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02465B - 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 Google Patents

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02465B
CN113002465B CN202011506394.XA CN202011506394A CN113002465B CN 113002465 B CN113002465 B CN 113002465B CN 202011506394 A CN202011506394 A CN 202011506394A CN 113002465 B CN113002465 B CN 113002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bumper
engaged
garnish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0639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02465A (zh
Inventor
峰嶋航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002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02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02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4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ombined with, or convertible into, other devices or objects, e.g. bumpers combined with road brushes, bumpers convertible into b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4External Ornamental or guard strips; Ornamental inscriptive devices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3M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8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e.g. mudguard fl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86Bumper fascias and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2019/247Fastening of bumpers' side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组装并使组装公差减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包括:设置于车身(1)的保险杠装饰件(3);与保险杠装饰件(3)邻接配置的挡泥板(6);设置在保险杠装饰件(3)上的卡合部;以及设置在挡泥板(6)上的被卡合部。并且,通过将挡泥板(6)以与保险杠装饰件(3)邻接的状态配置于车身(1),从而具有在保险杠装饰件(3)与挡泥板(6)之间形成的分界线(8),通过使保险杠装饰件(3)相对于挡泥板(6)沿分界线(8)向W方向相对滑动,从而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成为卡合状态。

Description

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已知其与供作为车辆的外装部件的挡泥板部件配设的部分邻接配置,并供同样地作为外装部件的保险杠侧部件组装。
在这样的构造中,在保险杠侧部件的背面侧设有卡夹安装部。另外,在挡泥板的前缘部安装有插入到卡夹安装部中的卡夹。
并且,使卡夹部件沿与分界线交叉的方向滑动以将卡夹部件插入卡夹安装部。由此构成为,保险杠侧部件被组装在配设有挡泥板部件的部分(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330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就上述现有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而言,使卡夹部件沿与挡泥板部件接近的方向即与分界线交叉的方向滑动以进行组装。因而存在分界线的间隙尺寸产生不均的可能。因此,难以组装到正确的位置,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组装并使组装公差减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装部件,其设置于车身;第二外装部件,其与第一外装部件邻接配置;卡合部,其设置在第一外装部件及第二外装部件中的一方;以及被卡合部,其设置在第一外装部件及第二外装部件中的另一方,通过将第二外装部件以与第一外装部件邻接的状态配置于车身,从而具有在第一外装部件与第二外装部件之间形成的分界线,通过使第一外装部件及第二外装部件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沿分界线相对滑动,从而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成为卡合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能够容易地组装且使组装公差减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的车辆的车身前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的保险杠装饰件的端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的中间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的、将保险杠装饰件的卡合部滑动插入在挡泥板的端部安装的中间部件的被卡合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的保险杠装饰件的端部卡合于中间部件的状态的、与沿着图3中的V-V线的位置相当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的保险杠装饰件的端部卡合于中间部件的状态的、与沿着图3中VI-VI线的位置相当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身
