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77315A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77315A
CN112977315A CN202110417902.5A CN202110417902A CN112977315A CN 112977315 A CN112977315 A CN 112977315A CN 202110417902 A CN202110417902 A CN 202110417902A CN 112977315 A CN112977315 A CN 1129773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block
plate
block
shell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179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77315B (zh
Inventor
王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yu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y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yu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Iyu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179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773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77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7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77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77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28Metallic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2019/247Fastening of bumpers' side e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涉及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技术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和吸能盒上通过连接装置连接的纵梁,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相对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用于连接吸能盒和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卡扣部件。本发明通过第一挡块利用第二伸缩柱的弹簧力对卡扣部件进行阻挡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由于卡扣部件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块的外表面,四个卡扣部件受力分别向四个卸力装置进行卸力,使得该卸力装置可以将吸能盒受到的冲击力向四周分散开来,可以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机械连接件,运用于连接软性或硬性管道的连接,是软件体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构件之间的交互规则的建模来实现构件之间的链接,通过连接件连接新能源汽车的防撞梁、吸能盒和纵梁。
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在新能源汽车震动后,会将连接的螺帽震松动而导致整体松动,减震效果差,当由于螺栓松动吸能盒发生偏移时,吸能盒的效果很难发挥出;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在新能源汽车震动后,会将连接的螺帽震松动而导致整体松动,减震效果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和吸能盒上通过连接装置连接的纵梁,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相对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用于连接吸能盒和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置有卡扣部件,所述活动槽的内壁相对安装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通过所述卡扣部件卡扣在第一弹片的内部将第一连接块与外壳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块用于连接外壳和纵梁,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纵梁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外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卡扣到第二弹片的内部将外壳与第二连接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扣部件为斜板,通过所述斜板挤压到第一弹片的内部将第一连接块与外壳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扣部件为半圆板,当所述半圆板移动受到第一弹片的挤压,所述半圆板会发生形变并挤压到第一弹片的内部,从而将第一连接块与外壳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内壁内相对连接有卸力装置,两个所述卸力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柱连接。
优选的,所述卸力装置包括平衡板,所述平衡板上连接有短轴,所述平衡板通过短轴转动连接在连接装置的内壁内,所述平衡板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贯穿连接装置内壁内并延伸到活动槽内,所述第一挡块与平衡板通过第二伸缩柱连接,利用所述第一挡块与第二伸缩柱的配合进行减缓卡扣部件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优选的,所述平衡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与平衡板通过第三伸缩柱连接,所述第二挡块贯穿连接装置内壁内并延伸到活动槽。
