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92315B -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92315B
CN112792315B CN202011511281.9A CN202011511281A CN112792315B CN 112792315 B CN112792315 B CN 112792315B CN 202011511281 A CN202011511281 A CN 202011511281A CN 112792315 B CN112792315 B CN 1127923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pulling
die
groov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12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92315A (zh
Inventor
马广兴
刘桂平
奚道伟
焦亚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uangxing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5112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9231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4020 priority patent/WO20221269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7923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23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923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923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22D17/2236Equipment for loosening or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22D17/2227Die se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2Dies; Die plates; Die supports; Cooling equipment for dies; Accessories for loosening and ejecting castings from dies
    • B22D17/2272Sprue channe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其与所述上模组件相对设置;第一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第二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第三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以及第四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根据本发明,其通过设置多组抽芯组件来成型出工件的多个通孔,使得工件可在单个模具中整体成型完成,不需要在多个模具之间搬运加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具技术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压铸模具来实现产品的压铸成型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产品的压铸成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压铸模具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由于工件表面具有多个通孔,且不同的通孔位于工件表面不同的方向,工件需要多个模具配合进行加工成型,工件在不同的模具之间转移时容易发生失误造成损坏,且效率低下;其次,工件表面的多个通孔需要设置多组抽芯组件进行抽芯成型,现有的压铸模具在流道及抽芯处设置分型部时,极易发生飞边及倒扣,从而导致工件还需后续加工,增加生产成本。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通过设置多组抽芯组件来成型出工件的多个通孔,使得工件可在单个模具中整体成型完成,不需要在多个模具之间搬运加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通过在上流道两侧设置第一上分型部,在下流道两侧设置第一下分型部,且将第一分型部及第二分型部倾斜设置,便于减小上流道及下流道内铝液的充填阻力,使得铝液可快速的通过上流道及下流道进入上成型槽及下成型槽内成型工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上流道及下流道两侧密封面积不够时产生飞边,提升所述上流道及下流道两侧的密封效果;通过在不同的抽芯槽两侧设置不同的分型部,以减少各抽芯槽两侧倒扣的产生,使得各抽芯组件顺利抽芯出模,同时防止不同抽芯组件进行多次抽芯后相应的分型部过早磨损坏,提升上模仁及下模仁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包括:上模组件,其包括:上模框及上模仁,所述上模仁设于所述上模框内部;
下模组件,其与所述上模组件相对设置,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框及下模仁,其与所述上模仁相对设置,且所述下模仁设于所述下模框的内部;
第一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
第二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
第三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以及
第四抽芯组件,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两者之间;
当所述上模组件及所述下模组件合模时,所述上模仁及所述下模仁之间限定出以用于成型工件的成型腔体,所述第一抽芯组件、所述第二抽芯组件、所述第三抽芯组件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在驱动力的驱动下伸入成型腔体内部与所述上模仁及所述下模仁相配合成型工件或者所述第一抽芯组件、所述第二抽芯组件、所述第三抽芯组件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进行抽芯。
优选的是,所述上模仁的表面开设于上成型槽及上流道,所述下模仁的表面开设有下成型槽及下流道;
当所述上模仁及所述下模仁合模时,所述上成型槽及所述下成型槽之间限定出成型工件的成型腔体;
所述上流道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上分型部,所述下流道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下分型部;
所述第一上分型部与所述第一下分型部相适配,所述第一上分型部及所述第一下分型部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一上分型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下分型部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0°~40°,所述夹角β的大小为30°~40°。
优选的是,所述下模仁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渣包成型槽,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均与所述下成型槽相连通;
所述下模仁的表面还开设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的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相连通,所述排气槽的另一端外接有排气模组。
优选的是,所述上模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上抽芯槽,所述下模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下抽芯槽;
