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2787U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2787U
CN215772787U CN202121652473.1U CN202121652473U CN215772787U CN 215772787 U CN215772787 U CN 215772787U CN 202121652473 U CN202121652473 U CN 202121652473U CN 215772787 U CN215772787 U CN 2157727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nection terminal
hole
motor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24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坤镛
杨军喜
赤羽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Electronics Donggu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16524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27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27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27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马达,有助于避免连接端子相对于罩移动而从罩脱落。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包括罩和连接端子,罩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罩的壁部的通孔,连接端子沿第一方向压入通孔,且前端从通孔突出,以便与外部进行电连接,其中,连接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端,第二部分在与前端相反的一侧与第一部分相邻,且压入通孔内,且具有相对于第一部分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通孔内形成有重叠部,重叠部比突出部靠前端一侧,且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与突出部重叠,罩还具有移动限制部,移动限制部限制连接端子朝与前端相反的一侧移动。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马达,其包括罩和连接端子(连接器销),罩具有沿轴向贯穿罩的壁部的通孔,连接端子沿轴向压入通孔,且前端从通孔突出,以便与外部的连接器等进行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12211号公报
不过,在上述马达中,特别是在长期使用时,连接端子可能会相对于通孔发生松动,从而从罩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有助于避免连接端子相对于罩移动而从罩脱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包括罩和连接端子,所述罩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罩的壁部的通孔,所述连接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压入所述通孔,且前端从所述通孔突出,以便与外部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前端,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且压入所述通孔内,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所述通孔内形成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比所述突出部靠所述前端一侧,且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突出部重叠,所述罩还具有移动限制部,所述移动限制部限制所述连接端子朝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移动。
此处,“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中的“外周侧”是以端子销自身为基准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连接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连接端子的前端,第二部分在与连接端子的前端相反的一侧与第一部分相邻,且压入通孔内,且具有相对于第一部分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通孔内形成有重叠部,重叠部比突出部靠连接端子的前端一侧,且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与突出部重叠,罩还具有移动限制部,移动限制部限制连接端子朝与连接端子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移动,因此,能利用重叠部抑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朝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而从罩脱落,并能利用移动限制部抑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而从罩脱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重叠部从所述前端一侧与所述突出部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重叠部从前端一侧与所述突出部抵接,因此,能可靠地避免连接端子相对于罩朝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而从罩脱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连接端子的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分为形成有所述突出部的第一区域和未形成所述突出部的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在第一方向上,连接端子的位于通孔内的部分分为形成有突出部的第一区域和未形成突出部的第二区域,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第二区域的尺寸,因此,与第一区域的尺寸为第二区域的尺寸的情况相比,容易增大连接端子与通孔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更有助于抑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在第一方向上移动而从罩脱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第二部分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所述突出部,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内周侧凹陷的凹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第二部分在周向上具有多个突出部,在周向上相邻的突出部之间形成有相对于第一部分朝内周侧凹陷的凹陷部,因此,容易通过冲压加工形成连接端子。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多个所述突出部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多个突出部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因此,在将连接端子压入罩的通孔时,容易使连接端子在周向上受力均匀,避免连接端子相对于第一方向偏斜地压入罩的通孔。