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14621A - 缓冲垫 - Google Patents

缓冲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14621A
CN112714621A CN201980061466.3A CN201980061466A CN112714621A CN 112714621 A CN112714621 A CN 112714621A CN 201980061466 A CN201980061466 A CN 201980061466A CN 112714621 A CN112714621 A CN 112714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eating
holes
projection plane
horizontal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14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14621B (zh
Inventor
米泽泰辅
高桥佳之
板桥大一
山口由纪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rkem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714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14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14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1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 A47C27/142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 A47C27/14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foamed material inlays with projections, depressions or cavities inside the mattress or cu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6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cush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11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of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shape, e.g. hammock-like, plastic shells, fabrics

Abstract

一种缓冲垫,其中,就座部的就座主体部具有:在水平投影面中与就座者的坐骨重叠的有底或无底的第一孔;以及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比第一孔小的面积的三个以上的有底或无底的第二孔。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一孔的中心点(O51)在通过连接三个以上的第二孔中的任意三个第二孔的中心点而形成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就座部的第一孔的内部是空的或在其内部配置有软材料部。

Description

缓冲垫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适合用于车辆用座垫的缓冲垫。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9月21日在日本提交的日本特愿2018-177925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中的缓冲垫,存在一种如下的缓冲垫,其在用于支撑就座者的就座部中的对应于就座者的一对坐骨的位置处设置有有底凹部或通孔(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452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的缓冲垫的就座舒适性还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就座舒适性的缓冲垫。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缓冲垫包括:
构造成支撑就座者的就座部,
其中,所述就座部具有由第一树脂发泡体形成的就座主体部,
所述就座主体部包括:
无底或有底的第一孔,其在水平投影面中配置在与就座者的一对坐骨重叠的位置处,以及
无底或有底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的面积,
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第一孔的中心点位于通过连接三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中的任意三个所述第二孔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上或在该三角形内部,并且
在所述就座部中,
所述第一孔的内部为空隙空间,或者
在所述第一孔的内部配置有由比所述第一树脂发泡体柔软的第二树脂发泡体形成的软材料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就座舒适性的缓冲垫。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设置有缓冲垫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缓冲垫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
图3的(a)是示出图2中的缓冲垫的背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沿着图2中的线A-A的截面示出图2中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A-A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
图5是从沿着图4中线B-B的截面示出图4中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B-B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
图7的(a)是示出图6中的缓冲垫的背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的(b)是从沿着图6中的线C-C的截面示出图6中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C-C截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
图9的(a)是示出图8中的缓冲垫的背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的(b)是从沿着图8中的线D-D的截面示出图8中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D-D截面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
图11的(a)是示出图10中的缓冲垫的背面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1的(b)是从沿着图10中的线E-E的截面示出图10中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E-E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缓冲垫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
图16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缓冲垫的试验结果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2中的缓冲垫的试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缓冲垫能够适用于车辆用座垫。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缓冲垫能够用于任意类型的车辆。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作为示例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缓冲垫的实施方式。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应用于共用的构成要素。在下文中,车辆用座垫也将简称为“座垫”。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包括缓冲垫1a的车辆用座椅100。车辆用座椅100包括座垫1。如在图1中由虚线所示的,座垫1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造成供就座者就座的缓冲垫1a和构造成支撑就座者的背部的背垫1b。除了包括座垫1以外,车辆用座椅100还包括:表皮101,其构造成在前侧(就座者所在侧)覆盖座垫1;被构造成从下侧支撑缓冲垫1a的框架(未示出);被放置于背垫1b的背侧的框架(未示出);以及头枕102,其放置于背垫1b的上方并且构造成支撑例如就座者的头部。表皮101例如由透气性良好的材料(诸如布等)构成。缓冲垫1a和背垫1b均由树脂发泡体形成。构成缓冲垫1a和背垫1b的树脂发泡体(包括后述的第一树脂发泡体和第二树脂发泡体)优选为软质树脂发泡体,更优选为软质聚氨酯发泡体。缓冲垫1a和背垫1b能够构造为彼此分离的构件。
在说明书中,如各图所示,当从坐在缓冲垫1a上的就座者观察时,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将分别被简称为“上”、“下”、“左”、“右”、“前”和“后”。
