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094C - 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094C
CN1126094C CN95106533A CN95106533A CN1126094C CN 1126094 C CN1126094 C CN 1126094C CN 95106533 A CN95106533 A CN 95106533A CN 95106533 A CN95106533 A CN 95106533A CN 1126094 C CN1126094 C CN 112609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mark
disc tray
detection
t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6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9839A (zh
Inventor
中川宗和
井胁和则
黑川则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9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9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09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09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3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 G11B17/056Indirect insertion, i.e. with external loading means with sliding loading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3/0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 G11B23/30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ccessories, e.g.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he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Intermediate medium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manufacture with provision for auxiliary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 plurality of record carriers or indexed parts, e.g. tracks, thereof, e.g. for editing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书公开了一种盘片再生装置。在该盘片再生装置中,形成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i1-i5)具有小于形成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m,n)的宽度。同时,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位于一条直线上。这样一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可用一个标记传感器(43)所探测,且两种标记可以被可靠地区分开来。

Description

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
本申请书与共同未决的,序号为08/219,272的申请书相关,该共同未决的申请书提交于1994年3月29日,与本发明一同转让。
本发明涉及盘片再生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该功能允许从大量的盘片中选择并再生一个预定的盘片。
传统上,所众周知,上述特征的盘片再生装置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带有轮盘型盘片更换器(roulette type disc changer)的盘片再生装置;一种是带有堆料器型盘片更换器(stocker type disc changer)的盘片再生装置。在一个轮盘型盘片再生装置中,大量的盘片被手工安装在一个圆形盘片载盘中。通过按顺时钟或逆时钟方向旋转该盘片载盘,所需的盘片被传送至盘片再生部分进行再生。在一个堆料器型盘片再生装置中,大量的盘片按照预定的间距存放在一个堆料器中。通过垂直地移动该堆料器可以选择所需的盘片。选定的盘片被一种盘片移动装置所获取,并被传送到盘片再生部分进行再生。
在带有上述轮盘型盘片更换器的盘片再生装置中,盘片载盘的直径将相应于可装载的盘片数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大,因而大大增大了该装置本身的尺寸。
另一方面,在带有上述堆料器型盘片更换器的盘片再生装置中,由于盘片是按预定的间距一个摞一个地排放,因而相对可装载盘片数量的增大而言,该堆料器本身的尺寸并不显著地增大。但是,为了进行盘片的选取,这种装置要求复杂的操作,即需要垂直地移动该堆料器以从中取出一张盘片然后将其传送到盘片再生部分。这必然要增大实现该种操作所需机械的复杂度,同时也会增大这样一种机械的重量。并且,它还存在下面的缺点,即复杂的操作将延长更换盘片所需的时间。
