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2566B -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2566B
CN107662566B CN201610603298.4A CN201610603298A CN107662566B CN 107662566 B CN107662566 B CN 107662566B CN 201610603298 A CN201610603298 A CN 201610603298A CN 107662566 B CN107662566 B CN 107662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act beam
beam assembly
energy absorption
vehicle
symme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32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2566A (zh
Inventor
郭浩鹏
康过
谷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032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2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2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2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2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2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提供一种防撞梁总成及车辆,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具有用于朝向车辆的后侧方向的后壁和与所述后壁相对的前壁,且其位于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后侧方向弯曲或凹陷以形成有容纳部,且在所述容纳部中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前壁上的第一吸能盒。本发明所述的防撞梁总成通过将防撞梁设置为具有容纳部,并在该容纳部内设置第一吸能盒,以在不增加布置难度的情形下达到了改善防护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撞梁总成。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所述防撞梁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前后防撞梁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前防撞梁总成通常包括防撞梁和吸能盒,所述防撞梁位于保险杠后侧,并通过吸能盒与纵梁或车身其他部分连接。防撞梁总成的主要作用是:在低速碰撞时,吸能盒被压溃而吸收能量,减小撞击力对车身及被撞车辆等的伤害;在高速碰撞时,将碰撞能量传递至左右纵梁等主要承力部件,避免散热器、发动机等受到损坏。
典型地,防撞梁总成形成为上述两级保护结构形式。其中,为了具有更高的强度,防撞梁呈弧形且位于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向外凸出(即安装在车辆上时向该车辆前方凸出),以具有稳定的拱形结构,从而在发生高速碰撞时能够在不变形或变形较小的情形下将碰撞力传递至车架纵梁,避免发动机受到严重损坏。
然而,高强度的防撞梁在为车辆自身提供较强保护的同时,也会对被撞车辆或行人产生较大的撞击力。为此,人们提出了在防撞梁前侧设置泡沫块等吸能部件的方案,以缓冲巨大的撞击力。但这又进一步带来布置困难的问题。具体地,正如上述,防撞梁设置于保险杠后侧,其前侧并不具有连接吸能部件的空间,若整体向后移动,则会挤压发动机舱的布置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防撞梁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部分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所述防撞梁具有用于朝向车辆的后侧方向的后壁和与所述后壁相对的前壁,且其位于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后侧方向弯曲或凹陷以形成有容纳部,且在所述容纳部中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前壁上的第一吸能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能盒具有中空腔并在侧壁上形成有溃槽和/或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二吸能盒连接至所述后壁的靠近所述防撞梁两端的位置并向远离所述后壁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防撞梁沿关于对称轴线对称的波浪形对称曲线延伸,且仅在所述对称轴线处形成有一个所述容纳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能盒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对称轴线上且位于所述对称轴线两侧的端部边缘彼此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能盒包括彼此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对称轴线两侧的第一分体部和第二分体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体部和所述第二分体部各自的远离所述对称轴线的侧壁相对于所述对称轴线倾斜地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能盒的自由端延伸至超出所述防撞梁的所述前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能盒的自由端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吸能盒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前端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防撞梁总成通过将防撞梁设置为具有容纳部,并在该容纳部内设置第一吸能盒,以在不增加布置难度的情形下达到了改善防护效果的目的。
(2)本发明所述的第一吸能盒的第一分体部和第二分体部可以包括具有倾斜地延伸的侧壁,从而在中间部分沿倾斜方向发生碰撞时,该倾斜延伸的侧壁能够发生溃缩变形,以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具有较高的防护强度且布置难度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防撞梁总成,其中,所述防撞梁总成安装为使得所述防撞梁位于保险杠与发动机舱之间的车辆前部空间中。
所述车辆与上述防撞梁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所述的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所述的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防撞梁,11-后壁,12-前壁,13-容纳部,20-第二吸能盒,30-第一吸能盒,30a-第一分体部,30b-第二分体部,31-中空腔,32-通孔,33-前端板,L-对称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1a和图1b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10,该防撞梁10具有相对的后壁11和前壁12。其中,在安装至车辆上时,后壁11朝向车辆的后侧方向,而前壁12则朝向车辆的前侧方向。根据不同截面形式(如D形截面、B形截面、C形截面等),该后壁11和前壁12表现为不同的结构形式。典型地,该防撞梁10可以例如在后壁11上焊接两个第二吸能盒20,并通过该第二吸能盒20连接至车架或车身,以在发生碰撞时该第二吸能盒20能够溃缩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
