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4736U -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4736U
CN217124736U CN202220800953.6U CN202220800953U CN217124736U CN 217124736 U CN217124736 U CN 217124736U CN 202220800953 U CN202220800953 U CN 202220800953U CN 217124736 U CN217124736 U CN 217124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energy absorption
elastic
coll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009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在根
王亮
牛金亮
余吉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009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4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4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4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包括:吸能盒,吸能盒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开口;以及弹性吸能件,弹性吸能件的一端设置于吸能盒的侧壁上,弹性吸能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防撞梁相配合的配合面,弹性吸能件在防撞梁发生碰撞时通过压缩形变实现弹性吸能。由此,通过在吸能盒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开口,并且将弹性吸能件设置于吸能盒和防撞梁之间,不仅可以使弹性吸能件和弹性吸能件配合工作,提高吸能盒组件的碰撞吸能效果,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弹性吸能件的参数,使吸能盒组件的碰撞吸能效果可调,提高吸能盒组件的适配性。

Description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车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辆多设置有防撞梁和吸能盒,以在车辆与碰撞物发生碰撞时,通过防撞梁和吸能盒的结构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实现对乘员的保护。
在相关技术中,吸能盒的结构不够合理,碰撞截面力较大,存在吸能缓冲效果较差、对乘员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程度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该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的碰撞吸能效果更好,适配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包括: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开口;以及弹性吸能件,所述弹性吸能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吸能盒的侧壁上,所述弹性吸能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防撞梁相配合的配合面,所述弹性吸能件在所述防撞梁发生碰撞时通过压缩形变实现弹性吸能。
由此,通过在吸能盒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开口,并且将弹性吸能件设置于吸能盒和防撞梁之间,不仅可以使弹性吸能件和弹性吸能件配合工作,提高吸能盒组件的碰撞吸能效果,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弹性吸能件的参数,使吸能盒组件的碰撞吸能效果可调,提高吸能盒组件的适配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弹性吸能件的中心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弹性吸能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吸能件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弹性吸能件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和吸能固定板,所述吸能盒本体的一侧侧壁和所述弹性吸能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吸能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吸能盒本体远离所述弹性吸能件的另一侧侧壁,所述吸能固定板设置有用于与车架相配合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置有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盒本体中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吸能盒本体内弯折设置,以将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体积不同的吸能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盒本体为挤压成型的铝合金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吸能件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吸能盒设置有第二穿孔且在所述第二穿孔的内侧设置有焊接螺母,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焊接螺母轴向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吸能件为橡胶衬套、硅胶衬套和乳胶衬套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配合面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穿孔轴向相对的第三穿孔,所述垫片硫化在所述弹性吸能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防撞梁;以上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所述吸能盒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的后侧且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防撞梁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盒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车辆;
100、吸能盒组件;
10、吸能盒;11、吸能盒本体;111、加强筋;112、吸能腔;12、吸能固定板;121、安装面;122、安装孔;13、开口;14、第二穿孔;15、焊接螺母;
20、弹性吸能件;21、配合面;22、第一穿孔;
30、垫片;31、第三穿孔;40、紧固件;
200、防撞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可以应用于车辆1000。
结合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可以主要包括:吸能盒10和弹性吸能件20。其中,吸能盒10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开口13,弹性吸能件20的一端设置于吸能盒10的侧壁上,弹性吸能件2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防撞梁200相配合的配合面21,弹性吸能件20在防撞梁200发生碰撞时通过压缩变形实现弹性吸能。
具体地,在车辆1000和碰撞物发生碰撞时,防撞梁200受到碰撞力的作用,并将力传递至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通过在吸能盒10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开口13,一方面,开口13的设置可以提升吸能盒10的变形能力,从而提升吸能盒10的碰撞吸能效果,另一方面,区别于在吸能盒的前后方向上设置开口,在吸能盒10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开口13,这样可以方便将弹性吸能件20设置于吸能盒10的侧壁上,增加弹性吸能件20和吸能盒1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碰撞截面力,可以提高吸能盒组件100的碰撞吸能效果。
