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57C - 双线锁缝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双线锁缝缝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57C
CN1128257C CN00124861A CN00124861A CN1128257C CN 1128257 C CN1128257 C CN 1128257C CN 00124861 A CN00124861 A CN 00124861A CN 00124861 A CN00124861 A CN 00124861A CN 1128257 C CN1128257 C CN 11282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r feet
cloth
idle loop
upper threa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124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8156A (zh
Inventor
岩井胜彦
水崎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to Sewing Machine Mf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8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8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47/00Needle-thread tensioning devices; Applications of tensometers
    • D05B47/04Automatically-controlled tensioning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6Presser feet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2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chain-stitch sewing machines, e.g. oscillat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73/00Casings
    • D05B73/04Lower casings
    • D05B73/12Slides; Needle plate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D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D05B AND D05C, RELATING TO SEWING, EMBROIDERING AND TUFTING
    • D05D2207/00Use of special elements
    • D05D2207/02Pneumatic or hydrauli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线锁缝缝纫机,所形成的空环不会被卷入到环顶器内。压脚(39)由压脚本体(40)和辅助压脚(42)组成。在辅助压脚(42)的压板(44)上形成有落针孔(48、49),针(35、36)插入落针孔(48、49)内。落针孔前方一侧的压板(44)上形成有倾斜导向面(50)。空环从环顶器(74)被引导到栈部(73)上,由送齿(71)向后方送出。空环(38)被辅助压脚(42)的板簧(151)和栈部(73)挟持,能够有效防止空环(38)的下垂。

Description

双线锁缝缝纫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线锁缝缝纫机,特别是涉及一种以连续送出多块布料的方式进行连续缝制的双线锁缝缝纫机。
背景技术
双线锁缝缝纫机在连续缝制多块布料的场合,通常是在布料与布料之间要留出一定的间隔,在布料与布料之间形成被称为空环的线缝的连接,从而进行连续缝制作业。
图15展示出了现有的双线锁缝缝纫机1的压脚3周围结构的截面图,图16是压脚3的分解斜视图。另外,这样的双线锁缝缝纫机1的结构,在例如特开平6-182079号公报中被公开。
双线锁缝缝纫机1用针板2和压脚3挟持布料,用送布齿11,12将布料沿送布方向A送出,同时使针4以及环顶器(looper)5往复运动,用面线13和底线14缝制布料。在连续缝制多块布料的情况下,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在布料与布料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隔,在形成空环的同时,进行缝制作业。图15给出了空环形成时的状态。
在针板2上形成有插入送布齿12的送布槽20以及针4插入的落针孔21,在送布槽20与落针孔21之间设置有栈部22。从图15可以得知,形成的空环15从环顶器5处被引导至栈部22后露出到针板2的上面,并由送布齿12沿送布方向A送出。露出到栈部22上面的空环15被针板2和压脚3挟持。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形成的空环15下垂的话,将会被左右往复运动的环顶器5捕捉,空环15会被卷进环顶器5,缝制作业就会中断。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产生的,一是用压脚3和针板2上的栈部22不能有效地挟持空环15,例如,在送进下一块布料,压脚3的前端向上浮起时产生;二是由于空环具有变长的特性,每一针所产生的空环不能在每一针将其沿送布方向A完全送出时也会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双线锁缝缝纫机1中,设置有辅助压脚7。压脚3由压脚本体8和辅助压脚7构成,辅助压脚7装配在压脚本体8上,并通过弹簧9对辅助压脚7施加有向下的弹力。也就是说,辅助压脚7与压脚本体8是分别压在针板2上的。另外,为了进一步减少空环的伸长特性,在线调节器的附近设置有线张力装置。
