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167278B - 螺杆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螺杆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67278B
CN113167278B CN201980070721.0A CN201980070721A CN113167278B CN 113167278 B CN113167278 B CN 113167278B CN 201980070721 A CN201980070721 A CN 201980070721A CN 113167278 B CN113167278 B CN 1131672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uction side
side bearing
suction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7072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67278A (zh
Inventor
千叶纮太郎
高野正彦
頼金茂幸
森田谦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167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67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67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8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18/1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 F04C18/1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 F04C18/1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other than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oothed rotary pistons with helical teeth, e.g. chevron-shaped, screw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3Lubricant distribution through a hollow driving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2Arrangements of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07Injection of a fluid in the working chamber for sealing, cooling and lubric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6Lubricant sepa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04C2240/52Bearings for assemblies with supports on both s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螺杆压缩机,其具有:多个螺杆转子;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螺杆转子的吸入侧的多个吸入侧轴承和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多个螺杆转子的排出侧的多个排出侧轴承;和收纳多个螺杆转子、多个吸入侧轴承、多个排出侧轴承的壳体。各螺杆转子具有:形成有多个齿的齿部;和分别设置在齿部的两端部的吸入侧轴部和排出侧轴部。壳体具有:收纳多个螺杆转子的齿部的收纳室;和对多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液体所流通的润滑通路。润滑通路中,将对多个吸入侧轴承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并且最下游部分与收纳室连接。

Description

螺杆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螺杆压缩机,更具体而言,涉及通过供液对轴承进行润滑的螺杆压缩机。
背景技术
螺杆压缩机具有:彼此啮合的螺杆转子;可旋转地支承螺杆转子的轴承;和收纳螺杆转子和轴承的壳体。螺杆转子由形成有多个螺旋状的齿的齿部和在齿部的两端分别设置的轴部构成。螺杆压缩机通过由螺杆转子的齿槽与壳体的内壁面形成的工作室的容积随着螺杆转子的旋转增减而将气体压缩。轴承由从压缩机的外部供给的液体润滑。
螺杆压缩机中,存在将对支承螺杆转子的吸入侧的轴承进行润滑的液体回收至收纳螺杆转子的齿部的壳体的内部空间的结构。作为具有这样的吸入侧轴承的供液系统的螺杆压缩机,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螺杆压缩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为了减少轴承处的润滑油的搅拌损失,在收纳支承一对螺杆转子的吸入侧端部的吸入侧轴承的空间与收纳一对螺杆转子的齿部的空间之间的分隔壁上形成第一回收孔,并且在分隔壁形成有对第一回收孔进行旁通的第二回收孔。该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使对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后的润滑油经由第一回收孔流向螺杆转子侧而将其回收,另一方面,使对吸入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的一部分经由第二回收孔不对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而是直接导向螺杆转子的齿部侧而将其回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对支承一对螺杆转子中的一方(阳型螺杆转子)的吸入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的总量经由第一回收孔和第二回收孔,最终被回收至收纳螺杆转子的齿部的空间(以下称为收纳空间)。即使是不存在第二回收孔的结构,被回收至收纳空间的润滑油的流量也不改变。即,由于第二回收孔,可能会减少经过吸入侧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但不会减少被回收至收纳空间的润滑油的流量。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油冷式螺杆压缩机中,对于分别支承一对(阳型和阴型)螺杆转子的吸入侧轴承用不同的2条通路进行润滑油的供给和回收。即,对各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各通路是并联的结构。具体而言,对一个吸入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经由第一回收孔和第二回收孔被回收至收纳空间。对另一个吸入侧轴承供给的润滑油经由第三回收孔被回收至收纳空间。从而,被回收至收纳空间的润滑油的流量是将对于一个吸入侧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与对于另一个吸入侧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合计而得的值。
被回收至壳体的收纳空间的润滑油导致对油进行搅拌的螺杆转子的动力增加。另外,被回收至收纳空间的润滑油因螺杆转子的旋转而向壳体的气体吸入口的附近飞溅,由此发生吸入气体的加热和压力损失。这会导致压缩气体的流量减少引起的压缩效率的降低。从而,存在想要减少被回收至壳体的收纳空间的对于吸入侧轴承的润滑油的流量的要求。
对工作室供液的供液式的螺杆压缩机中,尤其会存在想要减少被回收至收纳空间的对于吸入侧轴承的液体的流量的要求。供液式的螺杆压缩机中,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作室内的压缩气体的冷却效果的目的,提出了提高供液压力而对工作室供给微粒化的液体的压缩机。供液式的螺杆压缩机中,对工作室供给液体的系统与对轴承供给液体的系统是连接的,因此存在随着供液压力的上升,对轴承的供液量增加的倾向。结果,存在被回收至收纳空间的对于吸入侧轴承的液体的流量也增加的倾向。从而,在提高了供液压力的供液式的螺杆压缩机中,担心存在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得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壳体的内部空间的对于吸入侧轴承的液体的流量的螺杆压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多种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举其一例,具有:多个螺杆转子;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吸入侧的多个吸入侧轴承和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排出侧的多个排出侧轴承;和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螺杆转子、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和所述多个排出侧轴承,所述多个螺杆转子分别具有:形成有多个齿的齿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齿部的两端部的吸入侧轴部和排出侧轴部,所述壳体具有:收纳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所述齿部的收纳室;和对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液体所流通的润滑通路,所述润滑通路中,将对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并且最下游部分与所述收纳室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对多个吸入侧轴承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因此不需要对于润滑通路供给将各吸入侧轴承的必要供给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供给各吸入侧轴承的必要供给流量中最多的流量即可。从而,与对多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壳体的收纳室的对于吸入侧轴承的液体的流量。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和效果,能够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2是对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从II-II向视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和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供液的外部通路的系统图。
图3是对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从III-III向视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7是对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从VII-VII向视方向观察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例示本发明的螺杆压缩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双转子型的供液式的螺杆压缩机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3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图2是对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从II-II向视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和表示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供液的外部通路的系统图。图3是对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从III-III向视方向观察的截面图。图1和图2中,左侧是螺杆压缩机的吸入侧,右侧是排出侧。
