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12562A - 车辆的地板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地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12562A
CN113212562A CN202110075349.1A CN202110075349A CN113212562A CN 113212562 A CN113212562 A CN 113212562A CN 202110075349 A CN202110075349 A CN 202110075349A CN 113212562 A CN113212562 A CN 113212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member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vehicle width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53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212562B (zh
Inventor
村松佑纪
高山孝文
寺床和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212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2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212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125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地板构造,其在侧碰撞载荷输入时使横梁的沿着车宽方向的刚性/强度平衡。包括:固定在车身侧部件上的座椅安装托架(62);使下纵梁(12)之间沿车宽方向相连并配置在底板(14)上的板上中央横梁(60);以及配置在底板(14)下的板下中央横梁(32),板下中央横梁具有以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36),板下中央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板下中央横梁的端部中心线(C1)穿过倾斜部(36)且比下纵梁(12)的截面中心靠下方的位置与下纵梁结合,内侧固定部(78)与板上中央横梁(60)的位于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上表面接合,外侧固定部(80)与下纵梁的内侧上壁(13a)接合。

Description

车辆的地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这样在地板下配置有驱动用电池的车辆的地板构造。
背景技术
在地板下配置电池的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为了针对侧面碰撞(侧碰撞)保护电池,例如提出了使构成汽车主体的横梁的端部容易压溃或使横梁的端部的截面增大等侧碰撞对策。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构造:使横跨左右下纵梁设置的横梁的车宽方向的端部增宽,使其端部截面增加以增大侧碰撞能的吸收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581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侧碰撞吸收构造中,横梁的沿着车宽方向的端部的截面积增大,而横梁的中央部的截面积与端部的截面积相比减小。
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侧碰撞吸收构造中,在侧碰撞载荷输入时,横跨左右下纵梁设置的横梁的车宽方向的部位的截面产生面积差,存在由于该截面的面积差而横梁的沿着车宽方向的刚性/强度变得不平衡的可能。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侧碰撞载荷输入时使横梁的沿着车宽方向的刚性/强度平衡的车辆的地板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为具有在内部收纳有电池的电池壳体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一对下纵梁,其分别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底板,其以跨于各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配置;座椅安装托架,其截面呈箱状,借助内侧固定部及外侧固定部被固定;以及横梁,其使所述左右一对下纵梁之间沿车宽方向相连,所述横梁具有配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板上横梁和配置在所述底板下的板下横梁,所述板下横梁具有以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所述板下横梁的位于所述倾斜部的外侧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所述板下横梁的端部中心线比所述下纵梁的截面中心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下纵梁结合,所述内侧固定部与所述板上横梁的位于所述倾斜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上表面结合,所述外侧固定部与所述下纵梁的内侧上壁结合。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能够在侧碰撞载荷输入时使横梁的沿着车宽方向的刚性/强度平衡的车辆的地板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下侧观察应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地板构造的车辆的仰视图。
图2是示出在图1中将电池壳体拆下后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3是从底板的上侧观察图1所示的车辆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包含下纵梁的图5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的(a)是座椅安装托架的放大俯视图,(b)示出从(a)所示的状态将座椅安装托架拆除后的状态的放大俯视图,(c)是座椅安装托架的放大侧视图,(d)是沿着(c)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的(a)是示出侧碰撞载荷输入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b)是示出从(a)的状态进一步输入侧碰撞载荷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
12 下纵梁
12a 下纵梁外部件
13a 内侧上壁
13c 内侧下壁
14 底板
16 室
18 电池壳体
32 板下中央横梁
32a (板下中央横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
36 倾斜部
36a (倾斜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
38 外伸叉架
42 凹陷形状部
43 加强件
60 板上中央横梁
61 平坦面
62 座椅安装托架
62a 上壁
62b 内侧壁
62c 前壁
62d 后壁
64 第1加强筋形状部
68 通道部
70 凸部
72 第2加强筋形状部
74 紧固凸缘
76 接合凸缘
78 内侧固定部
80 外侧固定部
82 中柱
82a (中柱的)下端部
C1 端部中心线
C2 截面中心
