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9217B - 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9217B
CN112639217B CN201980055770.7A CN201980055770A CN112639217B CN 112639217 B CN112639217 B CN 112639217B CN 201980055770 A CN201980055770 A CN 201980055770A CN 112639217 B CN112639217 B CN 112639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
plate portion
switch
extending
switch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577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39217A (zh
Inventor
中山敦史
池内司
二乃宫笃
宇佐美胜己
大门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39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39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9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004Control mechanisms, e.g. control lev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车辆振动的状况下也容易进行操作开关的操作的作业车辆。轮式装载机(1)具备作业机(2)和驾驶室(3),在驾驶室(3)设有驾驶座(51)、一对前柱(331L、331R)、用于进行作业机(2)的操作的操作杆(54)以及具有配置有多个操作开关(S)的操作面(550)的开关盒(55),其中,操作杆(54)配置于右侧前柱(331R)与驾驶座(51)之间,开关盒(55)在右侧前柱(331R)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长边方向地安装于右侧前柱(331R),操作面(550)朝向在其短边方向的中心通过并正交的假想线(IL)与驾驶座(51)的靠背及驾驶室(3)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分别相交的方向,在开关盒(55)的短边方向的一侧部,沿长边方向形成有朝向外方伸出的导向件(553)。

Description

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驾驶室内具备搭载有各种操作开关的开关盒的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现今,作为作业车辆的驾驶室内的布局,已知有以下布局:为了使坐在驾驶座上的操作人员保持朝向前方的状态容易进行操作、视觉辨认,将显示各种操作开关、计量仪器类的面板等配置为比驾驶座更靠前方侧。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在设于驾驶舱内的前方的左右一对前柱中的一个前柱安装有作业操作面板。该作业操作面板以成为在从驾驶座的座面的中央位置向一个前柱投影的投影方向上与一个前柱重叠的位置并且操作面朝向驾驶座侧的方式安装于一个前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19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虽然也能够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的作业操作面板的布局应用于轮式装载机等进行货物装卸作业的作业车辆,但这样的作业车辆在大多情况下在凹凸严重的路面上行驶,在行驶时车辆容易大幅度地振动,因而操作人员的手的位置因振动的影响等而难以稳定在想要操作的操作开关上。因此,操作人员难以进行操作开关的操作,并且也有可能错误地操作其它操作开关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其即使在车辆振动的状况下,也容易进行操作开关的操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作业车辆具备安装于构成车身的框架的作业机和载置在上述框架上的驾驶室,在上述驾驶室设有:载置在地板部上的驾驶座;在上述驾驶座的前方左右侧在顶棚部与上述地板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柱;用于进行上述作业机的操作的操作杆;以及具有配置有多个操作开关的操作面的开关盒,上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杆在上述驾驶室的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上述一对柱中的一个柱与上述驾驶座之间,上述开关盒以在上述一个柱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长边方向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一个柱,上述操作面朝向假想线与上述驾驶座的靠背及上述驾驶室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分别相交的方向,上述假想线是在上述操作面的短边方向的中心通过并正交的线,在上述开关盒的短边方向的一侧部,沿上述长边方向形成有朝向外方伸出的导向件。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车辆振动的状况下,也容易进行操作开关的操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会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从顶棚部侧观察到的驾驶室内的图。
图3是沿假想线观察驾驶室内的右斜前方的情况下的图。
图4是示出从顶棚部侧观察到的右侧前柱的周边的图。
图5是将图3中的右侧前柱的周边放大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开关盒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6中VII-VII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的一个方式,例如对轮式装载机进行说明,该轮式装载机在露天挖掘矿山等中进行挖掘砂土、矿物等并向自卸卡车等装载的货物装卸作业。