所述第一上抽芯槽与所述上成型槽相连通,所述第一下抽芯槽与所述下成型槽相连通;
所述第一抽芯组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上抽芯槽及所述第一下抽芯槽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抽芯组件包括:第一抽芯驱动器,其通过第一安装架固接于所述下模框的表面;
第一滑块座,其与所述第一抽芯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一抽芯,其固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座的侧端;
所述第一抽芯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抽芯往复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上流道流经所述第一上抽芯槽与所述上成型槽相连通,所述下流道流经所述第一下抽芯槽与所述下成型槽相连通,以使得部分所述上流道及部分所述下流道均包覆于所述第一抽芯组件的外周。
优选的是,所述上模仁的表面开设有第二上抽芯槽,所述下模仁的表面开设有第二下抽芯槽;
所述第二上抽芯槽与所述上成型槽相连通,所述第二下抽芯槽与所述下成型槽相连通;
所述第二抽芯组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上抽芯槽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的内部,所述第二抽芯组件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二抽芯组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γ,所述夹角γ的大小为10°~20°;且所述第二抽芯组件包括:
第二抽芯驱动器,其通过第二安装架固接于所述下模框的表面;
第二滑块座,其与所述第二抽芯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二抽芯,其固接于所述第二滑块座的侧端;
所述第二抽芯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抽芯往复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上模仁的表面开设有第三上抽芯槽,所述下模仁的表面开设有第三下抽芯槽;
所述第三上抽芯槽与所述上成型槽相连通,所述第三下抽芯槽与所述下成型槽相连通;
所述第四抽芯组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三上抽芯槽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的内部,所述第四抽芯组件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四抽芯组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η,所述夹角η的大小为30°~40°;且所述第四抽芯组件包括:
第四抽芯驱动器,其固接于所述上模框的表面;
连接件,其与所述第四抽芯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四抽芯,其与所述连接件相固接;
所述第四抽芯驱动器驱动所述第四抽芯往复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下模仁的内部开设有抽芯通孔,所述抽芯通孔与所述下成型槽相连通,
所述第三抽芯组件可滑动的设于所述抽芯通孔内部,且所述第三抽芯组件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三抽芯组件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述夹角θ的大小为20°~30°,且所述第三抽芯组件包括:
第三抽芯驱动器,其通过固定块固接于所述下模框的表面;以及
第三抽芯,其与所述第三抽芯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抽芯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三抽芯沿所述抽芯通孔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优选的是,所述上模组件还包括:上进液嘴,其设于所述上模仁旁侧,所述上进液嘴的内部开设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分别与所述上流道及下流道相连通;
所述下模组件还包括:下模座、推杆模组及下进液嘴;
所述下模座及所述推杆模组均设于所述下模框的下方,所述下进液嘴设于所述下模仁的旁侧,且所述下进液嘴与所述上进液嘴相对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多组抽芯组件来成型出工件的多个通孔,使得工件可在单个模具中整体成型完成,不需要在多个模具之间搬运加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在上流道两侧设置第一上分型部,在下流道两侧设置第一下分型部,且将第一分型部及第二分型部倾斜设置,便于减小上流道及下流道内铝液的充填阻力,使得铝液可快速的通过上流道及下流道进入上成型槽及下成型槽内成型工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上流道及下流道两侧密封面积不够时产生飞边,提升所述上流道及下流道两侧的密封效果;通过在不同的抽芯槽两侧设置不同的分型部,以减少各抽芯槽两侧倒扣的产生,使得各抽芯组件顺利抽芯出模,同时防止不同抽芯组件进行多次抽芯后相应的分型部过早磨损坏,提升上模仁及下模仁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上模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上模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上模仁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上模仁的俯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上模仁的剖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下模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下模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下模仁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下模仁的俯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下模仁的剖视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工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工件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上模仁、下模仁及抽芯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上模仁、下模仁及抽芯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抽芯组件及工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抽芯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第一抽芯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第二抽芯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第二抽芯组件的侧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第三抽芯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第三抽芯组件的侧视图;