F 侧碰撞载荷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前后”表示车辆前后方向,“左右”表示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下”表示车辆上下方向(铅直上下方向)。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地板构造应用于例如由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等构成的车辆10。该车辆10包括未图示的高压的电池、电动机(行驶用马达)以及对来自电池的电力进行控制并向电动机供给的PDU(Power Drive Unit:动力驱动单元)等电气设备等。
首先说明车辆10的面板下的构造,之后详细说明面板上的构造。
如图1所示,车辆10构成为,包括:左右一对下纵梁12、12,其分别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底板14,其以跨于各下纵梁12的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配置;电池壳体18,其配置在底板14的面板下,在室16内收纳有电池;以及横梁,其沿车宽方向配置。如图4及图5所示,在电池壳体18的下方侧配置有覆盖该电池壳体18的下表面以进行保护的下部罩19。该下部罩19借助多个螺栓分别安装在各下纵梁12及电池壳体18的下表面。
横梁由配置在面板上的板上横梁和配置在面板下的板下横梁构成。在此,对板下横梁进行详细说明,板上横梁在后述的车辆的面板上的构造中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车辆的地板下具有:左右一对前侧车架20、20,其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左右一对板下侧车架22、22,其与各前侧车架20的车辆后方端部连结,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板下地板框架24、24,其与各板下侧车架22的车辆后方端部连结,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左右一对板下通道框架26、26,其配置在沿着车宽方向的各板下侧车架22之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各板下地板框架24的车辆后方端部借助角撑板28与后述的板下中间横梁34连结。
另外,在车辆10的地板下配置有板下横梁。该板下横梁如图2所示,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下前横梁30、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下中央横梁32以及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下中间横梁34。板下前横梁30及板下中央横梁32各自的轴垂直截面呈大致帽形状。
板下中央横梁32构成为沿着车宽方向以大致恒定的截面延伸。另外,板下中央横梁32通过使左右两侧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2a与各下纵梁12的后述的内侧下壁13c接合,从而使左右一对下纵梁12、12之间沿车宽方向相连(参见图2、图6)。另外,板下中央横梁32在车宽方向的外侧设有以朝向下方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36(参见后述的图5、图6)。
在比该倾斜部36靠外侧,板下中央横梁3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2a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端部中心线C1穿过倾斜部36且比下纵梁12的截面中心C2靠下方的位置与下纵梁12结合(参见图6)。
如图2所示,板下前横梁30具有:左右一对外伸叉架38、38,其与板下中央横梁32相比位于车辆前方,并与各下纵梁12连结;以及连结框架40,其将左右一对板下通道框架26、26的车辆后方端部沿车宽方向连结。板下中间横梁34与板下中央横梁32相比位于车辆后方,使左右一对下纵梁12、12沿车宽方向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各外伸叉架38与连结框架40彼此分体构成,以沿车宽方向分离的方式配置。
如图6所示,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下表面设有在侧面观察时朝向车辆上方向凹陷的凹陷形状部42。该凹陷形状部42在从车辆底面侧观察时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下表面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此外,从板下中央横梁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附近部位到车宽方向外侧的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的近前的部分由加强件(加强部件)43由覆盖(参见图5),实现板下中央横梁32的局部加强。该加强件43分别设置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将车宽方向中央部夹在中间的左右两侧。
由此,从板下中央横梁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到车宽方向外侧的倾斜部36的刚性/强度比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的刚性/强度高。此外,在板下中央横梁32上固定有收容在电池壳体18的室内的至少包含电池的地板下搭载部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加强件43对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一部分进行加强,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高强度钢板构成由加强件43覆盖的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一部分。
如图4及图5所示,电池壳体18包括上侧壳体46和下侧壳体48,在内部具有被密封的室16。在电池壳体18的室16内,收纳有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能源的多个电池等。该电池壳体18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及沿着车宽方向的外侧两端部分别借助多个螺栓B紧固固定于板下中央横梁32及左右一对板下地板框架24、24(参见图1)。
即,在电池壳体18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由沿着电池壳体18的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形成的一对螺栓穿插孔。另外,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沿车宽方向设有一对安装孔。将螺栓B穿插到各螺栓穿插孔中,并将该螺栓B的螺纹部分别相对于安装孔进行紧固,从而电池壳体18的中央部被紧固固定于板下中央横梁32。
另外,在电池壳体18的沿着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部形成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分离的一对螺栓穿插孔,通过将穿插在该各螺栓穿插孔中的多个螺栓B相对于在各板下地板框架24上形成的安装孔进行紧固,从而电池壳体18的左右两端部被紧固固定在各板下地板框架24上。
接下来,详细说明面板上的构造。如图3所示,在车辆10的面板上分别配置有左右一对板上侧车架50、50、左右一对板上地板框架52、52和左右一对板上通道框架54、54。左右一对板上侧车架50、50与各前侧车架20的车辆后方端部连结,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板上地板框架52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各板上侧车架50的车辆后方端部连结,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一对板上通道框架54配置在沿着车宽方向的各板上侧车架50之间,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各板上地板框架52的车辆后方端部抵达位于车辆后方的板上中间横梁56的近前侧。