3 保险杠装饰件(作为第一外装部件的装饰件)
6 挡泥板(第二外装部件)
8 分界线
10 卡合部
20 中间部件
30 被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对相同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在说明方向时,若无特别说明,则基本上基于从驾驶者观察的前后、左右或上下进行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含义相同。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的车辆中的车身前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设有支承于车身1的前部2的构造体的前保险杠4。在前保险杠4的上缘侧作为第一外装部件的装饰件设有保险杠装饰件3。与保险杠装饰件3邻接配置有作为第二外装部件的挡泥板6。
其中的保险杠装饰件3俯视观察弯曲形成为大致凹状,沿着前保险杠4的上缘沿车宽方向配设。并且,保险杠装饰件3使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保险杠装饰件3由树脂制材料形成。保险杠装饰件3包括:中央部3a,其位于车宽方向的中间;以及左、右两端部3b、3b,其以与中央部3a成为一体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延伸至与车宽方向外侧缘大致相同的位置。
左、右两端部3b、3b与中央部3a比较,车辆上下方向的尺寸设定得较小。此外,左、右两端部3b、3b分别具有朝向车辆后方弯曲的尖细形状。并且,左、右两端部3b、3b以能够在作为车宽方向的箭头W方向及作为车辆上下方向的箭头H方向上挠曲变形的方式成型。
在保险杠装饰件3的左、右两端部3b、3b分别设有图2所示的卡合部10。在图2中,对在车辆左侧的端部3b设置的卡合部10进行说明,省略对于左、右大致对称且大致同样构成的车辆右侧的端部3b及卡合部10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10包括:正面观察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基部12,其从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的下表面向下方垂设;以及一对卡合突起11、11,其从基部12朝向车辆后方突出设置。
各卡合突起11是分别从基部12的下侧缘的左、右各端部向挡泥板6的方向(车辆后方)突出的突起。卡合突起11以与基部12正交的方式沿着端部3b的后侧缘以分离规定尺寸的状态设有一对。
并且,卡合突起11与基部12以侧面观察呈大致L字状的方式一体地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卡合突起11为薄平板的舌片状且随着趋向顶端而宽度尺寸减少,俯视观察呈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各卡合突起11形成为与端部3b的下表面侧分离的状态,且落在保险杠装饰件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尺寸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如图1所示,在车身1的前部2中的从前轮罩5的上方到前部的柱的范围内,配置有左、右一对作为第二外装部件的挡泥板6、6。
挡泥板6包括:面板状的主体部6b;前端部6a,其从主体部6b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后缘部6d,其从主体部6b沿着前柱7朝向上方延伸设置。
其中的挡泥板6的前端部6a朝向车辆前方延伸设置,分别以与保险杠装饰件3邻接的状态设置。并且,在挡泥板6的前端部6a与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对接的对接部分,在组装于车身1的状态下具有分界线8(参见图4中的假想线位置)。分界线8在端部3b与前端部6a之间以大致直线状设置,并使延伸方向沿着车辆内外方向。
左、右的挡泥板6在前端部6a具有中间部件20(参见图3)。中间部件20使保险杠装饰件3与挡泥板6连接,并将保险杠装饰件3及挡泥板6固定于车身1。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件20如图4所示,预先固定于挡泥板6的前端部6a而与挡泥板6一体化。
接下来,主要使用图3说明中间部件20的构成。
如图3所示,中间部件20主要包括俯视观察呈大致方形的主体部22和以纵壁状形成在主体部22的后部的后壁部23。后壁部23固定于挡泥板6的前端部6a,且作为被卡合部30设有内侧被卡合部31及外侧被卡合部32。
内、外侧被卡合部31、32各自从前方观察形成为大致L字的钩状(参见图6)。另外,内、外侧被卡合部31、32以与卡合突起11、11间的间隔相同的间隔在车宽方向上分离配置一对。
因此,如图4所示,使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的卡合部10沿着分界线8相对于挡泥板6的被卡合部30相对地向车外侧方向(箭头W方向)滑动。由此,卡合部10与被卡合部30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成为卡合状态。
即,在保险杠装饰件3侧的卡合部10形成的各卡合突起11、11(参见图2)分别卡合于内、外侧被卡合部31、32,能够将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以对接状态安装于挡泥板6的前端部6a。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各内、外侧被卡合部31、32分别具有上壁部33、34和支承壁35、36。上壁部33、34及支承壁35、36使各侧缘与后壁部23连接,以剖切观察呈大致L字状的方式从后壁部23一体地突出设置。
其中的上壁部33、34以与主体部22分离规定尺寸的方式形成为檐状。在上壁部33、34的上表面分别以朝向上方的方式突出设有加强肋33a、34a。
