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5582U -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5582U
CN217445582U CN202220700641.8U CN202220700641U CN217445582U CN 217445582 U CN217445582 U CN 217445582U CN 202220700641 U CN202220700641 U CN 202220700641U CN 217445582 U CN217445582 U CN 217445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terminal
holding portion
lead
covere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006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幸子
村田大辅
坂本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5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5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同时提高引线相对于基板的锡焊作业中的作业性。基板收纳壳体的一个方式具备:壳体主体,其收纳装设有电子部件的基板;基板保持部,其在所述壳体主体内保持所述基板;以及端子保持部,其通过保持在端部具有锡焊于所述基板的端子的引线的该端子的一部分,在所述壳体主体内将所述引线的姿势保持为所述端子位于所述基板上的锡焊部位的姿势,并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突出。

Description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背景技术
在电路基板上锡焊引线的结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在电路基板上安装连接端子,在该连接端子上锡焊引线。引线通过连接端子锡焊在电路基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62377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为了将引线锡焊在连接端子上,需要压住引线的手、拿着焊锡的手和拿着烙铁的手。另外,由于一边一根一根地按压引线一边进行锡焊,因此锡焊作业需要长时间。
对此,可以考虑在将引线锡焊到基板上之前用其他部件保持引线,或者将装配了引线的其他部件锡焊到基板上,但部件数量增加,作业工时增加,成本也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同时提高引线相对于基板的锡焊作业中的作业性。
本实用新型的基板收纳壳体的一个方式具备:壳体主体,其收纳装设有电子部件的基板;基板保持部,其在上述壳体主体内保持上述基板;以及端子保持部,其通过保持在端部具有锡焊于上述基板的端子的引线的该端子的一部分,从而在上述壳体主体内将上述引线的姿势保持为上述端子位于上述基板上的锡焊部位的姿势,且从上述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突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致动器的一个方式具备:上述基板收纳壳体;上述基板;上述引线;以及使用来自上述基板的输出而被驱动的致动器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抑制部件数量的同时提高引线相对于基板的锡焊作业中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油泵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基板外壳的盖敞开的内部的图。
图3是在基板外壳内从传感器基板侧观察端子保持部侧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除去了引线的包覆线部的状态的包覆线部保持部的图。
图5是从包覆线部保持部的侧方观察由包覆线部保持部保持的包覆线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端子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端子保持部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端子保持部与传感器基板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的实施方式。但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有时省略必要以上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公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另外,对于前面说明的图中记载的要素,有时在后面的图的说明中适当地参照。
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油泵的结构的图。
油泵10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一实施方式。
油泵100具备马达部110、传感器部120和泵部130。
马达部110接受电力供给而产生旋转驱动力。
传感器部120检测马达部110的旋转。
泵部130由马达部110驱动,进行油的吸入排出。
马达部110和传感器部120的组合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致动器的一实施方式。