优选的,所述平衡板上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固定在连接装置的内壁内。
优选的,所述卸力装置还包括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所述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转动连接在连接装置内壁内,所述第一翻转板与第二翻转板通过转动连接在平衡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转板内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上滑动连接有滑行块,所述滑行块连接在平衡板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受力板,所述受力板与第一连接块通过推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块与受力板通过第二弹簧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块,利用所述滑块限位第一连接块在吸能盒的内部滑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柱,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开设有锥形槽,通过所述锥形柱卡扣到锥形槽的内部将吸能盒、纵梁和连接装置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吸能盒受力传导到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向第二连接块的方向滑动进行缓冲,且第一弹片有四个,每两个第一弹片之间形成卡扣空间,利用第一连接块的滑动带动卡扣部件卡扣到第一组第一弹片之间,将吸能盒与外壳且更加牢靠。
2、本发明卡扣部件有四个,且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块的外表面,卸力装置也有四个,卸力装置与卡扣部件相对应,当第一连接块带动卡扣部件移动到第一挡块的下端时,通过第一挡块利用第二伸缩柱的弹簧力对卡扣部件进行阻挡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由于卡扣部件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块的外表面,四个卡扣部件受力分别向四个卸力装置进行卸力,使得该装置可以将吸能盒受到的冲击力向四周分散开来,可以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斜板和第一弹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半圆板和第一弹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撞梁;2、吸能盒;3、纵梁;4、连接装置;5、活动槽;6、卸力装置;7、第一伸缩柱;8、锥形柱;9、锥形槽;10、第一弹簧;11、受力板;12、推杆;13、第二弹簧;14、滑块;41、外壳;42、第一连接块;43、斜板;44、半圆板;45、第一弹片;46、第二连接块;47、卡板;48、第二弹片;61、平衡板;62、短轴;63、第二伸缩柱;64、第一挡块;65、第三伸缩柱;66、第二挡块;67、第四弹簧;68、第一翻转板;69、滑行块;70、第三弹簧;71、第二翻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包括防撞梁1、吸能盒2和吸能盒2上通过连接装置4连接的纵梁3,连接装置4包括外壳41,外壳41内设置有活动槽5,活动槽5内相对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2和第二连接块46,第一连接块42用于连接吸能盒2和外壳41,第一连接块42上设置有卡扣部件,活动槽5的内壁相对安装有第一弹片45和第二弹片48,通过卡扣部件卡扣在第一弹片45的内部将第一连接块42与外壳41相连接;
第二连接块46用于连接外壳41和纵梁3,第二连接块46上连接有第一弹簧10,第二连接块46与纵梁3通过第一弹簧10连接,第二连接块46的外部连接有卡板47,卡板47卡扣到第二弹片48的内部将外壳41与第二连接块46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现有吸能盒2通过螺栓与纵梁3相连接,当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时,螺栓容易发生松动,导致吸能盒2与纵梁3连接不稳,吸能盒2发生倾斜,当发生事故时,吸能盒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而本实施例中的吸能盒2与纵梁3不仅通过螺栓相连接,还有连接装置4将吸能盒2与纵梁3相连接,该连接装置4与吸能盒2、纵梁3连接成一个整体,即使螺栓松动,也能充分保障了吸能盒2与纵梁3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在发生事故时,吸能盒2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连接:当防撞梁1受到冲击力会传导到吸能盒2,由于外壳41两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2和第二连接块46,且第一连接块42和第二连接块46分别连接在吸能盒2的内部和纵梁3的内部,吸能盒2受力传导到第一连接块42,第一连接块42向第二连接块46的方向滑动进行缓冲,且第一弹片45有四个,每两个第一弹片45之间形成卡扣空间,利用第一连接块42的滑动带动卡扣部件卡扣到第一组第一弹片45之间,将吸能盒2与外壳41且更加牢靠。
第一连接块42滑动受力时,第二连接块46也会滑动受力,第二连接块46通过第一弹簧10压缩卸力,但是第一弹簧10在压缩后还会反弹,第一弹簧10就会推动第二连接块46移动,且第二弹片48有四个,每两个第二弹片48之间形成卡扣空间,第二连接块46带动卡板47滑动到第一组第二弹片48之间,将纵梁3与外壳41连接,通过第一连接块42与第二连接块46的滑动带动卡扣部件和卡板47限位到外壳41的内部,让外壳41更加牢靠的连接吸能盒2和纵梁3,即即使螺栓失去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吸能盒2、纵梁3和连接装置4也会形成一个整体,保障吸能盒2安装的稳定性,不会因为新能源汽车行驶震动,将连接的螺帽震松动而导致整体松动。
当第一连接块42受到的外部冲击力大于第一组第一弹片45之间的卡扣力,第一连接块42就会带动卡扣部件从第一组第一弹片45之间的空间移动到第二组第一弹片45之间的空间,以此抵消冲击力,且通过第一连接块42的再次滑动带动卡扣部件卡扣到第二组第一弹片45之间的空间再一次将吸能盒2与外壳41连接的更加牢靠。