防撞梁10具有一定延伸长度,以在安装至车辆上时基本横跨于该车辆前端的整个宽度部分。在该延伸区间,位于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朝向车辆的后侧方向(即安装至车辆上时)弯曲以形成有容纳部13,且该容纳部13中设置有连接至前壁12上的第一吸能盒30。
由此,由于第一吸能盒30能够在承受撞击时发生溃缩,以缓冲撞击力,从而减小对被撞行人或车辆的伤害,与防撞梁10和第二吸能盒20构成共同三级式防护结构。同时,因为第一吸能盒30至少部分地位于容纳部13中,并不会妨碍保险杠等结构的布置,可以充分利用保险杠与发动机舱之间的空间。
本发明独创地将防撞梁10设置为具有容纳部13的结构形式,提供了在防撞梁10的前壁12上连接第一吸能盒30的空间,在不增加布置难度的情形下改善了防护效果。另外,所述容纳部13也可以通过使得前壁12向后壁11一侧凹陷而形成,同样能够用于设置所述第一吸能盒30,并达到改善防护效果的目的。
为便于将防撞梁总成连接至左右纵梁上,在防撞梁10靠近两端的位置可以分别连接第二吸能盒20,该第二吸能盒20可以例如焊接至后壁11上并向远离该后壁11的方向延伸。由此,两个第二吸能盒20可以分别在两端位置处吸收碰撞能量,而第一吸能盒30在中间部分吸收碰撞能量,在碰撞发生于车辆前端的不同部位时,都能够减轻对车辆自身和被撞人员或车辆的伤害。
在图示实施例中,防撞梁10沿波浪形对称曲线延伸,该波浪形对称曲线关于对称轴线L对称,且仅在该对称轴线L处形成有一个所述容纳部13,以便于成型。其中,该防撞梁10可以如图1b所示地在两端具有向车辆的后侧方向弯曲的部分,以避免形成尖锐棱角。
从而,可以将第一吸能盒30对称地安装于防撞梁10的中间位置,即第一吸能盒30安装于所述波浪形对称曲线的对称轴线L上,且位于该对称轴线L两侧的部分彼此关于该对称轴线L对称。在此情形下,第一吸能盒30实质上连接至凹陷的容纳部30的最底部,以极大限度地利用凹陷空间,避免对车辆布置产生影响。该第一吸能盒30的位于所述对称轴线L两侧的端部边缘可以彼此平行,以在正面碰撞时更有效地吸能。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吸能盒30具有一体式结构。其中,为便于在碰撞时溃缩变形,可以使得第一吸能盒30具有中空腔31,并在侧壁上形成有溃槽(未显示)和/或通孔32。此类溃槽和通孔32可以参照第二吸能盒20(即常规吸能盒)而设置,对此不再详述。
优选地,第一吸能盒30的自由端延伸至超出防撞梁10的前壁12。换言之,在安装至车辆上时,第一吸能盒30远离防撞梁10的一端超出防撞梁10的前壁12的最前端,从而在正面碰撞至具有一定宽度的物体(如墙面)时,第一吸能盒30率先发挥作用,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吸能盒30的自由端设置前端板33,该前端板33沿垂直于第二吸能盒20的延伸方向延伸,以避免形成尖锐的前端。
图2a和图2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其结构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基本相同,因此对于其相同的部分将不再重复描述。与第一种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的第一吸能盒30为分体式结构,即包括彼此对称地安装在对称轴线L两侧的第一分体部30a和第二分体部30b。该两个分体部彼此相对的侧壁(可省略)位于对称轴线L上以相互接触。并且,优选地,第一分体部30a和第二分体部30b各自的远离对称轴线L的侧壁相对于对称轴线L倾斜地延伸。由此,当在中间部分沿倾斜方向发生碰撞时,该倾斜延伸的侧壁能够发生溃缩变形,以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另外,相对于第一种实施例,这种第一吸能盒30增加了上述相对的侧壁和倾斜的侧壁,在溃缩过程中能够吸收更多的能量。
图3a和图3b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其结构与上述第二种实施例基本相同,因此对于其相同的部分将不再重复描述。与第二种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吸能盒30的第一分体部30a和第二分体部30b彼此间隔,且各自形成有独立的前端板33。相比于上述第一种和第二种实施方式,该第三种实施方式能够方便地使第一吸能盒30的用于连接至防撞梁10上的连接边缘良好地贴合该防撞梁10的沿曲线延伸的前壁12,以改善安装便利性并提高连接强度,避免在碰撞时掉落而无法起到溃缩吸能作用。
通过上述多个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将防撞梁10设置为具有凹陷的容纳部13,并在该容纳部13内设置第一吸能盒30,以在不增加布置难度的情形下达到了改善防护效果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设置有上述防撞梁总成的车辆(通常为乘用车),且该防撞梁总成安装为使得防撞梁10位于保险杠与发动机舱之间的车辆前部空间中,以提高该空间的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10),所述防撞梁(10)具有用于朝向车辆的后侧方向的后壁(11)和与所述后壁(11)相对的前壁(1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0)的位于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朝向所述后侧方向弯曲或凹陷以形成有容纳部(13),且在所述容纳部(13)中设置有连接至所述前壁(12)上的第一吸能盒(30),所述第一吸能盒(30)的自由端延伸至超出所述防撞梁(10)的所述前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30)具有中空腔(31)并在侧壁上形成有溃槽和/或通孔(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包括第二吸能盒(20),所述第二吸能盒(20)连接至所述后壁(11)的靠近所述防撞梁(10)两端的位置并向远离所述后壁(11)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10)沿关于对称轴线(L)对称的波浪形对称曲线延伸,且仅在所述对称轴线(L)处形成有一个所述容纳部(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30)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对称轴线(L)上且位于所述对称轴线(L)两侧的端部边缘彼此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30)包括彼此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对称轴线(L)两侧的第一分体部(30a)和第二分体部(30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部(30a)和所述第二分体部(30b)各自的远离所述对称轴线(L)的侧壁相对于所述对称轴线(L)倾斜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30)的自由端设置有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吸能盒(2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前端板(33)。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总成,其中,所述前防撞梁总成安装为使得所述防撞梁(10)位于保险杠与发动机舱之间的车辆前部空间中。