另外,在上壁部33、34的前侧侧缘分别以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式突出形成有凸部37、38。凸部37、38以在卡合状态下分别与卡合部10的基部12、12点接触的方式构成(参见图5)。
此外,在主体部22中的各上壁部33、34的下方开设有开口部70,71。开口部70、71是在制造中间部件20时通过脱模形成的部分。并且,卡合状态下的卡合突起11的下表面侧因开口部70、71而开放。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承壁35、36使各自的侧缘与主体部22、上壁部33及后壁部23连接。在支承壁35、36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承接面35a、36a。
如图6所示,承接面35a配置为,在使卡合突起11沿着分界线8沿箭头W方向滑动插入时,使各卡合突起11、11大致同时抵接。由此,承接面35a、36a将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固定在正规的固定位置,并限制向车宽方向外侧(图6中箭头W方向)的进一步移动。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中间部件20的主体部22的上表面,在俯视观察与内侧被卡合部31及外侧被卡合部32相比位于车内侧的位置形成有面接触部60、61。
面接触部60、61形成为大致平坦状,并先与如图4中箭头H方向所示安装的各卡合突起11、11的下表面侧抵接。由此,卡合突起11、11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
各卡合突起11在抵接状态下,上下方向位置稳定,一边沿图4中箭头W方向与面接触部60、61的上表面滑动接触一边滑动移动。由此,卡合突起11、11容易朝向内、外侧被卡合部31、32的各上壁部33、34的下方插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件20的主体部22形成有有左、右一对膨出部80、81。膨出部80、81朝向车辆上方膨出形成,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表面部80a的位置设定为与上壁部33相同或更高。
在膨出部80、81与内、外侧被卡合部31、32之间形成有图5所示的插入槽25。并且,在内侧被卡合部31侧,沿着上壁部33的下表面侧及膨出部80的侧壁80b形成有L字型形状的空间部1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侧被卡合部32侧,沿着上壁部34的下表面侧及膨出部81的内侧壁形成有L字型形状的空间部110(参见图3)。
并且,在卡合部10沿箭头W方向(参见图4)插入各空间部100、110时,卡合突起11、11被滑动引导至与承接面35a、36a抵接的安装位置。
被滑动引导的卡合突起11、11与膨出部80、81的侧壁80b滑动接触,以限制端部3b向车辆前方移动。因此抑制分界线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扩大。
另外,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22的一对膨出部80、81之间,以不与插入螺栓穿插孔24中的紧固螺栓21干涉的方式,凹陷形成有螺栓槽部90。
此外,从中间部件20的主体部22沿上下方向一体地延伸设有后壁部23。后壁部23如图4所示,在中间部件20安装于挡泥板6的状态下,与在前端部6a形成的平坦面抵接。
在后壁部23的车宽方向大致中间部分开设有螺栓穿插孔24。并且,紧固螺栓21经由螺栓槽部90穿插在螺栓穿插孔24中。紧固螺栓21与在挡泥板6的前端部6a形成的内螺纹部(未图示)螺合。
由此,中间部件20被紧固于挡泥板6的前端部6a,并预先与挡泥板6一体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如图2所示,在保险杠装饰件3上设有装饰件侧重合部40。另外,在中间部件20设有挡泥板侧重合部50。并且构成为,在卡合部10与被卡合部30卡合的状态下,装饰件侧重合部40与挡泥板侧重合部50相互重合。
即,在图2所示的保险杠装饰件3上,从纵壁部41的下端42沿车宽方向延伸设有具有装饰件侧重合部40的固定面部43。固定面部43俯视观察呈大致正方形形状且在中央开设有贯通孔44。贯通孔44形成为长孔状,以能够在使固定于车身1的作为固定部件的卡夹45(参见图4)贯穿的状态下进行位置调整。
另外,卡合部10的车宽方向内侧的卡合突起11通过纵壁部41的连接部41a连接。
此外,在图3所示的中间部件20上,从主体部22的车宽方向内侧面侧延伸设有平面状的固定面部52。固定面部52具有俯视观察呈大致正方形的挡泥板侧重合部50。挡泥板侧重合部50被支承在一对支承突起51、51之间。在固定面部52的中央开设有贯通孔54。贯通孔54形成为圆孔状。并且构成为,使作为固定部件的卡夹45贯穿贯通孔54,与装饰件侧重合部40一并以与挡泥板侧重合部50重叠的状态固定与车身1。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如图1所示,将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对接固定于在车身1的前部2设置的挡泥板6的前端部6a。
首先,将在图2所示的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设置的卡合部10插入到在车身侧的中间部件20形成的被卡合部30中。
此时,如图4中箭头H方向所示,在恰当的位置将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向下方推入,然后如箭头W方向所示使端部3b朝向车宽方向外侧滑动。
由此,如图5所示,卡合部10的卡合突起11及基部12在以大致L字状张开的空间部100内滑动移动。并且,卡合突起11与支承壁35的承接面35a抵接以使移动停止(参见图6)。
因而能够使各卡合突起11、11分别位于上壁部33、34的下表面侧。因此,在通过承接面35a使车宽方向的移动停止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上壁部33、34限制卡合部10沿车辆上下方向而向上方移动。
接下来,使在图2所示的保险杠装饰件3的固定面部43开设的贯通孔44(图2),与在图3所示的中间部件20的固定面部52开设的贯通孔54对齐。
然后,使用图4所示的卡夹45,将卡夹45的前端插入到在车身1的前部2设置的座面的未图示的卡夹固定孔中。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容易将挡泥板6的前端部6a和保险杠装饰件3的左、右两端部3b、3b组装到车身1的前部2。