另外,在车辆10的地板上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上前横梁58、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上中央横梁60和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板上中间横梁56。各板上前横梁58及各板上中央横梁60分别在底板14的中央部分开,并沿车宽方向在左右两侧分离。板上中央横梁60与板下中央横梁32配置在彼此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板上中央横梁60的上表面由沿着车宽方向的大致平坦面61构成(参见图7的(b)、图7的(d))。该大致平坦面61具有位于后述的座椅安装托架62的下方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形状部64。
即,该第1加强筋形状部64由位于后述的座椅安装托架62的上壁62a的下方并从板上中央横梁60的上表面(大致平坦面61)朝向车辆下方凹陷的多个直线状的槽部66构成(参见图7的(b)、图7的(d))。该多个槽部66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板上中央横梁60的轴垂直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如图5所示,板下中央横梁32沿着通道部68的下表面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凸部70。板上中央横梁60借助位于内侧的座椅安装托架62与通道部68接合。板上中央横梁60沿着底板14的上表面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恒定的截面。板上中央横梁60借助接合凸缘与下纵梁12(下纵梁内部件)的内侧侧壁13b接合(参见图6)。
板上前横梁58及板上中央横梁60在沿着车宽方向的左右两侧分离配置,在该板上前横梁58及板上中央横梁60上固定有对左右前座椅的腿部进行固定的多个座椅安装托架62(参见图3)。由左前座椅及右前座椅构成的各座椅的一对前腿部及一对后腿部分别借助座椅安装托架62固定在板上前横梁58及板上中央横梁60上。
即,左前座椅的配置在左下纵梁12侧的左前腿部与配置在左侧的板上通道框架54侧的右前腿部分别借助座椅安装托架62固定在左侧的板上前横梁58上。此外,右前座椅的配置在右下纵梁12侧的右前腿部与配置在右侧的板上通道框架54侧的左前腿部分别借助座椅安装托架62固定在右侧的板上前横梁58上。
另外,左前座椅的配置在左下纵梁12侧的左后腿部与配置在左侧的板上通道框架54侧的右后腿部分别借助座椅安装托架62固定在左侧的板上中央横梁60上。此外,右前座椅的配置在右下纵梁12侧的右后腿部与配置在右侧的板上通道框架54侧的左后腿部分别借助座椅安装托架62固定在右侧的板上中央横梁60上。
与左前座椅同样地,右前座椅借助多个座椅安装托架62使得前腿部及后腿部分别固定在右侧的板上前横梁58及右侧的板上中央横梁60上。
如图7所示,座椅安装托架62截面呈箱状,由内侧壁62b、前壁62c、后壁62d及用于固定各座椅的上壁62a构成,由这些壁部形成闭合截面。
上壁62a具有由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平坦面形成的平坦部63a和从该平坦部63a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朝向下纵梁12(下纵梁内部件)的内侧上壁13a下降的倾斜面形成的倾斜部63b(参见图7的(d))。内侧壁62b配置在下纵梁12(下纵梁内部件)的与内侧侧壁13b相对的车宽方向内侧,在其中央设有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2加强筋形状部72(参见图7的(b))。该第2加强筋形状部72由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纵梁12(下纵梁内部件)侧凹陷的直线状的凹部构成。
另外,在内侧壁62b的下端设有与第2加强筋形状部72的下端连续并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突出的紧固凸缘74(参见图7的(a)、图7的(c))。在该紧固凸缘74上设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安装孔。紧固凸缘74作为后述的内侧固定部发挥功能,借助穿插在安装孔中的螺栓B将紧固凸缘74紧固固定在板上中央横梁60的上表面。
前壁62c位于座椅安装托架62的车辆前方,后壁62d位于座椅安装托架62的车辆后方(参见图7的(a))。在前壁62c及后壁62d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分别设有与下纵梁12(下纵梁内部件12b)的内侧侧壁13b接合的接合凸缘76(参见图7的(a))。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外侧固定部80发挥功能的接合凸缘76分别设置在上壁62a、前壁62c及后壁62d上,但并不限定于此,至少设置在上壁62a上即可。
座椅安装托架62具有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固定部78和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固定部80,并借助该内侧固定部78及外侧固定部80固定于车身侧部件。
内侧固定部78具有在第2加强筋形状部72的下端设置的紧固凸缘74,使用螺栓B将紧固凸缘74紧固固定在板上中央横梁60的上表面。外侧固定部80具有从上壁62a的车宽方向外方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一对接合凸缘76、76,该一对接合凸缘76、76与下纵梁12(下纵梁内部件12b)的内侧上壁13a接合。
各下纵梁12分别配置在沿着车宽方向的左右两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如图6所示,各下纵梁12具有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下纵梁外部件12a、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下纵梁内部件12b及夹设在下纵梁外部件12a与下纵梁内部件12b之间的下纵梁加强件12c。在下纵梁外部件12a上固定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中柱82的下端部82a。
下纵梁内部件12b的截面呈帽形状,具有位于上侧的内侧上壁13a、与内侧上壁13a的下端连续并与座椅安装托架62相对的内侧侧壁13b、及与内侧上壁13a相对配置并与内侧侧壁13b的下端连续的内侧下壁13c。
下纵梁外部件12a的截面呈帽形状,具有位于上侧的外侧上壁15a、与外侧上壁15a的下端连续的外侧侧壁15b、及与外侧上壁15a相对配置并与外侧侧壁15b的下端连续的外侧下壁15c。在外侧上壁15a的上表面接合中柱82的下端部82a。
