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42437A -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42437A
CN112742437A CN202110085652.XA CN202110085652A CN112742437A CN 112742437 A CN112742437 A CN 112742437A CN 202110085652 A CN202110085652 A CN 202110085652A CN 112742437 A CN112742437 A CN 1127424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itride
porous carbon
light
composite visible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8565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42437B (zh
Inventor
周丽梅
陈业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08565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424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42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2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42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42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4Nitrogen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4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49/0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煅烧三聚氰胺并退火,得到超薄多孔氮化碳;S2.将五水合硝酸铋、氯化钾和PVP溶于乙二醇中,再加入超薄多孔氮化碳,水热反应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S3.将乙酸镉和硫代乙酰胺溶于乙二胺中,水热反应得到硫化镉;S4.将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与硫化镉在乙醇中混合,超声,然后搅拌,最后蒸干乙醇,即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复合可见光催化剂。本发明的催化剂解决了体相氮化碳可见光响应差、光生电子和空穴很容易发生复合的问题,为在可见光下苯甲胺的氧化偶联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安全和环境恶化是目前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当务之急需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化石燃料。有效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二次废物的产生,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太阳能是地球能源的来源,它主要通过热和光的形式被环境吸收和转化。其中一些吸收和转化可实现可再生能源流,例如生物质,风能,太阳能电池和化学能。因此,太阳能技术的开发利用为减少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传统的能源枯竭危机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在许多太阳能应用技术中,光催化反应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高效催化方法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典型的聚合物光催化半导体,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半导体性能,合适的禁带宽度(2.7eV)以及合适的导带(CB,-1.3eV)和价带(VB,1.4eV)位置,g-C3N4被认为在太阳能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是,g-C3N4还达不到让人们满意的地步,这主要是因为纯的g-C3N4存在多方面的缺点。这些缺点包括:(1)只能吸收450nm处的蓝光,对可见光的利用率低;(2)光生电子和空穴很容易发生复合,导致有效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数量减少;(3)比表面积小,反应活性位点少。因此不能满足在有机光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体相氮化碳可见光响应差、光生电子和空穴很容易发生复合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三聚氰胺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体气流下升温至280-320℃,然后停止通入保护气体,继续升温至500-600℃,保持3-5h,冷却,再升温至500-600℃保持3-5h,得到超薄多孔氮化碳;
S2.将五水合硝酸铋、氯化钾和PVP溶于乙二醇中,再加入S1所得超薄多孔氮化碳,搅拌0.5-1h,然后在150-200℃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
S3.将乙酸镉和硫代乙酰胺溶于乙二胺中,然后在150-170℃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硫化镉;
S4.将S2所得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与S3所得硫化镉在乙醇中混合,超声,然后搅拌,最后蒸干乙醇,即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本发明在体相氮化碳的基础上采用停氮气和退火的方式制备出超薄多孔氮化碳,并且采用水热和沉积的方法将氯氧化铋和硫化镉负载在超薄多孔氮化碳上,提高了氮化碳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抑制其复合率,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以提高光催化活性。
进一步地,S1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
进一步地,S2中五水合硝酸铋、氯化钾、PVP和超薄多孔氮化碳的质量比为0.5-2:0.4-1.3:0.8-1.2:2.5-3.5;优选为1.12:0.8:1:3。
进一步地,S2中水热反应6-24h;优选为24h。
进一步地,S3中乙酸镉和硫代乙酰胺的质量比为0.5-0.7:0.3-0.5;优选为0.666:0.375。
进一步地,S3中水热反应4-8h;优选为6h。
进一步地,S4中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和硫化镉的质量比为20:1-4;优选为20:2。
进一步地,S4中超声0.5-1h,然后搅拌1-2h。
进一步地,S4中超声0.5h,然后搅拌1.5h。
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超薄多孔氮化碳为基底制备了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可见光催化剂,整个过程简单易行、原料易得、成本低廉;
2、本发明所得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其光生电子传输机制符合双Z-Scheme异质结传输机制,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能够进一步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因此很好地解决了体相氮化碳可见光响应差、光生电子和空穴很容易发生复合的问题;
3、本发明所得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为可见光催化剂,能大幅度提高对太阳光的利用率;
4、本发明所得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催化剂对苯甲胺的氧化偶联反应具有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电子顺磁共振谱图;
图2为稳态荧光光谱图;
图3为瞬态光电流图;
图4为交流阻抗图;
图5为苯甲胺氧化偶联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6g三聚氰胺放于加盖的石英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流保护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立即停止通入氮气,保持升温速率不变继续升温至550℃,保持4小时,冷却后,研磨得浅黄色粉末即为多孔氮化碳(PCN)。
2、将多孔氮化碳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继续煅烧4小时,得超薄多孔氮化碳(rPCN)。
3、称取0.112g硝酸铋、0.08g氯化钾和0.1gPVP于20mL乙二醇中,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0.3g超薄多孔氮化碳,搅拌0.5小时,置于100mL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4小时,离心、洗涤、60℃真空干燥得到黑色固体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rPCN/BiOCl)。
4、称取0.666g乙酸镉和0.375g硫代乙酰胺溶于50mL乙二胺中,置于反应釜中160℃反应6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硫化镉(CdS)。
5、称取0.2g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和0.02g硫化镉于10mL乙醇溶液中,超声0.5小时,搅拌1.5小时,之后将混合液置于80℃烘箱中干燥6小时以除去乙醇溶液,研磨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复合可见光催化剂(rPCN/BiOCl/CdS)。测所得产品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图,如图1所示,可见本发明所得的氯氧化铋具有氧空位。
