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61185A - 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61185A
CN113261185A CN201980087865.7A CN201980087865A CN113261185A CN 113261185 A CN113261185 A CN 113261185A CN 201980087865 A CN201980087865 A CN 201980087865A CN 113261185 A CN113261185 A CN 1132611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tator
brush
wall surface
motor
de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78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林晃一郎
音伯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nebeaMitsumi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nebeaMitsumi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nebeaMitsumi Inc filed Critical MinebeaMitsumi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261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611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3/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with motors or generators, e.g. brush mounting plates or connections to windings; Disposition of current collectors in motors or generators; 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02K13/10Arrangements of brushes or commut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4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 H02K5/143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commutators
    • H02K5/148Slidably supported brus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9/00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distributors or interrupters
    • H01R39/02Details for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 H01R39/38Brush holders
    • H01R39/40Brush holders enabling brush movement within holder during current col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4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 H02K5/143Means for supporting or protecting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for cooperation with commutators
    • H02K5/146Pivotally supported brushes or brush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马达以及旋转设备。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具备:换向器,设置于旋转轴;电刷,与换向器接触;托架,具有与电刷对置的壁面;以及变形部,与电刷和壁面接触。托架具备设置于比变形部靠换向器侧的突出部。突出部从壁面朝向电刷突出。

Description

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马达:设置固定于电刷的弯曲部分和刷架的使电刷的振动降低的阻尼部件,来提高静音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619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马达中,例如由于电刷的振动,阻尼部件向马达的旋转轴侧,即与换向器接触的电刷的末端侧移动,存在妨碍电刷与换向器的电接触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为课题的一个例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静音性,并且提高电刷与换向器的电接触的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马达具备:换向器,设置于旋转轴;电刷,与换向器接触;托架,具有与电刷对置的壁面;以及变形部,与电刷和壁面接触。托架具备设置于比变形部靠换向器侧的突出部。突出部从壁面朝向电刷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的仰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的取下第一壳体后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的取下第一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5是马达的立体图。