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移动限制部从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抵接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从所述通孔突出的末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移动限制部从与连接端子的前端相反的一侧抵接于连接端子的从通孔突出的末端,因此,能可靠地避免连接端子相对于罩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而从罩脱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罩包括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所述第一罩部形成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罩部形成有所述移动限制部,且与所述第一罩部嵌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罩包括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第一罩部形成有通孔,第二罩部形成有移动限制部,且与第一罩部嵌合,因此,容易组装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且容易将连接端子压入罩并利用覆盖部和移动限制部限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的移动。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第二罩部被所述第一罩部从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支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第二罩部被第一罩部从与连接端子的前端相反的一侧支承,因此,能利用移动限制部更可靠地抑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朝与连接端子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移动而从罩脱落。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包括定子和电路板,所述定子相对于所述罩固定,且具有线圈和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端子销,所述电路板将所述端子销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包括定子和电路板,定子相对于罩固定,且具有线圈和与线圈电连接的端子销,电路板将端子销与连接端子电连接,因此,通过覆盖部和移动限制部限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移动,能抑制电路板与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部(例如锡焊部)被破坏。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中,优选所述马达包括绕线管,所述绕线管包括:绕线管主体,该绕线管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供所述线圈卷绕于外周面;以及端子台,该端子台从所述绕线管主体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所述端子销从所述端子台朝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所述罩包括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所述第一罩部形成有所述通孔,所述第二罩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罩部卡定,且形成有所述移动限制部,所述第二罩部相对于所述绕线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且被所述端子销贯穿,所述第一罩部与所述第二罩部一起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电路板。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连接端子的前端,第二部分在与连接端子的前端相反的一侧与第一部分相邻,且压入通孔内,且具有相对于第一部分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在通孔内形成有重叠部,重叠部比突出部靠连接端子的前端一侧,且在沿第一方向观察时与突出部重叠,罩还具有移动限制部,移动限制部限制连接端子朝与连接端子的前端相反的一侧移动,因此,能利用重叠部抑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朝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而从罩脱落,并能利用移动限制部抑制连接端子相对于罩朝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移动而从罩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剖视图。
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中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中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7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中的连接端子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马达
10 定子
11 定子主体
111 线圈
112 绕线管
1121 绕线管主体
1122 端子台
113 定子铁芯
1131 极齿
12 端子销
20 电路板
30 外壳
31 壳主体
311 底壁
312 侧壁
32 安装板
33 罩
331 第一罩部
3311 筒状部
3312 封闭部
3313 顶部连接部
3314 底部连接部
3315 延伸部
332 第二罩部
3321 板状主体
3322 突起部
34 连接端子
34a 前端
34b 末端
341 第一部分
342 第二部分
3421 突出部
3422 凹陷部
343 第三部分
90 输出轴
TH 通孔
S1 第一区域
S2 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侧剖视图,图3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4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5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中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中的连接端子的侧视图,图7是示意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马达中的连接端子的剖视图。
此处,为方便说明,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且将X方向的一侧设为X1,将X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将Y方向的一侧设为Y1,将Y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将Z方向的一侧设为Z1,将Z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并且,设马达的转子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即轴向与Z方向一致。
(马达的整体结构)
如图1至图3所示,马达1包括罩33和连接端子34,罩33具有沿Z方向贯穿罩33的壁部的通孔TH,连接端子34沿Z方向压入通孔TH,且前端34a从通孔TH突出,以便与外部进行电连接。
此外,如图1和2所示,马达1包括定子10、电路板20、外壳30、转子(未图示)、齿轮组(未图示)和输出轴90。定子10包括定子主体11和端子销12,定子主体11具有线圈111,端子销12从定子主体11朝X1方向侧突出,且与线圈111的端部连接,端子销12经由电路板20与连接端子34电连接;外壳30收纳定子10,且包括罩33;转子被定子10从外周侧包围,且具有转轴和设置于转轴的磁体;齿轮组将转子的旋转(转轴的旋转)减速传递至输出轴90。
(外壳)