(轮式装载机1的整体结构)
首先,参照图1对轮式装载机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的外观的侧视图。
轮式装载机1具备:构成车身的前部的前框架1A;构成车身的后部的后框架1B;安装于前框架1A的作业机2;以及载置在后框架1B上的驾驶室3。轮式装载机1是通过车身在中心附近折入来进行转向操纵的铰接式作业车辆。前框架1A与后框架1B通过中心接头10在左右方向上转动自如地连结,前框架1A相对于后框架1B在左右方向上折曲。
在前框架1A设有左右一对前轮11A,在后框架1B设有左右一对后轮11B。此外,图1中,仅示出左右一对前轮11A及后轮11B中的左侧的前轮11A及后轮11B。
作业机2具有:升降臂21,其安装于前框架1A;一对升降臂缸22,其使升降臂21相对于前框架1A在上下方向上转动;铲斗23,其安装于升降臂21的前端部;铲斗缸24,其使铲斗23相对于升降臂21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双臂曲柄25,其能够转动地与升降臂21连结,并构成铲斗23与铲斗缸24的连杆机构;以及多个配管(未图示),其向一对升降臂缸22、铲斗缸24引导压力油。此外,图1中,用虚线仅示出一对升降臂缸22中的配置于左侧的升降臂缸22。
升降臂21通过使一对升降臂缸22的各杆220伸长来向上方转动,并且通过使各杆220收缩来向下方转动。铲斗23通过使铲斗缸24的杆240伸长来倾斜(相对于升降臂21向上方转动),并且通过使杆240收缩来倾倒(相对于升降臂21向下方转动)。
在后框架1B,除了设有驾驶室3之外,还设有在内部收纳发动机、液压泵等各设备的机械室4、以及用于保持与作业机2的平衡以便车身不会倾倒的配重5。在后框架1B中,驾驶室3配置在前部,配重5配置在后部,机械室4配置于驾驶室3与配重5之间。
(驾驶室3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图5对驾驶室3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从顶棚部32侧观察到的驾驶室3内的图。图3是沿假想线IL观察驾驶室3内的右斜前方的情况下的图。图4是示出从顶棚部32侧观察到的右侧前柱331R的周边的图。图5是将图3中的右侧前柱331R的周边放大的放大图。
如图2所示,驾驶室3形成为框架构造,该框架构造具备安装在后框架1B上的地板部31、覆盖地板部31的上方的顶棚部32(参照图1)、以及在地板部31与顶棚部32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柱33,并在内部形成有供操作人员搭乘的空间。
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在驾驶室3的内部设有:驾驶座51,其载置在地板部31上;方向盘52,其配置于驾驶座51的前方,切换车身的左右的行进方向;前面板53,其配置于方向盘52的前方;操作杆54,其用于进行作业机2的操作;开关盒55,其具有配置有多个操作开关S的操作面550;以及副监视器56,其用于供操作人员确认车身的后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多个柱33由配置于驾驶座51的前方左右侧的一对前柱331L、331R以及配置于驾驶座51的靠背511的左右侧的一对后柱332L、332R共计四根柱构成。此外,一对前柱331L、331R相当于在驾驶座51的左右前方在顶棚部32与地板部31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柱。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轮式装载机1的车身的左右方向中相对于驾驶座51朝向正面(前方)就座的操作人员的左手的方向设为“左方向”,将右手的方向设为“右方向”。并且,以下,有时将“车身的左右方向”简称为“左右方向”,将“车身的前后方向”简称为“前后方向”。
在一对前柱331L、331R之间,以向作业机2侧伸出的方式设有前窗玻璃34。该前窗玻璃34构成为包含位于操作人员的正面的正面部34F、位于操作人员的左手前方的左前面部34L、以及位于操作人员的右手前方的右前面部34R。正面部34F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一对前柱331L、331R之间的距离小,左前面部34L从左侧前柱331L朝向正面部34F倾斜,右前面部34R从右侧前柱331R朝向正面部34F倾斜。即,左前面部34L及右前面部34R从左右方向的外侧朝向中央前方倾斜设置。
在一对后柱332L、332R之间,以向机械室4侧伸出的方式设有后窗玻璃35。该后窗玻璃35构成为包含位于操作人员的背面的背面部35B、位于操作人员的后方左侧的左侧面部35L、以及位于操作人员的后方右侧的右侧面部35R。后窗玻璃35的背面部35B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和左侧面部35L与右侧面部35R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左侧面部35L及右侧面部35R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平行地设置。
在左侧前柱331L与左侧后柱332L之间以及右侧前柱331R与右侧后柱332R之间分别设有用于供操作人员、工作人员等进入驾驶室3内的开闭门36L、36R。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的开闭门36L成为能够开闭的状态,操作人员从左侧的开闭门36L进入到驾驶室3内,但根据轮式装载机1的规格,也可以成为右侧的开闭门36R能够开闭的状态。
前面板53例如构成为包含与车身的行驶相关的各种操作按钮、显示车身的行驶状态等的主监视器等。操作杆54在驾驶室3的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右侧前柱331R与驾驶座5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54是能够在前后左右360°的方向上进行操作的多轴杆,除了用于进行作业机2的操作的情况以外,还用于进行车身的前后的行进方向的切换的情况。
如图3所示,开关盒55以在右侧前柱331R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长边方向的方式安装于右侧前柱331R。而且,如图2所示,操作面550朝向在其短边方向的中心通过并正交的假想线IL(图2中用双点划线示出)与驾驶座51的靠背511以及驾驶室3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图2中用单点划线示出)分别相交的方向。此外,此时,假想线IL与中心线C的交点P的向上方向的延长线成为操作人员的眼点。