在下文中,将说明坐垫1中的缓冲垫1a而不是背垫1b。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座垫1的缓冲垫1a从上侧观察时的样子的平面图,换句话说,图2是示出缓冲垫1a投影到水平投影面的样子的水平投影图。如图1和图2所示,缓冲垫1a具有:就座部(也称为“主垫部”)10,其构造成从下侧支撑就座者;一对侧垫部20,其位于就座部10的左右两侧,向上突出超出就座部10并且构造成从左右两侧支撑就座者;以及背垫面对部30,其位于超出就座部10的后侧并且构造成以在上下方向上面对背垫1b的方式配置。
就座部10包括:腿下部11,其构造成从下侧支撑就座者的大腿部;以及臀下部12,其相对于腿下部11位于后侧并且构造成从下侧支撑就座者的臀部。
在图2的示例中,在缓冲垫1a的上表面(前表面)US上设置有:在就座部10和侧垫部20之间大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40a、在就座部10和背垫面对部30之间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槽40b、以及在就座部10的内部大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槽40c。例如,在槽40a、40b、40c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将表皮101(图1)安装至缓冲垫1a的安装工具(未示出)。在图2的示例中,在水平投影面中,就座部10和侧垫部20之间的边界线是它们之间的槽40a的槽宽度中心线,而就座部10和背垫面对部30之间的边界线是它们之间的槽40b的槽宽度中心线。
然而,槽40a和40b可以位于与就座部10和侧垫部20之间的边界线以及就座部10和背垫面对部30之间的边界线不同的位置。然而,槽40a至40c可以不设置在缓冲垫1a的上表面US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座部10仅构造有由第一树脂发泡体形成的就座主体部10M。
注意,就座主体部10M与由第二树脂发泡体形成的软材料部10S不同,这稍后将在第七实施方式(图13)和第八实施方式(图14)中说明。然而,构成就座主体部10M的第一树脂发泡体不限于组成和发泡率均匀的情况,组成和发泡率可以根据就座主体部10M的部分而不同。
在本示例中,缓冲垫1a具有比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缓冲垫薄的厚度。具体而言,缓冲垫1a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T(图3的(b))的最大值(上下方向上的厚度成为最大值的部分的厚度T)为60mm以下。
因此可以轻量化。缓冲垫1a的轻量化导致车辆的燃料效率提高,从而节省了能源。
在轻量化方面,缓冲垫1a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T的最大值优选为55mm以下。
另一方面,在确保就座舒适性方面,缓冲垫1a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T的最大值优选为40mm以上,更优选为45mm以上。
然而,缓冲垫1a可以不薄型化,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T的最大值可以超过60mm。
图3的(a)是示出图2中的缓冲垫1a的背面BS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沿着图2中的线A-A的截面示出图2中的缓冲垫的一部分的A-A截面图。如图2和图3所示,就座主体部10M具有多个无底或有底的孔50。
关于孔50,“无底”是指孔50是通孔,即,“无底”是指孔50贯穿就座主体部10M。另外,关于孔50,“有底”是指孔50是凹部,即,“有底”是指孔50在一侧的端部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任意一个表面中开口,同时孔50在另一侧的端部(底部)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两个表面中都不开口并且孔50终止在就座主体部10M的内部。
由于就座主体部10M具有多个孔50,因此与就座主体部10M不具有孔50的情况相比,可以使缓冲垫1a轻量化、改善透气性并减少蓄热性等。缓冲垫1a的轻量化导致车辆的燃料效率提高,从而节省了能量。缓冲垫1a的透气性的改善和蓄热性的减少导致车辆内部的空调的有效性的改善并因此节省了能量。
在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设置在就座主体部10M中的多个孔50包括一个或两个(在附图中的示例中为两个)无底或有底的(在附图中的示例中为有底的)第一孔51、三个以上无底或有底的(在附图中的示例中为无底的)第二孔52、一个或多个(在附图中的示例中为多个)无底或有底的(在附图中的示例中为无底的)第三孔53、以及一个或多个(在附图中的示例中为多个)无底或有底的(在附图中的示例中为无底的)第四孔54。然而,只需要就座主体部10M至少具有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并且就座主体部10M可以不具有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
在水平投影面上,两个第一孔51在就座部10的臀下部12处沿左右方向彼此分离,并且位于穿过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的假想线(以下称为“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两侧。更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中,两个第一孔51配置在当就座者就座在就座部10中时第一孔51与就座者的一对坐骨重叠的位置。
在本说明书中,“就座者的一对坐骨”在水平投影面中的位置是如下的位置:当JISD 4607所规定的3D人体模型(用于测量车辆内部尺寸的三维坐姿人体模型(3DM-JM 50))坐在缓冲垫(设置在缓冲垫1a的就座主体部10M中的所有多个孔50都填充有第一树脂发泡体)上时,在水平投影面中,缓冲垫中的被施加最高就座压力的部分的位置。
如图3所示,各个第一孔51均是在本示例中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开口的有底凹部。第一孔51的内部是空隙,并且其中未设置任何东西。如图2所示,各个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圆形形状。如图3所示,各个第一孔51均具有在竖直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截面中向上突出的弯曲形状。各个第一孔51均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到上表面US逐渐减小的面积和直径。
然而,第一孔5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具有任意形状,例如可以具有向上突出的大致三角形或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到上表面US逐渐减小的面积和直径。替代地,第一孔51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可以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形状,并且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均匀(恒定)的面积和直径。
如图2所示,在水平投影面中,各个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被设置在就座部10中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中的至少任意三个第二孔52围绕。更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中,各个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在通过连接设置在就座部10中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中的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在三角形TR的边界线上)或在三角形TR内部(在三角形TR的边界线内侧)。在图2的示例中,尽管第一孔51分别在多个三角形TR上或内部,但为了方便起见在图2中仅示出了一个三角形TR。
注意,在说明书中,在孔50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非圆形形状的情况下,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中心点”表示孔50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外接圆的中心点。
如图2所示,在水平投影面中,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以围绕各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的外侧的宽度W配置在各环形区域AR中。在本说明书中,第二孔52被假定为设置在就座主体部10M中的多个孔50中的位于环形区域AR内的孔50。位于环形区域AR的外边缘51e上的孔50也被假定为第二孔52。环形区域AR是在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与假想环形线(环形区域AR的外边缘)ARe之间的环形区域,该假想环形线ARe与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向外侧隔开宽度W。为一个第一孔51设置一个环形区域AR。在图2中的示例中,设置了两个环形区域AR。环形区域AR的宽度W是沿着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的垂线测量的。环形区域AR的宽度W在整个环形区域AR上是均匀的。
环形区域AR(第一环形区域)的宽度W为80mm。
注意,优选在第一孔51附近配置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就这点来看,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优选以围绕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的外侧的60mm宽度配置在环形区域(第二环形区域;未示出)内,并且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更优选地以围绕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的外侧的40mm宽度配置在环形区域(第三环形区域;未示出)内。
