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1666A -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1666A
CN112931666A CN202110441397.8A CN202110441397A CN112931666A CN 112931666 A CN112931666 A CN 112931666A CN 202110441397 A CN202110441397 A CN 202110441397A CN 112931666 A CN112931666 A CN 112931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ringa
optimal
tea
brewing
flav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413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通
徐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filed Critical Yunnan Institute of Tropical Crops
Priority to CN2021104413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9316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931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1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ack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原料预处理,得到干净的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干燥后粉碎,并按照多种比例混合后装袋;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分析试验结果,得到辣木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最佳冲泡时间、最佳冲泡温度、最佳茶水比和最佳冲泡次数,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得出辣木秆和猫须草配合和冲泡的最佳工艺,从而为袋泡茶的量产提供技术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袋泡茶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袋泡茶是一种冲泡快速,清洁卫生,用量标准,便于调味饮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的产品,适应于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绿色保健类饮品已成为时代主流,有利于预防和改善疾病的功能性营养食品受到了广大人群的青睐。
目前采用辣木、猫须草为原料,开发一款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袋泡茶,但目前使用辣木和猫须草进行泡茶只是存在于人们根据经验进行配比以及冲泡,并没有系统地对辣木和猫须草的配合和冲泡进行研究,进而无法量产为袋泡茶进行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使用辣木和猫须草进行泡茶只是存在于人们根据经验进行配比以及冲泡,并没有系统地对辣木和猫须草的配合和冲泡进行研究,进而无法量产为袋泡茶进行生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袋泡茶,采用辣木秆和猫须草制成,所述辣木秆与所述猫须草的质量分配比为1.4:0.6。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袋泡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原料预处理,得到干净的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
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干燥后粉碎,并按照多种比例混合后装袋;
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
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
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
分析试验结果,得到辣木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最佳冲泡时间、最佳冲泡温度、最佳茶水比和最佳冲泡次数,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
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
其中,在“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原料预处理,得到干净的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再用蒸馏水漂洗,置于室内纱网控水晾干。
其中,在“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干燥后粉碎,并分别进行装袋密封”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晾干分盘放入恒温干燥箱烘干,烘干温度辣木秆50℃、猫须草55℃;
将烘干原料用粉碎机过10目筛粉碎;
将辣木茎秆和猫须草进行分别装袋密封。
其中,在“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黄酮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10mm比色杯于51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取供试液5ml代替檞皮素溶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建立坐标系;
多糖检测:采用蒽酮比色法,于620nm比色,以同样处理的蒸馏水为空白进行比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并建立坐标系;
感官评定:取制好茶包置于沸蒸馏水中浸提,浸提完成后同已知质量的滤纸一起放入干燥箱内烘干,冷却后称量。
其中,在“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质量配比为1:1、1.2:0.8、1.4:0.6、1.6:0.4、1.8:0.2进行配比装袋,根据测定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配比;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用200ml沸水分别浸泡3min、5min、10min、15min、2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分别用200ml的60℃、70℃、80℃、90℃、100℃的水冲泡,1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并进行感官评定;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分别以茶水质量-体积比2:1002:15002:2002:2502:300的比例用沸水浸泡10min,测定茶汤中多糖、黄酮的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茶水比;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采用最佳茶水比分别浸泡1次,2次,3次,4次,5次,分别测定多糖、黄酮含量,确定最佳冲泡次数。
其中,在“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进行正交试验”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进行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多糖含量测定及感官评定;
进行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试验;
进行确定最佳冲泡时间的试验;
进行确定最佳茶水比的试验;
进行确定冲泡次数的试验;
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袋泡茶制备的最佳工艺。
其中,在“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茶汤的亮度及色差度利用全自动色差计进行测定,用正交试验确定茶包最佳冲泡条件的三水平因素进行检测;