这样,由于以操作面550朝向就座于驾驶座51的操作人员的一侧的方式将开关盒55安装于右侧前柱331R,所以操作人员不会大幅度地改变姿势、脸的方向,能够在保持朝向正面的状态下对操作开关S进行操作,操作性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在操作面550的短边方向上排列两列沿操作面550的长边方向(上下方向)排列的四个操作开关S而成的合计八个操作开关S来分别构成一对开关面板551A、551B。如图3及图5所示,一对开关面板551A、551B在操作面550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隙地排列设置。此外,将一对开关面板551A、551B中配置于上侧的开关面板551A作为上侧开关面板551A,将配置于下侧的开关面板551B作为下侧开关面板551B。
16个操作开关S例如是用于进行刮雨器、清洗器的起动、废气处理装置的手动再生等驱动搭载于轮式装载机1的各设备的开关。并且,在操作面550中,在下侧开关面板551B的下侧设有用于调整搭载于车身的电动反射镜(未图示)的角度的调整部551C。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假想线IL(参照图2)观察开关盒55及右侧前柱331R的情况下,开关盒55的宽度W2比右侧前柱331R的宽度W1小(W2<W1)。由此,能够较大地确保就座于驾驶座51的操作人员的视野。而且,通常操作人员用右手握持操作杆54,但由于开关盒55安装于配置有操作杆54的一侧的前柱亦即右侧前柱331R,所以从用右手握持操作杆54的状态,容易向开关盒55接近。
如图3及图5所示,副监视器56是显示装置的一个方式,除了显示安装于车身的后方的后置摄像头所拍摄的内容之外,例如,关于车身的调整,还显示当前的车身的设定状况等。此外,关于车身的调整,使用配置于操作杆54的右侧后方的拨盘式的操作部57(参照图2及图3)来进行。
如图3所示,副监视器56设于右侧前柱331R的一侧的上方,开关盒55的操作面55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副监视器56与操作杆54之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操作面550的上端550A相比副监视器56的下端56B位于下侧,操作面550的下端550B相比立起状态下的操作杆54的最上端的位置54A位于上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54的前倾姿势的状态为中立位置(图4中用虚线示出)。
这样,从就座于驾驶座51的操作人员的角度观察时,开关盒55的操作面550设于与操作杆54及副监视器56分别不重叠的位置,因而在操作人员操作开关盒55时,手难以接触到操作杆54、副监视器56,因此容易进行开关盒55的操作。
(开关盒55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6及图7对开关盒55的更具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开关盒55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图6中的VII-VII线剖视图。
开关盒55呈沿右侧前柱331R的延伸方向细长地形成的箱体,具备:具有操作面550的主体552;以及在主体552的短边方向的一侧部(朝向操作面550时的右侧面部)朝向外方伸出的导向件553。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盒55通过树脂等的注射模塑成型来形成,主体552与导向件553一体地形成。
主体552具有:前板部552A,其包含安装有一对开关面板551A、551B及调整部551C的操作面550;上板部552B及下板部552C,其从前板部552A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上下端部)朝向与操作面550相反一侧延伸;以及一对侧板部552L、552R,其从前板部552A的短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上板部552B及下板部552C的延伸方向竖立设置。
而且,如图7所示,在由前板部552A、上板部552B、下板部552C以及一对侧板部552L、552R包围的部分形成有内部空间552S。
并且,开关盒55安装于右侧前柱331R的角部(参照图2及图4),因而如图6所示,在上板部552B形成有沿右侧前柱331R的角部形状的切口552D。此外,虽然在图6中未图示,但下板部552C也与上板部552B相同地形成有切口552D。
如图6所示,导向件553沿上板部552B的延伸方向、前板部552A的长边方向以及下板部552C的延伸方向连续地形成,具有从上板部552B、前板部552A以及下板部552C伸出的伸出部553A和从伸出部553A沿一个侧板部552R延伸的延伸部553B。
如图7所示,在由主体552的一个侧板部552R、伸出部553A以及延伸部553B包围的部分、即导向件553的背侧,形成有沿导向件553的延伸方向连续的凹部553S。
在操作人员操作开关盒55时,例如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搭放于导向件553,用拇指按压操作面550上的期望的操作开关S。这样,操作人员能够将拇指以外的四根手指搭放于导向件553,因而能够在使手稳定的状态下按压操作开关S。因此,即使在车身大幅度地振动的状况下对开关盒55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也容易按压期望的操作开关S,能够抑制因按压错误而导致的其它设备的误动作。
并且,如图6所示,导向件553由沿主体552(操作面550)的长边方向连续的形状形成,因而例如即使在按压上侧开关面板551A的操作开关S之后想要按压下侧开关面板551B的操作开关S的情况下,操作人员也无需换手握持导向件553,通过使手沿上下方向(长边方向)滑动,能够容易地使手的位置移动。