图6是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从框架侧观察托架的主视图。
图8是托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框架侧观察托架的主视图。
图10是从框架侧观察托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9的XI-XI截面的示意图。
图1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托架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1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1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主视图。
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4的XIV-XIV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以及旋转设备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设置于旋转设备。
此外,马达以及旋转设备的用途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另外,需要注意附图是示意性的,各要素的尺寸的关系、各要素的比率等有时与现实不同。另外,在附图的相互之间,有时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参照图1~图4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1的俯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1的仰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1的取下第一壳体2A后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设备1的取下第一壳体2A后的俯视图。
旋转设备1例如能够优选用作车辆用的空调系统等中使用的致动器,能够对用于控制风量等的百叶窗的转动动作进行控制。
旋转设备1具备壳体2、马达3、齿轮组4(齿轮机构)以及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5。
壳体2具备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壳体2收容马达3、齿轮组4以及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5。
第一壳体2A具备成为壳体2的顶面部的第一面部20和设置于第一面部20的外周部的第一侧壁部21。在第一壳体2A以与第一面部20对置的方式形成有被第一侧壁部21包围的开口部(未图示)。另外,在第一壳体2A的第一侧壁部21形成有供外部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第一插入部22。
第二壳体2B具备成为壳体2的底面部的第二面部23和设置于第二面部23的外周部的第二侧壁部24。在第二壳体2B以与第二面部23对置的方式形成有被第二侧壁部24包围的开口部25。另外,在第二壳体2B的第二侧壁部24形成有供外部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第二插入部26。
壳体2在使第一壳体2A的开口部与第二壳体2B的开口部25对接的状态下,将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连结而构成。第一插入部22与第二插入部26连结,而构成将外部连接器收容的连接器。此外,壳体2由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BS等树脂材料形成。
另外,在第一壳体2A,在第一侧壁部21的外周部一体地形成有向第二壳体2B侧延伸的多个卡合部200。而且,在卡合部200设置有卡合凹部201。另一方面,在第二壳体2B,在第二侧壁部24一体地形成有与第一壳体2A的多个卡合部200分别对应的多个突起202(以下,称为卡合突起202)。卡合突起202与卡合部200的卡合凹部201卡合。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壳体2A设置卡合部200,在第二壳体2B设置卡合突起202,但也可以在第二壳体2B设置卡合部,在第一壳体2A设置卡合突起。
另外,在第一壳体2A及第二壳体2B的一侧边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片210(以下,称为接合片210)。在接合片210设置有供规定的紧固件(未图示)插通的连结孔211,第一壳体2A和第二壳体2B经由四个连结孔211通过规定的紧固件牢固地连结。
另外,在第一壳体2A,例如具有能够供螺栓、螺钉等紧固件(未图示)插通的第一贯通孔220的圆筒状的突出部221从第一面部20突出地形成。而且,在第二壳体2B设置有供突出部221嵌合的第二贯通孔222。
马达3可以是步进电机、无刷马达等公知的马达,但在图示的例子中为DC马达,在马达3的旋转轴311安装有齿轮组4所包含的蜗杆40。经由设置于由第一壳体2A的第一插入部22和第二壳体2B的第二插入部26构成的插入口27的连接端子8、以及柔性基板7,从外部连接器向马达3供给电力。马达3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齿轮组4具备蜗杆40、第一传动齿轮41、第二传动齿轮42以及输出齿轮43(旋转体)。蜗杆40与马达3的旋转轴311一起旋转。蜗杆40的与马达3相反侧的顶部40a被第二壳体2B旋转自如地支承。
蜗杆40的旋转被传递给第一传动齿轮41的斜齿轮41a,并且经由与斜齿轮41a设置于同轴上的与斜齿轮41a相比相对小径的小径齿轮41b被传递给第二传动齿轮42。然后,第二传动齿轮42的旋转被传递给输出齿轮43。另外,输出齿轮43与输出轴44连接。马达3的旋转以规定的减速比被减速,从输出轴44向外部输出。
为了控制输出齿轮43的旋转角,旋转角度检测传感器5检测输出齿轮43的旋转角。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对马达3进行说明。图5是马达3的立体图。图6是马达3的分解立体图。
马达3具备框架30、多个磁铁(未图示)、电枢31以及托架32。
框架30具备底部300和沿着底部300的周缘设置的筒部(以下,称为侧壁部)301。