图1和图2中,螺杆压缩机1具有彼此啮合的一对阳转子2(阳型的螺杆转子)和阴转子3(阴型的螺杆转子),和将阴阳两个转子2、3以可旋转的方式收纳的壳体4。阳转子2的吸入侧和排出侧分别被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一排出侧轴承7、8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阳转子2例如与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未图示)连接。阴转子3的吸入侧和排出侧分别被第二吸入侧轴承11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第一吸入侧轴承6、第二吸入侧轴承11、第一排出侧轴承7、8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被收纳在壳体4内。螺杆压缩机1例如以阳转子2和阴转子3两者的轴线R2、R3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也参考图3)。
阳转子2由形成了多个(图1~图3中是4个)螺旋状的阳齿(凸瓣)21a的齿部21,和在齿部21的轴向(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的吸入侧轴部22和排出侧轴部23构成。在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和排出侧轴部23,分别安装有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一排出侧轴承7、8。吸入侧轴部22向壳体4的外侧延伸,例如是与旋转驱动源(未图示)的轴部一体的结构。
阴转子3如图1所示,由形成了多个(图1和图3中是6个)螺旋状的阴齿(凸瓣)31a的齿部31,和在齿部31的轴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的吸入侧轴部32和排出侧轴部33构成。阴转子3的阴齿31a的数量被设定为比阳转子2的阳齿21a的数量更多。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和排出侧轴部33的外径例如被设定为比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和排出侧轴部23的外径小(也参考图3)。这是因为阴转子3的旋转速度因齿数的差异而比阳转子2低,并且阴转子3的压缩转矩因阴齿31a与阳齿21a的形状的差异而比阳转子2小,所以表现出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和排出侧轴部33承受的负荷比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和排出侧轴部23小的倾向。
在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和排出侧轴部33,分别安装有第二吸入侧轴承11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第二吸入侧轴承11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外径与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和排出侧轴部33的外径相应地、被设定为比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一排出侧轴承7、8的外径小。
壳体4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主壳体41和在主壳体41的排出侧安装的排出侧壳体42。在壳体4的内部,形成有作为将阳转子2的齿部21和阴转子3的齿部31在彼此啮合的状态下收纳的收纳室的腔孔45。腔孔45是通过将形成于主壳体41的一部分重合的2个圆筒状空间的轴向一侧(图1和图2中是右侧)的开口,用排出侧壳体42封闭而构成的。腔孔45包括:配置了阳转子2的齿部21的大部分的作为第一收纳部的阳侧腔孔45a;和配置了阴转子3的齿部31的大部分的作为第二收纳部的阴侧腔孔45b(也参考图3)。
在壳体4的内壁面(形成腔孔45的壁面)与阴阳两个转子2、3的齿部21、31之间,设置有数十~数百μm的间隙。由阴阳两个转子2、3的齿部21、31的多个齿槽的包围它的壳体4的内壁面(腔孔45的壁面)形成多个工作室C。
壳体4如图2所示,具有用于将气体吸入工作室C的吸入流路47。吸入流路47使壳体4的外部与腔孔45(工作室C)连通,例如形成于主壳体41。壳体4具有用于从工作室C向壳体4外排出压缩气体的排出流路48。排出流路48使壳体4的外部与腔孔45(工作室C)连通,例如跨主壳体41和排出侧壳体42地形成。
在主壳体41的轴向的吸入侧端部,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有配置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和配置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0、51中,轴向一侧(图1和图2中的左侧)开口,另一方面,轴向另一侧(图1和图2中的右侧)利用吸入侧分隔壁52与腔孔45分隔开。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由轴承室分隔壁53划分形成。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隔着第一吸入侧轴承6被分为靠近腔孔45的一次室50a,和与一次室50a相比距离腔孔45较远的二次室50b。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隔着第二吸入侧轴承11被分为靠近腔孔45的一次室51a,和与一次室51a相比距离腔孔45较远的二次室51b。
在吸入侧分隔壁52,设置有供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插通其中的第一吸入侧轴孔52a和供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插通其中的第二吸入侧轴孔52b。在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孔52a、52b中,分别隔着数十~数百μm的间隙地配置了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和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
在主壳体41,安装有将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0、51的开口封闭的吸入侧罩43。在吸入侧罩43,设置有供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插通其中的罩轴孔43a。在罩轴孔43a中,隔着数十~数百μm的间隙地配置了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
罩轴孔43a与吸入侧轴部22的间隙被密封部件9密封。密封部件9例如是油封件或机械密封件。在吸入侧罩43设置有配置密封部件9的密封室43b。密封室43b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一起形成1个空间。
在排出侧壳体42,设置有配置第一排出侧轴承7、8的第一排出侧轴承室55和配置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第二排出侧轴承室56。第一和第二排出侧轴承室55、56利用排出侧分隔壁57与腔孔45分隔开。第一排出侧轴承室55和第二排出侧轴承室56由轴承室分隔壁58划分形成。
在排出侧分隔壁57,设置有供阳转子2的排出侧轴部23插通其中的第一排出侧轴孔57a和供阴转子3的排出侧轴部33插通其中的第二排出侧轴孔57b。在第一和第二排出侧轴孔57a、57b中,分别隔着数十~数百μm的间隙地配置了阳转子2的排出侧轴部23和阴转子3的排出侧轴部33。
螺杆压缩机1是对工作室C注入液体(例如油或水)的供液式的压缩机。对工作室C注入液体的目的是阳转子2和阴转子3的润滑、工作室C内的气体的冷却、阴阳两个转子2、3与壳体4的内壁面(腔孔45的壁面)的间隙和阳转子2与阴转子3的啮合部的间隙等的密封。于是,如图2所示,在螺杆压缩机1连接有供给液体的外部供液系统100。外部供液系统100由气液分离器101、液体冷却器102、过滤器和止回阀等辅助配件103、和将它们连接的管路104构成。从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除了工作室C以外,也用于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第二吸入侧轴承11、第一排出侧轴承7、8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进行润滑。外部供液系统100例如是分支为通向工作室C的供液通路和通向轴承6、7、8、11、12、13的供液通路的结构。
气液分离器101构成为从由螺杆压缩机1排出的压缩气体将压缩气体中含有的液体分离,并贮存分离后的液体。气液分离器101是对螺杆压缩机1的工作室C、第一吸入侧轴承6、第二吸入侧轴承11、第一排出侧轴承7、8、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液体供给源。
螺杆压缩机1在壳体4的内部具有用于对工作室C供给液体的内部供液通路。内部供液通路由在主壳体41中设置的第一供液通路60构成。第一供液通路60将从螺杆压缩机1的外部(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导向工作室C,例如,腔孔45中的工作室C向压缩行程的区域开口。
螺杆压缩机1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4的内部具有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润滑通路70。第一润滑通路70使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与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串联连接,并且最下游部分与腔孔45连接。例如,第一润滑通路70构成为,从螺杆压缩机1的外部(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和第一吸入层轴承6按该顺序进行润滑并被回收至腔孔45内。
具体而言,在主壳体41中,设置有从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所流入的第二供液通路71。第二供液通路71例如以在主壳体41的外周面和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开口,而主壳体41的外部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连通的方式构成。另外,在主壳体41,设置有将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后的液体回收至腔孔45内的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例如以在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开口而腔孔45内的处于吸入行程的区域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连通的方式构成。在主壳体41的轴承室分隔壁53,如图1和图3所示,设置有使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连通的连通路73。即,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经由连通路73连接。第二供液通路71和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对应地设定。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中,第二供液通路71、液体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向二次室51b流通而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腔孔45侧的端面经过另一侧的端面的通路)、连通路73、液体从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向一次室50a流通而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与腔孔45侧相反的端面经过腔孔45侧的端面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按该顺序串联地连接。对于第一润滑通路70,需要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被回收至腔孔45内。
