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56372B -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56372B
CN112956372B CN202110265576.0A CN202110265576A CN112956372B CN 112956372 B CN112956372 B CN 112956372B CN 202110265576 A CN202110265576 A CN 202110265576A CN 112956372 B CN112956372 B CN 1129563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days
culture medium
jerusalem artich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55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56372A (zh
Inventor
张梅娟
钱朋智
于梦尧
王艳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Kunjian Agricultur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qiha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qiha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Qiqiha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2655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5637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956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6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563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563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涉及食药用菌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灵芝培育技术存在灵芝总培育周期长、生物学效率低和有效成分(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低以及培育成本高的问题。方法: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在20~23℃的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28~3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持续14~16d后,进行补水,然后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继续培养8~1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7~10d后,进行补水,再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持续14~16d后,得到成熟的灵芝,进行采收。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是著名的食药用真菌,素有“仙草”、“瑞草”、“还魂草”之称,是我国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自古至今在中医药界享有极高的美誉。现在不仅作为药物正式被国家药典收录,同时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我国灵芝的药用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次成功栽培灵芝,逐渐实现了灵芝规模化生产。近年来,灵芝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量增长迅速。
在当下从业者众多,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培养基主料木材供应紧张、辅料氮源原料与养殖业争用豆粕和麸皮,在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袋栽、瓶栽等固体接种方式操作繁琐、接种劳动力价格居高以及生物学效率低、产品有效成分少的大环境下,从替代原料开发等方面入手,并尽最大努力采用轻简的培育方法,努力提高培养料生物转换效率,使培养料充分利用,子实体更加优质高产,这不仅是挖掘培养料本身价值,更是生产链中附加支出成本的节约,增产增质综合措施应用,才能有效提高栽培灵芝收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灵芝培育技术存在灵芝总培育周期长、生物学效率低和有效成分(多糖和灵芝三萜)含量低以及培育成本高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将灵芝母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3~5块/0.5cm3,并在18~22℃的温度条件和140~160r/min的转速条件下培养6~8d,得到液体生产种子;将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加入到营养液中,灭菌,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培养基;
二、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量为8~12%;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在20~23℃的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28~3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持续14~16d后,进行第一次补水,然后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继续培养8~12d;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7~10d后,进行第二次补水,再进行第三次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持续14~16d后,得到成熟的灵芝,进行采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采用液体菌种接种,与固态菌种相比,液体菌种接种发菌快,无需额外打孔,大幅度减少人工接种成本,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长方体敞口栽培容器进行固体装料、菌丝培养、子实体培养等过程,最终获得高品质灵芝子实体,灵芝培育总周期比袋栽灵芝缩短了5-10d;灵芝干品生物学效率达10-12%,比袋栽灵芝干品子实体生物学效率高20%-25%;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5%-2%,比袋栽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高15-20%;灵芝三萜含量在1.0-1.2%,比袋栽灵芝子实体灵芝三萜量高10-15%。
本发明在灵芝子实体培育过程中,不需要对培养环境的湿度进行人为干预,只需要分别在接种的第45d和第65d时对灵芝栽培容器内注入自来水即可,减少水电的成本,节能降耗。
(2)本发明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以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为原料制备液体菌种,菊芋粕水解液作为液体菌种的碳源,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含有5-氨基乙酰丙酸成分,5-氨基乙酰丙酸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它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具有安全的活性物质,工业上可通过微生物发酵葡萄糖生产得到5-氨基乙酰丙酸。同时它具有调节生物生长发育的功能,被看作是一种新的生物生长调节物质。该液体菌种培养基、灵芝固态栽培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投资少、能耗低以及技术简单,方法具有可行性,增加了菊芋和玉米淀粉的附加值等优势,对菊芋产业和玉米深加工产业等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体生产种子;