如图1和图2所示,外壳30包括壳主体31、安装板32和罩33。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壳主体31呈有底筒状,且具有底壁311和侧壁312。底壁311的厚度与Z方向一致,且供定子主体11的Z2方向侧的端部抵接。侧壁312从底壁311的外周缘朝Z1方向侧延伸,并从外周侧包围定子主体11,在侧壁312的X1方向侧的部分设置有缺口,该缺口从侧壁312的Z1方向端部朝Z2方向延伸至底壁311附近。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32以其厚度方向与Z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侧壁312的Z1方向侧的端部,并将壳主体31的Z1方向侧的开口封闭。在安装板32上设置有供输出轴90沿Z方向贯穿的通孔。并且,安装板32与定子主体11的Z1方向侧的端部在Z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对,在安装板32与定子主体11的Z1方向侧的端部之间形成有供齿轮组(未图示)收纳的空间。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罩33从外周侧覆盖于定子主体11。具体而言,在将定子主体11收纳于壳主体31的状态下,罩33以覆盖侧壁312的上述缺口的方式从X1方向侧安装于壳主体31的侧壁312。如图2和图3所示,罩33包括第一罩部331和第二罩部332,第一罩部331形成有通孔TH,第二罩部332与第一罩部331嵌合,第一罩部331与第二罩部332一起从X方向的两侧夹住电路板20。并且,第一罩部331具有筒状部3311、封闭部3312、顶部连接部3313和底部连接部3314。筒状部3311沿Z方向延伸,筒状部3311的X2方向侧的壁部从外周侧与电路板20抵接。封闭部3312将筒状部3311的Z1方向侧的开口封堵,且设有供连接端子34沿Z方向压入并贯穿的通孔TH。顶部连接部3313以与筒状部3311在Z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于筒状部3311的Z1方向侧,顶部连接部3313经由从筒状部3311的Y方向的两侧朝Z1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315与筒状部3311连接,由顶部连接部3313、筒状部3311和延伸部3315围成沿X方向贯穿罩33的贯通口;顶部连接部3313从Z2方向与安装板32抵接,并与安装板32连接(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卡合结构与安装板32连接)。底部连接部3314从筒状部3311的X2方向侧的壁部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X2方向延伸,且从Z1方向与侧壁312的X1方向侧的部分设有的缺口的Z1方向侧的边缘抵接。并且,第二罩部332具有板状主体3321和突起部3322,板状主体3321的厚度方向与X方向一致,在板状主体3321的Z2方向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沿X方向贯穿的通孔,该通孔供定子10的端子销12贯穿,突起部3322从板状主体3321的Z1方向侧的端部附近朝向X1方向突出。
(定子的结构)
如图2所示,定子10包括定子主体11和端子销12。定子主体11具有线圈111,端子销12从定子主体11朝X1方向侧突出,且与线圈111的端部连接。
此外,如图2所示,定子主体11包括绕线管112。绕线管112包括:绕线管主体1121,该绕线管主体1121沿Z方向延伸,且供线圈111卷绕于外周面;以及端子台1122,该端子台1122从绕线管主体1121朝X1方向侧突出(在图示的例子中与绕线管主体1121一体形成),端子销12从端子台1122朝X1方向侧突出。
此外,如图2所示,定子主体11还包括定子铁芯113,定子铁芯113设置于绕线管112的内周侧,且具有在周向上排列设置且在外周侧与转子的磁体隔开间隔相对的多个极齿1131。
(电路板的结构)
电路板20是柔性电路板。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20具有电路图案,电路板20的一端与端子销12例如通过锡焊而电连接,电路板20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子34例如通过锡焊而电连接。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电路板20从端子销12朝Z2方向侧延伸后折返而朝Z1方向侧延伸,然后朝X1方向侧折弯并与连接端子34连接。
(连接端子的结构及连接端子与罩的配合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连接端子34从Z1方向侧压入罩33的通孔TH并贯穿该通孔TH。
此外,连接端子34例如是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如图3至图6所示,连接端子34具有第一部分341和第二部分342,第一部分341包括前端34a,第二部分342在与前端34a相反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是Z1方向侧)与第一部分341相邻,且压入罩33的通孔TH内,且具有相对于第一部分341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3421。并且,第一部分341的与Z方向垂直的截面呈方形。并且,如图7所示,第二部分342在周向上具有多个突出部3421,在周向上相邻的突出部3421之间形成有相对于第一部分341朝内周侧凹陷的凹陷部3422。并且,多个突出部3421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并且,在沿Z方向观察时,突出部3421呈矩形。并且,在Z方向上,连接端子34的位于通孔TH内的部分分为形成有突出部3421的第一区域S1(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区域S1从通孔TH的Z1方向侧的端部朝Z2方向侧连续延伸)和未形成突出部3421的第二区域S2(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区域S2从通孔TH的Z2方向侧的端部朝Z1方向侧连续延伸至第一区域S1),在Z方向上,第一区域S1的尺寸大于第二区域S2的尺寸。并且,连接端子34还具有第三部分343,第三部件343包括连接端子34的末端34b,且在与前端34a相反的一侧与第二部分342相邻,第三部分34从通孔TH朝Z1方向突出。并且,第三部分343的与Z方向垂直的截面呈方形。
此外,如图3至图6所示,在罩33上,在通孔TH内形成有重叠部,重叠部比突出部3421靠前端34a一侧,且在沿Z方向观察时与突出部3421重叠,并且,罩33还具有移动限制部,移动限制部限制连接端子34朝与前端34a相反的一侧移动。具体而言,罩33包括第一罩部331和第二罩部332,第一罩部331(在图示的例子中是封闭部3312)形成有通孔TH,通孔TH在压入连接端子34端子之前为圆形的预留孔(该预留孔也可形成为台阶孔),在压入连接端子34之后,通孔TH根据连接端子34的形状发生变形,在通孔TH内形成有重叠部,重叠部从前端34a一侧与多个突出部3421的Z1方向侧的端面分别抵接。并且,第二罩部332形成有移动限制部(在图示的例子中由突起部3322构成),且沿X方向插入由第一罩部331的顶部连接部3313、筒状部3311和延伸部3315围成的贯通口,与第一罩部331嵌合,且被第一罩部331(在图示的例子中是突起部3322)从与前端34a相反的一侧支承(移动限制部从前端34a相反的一侧抵接于连接端子的从通孔TH突出的末端34b)。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连接端子34具有第一部分341和第二部分342,第一部分341包括连接端子34的前端34a,第二部分342在与连接端子34的前端34a相反的一侧与第一部分341相邻,且压入罩33的通孔TH内,且具有相对于第一部分341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3421,在通孔TH内形成有重叠部,重叠部比突出部3421靠连接端子34的前端34a一侧,且在沿Z方向观察时与突出部3421重叠,罩33还具有移动限制部,移动限制部限制连接端子34朝与连接端子34的前端34a相反的一侧移动,因此,能利用重叠部抑制连接端子34相对于罩33朝Z方向的一侧(Z2方向侧)移动而从罩33脱落,并能利用移动限制部抑制连接端子34相对于罩33朝Z方向的另一侧(Z1方向侧)移动而从罩33脱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通孔TH内形成有重叠部,重叠部从前端34a一侧与突出部3421分别抵接,但并不局限于此,重叠部也可与突出部3421隔开间隔相对。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Z方向上,形成有突出部3421的第一区域S1的尺寸大于未形成突出部3421的第二区域S2的尺寸,但并不局限于此,形成有突出部3421的第一区域S1的尺寸也可为未形成突出部3421的第二区域S2的尺寸以下。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Z方向上,形成有突出部3421的第一区域S1的位置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变更。