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5089A -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5089A
CN110745089A CN201810812215.1A CN201810812215A CN110745089A CN 110745089 A CN110745089 A CN 110745089A CN 201810812215 A CN201810812215 A CN 201810812215A CN 110745089 A CN110745089 A CN 1107450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late
front side
vehicle
rea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122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朱春明
郑晓飞
翟永根
陈军军
朱赫
赵广飞
赵军利
韦勇
刘建
侯鑫
孙春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1221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450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45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50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内限定有吸能空腔;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所述左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左端且向后延伸,所述右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右端且向后延伸;内加强件,所述内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吸能空腔内,所述内加强件的前端与所述吸能空腔的前侧壁相连,所述内加强件的后端与所述吸能空腔的后侧壁相连。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在前侧发生碰撞时,减少冲击力,防撞梁吸收冲击能量,对于车辆与行人发生的碰撞可以有效地保护行人,减少行人所受到的伤害,还可以降低车辆的前侧零部件的损坏程度。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前防撞梁位于机舱前部,被前保险杠包裹,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吸收并传递碰撞能量,保护行人及驾乘人员安全;当前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法规日益严格,燃油车前防撞梁无法满足碰撞安全法规要求,发生前部碰撞时前防撞梁中部向车后方向折弯并挤压散热模块、电机、前围板,进而导致驾乘人员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事故车的维修费用增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以使车辆在前侧发生碰撞时,减少冲击力,防撞梁吸收冲击能量,对于车辆与行人发生的碰撞可以有效地保护行人,减少行人所受到的伤害,还可以降低车辆的前侧零部件的损坏程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所述防撞梁本体内限定有吸能空腔;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所述左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左端且向后延伸,所述右吸能盒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右端且向后延伸;内加强件,所述内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吸能空腔内,所述内加强件的前端与所述吸能空腔的前侧壁相连,所述内加强件的后端与所述吸能空腔的后侧壁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内加强件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内加强件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内加强件沿所述防撞梁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内加强件的横截面构造为“口”字型以在内部形成吸能腔。
进一步的,内加强件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横截面均构造为“匚”字型,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的敞口朝向彼此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加强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前侧板和第一后侧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二连接板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前侧板和第二后侧板。
进一步的,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均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的前侧壁上,所述第一后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均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的后侧壁上。
进一步的,第一前侧板和所述第二前侧板彼此固定且所述第一前侧板或所述第二前侧板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的前侧壁上;所述第一后侧板和所述第二后侧板彼此固定且所述第一后侧板或所述第二后侧板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的后侧壁上。
进一步的,防撞梁本体包括:防撞梁外板和设置在所述防撞梁外板内侧的防撞梁内板,所述防撞梁外板与所述防撞梁内板限定出所述吸能空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防撞梁通过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固定在车身上,在防撞梁本体内设置吸能空腔,吸能空腔内布置有内加强件,提高了防撞梁本体的结构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本体的前侧将冲击力传递给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防撞梁本体内设置有内加强件而不易发生形变,左吸能盒和右吸能盒形变以吸收冲击力,有效地保护了保护散热模块、电机、前围板以及驾乘人员。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因此该车辆的可以有效地吸收车辆前侧碰撞时的冲击能,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保护散热模块、电机、前围板以及驾乘人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防撞梁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防撞梁100,
防撞梁本体110,吸能空腔111,防撞梁外板112,防撞梁内板113,
左吸能盒120,右吸能盒130,
内加强件140,
第一加强板141,第一连接板141a,第一前侧板141b,第一后侧板141c,
第二加强板142,第二连接板142a,第二前侧板142b,第二后侧板142c。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1-附图2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包括防撞梁本体110、左吸能盒120、右吸能盒130和内加强件140,防撞梁本体110内限定有吸能空腔111,左吸能盒120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10的左端且向后延伸,右吸能盒130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10的右端且向后延伸,内加强件140设置在吸能空腔111内,内加强件140的前端与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相连,内加强件140的后端与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相连。
防撞梁100设置在车辆的前侧,可以用于保护车辆前侧的散热模块、电机以及前围板,减少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散热模块、电机以将前围板所受到的冲击,以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本体110将冲击力传递给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发生形变,以缓冲冲击力,吸收冲击能量,减少碰撞时行人所受到的冲击力。
吸能空腔111内还设置有内加强件140,内加强件140的前端与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相连,内加强件140的后端与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相连,以适于提高防撞梁本体110的结构强度;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完全溃缩形变后,防撞梁本体110可以形变以吸收剩余的冲击力,内加强件140可以在防撞梁本体110发生形变时也一同随之形变,以提高防撞梁100的吸能效果,进一步地保护行人,减少行人所受到的冲击力,减少车辆中通风模块、电机等零部件所受到的冲击能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车辆发生事故后的维修费用。
