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654U -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96654U CN217396654U CN202221184111.9U CN202221184111U CN217396654U CN 217396654 U CN217396654 U CN 217396654U CN 202221184111 U CN202221184111 U CN 202221184111U CN 217396654 U CN217396654 U CN 2173966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in
- wheel
- longitudinal beam
- end structure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89 fast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车辆的前端结构,包括:前防撞梁组件、轮罩边梁组件和机舱纵梁,轮罩边梁组件包括:轮罩边梁和减震器安装座,减震器安装座设置于轮罩边梁的一侧;以及机舱纵梁连接于轮罩边梁的下方,机舱纵梁的前端连接于前防撞梁组件,机舱纵梁前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机舱纵梁中部的横截面积。这样,通过将前防撞梁组件、轮罩边梁组件和机舱纵梁进行连接,前防撞梁组件适于对前侧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分解,而轮罩边梁组件适于对车胎的振动进行缓冲分解,以使前端结构具有较高的NVH性能,提升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内适于构建有前端的防撞缓冲结构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在相关技术中,常会将振动作用传递到车辆内部,以降低用户驾驶车辆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前端结构,所述车辆的前端结构能够让车辆具有较高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前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包括:前防撞梁组件、轮罩边梁组件和机舱纵梁,所述轮罩边梁组件包括:轮罩边梁和减震器安装座,所述减震器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轮罩边梁的一侧;以及所述机舱纵梁连接于所述轮罩边梁的下方,所述机舱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组件,所述机舱纵梁前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机舱纵梁中部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结构,通过将前防撞梁组件、轮罩边梁组件和机舱纵梁进行连接,前防撞梁组件适于对前侧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分解,而轮罩边梁组件适于对车胎的振动进行缓冲分解,以使前端结构具有较高的NVH性能,提升舒适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机舱纵梁前端的横截面积呈递增趋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舱纵梁包括: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所述纵梁外板连接于所述纵梁内板的外侧,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纵梁外板的前端向外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舱纵梁中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b1,所述机舱纵梁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b2,b1和b2满足关系式:70mm≤b1≤90mm,130mm≤b2≤16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罩边梁组件还包括:轮罩和轮罩加强板,所述轮罩加强板设置于所述轮罩上,所述轮罩和所述轮罩加强板均连接于所述机舱纵梁和所述轮罩边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罩边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轮罩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罩、所述轮罩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板均焊接连接在所述轮罩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防撞梁组件包括:前防撞梁和主吸能盒,所述主吸能盒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上,所述主吸能盒的后端螺接于所述机舱纵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吸能盒的后端设置有后安装平板,所述机舱纵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安装平板,所述后安装平板和所述前安装平板相对设置,所述后安装平板和所述前安装平板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由于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前端结构,通过将前防撞梁组件、轮罩边梁组件和机舱纵梁进行连接,前防撞梁组件适于对前侧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分解,而轮罩边梁组件适于对车胎的振动进行缓冲分解,以使前端结构具有较高的NVH性能,提升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轮罩边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舱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前端结构10,
前防撞梁组件100,前防撞梁110,主吸能盒120,后安装平板121,
轮罩边梁组件200,轮罩边梁210,减震器安装座220,轮罩230,轮罩加强板240,连接板250,
机舱纵梁300,纵梁外板310,纵梁内板320,前安装平板3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结构10,包括:前防撞梁组件100、轮罩边梁组件200和机舱纵梁300。
