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9541U -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99541U CN213799541U CN202022766591.7U CN202022766591U CN213799541U CN 213799541 U CN213799541 U CN 213799541U CN 202022766591 U CN202022766591 U CN 202022766591U CN 213799541 U CN213799541 U CN 2137995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cushion
- automobile
- inner cavity
- da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设有具有安装口的内腔;碰撞组件,碰撞组件包括安装体以及缓冲轮,安装体穿设进安装口,并与安装口的侧壁滑动配合,且安装体具有伸入进内腔的第一侧面、以及与第一侧面相背并位于内腔外的第二侧面,缓冲轮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侧面上;以及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设置于内腔内,阻尼器组件包括阻尼器、滑块以及第一弹性缓冲件,阻尼器的一端与第一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滑块与内腔的腔壁滑动配合,第一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安装架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连接。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能够有效的吸收汽车在碰撞时产生的冲撞能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人出行的主力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社会交通情况变得复杂多变,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而汽车追尾更是常见的交通事故之一。
为了应对汽车追尾等交通事故,部分汽车设置了缓冲装置,但传统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简单,在受到撞击后,对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较低,汽车以及乘客仍会受到较大的伤害,防护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碰撞缓冲装置,能够解决传统的缓冲装置对碰撞能量的吸收效果较低,防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汽车碰撞缓冲装置的汽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具有安装口的内腔;碰撞组件,所述碰撞组件包括安装体以及缓冲轮,所述安装体穿设进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安装口的侧壁滑动配合,且所述安装体具有伸入进所述内腔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并位于所述内腔外的第二侧面,所述缓冲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以及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阻尼器、滑块以及第一弹性缓冲件,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内腔的腔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其中,所述缓冲轮在受到碰撞时用于迫使所述安装体朝向所述内腔的内部移动,并使所述滑块在所述阻尼器的作用下朝预设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用于为所述滑块提供减缓所述滑块朝所述预设方向滑动的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前部或者后部,当汽车与其他物发生碰撞时,缓冲轮首先受到冲击力,并开始转动;如此,其中一部分冲撞能量转换成缓冲轮转动的动能,减小汽车受到的冲击力;另外,缓冲轮在接触其他物并在其他物上滚动时,还能够将汽车带向其他物的侧方移动,将汽车所受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降低汽车受到的破坏。当缓冲轮受到冲击力后,缓冲轮继而通过安装体将力传递给阻尼器,阻尼器进一步提供缓冲作用,吸收冲撞能量,且阻尼器还能够带动滑块移动,第一弹性缓冲件还能够在滑块移动时为滑块提供缓冲,再次吸收部分冲撞能量。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能够有效的吸收汽车在碰撞时产生的冲撞能量,降低汽车所受的损坏,保护乘客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轮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缓冲轮呈矩阵状排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腔的腔壁包括与所述安装体间隔相对设置的滑动壁,所述滑动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内腔的腔壁包括与所述安装体间隔相对设置的滑动壁,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壁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阻尼器组件为多组,多组所述阻尼器组件沿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阻尼器包括缓冲筒单元以及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设进所述缓冲筒单元,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缓冲筒单元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筒单元包括外筒、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三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筒内,并将所述外筒分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穿设进所述第一腔室,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弹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三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壁相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缓冲筒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缓冲模组,所述缓冲模组包括第二连接杆、内筒、第二连接板以及缓冲垫,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筒中,并将所述内筒分成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腔室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第四腔室,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抵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前部或者后部,当汽车与其他物发生碰撞时,缓冲轮首先受到冲击力,并开始转动;如此,其中一部分冲撞能量转换成缓冲轮转动的动能,减小汽车受到的冲击力;另外,缓冲轮在接触其他物并在其他物上滚动时,还能够将汽车带向其他物的侧方移动,将汽车所受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降低汽车受到的破坏。