图2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第四抽芯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中第四抽芯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的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24的示出,可以看出,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包括:上模组件1,其包括:上模框11及上模仁12,所述上模仁12设于所述上模框11内部;
下模组件2,其与所述上模组件1相对设置,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框21及下模仁22,其与所述上模仁12相对设置,且所述下模仁22设于所述下模框21的内部;
第一抽芯组件3,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
第二抽芯组件4,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
第三抽芯组件5,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以及
第四抽芯组件6,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
当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合模时,所述上模仁21及所述下模仁22之间限定出以用于成型工件7的成型腔体,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在驱动力的驱动下伸入成型腔体内部与所述上模仁21及所述下模仁22相配合成型工件或者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进行抽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相互之间均接触连接;
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分别位于所述下模组件2不同方向的侧端。
可理解的是,工件7包括:第一通孔71、第二通孔72、第三通孔73及第四通孔74,所述第一通孔71、所述第二通孔72及所述第四通孔74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通孔71、所述第二通孔72、所述第三通孔73及所述第四通孔74分别位于工件7不同方向的侧端部;
工件7整体在成型腔体内成型,所述第一通孔71通过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进行成型,所述第二通孔72通过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进行成型,所述第三通孔73通过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进行成型,所述第四通孔74通过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进行成型,
通过设置多组抽芯组件来成型出工件的多个通孔,使得工件可在单个模具中整体成型完成,不需要在多个模具之间搬运加工,进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于上成型槽121及上流道122,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下成型槽221及下流道222;
当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合模时,所述上成型槽121及所述下成型槽221之间限定出成型工件的成型腔体;
所述上流道12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上分型部1221,所述下流道22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下分型部2221;
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与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相适配,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及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0°~40°,所述夹角β的大小为30°~4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0°,所述夹角β的大小为3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40°,所述夹角β的大小为4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5°,所述夹角β的大小为35°。所述夹角α及所述夹角β的大小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可理解的是,将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及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设置为一定的倾角,便于减小所述上流道122及所述下流道222内铝液的充填阻力,使得铝液可快速的通过所述上流道122及所述下流道222进入所述上成型槽121及所述下成型槽122内成型工件,从而提升工作效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及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具有一定的宽度,进而使得所述上流道122及所述下流道222的两侧具有相应的密封面积,从而避免所述上流道122及所述下流道222两侧密封面积不够时产生飞边;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及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的侧端面为平面,进而便于所述上流道122及所述下流道222的加工成型,同时提升所述上流道122及所述下流道222两侧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渣包成型槽227,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227均与所述下成型槽121相连通;
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还开设有排气槽228,所述排气槽228的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227相连通,所述排气槽228的另一端外接有排气模组。
可理解的是,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227可容纳最先进入成型腔体内部的铝液及混入在铝液中的气体与氧化夹杂物,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同时可控制铝液的填充状态,防止局部产生涡流,同时位于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227内的铝液可作为热源,进而改变成型腔体内部的温度场的分布,减少工件流痕、冷隔和浇铸不足的现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槽228包括:至少两个排气槽入口2281,每个所述排气槽入口2281与相应一个所述渣包成型槽227相连通;
所述排气道入口2281的横截面呈扁平状,以使得减少铝液的能量蓄积同时减少飞边的产生,保证有足够的通道面积排出气体。
开设所述排气槽228可使得减小成型腔体内部的气体反压力,同时最大限度的将成型腔体内部的气体排出。
进一步,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上抽芯槽123,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下抽芯槽223;
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及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包括:第一抽芯驱动器31,其通过第一安装架32固接于所述下模框21的表面;
第一滑块座33,其与所述第一抽芯驱动器3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一抽芯34,其固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座33的侧端;
所述第一抽芯驱动器31驱动所述第一抽芯34往复运动。