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突出部3421的第一区域S1在Z方向上连续延伸,但并不局限于此,第一区域S1也可由在Z方向断续设置的多个部分构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突起部3322构成的移动限制部从与前端34a相反的一侧抵接于连接端子34的末端34b,但并不局限于此,移动限制部也可与连接端子34的末端34b隔开间隔相对。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34是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但并不局限于此,连接端子34也可通过铸造等形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接端子34的第二部分342在周向上具有多个突出部3421,多个突出部3421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多个突出部3421在周向上也可不以等角度间隔形成,根据情况,也可仅设置一个突出部3421。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在其范围内,能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自由组合,或是将实施方式中的各个部分适当变形、省略。

Claims (10)

1.一种马达,包括罩和连接端子,所述罩具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罩的壁部的通孔,所述连接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压入所述通孔,且前端从所述通孔突出,以便与外部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前端,
所述第二部分在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部分相邻,且压入所述通孔内,且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所述通孔内形成有重叠部,所述重叠部比所述突出部靠所述前端一侧,且在沿所述第一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突出部重叠,
所述罩还具有移动限制部,所述移动限制部限制所述连接端子朝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叠部从所述前端一侧与所述突出部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连接端子的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分为形成有所述突出部的第一区域和未形成所述突出部的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域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在周向上具有多个所述突出部,
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突出部之间形成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朝内周侧凹陷的凹陷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突出部在周向上以等角度间隔形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限制部从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抵接于所述连接端子的从所述通孔突出的末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包括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
所述第一罩部形成有所述通孔,
所述第二罩部形成有所述移动限制部,且与所述第一罩部嵌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罩部被所述第一罩部从与所述前端相反的一侧支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包括定子和电路板,
所述定子相对于所述罩固定,且具有线圈和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端子销,
所述电路板将所述端子销与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包括绕线管,
所述绕线管包括:
绕线管主体,该绕线管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供所述线圈卷绕于外周面;以及
端子台,该端子台从所述绕线管主体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
所述端子销从所述端子台朝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突出,
所述罩包括第一罩部和第二罩部,
所述第一罩部形成有所述通孔,
所述第二罩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罩部卡定,且形成有所述移动限制部,
所述第二罩部相对于所述绕线管设置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且被所述端子销贯穿,
所述第一罩部与所述第二罩部一起从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夹住所述电路板。
CN202121652473.1U 2021-07-20 2021-07-20 马达 Active CN2157727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2473.1U CN215772787U (zh) 2021-07-20 2021-07-20 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2473.1U CN215772787U (zh) 2021-07-20 2021-07-20 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2787U true CN215772787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106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2473.1U Active CN215772787U (zh) 2021-07-20 2021-07-20 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27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08755U (zh) 电动油泵
US8643237B2 (en) Motor support structure and actuator incorporating same
CN212130777U (zh) 电动油泵
CN209908756U (zh) 电动油泵
CN212660077U (zh) 电路板组件以及具备该电路板组件的电动油泵
EP3082231A1 (en) Motor
CN215772787U (zh) 马达
JP2019027434A (ja)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CN108352756B (zh) 电动机
US7579731B2 (en) Miniature brushless motor structure
JP2017034742A (ja) モータ
JP2003079109A (ja) ブラシホルダ及び電動モータ
CN213906508U (zh) 马达单元和电动油泵
CN211239556U (zh) 电动机
CN211266649U (zh) 电动机
WO2019198565A1 (ja) モータユニット
JP2020137312A (ja) モータ
CN217445582U (zh) 基板收纳壳体及电动致动器
CN219554768U (zh) 电动泵
CN115642734A (zh) 马达
CN110380305B (zh) 驱动装置
CN214899273U (zh) 引线保持结构及电动致动器
JP4932596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2023001495A (ja) モータ
JP2022155782A (ja) 電磁連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