图2为灵芝的原基萌发状态;
图3为1-2cm的小子实体;
图4为即将进入成熟阶段的灵芝;
图5为成熟的灵芝;
图6为采收的灵芝鲜品。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灭菌,冷却至室温,得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下,将灵芝母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3~5块/0.5cm3,并在18~22℃的温度条件和140~160r/min的转速条件下培养6~8d,得到液体生产种子;将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加入到营养液中,灭菌,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培养基;
二、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量为8~12%;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在20~23℃的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28~3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持续14~16d后,进行第一次补水,然后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继续培养8~12d;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7~10d后,进行第二次补水,再进行第三次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持续14~16d后,得到成熟的灵芝,进行采收。
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
(1)本实施方式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采用液体菌种接种,与固态菌种相比,液体菌种接种发菌快,无需额外打孔,大幅度减少人工接种成本,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长方体敞口栽培容器进行固体装料、菌丝培养、子实体培养等过程,最终获得高品质灵芝子实体,灵芝培育总周期比袋栽灵芝缩短了5-10d;灵芝干品生物学效率达10-12%,比袋栽灵芝干品子实体生物学效率高20%-25%;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5%-2%,比袋栽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高15-20%;灵芝三萜含量在1.0-1.2%,比袋栽灵芝子实体灵芝三萜量高10-15%。
本实施方式在灵芝子实体培育过程中,不需要对培养环境的湿度进行人为干预,只需要分别在接种的第45d和第65d时对灵芝栽培容器内注入自来水即可,减少水电的成本,节能降耗。
(2)本实施方式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以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为原料制备液体菌种,菊芋粕水解液作为液体菌种的碳源,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含有5-氨基乙酰丙酸成分,5-氨基乙酰丙酸是一种含氧和氮的碳氢化合物,它是一种非蛋白氨基酸,具有安全的活性物质,工业上可通过微生物发酵葡萄糖生产得到5-氨基乙酰丙酸。同时它具有调节生物生长发育的功能,被看作是一种新的生物生长调节物质。该液体菌种培养基、灵芝固态栽培培养基简单且来源广泛、投资少、能耗低以及技术简单,方法具有可行性,增加了菊芋和玉米淀粉的附加值等优势,对菊芋产业和玉米深加工产业等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在121℃下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冷却至室温,得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所述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mL:1mL:1L。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点是:所述菊芋粕水解液按以下步骤制备:将菊芋粕加入到浓度为1.5%的硫酸溶液中,固液比为1:10,然后在121℃的温度条件下反应2.5h,固液分离后,得到初始水解液;将初始水解液经碳酸钙乳液中和至pH为3.0,再经0.5%活性炭脱色15min后,得到菊芋粕水解液,菊芋粕水解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10.0%,总还原糖的质量分数为8.5%;总还原糖由85%果糖、10%葡萄糖和5%木糖组成。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的质量比为2:7:1。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所述的营养液按以下步骤制备:将1.5g菊芋粕水解液和0.5g 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一中将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加入到营养液中,在121℃下灭菌1.5h,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培养基,所述固体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0%。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为150Lx~250Lx;温差刺激为:昼夜温差10℃,白天22℃,晚上12℃;氧气刺激为每天上、下午各通风30min。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温度刺激为温度22℃;通风为每天通风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第二次光照和温度刺激:第二次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第二次温度刺激为温度22℃。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点是:步骤二中所述的第三次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第三次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第三次温度刺激为温度20℃;通风为每天通风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
其他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相同。
采用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液体种子制备:
1.液体培养基:
菊芋粕水解液10mL,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1mL,去离子水1L。
菊芋粕水解液制备过程及成分组成:
将菊芋粕加入到浓度为1.5%的硫酸溶液中,固液比为1:10,然后在121℃的温度条件下反应2.5h,固液分离后,得到初始水解液;将初始水解液经碳酸钙乳液中和至pH为3.0,再经0.5%活性炭脱色15min后,得到菊芋粕水解液,菊芋粕水解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10.0%,总还原糖的质量分数为8.5%;总还原糖由85%果糖、10%葡萄糖和5%木糖组成。
2.培养基灭菌:
按液体菌种培养基的配方精确称取各物质,充分搅拌后分装于培养瓶中,装液量为500mL,瓶口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封好,在121℃下灭菌30min,冷却至常温,备用。
3.种子培养:
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铲取灵芝斜面母种0.5cm3菌种块4块,接入灭完菌的液体培养基的培养瓶中,于恒温摇床中在20℃的温度条件和150r/min的转速条件下培养7d,得到澄清透明、菌丝均匀一致的液体生产种子,备用。如图1所示,灵芝液体菌种的宏观特征为:菌丝絮状或小球状,均匀一致,挂瓶壁的菌丝短绒毛状,淡黄色,培养瓶菌圈较厚较白;菌液澄清透明,菌球在菌液中分散均匀、无上浮、无沉淀;有灵芝独有的菌香味、无其他异味。