此外,图6中,导向件553不仅遍及前板部552A的长边方向连续地形成,还遍及上板部552B及下板部552C连续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在前板部552A的沿长边方向的部分设置导向件553。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导向件553,遍及延伸部553B的端部整体地安装有把手553C。因此,把手553C起到防滑的功能,操作人员容易将手指搭放于导向件553,并且能够使手更稳定,更容易进行操作开关S的操作。此外,优选在导向件553安装有把手553C,但这不是必需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不一定限定于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并且,能够将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再者也能够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追加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向件553与主体552一体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剂等使由分开的部件形成的主体552与导向件553接合。在该情况下,导向件553只要至少从前板部552A的短边方向的一侧部向外方伸出即可,例如,也可以将使管件等折曲而成的部件作为导向件而设置为从前板部552A的短边方向的一侧部向外方伸出。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向件553由沿开关盒55的长边方向连续的形状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沿开关盒55的长边方向排列的多个部件来形成导向件。
再者,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操作性的观点出发,开关盒55的操作面550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副监视器56与操作杆54之间,但不一定是这样的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杆54及开关盒55分别配置于驾驶座51的右侧前方,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根据轮式装载机1的规格而配置于驾驶座51的左侧前方。
符号的说明
1—轮式装载机(作业车辆),1A—前框架,1B—后框架,2—作业机,3—驾驶室,31—地板部,32—顶棚部,51—驾驶座,54—操作杆,55—开关盒,56—副监视器(显示装置),331L—左侧前柱(柱),331R—右侧前柱(柱),550—操作面,553—导向件,C—中心线,IL—假想线,S—操作开关。

Claims (3)

1.一种作业车辆,具备安装于构成车身的框架的作业机和载置在上述框架上的驾驶室,在上述驾驶室设有:载置在地板部上的驾驶座;在上述驾驶座的前方左右侧在顶棚部与上述地板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柱;用于进行上述作业机的操作的操作杆;以及具有配置有多个操作开关的操作面的开关盒,上述作业车辆的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杆在上述驾驶室的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上述一对柱中的一个柱与上述驾驶座之间,
上述开关盒以在上述一个柱的延伸方向上具有长边方向的方式安装于上述一个柱,
上述操作面朝向假想线与上述驾驶座的靠背及上述驾驶室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分别相交的方向,上述假想线是在上述操作面的短边方向的中心通过并正交的线,
上述开关盒具备在其短边方向的一侧部朝向外方伸出并沿上述长边方向形成的导向件,
包括上述导向件的上述开关盒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比上述一个柱的宽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关盒具有:包括上述操作面的前板部;从上述前板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与上述操作面相反一侧延伸的上板部以及下板部;以及从上述前板部的短边方向的两端朝向上述上板部以及上述下板部的延伸方向竖立设置的侧板部,
上述导向件由沿上述长边方向连续的形状形成,并具有:从上述上板部、上述前板部以及上述下板部伸出的伸出部;以及从上述伸出部沿着上述侧板部延伸的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驾驶室并在上述一个柱的一侧的上方设有显示装置,
上述开关盒的上述操作面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上述显示装置与上述操作杆之间。
CN201980055770.7A 2018-12-27 2019-11-27 作业车辆 Active CN112639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5676A JP7117238B2 (ja) 2018-12-27 2018-12-27 作業車両
JP2018-245676 2018-12-27
PCT/JP2019/046398 WO2020137324A1 (ja) 2018-12-27 2019-11-27 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9217A CN112639217A (zh) 2021-04-09
CN112639217B true CN112639217B (zh) 2022-10-04

Family

ID=71126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5770.7A Active CN112639217B (zh) 2018-12-27 2019-11-27 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2069B2 (zh)
EP (1) EP3835491B1 (zh)
JP (1) JP7117238B2 (zh)
CN (1) CN112639217B (zh)
WO (1) WO20201373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62240B2 (ja) * 2019-02-15 2023-04-2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機械の操作装置、および作業機械
US11866909B2 (en) * 2020-11-04 2024-01-09 Caterpillar Inc. Machine control component with input device to control machine displ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042Y2 (ja) * 1989-10-30 1996-01-24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車両における操作盤