进一步,所述上流道122流经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下流道222流经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以使得部分所述上流道122及部分所述下流道222均包覆于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的外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抽芯34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及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内部。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抽芯驱动器31驱动所述第一抽芯34往复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一抽芯34沿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及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的延伸方向伸入成型腔体内部成型出所述第一通孔71或者控制所述第一抽芯34在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开模时沿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及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的延伸方向进行抽芯。
铝液通过所述上流道122流入所述上成型槽121,通过所述下流道222流入所述下成型槽221,在所述上成型槽121及所述下成型槽221内成型出工件,同时在所述上流道122及下流道222成型出料柄,由于部分所述上流道122及部分所述下流道222均包覆于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的外周,以使得部分料柄包覆于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的外周,使得模具开模时料柄与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之间形成分型面,料柄与工件共同承担第一抽芯组件3抽芯时的抱紧力,从而降低了工件所承受的抱紧力,从而降低了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抽芯时抱紧力对工件产生的撕扯作用,避免产品表面产生微裂纹而形成不合格工件,增大了工件的合格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二上分型部1231,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二下分型部2231,所述第二上分型部1231与所述第二下分型部2231相适配;
其中,所述第二上分型部1231及所述第二下分型部2231均具有一定的宽度,且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31及所述第二下分型部2231的顶端面为平面。
所述第二上分型部1231及所述第二下分型部2231的顶端面为平面,方便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在加工时进行配模操作,从而提高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的加工效率,同时使得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开模时,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3两侧无倒扣产生,使得所述第一抽芯组件顺利抽芯出模;
所述第二上分型部1231及所述第二下分型部2231均具有一定的宽度,进而确保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3两侧具有一定的强度,防止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进行多次抽芯后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31及所述第二下分型部2231过早磨损坏,从而提升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上抽芯槽124,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下抽芯槽224;
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的内部,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γ,所述夹角γ的大小为10°~20°;且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包括:
第二抽芯驱动器41,其通过第二安装架42固接于所述下模框21的表面;
第二滑块座43,其与所述第二抽芯驱动器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二抽芯44,其固接于所述第二滑块座43的侧端;
所述第二抽芯驱动器41驱动所述第二抽芯44往复运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抽芯44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的内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γ的大小为10°,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γ的大小为20°,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γ的大小为15°。所述夹角γ大小具体设置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通孔72为一斜孔,进而将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倾斜设置,以便于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与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相配合成型出所述第二通孔72。
所述第二抽芯驱动器41驱动所述第二抽芯44往复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二抽芯44沿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的延伸方向伸入成型腔体内部成型出所述第二通孔72或者控制所述第二抽芯44在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开模时沿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的延伸方向进行抽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三上分型部1241,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的前后两侧设有第三下分型部2241,所述第三上分型部1241及所述第三下分型部2241相适配;
其中,所述第三上分型部1241及所述第三下分型部2241均具有一定的宽度,且所述第三上分型部1241及所述第三下分型部2241的顶端面为平面。
所述第三上分型部1241及所述第三下分型部2241的顶端面为平面,进一步方便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在加工时进行配模操作,从而提高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的加工效率,同时使得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开模时,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两侧无倒扣产生,使得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顺利抽芯出模;