如图3所示,在本示例中,各个第二孔52均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通孔。如图2所示,在本示例中,每个第二孔52在水平投影面中均具有圆形形状。如图3所示,每个第二孔52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平行于上下方向地线性延伸。每个第二孔52均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均匀(恒定)的面积和直径。
在图2的示例中的水平投影面中,每个第二孔52均具有比每个第一孔51的面积小的面积。
这里,水平投影面中的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面积”是当观察水平投影面时由孔50所占据的区域的面积,而不是(除非另外特别指出)孔50的在上下方向上的特定位置(诸如在上表面US或背面BS)处的面积。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在水平投影面中的每个第一孔51的面积对应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的每个第一孔51的面积。
类似地,在图2的示例的水平投影面中,每个第二孔52的直径均小于每个第一孔51的直径。
这里,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在水平投影面中的“直径”是当观察水平投影面时孔50所占据的区域的直径,而不是(除非另外特别指出)孔50的在上下方向上的特定位置(诸如在上表面US或背面BS)处的直径。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的直径对应于第一孔51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的直径。
在设置于就座主体部10M的多个孔50中,在水平投影面中配置于比环形区域AR靠前侧的位置的孔50是第三孔53。
在设置于就座主体部10M的多个孔50中,在水平投影面中配置于比环形区域AR靠左右两侧或后侧的位置的孔50是第四孔54。
在图2的示例中,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具有与第二孔52的构造相似的构造。换句话说,每个第三孔53和每个第四孔54均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通孔。如图2所示,在本示例中,每个第三孔53和每个第四孔54均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圆形形状。尽管省略了图示,但每个第三孔53和每个第四孔54在上下方向上的截面中均平行于上下方向直线状地延伸。每个第三孔53和每个第四孔54在上下方向上均具有均匀(恒定)的面积和直径。
注意,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直径、形状等可以彼此不同。
尽管在图2的示例中,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形状均为圆形(正圆),但该形状可以是其它任意形状,例如椭圆形,或者诸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或梯形等的多边形等。
只要将水平投影面中的每个第二孔52的面积设置为小于每个第一孔51的面积,就可以任意设置第二孔52的配置图案和数量,以及在水平投影面中的直径、面积、形状等。另外,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配置图案和数量以及在水平投影面中的直径、面积、形状等可以任意设定。在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优选将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和直径设定为小于第一孔51的面积和直径。另外,在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孔50的配置图案优选关于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对称。
注意,在说明书中,在孔50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非圆形形状的情况下,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直径”表示孔50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外接圆的直径。
作为在就座主体部10M中形成孔50的方法,适当地使用了例如如下的方法:在用于发泡成型缓冲垫1a的模具的上模具(用于成型缓冲垫1a的背面BS)和下模具(用于成型缓冲垫1a的上表面US)的至少一者的成型面中设置突起,使得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的状态下通过突起的表面来成型孔50。
然而,可以通过与该方法不同的方法形成孔50。
下面,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通常,当就座者坐在未设置孔的缓冲垫上时,在就座压力分布方面,就座者的坐骨处及其周围的就座压力与其它部位相比要大,特别是在坐骨的位置处就座压力最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孔51配置于在水平投影面中与就座者的一对坐骨重叠的位置处,所以与不具有第一孔51的情况(第一孔51被第一树脂发泡体填充的情况)相比,可以显著地减小一对坐骨正下方(当就座者就座时就座压力最可能增大处)的就座压力。因此,可以改善就座舒适性。
另外,例如,如在专利文献1中的设置了第一孔51但未设置第二孔52的情况(第二孔52被第一树脂发泡体填充的情况)下,当就座者就座时在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附近的上表面US侧施加了大的张力,就座者的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增大,结果,就座者在坐骨周围易于有张紧感。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每个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被至少三个第二孔52围绕,具体地说,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在通过连接至少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施加到就座者的一对坐骨周围的载荷被分散,可以减小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并因此减小张紧感,并且可以进一步改善就座舒适度。另外,与没有第二孔52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设置的第二孔52来提高缓冲垫1a的空隙率,从而实现轻量化、透气性的改善、蓄热性的降低等。缓冲垫1a的轻量化导致车辆的燃料效率提高,从而节省了能量。缓冲垫1a的透气性的改善和蓄热性的降低导致车辆中空调的有效性的改善,从而节省了能量。
另外,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由于缓冲垫1a形成得较薄,因此在缓冲垫1a中未设置孔50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中的未形成得薄的普通缓冲垫相比,就座者在就座时,就座者本人的坐骨处及周围的就座压力特别容易增大,并且就座者特别容易具有触底感。因此,如本实施方式中那样,在将缓冲垫1a形成为较薄的情况下,由于如上所述的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所发挥的就座压力减小效果,能够减小触底感并改善就座舒适性,并且第一孔51和第二孔52因此是特别有利的。
另外,由于各第二孔52的面积比第一孔51的面积小,所以与各个第二孔52的面积等于或大于第一孔51的面积的情况相比,能够防止就座部10的臀下部12变得过软,从而防止就座者的臀部沉入其中,并稳稳地支撑就座者的臀部。因此,可以改善就座舒适性。此外,由于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在通过连接至少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因此与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在通过连接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外部的情况相比,可以以进一步无偏置的方式均匀地减小就座者的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
此外,由于在图2的示例中,在各个第一孔51的周围的环形区域AR中配置有三个以上第二孔52,所以与在各个环形区域AR内仅设置两个以下的第二孔52的情况相比,分散了就座者的一对坐骨周围的载荷,能够降低就座压力以及由此降低坐骨周围的张紧感,并能够进一步改善就座舒适性。
从同样的观点来看,如图2的示例中那样,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优选位于通过连接第一孔51的周围的环形区域(第一环形区域)AR中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中的至少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此外,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更优选地位于通过连接第一孔51周围的第二环形区域中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中的至少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此外,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进一步优选地位于通过连接第一孔51的周围的第三环形区域中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中的至少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