此时第二连接块46也会在第一弹簧10的反弹下推动第二连接块46向第一连接块42处移动,第二连接块46带动卡板47从第一组第二弹片48之间滑动到第二组第二弹片48之间,以此抵消冲击力,且通过第二连接块46的再次滑动带动卡板47卡扣到第二组第二弹片48之间的空间再一次将纵梁3与外壳41连接的更加牢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卡扣部件为半圆板44,当半圆板44移动受到第一弹片45的挤压,半圆板44会发生形变并挤压到第一弹片45的内部从而连接第一连接块42与外壳41。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4所示,斜板43在第一连接块42的移动下卡扣到第一弹片45之间,利用第一弹片45可以进行对斜板43形成阻碍以此达到缓冲的效果,且斜板43移动到第一弹片45内部时,利用斜板43卡扣第一弹片45内进行固定连接吸能盒2与外壳41,保证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即使螺栓松动,在卡扣部件、连接装置4部分部件的作用下,也能充分保障吸能盒2与外壳41只会越连越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卡扣部件为半圆板44,当半圆板44移动受到第一弹片45的挤压,半圆板44会发生形变并挤压到第一弹片45的内部,从而将第一连接块42与外壳41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5所示,半圆板44为弧形,在第一连接块42达到半圆板44移动时,通过第一弹片45挤压半圆板44让半圆板44发生形变,可以卡扣到第一弹片45的内部,利用半圆板44卡扣第一弹片45内进行固定连接吸能盒2与外壳41,保证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即使螺栓松动,在卡扣部件、连接装置4部分部件的作用下,也能充分保障吸能盒2与外壳41只会越连越紧。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连接装置4内壁内相对连接有卸力装置6,两个卸力装置6通过第一伸缩柱7连接。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连接不仅起到连接的作用,在发生撞击时,除吸能盒2的吸能效果外,也会有第一层减震作用。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2所示,通过设置有两个卸力装置6进行缓冲减震,即第二层减震:当第一连接块42带动卡扣部件移动到卸力装置6的下端时,利用第一个卸力装置6抵住卡扣部件进行缓冲减震,当卡扣部件移动的力大于第一个卸力装置6产生的阻力时卡扣部件移就会移动到第二个卸力装置6进行缓冲减震,使得该装置利用两个卸力装置6缓冲减震的效果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卸力装置6包括平衡板61,平衡板61上连接有短轴62,平衡板61通过短轴62转动连接在连接装置4的内壁内,平衡板6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挡块64,第一挡块64贯穿连接装置4内壁内并延伸到活动槽5内,第一挡块64与平衡板61通过第二伸缩柱63连接,利用第一挡块64与第二伸缩柱63的配合进行减缓卡扣部件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1和图3所示;
二级减震:卡扣部件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块42的外表面,卸力装置6也有四个,卸力装置6与卡扣部件相对应,当第一连接块42带动卡扣部件移动到第一挡块64的下端,通过第一挡块64利用第二伸缩柱63的弹簧力对卡扣部件进行阻挡以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由于卡扣部件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块42的外表面,四个卡扣部件受力分别向四个卸力装置6进行卸力,使得该装置可以将吸能盒2受到的冲击力向四周分散开来,可以达到较好的缓冲效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平衡板61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挡块66,第二挡块66与平衡板61通过第三伸缩柱65连接,第二挡块66贯穿连接装置4内壁内并延伸到活动槽5。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3所示,
三级减震:在第一挡块64受到卡扣部件的冲击后向上移动,当向上的冲击后大于第二伸缩柱63自身承受的力后就会推动平衡板61上移,但是平衡板61被短轴62转动连接,使其平衡板61旋转另一端往下压,另一端就会推动第一挡块64下压,第一挡块64推动第三伸缩柱65下压,当卡扣部件的从第一挡块64处冲击到第三伸缩柱65时,通过第一挡块64带动平衡板61旋转下压第二挡块66的产生的力进行阻挡卡扣部件,通过第二挡块66完成二次减震,且在第一挡块64与平衡板61的配合下,让第三伸缩柱65下压的力大于第一挡块64下压的力,让第三伸缩柱65可以更好的进行对第一连接块42进行减震,使得该装置在新能源汽车受到冲击后可以多级减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平衡板61上连接有第四弹簧67,第四弹簧67固定在连接装置4的内壁内。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3和图4所示,由于第一挡块64受力传导平衡板61,平衡板61通过短轴62进行旋转下压加大第二挡块66的承受力,但是当第一挡块64与第二挡块66受到的力相同时,第二挡块66不能往上移动,就会卡死,所以通过在平衡板61上设置第四弹簧67,利用第四弹簧67连接在连接装置4的内部,且第四弹簧67承受的力大于平衡板61产生的旋转下压力,这样就能保证平衡板61可以正常旋转,不会在第一挡块64受到力后直接将平衡板61整体上移,当第一连接块42带动卡扣部件挤压第二挡块66时,在第二挡块66受到大于第一挡块64与平衡板61叠加产生的力时,通过第四弹簧67将平衡板61整体上移,保证不会应第二挡块66被平衡板61旋转下压卡死,使得该装置在新能源汽车受到冲击后减震效果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卸力装置6还包括第一翻转板68和第二翻转板71,第一翻转板68和第二翻转板71转动连接在连接装置4内壁内,第一翻转板68与第二翻转板71通过转动连接在平衡板61的两侧,第一翻转板68内设置有第三弹簧70,第三弹簧70上滑动连接有滑行块69,滑行块69连接在平衡板61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4所示,通过设置第一翻转板68和滑行块69,且滑行块69与第一翻转板68通过第三弹簧70连接,滑行块69的一侧与平衡板61连接,当第一挡块64受到卡扣部件带来的冲击力时,第一挡块64通过第二伸缩柱63的收缩进行抵消,但是通过第三弹簧70推动滑行块69向下滑动,滑行块69推动平衡板61向下进行抵消第二伸缩柱63带来的冲击力,使得该装置通过设置第三弹簧70推动滑行块69向下的力进行缓冲减震,使得该装置缓冲效果好。
四级减震:当卡扣部件带来的冲击力将第一组的第一挡块64与第二挡块66同时向上时,通过第一组的平衡板61利用第四弹簧67向上缓冲,平衡板61推动滑行块69滑动将第一组的第二翻转板71和第一翻转板68展开进行卸力。