实施例2
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6g三聚氰胺放于加盖的石英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流保护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立即停止通入氮气,保持升温速率不变继续升温至550℃,保持4小时,冷却后,研磨得浅黄色粉末即为多孔氮化碳。
2、将多孔氮化碳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继续煅烧3小时,得超薄多孔氮化碳。
3、称取0.168g硝酸铋、0.12g氯化钾和0.1gPVP于20mL乙二醇中,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0.3g超薄多孔氮化碳,搅拌0.5小时,置于100mL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4小时,离心、洗涤、60℃真空干燥得到黑色固体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
4、称取0.666g乙酸镉和0.375g硫代乙酰胺溶于50mL乙二胺中,置于反应釜中160℃反应5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硫化镉。
5、称取0.2g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和0.01g硫化镉于10mL乙醇溶液中,超声0.5小时,搅拌1.5小时,之后将混合液置于80℃烘箱中干燥6小时以除去乙醇溶液,研磨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实施例3
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6g三聚氰胺放于加盖的石英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流保护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立即停止通入氮气,保持升温速率不变继续升温至550℃,保持4小时,冷却后,研磨得浅黄色粉末即为多孔氮化碳。
2、将多孔氮化碳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继续煅烧5小时,得超薄多孔氮化碳。
3、称取0.056g硝酸铋、0.041g氯化钾和0.1gPVP于20mL乙二醇中,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0.3g超薄多孔氮化碳,搅拌0.5小时,置于100mL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4小时,离心、洗涤、60℃真空干燥得到黑色固体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
4、称取0.666g乙酸镉和0.375g硫代乙酰胺溶于50mL乙二胺中,置于反应釜中160℃反应4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硫化镉。
5、称取0.2g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和0.03g硫化镉于10mL乙醇溶液中,超声0.5小时,搅拌1.5小时,之后将混合液置于80℃烘箱中干燥6小时以除去乙醇溶液,研磨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实施例4
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6g三聚氰胺放于加盖的石英瓷舟中,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流保护下,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立即停止通入氮气,保持升温速率不变继续升温至550℃,保持4小时,冷却后,研磨得浅黄色粉末即为多孔氮化碳。
2、将多孔氮化碳置于管式炉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继续煅烧7小时,得超薄多孔氮化碳。
3、称取0.056g硝酸铋、0.041g氯化钾和0.1gPVP于20mL乙二醇中,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向其中加入0.3g超薄多孔氮化碳,搅拌0.5小时,置于100mL水热反应釜中,180℃下反应24小时,离心、洗涤、60℃真空干燥得到黑色固体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
4、称取0.666g乙酸镉和0.375g硫代乙酰胺溶于50mL乙二胺中,置于反应釜中160℃反应4小时,离心、洗涤、干燥得到黄色固体硫化镉。
5、称取0.2g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和0.04g硫化镉于10mL乙醇溶液中,超声0.5小时,搅拌1.5小时,之后将混合液置于80℃烘箱中干燥6小时以除去乙醇溶液,研磨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实验例
1、分别测实施例1中所得rPCN/BiOCl/CdS及rPCN、rPCN/BiOCl、rPCN/CdS的稳态荧光光谱图,其中,rPCN/CdS由0.2g超薄多孔氮化碳和0.02g硫化镉于10mL乙醇溶液中,超声0.5小时,搅拌1.5小时,之后将混合液置于80℃烘箱中干燥6小时以除去乙醇溶液,研磨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可见本发明所得的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具有最弱的荧光强度,表明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的光生载流子复合最小。
2、分别测实施例1中所得rPCN/BiOCl/CdS及rPCN、rPCN/BiOCl、rPCN/CdS的瞬态光电流图,如图3所示,可见本发明所得的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表现出最大的光电流响应,表明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光催化剂中的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得到明显的增加。
3、分别测实施例1中所得rPCN/BiOCl/CdS及rPCN、rPCN/BiOCl、rPCN/CdS的交流阻抗图,如图4所示,可见本发明所得的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显示出最小的圆弧半径,表示其较高的电导率。
4、分别将实施例1中所得rPCN/BiOCl/CdS及rPCN、rPCN/BiOCl、rPCN/CdS作为催化剂的应用于苯甲胺氧化偶联反应中,反应效果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与其他材料相比,该材料的光催化效果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在可见光下,6小时转化率和选择性都高达95%。这是由于其较高的电荷分离效率、较低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和对可见光敏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三聚氰胺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体气流下升温至280-320℃,然后停止通入保护气体,继续升温至500-600℃,保持3-5h,冷却,再升温至500-600℃保持3-5h,得到超薄多孔氮化碳;
S2.将五水合硝酸铋、氯化钾和PVP溶于乙二醇中,再加入S1所得超薄多孔氮化碳,搅拌0.5-1h,然后在150-200℃进行水热反应,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
S3.将乙酸镉和硫代乙酰胺溶于乙二胺中,然后在150-170℃进行水热反应,得到硫化镉;
S4.将S2所得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与S3所得硫化镉在乙醇中混合,超声,然后搅拌,最后蒸干乙醇,即得到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硫化镉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五水合硝酸铋、氯化钾、PVP和超薄多孔氮化碳的质量比为0.5-2:0.4-1.3:0.8-1.2:2.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水热反应6-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乙酸镉和硫代乙酰胺的质量比为0.5-0.7:0.3-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水热反应4-8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氧空位氯氧化铋/超薄多孔氮化碳和硫化镉的质量比为20: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超声0.5-1h,然后搅拌1-2h。
9.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CN202110085652.XA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2742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5652.XA CN112742437B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85652.XA CN112742437B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2437A true CN112742437A (zh) 2021-05-04
CN112742437B CN112742437B (zh) 2022-03-01

Family

