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30455A - 阀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930455A
CN112930455A CN201980068445.4A CN201980068445A CN112930455A CN 112930455 A CN112930455 A CN 112930455A CN 201980068445 A CN201980068445 A CN 201980068445A CN 112930455 A CN112930455 A CN 1129304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member
positioning
valve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84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30455B (zh
Inventor
矢泽岳彦
横江悟
原田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304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04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9304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304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6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 F16K11/07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 F16K11/074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 F16K11/0743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sliding valves, i.e. sliding closure elements with pivoted closure members with flat sealing faces with both the supply and the discharge passages being on one side of the closur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1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for rotat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44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 F16K31/53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 F16K31/535Mechanical actuating means with toothed gearing for rotating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阀驱动装置,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来固定连接器,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性。具体而言,阀驱动装置具备:阀主体,其具有驱动阀体的转子;定子,其使所述转子旋转驱动;连接器,其向所述定子供电;第一外壳部件,其配置所述阀主体及所述定子中的任意一方;第二外壳部件,其配置所述阀主体及所述定子中的另一方,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时,所述转子被接受在所述定子内而构成电动机,并且所述连接器被夹入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与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之间而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被固定。

Description

阀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调节流体流量的阀的阀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对冰箱等的库内进行冷却,有一种供应制冷剂的制冷剂阀装置。所述制冷剂阀装置具备驱动阀来调节供应到库内的制冷剂的供应量的阀驱动装置(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39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38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阀体驱动装置具备向驱动阀的电动机供电的连接器。阀体驱动装置具备安装在外部装置上的下盖部件、阀主体以及覆盖阀主体的上盖部件。通过将上盖部件安装在下盖部件上来夹持并固定阀主体。在所述阀体驱动装置中,连接器安装在上盖部件上。通过将罩部件安装在上盖部件上,连接器被夹在上盖部件和罩之间,相对于上盖部件及罩部件被固定。
但是,在所述结构中,由于是在进行了将上盖部件安装在下盖部件上并固定阀主体的作业之后,进行将罩部件安装在上盖部件上并固定连接器的作业,因此,存在作业工序增多并且零件数量增加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动机的定子构造中,采用将定子、电路基板以及连接器固定在壳体内的结构。在所述结构中,在将定子、电路基板及连接器配置在壳体内之后,将树脂材料填充到壳体内来固定这些结构。
但是,在所述结构中,例如,由于即使在电动机的使用环境不需要基于树脂材料的密封的情况下,为了将连接器固定在壳体上也需要密封树脂,因此,需要用于密封树脂的繁琐的树脂填充作业。此外,由于这些作业及密封树脂,存在电动机的成本增加之类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简单的结构固定连接器,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阀驱动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阀主体,所述阀主体具有驱动阀体的转子;定子,所述定子使所述转子旋转驱动;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向所述定子供电;第一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部件配置所述阀主体及所述定子中的任意一方;第二外壳部件,所述第二外壳部件配置所述阀主体及所述定子中的另一方,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时,所述转子被容纳在所述定子内而构成电动机,并且所述连接器被夹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被固定。
根据本方式,由于仅将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所述转子被收纳在所述定子内而构成电动机,并且所述连接器被夹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被固定,所以与所述阀主体的组装作业的同时,也进行了所述连接器的固定作业,因此能够提高所述阀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此外,仅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夹持,可以固定所述连接器,所以能够简化所述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形成有连接器定位部,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的状态下限定所述连接器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形成有连接器定位部,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的状态下限定所述连接器的位置,所以在向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所述连接器时,不必进行连接器的位置调节作业,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有:第一方向定位部,所述第一方向定位部限定所述连接器在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以及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将所述连接器按压到所述第一方向定位部。