另外,螺杆压缩机1中,在壳体4的内部具有进行润滑第一排出侧轴承7、8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液体的供给和回收的第二润滑通路80。第二润滑通路80以从螺杆压缩机1的外部(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对第一排出侧轴承7、8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进行润滑并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方式构成。第二润滑通路80中,对第一排出侧轴承7、8进行润滑的通路与对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进行润滑的通路并联地构成。
具体而言,在排出侧壳体42中,设置有用于将来自外部供液系统100的液体导向第一排出侧轴承7、8的第三供液通路81和用于将其导向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第四供液通路82。第三供液通路81与第四供液通路82是不同的2条通路。第三供液通路81例如以使排出侧壳体42的外部与第一排出侧轴孔57a连通的方式构成。第四供液通路82例如以使排出侧壳体42的外部与第二排出侧轴孔57b连通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排出侧壳体42中,设置有将对第一排出侧轴承7、8进行润滑后的液体回收至腔孔45内的第二回收液体通路83和将对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进行润滑后的液体回收至腔孔45内的第三回收液体通路84。第二回收液体通路83与第三回收液体通路84是不同的2条通路。第二回收液体通路83例如以使排出侧壳体42的第一排出侧轴承室55与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连通的方式构成。第三回收液体通路84例如以使排出侧壳体42的第二排出侧轴承室56与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连通的方式构成。第三供液通路81和第二回收液体通路83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一排出侧轴承7、8的必要供给流量对应地设定。第四供液通路82和第三回收液体通路84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必要供给流量对应地设定。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润滑通路80包括:第三供液通路81、第一排出侧轴孔57a、第一排出侧轴承室55、第二回收液体通路83按该顺序串联地连接而形成的阳侧通路;和第四供液通路82、第二排出侧轴孔57b、第二排出侧轴承室56、第三回收液体通路84按该顺序串联地连接而形成的阴侧通路。换言之,第二润滑通路80中,从外部供给的液体对第一排出侧轴承7、8进行润滑并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阳侧通路、与从外部供给的液体对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进行润滑并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阴侧通路是并联的。对于第二润滑通路80,需要供给将第一排出侧轴承7、8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必要供给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将第一排出侧轴承7、8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的必要供给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被回收至腔孔45内。
接着,使用图1~图3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动作。
图1所示的阳转子2被电动机等旋转驱动源(未图示)驱动而对阴转子3进行旋转驱动时,随着阴阳两个转子2、3的旋转,工作室C向轴向排出侧移动,并且工作室C进行膨胀和收缩。由此,气体经由图2所示的吸入流路47被吸入工作室C内,被压缩至达到规定压力,之后,经由排出流路48向气液分离器101排出。在气液分离器101中,压缩气体与压缩气体中含有的液体被分离。除去液体后的压缩气体对外部设备(未图示)供给,而从压缩气体分离后的液体被贮存在气液分离器101内。
气液分离器101内的液体由外部供液系统100的液体冷却器102冷却后,经由辅助配件103对螺杆压缩机1供给。外部供液系统100中,能够不使用泵等动力源,而以流入气液分离器101内的压缩气体的压力作为驱动源,对螺杆压缩机1供给液体。
从外部供液系统100对螺杆压缩机1供给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一供液通路60被注入压缩行程的工作室C内。图1所示的阳转子2和阴转子3被注入的液体润滑。另外,工作室C内的压缩气体被冷却。进而,阴阳两个转子2、3与壳体4的内壁面(腔孔45的壁面)的间隙、阳转子2与阴转子3的啮合部的间隙等被密封。对工作室C注入的液体如图2所示,与压缩气体一起经由排出流路48向气液分离器101内排出。
另外,从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第二润滑通路80对第一排出侧轴承7、8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进行润滑。具体而言,来自外部供液系统100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图1和图2所示的排出侧壳体42的第三供液通路81,流入第一排出侧轴孔57a与阳转子2的排出侧轴部23的间隙。流入该间隙的液体经过第一排出侧轴承7、8并进行润滑,向第一排出侧轴承室55的空间内流出。第一排出侧轴承室55内的液体经由第二回收液体通路83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工作室C的吸入行程的区域。
另外,来自外部供液系统100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图1所示的排出侧壳体42的第四供液通路82,流入第二排出侧轴孔57b与阴转子3的排出侧轴部33的间隙。流入该间隙的液体经过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并进行润滑,向第二排出侧轴承室56的空间内流出。第二排出侧轴承室56内的液体经由第三回收液体通路84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工作室C的吸入行程的区域。
这样,第二润滑通路80中,对于第一排出侧轴承7、8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分别用不同的通路进行润滑,并且将对第一排出侧轴承7、8和第二排出侧轴承12、13进行润滑后的液体经由不同的通路回收至腔孔45内。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与压缩气体一起经由排出流路48向壳体4的外部排出。
进而,从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图1所示的第一润滑通路70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具体而言,来自外部供液系统100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主壳体41的第二供液通路71流入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内的液体经过第二吸入侧轴承11并进行润滑,向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流出。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内的液体经由连通路73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流入后,对密封部件9进行润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内的液体经过第一吸入侧轴承6并进行润滑,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流出。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内的液体经由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工作室C的吸入行程的区域。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与压缩气体一起经由图2所示的排出流路48向壳体4的外部排出。另外,关于密封室43b内的液体,利用密封部件9防止其从罩轴孔43a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的间隙泄漏。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中,从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之后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最终被回收至腔孔45内。即,第一润滑通路70是从上游侧起依次将第二供液通路71、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向二次室51b的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连通路73、从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向一次室50a的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串联地连接而形成的通路。
在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润滑通路70中,通过将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液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设定为第一润滑通路70的供液流量,能够防止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润滑不足引起的磨损和损伤。结果,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也是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各个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
对此,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液体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的情况下,从外部供给的液体分流至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地进行润滑。从而,为了防止润滑不足引起的烧粘和损伤,需要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分别供给必要供液流量。因此,将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液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被回收至腔孔45内。即,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液体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中,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相比,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增多相当于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中的某一者的必要供液流量的量。
