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6631U -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6631U
CN217396631U CN202221384089.2U CN202221384089U CN217396631U CN 217396631 U CN217396631 U CN 217396631U CN 202221384089 U CN202221384089 U CN 202221384089U CN 217396631 U CN217396631 U CN 217396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vehicle
collision
absorbing
fram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840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清芳
马勇
张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xin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xin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xin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840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6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6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6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所述车辆的车架组件包括:防撞横梁;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吸能本体,所述吸能本体连接在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防撞横梁之间,从所述纵梁本体至所述防撞横梁方向上,所述吸能本体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由此,通过吸能本体倾斜设置,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时,通过吸能本体溃缩变形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实现增加车架组件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减少碰撞能量向驾驶室传递目的,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能够增大散热器的安装布置空间,使得在布置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时更加方便省力,较大的安装布置空间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及具有该车辆的车架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指25%正面重叠碰撞,是车辆以一定速度撞击重叠面积只相当于车身宽度25%的固体物质。车架吸能段在整车碰撞中产生溃缩、变形,进而达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使碰撞中产生的能量少向驾驶室传递,保护乘员安全。
但是,现有车架吸能段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即车辆的X向)平行,车架吸能段与车辆的长度方向没有明显的角度,使得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的工况下,车架吸能段无法很好地吸收碰撞能量,车架吸能段对小重叠碰撞工况不起作用,需要在车辆的车身上安装额外的部件或者设置加强结构来吸收碰撞能量,这将会增加安装步骤以及零部件的成本,另外,两个纵梁之间的布置空间有限,不利于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布置,也不利于散热器的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通过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溃缩变形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实现增加车架组件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减少碰撞能量向驾驶室传递目的,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能够增大散热器的安装布置空间,使得在布置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时更加方便省力,较大的安装布置空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架组件,包括:防撞横梁;纵梁,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吸能本体,所述吸能本体连接在所述纵梁本体和所述防撞横梁之间,从所述纵梁本体至所述防撞横梁方向上,所述吸能本体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架组件,通过吸能本体倾斜设置,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时,通过呈现一定角度的吸能本体溃缩变形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实现增加车架组件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进而达到减少碰撞能量向驾驶室传递目的,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同时,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能够增大散热器的安装布置空间,使得在布置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时更加方便省力,较大的安装布置空间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15°≤α≤2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限定出吸能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设有吸能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结构构造为朝向所述吸能腔内凹陷的吸能槽或吸能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设有加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加强结构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吸能本体长度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吸能本体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固定连接且共同限定出所述吸能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应用于车辆的车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架组件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本体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能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架组件100;
防撞横梁10;吸能盒101;
纵梁20;纵梁本体21;吸能本体22;吸能腔221;第一本体2211;第二本体2212;
吸能结构222;加强结构223;横梁30;
安装布置空间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该车身组件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车架组件100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设置车架组件100的设备上,本申请以车架组件100应用于车辆上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包括:防撞横梁10和纵梁20。纵梁20包括纵梁本体21和吸能本体22,吸能本体22连接在纵梁本体21和防撞横梁10之间,从纵梁本体21至防撞横梁10方向上,即从车辆的后方至前方方向上,吸能本体22朝向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吸能本体22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倾斜延伸。进一步地,防撞横梁10沿车身的横向(即宽度)方向延伸,纵梁20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地,防撞横梁10和吸能本体22间连接有吸能盒101,吸能盒101靠近防撞横梁10横向方向上的端部设置。如图1所示,纵梁20和吸能盒101均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纵梁20和两个吸能盒101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纵梁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两个纵梁20相对设置,两个吸能盒10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开设置,且两个吸能盒101相对设置,每个纵梁20与防撞横梁10间均连接有一个吸能盒101。间隔设置的两个吸能盒10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L1,吸能盒101将防撞横梁10安装固定于纵梁20。进一步地,相对设置的两个纵梁20之间连接有横梁30,横梁30连接在两个纵梁20的两个纵梁本体21之间。如图1所示,两个纵梁20的两个纵梁本体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L2,L1>L2。两个纵梁20的两个吸能本体22之间的空间为安装布置空间40。