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地板构造的车辆10基本上采用以上方式构成,以下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使左右一对下纵梁12、12之间沿车宽方向相连的横梁,该横梁具有配置在底板14上的板上中央横梁60和配置在底板14下的板下中央横梁32。板下中央横梁32具有以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36。板下中央横梁32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2a在该板下中央横梁32的端部中心线C1穿过倾斜部36且比下纵梁12的截面中心C2靠下方的位置与下纵梁12接合(参见图6)。在座椅安装托架62中,内侧固定部78借助紧固凸缘74紧固固定在位于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的板上中央横梁60的上表面。外侧固定部80借助接合凸缘76与下纵梁12的内侧上壁13a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下方侧,在比倾斜部36靠车宽方向内侧的部位配置收纳有例如驱动用电池等针对侧面碰撞载荷抵抗力弱的大型车载部件的电池壳体1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下纵梁12侧输入侧碰撞载荷F时,由于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端部中心线C1比下纵梁12的截面中心C2靠下方的位置接合(参见图6),因此产生从车辆前方观察从下纵梁12的左侧向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参照图8的(a)的箭头A1)。在该下纵梁12上产生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经由下纵梁内部件12b向截面呈箱状的座椅安装托架62传递。由此,截面呈箱状的座椅安装托架6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8的(b)的箭头A2)。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板下中央横梁32以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为起点弯折变形,从而能够恰当地吸收输入至下纵梁12侧的侧碰撞载荷F。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输入侧碰撞载荷F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使包含板下中央横梁32的横梁的沿着车宽方向的刚性/强度平衡的车辆的地板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下表面具有在侧面观察时朝向车辆上方向凹陷的凹陷形状部42(参见图6)。通过在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下表面设置凹陷形状部42,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增大下纵梁12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及截面呈箱状的座椅安装托架62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为了提高底板14的刚性/强度而使板下中央横梁32的下纵梁结合端部的刚性/强度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侧碰撞载荷F输入时使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容易地弯折变形来容易地吸收侧碰撞载荷F。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板下中央横梁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附近部位到车宽方向外侧的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的近前的部分由加强件(加强部件)43覆盖,实现板下中央横梁32的局部加强。由此,本实施方式中,从板下中央横梁3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侧到车宽方向外侧的倾斜部36的刚性/强度高于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的刚性/强度。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的刚性/强度低于由加强件43覆盖的部位,因此能够利用座椅安装托架62的旋转力容易地使板下中央横梁32弯折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加强部件形成的加强件43设置刚性差/强度差,但例如也可以使用高强度钢板等产生刚性差/强度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沿着车宽方向的平坦面61构成板上中央横梁60的上表面,在该平坦面61上设有位于座椅安装托架62的下方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形状部64(参见图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碰撞载荷F输入时,第1加强筋形状部64沿车宽方向压溃,从而能够避免妨碍座椅安装托架62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并有助于侧碰撞载荷F的吸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安装托架62由内侧壁62b、前壁62c、后壁62d及用于固定各座椅的上壁62a构成(参见图7)。该内侧壁62b具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加强筋形状部72,内侧固定部78设置在该第2加强筋形状部72的下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上壁62a、内侧壁62b、前壁62c及后壁62d来构成座椅安装托架62,从而能够使截面形成为箱形状以提高刚性/强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2加强筋形状部72,从而能够提高座椅安装托架62的上下方向的刚性,在侧碰撞载荷F输入时,能够更进一步容易地使倾斜部36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36a弯折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安装托架62的外侧固定部80由从上壁62a的车宽方向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接合凸缘76构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上壁62a、内侧壁62b、前壁62c及后壁62d构成的箱状截面和下纵梁12的内侧侧壁13b及板上中央横梁60的上表面形成闭合截面,从而能够提高座椅支承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壁62c及后壁62d上也设有向下纵梁12侧延伸的接合凸缘76、76,并将该接合凸缘76、76分别与下纵梁12的内侧侧壁13b接合,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座椅支承强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上中央横梁60与板下中央横梁32以彼此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对应于板上中央横梁60的截面厚度尺寸,相应地减小板下中央横梁32的截面厚度尺寸。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确保在电池壳体18的下方侧配置的下部罩19与地面之间的最低地上高度,并且能够使在电池壳体18内收容的电池等地板搭载部件大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板下中央横梁32上借助电池壳体18固定至少包含电池的地板下搭载部件。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车辆行驶时抑制针对收容在电池壳体18内的电池等地板下搭载部件的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下中央横梁32沿着通道部68的下表面具有朝向上方突出的凸部70,板上中央横梁60借助内侧的座椅安装托架62与通道部68接合(参见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底板14设有通道部68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由在底板14的上下配置的板下中央横梁32及板上中央横梁60双方吸收从下纵梁12输入的侧碰撞载荷F,来可靠地保护配置在面板下的电池。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下中央横梁32沿着底板14的下表面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恒定的截面,板下中央横梁32借助倾斜部36固定在下纵梁12(下纵梁内部件12b)的内侧下壁13c。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板下中央横梁32设有倾斜部36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由板下中央横梁32吸收侧碰撞载荷F,更进一步可靠地保护配置在面板下的电池。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地板构造,其具有在内部收纳有电池的电池壳体,所述车辆的地板构造的特征在于,