在底部300形成有在旋转轴方向上向外侧突出的轴承部303。在轴承部303形成有将电枢31的旋转轴311(马达3的旋转轴311)向外部导出的孔部302。此外,在轴承部303的内部设置有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未图示)。
侧壁部301形成为覆盖电枢31的外周。另外,在侧壁部301,在与底部300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开口部304。在侧壁部301的与电枢31对置的内壁面(未图示),与电枢31分离地配置有多个磁铁。
电枢31具备芯体310、卷绕于芯体310的多个磁极310a的线圈(未图示)、固定于芯体310的旋转轴311、以及换向器312。
芯体310通过沿着旋转轴311的轴向层叠多个金属板而构成。作为金属板,例如可列举电磁钢板。旋转轴311以贯通芯体310的方式配置于芯体310的中央。
换向器312设置于旋转轴311的外周面。具体而言,换向器312沿着旋转轴311的周向设置。换向器312具备多个金属板312a,该多个金属板312a设置于位于与向马达3的外部被导出的旋转轴311的一方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另一方的端部侧。
卷绕于芯体310的各磁极310a的线圈的端部通过焊接等而连接于金属板312a。此外,换向器312侧的旋转轴311的端部被轴承33支承为能够旋转。
接下来,参照图7及图8对托架32进行说明。图7是从框架30侧观察托架32的主视图。图8是托架32的分解立体图。托架32具备轴承板320、托架主体部(以下,称为主体部)321、一对端子部322、一对电刷323以及一对变形部324。
板(以下,称为轴承板)320从与框架30(参照图5及图6)相反的一侧安装于主体部321。在轴承板320,在中央形成有轴承部320a。轴承部320a朝向与主体部321相反的一侧凹陷,收容轴承33。另外,在轴承板320隔着轴承部320a形成有一对孔部(以下,称为插入孔)320b。插入孔320b供端子部322的端部340a插入。
这里,参照图7~图10对主体部321进行说明。图9是从框架30侧观察主体部321的主视图。图10是从框架30侧观察主体部321的立体图。
主体部321沿着旋转轴311(参照图6)的轴向构成为壁厚。在主体部321形成有供换向器312(参照图6)配置的孔部(以下,称为插入孔)330、和收容端子部322、电刷323的一部分以及变形部324的一对收容部331。
插入孔330为长圆形,沿着旋转轴311的轴向形成。插入孔330供换向器312与旋转轴311一起插入。
收容部331形成为从芯体310侧的顶面(以下,称为正面壁)321a沿着旋转轴311的轴向,具体而言从正面壁321a朝向轴承板320侧凹陷。收容部331以在从芯体310侧观察的情况下成为T字状的方式由第一收容部332和第二收容部333形成。
第一收容部332沿着长圆形的插入孔330的长度方向形成。在第一收容部332的底部332a形成有供端子部322的端部340a插入的孔部(以下,称为插入孔)332b。
第二收容部333形成为与第一收容部332交叉,第一收容部332的一方的端部与第一侧壁面333a(第二壁面)连接。即,第一收容部332与第二收容部333连通。在第二收容部333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形成有开口部334,以使第二收容部333与插入孔330连通。该开口部334向轴承板320侧及电枢31侧开口。另外,开口部334成为第一收容部332和第二收容部333的开口部的一部分,这些开口部的一部分向电枢31侧开口。在第二收容部333,在与第一侧壁面333a对置的第二侧壁面333b(第一壁面)形成有凹部335。此外,在第二收容部333形成有与插入孔330或第二收容部333内的空间S对置的第三侧壁面333c,第一侧壁面333a和第二侧壁面333b通过第三侧壁面333c连接起来。
如图11所示,在凹部335形成有开口部335a,该开口部335a在马达3的旋转轴311的轴向的一方的端部335e,具体而言在正面壁321a侧的端部335e形成开口部334的一部分。即,在旋转轴311的轴向上,凹部335具备两个端部335e、335f,一方的端部335e形成开口部335a,另一方的端部335f具备倾斜面335b。一方的端部335e是正面壁321a侧的端部,另一方的端部335f是第二收容部333的底部333d侧的端部。图11是图9的XI-XI截面的示意图。凹部335形成至旋转轴311的轴向的第二侧壁面333b的中间部335c。即,凹部335从正面壁321a沿着旋转轴311的轴向形成,与正面壁321a相反侧的端部335f形成为比第二收容部333的底部333d靠正面壁321a侧,在旋转轴311的轴向上位于第二侧壁面333b(壁面的一部分)的中间部335c。
此外,在凹部335中,在与正面壁321a相反侧的端部335f形成有倾斜面335b。倾斜面335b形成为随着成为第二收容部333侧,在旋转轴311的轴向上距开口部335a的距离变长。
另外,如图8~图10所示,主体部321具备第一突出部336和第二突出部337。第一突出部336及第二突出部337形成于第二收容部333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第一突出部336及第二突出部337对置地形成。第一突出部336及第二突出部337形成第二收容部333的空间S或开口部334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第一突出部336从第二侧壁面333b朝向电刷323突出,设置于比构成变形部324的第一变形部350的第一树脂部350a靠换向器312侧。另外,第二突出部337从第一侧壁面333a朝向电刷323突出,设置于比构成变形部324的第二变形部351所具有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靠换向器312侧。第一突出部336及第二突出部337在径向上与换向器312侧的变形部324的端部接触。
如图7及图8所示,在端子部322形成有一端部340和另一端部341。另外,在端子部322,在一端部340与另一端部341之间形成有弯曲部342。端子部322通过对L字状的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形成为弯曲的形状。
一端部340收容于主体部321的第一收容部332。与芯体310(参照图6)相反侧的一端部340的端部340a插入于第一收容部332的插入孔332b(参照图9)及轴承板320的插入孔320b,并从轴承板320突出。从轴承板320突出的一端部340经由柔性基板7(参照图3)、连接端子8(参照图3)而与外部连接器电连接。