当缓冲轮受到冲击力后,缓冲轮继而通过安装体将力传递给阻尼器,阻尼器进一步提供缓冲作用,吸收冲撞能量,且阻尼器还能够带动滑块移动,第一弹性缓冲件还能够在滑块移动时为滑块提供缓冲,再次吸收部分冲撞能量。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能够有效的吸收汽车在碰撞时产生的冲撞能量,降低汽车所受的损坏,保护乘客安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安装架;101、内腔;110、滑动壁;200、碰撞组件;210、安装体;211、第一侧面;212、第二侧面;220、缓冲轮;300、阻尼器组件;310、阻尼器;311、第一连接杆;312、缓冲筒单元;3121、外筒;3121a、第一腔室;3121b、第二腔室;3122、第一连接板;3123、第三弹性缓冲件;3124、缓冲模组;31241、第二连接杆;31242、内筒;31242a、第三腔室;31242b、第四腔室;31243、第二连接板;31244、缓冲垫;320、滑块;330、第一弹性缓冲件;400、第二弹性缓冲件;500、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包括安装架100、碰撞组件200以及阻尼器组件300。
安装架100设有具有安装口的内腔101。碰撞组件200包括安装体210以及缓冲轮220,安装体210穿设进安装口,并与安装口的侧壁滑动配合,且安装体210具有伸入进安装架100的内腔101的第一侧面211、以及与第一侧面211相背并位于安装架100的内腔101外的第二侧面212,缓冲轮220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体210的第二侧面212;阻尼器组件300设置于安装架100的内腔101内,阻尼器组件300包括阻尼器310、滑块320以及第一弹性缓冲件330,阻尼器310的一端与安装体210的第一侧面21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滑块320转动连接,滑块320与安装架100的内腔101的腔壁滑动配合,第一弹性缓冲件330的一端与安装架100连接,另一端与滑块320连接;其中,缓冲轮220在受到碰撞时用于迫使安装体210朝向安装架100的内腔101的内部移动,并使滑块320在阻尼器310的作用下朝预设方向滑动,第一弹性缓冲件330用于为滑块320提供减缓滑块320朝预设方向滑动的力。
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前部或者后部,当汽车与其他物发生碰撞时,缓冲轮220首先受到冲击力,并开始转动;如此,其中一部分冲撞能量转换成缓冲轮220转动的动能,减小汽车受到的冲击力;另外,缓冲轮220在接触其他物并在其他物上滚动时,还能够将汽车带向其他物的侧方移动,将汽车所受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降低汽车受到的破坏。当缓冲轮220受到冲击力后,缓冲轮220继而通过安装体210将力传递给阻尼器310,阻尼器310进一步提供缓冲作用,吸收冲撞能量,且阻尼器310还能够带动滑块320移动,第一弹性缓冲件330还能够在滑块320移动时为滑块320提供缓冲,再次吸收部分冲撞能量。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能够有效的吸收汽车在碰撞时产生的冲撞能量,降低汽车所受的损坏,保护乘客安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100呈盒状结构,且安装架100的一侧设有安装口。安装体210可以采用弹性橡胶等吸能材料制成,如此,在缓冲轮220受到冲击后,安装体210也能够吸收部分冲撞能量,提供缓冲。安装体210穿进安装口内,且安装体210与安装口的侧壁滑动配合,安装体210相对于安装架100可以朝向或背离安装架100的内腔101移动。在正常情况,安装体210的第一侧面211伸入进安装架100的内腔101内,安装体210的第二侧面212位于安装架100的内腔101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轮220与一支架转动连接,该支架固定于安装体210的第二侧面212。如此,可以实现缓冲轮220的安装。
进一步的,缓冲轮220为多个,多个缓冲轮220间隔设置于安装体210的第二侧面212。如此,在汽车与其他物碰撞后,多个缓冲轮220能够一起提供缓冲效果,且多个缓冲轮220同时与其他物碰撞时,能够降低单个缓冲轮220所受的冲击力,降低缓冲轮220被冲撞而被损坏的概率。
具体的,多个缓冲轮220呈矩阵状排列在安装体210的第二侧面2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100的内腔101的腔壁包括与碰撞组件200间隔相对设置的滑动壁110,滑动壁100上设置有滑槽500,滑块320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500内。滑槽500能够对滑块320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滑块320在缓冲轮220受到冲击时沿预设方向滑动,保证第一弹性缓冲件33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第一弹性缓冲件330为弹簧,第一弹性缓冲件330的一端与安装架100的内腔101的腔壁连接,另一端与滑块320连接;第一弹性缓冲件330用于为滑块320提供减缓滑块320朝预设方向滑动的力。换而言之,当缓冲轮220受到冲击时,滑块320沿预设方向滑动,第一弹性缓冲件330对滑块320施加与滑块320运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吸收部分冲撞能量,减缓滑块320朝预设方向滑动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缓冲件330的具体位置可以不做限定,只需要其可以为滑块320提供弹力,使得其能够为滑块320提供减缓滑块320朝预设方向滑动的力即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缓冲件400,第二弹性缓冲件400设置于内腔101内,且第二弹性缓冲件400的一端与安装体210的第一侧面211相抵,另一端与滑动壁110相抵。在缓冲轮220受到冲击力后,安装体210朝向内腔101内移动,此时安装体210挤压第二弹性缓冲件400,第二弹性缓冲件400被压缩变形,并且吸收部分冲撞能量,提供缓冲作用。