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时,所述连接器被所述按压部推压到所述第一方向定位部,由此,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定,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连接器的定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有第二方向定位部,所述第二方向定位部限定所述连接器在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有第二方向定位部,所述第二方向定位部限定所述连接器在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以仅将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就完成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定位,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连接器的定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具有轴线方向定位部,所述轴线方向定位部限定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具有限定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的轴线方向定位部,因此,仅将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就完成所述连接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定位。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所述连接器的定位,能够提高所述阀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备:定位面,所述定位面构成所述连接器的定位的基准位置;以及误差吸收部,所述误差吸收部将所述连接器推压到所述定位面,并且能够吸收所述连接器的尺寸误差。
根据本方式,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备所述连接器的定位面和将所述连接器推压到所述定位面并且能够吸收所述连接器的尺寸误差的误差吸收部。由此,所述连接器以被推压到所述定位面的状态被定位,所以所述连接器的定位精度稳定。
此外,由于所述误差吸收部吸收了所述连接器的尺寸误差,所以所述定位精度更加稳定。
在本发明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方向定位部具备作为所述定位面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和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第一方向按压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一方向定位部具备作为所述定位面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和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第一方向按压部。由此,所述连接器在第一方向上的定位精度稳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方向定位部具备作为所述定位面的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和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第二方向按压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第二方向定位部具备作为所述定位面的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和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第二方向按压部。由此,所述连接器在第二方向上的定位精度稳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轴线方向定位部具备作为所述定位面的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和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轴线方向按压部。
根据本方式,所述轴线方向定位部具备作为所述定位面的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和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轴线方向按压部。由此,所述连接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定位精度稳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基准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按压部、所述第二方向按压部以及所述轴线方向按压部中的各按压部的按压方向重叠的区域。
根据本方式,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基准位置在所述第一方向按压部、所述第二方向按压部以及所述轴线方向按压部中的各按压部的按压方向重叠的区域。由此,所述连接器被定位的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连接器的一个角部的位置相对应。因此,不易受到所述连接器的尺寸误差的影响,从而所述连接器的定位精度稳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作为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重叠的区域是配置有所述定子的一侧。
根据本方式,由于作为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重叠的区域是配置有所述定子的一侧,所以能够获得所述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定子的位置精度稳定,且容易进行电连接的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及所述定位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
根据本方式,由于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及所述定位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所以所述连接器被夹持固定到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之间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具备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朝向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的所述阀主体突出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突出部,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阀主体接触,限定所述阀主体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阀主体接触,限定了所述阀主体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定位。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设置有定子位置限定部,所述定子位置限定部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限定所述定子的位置。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设置有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限定所述定子的位置的定子位置限定部,所以可以预先将所述定子组装到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限定所述定子的位置。其结果是,可以将所述定子组装到所述第二外壳中的状态作为一个单元。由此,在组装所述阀驱动装置时可以不处理多个部件统一作为一个部件进行作业,所以能够简化所述阀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有挂止部,在所述另一方上设置有被挂止在所述挂止部上的被挂止部。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有挂止部,在所述另一方上设置有被挂止在所述挂止部上的被挂止部,所以仅使所述挂止部挂止在所述被挂止部上,就可以将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阀驱动装置的组装。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阀主体具备安装板,所述阀驱动装置经由所述安装板安装在外部装置上。