所述第三上分型部1241及所述第三下分型部2241均具有一定的宽度,进而确保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两侧具有一定的强度,防止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进行多次抽芯后所述第三上分型部1241及所述第三下分型部2241过早磨损坏,从而提升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三上抽芯槽125,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第三下抽芯槽225;
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的内部,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η,所述夹角η的大小为30°~40°;且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包括:
第四抽芯驱动器61,其固接于所述上模框11的表面;
连接件62,其与所述第四抽芯驱动器6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四抽芯63,其与所述连接件62相固接;
所述第四抽芯驱动器61驱动所述第四抽芯63往复运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抽芯63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的内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η的大小为30°,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η的大小为40°,在本发明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η的大小为45°。所述夹角η大小具体设置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四通孔74为一斜孔,进而将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倾斜设置,以便于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与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相配合成型出所述第四通孔74。
所述第四抽芯驱动器61驱动所述第四抽芯63往复运动,以控制所述第四抽芯63沿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的延伸方向伸入成型腔体内部成型出所述第四通孔74或者控制所述第四抽芯63在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开模时沿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的延伸方向进行抽芯。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的左右两侧设有第四上分型部1251,所述第四下抽芯槽225的左右两侧设有第四下分型部2251,所述第四上分型部1251与所述第四下分型部2251相适配;
其中,所述第四上分型部1251及所述第四下分型部2251均具有一定的宽度,且所述第四上分型部1251及所述第四下分型部2251的顶端面为平面。
所述第四上分型部1251及所述第四下分型部2251的顶端面为平面,进一步方便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在加工时进行配模操作,从而提高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的加工效率,同时使得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开模时,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两侧无倒扣产生,使得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顺利抽芯出模;
所述第四上分型部1251及所述第四下分型部2251均具有一定的宽度,进而确保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两侧具有一定的强度,防止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进行多次抽芯后所述第四上分型部1251及所述第四下分型部2251过早磨损坏,从而提升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下模仁22的内部开设有抽芯通孔226,所述抽芯通孔226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可滑动的设于所述抽芯通孔226内部,且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述夹角θ的大小为20°~30°,且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包括:
第三抽芯驱动器51,其通过固定块52固接于所述下模框21的表面;以及
第三抽芯53,其与所述第三抽芯驱动器5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抽芯驱动器51驱动所述第三抽芯53沿所述抽芯通孔226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θ的大小为20°,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θ的大小为3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夹角θ的大小为25°,所述夹角θ大小具体设置时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三通孔73为一斜孔,进而将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倾斜设置,以便于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与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相配合成型出所述第三通孔73。
所述第三抽芯驱动器51驱动所述第三抽芯53沿所述抽芯通孔226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三抽芯53沿所述抽芯通孔226的延伸方向伸入成型腔体内部成型出所述第三通孔73或者控制所述第三抽芯53在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开模时沿所述抽芯通孔226的延伸方向进行抽芯。
进一步,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上进液嘴13,其设于所述上模仁12旁侧,所述上进液嘴13的内部开设有进液通道131,所述进液通道131分别与所述上流道122及下流道222相连通;
所述下模组件2还包括:下模座23、推杆模组24及下进液嘴25;
所述下模座23及所述推杆模组24均设于所述下模框21的下方,所述下进液嘴25设于所述下模仁22的旁侧,且所述下进液嘴25与所述上进液嘴13相对设置。
可理解的是,铝液通过进液通道131流入所述上流道122及下流道222,进而流入成型腔体内部成型出工件7。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框11的四边角位置设有定位柱14,所述下模框21的四边角位置设有定位孔212,所述定位柱14与所述定位孔212相匹配,通过所述定位柱14及所述定位孔212的配合使得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精准合模。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1),其包括:上模框(11)及上模仁(12),所述上模仁(12)设于所述上模框(11)内部;
下模组件(2),其与所述上模组件(1)相对设置,所述下模组件(2)包括:下模框(21)及下模仁(22),其与所述上模仁(12)相对设置,且所述下模仁(22)设于所述下模框(21)的内部;
第一抽芯组件(3),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
第二抽芯组件(4),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
第三抽芯组件(5),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以及