据此,在空环形成时,送进下一块布料,即使在由于压脚本体8的前端上升使压脚本体8向上浮起的场合,辅助压脚7在弹簧9的作用下依然被压向栈部22,用辅助压脚7与针板2上的栈部22之间的间隙挟持空环15,而线张力装置60尽可能地减少了空环的伸长特性,能够防止上述空环下垂的现象。
为了使送进的布料顺利地插入辅助压脚7与针板2之间,在辅助压脚7的前端形成有向下方倾斜的导向面10。但是由于形成了这样的导向面10,使得针板2上的栈部22与辅助压脚7的接触面积变小。接触面积一旦变小,辅助压脚7对空环15的保持能力将随之降低,就有空环下垂的忧虑。另外,为了既要形成导向面10,并且又不减小接触面积,人们考虑了将辅助压脚7的前端沿送布方向A的上游一侧延伸的方法,但是,因为针4在辅助压脚7的前方不断地进行着上下的往复运动,针4的升降路线也无法使辅助压脚7前进。
另外,在空环形成、空环形成了近似于向左右扩展的布料缝制时的形状的场合,由于空环的伸长率较大,空环在沿送布方向A送出时,加上空环的伸长作用,每一针所产生的空环不能在每一针将其沿送布方向A完全送出,结果就形成空环下垂的状态,所以空环就容易被卷进环顶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空环卷进环顶器的双线锁缝缝纫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双线锁缝缝纫机,用针板和压脚挟持布料,用送布齿沿预定的送布方向A将布料送出,同时使针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用面线和底线缝制布料,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针板上形成有针插入的落针孔和开口的送布槽,该送布槽位于落针孔沿送布方向A的下游一侧,在落针孔与送布槽之间设置有栈部。
上述压脚由压脚本体和辅助压脚构成,该辅助压脚装配在压脚本体上,并对下面的针板施加有向下的弹力,该辅助压脚上同时还具有针插入的落针孔。
根据本发明,在辅助压脚上,形成有针插入的落针孔,上下往复运动的针可以插入该落针孔内。为此,比起前面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辅助压脚来,辅助压脚的前端能够配置在沿送布方向A的上游一侧。据此,即使在辅助压脚的前端形成了导向面,也防止了辅助压脚与针板上的栈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的现象,由辅助压脚和栈部能够有效地挟持空环。据此,能够防止所形成的空环下垂、并被卷进环顶器的现象。
本发明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是,在上述辅助压脚上,最好设置有对针板的至少栈部上施加有弹力的板簧。
即使在设置了辅助压脚的场合,在送进下一块布料时,辅助压脚的前端也将向上浮起,为此,也会产生不能挟持空环的现象,在这一瞬间空环会下垂,就有空环被卷进环顶器的忧虑。鉴于这样的情况,在本发明中,在辅助压脚上,进一步设置有对针板的栈部上施加有弹力的板簧。据此,即使在辅助压脚向上浮起的场合,由于空环被上述板簧和栈部挟持,所以能够有效防止空环被卷进环顶器的现象。
本发明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是,在上述辅助压脚上还形成有贯通孔,上述板簧的基端部被固定在辅助压脚的送布方向下游一侧的后部,辅助压脚的下面沿送布方向上游一侧延伸,而上述板簧的先端部被插入上述贯通孔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板簧的基端部被固定在辅助压脚上,而其先端部被插入在辅助压脚上所形成的贯通孔内,所以,板簧能够在辅助压脚的下面进行大幅度的上下位移。据此,从空环形成之时起,在送出布料而开始缝制作业时,随着送入布料辅助压脚会被抬起,即使辅助压脚向上浮起,能够进行上下大幅度位移的板簧有效地对针板的栈部上施加有弹力,所以能够有效地保持空环。
本发明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是,布料通过针的升降路线被送出而形成空环时,将底线的张力提高,使其比布料缝制时更高。
空环沿送布方向A平行延伸,例如相对于两根面线,底线由左右开始卷绕,形成线缝的连接。这样所形成的空环向左右扩展的话,如上面所述的那样,会变得容易缠绕环顶器,为此,希望将空环拧成绳结状,尽可能减小空环的伸长。在本发明中,在空环形成时,随着底线的张力提高,能够拧紧面线,使空环形成绳结状。
本发明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是,具有多根的针,环顶器沿大致垂直于送布的方向进行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在各面线所形成的环内,从左右方向的某一侧,插入环顶器而形成线缝。
在空环形成时,从多根的面线中,将上述左右方向某一侧的至少一根面线的张力降低,使其比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面线的张力更低。
本发明的双线锁缝缝纫机,用针板和压脚挟持布料,用送布齿沿预定的送布方向A将布料送出,使多根的针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同时使环顶器基本垂直于送布方向A进行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在各面线所形成的环内,从左右方向的某一侧,插入环顶器而在布料上形成线缝,其特征在于,布料通过针的升降路线被送出而空环形成时,在多根的面线中,将上述左右方向某一侧的至少一根面线的张力降低,使其比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面线的张力更低。