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增加会导致对阴阳两个转子2、3的液体进行搅拌的动力的增加。另外,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因阴阳两个转子2、3的旋转而飞溅至壳体4的吸入流路47附近,发生吸入气体的加热和压力损失。这会导致压缩气体的流量减少引起的压缩效率的降低。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因为将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所以不需要对于第一润滑通路70供给将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各个必要供液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最多的流量即可。从而,与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壳体4的腔孔(收纳室)45的对于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液体的流量。结果,对液体进行搅拌的阴阳两个转子2、3的动力减小,并且液体向吸入流路47附近的飞溅量减少。从而,能够抑制压缩效率的降低,实现螺杆压缩机的节能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以阳转子2和阴转子3两者的轴线R2、R3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阳转子2和阴转子3,并且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外径比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外径小,因此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最下端部分处于比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最下端部分高的位置。另外,第一润滑通路70中,第二吸入侧轴承11位于与第一吸入侧轴承6相比的上游侧。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经过了上游侧的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液体在供液压力之外也因为液体的自重而流向下游侧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于是不会滞留在配置有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内。从而,能够抑制第二吸入侧轴承11中的液体的搅拌动力。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着,使用图4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螺杆压缩机。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图4中,左侧是螺杆压缩机的吸入侧,右侧是排出侧。另外,图4中,与图1~图3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样的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螺杆压缩机1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1(参考图1)的不同点在于,还具有轴封部件15,该轴封部件15配置在被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中的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的上游侧的第二吸入侧轴承11支承的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与供该吸入侧轴部32插通其中的第二吸入侧轴孔52b的间隙中。轴封部件15将第二吸入侧轴孔52b与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的间隙密封。
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1(参考图1)中,经由主壳体41的第二供液通路71流入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的液体的一部分,从第二吸入侧轴孔52b与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的间隙微少地向腔孔45内泄漏。因此,需要使从外部供液系统100对第一润滑通路70供给的液体的流量增加相当于经由第二吸入侧轴孔52b向腔孔45内泄漏的流量的量。另外,流入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的液体的一部分也从第一吸入侧轴孔52a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的间隙向腔孔45内泄漏。但是,流入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的液体已经经过了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的下游侧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因此不需要考虑经由第一吸入侧轴孔52a向腔孔45内的泄漏而使对第一润滑通路70供给的流量增加。这样,第一实施方式中,考虑经由第二吸入侧轴孔52b向腔孔45内泄漏的流量的话,第一润滑通路70中的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增加。因此,对液体进行搅拌的阴阳两个转子2、3的动力增加。另外,液体向吸入流路47附近的飞溅量增加,于是吸入气体的加热量和压力损失随之增加。
与此不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在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与第二吸入侧轴孔52b的间隙中配置有轴封部件15,因此能够防止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液体从第二吸入侧轴孔52b与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的间隙向腔孔45内泄漏。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进一步减少对第一润滑通路70供给的液体的流量和经由第一润滑通路70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由此,进一步抑制对液体进行搅拌的阴阳两个转子2、3的动力,并且进一步抑制液体向吸入流路47附近的飞溅量,吸入气体的加热量和压力损失减少。结果,能够实现螺杆压缩机1A的节能化。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5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图5中,左侧是螺杆压缩机的吸入侧,右侧是排出侧。另外,图5中,与图1~图4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样的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螺杆压缩机1A(参考图4)的不同点在于,对第一润滑通路70B中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顺序颠倒,以及随之将轴封部件15B的配置变更至第一吸入侧轴孔52a侧。即,第一润滑通路70B以从螺杆压缩机1B的外部(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按该顺序进行润滑并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方式构成。
具体而言,第二供液通路71B以在主壳体41的外周面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开口,而主壳体41的外部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连通的方式构成。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B以在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和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开口,而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连通的方式构成。第二供液通路71B和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B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对应地设定。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B中,第二供液通路71B、液体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向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流通并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腔孔45侧的端面经过另一侧的端面的通路)、连通路73、液体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向一次室51a流通并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与腔孔45侧相反的端面经过腔孔45侧的端面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B按该顺序串联地连接。第一润滑通路70B中,也需要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被回收至腔孔45内。
另外,轴封部件15B配置在被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中的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B的上游侧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支承的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与供该吸入侧轴部22插通其中的第一吸入侧轴孔52a的间隙中。轴封部件15B将第一吸入侧轴孔52a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的间隙密封。