其中,从纵梁本体21至防撞横梁10方向上,通过吸能本体22朝向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设置,使得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22使得车架组件100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增大。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时,碰撞物体的位置位于车辆横向方向的两侧,且碰撞物体与车辆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通过将吸能本体22倾斜设置,从而增大车架组件100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使得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吸能本体22在发生碰撞时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避免碰撞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进而有效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另外,相对设置的两个吸能本体22之间形成有安装布置空间40,相对设置的吸能盒101之间的距离增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车架组件100的安装布置空间40有所增大,为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预留了足够的安装布置空间40,从而使得对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进行安装布置时更加方便省力,同时增大的安装布置空间40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由此,通过将吸能本体22倾斜设置,使得吸能本体22与纵梁本体21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能够有效增大车架组件100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使得车辆在小重叠碰撞的工况下,吸能本体22发挥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从而避免碰撞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进而有效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同时,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22能够增大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布置空间40,使得在布置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时更加方便省力,较大的安装布置空间40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15°≤α≤25°。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以左侧的纵梁20为例,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吸能本体22靠近吸能盒101的前端与吸能盒101连接,吸能本体22靠近纵梁本体21的后端与纵梁本体21连接,使得吸能本体22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向外倾斜,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为α,所选α应满足关系式:15°≤α≤25°,例如:α可以选取为15°、20°、25°等数值。在车辆横向方向上,车架组件100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取决于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越大,车架组件100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越大,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越小,车架组件100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越小。
例如,在车辆发生25%碰撞时,碰撞物体的位置位于车辆一侧,碰撞物体与车辆的重叠面积只相对于车身宽度的25%。当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选取为20°时,有效增加车架组件100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吸收碰撞能量的范围,使得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22在小重叠碰撞中,能够通过溃缩变形的形式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从而进一步避免碰撞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进而更加有效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进而使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尺寸适宜。
需要说明的是,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具体选定,本申请优选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为α=2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吸能本体22可以限定出吸能腔221,进一步地,吸能本体22可以构造为柱体结构,吸能本体22可以由多个U型板组合而成,多个U型板所限定出的柱体结构的内部为空腔结构,该空腔结构为吸能腔221,进一步地,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所产生的碰撞能量传递至吸能本体22,吸能本体22在碰撞能量的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吸能腔221为吸能本体22的溃缩提供了溃缩空间,使得吸能本体22在短时间内完成溃缩动作,达到吸能本体22通过溃缩变形的形式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从而使得碰撞所产生的能量尽少的向驾驶舱传递,进而能够有效的保护乘员的安全,进而保证吸能本体22的吸能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吸能本体22可以设置有吸能结构222,吸能结构222可以设置于吸能本体22的外表面,吸能结构222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吸能结构222可以在纵梁2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相邻两个吸能结构222间隔开设置。进一步地,车辆在碰撞工况中,吸能本体22在碰撞能量的作用下,吸能本体22溃缩变形,在吸能本体22溃缩变形时,吸能结构222吸收碰撞能量进行溃缩变形,进而能够更好地诱导吸能本体22发生溃缩变形,实现吸能本体22吸收碰撞能量效果,有效减少碰撞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达到保护成员安全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吸能结构222构造为朝向吸能腔221内凹陷的吸能槽或吸能孔。进一步地,从吸能本体22外侧观察吸能槽,吸能槽为朝向吸能腔221内部凹陷的槽体,从吸能腔221内侧观察吸能槽,吸能槽为朝向吸能腔221内凸出的结构。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能量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递,多个吸能结构222溃缩变形,将吸能本体22分成多段,使得靠近防撞横梁10的吸能结构222先发生溃缩变形,在前断吸能本体22吸收部分碰撞能量之后,将剩余的碰撞能量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递,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吸能本体22依次通过溃缩变形的方式逐渐吸收碰撞能量,从而实现吸能本体22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的效果,避免碰撞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进而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吸能孔可以替代上述的吸能槽结构,吸能孔为贯通的通孔,吸能孔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吸能本体22,相较于吸能槽,吸能孔能够减少吸能本体22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吸能本体22设有加强结构223,加强结构223可以设置于吸能本体22的外表面,进一步地,加强结构223可以设置为朝向吸能本体22外侧凸起的凸筋。进一步地,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能量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递,吸能结构222碰撞能量的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从而破坏吸能本体22的整体结构。由于吸能本体22设有加强结构223,加强结构223能够提高吸能本体22的结构强度,使得吸能本体22发生溃缩变形时加强结构223能够产生与碰撞能量相抵抗的作用力,从而避免碰撞能量过大导致吸能本体22过度变形,保证吸能本体22达到预期吸能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结构223应当基于车型设定变形最大程度,不能够过度变形。