根据本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各方式中的作用效果同样的作用效果。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凹部及凸部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形成有所述凹部及凸部中的任意另一方,通过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嵌合,所述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被定位。
另外,本方式中的“凹部”不仅包括形成为凹状的部位,还包括能够接受凸部的形状,例如孔。
根据本方式,由于在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凹部及凸部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形成有所述凹部及凸部中的任意另一方,通过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嵌合,所述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被定位,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的定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仅将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所述转子被容纳在所述定子内而构成电动机,并且所述连接器被夹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被固定,所以在与所述阀主体的组装作业同时,也进行了所述连接器的固定作业,因此能够提高所述阀驱动装置的组装作业的作业性。此外,由于仅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进行夹持,就能够将所述连接器固定,所以能够简化所述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的阀体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的上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外壳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外壳部件中的定位部的侧剖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在第二外壳部件上安装有连接器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9](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连接器的端子侧的立体图,(B)是表示连接器的底面侧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外壳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外壳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的下部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用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将连接器夹持并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外壳部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5]是从另一方向观察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外壳部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6]是对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外壳部件上安装有连接器的状态的一部分进行了剖切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中用第一外壳部件和第二外壳部件将连接器夹持并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在最初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在以后的实施方式中省略其结构的说明。
<<<关于阀驱动装置的概要>>>
参照图1至图4,使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阀驱动装置10进行说明。
作为一个例子,阀驱动装置10装设在冰箱中,调节库内冷却用的制冷剂(流体)的供应量。阀驱动装置10具备阀主体12(图2)、从阀主体12延伸的流入管14、与流入管14平行延伸的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安装阀主体12的安装板22、安装阀主体12及安装板22的第一外壳部件24、覆盖阀主体12的上部的第二外壳部件26、连接器28以及定子30。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流入管14、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的延设方向、稍后叙述的电动机52的轴线方向设为上下方向(Z轴方向),将阀主体12设为上侧(+Z方向),将流入管14、第一流出管16及第二流出管18设为下侧(-Z方向)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Y轴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X轴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如图2所示,阀驱动装置10大致分三个单元构成。流入管14、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第三流出管20及安装板22安装在阀主体12上,构成阀主体单元32。如图12所示,阀主体单元32安装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构成下部组件34。
在图2及图5中,连接器28、定子30组装到第二外壳部件26上,构成上部组件36。
如图3所示,阀驱动装置10通过在下部组件34上安装有上部组件36而构成。阀主体12具备基台38、密封盖40、转子42、阀体驱动机构44以及阀体46。基台38具有上表面38a。在基台38上分别安装有流入管14、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在基台38的上表面38a安装有密封盖40,由基台38和密封盖40围成的空间形成阀室48。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基台38上安装有流入管14的端部14a。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管14的端部14a以与阀室48连通的方式构成。由此,制冷剂(流体)从流入管14供应到阀室48内。
