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2322U -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2322U
CN211592322U CN201922046752.2U CN201922046752U CN211592322U CN 211592322 U CN211592322 U CN 211592322U CN 201922046752 U CN201922046752 U CN 201922046752U CN 211592322 U CN211592322 U CN 211592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hole
connecting plate
backrest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467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功
张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467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2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2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2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结构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该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包括:板体,板体的上部形成有靠背焊接孔,板体的下部的两侧形成有用于第一螺栓穿过的螺栓安装孔和用于第二螺栓穿过的缓冲导向孔;设置在缓冲导向孔内的弹性吸能部件。其中,靠背总成下连接板设置成: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板体能够相对于固定在螺栓安装孔中的第一螺栓转动,以使第二螺栓在缓冲导向孔内滑动并对弹性吸能部件造成挤压,弹性吸能部件设置成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对第二螺栓造成的挤压进行缓冲。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能够降低制造难度且具有更为稳定的吸能结构。

Description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车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与日俱增,汽车的安全性能也成为国家强制检测的标准之一。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例如受到低速后撞时,座椅受到车身的牵引会向前做加速度运动,使得座椅上乘客的胸部会间接的获得较高的加速度,这就容易造成颈椎的极大伤害,因此很多汽车上还设计有不同的机械吸能结构,以降低此类伤害的发生。
目前行业中的座椅主要包括靠背总成框架、焊接在所述靠背总成框架底部的相对两侧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以及与所述靠背总成下连接板相连的坐垫框架。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吸能结构通常是在靠背总成下连接板上设计有缓冲吸能结构,其构造为:形成在靠背总成下连接板上的钣金凹槽,并通过螺栓与钣金凹槽的摩擦配合来抵消能量,但其缺点是对螺栓与钣金凹槽的配合要求高,当装配存在偏差或二者之间存在有应力时,会直接影响其性能的发挥。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急需寻求一种能够降低制造难度且具有更为稳定的吸能结构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降低制造难度且具有更为稳定的吸能结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总成下连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包括:板体,板体的上部形成有靠背焊接孔,板体的下部的两侧形成有用于第一螺栓穿过的螺栓安装孔和用于第二螺栓穿过的缓冲导向孔;设置在缓冲导向孔内的弹性吸能部件。其中,靠背总成下连接板设置成: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板体能够相对于固定在螺栓安装孔中的第一螺栓转动,以使第二螺栓在缓冲导向孔内滑动并对弹性吸能部件造成挤压,弹性吸能部件设置成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对第二螺栓造成的挤压进行缓冲。
进一步地,缓冲导向孔包括第一孔部和与第一孔部相连通的用于固定弹性吸能部件的第二孔部,第二孔部位于靠近靠背焊接孔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孔部的孔径大于第二螺栓的外径。
进一步地,第二孔部的孔径大于等于第一孔部的孔径。
进一步地,缓冲导向孔还包括位于第一孔部与第二孔部之间的过渡部,过渡部的相对两侧的相对位置上形成有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螺栓的外径。
进一步地,弹性吸能部件的与第二孔部相抵接的面上形成有用于与第二孔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槽。
进一步地,弹性吸能部件上还形成有多个缓冲孔,各缓冲孔位于弹性吸能部件的中心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座椅,包括靠背总成框架、坐垫框架以及用于连接靠背总成框架与坐垫框架的上述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中,靠背焊接孔用于与靠背总成框架的侧板相连,第一螺栓穿过螺栓安装孔与坐垫框架的侧板固定连接,第二螺栓穿过缓冲导向孔与坐垫框架的侧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坐垫框架的侧板上固定有用于与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相连的凸台螺母。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座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仅通过在缓冲导向孔内设置弹性吸能部件既能够有效地对座椅实现缓冲,这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对装配公差不敏感,板体可采用常规冲压,从而可有效地降低靠背总成下连接板的加工难度,提高工艺成品合格率。
2)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吸能部件在根据设计吸能曲线的设计并达到压缩比后,能够对靠背总成框架起到强支撑的效果,从而可有效地控制靠背总成框架的转角在法规区域内,以保护后排乘员的生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与靠背总成框架和坐垫框架的连接;