马达部110具备马达外壳111、旋转轴112、转子113、定子114和轴承115。
旋转轴112是传递马达部110的旋转驱动力的部件。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旋转轴112用作方向的基准,将沿着旋转轴112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图示的方向无关,有时将图1中的上方侧称为轴向一侧,将图1中的下方侧称为轴向另一侧。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相对于旋转轴112的旋转中心线垂直接近远离的方向称为径向,将靠近旋转轴112的一方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旋转轴112的一方称为径向外侧。
马达外壳111是支撑马达部110及油泵100的整体的结构体,例如通过板金的冲压加工而形成。马达外壳111在内部收纳转子113和定子114。马达外壳111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筒部111a和位于该筒部111a的轴向一侧的底部111b。转子113固定在旋转轴112上,例如装入有永磁体,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与旋转轴112一起旋转。
定子114与转子113相对地收纳在马达外壳111内,产生旋转磁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定子114配置在转子113的径向外侧的内转子型的结构,但马达部110也可以具有定子114配置在转子113的径向内侧的外转子型的结构。
轴承115例如是滚珠轴承,将旋转轴112保持成旋转自如。轴承115也可以是滚柱轴承或滑动轴承等。轴承115隔着转子113配置在轴向一侧和轴向另一侧,轴向一侧的轴承115例如固定于外壳111的底部111b。另外,轴向另一侧的轴承115例如由泵部130保持。
传感器部120具备基板壳体121和传感器基板122。
基板壳体12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收纳壳体的一实施方式,相对于马达外壳111配置在轴向一侧。基板壳体121例如为树脂制,在马达外壳111侧具有底部121a。基板壳体121具有轴向一侧开口的主体和堵塞主体的开口的盖,但以下不特别区分基板壳体121的主体和基板壳体121而进行说明。
从定子114所具有的线圈引出的导线的端部被引导至基板壳体121,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壳体121被用作相对于马达部110的配线的引出空间。另外,基板壳体121例如在内部收纳并保持传感器基板122。
传感器基板122是装设有电子部件的基板的一例,具有作为电子部件的一种的磁传感器122a。基板壳体121具有在基板壳体121内保持传感器基板122的基板保持部121b,传感器基板122由基板保持部121b保持在磁传感器122a与固定于旋转轴112端部的传感器磁体112a相对的位置。通过磁传感器122a检测传感器磁体112a的磁力,传感器基板122检测旋转轴112的旋转位置和旋转速度。
基板壳体121也可以与传感器基板122一起或者代替传感器基板122而收纳作为装设有电子部件的基板的其他例子的控制基板或逆变器基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在基板壳体121中的传感器基板122的输出被用于油泵100外的电力供给电路中的电力控制,通过该电力控制而被控制的电力被供给到油泵100的马达部110,从而驱动马达部110及泵部130。马达部110和泵部130的组合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致动器部的一例。即,马达部110及泵部130使用来自传感器基板122的输出而被驱动。
另外,在基板壳体121收纳控制基板的情况下,也可以按照从该控制基板输出的控制信号来驱动马达部110和泵部130。即,马达部110及泵部130也可以使用来自控制基板的输出来驱动。
而且,在基板壳体121收纳逆变器基板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从该逆变器基板输出的电力供给到马达部110来驱动马达部110及泵部130。即,马达部110及泵部130也可以使用来自逆变器基板的输出来驱动。
泵部130具有泵外壳131和工作部132。马达外壳111在轴向一侧具有底部111b,与此相对,泵部130配置在马达外壳111的轴向另一侧。因此,泵部130与旋转轴112等的接合容易,进而油泵100的组装也容易。
泵外壳131收纳工作部132并固定在马达外壳111上。工作部132通过旋转轴112的驱动力在泵外壳131内旋转,从而进行油的吸入排出。
图2是示出基板壳体121的盖敞开的内部的图。
基板壳体121在内部具有上述的基板保持部121b、端子保持部121c和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基板保持部121b、端子保持部121c和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由与基板壳体121一体的树脂制成。从油泵100外延伸来的引线123被引入到基板壳体121的内部。引线123也可以说是从基板壳体121内部引出到油泵100外。
引线123在端部具有锡焊在传感器基板122上的端子123b,并且具有由绝缘材料包覆导体的芯线而延伸的包覆线部123a。具体地说,引线123的端子123b被锡焊在由基板保持部121b保持的传感器基板122上的导体焊盘122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基板122沿径向扩展,传感器基板122的表面和背面也沿径向扩展。以下,有时将传感器基板122的表面和背面中锡焊引线123的端子123b的一侧的面(即形成有导体焊盘122b的面)称为传感器基板122的锡焊面。