另一方面,在基台38上安装有阀座构成部件50(图3及图4)。在阀座构成部件5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安装在阀座构成部件50上的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分别与阀室48连通。因此,从流入管14流入到阀室48内的制冷剂(流体)从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中的至少一个流出。
<<<关于电动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30和转子42构成电动机52。定子30配置成将密封盖40夹在中间围绕转子42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定子30具备芯部件54。在定子30的芯部件54上,作为驱动线圈56缠绕有绕组。缠绕在定子30上的驱动线圈56(绕组)的一端与电动机端子52a(图5)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端子52a与柔性印刷基板(FPC)58电连接。在柔性印刷基板(FPC)58上电连接有连接器28的连接器端子6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28上能够连接未图示的电缆的插头,并经由电缆供电。其结果是,经由连接器28、柔性印刷基板(FPC)58及电动机端子52a向定子30供电。
如图3及图4所示,转子42具备驱动磁体62、驱动侧齿轮64以及支轴66。驱动侧齿轮64和驱动磁体62以能够相对于支轴66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支轴66上。驱动磁体62安装在驱动侧齿轮64上。支轴66的上端被形成在密封盖40上的轴承部40a支承,支轴66的下端被形成在基台38上的轴承部38b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定子30(驱动线圈56)被励磁时,转子42通过驱动磁体62以支轴66为旋转中心在阀室48内旋转。
<<<关于阀体驱动机构>>>
阀体驱动机构44具备从动侧齿轮68、阀体46以及支轴70。从动侧齿轮68和阀体46以能够相对于支轴70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支轴7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阀体46以与从动侧齿轮68一起旋转的方式构成。从动侧齿轮68与驱动侧齿轮64啮合。也就是说,当转子42旋转驱动时,与驱动侧齿轮64啮合的从动侧齿轮68旋转,进而阀体46也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阀体46围绕支轴70转动时,能够调节供应到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的制冷剂(流体)的量。具体而言,构成为当阀体46在支轴70的周围位于几个位置时,对应于各位置,供应到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的制冷剂(流体)量发生变化。
[第一实施方式]
<<<关于第二外壳部件>>>
基于图5至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外壳部件26进行说明。此外,稍后对第一外壳部件24进行叙述。如图6至图8所示,第二外壳部件26具备定子收纳部26a和连接器定位部26b。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收纳部26a形成为圆筒状,并向-Z方向侧开口。
在定子收纳部26a的上部26c,沿圆周方向隔开适当间隔配置有多个朝向-Z方向侧突出的凸部26d。另一方面,在定子收纳部26a的内周面上,沿圆周方向隔开适当间隔设置有多个定子位置限定部26e。
定子位置限定部26e在定子收纳部26a的内周面中,构成为在朝向径向中心突出的同时朝向上部26c的倾斜面。也就是说,在定子30安装在定子收纳部26a的状态下,定子位置限定部26e与定子30卡合,作为抑制定子30从定子收纳部26a脱出的防脱落部发挥作用。
当定子30安装在定子收纳部26a上时,多个凸部26d朝向-Z方向侧按压定子30的上表面。由此,定子30被推压到定子位置限定部26e,在作为电动机52的轴线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定。
在图6至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连接器定位部26b构成为从圆筒状的定子收纳部26a向-Y轴方向侧突出。作为一个例子,连接器定位部26b形成为向-Z方向开口的箱状。构成为连接器28的一部分能够收纳在连接器定位部26b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定位部26b具备第一方向定位部26f和第二方向定位部26h。作为一个例子,第一方向定位部26f在连接器定位部26b内配置在+Y方向侧,即定子收纳部26a侧,并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于两个部位。如图7所示,第一方向定位部26f由一对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和第一方向按压部26g构成。第一方向按压部26g在连接器定位部26b内设置在-Y方向侧,并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以与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对置的方式形成于两个部位。在第一方向定位部26f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上连续设置有连接器支承面26k,所述连接器支承面26k由沿着第一方向(Y方向)和第二方向(X方向)两者的面形成。
在此,参照图9,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8形成为一方开口的箱状。在连接器28的底部,作为一个例子,在四个角设置有腿部28a。连接器28的上部开口,构成为插头连接部28b。在插头连接部28b内排列有多个连接器端子60。
如图7所示,当将连接器28安装到连接器定位部26b上时,设置在连接器28的底部的四个腿部28a中的两个部位被第一方向定位部26f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支承,还与连接器支承面26k相接。在此,连接器支承面26k兼做稍后叙述的轴线方向定位部264的构成要素。
在此,当向连接器定位部26b安装连接器28时,第一方向按压部26g将连接器28朝向+Y方向侧,即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按压。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当将连接器28安装在连接器定位部26b时,连接器28的一部分,具体地说为腿部28a和第一方向按压部26g的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干涉,第一方向按压部26g的一部分向-Y轴方向弹性变形而产生弹力,向+Y轴方向侧按压连接器28。由此,连接器28被推压到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连接器28在Y轴方向(第一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定。
如图8所示,第二方向定位部26h在连接器定位部26b内以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作为一个例子,一对第二方向定位部26h形成为分别朝向+X轴方向或-X轴方向突出,使得连接器定位部26b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变窄。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连接器28安装在连接器定位部26b时,一对第二方向定位部26h分别与连接器28的X轴方向上的两侧面接触。由此,连接器28由一对第二方向定位部26h限制在X轴方向上的位移。因此,一对第二方向定位部26h限定连接器28在X轴方向(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在图5、图6及图8中,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二外壳部件26的外周形成有多个被挂止部26m。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子收纳部26a的外周面上相互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一对被挂止部26m,还以环绕连接器定位部26b的方式设置有三个部位的被挂止部26m。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被挂止部26m形成为钩状。