典型地,带有轮盘型或堆料器型盘片更换器的盘片再生装置要与一种通常被称作“LAZICASAY”的便携式无线电盒式录音机结合使用。采用这种方法,相对于LAZICASAY本身的尺寸而言,轮盘型盘片更换器的盘片载盘需要被做得相当地大。因而将该盘片再生装置与ALZICASAY相结合是比较困难的。就堆料器型盘片更换器而言,结构复杂性所带来的重量的增加将损害其可便携的性能。因而,其缺点在于这种装置不十分适于与要求具有便携性的LAZICASAY相结合。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申请人在美国专利序号08/219,272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盘片再生装置,该装置带有一个盘片托架组,其中多个可以装上一张盘片的盘片托架一个接一个地连接成一列。在这种盘片再生装置中,装有所需盘片的一个盘片托架从托架组中被选择出来,然后该盘片托架被传送到再生部分进行再生。本发明实现了一种用于上述盘片再生装置中盘片托架传送方法的较为简单的控制,上述盘片再生装置由同一申请人提出。
与本发明中盘片托架传送方法的控制最为接近的一个传统例子是轮盘型的旋转载盘控制方法。
首先,下面将说明传统的轮盘型旋转载盘的结构和控制。图20是一个平面图,它示意了传统轮盘型旋转载盘的一个旋转结构和一个再生部件,图21是一个前视图,它示意了该再生部件的一种提升和降下装置。
参看图20,设定盘片安装部分521-525的位置距旋转载盘500的转动中心500a相等,且各安装部分之间的距离也相等。在旋转载盘500的圆周外边沿处制作一个齿轮500b。齿轮500b与齿轮503互相啮合,齿轮503则位于马达502的输出转轴处,马达502可以向前或者向后旋转。
参看图20和图21,盘片再生部件501包括一个用来读取盘片已记录表面的检拾器(未画出)。盘片再生部件501在其一端处与凸轮505相接合。凸轮505被马达504所旋转,该马达504可以向前或向后旋转。通过凸轮505的旋转,盘片再生部件501可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在旋转载盘500的圆周外边沿处有若干凹口511c-515c,它们分别与盘片安装部分521-525相对应。由柱塞506所转动的止动杠杆507的末端嵌入到这些凹口511c-515c中,从而将旋转载盘500维持在一个位置以再生一张所需的盘片。
图22是一个平面图,它示意图20所示旋转载盘的后表面。参看图22,旋转载盘500的后表面上有若干凸起,用以探测对应于盘片安装部分521-525的盘片号511d-515d。这些凸起511d-515d的的数目对应于盘片的数目。同时,后表面还制作上若干用于探测停止位置511e-515e的凸起,这是为了测定出盘片安装部分521-525恰好到达盘片再生部件501的一个正常位置之前。注意到所有这些凸起511e-515e的宽度均相同。
传感器509面对凸起511d-515d,传感器510面对凸起511e-515e。另外,用于再生部件的一个提升状态探测开关(未画出)用来探测该再生部件提升的完成。
为了识别出一个盘片号码,用于探测盘片号码的传感器509对用于探测盘片号码的凸起进行计数,直到用于探测停止位置的传感器510在探测到前一个用于探测停止位置的凸起之后又探测到一个凸起。根据该计数值可以识别出盘片的号码。例如,假设在图22中,旋转载盘500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在经过凸起512e到探测凸起513e的过程中,传感器509探测出凸起513d具有3个凸起,于是判断出目前置于盘片再生部件上的那个盘片安装部分是盘片安装部分523。
现在,将在下面说明,从盘片安装部分521位于盘片再生部件501之上的状态到盘片安装部分523位于盘片再生部件501之上的状态所要进行的传送操作。
(1)首先,通过马达504的旋转降下盘片再生部件501。
(2)用于探测该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提升状态探测开关(未画出)被断开,从而启动了一个计时器。
(3)经过使旋转载盘起转所需的一段预定的时间之后,马达502开始旋转,因此旋转载盘500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4)过了一段预定的时间之后,马达504停止旋转,从而完成了盘片再生部件501的降下过程。
(5)在传感器510探测到凸起511e以后一直到其探测到凸起512e的这段时间内,传感器509探测到用以探测盘片号码的凸起512d具有2个凸起。可是凸起512d并非用以探测盘片安装部分523的盘片号码的凸起513d。因此马达502继续旋转。
(6)在传感器510探测到凸起512e以后一直到其探测到凸起513e的这段时间内,传感器509探测到用以探测盘片号码的凸起513d具有3个凸起,从而标识出所需的盘片安装部分223,因此马达502停止旋转。由于惯性作用,旋转载盘500即使在马达502停转之后也还要继续旋转。
(7)接着,柱塞506被起动,并且在旋转载盘500到达一个适当的位置后,锁杆507的一个末端被嵌入到凹口513c,从而使旋转载盘500不再旋转而固定在那个适当的位置处。
(8)当旋转载盘500完成旋转之后,马达504开始旋转,因此盘片再生部件501开始提升。
(9)用以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提升状态探测开关(未画出)被接通,因而停止了马达504的旋转。这样,盘片更换器的操作便完成了。
图23是一个框图,它示意了上述传统的轮盘型盘片再生装置的控制装置。参看图23,处于机械部分560的一个控制器含有:一个用于传送盘片安装部分的马达502;一个盘片号码探测用传感器509;以及一个停止位置探测用传感器510。控制电路550含有:一个中央控制单元531,一个存贮器535,一个计时器532,一个输入端口534和一个输出端口533。将一部分数量的存贮器535分配给计数器535a,当前托架号码535b以及目标托架号码535c。