端子保持部121c从基板壳体121的内表面(具体而言是底部121a)突出,通过保持引线123的端子123b的一部分而在基板壳体121内保持引线123的姿势。通过由端子保持部121c进行的姿势保持,引线123的端子123b与传感器基板122的导体焊盘122b的位置关系稳定,引线123相对于传感器基板122的锡焊作业中的作业性提高。另外,由于端子保持部121c是基板壳体121的一部分,因此部件数量被抑制,由于部件数量被抑制,因此成本也被抑制。
通过由端子保持部121c保持端子123b,可与引线123的种类或线径无关地提高作业性。另外,通过将多个引线123各自的端子123b分别保持于端子保持部121c,与将多个引线123一起保持的结构相比,不会产生多余的弯曲,因此也不会产生修正引线123各自的弯曲等二次作业,作业性高。
本实用新型是着眼于提高将引线锡焊到基板上的作业性的实用新型,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也可以考虑在将保持于端子保持部的引线插入至基板上的连接器的形式中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引线的端子的位置和方向也稳定,因此作业性提高。
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从基板壳体121的内表面(具体而言是底部121a)突出而保持引线123的包覆线部123a。由于通过端子保持部121c及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在多个部位保持引线123,因此引线123的保持性高,对振动或引线123的拉伸等的耐久性也高。
图3是在基板壳体121内从传感器基板122侧观察端子保持部121c侧的立体图。
基板壳体121在侧壁部分具有供引线123从基板壳体121的内部向外部引出的引出口121e,端子保持部121c位于引出口121e与传感器基板122之间。另外,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位于引出口121e与端子保持部121c之间。
通过将端子保持部121c设置在引出口121e与传感器基板122之间,与将端子保持部121c设置在其他场所的情况相比,引线123的引绕以短距离进行即可,因此,能够抑制成本,并且还能够抑制引绕的引线123的反作用力引起的端子123b的位置偏移或浮起等。
图4是示出去除了引线123的包覆线部123a的状态下的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的图,图5是从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的侧方观察被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保持的包覆线部123a的立体图。
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具有槽部161,通过在槽部161中夹入引线123的包覆线部123a,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保持包覆线部123a。换言之,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利用沿着包覆线部123a延伸的槽部161保持包覆线部123a。具有槽部161的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高保持性。另外,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也可以用槽以外的结构(例如孔等)保持包覆线部123a。
由于槽部161的深度大于包覆线部123a的外径,因此如图5所示,包覆线部123a的整个外径收纳在槽部161内。因此,能够保护引线123不受组装工序中或组装后的其他部件的影响。另外,在对引线123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引线123从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脱落。
在图3中,包覆线部保持部121d的槽部161的延伸方向D用单点划线示出。若着眼于一根引线123,则引出口121e位于偏离槽部161的延伸方向D的位置,端子保持部121c及传感器基板122的锡焊部位(即导体焊盘122b)位于槽部161的延伸方向D。
通过使引出口121e从槽部161的方向D偏离,即使在对引线123施加了拉伸等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外力向端子保持部121c侧传递,实现引线123的脱落的抑制和锡焊的接合部位的保护。
另一方面,端子保持部121c及导体焊盘122b位于槽部161的方向D,由此,端子123b稳定在导体焊盘122b上,锡焊作业等变得容易。
图6是示出端子123b的详细结构的图。
端子123b具有延伸部141、连接部142和一对腿143。
延伸部141具有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连接部142在包覆线部123a的一端被铆接于包覆线部123a的芯线而与芯线电连接。
一对腿143分别从夹着延伸部141的两侧伸出,分别向与延伸部141相交的方向(图6的下方)突出。如下所述,端子123b的腿143用于通过端子保持部121c保持端子123b。
图7是示出端子保持部121c的详细结构的图,图8是示出端子保持部121c与传感器基板122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示出端子123b从端子保持部121c向轴向一侧拆下的状态。
端子保持部121c具有延伸凸部151、承受面152、孔部153和内壁凸部154。