本实施方式中,来自外部供液系统100(参考图2)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主壳体41的第二供液通路71B流入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内的液体经过第一吸入侧轴承6并进行润滑,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流出。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内的液体对密封部件9进行润滑,并经由连通路73流入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内的液体经过第二吸入侧轴承11并进行润滑,向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流出。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内的液体经由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B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工作室C的吸入行程的区域。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B中,从外部供给的液体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之后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最终被回收至腔孔45内。即,第一润滑通路70B是从上游侧起依次将第二供液通路71B、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的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连通路73、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向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的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B串联连接而成的通路。在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润滑通路70B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第一润滑通路70同样,将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液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设定为第一润滑通路70B的供液流量,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润滑不足引起的烧粘和损伤。结果,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也是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各个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被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B的上游侧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支承的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与供该吸入侧轴部22插通其中的第一吸入侧轴孔52a的间隙中配置了轴封部件15B,于是能够防止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液体经由第一吸入侧轴孔52a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的间隙而向腔孔45内泄漏。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同样,能够进一步减少对第一润滑通路70B供给的液体的流量和经由第一润滑通路70B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从而,进一步抑制对液体进行搅拌的阴阳两个转子2、3的动力,并且进一步抑制液体向吸入流路47附近的飞溅,吸入气体的加热量和压力损失减少。结果,能够实现螺杆压缩机1B的节能化。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同样,将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因此,对于第一润滑通路70B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最多的流量即可。从而,与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孔(收纳室)45的对于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液体的流量。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6和图7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图7是对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从VII-VII向视观察的截面图。图6中,左侧是螺杆压缩机的吸入侧,右侧是排出侧。另外,图6和图7中,与图1~图5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样的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1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螺杆压缩机1A(参考图4)的不同点在于,维持第一润滑通路70C中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润滑顺序并且变更了通路,以及除了与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C的上游侧的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对应的轴封部件15之外,还具有与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C的下游侧的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对应的轴封部件16。
具体而言,第二供液通路71C以在主壳体41的外周面和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开口而主壳体41的外部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连通的方式构成。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C以在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开口而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连通的方式构成。在轴承室分隔壁53,设置有使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连通的连通路73C。即,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经由连通路73C连接。第二供液通路71C和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C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对应地设定。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C中,第二供液通路71C、液体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向一次室51a流通并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与腔孔45侧相反的端面经过腔孔45侧的端面的通路)、连通路73C、液体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向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流通并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腔孔45侧的端面经过另一侧的端面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C按该顺序串联地连接。第一润滑通路72C中,也需要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被回收至腔孔45内。
另外,轴封部件16配置在被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中的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C的下游侧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支承的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与供该吸入侧轴部22插通其中的第一吸入侧轴孔52a的间隙中。轴封部件16将第一吸入侧轴孔52a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的间隙密封。
本实施方式中,来自外部供液系统100(参考图2)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主壳体41的第二供液通路71C流入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内的液体经过第二吸入侧轴承11并进行润滑,向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流出。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内的液体经由连通路73C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流入。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内的液体经过第一吸入侧轴承6并进行润滑,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流出。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内的液体对密封部件9进行润滑,经由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C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工作室C的吸入行程的区域。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C中,从外部供给的液体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之后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最终被回收至腔孔45内。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C是从上游侧起依次将第二供液通路71C、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通向一次室51a的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连通路73C、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通向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的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C串联连接而成的通路。在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润滑通路70C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第一润滑通路70同样,将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液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设定为第一润滑通路70C的供液流量,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润滑不足引起的烧粘和损伤。结果,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也是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各个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C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润滑通路70不同,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内的液体此后对位于第一润滑通路70的下游侧的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从而,优选防止液体从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经由第一吸入侧轴孔52a向腔孔45内泄漏。本实施方式中,在阴阳两个转子2、3的吸入侧轴部22、32与供该吸入侧轴部22、32插通其中的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孔52a、52b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轴封部件15、16,因此能够防止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液体经由第一吸入侧轴孔52a和第二吸入侧轴孔52b向腔孔45内泄漏。从而,能够利用轴封部件15、16,进一步减少对第一润滑通路70C供给的液体的流量和经由第一润滑通路70C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