马达驱动电路542和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41和540与输出端口533相连。输入端口534接收若干信号,提供这些信号的是停止位置探测用传感器510、盘片号码探测用传感器509和用以选择一个预定盘片托架的托架选择开关539。用以传送盘片安装部分的马达502接收来自马达驱动电路542的信号,停止位置探测用传感器510接收来自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41的信号,盘片号码探测用传感器509接收来自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40的信号。
在该结构中,停止位置探测用传感器510的输出由控制电路550所测定,同时,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马达驱动电路542受到控制,以传输盘片安装部分。这样,在盘片安装部分被传输的同时,盘片号码探测用传感器509的输出被计数,这样就可以识别出该盘片的号码。
可是,在如图23所示的传统控制装置的结构中,不能够在加电时识别出恰好位于盘片再生部件501之上的盘片托架的盘片号码。因此,如图24所示,传统上提出了这样一种控制装置,即盘片的号码被记录在一个诸如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贮器)的非易失性存贮器543中,并且在电源打开时读出存贮器543中的内容。采用这种控制装置,即使是在静态时也可以识别出该盘片的号码。
同时,下面将要讲到,另外一种用于传统的轮盘型盘片更换器的控制方法也已被提了出来。图25是一个概图,它用于解释这种传统的控制方法。参看图25,作为一个例子,假设要识别5种盘片号码,那么设置3个传感器601、602和603以及在每个停止位置分别设置3个标记串611-615,这3个标记串包括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和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这种方法运用了这样的事实,即当标记串611-615被传感器601-603探测到时,传感器601-603的信号输出将达到一个H电平。更具体地说,如图26所示,通过利用3个传感器601-603的信号的组合,能够识别出5个盘片安装部分521-525的盘片号码。同时,盘片号码即使在静态时也可以被识别出来,这是因为标记串611-615是在停止位置处设置的。
如上所述,针对带有传统轮盘型盘片更换器的盘片再生控制方法,已经有多种控制方法被提了出来。
然而,在上述控制方法的第一种控制方法中,必须在加电时移动盘片安装部分并且利用传感器对盘片安装部分的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进行计数,以便识别出该盘片号码。这就需要有盘片安装部分的传送操作,而该传送操作原本是不需要的,这样势必导致一段用户等待时间,或者由于移动而产生噪音。这种方法还需要两个标记串和两个传感器,从而不可能实现小而薄的装置。
存在于所述第二种控制方法中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使用非易失性存贮器以在加电时静态识别出盘片号码,这种装置因而变得十分昂贵。这种方法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使控制电路对非易失性存贮器进行控制,所投入的工作将明显地增加。
在参考图25和图26所述的控制方法中,使用了多达3个的传感器,因而增大了安排与那些传感器相对应的标记串所需的面积,从而不可能实现小而薄的装置,大量的传感器也会使得传感器和互连装置所消耗的电流量增加,从而明显地提高了该装置的代价。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在一个盘片再生装置中对盘片托架的传送操作进行控制,同时又不使该装置的结构复杂化。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在一个盘片再生装置中实现一种更为简单的盘片托架的传输操作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盘片再生装置包括:一个盘片托架组,一个盘片再生部分,一个盘片托架传送装置,一个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一个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一个标记传感器,以及一个驱动控制部分。盘片托架组含有大量盘片托架,每个托架上放置一个盘片,大量盘片托架可移动地互连在一起。盘片再生部分用于再生放在从盘片托架组中选出的盘片托架之上的盘片。盘片托架传送装置用以将选择出的盘片托架传送到盘片再生部分。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位于大量盘片托架中每个盘片托架的预定位置,且含有用于识别每个盘片托架的至少一个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位于每个盘片托架的预定位置,并包括了要探测的第二部分,该部分的宽度宽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其作用是探测到达盘片再生装置中一个预定位置的盘片托架。标记传感器用以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驱动控制部分响应标记传感器的探测结果,用以控制对至少盘片托架传送装置的驱动。