延伸凸部151具有沿着端子123b(特别是延伸部141)延伸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保持部121c在夹着端子123b的两侧具有延伸凸部151。端子保持部121c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具有延伸凸部151,延伸凸部151向轴向一侧突出。通过延伸凸部151将端子123b的朝向确定为朝向传感器基板122的导体焊盘122b的朝向。因此,当端子123b由作业者安装于端子保持部121c时,端子123b的朝向自然地确定,锡焊作业等变得容易。
另外,也可以在延伸凸部151处设置端子123b的防脱件。作为防脱件,例如可考虑从延伸凸部151侧向端子123b侧以檐状或半球状伸出的小突起钩挂在端子123b上的结构等。
承受面152位于延伸凸部151的相互之间而承受端子123b。承受面152是沿径向扩展(即沿着包含传感器基板122的锡焊面的基准面P扩展)且朝向轴向一侧的面。本实施方式中的承受面152的位置与基准面P相比位于轴向另一侧。承受面152的位置可以与基准面P抑制。换言之,端子保持部121c向与基准面P相交的方向突出,承受面152位于该基准面P的位置或未到达该基准面P。
当承受面152的位置位于比基准面P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时,承受面152所承受的端子123b与导体焊盘122b可靠地接触,因此容易进行锡焊。
孔部153具有从端子保持部121c的端部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形状。换言之,端子保持部121c具有向与基准面P相交的方向凹陷的孔部153。并且,端子123b的一对腿143被压入孔部153,由此,端子123b和引线123被端子保持部121c保持。即,端子123b具有进入孔部153的腿143,腿14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进入突起的一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端子123b具有一对腿143,但本实用新型中的插入突起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只要能够将端子123b保持在能锡焊到导体焊盘122b的位置,孔部153也可以是沿着基准面P的方向的凹陷的形状或孔的形状。另外,孔部153也可以相对于一个端子123b设置多个,例如也可以相对于一个端子123b设置两个孔部153,一对腿143分别单独地进入孔部153。
通过作为进入突起的一例的一对腿143被压入孔部153的结构,端子123b的保持稳定。另外,即使在引线123上作用有外力的情况下,由于通过腿143和孔部153承受外力,因而连接端子123b和导体焊盘122b的焊锡部位也受到保护而不受外力的影响。
内壁凸部154设置在孔部153的内壁,从开口侧向底侧沿轴向延伸,向孔部153的内侧突出。即,端子保持部121c在孔部153的内壁具有朝向孔部153的内侧突出的内壁凸部154。内壁凸部154与插入孔部153内的腿143接触,将腿143向孔部153的内侧推压。内壁凸部154设有彼此相对的一对,一对内壁凸部154从两侧夹持一对腿143。通过内壁凸部154可进一步提高端子123b的保持性,防止端子123b从端子保持部121c脱落。
另外,即使是不具有内壁凸部154、一对腿143在前端侧张开而与孔部153的内壁抵接的结构,也能够提高端子123b的保持性,防止端子123b脱落。
内壁凸部154在孔部153的开口侧具有被倒角的斜面155。内壁凸部154的斜面155朝向孔部153的内侧倾斜。换言之,内壁凸部154的孔部153的开口侧被倒角成朝向孔部153的内侧的斜面状。由于利用斜面155将腿143引导至孔部153的内侧,因此端子123b向端子保持部121c的安装容易。
图9是示出变形例的图。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中,在端子123b的腿143上形成有前端为锐角的防脱针143a。针143a的前端朝向轴向一侧,端子123b的腿143被压入孔部153。由于针143a朝向轴向一侧,因此腿143的压入容易。另外,当腿143进入孔部153内时,针143a以刺入孔部153的内壁的方式钩挂,因此能够抑制端子123b从孔部153脱落。
另外,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致动器中的使用方法的一例,可以举出油泵,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致动器的使用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致动器能够广泛地用于吸入排出水或空气等的泵、动力转向装置或压缩机等。
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符号说明)
100:油泵
110:马达部
111:马达外壳
112:旋转轴
112a:传感器磁体
113:转子
114:定子
115:轴承
120:传感器部
121:基板壳体
121a:底部
121b:基板保持部
121c:端子保持部
121d:包覆线部保持部
121e:引出口
122:传感器基板
122a:磁传感器
123:引线
123a:包覆线部
123b:端子
130:泵部
131:泵外壳
132:工作部
141:延伸部
142:连接部
143:腿
151:延伸凸部
152:承受面
153:孔部
154:内壁凸部
155:斜面
161:槽部。

Claims (12)

1.一种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收纳装设有电子部件的基板;
基板保持部,所述基板保持部在所述壳体主体内保持所述基板;以及
端子保持部,所述端子保持部通过对端部具有锡焊在所述基板上的端子的引线的该端子的一部分进行保持,从而在所述壳体主体内保持所述引线的姿势,所述端子保持部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沿着所述端子延伸的延伸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孔部,所述孔部沿与基准面相交的方向凹陷,所述基准面包括锡焊有所述端子的基板面,