具体的,第二弹性缓冲件400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安装体210的第一侧面211相抵,另一端与内腔101的滑动壁110相抵。
进一步的,阻尼器组件300为多组,多组阻尼器组件300沿第二弹性缓冲件400的周向间隔设置。如此,多组阻尼器组件300能够同时吸收冲撞能量,提供缓冲效果,保证汽车与乘客安全。
可选的,阻尼器组件300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如图1、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阻尼器310包括缓冲筒单元312以及第一连接杆311,第一连接杆311的一端穿设进缓冲筒单元312,另一端与安装体210的第一侧面211转动连接,缓冲筒单元312远离第一连接杆311的一端与滑块320转动连接。
具体的,第一连接杆311与安装体210的第一侧面211通过铰接座铰接,缓冲筒单元312与滑块320通过铰接座铰接。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缓冲筒单元312包括外筒3121、第一连接板3122以及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第一连接板3122可活动地设置于外筒3121内,并将外筒3121分成第一腔室3121a以及第二腔室3121b,第一连接杆311远离安装体210的第一侧面211的一端穿设进第一腔室3121a,并与第一连接板3122连接,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设置于第二腔室3121b内,且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122相抵,另一端与外筒3121的内壁相抵。
具体的,外筒3121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第一连接板3122设置于外筒3121内,并可以在外筒3121内沿外筒3121的轴向移动,第一连接板3122将外筒3121分成第一腔室3121a以及第二腔室3121b,其中,第一腔室3121a与外筒3121的开口直接连通。第一连接杆311从外筒3121的开口穿进第一腔室3121a,并与第一连接板3122固定连接。可选的,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为弹簧或弹片,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122相抵,另一端与外筒3121远离外筒3121的开口的内壁相抵。
如图1、图2所示,当缓冲轮220受到冲击后,安装体210朝安装架100的内腔101内移动,此时第一连接杆311受压向外筒3121的内部移动,并带动第一连接板3122挤压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能够吸收部分冲撞能量,并提供缓冲。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缓冲筒单元312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腔室3121b内的缓冲模组3124,缓冲模组3124包括第二连接杆31241、内筒31242、第二连接板31243以及缓冲垫31244,第二连接板31243可活动地设置于内筒31242中,并将内筒31242分成第三腔室31242a以及第四腔室31242b,第二连接杆3124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122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三腔室31242a并与第二连接板31243连接,缓冲垫31244设置于第四腔室31242b,并与第二连接板31243抵持。
具体的,内筒31242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筒状结构,内筒31242设置于第二腔室3121b内,且内筒31242的其中一端与外筒3121内壁固定连接,并使内筒31242的轴线与外筒3121的轴线重合或平行。第二连接板31243设置于内筒31242内,并可以在内筒31242内沿内筒31242的轴向移动,第二连接板31243将内筒31242分成第三腔室31242a以及第四腔室31242b,其中,第三腔室31242a与第二腔室3121b直接连通。第二连接杆3124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122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三腔室31242a并与第二连接板31243固定连接。缓冲垫31244设置于第四腔室31242b,且缓冲垫3124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板31243以及外筒3121的内壁相抵。
如图1、图2所示,如此,当缓冲轮220受到冲击后,安装体210朝安装架100的内腔101内移动,此时第一连接杆311受压向外筒3121的内部移动,并带动第一连接板3122挤压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第三弹性缓冲件3123能够吸收部分冲撞能量;且第一连接板3122还能够迫使第二连接杆31241以及第二连接板31243挤压缓冲垫31244,使缓冲垫31244吸收部分冲撞能量。
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用于设置在汽车的前部或者后部,当汽车与其他物发生碰撞时,缓冲轮220首先受到冲击力,并开始转动;如此,其中一部分冲撞能量转换成缓冲轮220转动的动能,减小汽车受到的冲击力;另外,缓冲轮220在接触其他物并在其他物上滚动时,还能够将汽车带向其他物的侧方移动,将汽车所受的冲击力进行分散,降低汽车受到的破坏。当缓冲轮220受到冲击力后,缓冲轮220继而通过安装体210将力传递给阻尼器310,阻尼器310进一步提供缓冲作用,吸收冲撞能量,且阻尼器310还能够带动滑块320移动,第一弹性缓冲件330还能够在滑块320移动时为滑块320提供缓冲,再次吸收部分冲撞能量。上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能够有效的吸收汽车在碰撞时产生的冲撞能量,降低汽车所受的损坏,保护乘客安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具有安装口的内腔;
碰撞组件,所述碰撞组件包括安装体以及缓冲轮,所述安装体穿设进所述安装口,并与所述安装口的侧壁滑动配合,且所述安装体具有伸入进所述内腔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并位于所述内腔外的第二侧面,所述缓冲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以及