ID=75652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85652.XA Active CN112742437B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4243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5649A (zh) * 2022-09-13 2022-12-09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Bi基S型异质结的微波快速制备方法及其光降解应用
CN116251566A (zh) * 2023-03-01 2023-06-13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铋掺杂聚乙烯吡咯烷酮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5434A (zh) * 2014-03-10 2014-05-14 福州大学 一种g-C3N4纳米片/CdS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CN106563481A (zh) * 2016-10-08 2017-04-1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氨化的超薄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4351A (zh) * 2017-04-01 2017-07-28 常州大学 一种氯氧化铋@硫化镉/碳酸银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52701A (zh) * 2017-07-12 2017-10-17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高活性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97217A (zh) * 2017-06-01 2017-10-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薄层石墨相氮化碳载铂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83388A (zh) * 2017-12-05 2018-05-04 江南大学 一种非金属掺杂多孔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0857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富纳米孔的二维超薄纳米片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327955A (zh) * 2019-06-13 2019-10-15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碳纤维互穿微异质结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5434A (zh) * 2014-03-10 2014-05-14 福州大学 一种g-C3N4纳米片/CdS复合可见光催化剂
CN106563481A (zh) * 2016-10-08 2017-04-1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氨化的超薄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4351A (zh) * 2017-04-01 2017-07-28 常州大学 一种氯氧化铋@硫化镉/碳酸银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7297217A (zh) * 2017-06-01 2017-10-2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多孔薄层石墨相氮化碳载铂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52701A (zh) * 2017-07-12 2017-10-17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高活性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50857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一种富纳米孔的二维超薄纳米片石墨相氮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83388A (zh) * 2017-12-05 2018-05-04 江南大学 一种非金属掺杂多孔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27955A (zh) * 2019-06-13 2019-10-15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碳纤维互穿微异质结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NKEERTHANA BELLAMKONDA等: ""Nanojunction-mediate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enhancement in heterostructured ternary BiOCl/CdS/g-C3N4 nanocomposites"", 《CATALYSIS TODAY》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5649A (zh) * 2022-09-13 2022-12-09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Bi基S型异质结的微波快速制备方法及其光降解应用
CN116251566A (zh) * 2023-03-01 2023-06-13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铋掺杂聚乙烯吡咯烷酮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251566B (zh) * 2023-03-01 2024-04-30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铋掺杂聚乙烯吡咯烷酮多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42437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7217B (zh) 一种多孔薄层石墨相氮化碳载铂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36513B (zh) 一种TiO2(B)@g-C3N4复合纳米片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2742437B (zh) 一种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9689A (zh)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类石墨烯相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CN110180577A (zh) 一种光催化分解水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76777B (zh) 一种用于co2还原的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0408B (zh) 一种铋/锑基钙钛矿、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13664A (zh) 一种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95585A (zh) 一种钛酸镁/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069262A (zh) 一种氧空位修饰的MoO3-x/Fe-W18O49光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固氮中的应用
CN113289659B (zh) 磺酸基官能团改性氮化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2000591B (zh) 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7829B (zh) 一种Mo纳米球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743598B (zh) 一种多孔氮化碳/锡/氧化亚锡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71145A (zh) 含d-a结构的二维氮化碳光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495402A (zh) 一种二硫化钼负载钴掺杂氧化锌光催化降解材料及制法
CN110404572A (zh) 一种二氧化钛与氮化碳复合的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1617778B (zh) 一种水热合成花棒状的硫铟锌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5090318A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分子间异质结氮化碳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479344B (zh) 一种g-C3N4/CNCs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30617B (zh) 铋金属负载氮化钨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27490B (zh) 一种碳包覆协同碳硫共掺杂的SnO2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01267A (zh) 一种适用于可见光催化的多孔管状氮化碳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13888A (zh) 一种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63723A (zh) 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人工光合作用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