左右一对下纵梁,其分别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底板,其以跨于各所述下纵梁的车宽方向内侧的方式配置;
座椅安装托架,其截面呈箱状,借助内侧固定部及外侧固定部被固定;以及
横梁,其使所述左右一对下纵梁之间沿车宽方向相连,
所述横梁具有配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板上横梁和配置在所述底板下的板下横梁,
所述板下横梁具有以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下方下降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
所述板下横梁的位于所述倾斜部的外侧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在所述板下横梁的端部中心线比所述下纵梁的截面中心靠下方的位置与所述下纵梁结合,
所述内侧固定部与所述板上横梁的位于所述倾斜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上表面结合,
所述外侧固定部与所述下纵梁的内侧上壁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下横梁的下表面具有在侧面观察时朝向车辆上方向凹陷的凹陷形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下横梁的从车宽方向中央部侧到车宽方向外侧的所述倾斜部的刚性/强度比所述倾斜部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的刚性/强度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上横梁的上表面由沿着车宽方向的平坦面形成,
所述平坦面具有位于所述座椅安装托架的下方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加强筋形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安装托架具有内侧壁、前壁、后壁及固定座椅的上壁,
所述内侧壁具有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加强筋形状部,
所述内侧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2加强筋形状部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固定部为从所述上壁的车宽方向端部朝向外侧突出的接合凸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上横梁与所述板下横梁以彼此在车辆上下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含电池的地板下搭载部件借助所述电池壳体固定在所述板下横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下横梁具有沿着通道部的下表面朝向上方突出的凸部,
所述板上横梁借助内侧的所述座椅安装托架与所述通道部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地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下横梁沿着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大致恒定的截面,
所述板下横梁借助所述倾斜部固定在所述下纵梁的内侧下壁上。
CN202110075349.1A 2020-01-21 2021-01-20 车辆的地板构造 Active CN113212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07255 2020-01-21
JP2020007255A JP6974512B2 (ja) 2020-01-21 2020-01-21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2562A true CN113212562A (zh) 2021-08-06
CN113212562B CN113212562B (zh) 2022-12-20

Family

ID=7707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5349.1A Active CN113212562B (zh) 2020-01-21 2021-01-20 车辆的地板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74512B2 (zh)
CN (1) CN1132125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82281A1 (ja) 2021-07-07 2023-01-12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医科歯科大学 抗ウイルス活性を有するペプチド、当該ペプチドを含む抗ウイルス剤、当該抗ウイルス剤の製造方法
CN114802447B (zh) * 2021-08-13 2023-05-2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下车身中部结构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3131A (ja) * 1994-11-08 1996-05-2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ロアのクロスメンバ構造
JP2005119490A (ja) * 2003-10-16 2005-05-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5247003A (ja) * 2004-03-01 2005-09-15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下部構造
US20120049501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body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15105033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WO2016035506A1 (ja) * 2014-09-03 2016-03-10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05799778A (zh) * 2015-01-21 2016-07-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