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阻尼器、滑块以及第一弹性缓冲件,所述阻尼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内腔的腔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其中,所述缓冲轮在受到碰撞时用于迫使所述安装体朝向所述内腔的内部移动,并使所述滑块在所述阻尼器的作用下朝预设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弹性缓冲件用于为所述滑块提供减缓所述滑块朝所述预设方向滑动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缓冲轮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缓冲轮呈矩阵状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腔壁包括与所述安装体间隔相对设置的滑动壁,所述滑动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内腔的腔壁包括与所述安装体间隔相对设置的滑动壁,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滑动壁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组件为多组,多组所述阻尼器组件沿所述第二弹性缓冲件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缓冲筒单元以及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穿设进所述缓冲筒单元,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转动连接,所述缓冲筒单元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单元包括外筒、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三弹性缓冲件,所述第一连接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外筒内,并将所述外筒分成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穿设进所述第一腔室,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弹性缓冲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第三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壁相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缓冲模组,所述缓冲模组包括第二连接杆、内筒、第二连接板以及缓冲垫,所述第二连接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内筒中,并将所述内筒分成第三腔室以及第四腔室,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三腔室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第四腔室,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抵持。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6591.7U CN213799541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6591.7U CN213799541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99541U true CN213799541U (zh) | 2021-07-27 |
Family
ID=76939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66591.7U Active CN213799541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9954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6643A (zh) * | 2021-12-15 | 2022-03-22 |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性分离防碰撞检测装置 |
-
2020
- 2020-11-25 CN CN202022766591.7U patent/CN21379954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16643A (zh) * | 2021-12-15 | 2022-03-22 |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性分离防碰撞检测装置 |
CN114216643B (zh) * | 2021-12-15 | 2024-02-13 |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磁性分离防碰撞检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97222B2 (en) | Vehicle anti-crash safety device | |
CN104973002B (zh) |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 |
CN213799541U (zh) |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
CN209987881U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212332574U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109823293A (zh) |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207029091U (zh) | 一种大型车辆用撞击缓冲装置 | |
CN113771788A (zh) | 一种汽车后支撑架 | |
CN218505772U (zh) | 缓冲吸能支架 | |
KR100428081B1 (ko) | 자동차용 범퍼의 충격 흡수장치 | |
CN221049646U (zh) | 一种防撞保险杠 | |
CN204726367U (zh) |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 |
CN220721002U (zh) |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保护装置 | |
CN219154425U (zh) | 一种汽车用吸能型防撞梁 | |
CN110758296B (zh) | 汽车用外置安全装置 | |
CN2811071Y (zh) | 轿车隐形防撞保险杠 | |
CN220430078U (zh) | 一种双重防撞的汽车防撞梁 | |
CN210116471U (zh) | 车辆防撞装置和车辆 | |
CN221519546U (zh) |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 |
CN214164916U (zh) | 一种抗冲击性的汽车保险杠 | |
CN209972133U (zh) | 车门吸能结构及车门 | |
CN220183903U (zh) |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 |
CN217320282U (zh) |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商用车保险杠 | |
CN217496057U (zh) | 一种缓冲效果好的客车保险杠 | |
CN219467842U (zh) | 一种防撞式汽车底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