在具备有多根例如2根针的双线锁缝缝纫机中,各针下降到最低点,开始上升时,形成面线环。环顶器进行着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从左右方向的某一侧,例如从右侧环顶器插入到各面线环内。然后针上升,再次下降时,各针插入到底线与面线之间,之后环顶器向右侧移动,从各面线环中环顶器退出。
在空环形成时也同样如此,环顶器出入于各面线环而形成空环。左右的面线以及底线在布料缝制时具有张力的场合,空环接近于布料缝制时的线缝,成为向左右扩展的伸长率较大的形状,空环在以这样的形状沿送布方向A送出时,加上空环的伸长作用,每一针所产生的空环不能由每一针将其沿送布方向A完全送出,空环就形成了下垂的状态,空环被卷进环顶器的危险性将会变高。
鉴于这样的情况,在本发明中,在空环形成时,将左右方向的某一侧,即之后从环顶器中离开面线的张力降低。由此,后离开的面线环与先离开、的面线环一起从环顶器中退出,空环顺利地形成,由此,能够防止所形成的空环被卷入环顶器的现象。本发明在面线使用伸缩率较低的线,而底线使用伸缩率较高的线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即,在沿送布方向A送出空环时,根据空环形状的伸长,则难以恢复到原先的形状,但根据线自身的伸长,空环的伸长就容易恢复到原先的长度,所以空环就变成了难以下垂的状态。
下面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形式之一的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结构斜视图;
图2为从斜后方向所看到的缝纫机30的针板32以及压脚37的斜视图;
图3为压脚37的分解斜视图;
图4为针35、36上升时的压脚37以及针板32的剖面图;
图5为针35、36下降时的压脚37以及针板32的剖面图;
图6为布料缝制时由针35、36以及底线79所缝制出的线缝形成过程的斜视图;
图7为缝纫机30的面线77、78以及底线79的路径斜视图;
图8为线张力装置60的分解斜视图;
图9为布料缝制时的线张力装置60的正视图;
图10为空环形成时的线张力装置60的正视图;
图11为空环形成时的各线77~79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12为压脚150的分解斜视图;
图13为针35、36上升时的压脚150以及针板32的剖面图;
图14为针35、36下降时的压脚150以及针板32的剖面图;
图15为现有缝纫机1的针板2以及压脚3的剖面图;
图16为压脚3的分解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形式之一的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结构斜视图,图2是表示从后方将缝纫机30的针板32扩大以后的斜视图。缝纫机30具有缝纫机座31,以及缝纫机臂33,在缝纫机座31的上方设置有缝纫机臂33。在缝纫机臂33的基端部设置有多个具有线调节部件130的线调节器39和线张力装置60,在缝纫机臂33的先端部经由针杆61安装有针35,36。针杆61以可进行自由升降位移的方式被支持在缝纫机臂33的先端部,在针杆61下部的针固定件34上,固定有左右分开一定间隔并保持铅垂的两根针35,36。在针杆61的后方设置有与针杆61相互平行的压脚杆59。在该压脚杆59的下端部安装有压脚37。压脚杆59以可进行自由上下位移的方式被支持,并被施加有朝向下方的弹力。在缝纫机座31上水平配置有针板32,压脚37被弹性地压在针板32上。
缝制作业是将布料配置在缝纫机座31上,用针板32和压脚37挟持住布料,按预定的送布方向A(图1中的斜后方)将布料送出的同时,使针35,36上下往复运动而缝制布料。
像这样的具有2根针的双线锁缝缝纫机30,当将其用于缝制例如T恤衫等的袖、底襟周围的缝制作业时,将多块的布料分开一定的间隔连续送入,在布料与布料之间形成空环38的同时连续进行缝制作业。另外,空环38是由适宜的裁剪装置加以切断。
图3是压脚37的分解斜视图。压脚37包括有压脚本体40和辅助压脚42构成。压脚基部41由螺丝52固定在压脚杆59的下端部,在该压脚基部41上安装有压脚本体40。压脚本体40为板状,其先端部(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的端部)向上方弯曲,并且以可自由进行角位移的方式安装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角位移轴线L1的周围的压脚基部41上。螺栓62以及螺母63螺接在压脚基部41上,由螺栓62的下端部对压脚本体40的角位移量加以限制。该压脚本体40形成有沿送布方向A的矩形状的开口43,在该开口43内嵌入有辅助压脚42。
辅助压脚42由矩形板状的压板44和被垂直固定在压板44上的支持轴45构成。在压板44的前端部(送布方向A的上游一侧),形成有左右空开一定间隔的两个落针孔48,49。在进行缝制作业时,左右固定着的针35,36插入在这些落针孔48、49内。
另外,板簧51被安装成从压板44的背面55覆盖住后端部(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的端部)上面。在压板44的背面55,位于落针孔48、49稍后位置处形成有沿左右方向的切槽54,板簧51的前端部51a嵌入在该切槽54内。板簧51在压板44的背面55一侧向后方延伸,从压板44的后端部44b向上方折返,由螺丝53固定在压板44的后端部44b的上面。这样一来,在压板44的背面55,从落针孔48,49稍后位置处直至其后端部被设置有板簧51。
在辅助压脚42的支持轴45上套设有压簧47。支持轴45以及压簧47从压脚基部41所形成的插入孔46的下方垂直插入。从插入孔46的上方插入的螺丝64螺合在从插入孔46的下方垂直插入的支持轴45上,据此,辅助压脚42以向下方施加有弹力的状态安装在压脚本体40上。另外,此时辅助压脚42的压板44被嵌入压脚本体40的开口43内。