具体来说,轮罩边梁组件200包括:轮罩边梁210和减震器安装座220,减震器安装座220设置于轮罩边梁210的一侧;以及机舱纵梁300连接于轮罩边梁210的下方,机舱纵梁300的前端连接于前防撞梁组件100,机舱纵梁300前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机舱纵梁300中部的横截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前端结构10的使用过程中,前防撞梁组件100适于构建在机舱纵梁300的前方,以对撞击力进行吸收缓冲,降低作用力对前端结构10的影响,而在机舱纵梁300的后端还设有轮罩边梁210,在车轮进行振动时,振动作用适于传递到轮罩边梁组件200上,由于轮罩边梁组件200上设有减震器安装座220,减震器安装座220适于与减震器进行连接,以对振动进行缓冲分散,从而降低振动对车辆的影响,提升车辆的舒适性。
同时,由于机舱纵梁300的前端横截面积大于机舱纵梁300的中部横截面积,由于机舱纵梁300的前端适于与前防撞梁组件100进行连接,一方面,能够提升机舱纵梁300与前防撞梁组件100的连接可靠性,且由于连接部分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撞击力能够通过机舱纵梁300与前防撞梁组件100的连接传递而进行缓冲分解,另一方面,还能让机舱纵梁300具有较高结构强度,以提升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前端结构10,通过将前防撞梁组件100、轮罩边梁组件200和机舱纵梁300进行连接,前防撞梁组件100适于对前侧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分解,而轮罩边梁组件200适于对车胎的振动进行缓冲分解,以使前端结构10具有较高的NVH性能,提升舒适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机舱纵梁300前端的横截面积呈递增趋势。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将机舱纵梁300的横截面积在自后向前的方向上设置成递增的趋势,使得机舱纵梁300的前端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以使其与前防撞梁组件100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以提升机舱纵梁300的使用可靠性。同时,通过前防撞梁组件100进行传递的撞击力适于在前防撞梁组件100与机舱纵梁300的连接部分进行分解,以提升机舱纵梁300的使用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舱纵梁300包括:纵梁外板310和纵梁内板320,纵梁外板310连接于纵梁内板320的外侧,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纵梁外板310的前端向外倾斜延伸。由此,通过使用纵梁外板310和纵梁内板320构成机舱纵梁300,设计过程得到简化,生产过程较为简单,以提升机舱纵梁300的生产效率,从而让机舱纵梁300具有更为可靠的使用性能,以使作用到机舱纵梁300的作用力适于得到分解降低,以提升舒适性。同时,由于将纵梁外板310的前端向外倾斜延伸,在纵梁外板310与纵梁内板320进行连接组件以构成的机舱纵梁300能够实现其在从后向前方向上,横截面积呈递增趋势。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机舱纵梁300中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b1,机舱纵梁300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b2,b1和b2满足关系式:70mm≤b1≤90mm,130mm≤b2≤160mm。可以理解的是,机舱纵梁300的宽度不宜过大或者过小,如若机舱纵梁300的宽度过大,则会让机舱纵梁300的结构强度降低,而如若机舱纵梁300的宽度过小,则会使机舱纵梁300的结构强度较低以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由于机舱纵梁300的前端适于与前防撞梁组件100进行连接,较大的横截面积能够让机舱纵梁300与前防撞梁组件100之间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而机舱纵梁300的中部适于提供承载作用,因此可以将机舱纵梁300中部的宽度设为70mm至90mm之间。进一步地,为了让机舱纵梁300的构建更为简单,且兼顾较高的使用性能,可以将机舱纵梁300中部的宽度设为81mm,将机舱纵梁300前端的宽度设为14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罩边梁组件200还包括:轮罩230和轮罩加强板240,轮罩加强板240设置于轮罩230上,轮罩230和轮罩加强板240均连接于机舱纵梁300和轮罩边梁210之间。这样,轮罩加强板240适于与轮罩230进行连接,以提升轮罩230的结构强度,而将轮罩230和轮罩加强板240适于连接在机舱纵梁300和轮罩边梁210之间,以使作用在轮罩230上的作用力适用于传递到轮罩边梁210上进行吸收分解。同时,由于轮罩230和轮罩加强板240均连接于机舱纵梁300和轮罩边梁210之间,使得轮罩230和轮罩加强板240的连接设置更为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轮罩边梁组件200还包括:连接板250,连接板250连接于轮罩边梁210和机舱纵梁300之间。这样,由于在轮罩边梁210和机舱纵梁300之间设有连接板250,以使轮罩230关于机舱纵梁300之间的连接限定更为可靠,以提升使用性能。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轮罩230、轮罩加强板240和连接板250均焊接连接在轮罩边梁210和机舱纵梁300上。由此,采用焊接的方式,能够简化连接组装过程,提升连接组装效率。同时,还能让连接组装的结构之间具有更为可靠的稳定性,以提升其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防撞梁组件100包括:前防撞梁110和主吸能盒120,主吸能盒120的前端连接于前防撞梁110上,主吸能盒120的后端螺接于机舱纵梁300上。这样,通过在前防撞梁110的后端设有主吸能盒120,主吸能盒120适于对作用到前防撞梁110上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吸收,以使车辆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同时,由于主吸能盒120的后端适于与机舱纵梁300进行连接,使得通过主吸能盒120进行作用传递的撞击力能够较好的通过主吸能盒120进行分解吸收,以降低撞击力对机舱纵梁300的作用效果,从而让机舱纵梁300的使用更为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吸能盒120的后端设置有后安装平板121,机舱纵梁300的前端设置有前安装平板330,后安装平板121和前安装平板330相对设置,后安装平板121和前安装平板330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如此以来,由于在机舱纵梁300的前端设有前安装平板330,在主吸能盒120的后端设有后安装平板121,在组装连接主吸能盒120与机舱纵梁300时,仅需要将后安装平板121与前安装平板330进行对正即可组装连接主吸能盒120与机舱纵梁300,从而让主吸能盒120与机舱纵梁300之间的连接过程得到简化,以提升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如上任一项的车辆的前端结构10。这样,由于车辆内设有如上所示的前端结构10,通过将前防撞梁组件100、轮罩边梁组件200和机舱纵梁300进行连接,前防撞梁组件100适于对前侧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分解,而轮罩边梁组件200适于对车胎的振动进行缓冲分解,以使前端结构10具有较高的NVH性能,提升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防撞梁组件;