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同样,将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因此对第一润滑通路70C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较多的流量即可。从而,与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孔(收纳室)45的对于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液体的流量。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图8举例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图8中,左侧是螺杆压缩机的吸入侧,右侧是排出侧。另外,图8中,与图1~图7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样的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1D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1C(参考图6和图7)的不同点在于,第一润滑通路70D中的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顺序是颠倒的。即,第一润滑通路70D以从螺杆压缩机1D的外部(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按该顺序进行润滑并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方式构成。
具体而言,第二供液通路71D以在主壳体41的外周面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开口而主壳体41的外部与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连通的方式构成。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D以在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和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开口而腔孔45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连通的方式构成。第二供液通路71D和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D的流路截面积,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对应地设定。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D中,第二供液通路71D、液体从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向一次室50a流通并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与腔孔45侧相反的端面经过腔孔45侧的端面的通路)、连通路73C、液体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向二次室51b流通并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腔孔45侧的端面经过另一侧的端面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D按该顺序串联连接。第一润滑通路70D中,也需要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给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被回收至腔孔45内。
本实施方式中,来自外部供液系统100(参考图2)的液体的一部分经由主壳体41的第二供液通路71D流入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对密封部件9进行润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1b和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内的液体经过第一吸入侧轴承6并进行润滑,向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流出。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内的液体经由连通路73C向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流入。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0a内的液体经过第二吸入侧轴承11并进行润滑,向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流出。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二次室51b内的液体经由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D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工作室C的吸入行程的区域。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D中,从外部供给的液体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之后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最终被回收至腔孔45内。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D是从上游侧起依次将第二供液通路71D、从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通向一次室50a的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连通路73C、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通向二次室51b的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D串联连接而成的通路。在将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而成的第一润滑通路70D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C同样,将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必要供液流量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流量较多的一者设定为第一润滑通路70D的供液流量,由此能够防止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润滑不足引起的烧粘和损伤。结果,被回收至腔孔45内的液体的流量也是第一和第二吸入侧轴承6、11的各个必要供液流量中的供液流量较多的一者。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将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地连接,因此对于第一润滑通路70D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必要供液流量中的最多的流量即可。从而,与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孔(收纳室)45的对于第一吸入侧轴承6和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液体的流量。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说明的全部结构。即,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也能够添加、删除、置换其他结构。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定为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和排出侧轴部33的外径比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和排出侧轴部23的外径小的例子。与此不同,也能够是阴转子3的吸入侧轴部32和排出侧轴部33与阳转子2的吸入侧轴部22和排出侧轴部23的外径相同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工作室C的供液通路与对轴承6、7、8、11、12、13的供液通路在壳体4的外部分支的外部供液系统100的例子,但是,也能够构成为外部供液系统100的对工作室C的供液通路与对轴承6、7、8、11、12、13的供液通路由共通的一条通路构成,对工作室C的供液通路与对轴承6、7、8、11、12、13的供液通路在壳体4的内部分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以阳转子2和阴转子3两者的轴线R2、R3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阳转子2和阴转子3的结构、即所谓横置配置的结构的例子。但是,也能够是以阳转子2和阴转子3两者的轴线R2、R3与铅垂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阳转子2和阴转子3的结构、即所谓纵置配置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双转子型的螺杆压缩机1、1A、1B、1C、1D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三转子型等具有3个以上螺杆转子的螺杆压缩机。该情况下,通过将对分别支承多个螺杆转子的吸入侧的多个吸入侧轴承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对于对多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润滑通路,不需要供给将各吸入侧轴承的必要供给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供给各吸入侧轴承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最多的流量即可。从而,与对多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壳体的收纳室的对于吸入侧轴承的液体的流量。
使用图9简单地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三转子型的螺杆压缩机的情况。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的水平截面图。