在该盘片再生装置中,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志均位于沿盘片托架移动方向的一条直线上,因而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志可由一个标志传感器探测。这就避免了该装置结构的复杂性。另外,对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探测是在探测到第一个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以后一直到探测到下一个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为止的这段期间内进行的,因而为了判断盘片的号码只需将盘片托架移动一个盘片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该盘片再生装置中,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与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隔,并且探测一个未标记部分所用的时间用一个计时器来测量,因而标识部分标识出了对未标识部分的探测时间是长于还是短于一个预定的时间。所以,即使由于探测期间负载变化的因素所致,使得对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的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的探测所花时间变得更长了,而只要在探测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之前判断出对未标记部分的探测时间要短于预定的时间,那么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也可以被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该盘片再生装置中,用来探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第二部分的宽度宽于用来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如果该标记探测时间短于一个第1预置时间则确定一个由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引起的第1信号,同时如果该标记探测时间长于上述第1预置时间则确定一个由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引起的第2信号。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之间的距离大于用于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隔。如果探测未标记部分所用的时间比一个第2预置时间要长,那么在该第2预置时间之后探测到的一个信号将被暂时地判别为由该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引起的第2信号。因此,即使由于探测期间负载变化的因素所致,使得用来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志的第一部分的探测所花时间变得更长了,只要在探测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之前判断出对未标记部分的探测时间要短于第二预置时间,那么所要探测的第1部分的探测信号也不会被错误地判断为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所要探测的第2部分,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个错误的发生。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所述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盘片托架位置的装置,一个驱动源,一个用于禁止盘片传送操作的装置,以及一个用于禁止再生部分移动的装置。
在这种盘片再生装置中,通过操作盘片位置固定装置,可以释放用于禁止再生部分移动的装置,同时操作用于禁止盘片传输操作的装置。同时,用于固定盘片托架位置的装置从其操作位置移开,从而释放了用于禁止盘片传输操作的装置,另外还操作了用于禁止再生部件移动的装置。这样一来,直到盘片传送操作完成以后,盘片再生部分才会被移动。同时,直到盘片再生部分的移动完成以后,盘片的传送才会被实施。因而,没有必要确认盘片传送操作和盘片再生部分移动操作的完成,这样就可以减少操作的时间以及用于确认操作完成的探测部件的数目。
按照本发明的又另一方面,在盘片再生装置中,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具有的宽度与每个盘片托架相关联,而每个宽度均不同于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宽度。因而,在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能够与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清楚地区别开来的情况下,只需用一个标记传感器即可探测出盘片的号码。
借助于下面的关于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前述的和其它的目标、特征、外观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
图1是一个透视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盘片再生装置的总体外观。
图2是一个透视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该装置装入并合并到一个便携式无线电盒式录音机中。