对泡茶水浸出物检测,测得袋泡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
其中,在“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得出试验结论: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最佳复配比、袋泡茶的最佳制备工艺、亮度及色差度和水浸出物含量。
本发明的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通过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原料预处理,得到干净的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干燥后粉碎,并按照多种比例混合后装袋;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分析试验结果,得到辣木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最佳冲泡时间、最佳冲泡温度、最佳茶水比和最佳冲泡次数,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得出辣木秆和猫须草配合和冲泡的最佳工艺,从而为袋泡茶的量产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的袋泡茶制备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烘干粉碎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黄酮类标准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的多糖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袋泡茶,采用辣木秆和猫须草制成,所述辣木秆与所述猫须草的质量分配比为1.4:0.6。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袋泡茶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201: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原料预处理,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再用蒸馏水漂洗,置于室内纱网控水晾干,得到干净的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
S202: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干燥后粉碎,并按照多种比例混合后装袋;
S2021: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晾干分盘放入恒温干燥箱烘干,烘干温度辣木秆50℃、猫须草55℃;
S2022:将烘干原料用粉碎机过10目筛粉碎;
S2023:将辣木茎秆和猫须草进行分别装袋密封。
S203: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
S2031:黄酮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10mm比色杯于51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取供试液5ml代替檞皮素溶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建立坐标系;
S2032:多糖检测:采用蒽酮比色法,于620nm比色,以同样处理的蒸馏水为空白进行比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并建立坐标系;
S2033:感官评定:取制好茶包置于沸蒸馏水中浸提,浸提完成后同已知质量的滤纸一起放入干燥箱内烘干,冷却后称量。
S204: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
S2041:将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质量配比为1:1、1.2:0.8、1.4:0.6、1.6:0.4、1.8:0.2进行配比装袋,根据测定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配比;
S2042: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用200ml沸水分别浸泡3min、5min、10min、15min、2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
S2043: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分别用200ml的60℃、70℃、80℃、90℃、100℃的水冲泡,1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并进行感官评定;
S2044: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分别以茶水质量-体积比2:1002:15002:2002:2502:300的比例用沸水浸泡10min,测定茶汤中多糖、黄酮的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茶水比;
S2045: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采用最佳茶水比分别浸泡1次,2次,3次,4次,5次,分别测定多糖、黄酮含量,确定最佳冲泡次数。
S205: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
S206: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
S2061:进行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多糖含量测定及感官评定;
S2062:进行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试验;
S2063:进行确定最佳冲泡时间的试验;
S2064:进行确定最佳茶水比的试验;
S2065:进行确定冲泡次数的试验;
S2066: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袋泡茶制备的最佳工艺。
S207: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
S2071:茶汤的亮度及色差度利用全自动色差计进行测定,用正交试验确定茶包最佳冲泡条件的三水平因素进行检测;
S2072:对泡茶水浸出物检测,测得袋泡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
S208:得出试验结论: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最佳复配比、袋泡茶的最佳制备工艺、亮度及色差度和水浸出物含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材料与试剂
西双版纳辣木秆;西双版纳猫须草;30%乙醇、5%亚硝酸钠、10%硝酸铝、1mol/L氢氧化钠、80%硫酸、蒽酮(分析纯)。
1.1.2试验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制造);DXDDC-10茶包机(上海赛峰包装机械设备有限公司);ME4002E/02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恒温干燥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SC-802全自动色差计(北京京仪康光仪器有限公司)。全自动色差计
1.1.3操作要点
原料预处理:将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再用蒸馏水漂洗,置于室内纱网控水晾干;将晾干原料分盘放入恒温干燥箱烘干,烘干温度辣木秆50℃、猫须草55℃;将烘干原料用粉碎机过10目筛粉碎备用;利用茶包机,进行机选分袋,保证包装密封、完整。
1.2试验方法
1.2.1工艺流程
辣木茶、猫须草→预处理→干燥→粉碎→不同比例混合→袋装→冲泡→评定
1.2.2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及感官评定标准
1.2.2.1黄酮检测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10mm比色杯于51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取供试液5ml代替檞皮素溶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如图7所示,所得标准曲线y=0.7251x+0.011R2=0.9944。
1.2.2.2多糖检测方法
采用蒽酮比色法,于620nm比色,以同样处理的蒸馏水为空白进行比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糖的含量(毫克数)为横坐标,得标准曲线如图8所示,y=8.9836x+0.0299R2=0.9924