所述端子具有进入所述孔部的进入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保持部在所述孔部的内壁具有朝向该孔部的内侧突出的内壁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凸部的所述孔部的开口侧被倒角成朝向该孔部的内侧的斜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供所述引线从该壳体主体的内部引出到外部的引出口,
所述端子保持部位于所述引出口与所述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具有由绝缘材料包覆导体的芯线而延伸的包覆线部,
具备包覆线部保持部,该包覆线部保持部从所述壳体主体的内表面突出而保持所述包覆线部,且位于所述引出口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线部保持部利用沿着所述包覆线部延伸的槽部来保持该包覆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的深度大于所述包覆线部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出口位于偏离所述槽部的延伸方向的位置,
所述端子保持部及所述基板的锡焊部位位于所述槽部的延伸方向。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保持部在夹着所述端子的两侧具有所述延伸凸部,并且在所述延伸凸部的相互之间具有沿着基准面扩展而承受所述端子的承受面,所述基准面包括锡焊有所述端子的基板面,
所述端子保持部向与所述基准面相交的方向突出,所述承受面位于所述基准面的位置或未到达该基准面。
12.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收纳壳体;
所述基板;
所述引线;以及
使用来自所述基板的输出来驱动的致动器部。
CN202220700641.8U 2021-03-26 2022-03-25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Active CN2174455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2840 2021-03-26
JP2021052840A JP2022150293A (ja) 2021-03-26 2021-03-26 基板収容ケースおよび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5582U true CN217445582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5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00641.8U Active CN217445582U (zh) 2021-03-26 2022-03-25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50293A (zh)
CN (1) CN21744558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0293A (ja) 2022-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87028A (en) Miniature motor
JP4891645B2 (ja) 振動モータ
JP4823694B2 (ja) 小型ファンモータ
US7518275B2 (en) Vibrator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mounted with the vibrator
EP2023467A1 (en) Motor with reduction gea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3094086A1 (ja) モータ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6011341A (en) DC motor having a brush holder provided with a terminal projection portion
US20110291509A1 (en) Surface mount motor
CN217445582U (zh)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JP3523546B2 (ja) 小型モータ
US7579731B2 (en) Miniature brushless motor structure
JP3773853B2 (ja) ブラシホルダ及び電動モータ
US6836050B2 (en) Terminal structures for motor with brush to connect motor to external circuit
KR900003401Y1 (ko) 모터
CN216872992U (zh) 马达及电动泵
JPH11299165A (ja) 小型dcモータ
KR100434895B1 (ko) 브러시홀더 어셈블리
KR101135520B1 (ko) 편평형 진동 모터
CN215772787U (zh) 马达
JP2590753Y2 (ja) 回転電機の接続装置
CN210536405U (zh) 一种扁平马达安装结构
KR102140894B1 (ko) 모터의 코일 결선 구조
JP7442745B2 (ja) 回路接続装置、回転電機装置、及び回路接続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02080335A1 (fr) Mecanisme d'alimentation en energie
JP2017033878A (ja) 機電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