图2为图1所示的靠背总成框架、坐垫框架以及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的缓冲导向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弹性吸能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200的结构,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与靠背总成框架20和坐垫框架 30的连接。如图2所示,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包括:板体1,板体1的上部形成有靠背焊接孔11,板体1的下部的两侧形成有用于第一螺栓21穿过的螺栓安装孔12和用于第二螺栓31穿过的缓冲导向孔13;设置在缓冲导向孔 13内的弹性吸能部件4。其中,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设置成: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板体1能够相对于固定在螺栓安装孔12中的第一螺栓21转动,以使第二螺栓31在缓冲导向孔13内滑动并对弹性吸能部件4造成挤压,弹性吸能部件4设置成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对第二螺栓31造成的挤压进行缓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在应用于汽车的座椅200使用时,将板体1的靠背焊接孔11与靠背总成框架20的侧板相连,同时使用第一螺栓21穿过螺栓安装孔12与坐垫框架30的侧板固定连接,第二螺栓31 穿过缓冲导向孔13与坐垫框架30的侧板固定连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在应用于汽车的座椅200使用时,应当将螺栓安装孔12 位于朝向靠近乘客的一侧,而缓冲导向孔13位于远离乘客的一侧。这样,当汽车受到低速后撞的过程中,座椅200在车身的牵引下向前做加速度移动,乘客由于在惯性作用下维持在原位置,随着座椅向前位移量的加大,乘客的后背对座椅200产生的挤压力逐步增大,靠背总成框架20将挤压力传递至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上,使得板体1相对于固定在螺栓安装孔12中的第一螺栓21转动,第二螺栓31在缓冲导向孔13内滑动并对弹性吸能部件4造成挤压,由于大部分能量均被弹性吸能部件4吸收,乘客的背部及胸部获得的加速度相对较少,从而能够有效地降低乘客的胸部因间接的获得较高的加速度而对颈椎造成的伤害。
通过上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仅通过在缓冲导向孔13 内设置弹性吸能部件4既能够有效地对座椅实现缓冲,这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对装配公差不敏感,板体1可采用常规冲压,从而可有效地降低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的加工难度,提高工艺成品合格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吸能部件4在根据设计吸能曲线的设计并达到压缩比后,能够对靠背总成框架20起到强支撑的效果,从而可有效地控制靠背总成框架20的转角在法规区域内,以保护后排乘员的生存空间。
优选地,弹性吸能部件4的材料可为橡胶。进一步优选地,弹性吸能部件4的材料可为高密度橡胶,例如氟橡胶(FPM)等。
在如图3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缓冲导向孔13可包括第一孔部131和与第一孔部131相连通的用于固定弹性吸能部件4的第二孔部132,第二孔部 132位于靠近靠背焊接孔11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 100在与靠背总成框架20和坐垫框架30进行安装时,螺栓安装孔12位于朝向靠近乘客的一侧,缓冲导向孔13位于远离乘客的一侧,第一螺栓21穿过螺栓安装孔12与坐垫框架30的侧板固定连接,第二螺栓31穿过第一孔部131 与坐垫框架30的侧板固定连接。当汽车受到低速后撞而使板体1相对于第一螺栓21转动时,第一孔部131内的第二螺栓31自第一孔部131沿第二孔部 132滑动,以对第二孔部132内的弹性吸能部件4进行挤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孔部131的孔径可大于第二螺栓31的外径。通过该设置,不仅便于第一螺栓21的安装,从而可提高安装效率,还能够在板体1采用常规冲压时进一步地降低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的加工难度。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孔部132的孔径可大于等于第一孔部131 的孔径。通过该设置,可在第二孔部132内安装体积较大的弹性吸能部件4,从而可进一步的提高弹性吸能部件4的缓冲效果,满足车辆设计时对座椅200 的缓冲需求。
优选地,如图3所示,缓冲导向孔13还可包括位于第一孔部131与第二孔部132之间的过渡部133,过渡部133的相对两侧的相对位置上形成有限位凸起134,两个限位凸起13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螺栓31的外径。通过该设置,正常使用的过程中,限位凸起134的设计强度可以起到隔档第二颗螺栓 31的运动,第二颗螺栓31不会挤压弹性吸能部件4,以起到保护作用。只有当低速后撞发生时,乘客的惯性作用带动靠背向后翻转,超出限位凸起134的强度极限,进而受挤压压溃,第二颗螺栓31开始挤压弹性吸能部件4,弹性吸能部件4开始吸收能量。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限位凸起13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螺栓31的外径应当理解为:两个限位凸起134能够对第二螺栓31进行缓冲,且在两个限位凸起134达到极限值压亏失效后使第二螺栓31与弹性吸能部件4接触。
在如图4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弹性吸能部件4的与第二孔部132相抵接的面上可形成有用于与第二孔部132固定连接的安装槽41(如图2所示),安装槽41可与板体1实现弹性过渡配合,以便于弹性吸能部件4与板体1的安装和拆卸,还有利于弹性吸能部件4的更换。
在如图4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弹性吸能部件4上还可形成有多个缓冲孔42,各缓冲孔42可位于弹性吸能部件4的中心区域。优选地,各缓冲孔42自弹性吸能部件4的中心沿朝向第二螺栓31对弹性吸能部件4的挤压方向分散设置,以使得第二螺栓31对弹性吸能部件4造成的挤压力能够通过各缓冲孔42有效地分散。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200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200包括靠背总成框架20、坐垫框架30以及用于连接靠背总成框架20与坐垫框架30的上述靠背总成下连接板100。其中,靠背焊接孔 11用于与靠背总成框架20的侧板相连,第一螺栓21穿过螺栓安装孔12与坐垫框架30的侧板固定连接,第二螺栓31穿过缓冲导向孔13与坐垫框架30 的侧板固定连接。结合上文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200可通过在缓冲导向孔13内设置弹性吸能部件4既能够有效地对座椅实现缓冲,这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降低座椅200的加工难度,提高工艺成品合格率。