下面参照图4~图6对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缝制作业加以说明。图4以及图5分别表示空环形成时的压脚37以及针板32状态的剖面图,图4是针35、36上升时的状态,而图5是针35、36下降时的状态,另外图6表示在布料缝制时由针35、36以及底线79所缝制出的线缝形状的斜视图。
在针板32上分别形成有从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面向下游一侧的前送沟80、爪72以及后送沟81。各送沟80,81分别沿着送布方向A延伸,在前送沟80内设置有前送齿70,而在后送沟81内设置有后送齿71。各送齿70,71在各自的送沟80,81内作椭圆运动,将针板32上的布料送往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
在前送沟80和后送沟81之间所形成的爪72是随着针板32被以“コ”字形切割而形成的,该“コ”字形切槽的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的两个端部成为针35,36插入的落针部75。而在该“コ”字形切槽的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与后送沟81之间,设有向左右方向(在图4,5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栈部73。
另外,压脚37对应于针板32的上述一对落针孔75、按照配置上述辅助压脚42的一对落针孔48,49的形式被配置,针35,36分别插入辅助压脚42的落针孔48,49以及针板32的落针孔75,76。另外,在落针孔75的下方,环顶器74按左右方向(相对于图4,图5中的纸面垂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下面对双线锁缝缝纫机30的线缝形成方法加以说明。在右侧以及左侧的针35,36上分别穿入面线77,78并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针35,36在下降到最低点而开始上升时,形成面线环82,83。此时环顶器74从右侧向左侧(图4中从纸面的里侧向面前,图6中从右侧向左侧)移动,插入各面线环82,83之中。此时的状态由图4所示。
在这种各面线环82,83被环顶器74捕捉住的状态下,各针35,36如图5,图6所示的方式上升。针35,36上升之时,由前送齿70以及后送齿71将针板32上的布料向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送出1个针量的长度。
另外,在送齿70,71进行送布动作的同时,插入面线环82,83之中的环顶器74向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移动并进行退避动作。由此,在底线79、各面线77,78以及环顶器74之间形成两个空间84,85。接着,到达最高点的针35,36再次下降时,插入到上述空间84,85内,随后环顶器74向右侧移动而从面线环82,83之中被引出。以下就与上面所述的一样,环顶器74从右侧插入到由到达最低点的针35,36再次上升时所形成的面线环82,83内,并捕捉面线77,78。随着这样的动作不断被重复,就形成了如图5所示的线缝。
正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在辅助压脚42上形成有落针孔48,49,并在该落针孔48,49稍靠前方(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一侧端部里面,形成有导向面50。导向面50为了对送入进来的布料顺利进行导向而设置,其朝向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向下倾斜形成。由于这样的导向面50形成在落针孔48,49的前方,所以能够防止如现有的辅助压脚那样因导向面50使辅助压脚42与栈部73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的现象,能够有效地将位于落针孔48、49后方的辅助压脚42配合在栈部73上。据此,能够有效地保持所形成的空环38,并能够防止空环38下垂的现象。
另外,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在辅助压脚42上设置有压簧47以及板簧51,板簧51从落针孔48,49的稍后处一直被设置到后端部。板簧51的前端部被固定在落针孔48,49稍后处的切槽54内,并从栈部73开始一直被设置到后送沟81的后端部,而且弹性地压在针板32上。另外,压簧47也使辅助压脚42弹性地压在针板32上。
当布料被送入到辅助压脚42的前端部时,辅助压脚42反抗压簧47的弹力稍稍上升,但是由于板簧51的弹性复原力,板簧51依然维持着对栈部73的弹性接触。由此,依靠板簧51和栈部73能够保持空环38,可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空环38被卷进环顶器74的现象。
另外,由于保持板簧51前端部的切槽54被配置在栈部73的前方并接近于栈部73,所以板簧51是以较大的弹力压在栈部73上,据此,能够以较大的弹力保持空环38。另外,由于板簧51的前端部从切槽54开始朝着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向下倾斜,所以能够顺利地导向被送入的空环38以及布料。
板簧51的后端部是在比压板44的后端部44b更后的后方弯曲进入,并被固定在压板44的后端部的上面。根据改变在该后方弯曲进入的板簧51的后端部的形状,可以调整板簧51的弹力。