五级减震:但是如果卡扣部件带来的冲击力还不能停止就会移动到第二组的第一挡块64和第二挡块66,但是两个卸力装置6是通过第一伸缩柱7连接,当第一组的第二翻转板71在被推动展开卸力时,第二翻转板71会将第一伸缩柱7推动,让第二组的第一翻转板68向内收缩,使其增大了第二组平衡板61向下的阻力,在卡扣部件移动到第二组第一挡块64时,通过第二组第一翻转板68向内收缩带动平衡板61下压,相比较第一组平衡板61大大的提升了阻挡力,提高了缓冲的效果,通过两个第一伸缩柱7的配合,使得该装置缓冲效果更好。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第一连接块4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受力板11,受力板11与第一连接块42通过推杆12连接,第一连接块42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13,第一连接块42与受力板11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吸能盒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4,利用滑块14限位第一连接块42在吸能盒2的内部滑动。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1和图2所示,通过滑块14限位第一连接块42,避免第一连接块42受到过大的冲击力整体移出吸能盒2的内部,避免第一连接块42不在连接吸能盒2与外壳41,由于新能源汽车受到撞击,通过吸能盒2进行卸力,吸能盒2传导到第一连接块42,但是传导效果不好,所以通过设置受力板11与推杆12,利用受力板11贴合在吸能盒2的内部,当吸能盒2受力传导,首先通过传导到受力板11,受力板11传导到推杆12,推杆12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在第一连接块42的内部,所以通过第二弹簧13可以进行减震,,但是当第二弹簧13的弹簧力小于新能源汽车受到撞击产生的冲击力时,第一连接块42才会向第二连接块46处滑动,使得该装置减震效果好。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第一连接块4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柱8,第二连接块46的一侧开设有锥形槽9,通过锥形柱8卡扣到锥形槽9的内部将吸能盒2、纵梁3和连接装置4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根据图3所示,通过在第一连接块42的一侧设置锥形柱8,当第一连接块42被冲击力带动进行滑动,通过锥形柱8卡扣到第二连接块46内侧的锥形槽9处,使得该装置利用锥形柱8卡扣第二连接块46,而第二连接块46也不第一弹簧10连接在纵梁3的内部,通过第一连接块42与第二连接块46将吸能盒2、连接装置4和纵梁3连接成一个主体,牢靠形强。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经过多层级的减震,且在不同层级的减震过程中,将撞击力转化成克服不同角度的阻力,以此来多角度分散撞击力,保障缓冲效果更佳,其中,不同角度的阻力包括第一挡块64、第二挡块66、第四弹簧67向下的力,第一挡块64向上移动时克服第三弹簧70的倾斜方向力,第二翻转板71向两侧转动时的阻力等多处阻力,充分保障了在发生撞击时,除吸能盒2外,连接装置4的缓冲效果更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包括防撞梁(1)、吸能盒(2)和吸能盒(2)上通过连接装置(4)连接的纵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4)包括外壳(41),所述外壳(41)内设置有活动槽(5),所述活动槽(5)内相对滑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2)和第二连接块(46),所述第一连接块(42)用于连接吸能盒(2)和外壳(41),所述第一连接块(42)上设置有卡扣部件,所述活动槽(5)的内壁相对安装有第一弹片(45)和第二弹片(48),通过所述卡扣部件卡扣在第一弹片(45)的内部将第一连接块(42)与外壳(41)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块(46)用于连接外壳(41)和纵梁(3),所述第二连接块(46)上连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二连接块(46)与纵梁(3)通过第一弹簧(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46)的外部连接有卡板(47),所述卡板(47)卡扣到第二弹片(48)的内部将外壳(41)与第二连接块(4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件为斜板(43),通过所述斜板(43)挤压到第一弹片(45)的内部将第一连接块(42)与外壳(4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件为半圆板(44),当所述半圆板(44)移动受到第一弹片(45)的挤压,所述半圆板(44)会发生形变并挤压到第一弹片(45)的内部,从而将第一连接块(42)与外壳(4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4)内壁内相对连接有卸力装置(6),两个卸力装置(6)通过第一伸缩柱(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装置(6)包括平衡板(61),所述平衡板(61)上连接有短轴(62),所述平衡板(61)通过短轴(62)转动连接在连接装置(4)的内壁内,所述平衡板(61)的一侧连接有第一挡块(64),所述第一挡块(64)贯穿连接装置(4)内壁内并延伸到活动槽(5)内,所述第一挡块(64)与平衡板(61)通过第二伸缩柱(63)连接,利用所述第一挡块(64)与第二伸缩柱(63)的配合进行减缓卡扣部件移动时产生的冲击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61)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挡块(66),所述第二挡块(66)与平衡板(61)通过第三伸缩柱(65)连接,所述第二挡块(66)贯穿连接装置(4)内壁内并延伸到活动槽(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板(61)上连接有第四弹簧(67),所述第四弹簧(67)固定在连接装置(4)的内壁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力装置(6)还包括第一翻转板(68)和第二翻转板(71),所述第一翻转板(68)和第二翻转板(71)转动连接在连接装置(4)内壁内,所述第一翻转板(68)与第二翻转板(71)通过转动连接在平衡板(61)的两侧,所述第一翻转板(68)内设置有第三弹簧(70),所述第三弹簧(70)上滑动连接有滑行块(69),所述滑行块(69)连接在平衡板(6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4