第四抽芯组件(6),其设于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两者之间;
当所述上模组件(1)及所述下模组件(2)合模时,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之间限定出以用于成型工件(7)的成型腔体,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在驱动力的驱动下伸入成型腔体内部与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相配合成型工件或者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及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进行抽芯;
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于上成型槽(121)及上流道(122),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下成型槽(221)及下流道(222);
当所述上模仁(12)及所述下模仁(22)合模时,所述上成型槽(121)及所述下成型槽(221)之间限定出成型工件的成型腔体;
所述上流道(12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上分型部(1221),所述下流道(222)的左右两侧设有第一下分型部(2221);
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与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相适配,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及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一上分型部(12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第一下分型部(22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所述夹角α的大小为30°~40°,所述夹角β的大小为30°~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渣包成型槽(227),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227)均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还开设有排气槽(228),所述排气槽(228)的一端分别与每个所述渣包成型槽(227)相连通,所述排气槽(228)的另一端外接有排气模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上抽芯槽(123),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下抽芯槽(223);
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及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包括:第一抽芯驱动器(31),其通过第一安装架(32)固接于所述下模框(21)的表面;
第一滑块座(33),其与所述第一抽芯驱动器(3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一抽芯(34),其固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座(33)的侧端;
所述第一抽芯驱动器(31)驱动所述第一抽芯(34)往复运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流道(122)流经所述第一上抽芯槽(123)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下流道(222)流经所述第一下抽芯槽(223)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以使得部分所述上流道(122)及部分所述下流道(222)均包覆于所述第一抽芯组件(3)的外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上抽芯槽(124),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下抽芯槽(224);
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二上抽芯槽(124)及所述第二下抽芯槽(224)的内部,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γ,所述夹角γ的大小为10°~20°;且所述第二抽芯组件(4)包括:
第二抽芯驱动器(41),其通过第二安装架(42)固接于所述下模框(21)的表面;
第二滑块座(43),其与所述第二抽芯驱动器(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二抽芯(44),其固接于所述第二滑块座(43)的侧端;
所述第二抽芯驱动器(41)驱动所述第二抽芯(44)往复运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仁(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三上抽芯槽(125),所述下模仁(22)的表面开设有第三下抽芯槽(225);
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与所述上成型槽(121)相连通,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可滑动的设于所述第三上抽芯槽(125)及所述第三下抽芯槽(225)的内部,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η,所述夹角η的大小为30°~40°;且所述第四抽芯组件(6)包括:
第四抽芯驱动器(61),其固接于所述上模框(11)的表面;
连接件(62),其与所述第四抽芯驱动器(6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第四抽芯(63),其与所述连接件(62)相固接;
所述第四抽芯驱动器(61)驱动所述第四抽芯(63)往复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22)的内部开设有抽芯通孔(226),所述抽芯通孔(226)与所述下成型槽(221)相连通,
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可滑动的设于所述抽芯通孔(226)内部,且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倾斜设置;
假定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所述夹角θ的大小为20°~30°,且所述第三抽芯组件(5)包括:
第三抽芯驱动器(51),其通过固定块(52)固接于所述下模框(21)的表面;以及
第三抽芯(53),其与所述第三抽芯驱动器(5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所述第三抽芯驱动器(51)驱动所述第三抽芯(53)沿所述抽芯通孔(226)的延伸方向往复运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1)还包括:上进液嘴(13),其设于所述上模仁(12)旁侧,所述上进液嘴(13)的内部开设有进液通道(131),所述进液通道(131)分别与所述上流道(122)及下流道(222)相连通;
所述下模组件(2)还包括:下模座(23)、推杆模组(24)及下进液嘴(25);
所述下模座(23)及所述推杆模组(24)均设于所述下模框(21)的下方,所述下进液嘴(25)设于所述下模仁(22)的旁侧,且所述下进液嘴(25)与所述上进液嘴(13)相对设置。
CN202011511281.9A 2020-12-18 2020-12-18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Active CN1127923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1281.9A CN112792315B (zh) 2020-12-18 2020-12-18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PCT/CN2021/084020 WO2022126929A1 (zh) 2020-12-18 2021-03-30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1281.9A CN112792315B (zh) 2020-12-18 2020-12-18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2315A CN112792315A (zh) 2021-05-14