另外,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沿着分界线8滑动移动而被定位。
因此,与按照现有的方式在与分界线8正交的方向上进行定位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小组装公差。
此外,与设置从保险杠装饰件3的下表面侧突出的卡定爪部以使其卡定于挡泥板6的承接部的情况比较,能够减小连接部分的保险杠装饰件3的厚度。
另外,不需要卡定爪部等从下表面侧突出设置的部分。因此,无需增大保险杠装饰件3的厚度尺寸。由此能够抑制与中间部件20、其他部件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如图5示出的组装状态所示,能够使向上壁部33的前侧侧缘突出设置的凸部37与卡合部10的基部12的侧面抵接。
因此,能够限制端部3b向车辆后方移动,以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本实施方式的被卡合部30在与膨出部80、81之间具有使卡合部10滑动移动的大致L字状的空间部100、110。因此,卡合部10能够被顺畅引导,以在图4中向箭头W方向滑动移动。
另外,在图5所示的固定位置,卡合部10的基部12与膨出部80、81的侧壁80b抵接。因此,端部3b的向车辆前方的移动被限制,能够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另外,能够减少在与分界线8交叉的方向上间隙扩大的可能。因此,能够吸收挡泥板6、保险杠装饰件3的公差、在安装状态下产生的组装公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如图3所示,从车辆上方观察,在上壁部33、34的车内侧形成有面接触部60、61。
面接触部60、61大致平坦或以突状弯曲形成。并且,面接触部60、61使图6中向箭头H方向组装的卡合突起11、11的下表面侧在被卡合部30的近前抵接而使向下方的移动停止。
在面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端部3b成为稳定的状态。并且,保持端部3b稳定的状态,使卡合突起11、11与面接触部60、61的上表面滑动接触,使卡合部10在图4中沿着分界线8向箭头W方向滑动移动。
并且,在卡合突起11、11被插入被卡合部30中时,各卡合突起11、11与位于上方的上壁部33、34抵接。由此,卡合突起11、11无法相比于进行卡合的位置向上方移动。因此,端部3b的外侧面不会相对于挡泥板6的外侧面向上方浮起。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卡合突起11、11被插入被卡合部30的上壁部33、34的下侧。由此,容易实现端部3b的上下方向的定位。
此时,如图1中假想线所示,端部3b、3b向车宽方向(箭头W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箭头H方向)挠曲变形。因此,能够使卡合部10沿着分界线8滑动移动以容易地组装,组装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壁35、36设有承接面35a、36a。
如图6所示,承接面35a、36a在使卡合突起11沿着分界线8向箭头W方向滑动插入时,使各卡合突起11、11大致同时抵接。由此,承接面35a、36a限制保险杠装饰件3向车宽方向外侧(图6中箭头W方向)移动。
因此,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相对于挡泥板6的前端部6a的定位精度良好。
并且,在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被卡合定位于挡泥板6的前端部6a时,在保险杠装饰件3设置的装饰件侧重合部40、与在挡泥板6设置的挡泥板侧重合部50重合。
因此,相互重合的固定面部43的贯通孔44及固定面部52的贯通孔54的位置一致。由此,容易使卡夹45(参见图4)贯穿贯通孔44、54,能够将挡泥板6及保险杠装饰件3固定于车身1。
因此,能够使保险杠装饰件3的固定可靠,并能够通过卡夹45的拆卸而简单地进行分解。因此,维护作业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与挡泥板6分体形成的中间部件20预先固定在挡泥板6的前端部6a而与挡泥板6一体化。
因此,通过在中间部件20上形成被卡合部30,从而能够提高挡泥板6及保险杠装饰件3的尺寸精度及生产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装部件中的安装精度较高的挡泥板6上安装有中间部件20及保险杠装饰件3。因此,能够使得保险杠装饰件3的组装精度的提高效果良好。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使挡泥板6及保险杠装饰件3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沿着分界线8在图4中沿箭头W方向相对滑动以进行组装。由此,挡泥板6及保险杠装饰件3在与滑动方向(箭头W方向)交叉的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成为卡合状态。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发挥提供能够容易地组装且使组装公差减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的实用上的有益作用效果。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施多种变形。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清楚易懂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的例示,并非限定为具备所说明的全部构成。另外,可以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在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增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删除或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置换。针对上述实施方式可能进行的变形例如如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在中间部件20上设有被卡合部30,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使用中间部件20而将被卡合部30直接设置于挡泥板6。即,只要是在第一外装部件及第二外装部件中的一方设置卡合部并在另一方设置被卡合部即可,卡合部及被卡合部的形状、数量及材质并非特别限定于实施方式。