图9中,左侧是螺杆压缩机的吸入侧,右侧是排出侧。另外,图9中,与图1~图8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同样的部分,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的螺杆压缩机1E例如具有:由阳转子2和与其啮合的2个阴转子3、3E构成的3个螺杆转子;和以可旋转的方式收纳3个螺杆转子2、3、3E的壳体4E。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双转子型的螺杆压缩机1相比,添加了与还具有阴转子3E相应的结构。
阴转子3E的吸入侧和排出侧分别被第三吸入侧轴承11E和第三排出侧轴承12E、13E可旋转地支承。第三吸入侧轴承11E和第三排出侧轴承12E、13E被收纳在壳体4E中。在壳体4E的内部,形成有作为收纳阳转子2的齿部21、阴转子3的齿部31、阴转子3E的齿部31的收纳室的腔孔45E。壳体4E中,在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和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之外,还设置有配置第三吸入侧轴承11E的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1E。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和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1E由轴承室分隔壁53E划分形成。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1E隔着第三吸入侧轴承11E地被分为靠近腔孔45E的一次室51c和与一次室51c相比距离腔孔45E较远的二次室51d。第一至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0、51、51E利用吸入侧分隔壁52E与腔孔45E分隔开。在吸入侧分隔壁52E,在第一吸入侧轴孔52a和第二吸入侧轴孔52b之外,还设置有供阴转子3E的吸入侧轴部32插通其中的第三吸入侧轴孔52c。
螺杆压缩机1E在壳体4E的内部具有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第二吸入侧轴承11、第三吸入侧轴承11E进行润滑的液体所流通的第一润滑通路70E。第一润滑通路70E中,将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对第三吸入侧轴承11E进行润滑的通路串联地连接,并且最下游部分与腔孔45E连接。即,第一润滑通路70E以从螺杆压缩机1的外部(外部供液系统100)供给的液体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第一吸入侧轴承6、第三吸入侧轴承11E按该顺序进行润滑并被回收至腔孔45E内的方式构成。
具体而言,壳体4E中,在第二供液通路71之外,还设置有在腔孔45E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和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1E的二次室51d开口而使腔孔45E内的位于吸入行程的区域与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1E的二次室51d连通的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E。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一次室50a与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1E的一次室51c经由连通路73E连接。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润滑通路70E中,第二供液通路71、液体从第二吸入侧轴承室51的一次室51a向二次室51b流通并对第二吸入侧轴承11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二吸入侧轴承11的腔孔45E侧的端面经过另一侧的端面的通路)、连通路73、液体从吸入侧罩43的密封室43b和第一吸入侧轴承室50的二次室50b向一次室50a流通并对第一吸入侧轴承6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一吸入侧轴承6的与腔孔45E侧相反的端面经过腔孔45E侧的端面的通路)、连通路73E、从第三吸入侧轴承室51E的一次室51c向二次室51d流通并对第三吸入侧轴承11E进行润滑的通路(从第三吸入侧轴承11E的腔孔45E侧的端面经过另一侧的端面的通路)、第一回收液体通路72E按该顺序串联连接。第一润滑通路70E中,需要供给第一吸入侧轴承6、第二吸入侧轴承11和第三吸入侧轴承11E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最多的流量,第一至第三吸入侧轴承6、11、11E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最多的流量被回收至腔孔45E内。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将对3个吸入侧轴承6、11、11E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所以不需要对于第一润滑通路70E供给将各吸入侧轴承6、11、11E的必要供给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供给各吸入侧轴承6、11、11E的必要供给流量中的最多的流量即可。从而,与对多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各通路并联的现有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被回收至壳体4E的收纳室45E的对于吸入侧轴承6、11、11E的液体的流量。
另外,螺杆压缩机1E中,在3个螺杆转子2、3、3E的吸入侧轴部22、32与同其对应的3个吸入侧轴孔52a、52b、52c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轴封部件15、16、17。由此,能够防止对第一至第三吸入侧轴承6、11、11E进行润滑的液体经由第一至第三吸入侧轴孔52a、52b、52c向腔孔45E内泄漏。从而,能够利用轴封部件15、16、17,进一步减少对第一润滑通路70E供给的液体的流量和经由第一润滑通路70E被回收至腔孔45E内的液体的流量。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螺杆压缩机,2……阳转子(螺杆转子的另一个或一个),3……阴转子(螺杆转子的一个或另一个),3E……阴转子(螺杆转子),4、4E……壳体,6……第一吸入侧轴承(另一个吸入侧轴承、一个吸入侧轴承),11……第二吸入侧轴承(一个吸入侧轴承、另一个吸入侧轴承),11E……第三吸入侧轴承(吸入侧轴承),7、8……第一排出侧轴承(排出侧轴承),12、13……第二排出侧轴承(排出侧轴承),12E、13E……第三排出侧轴承(排出侧轴承),15、15B……轴封部件,16……轴封部件,17……轴封部件,21……齿部,21a……阳齿(齿),22……吸入侧轴部,23……排出侧轴部,31……齿部,31a……阴齿(齿),32……吸入侧轴部,33……排出侧轴部,45、45E……腔孔(收纳室),50……第一吸入侧轴承室(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一个吸入侧轴承室),50a……一次室,50b……二次室,51……第二吸入侧轴承室(一个吸入侧轴承室、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51a……一次室,51b……二次室,51E……第三吸入侧轴承室(吸入侧轴承室),52、52E……吸入侧分隔壁(分隔壁),52a……第一吸入侧轴孔(另一个轴孔、一个轴孔),52b……第二吸入侧轴孔(一个轴孔、另一个轴孔),52c……第三吸入侧轴孔(轴孔),70、70B、70C、70D、70E……第一润滑通路(润滑通路),71、71B、71C、71D……第二供液通路(供液通路),72、72B、72C、72D……第一回收液体通路(回收液体通路),73、73C……连通路。

Claims (7)

1.一种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螺杆转子;
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吸入侧的多个吸入侧轴承和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排出侧的多个排出侧轴承;和
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螺杆转子、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和所述多个排出侧轴承,
所述多个螺杆转子分别具有:
形成有多个齿的齿部;和
分别设置在所述齿部的两端部的吸入侧轴部和排出侧轴部,
所述壳体具有:
收纳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所述齿部的收纳室;和
对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液体所流通的润滑通路,
所述润滑通路中,将对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分别进行润滑的各通路串联连接,并且最下游部分与所述收纳室连接,
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由一对螺杆转子构成,
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由支承所述一对螺杆转子的一者的一个吸入侧轴承和支承所述一对螺杆转子的另一者的另一个吸入侧轴承构成,
对于所述润滑通路,供给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的第一必要供给流量和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的第二必要供给流量中的较多的一者的流量的所述液体,不供给将所述第一必要供给流量和所述第二必要供给流量合计得到的流量的所述液体,所述较多的一者的流量的所述液体被回收至所述收纳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
分别配置有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的多个吸入侧轴承室;和
设置于将所述多个吸入侧轴承室与所述收纳室分隔的分隔壁的、分别供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所述吸入侧轴部插通其中的多个轴孔,
在所述多个螺杆转子的所述吸入侧轴部与所述多个轴孔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轴封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润滑通路由从外部供给的液体所流入的供液通路、对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第一通路、对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进行润滑的第二通路、与所述收纳室连通的回收液体通路按该顺序串联连接而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配置有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的一个吸入侧轴承室和配置有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的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
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隔着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被分为一次室和与所述一次室相比距离所述收纳室较远的二次室,
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隔着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被分为一次室和与所述一次室相比距离所述收纳室较远的二次室,
所述供液通路与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连接,