另一端部341收容于主体部321的第二收容部333。另一端部341形成为相对于一端部340朝向与主体部321的插入孔330相反的一侧,即朝向旋转轴311的径向外侧延伸。在另一端部341安装有电刷323。
电刷323为能够变形的板状,具有导电性。电刷323在接触面323a与换向器312接触。电刷323安装于端子部322的另一端部341。此外,在接触面323a与换向器312之间存在润滑剂。该润滑剂设置为相对于上述的第一树脂部350a不同的部件,能够使用公知的润滑剂。
变形部324收容于第二收容部333。变形部324具备第一变形部350、第二变形部351以及第三变形部352。变形部324具有恢复力,具有抑制电刷323的振动的功能。
第一变形部350设置于同电刷323对置的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二侧壁面333b(第一壁面)与电刷323之间。具体而言,第一变形部350设置于第二侧壁面333b与同换向器312接触的电刷323的面之间。第一变形部350具备第一树脂部350a和第二树脂部350b。
第一树脂部350a由凝胶构成。凝胶例如为二液性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热固型。此外,凝胶通过将分配器的喷嘴(未图示)插入于在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二侧壁面333b形成的凹部335而被注入。第一树脂部350a与第二侧壁面333b接触。
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与主体部321的第一突出部336接触。由此,第一树脂部350a被第一突出部336抑制向换向器312侧的移动。即,第一突出部336作为抑制第一树脂部350a向换向器312侧流出的止动件发挥功能。
第二树脂部350b为平板状,例如由作为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的橡胶构成。第二树脂部350b比第一树脂部350a硬。第二树脂部350b设置在电刷323与第一树脂部350a之间。第二树脂部350b固定于电刷323。第二树脂部350b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比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向换向器312侧突出,支承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因此,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在被第二树脂部350b支承而向电刷323侧的变形得到抑制的状态下,被第一突出部336抑制向换向器312侧的移动。
第二变形部351设置于比端子部322靠换向器312侧,并且设置在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一侧壁面333a(第二壁面)与电刷323之间。具体而言,第二变形部351设置在第一侧壁面333a和电刷323的与接触于换向器312的接触面323a相反侧的面323b之间。第二变形部351由凝胶构成。此外,第二变形部351由比第一变形部350容易变形的部件构成。
第二变形部351的端部与主体部321的第二突出部337接触,且向换向器312侧的移动被第二突出部337抑制。即,第二突出部337作为抑制第二变形部351向换向器312侧的流出的止动件发挥功能。
第二变形部351设置为第二变形部351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变形部350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靠换向器312侧。换言之,第二突出部337位于比第一变形部350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靠换向器312侧。第二变形部351隔着电刷323支承第一变形部350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
第三变形部352在径向上相对于端子部322设置于与第二变形部351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第三变形部352设置在端子部322与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一侧壁面333a之间。因此,作为分隔第三变形部352与第二变形部351之间的分隔部件,配置有端子部322。另外,与换向器312相反侧的第三变形部352的端部设置为在端子部322与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三侧壁面333c之间朝向第一变形部350延伸。即,第三变形部352沿着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一侧壁面333a及第三侧壁面333c形成。第三变形部352设置为将位于与换向器312相反的一侧的端子部322及电刷323包围。
第三变形部352由凝胶构成。第三变形部352可以具有与第一变形部350的第一树脂部350a或第二变形部351相同的部件,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此外,第三变形部352也可以与第一变形部350的第一树脂部350a一体地构成。另外,构成第二变形部351及第三变形部352的凝胶也可以与第一变形部350的第一树脂部350a同样地通过分配器从凹部335注入凝胶。
马达3具备变形部324,该变形部324将与换向器312接触的电刷323收容于在主体部321形成的收容部331,并与收容部331的第一侧壁面333a~第三侧壁面333c接触。另外,在主体部321,在比变形部324靠换向器312侧设置有朝向电刷323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36及第二突出部337。具体而言,在主体部321设置有从第一侧壁面333a朝向电刷323突出的第一突出部336和从第二侧壁面333b朝向电刷323突出的第二突出部337。
由此,换向器312侧的变形部324,具体而言,第一变形部350的第一树脂部350a与第一突出部336接触,第二变形部351的端部与第二突出部337接触。因此,马达3能够抑制变形部324向换向器312侧流出,能够抑制变形部324向换向器312与电刷323的接触部位流出。因此,马达3能够提高电刷323与换向器312的电接触。
另外,马达3通过设置变形部324,能够使电刷323的振动衰减,使静音性提高。