在图2的示例中,如上所述,第一孔51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开口的有底凹部。换句话说,第一孔51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未开口,并且第一孔51的底部位于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和背面BS之间。此外,第一孔51的内部是空隙。在这种情况下,与第一孔51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开口的有底孔的情况以及第一孔51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无底孔的情况类似,也可以通过第一孔51减小就座者的坐骨的正下方的就座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当就座者就座时,与第一孔51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开口的有底孔的情况以及第一孔51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无底孔的情况相比,由于第一孔51的存在而使就座者更不可能具有不适感。从而可以改善就座舒适性。
然而,第一孔51可以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开口的有底孔,或者第一孔51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无底孔。
在图2的示例中,由于就座主体部10M还包括在水平投影面中配置在比环形区域AR靠前侧的位置的第三孔53和配置在比环形区域AR靠左右两侧或后侧的位置的第四孔54,因此与既没有第三孔53也没有第四孔54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整个就座主体部10M上更均匀地配置孔50,从而能够改善就座部10中的环形区域AR外侧的部分的硬度与就座部10中的环形区域AR内侧的部分的硬度之间的平衡,并且能够进一步改善就座舒适性。
更具体地,通过包括第三孔53,可以软化就座部10的腿下部11,以减小就座者的一对大腿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且改善就座舒适性。
另外,通过包括第四孔54,能够软化就座部10的臀下部12的外缘侧部,从而降低就座者的臀部的外缘侧部分的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且改善就座舒适性。
如上所述,在图2的示例中,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是无底孔,即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通孔。以这种方式,与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是有底孔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就座压力、改善就座舒适性并实现轻量化、透气性的改善和蓄热性的降低等。然而,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可以是有底孔,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可以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开口或者可以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开口。
在下文中,将说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第一孔51的形状。由于其它构造(第二孔52、第三孔53、第四孔54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似,将省略其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位于通过连接至少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而且,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配置在第一孔51的周围的环形区域AR中。此外,第一孔51的中心点O51位于通过连接第一孔51周围的环形区域(第一环形区域)AR中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中的至少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上或内部。
在图4和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孔51是作为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通孔的无底孔。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例如与图2和图3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孔51是有底孔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就座者的坐骨的正下方的就座压力,提高空隙率,并且由此可以实现轻量化、透气性的改善和蓄热性的降低等。
注意,尽管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各个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形状是圆形(正圆),但是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该形状可以是任何其它任意形状,诸如椭圆形或诸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或梯形等的多边形。
另外,在图5的示例中,第一孔51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的壁面平行于竖直方向。因此,第一孔51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恒定的面积和直径。然而,例如,第一孔51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的壁面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或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孔51可以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朝向上表面US逐渐减小的面积和直径,或者可以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朝向上表面US逐渐增大的面积和直径。
注意,尽管将省略图示,但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一孔51在就座部10的背面BS中的面积优选地大于第一孔51在就座部10的上表面US中的面积。以这种方式,与第一孔51在就座部10的背面BS中的面积等于或大于第一孔51在就座部10的上表面US中的面积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第一孔51减小在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并且可以减少就座者由于第一孔51的存在而可能具有的不适感。
在这里,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在就座部10(或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的面积”是孔50在就座部10(或者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的开口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类似地,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在就座部10(或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的面积”是孔50在就座部10(或者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的开口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
在图6和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孔51具有有底的有底部51r和无底的无底部51t。
有底部51r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或背面BS(在图示的示例中为背面BS)开口。无底部51t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比由有底部51r的外边缘51e围绕的区域的面积小,并且布置在有底部51r的外边缘51e的内侧。因此,有底部51r的外边缘51e也是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尽管在图6和图7的示例中,在水平投影面中在一个有底部51r的外边缘51e的内侧设置了一个无底部51t,但在一个有底部51r的外边缘51e的内侧可以设置多个无底部51t。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例如与如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整个第一孔51是有底孔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就座者的坐骨的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增大空隙率,并由此实现轻量化、透气性的改善和蓄热性的降低等。
而且,由于在图6和图7的示例中,第一孔51的有底部51r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开口,因此,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一孔51在就座部10的背面BS中的面积比在就座部10的上表面US中的面积大。以这种方式,与第一孔51在就座部10的背面BS中的面积等于或大于在就座部10的上表面US中的面积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第一孔51减小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以及改善就座舒适性,并且减少就座者由于第一孔51的存在而可能具有的不适感。