<<<关于第一外壳部件>>>
在图10至图13中,对第一外壳部件24进行说明。第一外壳部件24具备阀主体单元安装部24a和连接器收纳部24b。阀主体单元安装部24a具备阀主体安装面24c、流入管导向部24d、流出管导向部24e、多个突出部24f、安装板安装面24g、凸部24h以及挂止部24j。
在阀主体安装面24c上设置有流入管导向部24d、流出管导向部24e及多个突出部24f。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流入管导向部24d从阀主体安装面24c向-Z方向延设,形成为漏斗状。当阀主体单元32安装在阀主体安装面24c上时,流入管14插入流入管导向部24d内,流入管14的-Z方向侧的端部从流入管导向部24d突出(图1、图3及图13)。此外,图11中的标注有附图标记14的双点划线的圆表示配置在流入管导向部24d内的流入管14的截面。
作为一个例子,流出管导向部24e从阀主体安装面24c向-Z方向延设,形成为漏斗状。当阀主体单元32安装在阀主体安装面24c上时,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插入流出管导向部24e内,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的-Z轴方向侧端部从流出管导向部24e突出(图1、图3及图13)。此外,图11中的标注有附图标记16、18、20的双点划线的圆表示配置在流出管导向部24e内的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的截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流出管导向部24e内,沿圆周方向隔开适当间隔设置有朝向径向中心突出的位置限制部24k(图11)。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限制部24k形成有三处,位置限制部24k配置为位于第一流出管16与第二流出管18之间、第二流出管18与第三流出管20之间以及第一流出管16与第三流出管20之间。
由此,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的相互位置由位置限制部24k限定。其结果是,例如,能够防止第一流出管16、第二流出管18及第三流出管20在流出管导向部24e内向图11中的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扭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突出部24f在阀主体安装面24c上沿圆周方向隔开适当间隔设置。作为一个例子,突出部24f形成为从阀主体安装面24c向+Z方向突出。在阀主体单元32已安装在阀主体安装面24c上时,多个突出部24f与构成阀主体单元32的底部的基台38接触,支承阀主体单元32。由此,多个突出部24f限定阀主体单元32在Z轴方向上的位置。
在阀主体安装面24c的周围形成有安装板安装面24g。在安装板安装面24g上,在+Y轴方向侧的端部,在X轴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有凸部24h。凸部24h构成为从安装板安装面24g向+Z轴方向突出。
如图12所示,作为一个例子,安装板22以从侧面观察时呈L字形状的方式将板材弯曲而构成。具体而言,安装板22具备阀主体安装部22a和外部安装部22b。在阀主体安装部22a上,作为“凹部”的一个例子,以与第一外壳部件24的凸部24h对应的方式形成有定位孔22c。作为一个例子,在外部安装部22b上设置有多个卡合部22d。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将未图示的螺钉或螺栓等紧固部件安装到卡合部22d,而将阀驱动装置10安装到未图示的外部装置上。
当阀主体单元32安装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时,安装在阀主体12上的安装板22的阀主体安装部22a被安装在安装板安装面24g上。这时,形成在安装板安装面24g上的凸部24h嵌合到形成在阀主体安装部22a的定位孔22c中,相对于第一外壳部件24,安装板22、进而阀主体单元32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位置被限定。另外,通过凸部24h嵌合在定位孔22c中,阀主体单元32相对于第一外壳部件24的旋转被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挂止部24j以能够与第二外壳部件26的钩状的被挂止部26m卡合的方式构成。作为一个例子,在阀主体单元32被安装在第二外壳部件26上的状态下,挂止部24j形成于第二外壳部件的X轴方向的两端部,在X轴方向上形成于隔着阀主体单元32而对置的位置。
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从主体单元安装部24a向-Y轴方向侧突出设置有连接器收纳部24b。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连接器收纳部24b形成为向-Z方向凹陷的凹状部。连接器收纳部24b构成为能够收纳连接器28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收纳部24b的-Z方向侧端部形成有开口部24m,所述开口部24m用于将未图示的电缆的插头插入连接器28的连接器端子60。
另外,在X轴方向上,在开口部24m的两侧形成有相对于连接器28的轴线方向定位部264的轴线方向按压部24n。轴线方向是Z轴方向。如图13所示,当第二外壳部件26已安装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时,连接器28的插头连接部28b经由开口部24m暴露在阀驱动装置10的外侧。另外,当第二外壳部件26已安装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时,连接器28的上部的一部分与轴线方向按压部24n接触。通过轴线方向按压部24n的所述接触,连接器28的腿部28a被推压到连接器支承面26k。
由此,连接器28在电动机52的轴线方向(Z轴方向)上的位置由轴线方向按压部24n和连接器支承面26k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定位部264由轴线方向按压部24n和连接器支承面26k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收纳部24b的外侧,以围绕连接器收纳部24b的方式形成有挂止部24j。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围绕连接器收纳部24b的挂止部24j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二外壳部件26的连接器定位部26b的周围的被挂止部26m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当第二外壳部件26已安装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时,围绕连接器收纳部24b的多个挂止部24j分别与围绕第二外壳部件26的连接器定位部26b的多个被挂止部26m卡合而被挂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围绕连接器定位部26b及连接器收纳部24b的方式设置了多对挂止部24j及被挂止部26m,所以可以将连接器28牢固地固定到阀驱动装置10上。其结果是,即使对连接器28反复进行未图示的电缆插头的插入和拔出,也能够防止连接器28相对于阀驱动装置10位移、或者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驱动装置10中,将阀主体单元32安装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构成下部组件34(图12)。另外,将定子30和连接器28安装在第二外壳部件26上,构成上部组件36(图2及图5)。然后,将上部组件36安装在下部组件34上,形成阀驱动装置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上部组件36安装在下部组件34上时,仅使被挂止部26m挂止在挂止部24j,所以组装性良好。此外,仅将上部组件36安装在下部组件34上,阀主体单元32的转子42就能够被容纳到定子30内而构成电动机52。另外,由于是用下部组件34和上部组件36夹持连接器28将其固定,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器28的固定结构,并且能够简化用于固定连接器28的作业工序,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驱动装置10上安装有安装板22。而且,由于在安装板22上形成有外部安装部22b,因此,能够利用螺钉等紧固部件将阀驱动装置10容易地安装到外部的装置上。