图7是表示缝纫机30的面线77、78以及底线79的路径的斜视图。卷出的各线77~79经由线调节器39分别被引导到针35,36以及环顶器74,但是面线77,78的内部、环顶器74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右侧的面线77和底线79在卷出之后,经由线张力装置60后再被线调节器39所引导。
图8是表示线张力装置60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线张力装置60由线调节台100、气缸101、线缓和板102以及面线调节器103以及底线调节器104组成。线调节台100由螺丝110固定在缝纫机臂33的基端部。气缸安装台105通过螺丝131被固定在线调节台100的下端部,气缸101被安装在气缸安装台105上。
线缓和板102呈长板状,气缸101的气缸杆106的下端部由螺母113,114安装在线缓和板102的折曲了的下端部上。线缓和板102的上下两端形成有长孔107,108,在上侧的长孔107中插入有面线调节器103的线调节杆109,该线调节杆109的基端部被固定在线调节台100上。同样,在下侧的长孔108中插入有底线调节器104的线调节杆109,该线调节杆109的基端部被固定在线调节台100上。据此,线缓和板102对应于线调节台100以可以进行上下自由位移的方式被支持。
安装在线调节台100上的线调节杆109,在其基端部一侧,安装有面线导向115,而在其先端部一侧安装有面线调节器103。线调节杆109插入在面线调节器103中的一对线调节碟116,117、毡片118、弹簧120内,面线调节器103的先端部上螺合有线调节把121。线调节碟116,117依靠弹簧120的弹力相互弹性地接触,该弹力可以通过将线调节把121的旋紧或旋松来加以调整。为此,被挟持于一对线调节碟116,117之间的面线82以通过将线调节把121的旋紧或旋松来加以调整。这样的结构在底线调节器104中也完全相同,其对应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标号,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在上述线缓和板102的长孔107的上部形成有线缓和爪122,而下方的长孔108的下端部则形成有底线缓和爪123。由于线缓和板102以能够进行上下自由位移的方式被支持在线调节台100上,而其下端部被连接在气缸101的气缸杆106上,所以随着气缸101的伸缩,可以使线缓和板102进行上下移动。线缓和爪122以面对面线调节器103的一对线调节碟116,117的方式而被设置,同样地,底线缓和爪123也是面对底线调节器104的一对线调节碟116,117而被设置。
如图10所示的那样,当随着气缸101的伸缩,使线缓和板102置于下方时,在线缓和爪122被插入到线调节碟116,117内部的同时,底线缓和爪123则从底线调节器104的线调节碟116,117中被引出。相反,如图9所示的那样,随着气缸101的伸缩,使线缓和板102向上方移动的话,插入在面线调节器103的线调节碟116,117内部的面线缓和爪122被引出的同时,底线缓和爪123则被插入到底线调节器104的线调节碟116,117的内部。
正如在图6中曾经说明过的那样,在布料缝制时,左右往返于左右面线77,78之间的底线79被卷钩而形成线缝。因而应该对底线79、面线77,78的张力进行设定,以便在布料缝制时,使底线79在左右面线77,78之间顺利地被卷钩,并且随着左右面线77,78被卷钩在底线79上不产生松弛现象。在进行普通缝制时,通常是面线77,78的张力要比底线79高一些。
对此在空环形成时,形成的空环呈左右扩展状态的话,由于存在着如上所述的会被卷入环顶器74内的忧虑,所以有必要利用底线79拧左右面线77,78,使空环38变成绳结状。为此,在空环形成时,比起布料缝制时有必要将底线79的张力提高一些。
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样,环顶器74进行左右往复运动,对着面线环82,83从右侧出入。为此,在空环形成时,环顶器74从两个面线环82,83开始向右侧离开的话,首先左侧的面线环85从环顶器74上离开。这时,右侧的面线77和左侧的面线78双方的张力均高的场合,环顶器74处于难以从右侧的面线77的环上离开的状态,从环顶器74上离开的左侧的面线78形成拉拽现象,绳结状的空环不能形成。
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如图11所示的那样,在空环形成时,从环顶器74上后离开的面线,在本实施例中降低右侧的面线77的张力使其比起布料缝制时要低一些。这样一来,左侧的面线78从环顶器74上离开时,张力较低的右侧的面线77也一起从环顶器74上离开,就能顺利地形成绳结状的空环。
这样,在空环形成时,在布料缝制时的面线77,78,底线79的各自的张力中,有必要降低右侧的面线77的张力,而提高底线79的张力。为此,使用线张力装置60,在布料缝制时如图9所示的那样,随着气缸101的伸缩,使线缓和板102配置在上方位置。此时,底线缓和爪123被插入到底线调节器104的各线调节碟116,117之间,这之间的底线处于无负荷状态,而面线缓和爪122则从面线调节器103的线调节碟116,117中被引出,右侧的面线77在这之间处于负荷状态。再有,在空环形成时,随着气缸101的伸缩,使线缓和板102向下方移动。这样一来,面线缓和爪122在插入面线调节器103的线调节碟116,117之间的同时,底线缓和爪123从底线调节器104的线调节碟116,117之间被引出,由此,右侧的面线77在这之间处于无负荷状态,同时底线79成为负荷状态。这样,依靠线调节器39和线张力装置60的同时作用,空环38顺利变成绳结状。
再有,为了按照这样的方式适当地切换张力,右侧面线77按照线张力装置60处于不动作状态下的布料缝制时的线张力以及线张力装置60处于动作状态下的空环变成绳结状过程中的线张力为标准,对线调节器39,线张力装置60的面线77的负荷进行调整。同样,底线79按照线张力装置60处于不动作状态下的布料缝制时的线张力以及线张力装置60处于动作状态下的空环变成绳结状过程中的线张力为标准,对线调节器39,线张力装置60的底线79的负荷进行调整,无论是在布料缝制时还是在空环形成时均可使张力发挥作用。