另外,在主体部321中的与变形部324接触的壁面的一部分即第二侧壁面333b形成有凹部335。在凹部335,在马达3的旋转轴311的轴向的一方的端部335e形成有开口部335a。
由此,能够将分配器的喷嘴插入于凹部335,将凝胶供给至第二收容部333,能够抑制分配器的喷嘴与电刷323接触,从而能够抑制电刷323的变形。
另外,在旋转轴311的轴向上,凹部335的一方的端部335e形成开口部335a,凹部335的另一方的端部335f形成倾斜面335b。
由此,在从分配器的喷嘴供给凝胶的情况下,能够使凝胶朝向第二收容部333流动,能够抑制凝胶从凹部335溢出。
另外,凹部335的另一方的端部335f在旋转轴311的轴向上,位于第二侧壁面333b的一部分的中间部335c。即,凹部335没形成至第二收容部333的底部333d。
由此,能够使从分配器的喷嘴供给的凝胶从中间部335c流向第二收容部333的底部333d,能够抑制从分配器的喷嘴供给的凝胶直接与底部333d碰撞而导致凝胶从第二收容部333溢出。
另外,第一变形部350具备与第二侧壁面333b接触的第一树脂部350a、和设置在电刷323与第一树脂部350a之间且比第一树脂部350a硬的第二树脂部350b。另外,第一突出部336位于比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靠换向器312侧。另外,第二树脂部350b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靠换向器312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二树脂部350b支承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由此抑制第一树脂部350a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向第二树脂部350b侧移动。因此,马达3能够抑制第一树脂部350a向换向器312侧流出,能够提高电刷323与换向器312的电接触。
另外,第二突出部337位于比第一变形部350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靠换向器312侧。
由此,第一变形部350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隔着电刷323被第二变形部351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第一变形部350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向第二变形部351侧移动。因此,马达3能够抑制第一树脂部350a向换向器312侧流出,从而能够提高电刷323与换向器312的电接触。
另外,第二变形部351设置在第一侧壁面333a和电刷323的与接触于换向器312的接触面323a相反侧的面323b之间,并且比第一变形部350容易变形。
由此,马达3能够抑制将电刷323向换向器312按压的力变大,能够降低电刷323与换向器312的接触电阻,并且抑制电刷323的振动。
另外,第三变形部352形成为将与换向器312相反侧的电刷323的端部包围。
由此,马达3能够抑制电刷323的振动传递给主体部321,能够提高静音性。
变形部324具有恢复力。
由此,马达3能够抑制电刷323的振动,能够提高静音性。
变形部324形成为与端子部322的另一端部341和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一侧壁面333a~第三侧壁面333c接触。
由此,马达3能够抑制电刷323的振动经由端子部322传递给主体部321,能够提高静音性。
此外,马达10所具有的托架主体部321(主体部321)也可以是图12及图13所示的托架主体部3210(以下,主体部3210)。图12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托架主体部3210的立体图,图13是变形例所涉及的托架3200的立体图。在以下,对变形例所涉及的主体部3210及托架3200相对于上述主体部321及托架32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托架3200具备轴承板320、一对端子部322、一对电刷323以及一对变形部324。而且,托架3200具备主体部3210来代替主体部321,还具有一对树脂部400。
在主体部3210,形成有供换向器312(参照图6)配置的插入孔330、和收容端子部322、电刷323的一部分以及变形部324的一对收容部331。另外,在主体部3210形成有储藏一对树脂部400的一对储藏部410。
收容部331由第一收容部332和第二收容部333形成。变形部324收容于第二收容部333。变形部324具备第一变形部350、第二变形部351以及第三变形部352。第一变形部350具备第一树脂部350a和第二树脂部350b。变形部324具有恢复力,具有抑制电刷323的振动的功能。
主体部3210与主体部321同样,具备第一突出部336和第二突出部337。第一突出部336及第二突出部337形成于第二收容部333的换向器312侧的端部。第一突出部336及第二突出部337对置地形成。第一突出部336作为抑制第一树脂部350a向换向器312侧流出的止动件发挥功能。第二突出部337作为抑制第二变形部351向换向器312侧流出的止动件发挥功能。
而且,在主体部3210中,在第二收容部333的第二侧壁面333b形成有向远离第一侧壁面333a的方向凹陷的凹部(以下,称为储藏部)410。储藏部410具备形成于第二侧壁面333b的狭缝状的连通部410a和与连通部410a相连的筒状的第三收容部410b,以便与第二收容部333连通。连通部成为通道或通路。
储藏部410所储藏的树脂部400由与第一树脂部350a相同的凝胶构成。凝胶通过将分配器的喷嘴(未图示)插入于第三收容部410b而被注入。由此,在第三收容部410b、连通部410a填充有凝胶,形成树脂部400。然后,通过继续从喷嘴注入凝胶,凝胶进一步流入第二收容部333,形成第一树脂部350a。
树脂部400作为防止构成第一树脂部350a的凝胶枯竭的供给源发挥功能。另外,树脂部400能够使第一树脂部350a未完全衰减的电刷323的振动衰减。因此,变形例所涉及的托架3200能够可靠地抑制电刷323的振动经由端子部322传递给主体部3210,能够提高静音性。
此外,如图14~16所示,马达10也可以是使用了一对碳刷113的马达。图1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的主视图。图15是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的立体图。图16是图14的XIV-XIV剖视图。