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有底部51r可以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开口,并且因此,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一孔51可以在就座部10的背面BS中具有比在就座部10的背面BS中小的面积。
注意,尽管在图6和图7的示例中,各个第一孔51的有底部51r和无底部51t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形状是圆形(正圆),但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该形状可以是任何其它任意形状,诸如椭圆形或诸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或梯形等的多边形。
而且,在图6和图7的示例中,第一孔51的有底部51r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向上侧凸的弯曲形状,并且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朝向上表面US逐渐减小的面积和直径。然而,第一孔51的有底部51r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可以具有任意形状,例如可以具有向上侧凸的大致三角形或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朝向上表面US逐渐减小的面积和直径。可选地,第一孔51的有底部51r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可以具有大致正方形形状,并且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均匀(恒定)的面积和直径。
在图8和图9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投影面上,第一孔5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得较长,换言之,其前后方向上的尺寸1a比其左右方向上的尺寸1b长(la>lb)。
通常,在当就座者在未设置孔的缓冲垫上就座时的就座压力分布中,就座者的坐骨处和周围具有相对高的就座压力的区域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得较长的形状。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与将第一孔5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1a设定为与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lb相等的情况(la=lb)或者将第一孔5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1a设定为比其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1b小的情况(la<lb)相比,可以将水平投影面中的第一孔51的形状形成为沿着就座压力分布中的就座压力相对高的区域的形状,从而更有效地减小在坐骨的正下方和附近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
注意,尽管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各个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形状为椭圆形,但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该形状可以是任何其它任意形状,例如,诸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或梯形等的多边形。
此外,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第一孔51具有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向上侧凸的弯曲形状,并且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到上表面US逐渐减小的面积和直径。然而,第一孔5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具有任意形状,例如可以具有向上侧凸的大致三角形形状或大致梯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从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朝向上表面US逐渐减小的面积和直径。替代地,第一孔5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具有大致正方形的形状,并且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均匀(恒定)的面积和直径。
另外,在图8和图9的示例中,各个第一孔51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开口的有底孔。因此,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可以减少就座者由于第一孔51的存在而可能会具有的不适感。然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孔51可以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开口的有底孔或者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无底孔。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孔51是无底孔,并且包括在水平投影面中以大致U字形延伸的部分。
更具体地,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第一孔51具有有底的有底部51r和无底的无底部51t。无底部51t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缝,并且在水平投影面中以在前侧开口并且在后侧突出的大致U字形延伸。有底部51r在水平投影面中位于由无底部51t形成的大致U字形的内侧的区域中,并且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开口。而且,在由无底部51t形成的大致U字形的内侧和在有底部51r的上侧划分出由第一树脂发泡体构成的片部60。片部60仅在其前端联接到构成就座主体部10M的第一树脂发泡体的其余部分。如图11的(b)所示,有底部51r被形成为具有深度d51r,该深度d51r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朝向后侧逐渐增大。以这种方式,片部60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t60朝向后侧逐渐减小。注意,有底部51r的“深度d51r”是平行于上下方向测量的。当就座者就座时,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片部60能够在片部50周围相对于第一树脂发泡体大致独立地变形,更具体地,通过就座者的置于片部60上的坐骨,片部60以其前端用作固定端如同悬臂一样地倒下。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第一孔51有效地减小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
注意,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投影面中,由无底部51t形成的具有大致U字形的突出部Up是弯曲的(在图10的示例中弯曲成在后侧凸)。然而,如在图12中示出的第六实施方式中那样,在水平投影面中,由无底部51t形成的具有大致U字形的突出部Up可以线性地延伸(在图12的示例中平行于左右方向延伸)。
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以及图12的示例中,由于有底部51r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开口,因此,能够减少就座者由于第一孔51的存在而可能具有的不适感。
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以及图12的示例中,尽管有底部51r的壁面在竖直方向上的截面中直线状地延伸,但壁面可以以向下侧凸的弯曲形状或向上侧凸的弯曲形状延伸。另外,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以及图12的示例中,尽管有底部51r被形成为具有朝向后侧逐渐增大的深度d51r,但在整个有底部51r上,有底部51r的深度d51r可以是均匀的。
另外,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以及图12的示例中,尽管无底部51t在水平投影面中大致以在前侧开口并且在后侧突出的U字形延伸,但是例如,在水平投影面中由该无底部51t形成的大致U字形的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可以在前侧突出,并且可以在后侧开口。
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以及图12的示例中,第一孔51可以仅具有无底部51t而没有有底部51r。
在上述各示例中,第一孔51的内部是空隙。然而,在上述各示例中,如在图13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和图14所示的第八实施方式中那样,可以将由比构成就座主体部10M的第一树脂发泡体柔软的第二树脂发泡体形成的软材料部10S配置在就座主体部10M中的第一孔51的内部。在这种情况下,就座部10包括就座主体部10M和软材料部10S。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孔51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背面BS中开口的有底孔,并且将软材料部10S配置在第一孔51的内部。在图1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孔51是在上下方向上贯穿就座主体部10M的无底孔,并且软材料部10S配置在第一孔51的内部。然而,第一孔51也可以是在就座主体部10M的上表面US中开口的有底孔,并且软材料部10S可以配置在第一孔51内部。