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受力板(11),所述受力板(11)与第一连接块(42)通过推杆(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42)的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13),所述第一连接块(42)与受力板(11)通过第二弹簧(13)连接,所述吸能盒(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块(14),利用所述滑块(14)限位第一连接块(42)在吸能盒(2)的内部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块(4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锥形柱(8),所述第二连接块(46)的一侧开设有锥形槽(9),通过所述锥形柱(8)卡扣到锥形槽(9)的内部将吸能盒(2)、纵梁(3)和连接装置(4)相连接。
CN202110417902.5A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Active CN112977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7902.5A CN112977315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17902.5A CN112977315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7315A true CN112977315A (zh) 2021-06-18
CN112977315B CN112977315B (zh) 2021-07-23

Family

ID=76341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17902.5A Active CN112977315B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731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0624A (en) * 1996-12-05 2000-04-18 Hyundai Motor Company Bumper mounting structure
WO2004113131A1 (en) * 2003-06-23 2004-12-29 Norsk Hydro Asa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CN1876423A (zh) * 2005-05-23 2006-12-1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散热器框架支撑结构
CN101428597A (zh) * 2008-12-05 2009-05-13 陈晓华 带有伸缩保险杠、辅助行走器的汽车及移动充电装置和方法
DE102012213035A1 (de) * 2011-08-10 2013-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ktiver stossfänger mit trägheitsverriegelung für kraftfahrzeug
CN108146374A (zh) * 2017-12-27 2018-06-12 成都伍加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0624A (en) * 1996-12-05 2000-04-18 Hyundai Motor Company Bumper mounting structure
WO2004113131A1 (en) * 2003-06-23 2004-12-29 Norsk Hydro Asa Energy absorbing system
CN1876423A (zh) * 2005-05-23 2006-12-13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汽车的散热器框架支撑结构
CN101428597A (zh) * 2008-12-05 2009-05-13 陈晓华 带有伸缩保险杠、辅助行走器的汽车及移动充电装置和方法
DE102012213035A1 (de) * 2011-08-10 2013-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ktiver stossfänger mit trägheitsverriegelung für kraftfahrzeug
CN108146374A (zh) * 2017-12-27 2018-06-12 成都伍加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77315B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88C (zh) 车辆保险杠
KR19980044132A (ko) 범퍼 장착용 구조물
CN207737239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缓冲结构
JPS6243360A (ja) エネルギ−吸収ステアリングアセンブリ
US6957727B2 (en) Impact absorber for vehicle
CN211820551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减震装置
CN112977315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连接件
DE2213725A1 (de) Kraftwagen
CN110549970A (zh) 一种旋转吸能式汽车保险杠及其工作方法
CN112298256A (zh) 车辆防爬吸能装置
CN210734062U (zh) 一种旋转吸能式汽车保险杠
CN206049579U (zh) 一种新型吸能盒
CN212533713U (zh) 一种多功能减震降噪型桥梁伸缩装置
CN112248954B (zh) 一种自缓冲的汽车防撞梁
CN211592322U (zh)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CN220465426U (zh) 一种防撞梁总成
CN220430078U (zh) 一种双重防撞的汽车防撞梁
CN1518508A (zh) 车厢间具备能量吸收机构的列车
CN220447825U (zh) 汽车防撞梁总成
CN113306516B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212921381U (zh) 一种房车底盘用防撞装置
CN220979185U (zh) 一种汽车车门缓冲块右骨架
CN211308463U (zh) 一种新型车载防撞梁
CN211872737U (zh) 一种用于交通车辆的拦截设施
CN211335673U (zh) 一种轻卡机械减震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