优选地,如图1所示,坐垫框架30的侧板上可固定有用于与第一螺栓21 和第二螺栓31相连的凸台螺母301。其中,凸台螺母301与坐垫框架30的侧板采用凸焊焊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座椅200。结合上文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可有效地控制座椅200的靠背总成框架20的转角在法规区域内,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后排乘员的生存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体,所述板体的上部形成有靠背焊接孔,所述板体的下部的两侧形成有用于第一螺栓穿过的螺栓安装孔和用于第二螺栓穿过的缓冲导向孔;
设置在所述缓冲导向孔内的弹性吸能部件;
其中,所述靠背总成下连接板设置成: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板体能够相对于固定在所述螺栓安装孔中的第一螺栓转动,以使所述第二螺栓在所述缓冲导向孔内滑动并对所述弹性吸能部件造成挤压,所述弹性吸能部件设置成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对所述第二螺栓造成的挤压进行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导向孔包括第一孔部和与所述第一孔部相连通的用于固定所述弹性吸能部件的第二孔部,所述第二孔部位于靠近所述靠背焊接孔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部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栓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部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孔部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导向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二孔部之间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相对两侧的相对位置上形成有限位凸起,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部件的与所述第二孔部相抵接的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孔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部件上还形成有多个缓冲孔,各所述缓冲孔位于所述弹性吸能部件的中心区域。
8.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总成框架、坐垫框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靠背总成框架与所述坐垫框架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其中,所述靠背焊接孔用于与所述靠背总成框架的侧板相连,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安装孔与所述坐垫框架的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缓冲导向孔与所述坐垫框架的侧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框架的侧板上固定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相连的凸台螺母。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座椅。
CN201922046752.2U 2019-11-22 2019-11-22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Active CN211592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6752.2U CN2115923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46752.2U CN2115923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2322U true CN211592322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8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46752.2U Active CN211592322U (zh) 2019-11-22 2019-11-22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23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26875U (zh) 一种驾驶平台及使用该驾驶平台的客车
CN104973002A (zh)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211592322U (zh) 靠背总成下连接板、应用其的座椅及汽车
US6857690B2 (en)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vehicles
CN111231874A (zh) 一种应用于轿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213799541U (zh)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6942974U (zh)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吸能结构、车身及汽车
CN212373204U (zh) 一种带吸能结构的座椅座框侧板和座椅骨架
CN112757973A (zh) 一种车辆座椅缓冲结构
CN113525520B (zh) 一种横梁悬置系统以及汽车
US6431603B2 (en) Safety belt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CN101992737A (zh) 用于汽车安全保护的吸能装置
CN110682841A (zh) 汽车座椅坐垫侧板的防折弯结构及其缓冲件
CN202163494U (zh) 一种车辆吸能梁结构
CN217124736U (zh)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CN211519204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947676U (zh) 一种安全座椅用防撞结构
CN213354243U (zh) 动态吸能的座椅调角器下连接板
CN109131578B (zh) 一种汽车的纵梁前段
CN209972133U (zh) 车门吸能结构及车门
CN204726367U (zh)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219236964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01633673U (zh) 一种汽车前副保险杠总成
CN214057448U (zh) 具有多级缓冲的保险杠吸能块
CN212890606U (zh) 翼子板安装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