注意,在构成就座主体部10M的第一树脂发泡体具有根据就座主体部10M的部分而不同的组成和发泡率(以及因此的硬度)的情况下,第二树脂发泡体比第一树脂发泡体的最软部分柔软。
根据“JIS K 6400-2:2012 6.1试验类型”中的“方法D”测量第一树脂发泡体和第二树脂发泡体各自的硬度。
软材料部10S可以与就座主体部10M分开构成,也可以与就座主体部10M一体地构成。
尽管可能具有一定的程度差异,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与第一孔51的内部为空隙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类似地减小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
在上述各示例中,就座主体部10M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配置在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孔51。然而,如在图15中所示的第九实施方式中,就座主体部10M可以仅具有一个第一孔51。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将第一孔51配置成跨过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即,位于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上)。
更具体地,在图15的示例中,第一孔51包括配置在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两侧的两个无底或有底的大区域部51L,以及与两个大区域部51L连结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跨过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无底或有底的连结部51c。各个大区域部51L优选地具有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八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孔51同样的构造。在图15的示例中,将连结部51C的宽度w51C设定为小于大区域部51L的直径。以这种方式,与将连结部51C的宽度w51C设定为等于或大于大区域部51L的直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就座者的臀部过度下沉,并且能够改善就座舒适性。
这里,在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非圆形形状的情况下,大区域部51L的“直径”表示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外接圆的直径。
而且,各个大区域部51L的中心点O51L优选位于通过连接任意三个第二孔52(优选地,环形区域AR中的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TRL上或内部。
这里,在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非圆形形状的情况下,大区域部51L的“中心点”表示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外接圆的中心点。
如在图2至图12的各示例中,在就座主体部10M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配置在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孔51的情况下,在减小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的直径优选为30mm至100mm,并且更优选为40mm至80mm。从同样的观点来看,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优选为706mm2至7850mm2,并且更优选为1256mm2至5024mm2
同样地,如图15中的示例那样,在就座主体部10M仅具有配置成跨过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一个第一孔51,并且第一孔5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开并且配置于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两侧的两个大区域部51L以及连结两个大区域部51L的连结部51C的情况下,在减小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的直径优选为30mm至100mm,更优选为40mm至80mm。从同样的观点来看,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优选为706mm2至7850mm2,并且更优选为1256mm2至5024mm2
如图2至图12中的示例那样,在就座主体部10M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开并且配置在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两侧的两个第一孔51的情况下,在减小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以及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在水平投影面中,各第一孔51的中心之间的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p51(图2)优选为60mm至160mm,并且更优选地为70mm至150mm。
这里,在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非圆形形状的情况下,第一孔51的“中心”表示第一孔51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外接圆的中心。
同样地,如图15的示例那样,在就座主体部10M具有配置成跨过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仅一个第一孔51,并且该第一孔51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配置在就座部10的左右方向中心线C的两侧的两个大区域部51L以及连结两个大区域部51L的连结部51C的情况下,在减小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在水平投影面中的两个大区域部51L的中心之间的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p51L(图15)优选为60mm至160mm,更优选为70mm至150mm。
这里,在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具有非圆形形状的情况下,大区域部51L的“中心”表示大区域部51L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外接圆的中心。
如图2和图3、图8和图9、图13以及图15中的各示例那样,在第一孔51是有底孔的情况下,在减小坐骨正下方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第一孔51的深度d51(图3的(b))优选为缓冲垫1a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T(图3的(b))的最大值的2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另一方面,在防止使用缓冲垫1a期间从第一孔51出现诸如孔洞等的破损,第一孔51的深度d51优选为缓冲垫1a在上下方向上的的厚度T的最大值的80%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
注意,第一孔51的“深度d51”表示当平行于上下方向测量深度时,在第一孔51的最深位置处的深度。
在上述各示例中,在减小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二孔52的直径优选为5mm至35mm,更优选为10mm至30mm。从同样的观点来看,第二孔52在水平投影面中的面积优选为19mm2至962mm2,并且更优选为78mm2至707mm2
在上述每个示例中,在就座主体部10M中设置有第三孔53和/或第四孔54的情况下,在减小当就座者就座时的就座压力以及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直径优选为5mm至35mm,更优选为10mm至30mm。从同样的观点来看,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面积优选为19mm2至962mm2,并且更优选为78mm2至707mm2
在减小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以及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如图2等所示,优选在环形区域AR的内侧比在环形区域AR的外侧更密集地设置孔50。
从这种观点出发,如图2等所示,在水平投影面中,在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中的彼此最靠近的一对第二孔52之间的距离l52(图2)优选地小于在多个第三孔53中的彼此最靠近的一对第三孔53之间的距离l53(图2)(l52<l53)。