JP2017124644A (ja) * 2016-01-12 2017-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17144955A (ja) * 2016-02-19 2017-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17210206A (ja) * 2016-05-27 2017-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19014356A (ja) * 2017-07-06 2019-01-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CN109789898A (zh) * 2016-09-21 2019-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安装构造
JP2019217815A (ja) * 2018-06-15 2019-12-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下部車体構造
CN113147901A (zh) * 2020-01-21 2021-07-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底板构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4258B2 (ja) * 1993-02-01 2003-01-0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WO2012063393A1 (ja) * 2010-11-10 2012-05-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JP6421739B2 (ja) * 2015-11-04 2018-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791037B2 (ja) * 2017-06-21 2020-1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CN109204566B (zh) * 2017-06-30 2020-09-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及车辆
JP6969214B2 (ja) * 2017-08-09 202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3131A (ja) * 1994-11-08 1996-05-28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フロアのクロスメンバ構造
JP2005119490A (ja) * 2003-10-16 2005-05-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構造
JP2005247003A (ja) * 2004-03-01 2005-09-15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下部構造
US20120049501A1 (en) * 2010-08-25 2012-03-0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body lower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15105033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WO2016035506A1 (ja) * 2014-09-03 2016-03-10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CN105799778A (zh) * 2015-01-21 2016-07-27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下部车体构造
JP2017124644A (ja) * 2016-01-12 2017-07-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2017144955A (ja) * 2016-02-19 2017-08-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7097857A (zh) * 2016-02-19 2017-08-2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JP2017210206A (ja) * 2016-05-27 2017-11-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CN109789898A (zh) * 2016-09-21 2019-05-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安装构造
JP2019014356A (ja) * 2017-07-06 2019-01-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19217815A (ja) * 2018-06-15 2019-12-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下部車体構造
CN113147901A (zh) * 2020-01-21 2021-07-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底板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12562B (zh) 2022-12-20
JP2021113006A (ja) 2021-08-05
JP6974512B2 (ja)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6994B2 (en)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automotive vehicle
CN110352157B (zh)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CN108058745B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10239627B (zh) 车辆后部构造
US10589790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ection structure
CN110901362B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2014069686A (ja) トラック形電動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US11446998B2 (en) Rea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0077469B (zh) 车身构造
CN108657279B (zh) 车身以及车辆
CN113147901B (zh) 车辆的底板构造
CN113212562B (zh) 车辆的地板构造
CN113135235B (zh) 车身下部构造
KR20130125815A (ko) 앞 차체 구조
JP2022097814A (ja) 車両用バッテリパックの固定構造
JP7339565B2 (ja) 自動車の下部構造
CN115489620A (zh) 车身结构
JP2021075089A (ja) 車両下部構造
US20240034141A1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KR20220045422A (ko) 차체구조물
CN115489618A (zh) 车身结构
CN221049786U (zh) 车身中部结构及车辆
CN112519894B (zh) 车辆下部构造
US20230257028A1 (en) Vehicle lower body structure
KR20210071116A (ko) 고전압배터리가 장착되는 차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