二、固态培养基:
将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三者干基质量比为2:7:1,)混合,加营养液拌料均匀,使培养基的含水量达到50%。每栽培容器(材质为聚丙烯,形状为敞口长方体,侧面带通气口,尺寸为长28cm×宽18cm×高9cm),装湿料培养基1500g,装完培养料后,栽培容器套上聚丙烯薄膜,并在通气口出塞上无菌棉塞,在121℃下灭菌1.5h,放入无菌室,冷却至常温,备用。
营养液按以下步骤制备:将1.5g菊芋粕水解液和0.5g 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
三、接种:
无菌条件下,用自动可调节接种枪进行接种,接种量为10%(即液体种子的质量占培养料干基质量的百分比),接种完毕,送入栽培室,等待避光培养。
四、菌丝培养管理:
时间节点:从接种开始计算至接种后的第30d。
具体操作:将接种完毕的培养料放在培养架上,避光培养30d(栽培架子用遮光布进行遮盖)。栽培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利用空调)。第30d时,栽培容器内的灵芝白色菌丝完全吃透培养料,准备见光培养管理。
五、子实体培养管理:
1.原基萌发阶段:
时间节点:从接种后的第30d开始,至接种后的第45d出现原基,共需要15d的时间。
具体操作要点:从接种后的第30d开始,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将栽培容器的聚丙烯薄膜刺孔60个,进行光照(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为150Lx~250Lx)、温差(昼夜温差10℃,白天22℃,晚上12℃)和氧气刺激(每天上、下午各通风30min);大约经过15d的时间,原基萌发,如图2所示。
2.小子实体阶段:
小子实体阶段周期:从原基萌发起,即接种的第45d起,至灵芝菌柄高2-4cm,灵芝菌盖外圈生长线直径为1cm左右(即接种后的第55d),这一时期为灵芝的小子实体阶段,共需要10d的时间。具体操作过程:在接种的第45d时将栽培容器的聚丙烯薄膜去掉,往栽培容器内注入自来水,水位刚好淹没培养基表面即可;然后进行光照(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温度(温度22℃)刺激和通风(每天通风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经过10d的时间,灵芝子实体菌柄生长至3-4cm高,菌盖外圈白色生长线扩展至直径为1-2cm左右,如图3所示。
3.子实体稳定成长阶段:
子实体成长阶段周期:灵芝小子实体继续培养10天,即接种后第55d起,至接种后的第65d,共需要10d的时间。
具体操作过程:进行第二次光照(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和温度刺激(温度22℃)。经过7-10天,灵芝菌盖直径继续扩展,菌盖边缘生长线略小,灵芝菌柄呈黄色或橙黄色。菌柄高6~8cm,菌柄粗1-2cm,菌盖直径为5~7cm,从此子实体即进人成熟阶段,如图4所示。
4.子实体成熟阶段:
子实体成熟阶段周期:子实体继续培养10天,即接种后的第65d起,至接种后的第75d。
具体操作过程:在接种后的第65d时往栽培容器内注入自来水,水位刚好淹没培养基表面即可;再进行第三次光照(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温度(温度20℃)刺激和通风(每天通风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经过15d的时间,子实体柄一般不再增粗伸长,灵芝菌盖外圈白色生长线消失,菌盖直径8-10cm,有孢子粉即将散发,至此,子实体完全成熟,全株呈黄色或橙黄色,即可采收,如图5-6所示。
本实施例采用液体菌种接种,与固态菌种相比,液体菌种接种发菌快,无需额外打孔,大幅度减少人工接种成本,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长方体敞口栽培容器进行固体装料、菌丝培养、子实体培养等过程,最终获得高品质灵芝子实体,灵芝培育总周期比袋栽灵芝缩短了5-10d;灵芝干品生物学效率达10-12%,比袋栽灵芝干品子实体生物学效率高20%-25%;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为1.5%-2%(采用NY/T 1676-2008食用菌中粗多糖含量的测定),比袋栽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高15-20%;灵芝三萜含量在1.0-1.2%(采用NY/SJ 339-2001灵芝三萜含量的测定),比袋栽灵芝子实体灵芝三萜量高10-15%。

Claims (7)

1.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育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将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后,在121℃下灭菌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所述菊芋粕水解液和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0mL:1mL:1L;无菌条件下,将灵芝母种接种于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3~5块/0.5cm3,并在18~22℃的温度条件和140~160r/min的转速条件下培养6~8d,得到液体生产种子;将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加入到营养液中,灭菌,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培养基;
所述菊芋粕水解液按以下步骤制备:将菊芋粕加入到浓度为1.5%的硫酸溶液中,固液比为1:10,然后在121℃的温度条件下反应2.5h,固液分离后,得到初始水解液;将初始水解液经碳酸钙乳液中和至pH为3.0,再经0.5%活性炭脱色15min后,得到菊芋粕水解液,菊芋粕水解液中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为10.0%,总还原糖的质量分数为8.5%;总还原糖由85%果糖、10%葡萄糖和5%木糖组成;
所述的营养液按以下步骤制备:将1.5g菊芋粕水解液和0.5g 5-氨基乙酰丙酸母液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得到营养液;
二、无菌条件下,将液体生产种子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量为8~12%;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在20~23℃的温度条件下,避光培养28~32d;培养结束后,进行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持续14~16d后,进行第一次补水,然后进行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继续培养8~12d;培养结束后,进行第二次光照和温度刺激,持续7~10d后,进行第二次补水,再进行第三次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持续14~16d后,得到成熟的灵芝,进行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的质量比为2: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将菊芋粕、栎木木屑和麸皮加入到营养液中,在121℃下灭菌1.5h,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固体培养基,所述固体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光照、温差和氧气刺激: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为150Lx~250Lx;温差刺激为:昼夜温差10℃,白天22℃,晚上12℃;氧气刺激为每天上、下午各通风3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温度刺激为温度22℃;通风为每天通风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第二次光照和温度刺激:第二次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第二次温度刺激为温度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第三次光照、温度刺激和通风:第三次光照刺激为每天不少于10小时的光照;第三次温度刺激为温度20℃;通风为每天通风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