具体地,在发生碰撞时,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充分吸收碰撞能量,并将碰撞能量传递至前机舱纵梁,降低冲击力对前舱零部件的损害,保证车身主体结构不受损坏,也降低维修费用;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防撞梁100通过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固定在车身上,在防撞梁本体110内设置吸能空腔111,吸能空腔111内布置有内加强件140,提高了防撞梁本体110的结构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本体110的前侧将冲击力传递给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防撞梁本体110内设置有内加强件140而不易发生形变,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形变以吸收冲击力,有效地保护散热模块、电机、前围板以及驾乘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内加强件140沿防撞梁100的长度方向延伸,防撞梁本体110的长度方向可以为车辆的前进方向,内加强件140可以沿防撞梁100的前后方向发生形变,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冲击力的方向可以来自于车辆的前侧,内加强件140在长度方向延伸,以使内加强件140可以在长度方向发生形变,令内加强件140的形变幅度更大,以使内加强件140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能力,进一步地降低其他零部件和行人所受到的冲击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内加强件140为多个,且内加强件140沿防撞梁本体1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内加强件140可以加强防撞梁100的结构强度,多个内加强件140间隔布置可以保证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结构稳定,提高了防撞梁本体110的结构强度,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的任意一个位置受到冲击力时,对应位置的内加强件140都可以有效地对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进行支撑,并将冲击力传递给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吸收冲击能量并保护行人,多个内加强件140的布置还可以使防撞梁本体110在受到磕碰或较小的冲击时不容易损坏,提高了防撞梁100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内加强件140构造的截面构造为“口”字形以在内部形成吸能腔。内加强件140的截面构造为“口”字形,使得内加强件140内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可以有效地支撑防撞梁本体110,同时将内加强件140的截面构造为“口”字形,使得内加强件140的体积增大,内加强件140可以填充吸能空腔111,提高了内加强件140的支撑范围,提高了防撞梁本体110的抗弯曲能力。
具体地,多个内加强筋提高了前防撞梁本体110的结构强度,抵抗弯曲的能力增大,能有效的防止前防撞梁受到碰撞能量时弯折,避免防撞梁本体110弯折后对前舱零部件及驾乘人员造成损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内加强件140包括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第一加强板141的横截面和第二加强板142的横截面均构造为“匚”字型,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的敞口朝向彼此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加强板141包括第一连接板141a和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41a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前侧板141b和第一后侧板141c;第二加强板142包括第二连接板142a和分别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42a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前侧板142b和第二后侧板142c。
第一前侧板141b和第二前侧板142b均固定在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上,第一后侧板141c和第二后侧板142c均固定在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上。
通过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的设置,可以提高内加强件140的结构强度,在防撞梁本体110发生碰撞时,内加强件140将冲击力迅速传导至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保证内加强件140可以及时响应,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的横截面积均构造为“匚”字型,第一加强板141的敞口与第二加强板142的敞口正对设置,以使内加强筋140的制造方便简单。
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敞口朝向彼此设置,同时第一前侧板141b和第二前侧板142b彼此可以连接,以使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彼此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提高内加强件140的结构强度,提高防撞梁100的抗冲击能力;同时第一后侧板141c和第二后侧板142c彼此可以连接,以使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彼此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提高内加强件140的结构强度,提高防撞梁100的抗冲击能力。
进一步地,第一前侧板141b和第二前侧板142b均固定在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上,第一后侧板141c和所述第二后侧板142c均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上,以使内加强件140可以充满吸能空腔111,使内加强件140与防撞梁100之间的连接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内加强件140中的第一前侧板141b和第二前侧板142b可以焊接固定在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上,第一后侧板141c和第二后侧板142c可以焊接固定在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前侧板141b和第二前侧板142b彼此固定且第一前侧板141b或第二前侧板142b固定在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上;第一后侧板141c和第二后侧板142c彼此固定且第一后侧板141c或第二后侧板142c固定在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上。
具体地,第一前侧板141b设置在第二前侧板142b的前侧,第一前侧板141b的后侧面与第二前侧板142b的前侧面贴合,第一前侧板141b与第二前侧板142b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固定,第一前侧板141b的前侧面与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之间可以焊接固定;第一后侧板141c的后侧面与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贴合,第一后侧板141c的前侧面与第二后侧板142c的后侧面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以使第一连接板141a与第二连接板142a之间可以稳定地配合,使内加强件140稳定地设置在吸能空腔111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防撞梁本体110包括防撞梁外板112和设置在防撞梁外板112内侧的防撞梁内板113,防撞梁外板112与防撞梁内板113限定出吸能空腔111。
防撞梁外板112设置在车辆的前侧,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外板112与碰撞物接触并发生形变,防撞梁内板113通过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与车辆的车身连接,在防撞梁内板113与防撞梁外板112之间的吸能空腔111可以用于设置内加强件140,吸能空腔111为防撞梁外板112的形变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可以有效地缓冲冲击力,保护行人以及车辆前侧的零部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降低车辆在碰撞后的维修成本。
下面简单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100,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防撞梁100,因此该车辆的可以有效地吸收车辆前侧碰撞时的冲击能,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行人,防撞梁本体110的结构强度高不易发生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梁本体(110),所述防撞梁本体(110)内限定有吸能空腔(111);
左吸能盒(120)和右吸能盒(130),所述左吸能盒(120)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10)的左端且向后延伸,所述右吸能盒(130)设置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10)的右端且向后延伸;
