例2
取葡萄糖100g,加入100ml蒸馏水,超声搅拌均匀后,在水热釜中,以5MPa,150℃条件下加热4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将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后,在100℃下干燥15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0℃,保温8小时后冷却。
将冷却后的产物放入CVD设备,以氩气:甲烷=1:1比例,在1000℃保温4小时,得到对比所用硬碳负极。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未进行碳包覆过程的内核的SEM,图4为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样品的SEM;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1所得样品的SEM图;从图3可以看出部分碳纳米管延伸硬碳外部,构成锂离子传输通道,表面积较大,,经过碳包覆后,如图4所示表面变得比未包覆情况下光滑,比表面积减小。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对比例1所得样品制备扣式电池的首周充放电曲线对比图。可以看到实施例1的充电比容量可达487.3mAh/g,首周效率高达79.2%。而对比例1的充电比容量为334.4mAh/g,首周效率为51.1%;对比例2的充电比容量为246.9mAh/g,首周效率为42.9%。
由此可见,本发明材料中通过第二相的引入,形成第二相呈网络结构分散在第一相里的内核结构的能够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容量,特别是提高首次容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蔗糖100g,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50g,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6Mpa,150℃条件下加热8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00℃,保温5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放入CVD设备,以氮气:乙炔=1:1比例,在1000℃保温3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83%,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11%,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6%。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葡萄糖10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5Mpa,200℃条件下加热5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20g,加蒸馏水50ml混合均匀,在100℃下干燥10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50℃,保温7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加入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均匀后放入球磨机,以200r/min球磨1小时,出料入管式炉,在氮气氛环境下在500℃保温2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70%,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5%,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20%。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PVP 100g,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6.5Mpa,200℃条件下加热6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20g,加蒸馏水50ml超声分散均匀,在100℃下干燥10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00℃,保温2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放入CVD设备,以氩气:甲烷=1:1.5比例,在900℃保温2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81%,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7%,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12%。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蔗糖100g,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2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6Mpa,300℃条件下加热5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1℃/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50℃,保温7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加入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均匀后放入球磨机,以400r/min球磨2小时,出料入管式炉,在氮气氛环境下在500℃保温2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82%,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12%,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6%。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葡萄糖100g,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3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5Mpa,200℃条件下加热7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在100℃下干燥10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200℃,保温6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加入6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后70℃下干燥11小时,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600℃保温6小时。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67%,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10%,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23%。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PVP 10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7Mpa,200℃条件下加热5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20g,加入50ml蒸馏水,超声分散均匀,在110℃下干燥2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100℃,保温2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放入CVD设备,以氩气:甲烷=1:1.5比例,在1000℃保温1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90%,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3%,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7%。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葡萄糖10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5Mpa,150℃条件下加热8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20g,加入50ml蒸馏水,超声分散均匀,在110℃下干燥4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300℃,保温1小时;
步骤3:将步骤2
所得样品加入8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均匀后放入球磨机,以200r/min球磨6小时,出料入管式炉,在氮气氛环境下在600℃保温3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71%,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11%,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18%。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葡萄糖100g,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2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5Mpa,200℃条件下加热5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在100℃下干燥12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1℃/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000℃,保温10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3g PVP,混合均匀后放入管式炉,在氮气氛环境下800℃保温2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65%,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6%,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29%。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备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包括:
步骤1:取葡萄糖100g,加入质量浓度为0.1%的碳纳米管水分散液30g,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均匀,在水热釜中,5Mpa,200℃条件下加热5小时,得到黑色粉末;
步骤2:将步骤1所得黑色粉末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透明无色,在100℃下干燥10小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氛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000℃,保温12小时;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样品加入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混合均匀后放入球磨机,以50r/min球磨2小时,出料入管式炉,在氮气氛环境下在600℃保温2小时,得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得到样品中,第一相球形硬碳质量分数占72%,第二相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占10%,外壳碳包覆层质量分数占18%。
按照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组装扣式电池,通过测试评价其电化学性能,记录在表1中。
Figure BDA0002396057700000151
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对比例1和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第二相碳纳米管的存在极大提高了硬碳材料的嵌锂容量,外层致密的碳包覆层外壳极大的减少了比表面积,通过碳包覆层的保护作用,减少不可逆容量,提高了硬碳首周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尺寸范围在1~50um,由内核和包覆在内核外的碳包覆层构成;
所述内核包含第一相和第二相;所述第一相为以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聚偏氟乙烯、酚醛环氧树脂或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为碳化前驱体制备的硬碳材料,尺寸范围在1um~40um,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0.9;所述第二相为碳纳米管,尺寸在1nm~50nm;所述第二相呈网络结构分散在第一相里,形成混合体;
所述碳包覆层由气相法、液相法或固相法制备得到,拉曼光谱Id/Ig范围在0.7~1.3;
所述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中,按照所占质量分数,第一相:第二相:碳包覆层=(0,100%]:(0,60%]:(0,40%]。
2.一种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的混合样品;其中,所述碳化前驱体包括:葡萄糖、蔗糖、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聚偏氟乙烯、酚醛环氧树脂或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将所述混合样品放入反应装置中,升温至700℃~1300℃,在700℃~1300℃下,保温0.5小时~15小时,对所述干燥后的样品进行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内核;
对所述内核进行碳包覆,得到所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的混合样品具体包括:将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混合成混合物料,并将混合物料进行水热处理后,进行洗涤过滤至滤液透明无色,再进行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碳化前驱体与碳纳米管的混合样品具体包括:
将碳化前驱体进行水热处理后,进行洗涤过滤至滤液透明无色并进行干燥;
将干燥后的样品与碳纳米管混合形成所述混合物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热处理具体为:采用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或者不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
所述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为:在水热釜中进行,压力在0MPa~15Mpa,加热温度在150℃~200℃,保温时间1小时~10小时;
所述不加压加热的水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在150℃~200℃,保温时间1小时~10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的升温速率为1℃/min~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碳包覆的方法具体包括:气相法、液相法或固相法;
所述气相法具体包括:采用保护气氛与碳包覆气源混合,在CVD炉中对所述内核进行包覆;
所述液相法具体包括:采用液相碳源与所述内核混合均匀后,进行干燥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
所述固相法具体包括:采用固相碳源与所述内核混合均匀后直接进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或者,采用球磨机或整形机处理所述固相碳源与所述内核的混合物料,使所述固相碳源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后,再进行碳化处理,碳化温度为600℃~1000℃,碳化时间为1小时~5小时。
8.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片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具体为所述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与石墨、硅或金属锂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而成。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权利要求8或9的负极极片。
CN202010132074.6A 2020-02-29 2020-02-29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3280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2074.6A CN113328068B (zh) 2020-02-29 2020-02-29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32074.6A CN113328068B (zh) 2020-02-29 2020-02-29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068A true CN113328068A (zh) 2021-08-31
CN113328068B CN113328068B (zh) 2022-04-08