进一步地,通过将弹性吸能件20的一端设置于吸能盒10的侧壁上,将弹性吸能件20的另一端的配合面21和防撞梁200相配合,这样在吸能盒10变形吸能的前提下,不仅可以使弹性吸能件20通过压缩变形实现弹性吸能,使弹性吸能件20和吸能盒10共同作用实现双重吸能,从而提高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的碰撞吸能效果,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弹性吸能件20的参数,调整吸能盒组件100的碰撞吸能效果,从而实现吸能盒组件100的多平台通用化,降低开发成本。
在车辆1000发生低速碰撞时,防撞梁200轻微接触碰撞物,弹性吸能件20会被压缩,将碰撞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吸能件20的势能,从而可以实现对车辆1000和碰撞物的保护作用。另外,此种情况下,弹性吸能件20在碰撞力消失后可以恢复形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
在车辆1000发生高速碰撞时,防撞梁200被碰撞物猛烈撞击,弹性吸能件20会迅速压缩,吸收足够多的碰撞能量,当弹性吸能件20失效后,吸能盒本体11可以通过溃缩实现对碰撞能量的进一步地吸收,从而可以使吸能盒组件100最大限度地吸收碰撞能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
由此,通过在吸能盒10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开口13,并且将弹性吸能件20设置于吸能盒10和防撞梁200之间,不仅可以使弹性吸能件20和弹性吸能件20配合工作,提高吸能盒组件100的碰撞吸能效果,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弹性吸能件20的参数,使吸能盒组件100的碰撞吸能效果可调,提高吸能盒组件100的适配性。
结合图1-图4所示,在弹性吸能件20的中心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弹性吸能件20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具体地,通过使弹性吸能件20的横截面积在弹性吸能件20的中心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可以使弹性吸能件20整体呈“两端大,中间小”的结构,这样在弹性吸能件20受到来自防撞梁200的碰撞力时,弹性吸能件20可以向外侧挤压、变形、吸能直至最后失效,从而可以提高弹性吸能件20的吸能缓冲作用,提高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的碰撞吸能效果。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4所示,弹性吸能件20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弹性吸能件20另一端的横截面积。具体地,由于弹性吸能件20的一端设置于吸能盒10的侧壁上,弹性吸能件20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防撞梁200相配合的配合面21,碰撞力沿着弹性吸能件20的另一端至一端的方向作用,使弹性吸能件20发生压缩,通过将弹性吸能件20一端的横截面积设置地大于弹性吸能件20另一端的横截面积,这样可以使弹性吸能件20靠近吸能盒10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弹性吸能件20靠近防撞梁200一侧的横截面积,从而在弹性吸能件20受到碰撞力时,不仅可以使弹性吸能件20更加容易发生变形,而且可以提升弹性吸能件20和吸能盒10之间设置的稳定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弹性吸能件20的吸能作用。
结合图1-图3所示,吸能盒10可以主要包括吸能盒本体11和吸能固定板12,吸能盒本体11的一侧侧壁和弹性吸能件20的一端固定连接,吸能固定板12设置于吸能盒本体11远离弹性吸能件20的另一侧侧壁,吸能固定板12设置有用于与车架相配合的安装面121,安装面121设置有安装孔122。具体地,吸能盒本体11的一侧侧壁和弹性吸能件20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将吸能固定板12设置于吸能盒本体11远离弹性吸能件20的另一侧侧壁,并且使吸能固定板12上的安装面121和车架相配合,这样可以通过安装面121上的安装孔122实现吸能固定板12和车架的稳定连接,从而实现吸能盒10乃至吸能盒组件100在车架上的稳定安装设置,保证吸能盒组件100的正常工作。
结合图1-图5所示,吸能盒本体11中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11,多个加强筋111在吸能盒本体11内弯折设置,以将吸能盒本体11的内部分隔成多个体积不同的吸能腔112。具体地,由于吸能盒10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开口13,通过在吸能盒本体11内设置多个加强筋111,并且使多个加强筋111在吸能盒本体11内弯折设置,这样多个加强筋111可以将吸能盒本体11的内部分隔成多个体积不同的吸能腔112,吸能腔112可以在吸能盒10前后方向上延伸,从而可以提高吸能盒本体11的结构强度,并且在车辆发生碰撞,碰撞力从前向后作用于吸能盒10上时,加强筋111可以沿着该方向发生溃缩,实现对碰撞能量的吸收,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吸能盒本体11的碰撞吸能效果,可以优化吸能盒本体11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调整加强筋111的厚度、长度以及设置角度等,控制吸能腔112的体积和分布位置,实现对吸能盒本体11碰撞强度的调整。可选地,可以使设置在吸能盒本体11靠近防撞梁200一侧设置的加强筋111的长度较长,并且加强筋111之间的角度较小,使设置在吸能盒本体11远离防撞梁200一侧的加强筋111的长度较短,并且加强筋111之间的角度较大,这样可以使吸能盒本体11在低速碰撞时及时溃缩,起到保护行人的作用,并且使吸能盒本体11在高速碰撞时,保证吸能盒本体11有足够的强度,减小乘员舱的入侵变形,起到保护乘客的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吸能盒本体11的分段吸能,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吸能盒本体11的安全防护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吸能盒本体11为挤压成型的铝合金件。具体地,可以将吸能盒本体11设置为挤压成型的铝合金件,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铝合金重量较轻的特点,降低吸能盒本体11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挤压成型的方式,简化吸能盒本体11的加工工艺,减少吸能盒本体11的二级零件数量,降低吸能盒本体11的生产制造成本。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弹性吸能件20上设置有第一穿孔22,吸能盒10设置有第二穿孔14,并且吸能盒10在第二穿孔14的内侧设置有焊接螺母15,第一穿孔22、第二穿孔14和焊接螺母15轴向相对设置。具体地,在弹性吸能件20上设置第一穿孔22,在吸能盒10上设置第二穿孔14,并且吸能盒10在第二穿孔14的内侧设置有焊接螺母15,通过使第一穿孔22、第二穿孔14和焊接螺母15轴向相对设置,紧固件40可以通过第一穿孔22和第二穿孔14,与焊接螺母15紧固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弹性吸能件20和吸能盒10之间的稳定连接,并且弹性吸能件20和吸能盒10可拆卸,可以方便吸能盒组件100的维修和更换,降低吸能盒组件100的维修和更换的成本。