CN201610603298.4A 2016-07-28 2016-07-28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107662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3298.4A CN107662566B (zh) 2016-07-28 2016-07-28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3298.4A CN107662566B (zh) 2016-07-28 2016-07-28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2566A CN107662566A (zh) 2018-02-06
CN107662566B true CN107662566B (zh) 2020-09-01

Family

ID=61115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3298.4A Active CN107662566B (zh) 2016-07-28 2016-07-28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625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0802B (zh) * 2019-03-06 2021-05-25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小偏置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293A (zh) * 2004-07-20 2006-0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保险杠梁安装结构及车辆用保险杠梁
FR2908714A1 (fr) * 2006-11-20 2008-05-2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nsemble d'absorption de choc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face avant correspondante
CN103158652A (zh) * 2011-12-15 2013-06-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缓冲梁组件
CN205168405U (zh) * 2015-12-14 2016-04-20 吉林大学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汽车智能吸能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8694B2 (ja) * 1991-04-08 2002-01-2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CN2438621Y (zh) * 2000-09-15 2001-07-11 高建生 汽车吸能缓撞保险杠
JP5139954B2 (ja) * 2008-10-27 2013-02-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バンパ装置
CN205059492U (zh) * 2015-08-28 2016-03-0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前防撞梁总成
CN205131178U (zh) * 2015-11-18 2016-04-06 彭强 一种保护行人小腿的汽车防撞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4293A (zh) * 2004-07-20 2006-01-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保险杠梁安装结构及车辆用保险杠梁
FR2908714A1 (fr) * 2006-11-20 2008-05-2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Ensemble d'absorption de chocs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face avant correspondante
CN103158652A (zh) * 2011-12-15 2013-06-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缓冲梁组件
CN205168405U (zh) * 2015-12-14 2016-04-20 吉林大学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汽车智能吸能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2566A (zh) 2018-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1541B2 (en)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battery module mounted in rear of vehicle body
KR101588752B1 (ko) 스몰 오버랩 충돌대응 차체보강구조
US20200148050A1 (en) Electric automobile and body structure thereof
JP6018247B2 (ja) 自動車後部
US9242676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211731294U (zh) 前防撞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9955930U (zh) 前端结构及车辆
CN215398951U (zh) 车身侧面碰撞的传力结构及汽车
CN108725590B (zh) 前部车身增强结构
CN107662566B (zh)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112874459A (zh) 一种吸能盒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15706156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112623029B (zh) 一种汽车纵梁
US10850748B2 (e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mpartment for integration in a deformable driver cabin for an urban railway vehicle
US7484780B2 (en) Bumper beam for automobile
CN212172147U (zh) 前防撞梁组件、吸能板和车辆
US10994784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JP4810250B2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KR101393550B1 (ko) 전방 차체 구조
KR20120029947A (ko) 차량용 완충장치
CN110745089A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CN218907160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及车辆
CN215553599U (zh) 车身侧面碰撞的传力结构和车身及车辆
CN110816463B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格栅固定支架及车辆
CN210174971U (zh) 前纵梁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