另外,如图1所示,使用将本申请发明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应用到将保险杠装饰件3的端部3b与在车身1的前部2设置的挡泥板6的前端部6a对接固定的部分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外装部件,也可以应用于外板、保险杠、灯体、其他装饰件、模制件等任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此外,外装部件的形状、数量及材质并无特别限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中,作为第一外装部件的装饰件使用保险杠装饰件3,作为第二外装部件使用挡泥板6。但并非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作为第一外装部件使用挡泥板,作为第二外装部件使用装饰件。

Claims (7)

1.一种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险杠装饰件,其设置于车身;
挡泥板,其与所述保险杠装饰件邻接配置;
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保险杠装饰件的左右两端部,该左右两端部的车辆上下方向尺寸比中央部小且具有随着趋向车辆后方而弯曲的尖细形状;以及
被卡合部,其设置在所述挡泥板的前端部,
所述连接构造具有在将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和所述挡泥板在前后方向上邻接配置的组装状态下向车辆内外方向以直线状延伸设置的分界线,
使所述保险杠装饰件的所述左右两端部分别相对于所述挡泥板的所述前端部沿所述分界线滑动,从而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成为卡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及所述挡泥板中的一方具有凸部,所述凸部在卡合状态下与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及所述挡泥板中的另一方点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及所述挡泥板具有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前的状态下,相互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面接触的面接触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及所述挡泥板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前的状态下,相互在与滑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面接触的面接触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为从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及所述挡泥板中的一方向另一方突出的突起,
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及所述挡泥板中的另一方具有在使所述突起沿分界线滑动移动时,在滑动移动的方向上与所述突起抵接的承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及所述挡泥板具有在所述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相互重合的重合部,
在所述重合部上形成有供固定于所述车身的固定部件贯穿的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险杠装饰件和所述挡泥板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所述卡合部,并设有与所述保险杠装饰件或所述挡泥板分体形成的中间部件。
CN202011506394.XA 2019-12-20 2020-12-18 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Active CN113002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0055A JP7120986B2 (ja) 2019-12-20 2019-12-20 外装部材の接続構造
JP2019-230055 2019-12-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02465A CN113002465A (zh) 2021-06-22
CN113002465B true CN113002465B (zh) 2024-05-07

Family

ID=76383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06394.XA Active CN113002465B (zh) 2019-12-20 2020-12-18 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8460B2 (zh)
JP (1) JP7120986B2 (zh)
CN (1) CN113002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161A (zh) * 2021-12-07 2021-12-31 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快拆式高强度保险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2451U (ja) * 1992-11-24 1994-06-07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取付構造
JP2002274284A (ja) * 2001-03-23 2002-09-25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自動車用中空成形品