CN202110265576.0A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Active CN1129563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5576.0A CN112956372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65576.0A CN112956372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6372A CN112956372A (zh) 2021-06-15
CN112956372B true CN112956372B (zh) 2022-04-26

Family

ID=7627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5576.0A Active CN112956372B (zh) 2021-03-11 2021-03-11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5637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861A (zh) * 2006-04-04 2006-09-06 高银录 食用菌的高产生产方法
CN100489108C (zh) * 2008-01-04 2009-05-20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采用薯类原料制备乙醇的方法
CN101822170A (zh) * 2010-05-06 2010-09-08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固态表面培养生产樟芝菌丝体的方法
CN102643875B (zh) * 2012-04-24 2013-10-2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利用菊芋水解液生产d-乳酸的方法
CN103404363A (zh) * 2013-07-01 2013-11-27 鲁东大学 一种鸡腿菇液体菌种制备及优质高产的创新方法
CN104945161A (zh) * 2015-07-06 2015-09-30 合肥福泉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秀珍菇反季节栽培的高效培养基以及制备方法
CN105838620A (zh) * 2016-03-28 2016-08-10 北京七巧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培养基以及灵芝的培养方法
CN106856980A (zh) * 2017-01-20 2017-06-20 永平县绿之源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黑木耳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9566989A (zh) * 2018-10-30 2019-04-05 湖南奇硒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直接食用的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
CN109168977A (zh) * 2018-10-30 2019-01-11 湖南奇硒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硒麦粒食品及其培育方法
CN109429911A (zh) * 2018-11-20 2019-03-08 青海珠峰冬虫夏草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用菊芋制备的发酵冬虫夏草培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44778A (zh) * 2018-12-27 2019-04-19 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5584A (zh) * 2019-04-25 2019-06-07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一种食用菌栽培基质
CN111657053B (zh) * 2020-06-01 2022-02-25 齐齐哈尔大学 蛹虫草仿野生优质高产规范化培育方法
CN111972212B (zh) * 2020-09-09 2022-04-15 岳西县思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栽培桑黄的栽培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56372A (zh) 202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5879B (zh) 一种核桃青皮渣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10249912B (zh)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02057836B (zh) 一种采用子母式培养罐快速生产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方法
CN103270887B (zh)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CN1232632C (zh) 蝉拟青霉新菌株apc-20及其人工培养发酵方法
CN102845225A (zh) 海鲜菇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方法
CN109042063A (zh) 一种栽培培养基、配制方法以及一种暗褐网柄牛肝菌工厂化菌袋栽培方法
CN108934785B (zh) 一种黑牛肝菌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及栽培方法
KR100823541B1 (ko) 꽃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9997608A (zh) 一种食用菌的种植方法
CN109526552A (zh) 一种羊肚菌的菌核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9479622A (zh) 一种茶树菇菌种工厂化生产方法
CN104541967A (zh) 一种用于提取香菇多糖的香菇菌丝体的生产方法
CN100513549C (zh) 液态菌蕈生产方法及其液态菌蕈发酵设备
CN107353095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CN112956372B (zh) 一种灵芝的培育方法
CN106431658A (zh) 一种平菇培养基及平菇栽培方法
CN106234032A (zh) 一种利用菌草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2612989A (zh) 一种盒栽培虫草的方法
CN112772282B (zh) 一种蛹虫草的培育方法
CN110972806A (zh) 朱红硫磺菌菌株培育方法、人工栽培方法
CN107094499A (zh) 一种利用谷元粉为培养基稳定栽培桑黄的方法
CN111919660A (zh) 一种鸡枞菌的栽培方法
CN105061092A (zh) 一种利用玉米副产品培育真姬菇的方法
CN109076883A (zh) 一种草腐食用菌的液体菌种-固体栽培种培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1

Address after: 161200 Incubation Building in Chengnan Food Industry Park Development Zone, Fuyu County, Qiq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Kunjian Agricultur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61006, No. 42, culture street, Jianhua District, Heilongjiang, Qigihar

Patentee before: QIQIHAR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