Family

ID=7741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32074.6A Active CN113328068B (zh) 2020-02-29 2020-02-29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2806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3928A (zh) * 2022-01-24 2022-04-19 天津大学 一种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
CN114436240A (zh) * 2022-01-26 2022-05-0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4447304A (zh) * 2022-01-28 2022-05-0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99377A (zh) * 2022-05-11 2022-08-12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球壳包覆硬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7487A (zh) * 2022-11-10 2023-01-03 泰安市法拉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钠离子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CN115557486A (zh) * 2022-11-10 2023-01-03 泰安市法拉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和钠离子电池
WO2023115860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2316A (zh) * 2014-10-27 2016-05-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7959006A (zh) * 2017-10-31 2018-04-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木质素基硬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09585801A (zh) * 2018-10-16 2019-04-05 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管填充硅/空心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2316A (zh) * 2014-10-27 2016-05-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CN107959006A (zh) * 2017-10-31 2018-04-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木质素基硬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09585801A (zh) * 2018-10-16 2019-04-05 湖南宸宇富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管填充硅/空心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5860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二次锂离子电池用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73928A (zh) * 2022-01-24 2022-04-19 天津大学 一种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
CN114436240A (zh) * 2022-01-26 2022-05-0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4447304A (zh) * 2022-01-28 2022-05-06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47304B (zh) * 2022-01-28 2024-04-12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99377A (zh) * 2022-05-11 2022-08-12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球壳包覆硬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99377B (zh) * 2022-05-11 2023-11-24 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纳米球壳包覆硬炭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557487A (zh) * 2022-11-10 2023-01-03 泰安市法拉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钠离子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
CN115557486A (zh) * 2022-11-10 2023-01-03 泰安市法拉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和钠离子电池
CN115557486B (zh) * 2022-11-10 2024-02-02 泰安市法拉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极片和钠离子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28068B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8068B (zh) 核壳结构的碳纳米管硬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28067A (zh) 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硬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21654B (zh) 一种三维多孔鸟巢状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20995B (zh) 一种硅或其氧化物@钛氧化物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及制备
CN108682833B (zh) 一种磷酸铁锂基改性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CN112038635B (zh) 一种锂硫电池类石墨烯负载渗碳体颗粒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16855B (zh) 含镁一氧化硅/硅@树脂碳/cvd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048754B (zh) 一种锡掺杂金红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86941B (zh) 一种制备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4388738B (zh)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77852B (zh) 具有网道结构的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13613B (zh) 聚多巴胺/石墨烯复合材料锂离子混合电容器及制备方法
CN111725492B (zh) 一种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14112A (zh) 一种高功率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775885A (zh) 一种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11311B (zh) 一种多孔纳米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690423B (zh) 一种杂原子掺杂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94097A (zh) 一种长寿命高功率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018356A (zh) 一种片状钾离子负极材料
CN112803004B (zh) 分级铋纳米球/氮掺杂碳纳米网络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477155B (zh) 一种多孔石墨烯/片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180656B (zh) 一种多壳层中空球状Co3O4-CNT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675405B (zh) 一种蓬松碳包覆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75470B (zh) 一种无定形锗基纳米线-石墨烯纳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4361449B (zh) 一种碳纳米管包覆FeF3的合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7

Address after: 213300 room 132, building C, no.218, Hongkou Road,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MULAKE EXCELLENT ANODE MATERIAL Co.,Ltd.

Patentee after: INSTITUTE OF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ddress before: 213300 room 132, building C, no.218, Hongkou Road, Kunlun Street,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IANMULAKE EXCELLENT ANODE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