具体而言,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的主体部100具备朝向电刷113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01和第二突出部102。另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的主体部100具备第三突出部103,该第三突出部103从将第一突出部101突出的第一侧壁面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突出的第二侧壁面102a连接的底部103a(底面)朝向电刷113突出。
第三突出部103形成于换向器111侧的第二收容部110的端部。第一突出部101~第三突出部103连续地形成。即,第三突出部103形成为连接第一突出部101和第二突出部102。
此外,底部103a是以随着成为第三突出部103侧,高度变高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即,底部103a形成为从第三突出部103侧起下坡。
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0能够通过第三突出部103来抑制变形部112向换向器111侧流出。因此,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0能够提高电刷113与换向器111的电接触。
另外,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0具备随着成为第三突出部103侧而高度变高的底部103a。由此,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0能够抑制变形部112向换向器111侧流出。因此,变形例所涉及的马达100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刷113与换向器111的电接触。
此外,第三突出部也可以设置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3。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将上述各构成要素适当地组合而构成的结构也包含于本发明。另外,进一步的效果、变形例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因此,本发明的更广泛的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设备;3…马达;4…齿轮组(齿轮机构);30…框架;31…电枢;32…托架;100…马达;101…第一突出部;102…第二突出部;103…第三突出部;103a…底部(底面);311…旋转轴;312…换向器;320…轴承板;321…托架;322…端子部;323…电刷;324…变形部;331…收容部;332…第一收容部;333…第二收容部;333a…第一侧壁面(第二壁面);333b…第二侧壁面(第一壁面);333c…第三侧壁面;335…凹部;335a…开口部;335c…中间部;336…第一突出部;337…第二突出部;340…一端部;341…另一端部;342…弯曲部;350…第一变形部;350a…第一树脂部;350b…第二树脂部;351…第二变形部;352…第三变形部。

Claims (16)

1.一种马达,其中,具备:
换向器,设置于旋转轴;
电刷,与所述换向器接触;
托架,具有与所述电刷对置的壁面;以及
变形部,接触于所述电刷和所述壁面,
所述托架具备设置于比所述变形部靠所述换向器侧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壁面朝向所述电刷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径向上,所述突出部与所述变形部的所述换向器侧的端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与所述变形部接触的壁面的一部分设置有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所述凹部所具有的两个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形成所述托架的开口部,另一方的端部形成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凹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壁面的一部分的中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变形部具备:
第一树脂部,与所述壁面接触;和
第二树脂部,设置在所述电刷与所述第一树脂部之间,且比所述第一树脂部硬,
所述第二树脂部的所述换向器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树脂部的所述换向器侧的端部靠所述换向器侧,
所述突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一树脂部的所述换向器侧的端部靠所述换向器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变形部具备:
第一变形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与所述电刷对置的第一壁面和所述电刷之间;和
第二变形部,设置在所述托架的与所述第一壁面对置的第二壁面和所述电刷之间,
所述托架具备:
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一壁面朝向所述电刷突出,并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变形部靠所述换向器侧;和