1.2.2.3感官评定方法
取2g茶用200ml沸水浸泡10min后按照以下感官评分表进行评分。
表2-1辣木茎秆和猫须草配比感官评定标准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071
1.2.5袋泡茶的水浸出物的检测方法
取制好的茶包一包试样置于500ml烧杯中,加沸蒸馏水350ml,即刻移入沸水浴中浸提45min(每隔10min摇晃一次)。浸提完毕,立即取出茶包。用约150ml沸蒸馏水洗涤茶包3次后,将茶包及已知质量的滤纸一起移入铝盒内,放入120℃的恒温热风干燥箱内烘1h,加盖取出冷却1h后,再烘1h,随即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计算公式:水浸出物(%)=(1-m1/M0xm)x100。式中:M0—试样质量,g;m—试样干物质含量,%;m1—干燥后茶渣质量,g。
1.2.3单因素试验确定相关参数
1.2.3.1辣木茶与猫须草复配比
取经干燥粉碎后10―20目的辣木茎秆和过10目筛的猫须草的筛余物,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配比为1:1,1.2:0.8,1.4:0.6,1.6:0.4,1.8:0.2,(g:g).根据测定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定来确定复配比。
1.2.3.2冲泡时间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用200ml沸水分别浸泡3min,5min,10min,15min,2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
1.2.3.3冲泡温度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分别用200ml的60℃,70℃,80℃,90℃,100℃的水冲泡,1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并进行感官评定。
1.2.3.4茶水比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分别以茶水比2:100,2:1500,2:200,2:250,2:300(g:ml)的比例用沸水浸泡10min,测定茶汤中多糖、黄酮的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茶水比。
1.2.3.5冲泡次数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采用最佳茶水比分别浸泡1次,2次,3次,4次,5次,分别测定多糖、黄酮含量。确定最佳冲泡次数。
1.2.4正交试验确定茶包最佳冲泡条件
以水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次数,茶水比为考察因素,做如表3-1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并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评价相结合确定茶包的最优配比。
表3-1因素水平表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081
2结果与分析
辣木,猫须草的黄酮,多糖含量测定及感官评定结果
表2-2辣木,猫须草的黄酮,多糖含量测定及感官评定结果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091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辣木秆与猫须草的黄酮含量相差较大,且猫须草的黄酮含量远高于辣木秆的黄酮含量;猫须草的多糖含量略高于辣木秆的多糖含量。后面的试验便可以此来判别所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即随着猫须草加入量的增多其黄酮含量应明显升高,多糖含量也应有稍稍升高的趋势。
2.1辣木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的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方法,得到辣木秆和猫须草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2辣木秆与猫须草配比理化检测结果及感官评定得分表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092
辣木与猫须草不同的配比的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结果见表3-2。辣木秆与猫须草的最佳配比的确定我们以感官评分主理化指标为辅。从表3-2可以看出辣木秆与猫须草的配比为1.4:0.6时感官评分最高,且不同配比对黄酮含量的影响较明显对多糖的影响较不明显。综合来看选择1.4:0.6为最佳配比较为合适。
2.2确定最佳冲泡时间的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方法,得到最佳冲泡时间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3不同冲泡时间的黄酮多糖含量及感官得分表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093
不同冲泡时间的黄酮含量及感官评分结果见表3-3。由表3-3可知随着冲泡时间的增加黄酮的含量逐渐升高,而在15min时多糖含量最高感官评分也最高,虽然20min时感官评分和黄酮最高,但根据饮茶习惯我们更趋向于选择15min。所以选择15min为最佳冲泡时间。
2.3确定最佳冲泡温度的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方法,得到最佳冲泡温度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4不同冲泡温度的黄酮多糖含量及其感官评分表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101
不同冲泡温度的黄酮多糖含量及感官评分结果见表3-4。由表3-4可知,随着冲泡温度的增加黄酮和多糖的含量逐渐增加,100℃时黄酮和多糖含量均为最大且感官评分最高,即100℃为最佳冲泡温度。
2.4确定最佳茶水比的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方法,得到最佳茶水比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5不同茶水比对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的影响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102
不同茶水比对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的影响见表3-5。根据表3-5可知,多糖含量随冲泡用水量的增加而下降明显,茶水比为2:100多糖含量最高且感官评分最高,虽然此茶水比时黄酮含量不是最高但与黄酮含量最高的2:150茶水比的值相差不是很大,所以综合考虑依然选择2:100为最佳茶水比。
2.5确定冲泡次数的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方法,得到冲泡次数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6不同冲泡次数对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的影响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111
不同冲泡次数对理化指标及感官评分的影响见表3-6。由表3-6可知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黄酮和多糖的含量急剧下降,第一次冲泡的黄酮和多糖含量最高并且感官评分也最高,故选择1次为最佳冲泡次数。
2.6正交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方法,得到正交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7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表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112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121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7。根据多糖含量的数据可知各因素对多糖含量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次数>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最佳工艺为:A1B1C2D1,即100ml90℃的水冲泡10min,浸泡次数为一次;根据黄酮含量的数据可知各因素对黄酮含量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次数〉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最佳工艺为:A2B2C3D1即150ml100℃的水冲泡10min,浸泡次数为一次;根据感官评分可知各因素对感官得分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次数〉冲泡温度〉冲泡时间〉茶水比,最佳工艺为:A1B1C3D1即100ml100℃的水冲泡5min,冲泡次数为一次。