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样,缝制作业在缝制多块布料的场合,是要在布料与布料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隔而将多块布料送出,在布料与布料之间形成空环而进行连续缝制作业,所以有必要根据布料的有无来切换线张力装置60。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那样,在缝纫机臂33的先端部设置有布料传感器90,利用该布料传感器90来检测针板32上,例如在距针板32的落针部75稍靠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的数针距离之前的位置上有无布料。布料传感器90具有例如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在受光部件接受到由发光部件所发出的光的状态下,判断为针板32上无布料,输出无布料的信号,而在受光部件没有接受到由发光部件所发出的光的场合,是由于布料的存在光被其遮挡,判断为有布料,输出有布料的信号。从布料传感器90输出的有布料的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单元(图中没有表示)的状态下,通过线张力装置60的气缸,使线缓和板102配置在上方位置。由此来形成正确的线缝。从布料传感器90输出的无布料的信号一旦被输入,通过线张力装置60的气缸,使线缓和板102向下方移动。由此空环顺利地形成绳结状。
在这一状态再次送入布料,从布料传感器90输出的有布料的信号一旦被输入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次使线缓和板102向上方移动。
这样,本实施例中的双线锁缝缝纫机30,即使在连续缝制多块布料的场合,所形成的空环也不会被卷入到环顶器74内,能够顺利地进行连续缝制作业。
图12是表示压脚37的另外一种形态——压脚150的分解斜视图,图13是表示针35、36上升时的压脚150以及针板32的剖面图,图14是表示针35、36下降时的压脚150以及针板32的剖面图。本实施例中的压脚150,与图3所示的压脚37相比较,除了板簧151以及辅助压脚152略有不同之外,其余基本相同,其对应的构件标注了相同的标号,所以在此省略说明。
在压脚150的辅助压脚152上,在距落针孔48、49稍靠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的位置处形成有贯通孔153,以此代替了在辅助压脚42上所形成的切槽54。如图13、图14所示的那样,该贯通孔153在针板32的栈部73前方(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的位置处形成。
另外,板簧151与板簧51相同,其基端部在辅助压脚152的后端部(送布方向A下游一侧的端部)折返,用螺丝53固定,但其先端部(送布方向A上游一侧的端部)向上方折曲,形成折曲部154,该折曲部154插入在辅助压脚152的上述贯通孔153内。
另外,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板簧51上,其后端部由螺丝53固定之后,全体以折曲向上方的方式而形成,用以增大弹力,但是在板簧151上,如图12所示的那样,没有这种向上方的折曲,后端部平坦地形成。
如图13、图14所示的那样,压脚150的板簧151也与板簧51一样,弹性地压在针板32的栈部73上,在空环形成时,在该板簧151和栈部73之间保持空环。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在辅助压脚152上形成有贯通孔153,由于板簧151先端的折曲部154插入在该贯通孔153内,所以板簧151的先端部能够较大弹性地进行上下位移。
从空环形成状态开始,一旦再次送入布料开始进行缝制作业的话,被送入的布料的前端插入到辅助压脚152前端部下面的导向面50,辅助压脚152被向上抬起,辅助压脚152向上浮起。由于板簧151如上面所述的那样能够较大弹性地进行上下位移,所以即使辅助压脚152向上浮起,还是被可靠地压在栈部73上,能够保持空环。另外,如上面所述的那样,板簧151的后端部与板簧51不同,形成得比较平坦,所以对保持空环而言,能够以最适宜的弹力发挥作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辅助压脚42,152上形成有插入针35、36的落针孔48、49,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形态,例如可以形成一对切槽来代替一对落针孔48、49,在此切槽中插入针35、36。即使是这样结构,也可以在辅助压脚42上将压板44伸展到前方(送布方向A的上流侧),由此增大栈部73和辅助压脚42间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辅助压脚42、152上设置了板簧51、151,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方式,也可以不设置板簧51、151,使辅助压脚42的压板44的背面55直接与栈部73相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想了用2根针的形式,并且,在空环形成时,环顶器74采用了从后部退出的方式,即采用了降低右侧面线77的张力的结构,然而在使用3根针的场合,既可以在空环形成时采用只降低从最后部退出的最右侧面线的张力的结构,也可以在空环形成时采用同时降低中央面线以及右侧面线这2根面线的张力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于布料传感器90的输出信号,通过线张力装置60的气缸来驱动线缓和板102的移动,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形式,也可以使用螺线管等其他驱动装置,例如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形式,即:操作人员用眼睛来确认布料缝制的结束,根据操作人员的机械性操作,使线缓和板102上下移动,另外也可以采用在操作人员的身旁设置操作开关,根据操作人员对位于身旁的这一开关的操作,使线缓和板102移动的结构形式,或者还可以采用在缝纫机臂33的近旁设置手动开关,根据对这一开关的操作,使线缓和板102上下移动的结构形式。