内加强件(140),所述内加强件(140)设置在所述吸能空腔(111)内,所述内加强件(140)的前端与所述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相连,所述内加强件(140)的后端与所述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件(140)沿所述防撞梁本体(110)的长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件(140)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内加强件(140)沿所述防撞梁本体(1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件(140)的横截面构造为“口”字型以在内部形成吸能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加强件(140)包括:第一加强板(141)和第二加强板(142),所述第一加强板(141)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加强板(142)的横截面均构造为“匚”字型,且所述第一加强板(141)和所述第二加强板(142)的敞口朝向彼此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41)包括:第一连接板(141a)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41a)前侧和后侧的第一前侧板(141b)和第一后侧板(141c);
所述第二加强板(142)包括:第二连接板(142a)和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142a)前侧和后侧的第二前侧板(142b)和第二后侧板(142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板(141b)和所述第二前侧板(142b)均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上,所述第一后侧板(141c)和所述第二后侧板(142c)均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侧板(141b)和所述第二前侧板(142b)彼此固定且所述第一前侧板(141b)或所述第二前侧板(142b)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111)的前侧壁上;
所述第一后侧板(141c)和所述第二后侧板(142c)彼此固定且所述第一后侧板(141c)或所述第二后侧板(142c)固定在所述吸能空腔(111)的后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防撞梁(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10)包括:防撞梁外板(112)和设置在所述防撞梁外板(112)内侧的防撞梁内板(113),所述防撞梁外板(112)与所述防撞梁内板(113)限定出所述吸能空腔(11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撞梁(100)。
CN201810812215.1A 2018-07-23 2018-07-23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Pending CN1107450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215.1A CN110745089A (zh) 2018-07-23 2018-07-23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12215.1A CN110745089A (zh) 2018-07-23 2018-07-23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5089A true CN110745089A (zh) 2020-02-04

Family

ID=69275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12215.1A Pending CN110745089A (zh) 2018-07-23 2018-07-23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50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0251A (zh) * 2021-01-13 2021-04-16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车厢底板模块化构建及装配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0969A (ja) * 2007-03-28 2008-10-09 Kobe Steel Ltd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構造部材および異材構造部材
KR20080101984A (ko) * 2007-05-17 2008-11-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범퍼 백빔 보강장치
WO2014196321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日軽金アクト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US20150084355A1 (en) * 2012-03-22 2015-03-26 Nikkeikin Aluminium Core Technology Company Ltd. Bumper reinforcement
JP2015193384A (ja) * 2015-08-07 2015-11-05 日軽金アクト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CN205706563U (zh) * 2016-03-18 2016-11-23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铝制前防撞梁结构
JP2017035921A (ja) * 2015-08-07 2017-02-1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JP2017088058A (ja) * 2015-11-13 2017-05-25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0969A (ja) * 2007-03-28 2008-10-09 Kobe Steel Ltd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製構造部材および異材構造部材
KR20080101984A (ko) * 2007-05-17 2008-11-24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범퍼 백빔 보강장치
US20150084355A1 (en) * 2012-03-22 2015-03-26 Nikkeikin Aluminium Core Technology Company Ltd. Bumper reinforcement
WO2014196321A1 (ja) * 2013-06-07 2014-12-11 日軽金アクト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JP2015193384A (ja) * 2015-08-07 2015-11-05 日軽金アクト株式会社 バンパー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JP2017035921A (ja) * 2015-08-07 2017-02-16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JP2017088058A (ja) * 2015-11-13 2017-05-25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バンパ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CN205706563U (zh) * 2016-03-18 2016-11-23 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铝制前防撞梁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0251A (zh) * 2021-01-13 2021-04-16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货车车厢底板模块化构建及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1541B2 (en) Protection structure of battery module mounted in rear of vehicle body
US6938948B1 (en) Energy absorbing front frame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JP5382239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109204496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3407494A (zh) 用于车架的纵梁
JP5657705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フード構造
CN209955930U (zh) 前端结构及车辆
CN211617879U (zh) 车身组件和具有它的车辆
US20180304933A1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10745089A (zh) 用于车辆的防撞梁及车辆
CN209719505U (zh) 一种防撞梁吸能盒
CN215706156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AU2022424063A1 (en)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5824848B2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ーランプロテクタ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12172147U (zh) 前防撞梁组件、吸能板和车辆
JP4374903B2 (ja) 車両における衝撃吸収構造
CN112623029B (zh) 一种汽车纵梁
CN110316251B (zh) 前车架和客车
CN107662566B (zh) 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109204495B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16994098U (zh) 一种前大灯安装横梁和加强梁的双梁结构以及车辆
CN218055377U (zh) 一种车辆机舱的前纵梁结构及车辆
CN113978564B (zh) 一种商用车车身的前部碰撞吸能结构及平头商用车
CN220577365U (zh) 前机舱结构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