这里,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二孔52之间的“距离l25”是在彼此相邻的一对第二孔52的外边缘彼此最靠近的位置处的该对第二孔52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第三孔53之间的“距离l53”是在彼此相邻的一对第三孔53的外边缘彼此最靠近的位置处的该对第三孔53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此外,在减小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并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二孔52的总面积A52相对于环形区域AR的整体面积AAR的比率RAR(RAR=A52×100/AAR[%])优选大于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总面积A534相对于在就座部10中的环形区域AR外侧的区域的整体面积AO的比率RO(RO=A534×100/AO[%])。
这里,在水平投影面中的“环形区域AR的整体面积AAR”表示水平投影面中的在第一孔51的外边缘51e与环形区域AR的外边缘ARe之间划分出的整个区域的面积,并且还包括第二孔52所占据的面积。如图2等的示例那样,在存在两个环形区域AR的情况下,仅针对一个环形区域AR计算比率RAR。“第二孔52的总面积A52”还包括在环形区域AR的外边缘ARe上的第二孔52的整体面积。
在水平投影面中的“就座部10中的环形区域AR外侧的区域的整体面积AO”表示在水平投影面中在就座部10的外边缘与环形区域AR的外边缘ARe之间划分出的整个区域的面积并且还包括由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占据的面积。如图2等的示例那样,在存在两个环形区域AR的情况下,仅针对两个环形区域AR的外边缘ARe外侧的区域计算“就座部10中的环形区域AR外侧的区域的整体面积AO”。
在减小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和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在水平投影面中,环形区域AR中的第二孔52的总面积A52相对于环形区域AR的整体面积AAR的比率RAR优选为5%至25%,并且更优选地为8%至23%。
在减小坐骨周围外侧的就座压力和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总面积A534相对于就座部10中的环形区域AR外侧的区域的整体面积AO的比率RO优选为1%至20%,并且更优选为3%至18%。
在减小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和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二孔52的数量N52相对于环形区域AR的整体面积AAR的密度DAR(DAR=N52/AAR[个/mm2])优选地高于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的总数量N534相对于就座部10中的环形区域AR外侧的区域的整体面积AO的密度DO(DO=N534/AO[个/mm2])(DAR>DO)。
这里,“第二孔52的数量N52”包括位于环形区域AR的外边缘ARe上的第二孔52的数量。
在图2等所示的示例中,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二孔52以不均匀的配置图案配置。然而,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二孔52的配置图案例如可以是任意配置图案,也可以是均匀的配置图案,更具体地,第二孔52可以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均以恒定的节距间隔排列。
在图2等所示的示例中,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以均匀的配置图案配置,并且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均以恒定的节距间隔排列。然而,在水平投影面中,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各自的配置图案可以是任意的配置图案,并且可以是不均匀的配置图案。
这里,孔50(第一孔51、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之间的“节距间隔”是在水平投影面中彼此相邻的一对孔50的中心之间的间隔。
在上述各示例中,在改善就座舒适性、轻量化、改善透气性和降低蓄热性方面,包括孔50(在包括软材料部10S的情况下还包括软材料部10S)的实际缓冲垫1a的总重量W2相对于在缓冲垫1a中没有孔50(孔50被第一树脂发泡体填充)的情况下缓冲垫1a的总重量W1的比率RW(RW=W2×100/W1[%])优选为97%以下,并且更优选为92%以下。另一方面,在改善就座舒适性方面,上述比率RW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
在上述各示例中,在可以设置在就座主体部10M中的各第二孔52、第三孔53或第四孔54是有底孔的情况下,第二孔52、第三孔53或第四孔54的深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就座主体部10M的厚度(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30%以上且小于100%。
[实施例、比较例]
接下来,将参照图16至图17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缓冲垫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比较例1和实施例1>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比较例1和实施例1的对缓冲垫进行压缩试验的结果(压缩挠曲曲线)。关于图16中的压缩挠曲曲线,横轴表示在上下方向上的挠曲(mm),纵轴表示载荷(N)。在压缩试验中,在上下方向(厚度方向)上对比较例1和实施例1的各试验体施加载荷,以压缩试验体。
比较例1和实施例1中的各试验体具有相同的外形尺寸和相同的材料。构成比较例1和实施例1中的各试验体的材料是聚氨酯泡沫。比较例1和实施例1中的各试验体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的最大值为50mm,即,试验体形成得较薄。
在比较例1中的试验体不具有任何孔50。
另一方面,实施例1的试验体具有多个孔50,多个孔50以图2的示例中的配置图案配置。换言之,实施例1的试验体具有两个第一孔51、在环形区域AR内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52以及在环形区域AR的外侧的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并且,各个第一孔51位于通过连接任意三个第二孔52的中心而获得的三角形TR的内部。
关于图16中的压缩挠曲曲线,上侧的曲线表示压缩期间的曲线,下侧的曲线表示恢复时的曲线。如从图16能够确定的,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中的试验体在压缩期间能够极大地挠曲,并且在施加高载荷期间的倾斜度较小。因此,与比较例1相比,实施例1提供了更少的触底感,更令人满意的行程感,以及更优异的就座舒适性。
<比较例2和实施例1>
图17示出了当同一测试人员分别坐在根据本公开的比较例2和实施例1的各缓冲垫上时获得的就座压力分布。
图17的(a)示出了比较例2中的就座压力分布,图17的(b)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就座压力分布。在图17中,就座压力分布用多种类型的阴影线示出,并且每种阴影线表示相互不同的压力范围(而不是一个点处的压力值)。
比较例2和实施例1中的各试验体具有相同的外形尺寸和相同的材料。
实施例1的试验体与图16的试验中使用的实施例1的试验体相同,并且其构造如上所述。
比较例2中的试验体与实施例1中的试验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孔50中,比较例2中的试验体仅具有一对第一孔51,而不具有第二孔52、第三孔53和第四孔54。
如从图17能够确定的,与比较例2相比,实施例1能够进一步分散施加到就座者的一对坐骨周围的载荷,从而能够减小坐骨周围的就座压力,并因此能够减小张紧感,并能够改善就座舒适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缓冲垫能够适当地用于车辆用座垫。另外,根据本公开的缓冲垫能够用于任意类型的车辆。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座垫(座垫)
1a 缓冲垫
10 就座部(主垫部)
11 腿下部
12 臀下部
10M 就座主体部
10S 软材料部
20 侧垫部
30 背垫面对部
40a、40b、40c 槽
1b 背垫
50 孔
51 第一孔(孔)
O51 第一孔的中心点
51e 第一孔的外边缘
51r 有底部
51t 无底部
51L 大区域部
O51L 大区域部的中心点
51C 连结部
52 第二孔(孔)
53 第三孔(孔)
54 第四孔(孔)
60 片部
100 车辆用座椅
101 表皮
102 头枕
US 上表面
BS 背面
C 左右方向中心线
TR、TRL三角形
AR 环形区域
Are 环形区域的外边缘
W 环形区域的宽度
Up 在水平投影面中由第一孔形成的大致U字形的突出部

Claims (10)

1.一种缓冲垫,其包括:
构造成支撑就座者的就座部,
其中,所述就座部具有由第一树脂发泡体形成的就座主体部,
所述就座主体部包括:
无底或有底的第一孔,其在水平投影面中配置在与就座者的一对坐骨重叠的位置处,以及
无底或有底的三个以上的第二孔,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的面积,
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第一孔的中心点位于通过连接三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中的任意三个所述第二孔的中心点而获得的三角形上或在该三角形内部,并且
在所述就座部中,
所述第一孔的内部为空隙空间,或者
在所述第一孔的内部配置有由比所述第一树脂发泡体柔软的第二树脂发泡体形成的软材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三个以上的第二孔配置在围绕所述第一孔的外边缘的外侧的宽度为80mm的环形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是有底孔,并且在所述就座部的背面中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是无底孔,并且所述第一孔在所述就座部的背面中的面积比在所述就座部的上表面中的面积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的最大值为70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就座主体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两个所述第一孔,并且