[第二实施方式]
基于图14至图1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二外壳部件26及第一外壳部件24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定位部26b具备:定位面26p,其构成连接器28的定位的基准位置;以及误差吸收部26s,其将连接器28推压到定位面26p,并且能够吸收所述连接器28的尺寸误差。在此,连接器定位部26b具备第一方向定位部26f、第二方向定位部26h以及轴线方向定位部264这三个定位部。
<第一方向定位部>
具体而言,如图14、图15及图16所示,第一方向定位部26f具备作为相对于第一方向(Y方向)的定位面26p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和作为误差吸收部26s的第一方向按压部26g。
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通过与树脂制的第二外壳部件26一体成型而制成,与连接器28的腿部28a接触的部分由两处的两个平面形成。另一方面,第一方向按压部26g同样通过与树脂制的第二外壳部件26一体成型而制成两个,但与连接器28接触的部分是在Z方向上延伸的导轨状,且形成为凸曲面。
构成为当连接器28沿Z方向插入并安装在连接器定位部26b时,两个第一方向按压部26g基于其形状而弹性变形,由其排斥力将连接器28推压到作为定位面26p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由此,连接器28在连接器定位部26b中以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为基准位置被定位。
在此,附图标记2是倾斜面,所述倾斜面2形成于第一方向按压部26g各自的前端,用于接受并引导连接器28向Z方向的插入。
在图16中,附图标记5是防转动部,所述防转动部5以在Z方向上比所述腿部28a更突出的状态与连接器28的腿部28a之一一体设置。第二外壳部件26在与防转动部5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接收部7。连接器28的防转动部5被第二外壳部件26的接收部7支承,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28在安装状态下的稳定性。
<第二方向定位部>
如图14、图15及图16所示,第二方向定位部26h具备作为相对于第二方向(X方向)的定位面26p的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26r和作为误差吸收部26s的第二方向按压部26q。
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26r通过与树脂制的第二外壳部件26一体成型而制成,与连接器28的侧面接触的部分由两处的两个平面形成。另一方面,第二方向按压部26q同样通过与树脂制的第二外壳部件26一体成型而制成一个,但与连接器28接触的部分是在Z方向上长的导轨状(图15),且形成为凸曲面。
当连接器28沿Z方向插入并安装在连接器定位部26b时,一个第二方向按压部26q基于其形状弹性变形,利用其排斥力将连接器28推压到作为定位面26p的两个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26r。由此,连接器28以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26r为基准位置被定位。
在此,附图标记3是倾斜面,所述倾斜面3形成于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26r及第二方向按压部26q各自的前端,用于接受并引导连接器28向Z方向的插入。
<轴线方向定位部>
如图14至图17所示,轴线方向定位部264具备作为相对于轴线方向(Z方向)的定位面26p的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26k和作为误差吸收部26s的轴线方向按压部24n。在此,如上所述,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26k兼做连接器支承面26k,所以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26k通过与树脂制的第二外壳部件26一体成型而制成与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连接的状态,与连接器28的腿部28a的端面接触的部分由四处的四个平面形成。
另一方面,轴线方向按压部26n通过与树脂制的第一外壳部件24一体成型而设置有四个。如图16及图17所示,这四个轴线方向按压部26n在与连接器28的腿部28a相反侧的端面的四个角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为小突起。在图17中只能看到四个轴线方向按压部26n中的一个。
当连接器28安装在连接器定位部26b上时,即,当连接器28被夹持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与第二外壳部件26之间且相对于第一外壳部件24及第二外壳部件26被固定时,四个轴线按压部26n基于其形状弹性变形,利用其排斥力将连接器28推压到作为定位面26p的两个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26k。由此,连接器28以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26n为基准位置被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定位部26b具备第一方向定位部26f、第二方向定位部26h及轴线方向定位部264这三个定位部。由此,对连接器28进行定位时的所述基准位置存在于第一方向按压部26g、第二方向按压部26q以及轴线方向按压部24n中的各按压部26g、26q、24n的按压方向重叠的区域。换言之,连接器28定位的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连接器28的一个角部的位置相对应。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重叠的区域是配置有定子30的一侧。另外,连接器定位部26b及定位面26p设置在第二外壳部件26上。
<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的说明>
(1)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器定位部26b具备连接器28的定位面26p和将连接器28推压到定位面26p,并且能够吸收所述连接器28的尺寸误差的误差吸收部26s。由此,连接器28以被推压到定位面26p的状态被定位,所以所述连接器28的定位精度稳定。此外,由于误差吸收部26s吸收连接器28的尺寸误差,因此所述定位精度更加稳定。
(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定位部26f具备作为定位面26p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j和作为误差吸收部26s的第一方向按压部26g。由此,连接器28在第一方向上的定位精度稳定。
(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定位部26h具备作为定位面26p的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26r和作为误差吸收部26s的第二方向按压部26q。由此,连接器28在第二方向上的定位精度稳定。
(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线方向定位部264具备作为定位面26p的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26k和作为误差吸收部26s的轴线方向按压部24n。由此,连接器28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定位精度稳定。
(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28的所述基准位置存在于第一方向按压部26g、第二方向按压部26q以及轴线方向按压部24n中的各按压部的按压方向重叠的区域。由此,连接器28定位的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连接器28的一个角部的位置相对应。因此,不易受到所述连接器28的尺寸误差的影响,从而连接器28的定位精度稳定。
(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重叠的区域是配置有定子30的一侧,因此,能够获得所述连接器28相对于定子30的位置精度稳定,且容易进行电连接的效果。