JPH0633875U (ja) * 1992-10-12 1994-05-06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操作盤
US5244066A (en) * 1992-10-16 1993-09-14 Caterpillar Inc. Vehicle control console having finger tip controls
JPH06155347A (ja) * 1992-11-24 1994-06-03 Shibaura Eng Works Co Ltd 操作ボックス
JP3798572B2 (ja) * 1999-04-19 2006-07-19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03291865A (ja) * 2002-04-05 2003-10-15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クローラ型作業車輛
CN102574071B (zh) 2009-08-24 2015-08-19 Oasys水有限公司 正向渗透膜
JP5386473B2 (ja) 2010-12-24 2014-01-1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JP2013021975A (ja) * 2011-07-21 2013-02-04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
JP5841008B2 (ja) * 2012-05-28 2016-01-0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旋回作業車
JP5624101B2 (ja) * 2012-10-05 2014-11-1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掘削機械の表示システム、掘削機械及び掘削機械の表示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65345B1 (ja) * 2013-01-18 2014-04-09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
CN203558131U (zh) * 2013-10-12 2014-04-23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 四向行驶叉车驾驶室
JP2016003136A (ja) * 2014-06-19 2016-01-1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
JP6391474B2 (ja) * 2015-01-13 2018-09-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運転支援情報表示装置
WO2016052762A1 (ja) * 2015-10-16 2016-04-0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バケット装置及びチルト角度の取得方法
JP2018117565A (ja) * 2017-01-24 2018-08-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KR20190019889A (ko) * 2017-07-13 2019-02-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고마쓰 세이사쿠쇼 유압 셔블 및 유압 셔블의 교정 방법
US20230038266A1 (en) * 2021-08-05 2023-02-09 Deere & Company Calibrating mounting misalignments of sensors on an implement of a work machine using swing motion
KR20230114531A (ko) * 2022-01-25 2023-08-01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유압기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82069B2 (en) 2024-05-14
US20210355655A1 (en) 2021-11-18
JP2020105814A (ja) 2020-07-09
WO2020137324A1 (ja) 2020-07-02
EP3835491B1 (en) 2024-02-28
EP3835491A4 (en) 2022-05-11
CN112639217A (zh) 2021-04-09
EP3835491A1 (en) 2021-06-16
JP7117238B2 (ja)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53200B1 (ko) 유압 셔블
CN112639217B (zh) 作业车辆
JP6971773B2 (ja)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作業車両およびホイールローダ
US11801794B2 (en) Display position for cab with overhead door
WO2021006308A1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車両
JP5803984B2 (ja) 作業機械
JP7105645B2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JP4555188B2 (ja) 建設機械
JP7195805B2 (ja) 作業機械
JP7158201B2 (ja) 作業機械およびキャブ
CN113727906B (zh) 驾驶室以及作业车辆
JP7236942B2 (ja) 作業車両
JP2004161114A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7150665B2 (ja) 作業機
JP4544514B2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2024060300A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