本发明提供的双线锁缝缝纫机,由于在辅助压脚上形成有针插入的落针孔的结构,能够加大辅助压脚与针板的栈部的接触面积,由此来有效地保持空环,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空环被卷入到环顶器内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双线锁缝缝纫机,由于在辅助压脚上设置有板簧,布料被送入时,即使辅助压脚向上浮起,因为板簧的存在,所以能够有效地挟持空环。
本发明提供的双线锁缝缝纫机,由于板簧的先端采用了插入在贯通孔内的结构形式,所以使得板簧先端部能够进行较大的上下位移,因此无论辅助压脚如何进行上下位移,也能够弹性地压住空环,将其有效地保持。
本发明提供的双线锁缝缝纫机,由于在空环形成时提高了底线的张力,能够使形成的空环变成绳结状,所以能够防止上面所提及的空环被卷入到环顶器内的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双线锁缝缝纫机,环顶器从面线环中退出时,由于调小了从后部退出时的面线的张力,使其小于空环形成时的张力,所以能够顺利地使空环变成绳结状,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上面所提及的空环被卷入到环顶器内的现象。

Claims (3)

1、一种双线锁缝缝纫机,用针板和压脚挟持布料,用送布齿沿预定的送布方向将布料送出,同时使针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用面线和底线缝制布料,
在上述针板上形成有插入针的落针孔和开口的送布槽,该送布槽位于落针孔沿送布方向的下游一侧,在落针孔与送布槽之间设置有栈部,
上述压脚由压脚本体和辅助压脚构成,该辅助压脚装配在压脚本体上,并对下面的针板施加有向下的弹力,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压脚上同时还具有针插落的落针孔;
上述辅助压脚上安装有对针板的至少栈部上施加有弹力的板簧;
在上述辅助压脚上还形成有贯通孔,上述板簧的基端部被固定在辅助压脚沿送布方向下游一侧的后部,在辅助压脚的下面沿送布方向上游一侧延伸,其先端部被插入在上述贯通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布料通过针的升降路线被送出而形成空环时,提高底线的张力,使其高于布料缝制时的张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线锁缝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多根的针,环顶器基本垂直于送布方向进行左右方向的往复运动,在各面线所形成的环内,环顶器从左右方向的某一侧插入而形成线缝,
空环形成时,在多根的面线内,降低上述左右方向某一侧的至少一根面线的张力,使其低于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面线的张力。
CN00124861A 1999-10-21 2000-09-19 双线锁缝缝纫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2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299826 1999-10-21
JP29982699 1999-10-21
JP11-299826 1999-10-21
JP2000-108221 2000-04-10
JP2000108221A JP2001187292A (ja) 1999-10-21 2000-04-10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JP2000108221 2000-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8156A CN1308156A (zh) 2001-08-15
CN1128257C true CN1128257C (zh) 2003-11-19

Family

ID=26562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1248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8257C (zh) 1999-10-21 2000-09-19 双线锁缝缝纫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1187292A (zh)
CN (1) CN1128257C (zh)
DE (1) DE10052167B4 (zh)
TW (1) TW50160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307203A (ja) * 2007-06-14 2008-12-25 Juki Corp ミシンの押え金
US20120271325A1 (en) * 2009-08-28 2012-10-25 Rimscience Co., Ltd. Suturing instrument having a fixing means
KR200465074Y1 (ko) 2011-03-25 2013-02-01 김봉기 체인스티치 재봉틀의 재봉면 주름방지 장치
CN103510281B (zh) * 2012-06-20 2015-04-15 高林股份有限公司 缝纫机的压脚结构