(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器定位部26b及定位面26p设置在第二外壳部件26上,因此连接器28被夹持固定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与第二外壳部件26之间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实施方式的变更方式>>>
(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第一外壳部件24上设置挂止部24j,在第二外壳部件26上设置被挂止部26m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所述结构,设定为在第一外壳部件上设置被挂止部,在第二外壳部上设置挂止部的结构。
(2)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在连接器定位部26b中,将第一方向定位部26f设置在+Y方向侧,即定子收纳部26a侧,将按压部26g设置在-Y方向侧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所述结构,设定为将按压部26g设置在+Y方向侧,即定子收纳部26a侧,将第一方向定位部26f设置在-Y方向侧的结构。
(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设定为连接器28构成为长方体形状,且多个连接器端子60并排排列的结构,但是,关于连接器28的形状、连接器端子60的数量、排列等,可适当变更。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连接器定位部26b形成在第二外壳部件26上的构造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连接器定位部26b形成在第一外壳部件上的构造。
此外,毋庸赘言,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2…倾斜面;3…倾斜面;5…防转动部;7…接收部;10…阀驱动装置;12阀主体;14…流入管;14a…端部;16…第一流出管;18…第二流出管;20第三流出管;22…安装板;22a…阀主体安装部;22b…外部安装部;22c…定位孔;22d…卡合部;24…第一外壳部件;24a…阀主体单元安装部;24b…连接器收纳部;24c…阀主体安装面;24d…流入管导向部;24e…流出管导向部;24f…突出部;24g…安装板安装面;24h…凸部;24j…挂止部;24k…位置限制部;24m…开口部;24n…轴线方向按压部;26…第二外壳部件;26a…定子收纳部;26b…连接器定位部;26c…上部;26d…凸部;26e…定子位置限定部;26f…第一方向定位部;26g…第一方向按压部;26h…第二方向定位部;26j…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26k…连接器支承面(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26m…被挂止部;26p…定位面;26q…第二方向按压部;26r…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26s…误差吸收部;28…连接器;28a…腿部;28b…插头连接部;30…定子;32…阀主体单元;34…下部组件;36…上部组件;38…基台;38a…上表面;38b…轴承部;40…密封盖;40a…轴承部;42…转子;44…阀体驱动机构;46…阀体;48…阀室;50…阀座构成部件;52…电动机;52a…电动机端子;54…芯部件;56…驱动线圈;60…连接器端子;62…驱动磁体;64…驱动侧齿轮;66…支轴;68…从动侧齿轮;70…支轴;264…轴线方向定位部。

Claims (17)

1.一种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阀主体,所述阀主体具有驱动阀体的转子;
定子,所述定子使所述转子旋转驱动;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向所述定子供电;
第一外壳部件,所述第一外壳部件配置所述阀主体和所述定子中的任意一方;
第二外壳部件,所述第二外壳部件配置所述阀主体和所述定子中的另一方,
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时,所述转子被容纳在所述定子内而构成电动机,并且所述连接器被夹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被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或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形成有连接器定位部,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在所述连接器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或所述第二外壳部件的状态下限定所述连接器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有
第一方向定位部,所述第一方向定位部限定所述连接器在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交叉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有第二方向定位部,所述第二方向定位部限定所述连接器在与所述电动机的轴线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轴线方向定位部,所述轴线方向定位部限定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具备:
定位面,所述定位面形成所述连接器的定位的基准位置;以及
误差吸收部,所述误差吸收部将所述连接器推压到所述定位面,并且能够吸收所述连接器的尺寸误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定位部具备:
作为所述定位面的第一方向位置限定面和
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第一方向按压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方向定位部具备:
作为所述定位面的第二方向位置限定面和
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第二方向按压部。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线方向定位部具备:
作为所述定位面的轴线方向位置限定面和
作为所述误差吸收部的轴线方向按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的所述基准位置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按压部、所述第二方向按压部、所述轴线方向按压部中的各按压部的按压方向重叠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基准位置的所述重叠的区域是配置有所述定子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定位部及所述定位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具备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朝向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的所述阀主体突出的至少一个以上的突出部,
当所述第二外壳部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时,所述突出部与所述阀主体接触,限定所述阀主体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上设置有定子位置限定部,所述定子位置限定部在所述电动机的轴线方向上限定所述定子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及所述第二外壳部件中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有挂止部,在所述另一方上设置有被挂止在所述挂止部上的被挂止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主体具备安装部,