进一步地,加强结构223可以设置为加强筋,加强筋在吸能本体22长度方向延伸(即加强筋沿着吸能本体22从靠近防撞横梁10一端延伸至靠近纵梁本体21一端)。车辆发生碰撞时,碰撞能量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递,吸能结构222在碰撞能量作用下发生溃缩变形,从而破坏吸能本体22的整体结构,使得靠近防撞横梁10一端的吸能本体22先发生溃缩变形,在前一段吸能本体22吸收部分碰撞能量之后,将未能吸收的碰撞能量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进行传递,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吸能本体22依次通过溃缩变形的形式逐渐吸收碰撞能量,其中,在能量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吸能本体22局部设有加强结构223,加强结构223能够提高吸能本体22的部分结构强度,使得吸能本体22发生溃缩变形时,加强结构223能够产生与碰撞能量相抵抗的作用力,进而避免吸能本体22过度变形而吸能效果未达到的情况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筋的设置数量、长度、强度,应当根据车辆所设定的最大变形程度设置,避免所设加强筋造成吸能本体22的结构强度过高,从而使得吸能本体22发生溃缩变形时能够达到预设的吸能效果,进而避免碰撞所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吸能本体22的横截面可以设置为多边形,进一步地,吸能本体22由上板和下板配合而成,上板和下板均可以为多边形的板体结构,上板和下板装配形成的吸能本体2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其中,如图3所示,吸能本体2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八边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吸能本体22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圆形。通过将吸能本体22的横截面设置为多边形,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吸能本体22将碰撞能量均匀分散至吸能本体22的各边,使得吸能本体22均匀受力,能够避免应力集中,从而提高吸能本体22吸收碰撞能量的性能,进而避免碰撞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吸能本体2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2211(即上述的上板)和第二本体2212(即上述的下板),第一本体2211和第二本体2212固定连接,且第一本体2211和第二本体2212共同限定出吸能腔221,进一步地,第一本体2211伸入第二本体2212内侧进行配合,或者第二本体2212伸入第一本体2211内侧进行配合,第一本体2211与第二本体2212固定连接形成吸能本体22,且第一本体2211和第二本体2212共同限定出吸能腔221,第一本体2211与第二本体2212可通过上下扣合的方式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方式使得吸能本体22的生产工艺更易于实现,有利于提升吸能本体22的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车架组件100,车架组件100由防撞横梁10、吸能盒101、纵梁20连接而成。车辆的前端发生碰撞时,防撞横梁10能够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减少碰撞能量向纵梁20传递,同时,吸能本体22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吸能本体22朝向车辆的外侧倾斜设置,倾斜设置的吸能本体22能够增大车架组件100吸收能量的范围,从而实现车辆发生小重叠碰撞时,车架组件100能更好地吸收碰撞能量,进而避免碰撞所产生的能量进一步向驾驶舱传递,保证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提升车辆驾驶安全性。由此,设置车架组件100的车辆在小重叠碰撞中起到吸能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地增大安装布置空间40,为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预留了足够的安装布置空间40,从而使得对散热器和/或其他零部件进行安装布置时更加方便省力,同时增大的安装布置空间40也有利于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撞横梁(10);
纵梁(20),所述纵梁(20)包括纵梁本体(21)和吸能本体(22),所述吸能本体(22)连接在所述纵梁本体(21)和所述防撞横梁(10)之间,从所述纵梁本体(21)至所述防撞横梁(10)方向上,所述吸能本体(22)朝向所述车辆的外侧倾斜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夹角为α,满足关系式:15°≤α≤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限定出吸能腔(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设有吸能结构(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222)构造为朝向所述吸能腔(221)内凹陷的吸能槽或吸能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设有加强结构(2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223)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吸能本体(22)长度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本体(22)包括:第一本体(2211)和第二本体(2212),所述第一本体(2211)和所述第二本体(2212)固定连接且共同限定出所述吸能腔(221)。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架组件(100)。
CN202221384089.2U 2022-06-03 2022-06-03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7396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4089.2U CN217396631U (zh) 2022-06-03 2022-06-03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84089.2U CN217396631U (zh) 2022-06-03 2022-06-03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6631U true CN217396631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6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84089.2U Active CN217396631U (zh) 2022-06-03 2022-06-03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66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4673B (zh) 车身总成、车辆、门槛梁加强组件
US20240239415A1 (en) Vehicle engine cabin structure and vehicle
CN209955930U (zh) 前端结构及车辆
CN209757255U (zh) 一种汽车车身骨架
CN213083094U (zh)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防撞梁
CN217396631U (zh) 车辆的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0133184U (zh) 副车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CN218287660U (zh) 吸能盒结构及汽车
CN216301016U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215284690U (zh) 汽车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110316251B (zh) 前车架和客车
KR20240093636A (ko) 자동차의 차체 하부 구조 및 사이드 실 구조
CN214689769U (zh) 一种前端结构和车辆
CN212605452U (zh) 电动汽车的机舱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02163494U (zh) 一种车辆吸能梁结构
CN113415342A (zh) 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13768723U (zh) 平台化车身的前部结构
CN217892747U (zh) 车辆防撞结构及车辆
CN220483418U (zh) 车身前部结构及车辆
CN220374636U (zh) 前机舱总成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21162628U (zh) 车身吸能结构及车辆
CN216994098U (zh) 一种前大灯安装横梁和加强梁的双梁结构以及车辆
CN210027325U (zh) 一种汽车铝合金防撞横梁总成
CN216734499U (zh)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CN218505965U (zh) 门槛梁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4

Address after: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after: GREAT WALL MO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Lianchi District, Baodi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elf-confidence Zhix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