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第一孔的直径为30mm至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第一孔在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是无底孔,并且包括在水平投影面中以大致U字形延伸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投影面中,所述第二孔的直径为5mm至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座主体部在水平投影面中还具有配置于比所述环形区域靠前侧的位置的有底或无底的第三孔。
CN201980061466.3A 2018-09-21 2019-09-20 缓冲垫 Active CN112714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7925 2018-09-21
JP2018-177925 2018-09-21
PCT/JP2019/037119 WO2020059882A1 (ja) 2018-09-21 2019-09-20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14621A true CN112714621A (zh) 2021-04-27
CN112714621B CN112714621B (zh) 2023-06-30

Family

ID=6988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1466.3A Active CN112714621B (zh) 2018-09-21 2019-09-20 缓冲垫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47844B2 (zh)
JP (1) JP7369135B2 (zh)
CN (1) CN112714621B (zh)
WO (1) WO20200598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77437A (ja) * 2017-10-24 2019-05-23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US11413997B2 (en) * 2018-04-27 2022-08-16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6312A (ja) * 2002-06-13 2004-01-22 Kariya Mokuzai Kogyo Kk 座席用クッション材
CN101090653A (zh) * 2005-08-18 2007-12-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车辆用座垫
JP2008302085A (ja) * 2007-06-08 2008-12-1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座席用クッション構造
JP2009112582A (ja) * 2007-11-07 2009-05-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47542A (ja) * 2010-01-20 2011-08-04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トパッド
CN203472606U (zh) * 2012-09-14 2014-03-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TWM532792U (en) * 2016-07-19 2016-12-01 xing-yi Zheng A cush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45259A (ja) 2000-08-02 2002-02-12 Bridgestone Corp 座圧低減クッションパッド及び座圧低減シート
CA2532070A1 (en) * 2003-06-30 2005-01-13 The Way To Win Limited Seat portion of a seat
EP1905404B1 (en) * 2006-09-29 2010-03-31 Sunrise Medical HHG Inc. Wheelchair seat cushion
WO2008097533A2 (en) * 2007-02-05 2008-08-14 Medinnov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Pressure relieving body support apparatus
JP4293281B1 (ja) * 2007-07-23 2009-07-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US9138062B2 (en) * 2013-02-22 2015-09-22 Mark Todd Molded seat
CN203510813U (zh) 2013-09-11 2014-04-02 苏州云逸航空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公司 椅垫
CN204393873U (zh) 2015-01-24 2015-06-17 裴英春 一种座椅垫
JP6499922B2 (ja) * 2015-05-28 2019-04-1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シート用パッド
CN204797303U (zh) 2015-06-25 2015-11-25 圣诺盟(浙江)聚氨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带夹层的弹性改善型坐垫
TWI606799B (zh) * 2016-07-19 2017-12-01 鄭行一 坐墊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16312A (ja) * 2002-06-13 2004-01-22 Kariya Mokuzai Kogyo Kk 座席用クッション材
CN101090653A (zh) * 2005-08-18 2007-12-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车辆用座垫
JP2008302085A (ja) * 2007-06-08 2008-12-18 Mitsubishi Motors Corp 座席用クッション構造
JP2009112582A (ja) * 2007-11-07 2009-05-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47542A (ja) * 2010-01-20 2011-08-04 Bridgestone Corp シートパッド
CN203472606U (zh) * 2012-09-14 2014-03-12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TWM532792U (en) * 2016-07-19 2016-12-01 xing-yi Zheng A cush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47844B2 (en) 2023-05-16
JP7369135B2 (ja) 2023-10-25
JPWO2020059882A1 (ja) 2021-08-30
WO2020059882A1 (ja) 2020-03-26
US20210368996A1 (en) 2021-12-02
CN112714621B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7035B2 (en) Vehicle seat
CN107847056B (zh) 车用座椅缓冲材料及车用座椅
US9604549B2 (en) Vehicle seat
US20180078043A1 (en) Thoracic region comfort seating system
JP601353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907814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714621A (zh) 缓冲垫
CN104340099A (zh) 座椅缓冲垫
JP2013215476A (ja) 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CN112895998B (zh) 车用座椅
JP729952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239311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JPWO2020121643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JP671813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2112856A (ja) 座圧低減クッションパッド及び座圧低減シート
WO2020059881A1 (ja) 車両用シートパッド
JP700194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500042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310794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20059875A1 (ja) クッションパッド
JP2018127016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20078645A (ja) シート
JP2020185817A (ja) シート
JP2015223873A (ja) シートのパッド及びシート
JP3584834B2 (ja) 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00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Arkem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