3.1袋泡茶亮度及色度差的检测
茶汤的亮度及色差度利用全自动色差计进行测定,用正交试验确定茶包最佳冲泡条件的三水平因素进行检测,根据表3-8得到其平均值L=83.36;a=6.07;b=20.79,结果显示茶水汤色透亮,颜色偏红黄色。
表3-8袋泡茶亮度及色差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3035239140000122
注:L值表示颜色的明度;a值表示颜色的红绿值,+a表示偏红,-a表示偏绿;b值表示颜色的黄蓝值,+b表示偏黄,-b表示偏蓝。
3.2.2袋泡茶水浸出物检测结果
水浸出物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测得辣木袋泡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28.58%。
3结论与讨论
由以上试验可以得出两种原料复配混合探索出它们的最佳复配比为辣木秆:猫须草=1.4:0.6,袋泡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茶水比为2:100(g:ml),根据各因素对多糖、黄酮含量的影响顺序为:冲泡次数>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确定最优工艺为:A1B2C3D1,即浸泡水温为100℃,浸泡时间为10min,浸泡次数为1次。亮度及色差度L=83.36;a=6.07;b=20.79,汤色透亮,颜色偏红黄色,水浸出率为28.58%。原料经粉碎未经揉捻,外形自然,细胞破坏率低,水浸出物含量渗透能力弱[13]。
辣木秆猫须草袋泡茶茶水汤色透亮,感官效果佳,口感适中,颜色偏红黄色黄酮含量高,是一种四季皆适于保健饮品。辣木营养均衡,猫须草对于治疗急慢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和风湿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二者在健康养生和医疗辅助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袋泡茶方便携带,易冲泡,符合现代工作和生活节奏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袋泡茶,采用辣木秆和猫须草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辣木秆与所述猫须草的质量分配比为1.4:0.6。
2.一种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原料预处理,得到干净的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
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干燥后粉碎,并按照多种比例混合后装袋;
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
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
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
分析试验结果,得到辣木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最佳冲泡时间、最佳冲泡温度、最佳茶水比和最佳冲泡次数,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
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原料预处理,得到干净的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再用蒸馏水漂洗,置于室内纱网控水晾干。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进行干燥后粉碎,并分别进行装袋密封”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辣木秆和猫须草原料晾干分盘放入恒温干燥箱烘干,烘干温度辣木秆50℃、猫须草55℃;
将烘干原料用粉碎机过10目筛粉碎;
将辣木茎秆和猫须草进行分别装袋密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辣木秆和猫须草进行黄酮、多糖含量测定以及感官评定”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黄酮检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用10mm比色杯于510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取供试液5ml代替檞皮素溶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建立坐标系;
多糖检测:采用蒽酮比色法,于620nm比色,以同样处理的蒸馏水为空白进行比色,每个样品重复测定三次,每次做三个平行,并建立坐标系;
感官评定:取制好茶包置于沸蒸馏水中浸提,浸提完成后同已知质量的滤纸一起放入干燥箱内烘干,冷却后称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辣木秆和猫须草配比、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的单因素试验”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质量配比为1:1、1.2:0.8、1.4:0.6、1.6:0.4、1.8:0.2进行配比装袋,根据测定的多糖和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配比;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用200ml沸水分别浸泡3min、5min、10min、15min、2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按最佳配比混合,分别用200ml的60℃、70℃、80℃、90℃、100℃的水冲泡,10min后检测多糖,黄酮并进行感官评定;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分别以茶水质量-体积比2:1002:15002:2002:2502:300的比例用沸水浸泡10min,测定茶汤中多糖、黄酮的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定,确定最佳茶水比;
取已干燥粉碎过筛的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筛余物按最佳配比混合,取5个茶包,采用最佳茶水比分别浸泡1次,2次,3次,4次,5次,分别测定多糖、黄酮含量,确定最佳冲泡次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分析测定及评定结果,对比辣木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含量、多糖含量和感官,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进行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黄酮、多糖含量测定及感官评定;
进行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最佳配比试验;
进行确定最佳冲泡时间的试验;
进行确定最佳茶水比的试验;
进行确定冲泡次数的试验;
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袋泡茶制备的最佳工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茶汤的亮度及色差度利用全自动色差计进行测定,用正交试验确定茶包最佳冲泡条件的三水平因素进行检测;
对泡茶水浸出物检测,测得袋泡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平均值。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袋泡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最佳工艺制作的袋泡茶进行亮度及色度差检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得出试验结论:辣木茎秆和猫须草的最佳复配比、袋泡茶的最佳制备工艺、亮度及色差度和水浸出物含量。