JP2009051327A (ja) * 2007-08-25 2009-03-12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バンパ取付け部構造
CN107202054A (zh) * 2016-03-17 2017-09-2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固定件和固定件布置在插接件上所形成的装置
JP2018103805A (ja) * 2016-12-26 2018-07-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とバンパの取付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1108A (en) * 1990-12-24 1991-10-29 Chrysler Corporation Attach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plastic panel
FR2728846A1 (fr) * 1995-01-03 1996-07-05 Plastic Omnium Cie Dispositif pour le positionnement precis d'une piece de carrosserie de vehicule sur un support, notamment une autre piece de carrosserie
JP3925590B2 (ja) 1998-09-30 2007-06-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サイドの取付構造
US7488032B2 (en) * 2006-09-18 2009-02-10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Attachment joint for plastic over-fender to plastic fascia
JP5018012B2 (ja) * 2006-10-23 2012-09-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の車体取付構造
JP4940044B2 (ja) * 2007-07-26 2012-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樹脂製外装部品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2451U (ja) * 1992-11-24 1994-06-07 西川化成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取付構造
JP2002274284A (ja) * 2001-03-23 2002-09-25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自動車用中空成形品
JP2009051327A (ja) * 2007-08-25 2009-03-12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バンパ取付け部構造
CN107202054A (zh) * 2016-03-17 2017-09-2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固定件和固定件布置在插接件上所形成的装置
JP2018103805A (ja) * 2016-12-26 2018-07-0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ンダとバンパの取付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88203A1 (en) 2021-06-24
CN113002465A (zh) 2021-06-22
JP7120986B2 (ja) 2022-08-17
US11548460B2 (en) 2023-01-10
JP2021098399A (ja)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3146147A (ja) 車両における長尺状樹脂部材の分割構造
EP2596994B1 (en) Fascia coupling bracket
CN113002465B (zh) 外装部件的连接构造
JP7298304B2 (ja) 車両用加飾部材固定構造
JP4099644B2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取付構造
JP4781900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4620692B2 (ja) バンパ位置決め構造
JP7367481B2 (ja) 車両用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の構造
JP2010137585A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CN218929589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JP2006224758A (ja) 分割式カウルパネル
CN115071838B (zh) 一种汽车尾门及汽车
JP3690153B2 (ja) 自動車の内装部品の爪嵌合による連結構造
JP3941507B2 (ja) 車両用バンパカバーの仮付構造
JP3465290B2 (ja) フェンダ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19635157U (zh) 一种气囊卡扣及汽车
CN220764218U (zh) 一种汽车前部组件及汽车
JP2006044589A (ja) 内装部品の結合構造
CN212604893U (zh) 部件安装于板状构件的安装构造
CN215097856U (zh) 多构件装配连接装置及车辆构件装配结构
KR101987876B1 (ko) 트림 고정용 클립 어셈블리
JP2004196296A (ja) 車両外装用の樹脂製板部材の取付け構造
JP3983442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トリム構造
JP2001191861A (ja) 内装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CN117284229A (zh)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