所述第一通路是液体从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向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流通的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是液体从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向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流通的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经由与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和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连通的连通路被连接,
所述回收液体通路与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配置有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的一个吸入侧轴承室和配置有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的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
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隔着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被分为一次室和与所述一次室相比距离所述收纳室较远的二次室,
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隔着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被分为一次室和与所述一次室相比距离所述收纳室较远的二次室,
所述供液通路与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连接,
所述第一通路是液体从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向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流通的通路,
所述第二通路是液体从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向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流通的通路,
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经由与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和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一次室连通的连通路被连接,
所述回收液体通路与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的所述二次室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
配置有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的一个吸入侧轴承室和配置有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的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和
形成于将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室和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室与所述收纳室分隔的分隔壁的、供所述一对螺杆转子的一者和另一者的所述吸入侧轴部分别插通其中的一个轴孔和另一个轴孔,
在被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支承的吸入侧轴部与供该吸入侧轴部插通其中的所述一个轴孔的间隙中配置有轴封部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杆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螺杆转子以两者的轴线成为水平的方式配置,
所述一个吸入侧轴承的外径比所述另一个吸入侧轴承的外径小。
CN201980070721.0A 2018-10-26 2019-09-04 螺杆压缩机 Active CN1131672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1814A JP7229720B2 (ja) 2018-10-26 2018-10-26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JP2018-201814 2018-10-26
PCT/JP2019/034776 WO2020084916A1 (ja) 2018-10-26 2019-09-04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278A CN113167278A (zh) 2021-07-23
CN113167278B true CN113167278B (zh) 2023-05-16

Family

ID=70332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70721.0A Active CN113167278B (zh) 2018-10-26 2019-09-04 螺杆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9241B2 (zh)
JP (1) JP7229720B2 (zh)
CN (1) CN113167278B (zh)
WO (1) WO20200849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29752B1 (ko) * 2022-08-09 2024-01-29 주식회사 코아비스 스크류 펌프 및 이를 포함한 냉각 모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40107A1 (de) * 1981-10-09 1983-04-28 Technika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4800 Bielefeld Drehkolbenverdichter
SE450150B (sv) * 1982-04-13 1987-06-09 Stal Refrigeration Ab Kompressor av hermetisk typ
JPS59215985A (ja) * 1983-05-20 1984-12-05 Ebara Corp スクリユ−圧縮機
SE462232B (sv) * 1988-11-16 1990-05-21 Svenska Rotor Maskiner Ab Skruvkompressor med oljedraenering
JP2846065B2 (ja) 1990-06-11 1999-01-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注入式スクリュ流体機械
JP3449496B2 (ja) * 1993-06-21 2003-09-22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リショルム型コンプレッサ
JP4066038B2 (ja) 2000-07-11 2008-03-26 株式会社日立産機システム 油冷式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CN202900657U (zh) * 2012-11-19 2013-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螺杆压缩机和油路循环系统及空调机组
CN103850941B (zh) * 2012-11-29 2017-06-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喷油装置、压缩机、压缩机润滑系统和制冷系统
JP2014194186A (ja) 2013-03-29 2014-10-0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ルーツ型圧縮機
JP6236219B2 (ja) 2013-04-30 2017-11-22 北越工業株式会社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JP5950870B2 (ja) * 2013-06-20 2016-07-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US10288070B2 (en) * 2014-12-17 2019-05-14 Carrier Corporation Screw compressor with oil shutoff and method
AU2015382226B2 (en) 2015-02-12 2019-03-28 Mayekawa Mfg. Co., Ltd. Oil-cooled screw compress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ifying same
WO2016136028A1 (ja) * 2015-02-26 2016-09-01 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 ヒタチ エア 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 テクノロジー(ホンコン)リミテッド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67278A (zh) 2021-07-23
US11719241B2 (en) 2023-08-08
JP7229720B2 (ja) 2023-02-28
US20210381510A1 (en) 2021-12-09
JP2020067064A (ja) 2020-04-30
WO2020084916A1 (ja)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81666B2 (ja) 横型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KR20120109088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TWI537471B (zh) 壓縮機及其供油方式
US8323010B2 (en) Expander-compressor unit
CN113167278B (zh) 螺杆压缩机
JP4145830B2 (ja) 油冷式圧縮機
JPH0826865B2 (ja) 2シリンダ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15004306A (ja) 油冷式スクリュ圧縮機
JP2008121479A (ja) 密閉形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EP4350146A1 (en) Screw compressor
JP2004316537A (ja) 流体圧縮機
KR101376618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EP3564532A1 (en) Screw compressor
CN213981182U (zh) 动涡旋组件及包括其的涡旋压缩机
JP5209279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08326671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3349872B2 (ja) 油冷式スクリュ二段圧縮機
JP2012002227A (ja) 横型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07162679A (ja) 流体機械
JP4811200B2 (ja) 電動圧縮機
JPH08159071A (ja) 回転式圧縮機
WO2023243270A1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WO2024100943A1 (ja) 両回転式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KR100882480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2002121B1 (ko) 밀폐형 압축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