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二壁面朝向所述电刷突出,并设置于比所述第二变形部靠所述换向器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突出部位于比所述第一变形部的所述换向器侧的端部靠所述换向器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变形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电刷的与接触于所述换向器的接触面相反侧的面之间,并且比所述第一变形部容易变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变形部将所述电刷的与所述换向器相反侧的端部包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变形部具有恢复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具备端子部,所述端子部具有一端部、安装有所述电刷的另一端部、以及形成在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弯曲部,
所述托架具备收容部,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端子部并具有所述壁面,
所述变形部接触于所述另一端部和所述壁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托架具有将与所述电刷对置的两个壁面连接的底面,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壁面以及所述底面朝向所述电刷突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底面是以所述突出部侧的高度变高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电刷与所述换向器之间,设置有作为相对于树脂部不同的部件的润滑剂。
16.一种旋转设备,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安装于所述旋转轴的蜗杆;以及
与所述蜗杆啮合的齿轮。
CN201980087865.7A 2019-01-16 2019-10-10 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Pending CN1132611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5211 2019-01-16
JP2019-005211 2019-01-16
PCT/JP2019/040053 WO2020148952A1 (ja) 2019-01-16 2019-10-10 モータ、および回転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1185A true CN113261185A (zh) 2021-08-13

Family

ID=7161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7865.7A Pending CN113261185A (zh) 2019-01-16 2019-10-10 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2030B2 (zh)
JP (1) JP7399888B2 (zh)
CN (1) CN113261185A (zh)
DE (1) DE112019006158T5 (zh)
WO (1) WO2020148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9328B2 (ja) * 2019-01-16 2023-03-1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ウォーム、および回転機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113A (en) * 1974-11-27 1976-05-04 General Signal Corporation Brush holder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travel of brush spring
JP2006050832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モータ
CN101106244A (zh) * 2006-07-12 2008-01-1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有刷马达
CN101335472A (zh) * 2007-06-28 2008-12-31 株式会社美姿把 带电刷电动机
US20090066185A1 (en) * 2007-09-11 2009-03-12 Denso Corporation Commutator motor utilizing existing part to restrict radially outward movement of brush holders
US20090284098A1 (en) * 2006-03-06 2009-11-19 Helmut Sesselmann Brushholder Mount for Contact Brushes of a Commutator Machine
JP2011244629A (ja) * 2010-05-20 2011-12-01 C I Kasei Co Ltd 耐衝撃性を有する直流モータ
JP2013005632A (ja) * 2011-06-17 2013-01-07 Asmo Co Ltd ブラシユニット及び直流モータ
CN107800232A (zh) * 2016-09-02 2018-03-13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电机
CN107834737A (zh) * 2017-12-14 2018-03-23 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组件和线性振动马达
JP2018137994A (ja) * 2018-06-05 2018-08-3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55997A (en) * 1942-06-03 1951-06-05 Lorraine Carbone Sliding contact of electric machines
JP2823449B2 (ja) * 1992-11-18 1998-11-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
US5602957A (en) 1993-06-07 1997-02-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ermanent magnet direct current motor