所述阀驱动装置经由所述安装部安装在外部装置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阀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板形成有凹部及凸部中的任意一方,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件上形成有所述凹部及凸部中的任意另一方,通过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嵌合,所述阀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件被定位。
CN201980068445.4A 2018-10-15 2019-07-25 阀驱动装置 Active CN1129304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4442 2018-10-15
JP2018-194442 2018-10-15
PCT/JP2019/029192 WO2020079912A1 (ja) 2018-10-15 2019-07-25 バルブ駆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30455A true CN112930455A (zh) 2021-06-08
CN112930455B CN112930455B (zh) 2023-04-04

Family

ID=70283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8445.4A Active CN112930455B (zh) 2018-10-15 2019-07-25 阀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69951B2 (zh)
CN (1) CN112930455B (zh)
DE (1) DE112019005142T5 (zh)
WO (1) WO202007991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041A (ja) * 1986-06-30 1988-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水中電動機
CN1241835A (zh) * 1998-07-10 2000-01-19 东芝株式会社 外转子式电动机的定子
US20030110847A1 (en) * 2001-12-18 2003-06-19 Hitachi, Ltd. Rotational position sensor, and electrically operated throttle device and accelerator position sensor using the same
JP2003185048A (ja) * 2001-12-14 2003-07-03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弁用コイル
JP2004023831A (ja) * 2002-06-13 2004-01-2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
CN103672110A (zh) * 2012-09-26 2014-03-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磁阀
CN104713273A (zh) * 2013-12-16 2015-06-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阀芯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1585B2 (ja) * 2007-08-13 2011-05-11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流量制御弁
JP4787896B2 (ja) * 2009-08-28 2011-10-05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DE202011110498U1 (de) * 2011-08-17 2014-05-19 Johnson Electric Germany GmbH & Co. KG Gaszähler mit integriertem Gasabsperrventil
CN102679015A (zh) * 2012-05-25 2012-09-19 何永水 电动阀
JP6427333B2 (ja) * 2014-04-16 2018-11-21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磁的駆動コイル装置の成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041A (ja) * 1986-06-30 1988-01-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水中電動機
CN1241835A (zh) * 1998-07-10 2000-01-19 东芝株式会社 外转子式电动机的定子
JP2003185048A (ja) * 2001-12-14 2003-07-03 Saginomiya Seisakusho Inc 電動弁用コイル
US20030110847A1 (en) * 2001-12-18 2003-06-19 Hitachi, Ltd. Rotational position sensor, and electrically operated throttle device and accelerator position sensor using the same
JP2004023831A (ja) * 2002-06-13 2004-01-22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構造
CN103672110A (zh) * 2012-09-26 2014-03-26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磁阀
CN104713273A (zh) * 2013-12-16 2015-06-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阀芯驱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69951B2 (ja) 2023-05-09
JPWO2020079912A1 (ja) 2021-09-02
DE112019005142T5 (de) 2021-07-01
CN112930455B (zh) 2023-04-04
WO2020079912A1 (ja)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36744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reduced axial footprint
US6903473B2 (en) Motor having connector housing
US7859148B2 (en) Motor having brush holder comprising brush retaining portion and base member in which brush retaining portion is loosely fit
US7791243B2 (en) Direct current motor
JP5744092B2 (ja) 電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子制御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990820B2 (en) Motor unit and moving body
CN209908756U (zh) 电动油泵
US8901800B2 (en) Motor
JPWO2020255564A5 (zh)
CN112930455B (zh) 阀驱动装置
JP2004147490A (ja) モータ
US20110007462A1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appliance
WO2019082490A1 (ja) 回転装置
JP7463775B2 (ja) 電動ポンプ
JP4091459B2 (ja) モータ
JP5263137B2 (ja) コネクタ
CN113261185A (zh) 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CN110380305B (zh) 驱动装置
CN215292875U (zh) 电动泵
JP7447627B2 (ja) 電動ポンプ
CN114812060A (zh) 风门装置及冰箱
JP7400489B2 (ja) 電動ポンプ
CN114812059A (zh) 风门装置及冰箱
CN215300364U (zh) 电动泵
US11973392B2 (en) Linear actu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