轮罩边梁组件,所述轮罩边梁组件包括:轮罩边梁和减震器安装座,所述减震器安装座设置于所述轮罩边梁的一侧;以及
机舱纵梁,所述机舱纵梁连接于所述轮罩边梁的下方,所述机舱纵梁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组件,所述机舱纵梁前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机舱纵梁中部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机舱纵梁前端的横截面积呈递增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纵梁包括: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所述纵梁外板连接于所述纵梁内板的外侧,在从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纵梁外板的前端向外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纵梁中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b1,所述机舱纵梁前端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为b2,b1和b2满足关系式:70mm≤b1≤90mm,130mm≤b2≤16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边梁组件还包括:轮罩和轮罩加强板,所述轮罩加强板设置于所述轮罩上,所述轮罩和所述轮罩加强板均连接于所述机舱纵梁和所述轮罩边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边梁组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轮罩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所述轮罩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板均焊接连接在所述轮罩边梁和所述机舱纵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组件包括:前防撞梁和主吸能盒,所述主吸能盒的前端连接于所述前防撞梁上,所述主吸能盒的后端螺接于所述机舱纵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吸能盒的后端设置有后安装平板,所述机舱纵梁的前端设置有前安装平板,所述后安装平板和所述前安装平板相对设置,所述后安装平板和所述前安装平板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前端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84111.9U CN21739665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84111.9U CN21739665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96654U true CN217396654U (zh) | 2022-09-09 |
Family
ID=83143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84111.9U Active CN21739665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96654U (zh) |
-
2022
- 2022-05-17 CN CN202221184111.9U patent/CN2173966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99111B2 (en) |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 |
US20050077756A1 (en) |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WO2019001534A1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17659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下部车身结构 | |
CN112441140A (zh) |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 |
CN213705569U (zh) | 一种汽车前端骨架总成及汽车 | |
CN217396654U (zh) |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KR20120127757A (ko) | 차량용 범퍼 스테이 유닛 | |
CN110626427A (zh) | 汽车小偏置碰传力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 |
CN215244716U (zh) | 前防撞梁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1633795U (zh) | 汽车后地板总成 | |
CN212373492U (zh) | 一种汽车缓冲结构及汽车 | |
CN218258373U (zh) |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汽车车身 | |
CN216332326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8112794U (zh) | 后地板骨架结构、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7778772U (zh) | 车辆的前端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7100171U (zh) | 一种用于改善底盘碰撞传力的吸能装置 | |
CN209739159U (zh) | 一种具有吸能溃缩结构的副车架 | |
CN217554029U (zh) | 汽车中通道结构及汽车 | |
CN216468090U (zh) | 车身前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 |
CN217374688U (zh) |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具有其的车身连接结构和车辆 | |
CN21402887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 |
CN210083339U (zh) |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0083338U (zh) |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1519653U (zh) | 汽车小偏置碰传力机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