JPH09182384A (ja) * 1995-12-27 1997-07-11 Makita Corp モータのブラシ摩耗報知装置
JP2002051509A (ja) * 2000-08-01 2002-02-15 Asmo Co Ltd 直流電動機におけるブラシ保持装置及び直流電動機の組立方法
US8779645B2 (en) * 2011-08-10 2014-07-15 Johnson Electric S.A. Gear motor assembly and brush motor thereof
JP2016127733A (ja) * 2015-01-06 2016-07-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スリップリング装置及びスリップリング装置を備える回転電機を搭載する車両の車両制御装置
JP6309931B2 (ja) * 2015-10-08 2018-04-11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ブラシ付dcモータ
JP6351561B2 (ja) * 2015-10-09 2018-07-04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5113A (en) * 1974-11-27 1976-05-04 General Signal Corporation Brush holder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travel of brush spring
JP2006050832A (ja) * 2004-08-06 2006-02-16 Tokyo Parts Ind Co Ltd モータ
US20090284098A1 (en) * 2006-03-06 2009-11-19 Helmut Sesselmann Brushholder Mount for Contact Brushes of a Commutator Machine
CN101106244A (zh) * 2006-07-12 2008-01-1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有刷马达
JP2008022619A (ja) * 2006-07-12 2008-01-31 Nidec Sankyo Corp ブラシ付きモータ
CN101335472A (zh) * 2007-06-28 2008-12-31 株式会社美姿把 带电刷电动机
US20090066185A1 (en) * 2007-09-11 2009-03-12 Denso Corporation Commutator motor utilizing existing part to restrict radially outward movement of brush holders
JP2011244629A (ja) * 2010-05-20 2011-12-01 C I Kasei Co Ltd 耐衝撃性を有する直流モータ
JP2013005632A (ja) * 2011-06-17 2013-01-07 Asmo Co Ltd ブラシユニット及び直流モータ
CN107800232A (zh) * 2016-09-02 2018-03-13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电机
CN107834737A (zh) * 2017-12-14 2018-03-23 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组件和线性振动马达
JP2018137994A (ja) * 2018-06-05 2018-08-3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9343A1 (en) 2022-04-07
US11722030B2 (en) 2023-08-08
DE112019006158T5 (de) 2021-09-02
WO2020148952A1 (ja) 2020-07-23
JPWO2020148952A1 (ja) 2021-12-02
JP7399888B2 (ja) 202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39211B2 (ja) モータ
JP2011114979A (ja) モータ、このモータを用いたポンプ及びこのポンプを用いた液体循環装置
US20100043207A1 (en) Stepping motor being conveniently assembled
US20080203836A1 (en) Direct current motor
US7265465B2 (en) Small-sized motor, small-sized vibration motor,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
EP3896308A1 (en) Electronic parking brake actuator assembly
CN113261185A (zh) 马达以及旋转设备
US5373208A (en) DC motor with anti-vibration brush mounts
US7352093B2 (en) Flat type vibration motor and rotor structure
KR20030027061A (ko) 전기 기계
US11183904B2 (en) Motor
WO2020202826A1 (ja) モータ装置
WO2001033699A1 (fr) Moteur de petite taille
JP3773853B2 (ja) ブラシホルダ及び電動モータ
JPH06205568A (ja) モータ式燃料ポンプ
JPH0287952A (ja) 小形電動機
JP4099032B2 (ja) モータ
KR100828645B1 (ko) 편평형 진동 모터
JP2000037059A (ja) 直流回転電機
CN217445582U (zh)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WO2020079912A1 (ja) バルブ駆動装置
JP4417803B2 (ja) モータ
JP2023005079A (ja) 駆動装置
JP2000205196A (ja) ウォッシャポンプ及び車両用ウォッシャ装置
JP2005348538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