CN104705913B (zh) * 2015-03-31 2017-01-0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无纺布自动缝纫鞋套机用夹具
CN114775176B (zh) * 2022-05-30 2024-01-30 连云港金典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芯绷缝用压脚及夹芯绷缝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8595A (en) * 1969-09-19 1972-02-01 Mefina Sa Multipurpose presser foot
US3724406A (en) * 1970-06-02 1973-04-03 Mefina Sa Presser foot for a sewing machine
EP0515717A1 (de) * 1991-05-29 1992-12-02 Schips Ag Nähautomation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Überdecknaht in oder an Nähmaschinen mit mehreren Nadeln
US5205231A (en) * 1991-04-30 1993-04-27 Rimoldi, S.R.L. Self-adjusting presser foot for assembler sewing machines
JPH06182079A (ja) * 1992-12-17 1994-07-05 Yamato Sewing Mach Seizo Kk 偏平縫いミシンの空環形成装置
JPH08141252A (ja) * 1994-11-18 1996-06-04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押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4873A (ja) * 1994-09-20 1996-04-02 Juki Corp 偏平縫いミシン
US5505147A (en) * 1995-02-24 1996-04-09 Union Special Corporation Latch taking knife and thread clamp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8595A (en) * 1969-09-19 1972-02-01 Mefina Sa Multipurpose presser foot
US3724406A (en) * 1970-06-02 1973-04-03 Mefina Sa Presser foot for a sewing machine
US5205231A (en) * 1991-04-30 1993-04-27 Rimoldi, S.R.L. Self-adjusting presser foot for assembler sewing machines
EP0515717A1 (de) * 1991-05-29 1992-12-02 Schips Ag Nähautomation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Überdecknaht in oder an Nähmaschinen mit mehreren Nadeln
JPH06182079A (ja) * 1992-12-17 1994-07-05 Yamato Sewing Mach Seizo Kk 偏平縫いミシンの空環形成装置
JPH08141252A (ja) * 1994-11-18 1996-06-04 Brother Ind Ltd ミシンの布押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01606U (en) 2002-09-01
DE10052167B4 (de) 2005-06-23
CN1308156A (zh) 2001-08-15
DE10052167A1 (de) 2001-04-26
JP2001187292A (ja) 2001-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342C (zh) 带有覆盖线的三针接缝的成形机构和方法
CN1093897C (zh) 链式线迹纽结成形方法及链式线迹缝纫机
CN1957126A (zh) 横机的喂纱装置的纱线供给器
CN1407162A (zh) 多针双重锁边缝纫机的针线控制装置
CN1128257C (zh) 双线锁缝缝纫机
JP6530197B2 (ja) ミシン
TW201631238A (zh) 縫紉機
CN1046002A (zh) 平型针织机的织物起口方法及装置
JP7365105B2 (ja) ミシン
CN1146682C (zh) 覆盖针脚缝纫机的辫线形成装置
CN107090670B (zh) 一种厚料缝纫机
CN1143018C (zh) 缝纫机的垒窝防止装置
TWI228161B (en) Needle thread guide device for double ring stitch sewing machine
CN1256476C (zh) 双线锁缝缝纫机
JP4722503B2 (ja) ミシン
TWI734685B (zh) 附有線跡綻線防止裝置之雙環縫合縫紉機
CN1793473A (zh) 缝纫机的引线装置
CN1824871A (zh) 锁眼缝纫机
JP4404690B2 (ja) ミシン
CN1542196B (zh) 带针线导出装置的缝纫机
CN1065301A (zh) 一种起口针
CN1439759A (zh) 缝纫机
CN213172893U (zh) 一种缝纫机挑线机构及挑线杆
CN217418975U (zh) 一种缝纫机挑线机构
JP2004065846A (ja) 縫製機におけるルー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