进一步地,弹性吸能件20为橡胶衬套、硅胶衬套和乳胶衬套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可以将弹性吸能件20设置为橡胶衬套、硅胶衬套和乳胶衬套中的至少一种,这样在保证弹性吸能件20可以变形、吸能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利用橡胶、硅胶和乳胶重量较轻的特点实现弹性吸能件20的轻量化,而且可以在保证弹性吸能件20结构和尺寸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要求,通过调整橡胶、硅胶和乳胶的硬度、刚度等参数,调整弹性吸能件20的吸能效果,从而可以实现弹性吸能件20乃至吸能盒组件100的多平台通用化,可以降低吸能盒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结合图2-图4所示,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还可以主要包括:垫片30,垫片30设置于配合面21,并且垫片30设置有与第一穿孔22轴向相对的第三穿孔31,垫片30硫化在弹性吸能件20上。具体地,将垫片30设置于弹性吸能件20的配合面21上,并且在垫片30上设置与第一穿孔22轴向相对的第三穿孔31,这样在将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设置于防撞梁200上时,紧固件40可以穿设第三穿孔31,并进一步地穿设第二穿孔14和第一穿孔22,实现垫片30、弹性吸能件20和吸能盒本体11之间的连接,垫片30可以位于弹性吸能件20和防撞梁200之间,从而不仅可以通过垫片30提高吸能盒组件100和防撞梁200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且可以提高弹性吸能件20和防撞梁200之间设置的稳定性,使吸能盒组件100在受到碰撞力时可以及时变形吸能,保证吸能盒组件100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使垫片30硫化在弹性吸能件20上,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垫片30和弹性吸能件2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而且可以使垫片30和弹性吸能件20组合为一体,提高吸能盒组件100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1000可以主要包括:防撞梁200和上述的防撞梁200的吸能盒组件100,吸能盒组件100设置于防撞梁200的后侧,并且配合面21与防撞梁200相对应。具体地,通过将吸能盒组件100设置于防撞梁200的后侧,使配合面21与防撞梁200相对应设置,这样在防撞梁200受到撞击时,吸能盒组件100可以起到碰撞吸能作用,从而提升车辆1000的安全防护性能,保护乘员的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能盒,所述吸能盒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开口;以及
弹性吸能件,所述弹性吸能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吸能盒的侧壁上,所述弹性吸能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防撞梁相配合的配合面,所述弹性吸能件在所述防撞梁发生碰撞时通过压缩形变实现弹性吸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性吸能件的中心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所述弹性吸能件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件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弹性吸能件另一端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和吸能固定板,所述吸能盒本体的一侧侧壁和所述弹性吸能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吸能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吸能盒本体远离所述弹性吸能件的另一侧侧壁,所述吸能固定板设置有用于与车架相配合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设置有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中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吸能盒本体内弯折设置,以将所述吸能盒本体的内部分隔成多个体积不同的吸能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为挤压成型的铝合金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件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吸能盒设置有第二穿孔且在所述第二穿孔的内侧设置有焊接螺母,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和所述焊接螺母轴向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件为橡胶衬套、硅胶衬套和乳胶衬套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配合面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穿孔轴向相对的第三穿孔,所述垫片硫化在所述弹性吸能件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所述吸能盒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撞梁的后侧且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防撞梁相对应。
CN202220800953.6U 2022-04-07 2022-04-07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Active CN217124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953.6U CN217124736U (zh) 2022-04-07 2022-04-07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00953.6U CN217124736U (zh) 2022-04-07 2022-04-07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4736U true CN217124736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4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00953.6U Active CN217124736U (zh) 2022-04-07 2022-04-07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4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872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214254595U (zh) 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CN217124736U (zh) 防撞梁的吸能盒组件和车辆
CN111137233B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1893120U (zh) 吸能组件和汽车
CN207433460U (zh) 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KR102049581B1 (ko) 폐단면 리어 백빔 구조
KR20120029947A (ko) 차량용 완충장치
CN218198184U (zh) 一种变曲率变截面的汽车防撞梁
CN105365722A (zh) 球式吸能缓冲汽车防撞杠
CN111497945A (zh) 轮罩总成、车身及车辆
CN215097149U (zh) 一种有动态吸能功能的座椅调角器下连接板
CN211844337U (zh) 汽车防撞梁加强装置
CN113525520B (zh) 一种横梁悬置系统以及汽车
CN107662566B (zh)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20865371U (zh) 吸能盒以及车辆
CN219948126U (zh) 用于车辆的支撑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401367U (zh) 一种吸能辅助装置及车辆
CN217396631U (zh)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7396654U (zh)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536898U (zh) 中地板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09972133U (zh) 车门吸能结构及车门
CN219584126U (zh)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CN217374103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320283U (zh) 防撞梁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