CN202110441397.8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Pending CN1129316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1397.8A CN112931666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41397.8A CN112931666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1666A true CN112931666A (zh) 2021-06-11

Family

ID=76233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41397.8A Pending CN112931666A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3166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4081A (zh) * 2022-10-14 2023-01-20 商丘师范学院 一种生力草-红枣复合茶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440A (zh) * 2011-11-06 2013-05-08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组多功能天然保健品
CN105010656A (zh) * 2015-05-09 2015-11-04 任晓洁 一种辣木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1376A (zh) * 2016-04-25 2016-08-17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辣木叶茶酶解蛋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98041A (zh) * 2017-03-17 2017-06-06 广东说养自然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护肝强肾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6818A (zh) * 2019-01-29 2019-04-05 韩佳妹 一种猫须草茶制备工艺方法
CN110881550A (zh) * 2019-12-04 2020-03-17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一种辣木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辣木茶
CN110973308A (zh) * 2019-12-04 2020-04-10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一种辣木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11357845A (zh) * 2020-04-17 2020-07-03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肾茶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440A (zh) * 2011-11-06 2013-05-08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组多功能天然保健品
CN105010656A (zh) * 2015-05-09 2015-11-04 任晓洁 一种辣木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1376A (zh) * 2016-04-25 2016-08-17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辣木叶茶酶解蛋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98041A (zh) * 2017-03-17 2017-06-06 广东说养自然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护肝强肾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6818A (zh) * 2019-01-29 2019-04-05 韩佳妹 一种猫须草茶制备工艺方法
CN110881550A (zh) * 2019-12-04 2020-03-17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一种辣木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辣木茶
CN110973308A (zh) * 2019-12-04 2020-04-10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一种辣木饮品的制备方法
CN111357845A (zh) * 2020-04-17 2020-07-03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肾茶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史 1938-2018》", 云南科技出版社 *
许娜等: "猫须草的研究进展", 《中草药》 *
龙勇益等: "核桃分心木、黄精、枸杞、山茱萸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轻工科技》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24081A (zh) * 2022-10-14 2023-01-20 商丘师范学院 一种生力草-红枣复合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1436B (zh) 一种汽爆蕨菜茶的制备方法
CN106173013A (zh) 一种含辣木叶茯砖茶的加工方法
KR20110003739A (ko) 대추 와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7058005A (zh) 一种低度滁菊浸提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8196017A (zh) 一种绿碎茶快速稳定的审评方法
CN107773586A (zh) 一种黑豆浆制何首乌的炮制工艺
CN112931666A (zh) 一种袋泡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12435721A (zh) 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构建龙井绿茶品质判别模型的方法
CN105918967B (zh) 一种高品质薯类全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47600A (zh) 一种紫薯浸泡酒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35797B (zh) 一种中药材或中药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限量的检测方法
CN104804940B (zh) 一种多味杀口型余甘子低度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15299511B (zh) 一种橘红红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40256A (zh) 一种复方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46267A (zh) 一种武夷肉桂茶等级及烘焙程度判别方法
CN110881550A (zh) 一种辣木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辣木茶
CN115720972A (zh) 一种强化美白功效的刺梨汁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72796A (zh) 一种桑葚党参黄芪混合发酵的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4920B (zh) 一种梅子配方酒的检测方法
CN108576308A (zh) 一种黄精乌龙配方保健茶
CN113303383A (zh) 一种多穗石柯红茶复合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1091728B2 (en) Fruit wine product beneficial to health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2970884B (zh) 一种咖啡普洱袋泡茶的制备方法
CN110257205A (zh) 一种茶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10447736A (zh) 一种抗氧化复合茶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