CN112792315B true CN112792315B (zh) 2022-01-25

Family

ID=7580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1281.9A Active CN112792315B (zh) 2020-12-18 2020-12-18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92315B (zh)
WO (1) WO20221269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9638B (zh) * 2022-03-10 2024-03-26 深圳市众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复合式抽芯机构内壁脱模的5g手机精密结构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18690U (zh) * 2014-08-08 2014-12-17 宁波图冠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模具
CN204247932U (zh) * 2014-11-13 2015-04-08 东莞市建升压铸科技有限公司 压铸模具滑块抽芯精确回位装置
CN105215324A (zh) * 2015-10-23 2016-01-06 宁波华朔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个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CN206967889U (zh) * 2017-06-16 2018-02-06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塑胶有限公司 模具抽芯互锁装置
CN208811058U (zh) * 2018-08-31 2019-05-03 宁波金耀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免切削机座镀钛精密模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28849B1 (ko) * 2006-09-29 2008-05-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실린더 블럭내 경사홀의 형성을 위한 다이캐스팅 금형
KR101077999B1 (ko) * 2009-03-18 2011-10-28 이태균 공용 다이베이스가 구비된 엔진 트랜스미션 다이캐스팅 금형
CN101745623A (zh) * 2010-01-30 2010-06-23 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具有真空密封功能的压铸模
CN206065369U (zh) * 2016-07-26 2017-04-05 东莞华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带边框嵌件的压铸模具
CN207308929U (zh) * 2017-09-15 2018-05-04 宁波大榭开发区天正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在压铸模具中的活块结构
CN210450900U (zh) * 2019-07-22 2020-05-05 广州市型腔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箱型腔模具动模滑动机构
CN110421796B (zh) * 2019-08-27 2024-04-05 厦门新倍鑫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替代滑块铰牙结构的模具二次抽芯结构
CN211248270U (zh) * 2019-12-25 2020-08-14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具有辅助对齐装置且可收集废料的金属镁压铸模具
CN212072787U (zh) * 2020-04-27 2020-12-04 上海栋磊精密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抽芯的注塑模具
CN111347628B (zh) * 2020-04-27 2021-08-10 上海栋磊精密模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节温器壳体注塑模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18690U (zh) * 2014-08-08 2014-12-17 宁波图冠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模具
CN204247932U (zh) * 2014-11-13 2015-04-08 东莞市建升压铸科技有限公司 压铸模具滑块抽芯精确回位装置
CN105215324A (zh) * 2015-10-23 2016-01-06 宁波华朔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四个抽芯结构的压铸模具
CN206967889U (zh) * 2017-06-16 2018-02-06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塑胶有限公司 模具抽芯互锁装置
CN208811058U (zh) * 2018-08-31 2019-05-03 宁波金耀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免切削机座镀钛精密模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92315A (zh) 2021-05-14
WO2022126929A1 (zh)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2315B (zh)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
CN208879491U (zh) 金属件冲压模具
CN21551212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汽车仪表盘注塑模具的脱模机构
CN111804858A (zh) 一种实现大型筋板件连续局部加载成形的模具及成形方法
CN111001785A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压铸成型模具
CN210820607U (zh) 一种高效快速成型的注塑模具
CN103753150B (zh) 一种镁合金蜂窝状盲孔结构件的制备方法
CN112620604B (zh) 轻量化阀体压铸模具的抽芯分型结构
CN113199706A (zh) 金属嵌件一体成型注塑模具
CN114571682A (zh) 一种汽车注塑模具合模用锁紧装置
CN207310420U (zh) 排挡把成型脱模模具
CN213671755U (zh) 一种带减薄散热齿结构件高效进胶口的模具
CN219095744U (zh) 一种注塑成型冷却装置
CN220198472U (zh) 一种斜顶散热结构的模具
CN218963802U (zh) 一种具有多调节安装结构的五金模座
CN212979136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汽车注塑模具
CN212666559U (zh) 用于汽车配件的注塑模具
CN219686459U (zh) 一种汽车格栅注塑模具
CN217319053U (zh) 法兰球阀循环快速冷却型模具
CN218777006U (zh) 一种汽车门板注塑成型模具
CN220052765U (zh) 一种用于热流道模具的模具冷却机构
CN212241914U (zh) 一种易于工件冷却的注塑模具
CN210283083U (zh) 具有集成模块的乘用车行李箱盖板注塑模
CN217573849U (zh) 一种复杂曲面灯罩注塑模具
CN217752572U (zh) 模具内切浇口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