图3是一个分解透视图,它示意了图1所示盘片再生装置中的一个盘片更换器部分。
图4是图3所示的盘片托架的前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盘片托架的后视图。
图6是一个示意图,它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与盘片再生装置的一个光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7是一个示意图,它示意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n与盘片再生装置的一个光传感器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8是一个示意图,它示意了用于探测一个停止位置的凸起m,n和图3所示盘片托架13-17的一个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位置。
图9是一个平面图,它示意了图3所示盘片再生装置的盘片托架传送装置以及再生部分的一种提升和降下装置。
图10是一个侧面图,它示意当从左边看去时,图3所示盘片再生装置的上述盘片托架传送装置以及再生部分的上述提升和降下装置。
图11是一个剖面图,它示意了图9和图10所示的一个凸轮旋转部件的结构。
图12是一个框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一种控制装置。
图13是一个第1流程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一种控制方法。
图14是一个第2流程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一种控制方法。
图15是一个第3流程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
图16是一个第4流程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
图17是一个第5流程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一种控制方法。
图18是一个第6流程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一种控制方法。
图19是一个第7流程图,它示意了遵循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一种控制方法。
图20是一个概图,它示意了轮盘系统中一个传统盘片更换器的一种旋转控制装置。
图21是一个概图,它示意了图20所示轮盘系统中上述盘片更换器再生部分的提升和降下装置。
图22的示图示意了在轮盘系统的传统盘片更换器中的一个旋转载盘的背面,以及两个传感器的布局,这两个传感器用以探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和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
图23是一个框图,它示意了轮盘系统中上述传统盘片更换器的一种旋转控制装置。
图24是一个框图,它示意了这种情况,即轮盘系统中上述传统盘片更换器的上述旋转控制装置带有一个用以存贮一个盘片号码的存贮器。
图25的示图示意了在轮盘系统的上述传统盘片更换器中的一个旋转载盘的背面,以及三个传感器的布局,这三个传感器用以探测盘片号码和停止位置。
图26的表格示意了在图25所示的探测系统中每个传感器的输出和盘片号码之间的对照。
下面将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参看图1,它给出了遵循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在该装置中,一个盘片再生部分2被安装于主体1的上表面上。托架存放部分3和4位于盘片再生部分2的两边。可开闭的盖子5-7分别安装于盘片再生部分2和托架存放部分3和4的上表面上的开口上。盘片再生部分2设置有一个再生部件8,该再生部件8带有一个用于安装一张盘片的旋转载盘9和一个用于从该盘片中读取信息的光学检拾器10。当下面要讲到的某个盘片托架组移动时,再生部件8下降到一个凹入位置,当一个所需的盘片托架被放置于盘片再生部分2中时,再生部件8上升到一个播放位置。当上升到播放位置后,再生部件8用旋转载盘9从该盘片托架中拾取一张盘片。相应地,该盘片被夹在旋转载盘9和附在盖子与内面的一个固位器11之间,这样可以使其位置保持稳定。
下面让我们参看图1-3,该装置的主体1带有一个可以活动的盘片托架组12,该盘片托架组12含有大量串联在一起的盘片托架13-17。盘片托架组12可以在托架存放部分3和4之间移动,托架存放部分3和4处于将盘片再生部分2夹在中间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盘片托架组12示意为串联有5个盘片托架13-17。每个盘片托架13-17中沿着联接方向(即移动方向)的两端被做成弧形。在下面的叙述中,为方便起见,将每个盘片托架13-17中位于左端的弧面称为左弧面a,将位于右端的弧面称为右弧面b。
在安放于盘片托架组12中间的每个盘片托架14-16的两端侧面处开有一条延伸于联接方向的槽沟c。每条槽沟c的两端均为弧形,该弧形与左弧面a或右弧面b同心。另外,每个盘片托架13-17两端侧面的上边沿还设有一对导向凸起d和e,它们在联接方向上被分隔开一段预定的距离。
用接头18将盘片托架13-17互相联在一起,这样一来,盘片托架可以相对于其相邻的盘片托架旋转和滑动。
下面将要介绍一个用以导向每个盘片托架13-17的传送的机构。一个水平移动导向机构由下列几方面组成:一个横跨盘片再生部分2的宽度的水平导向槽20,该槽接纳每个盘片托架13-17两端的边缘部分以协助水平移动;横跨托架存放部分3和4并与水平导向路径20齐高的水平导向路径21和22,该水平导向路径21和22接纳每个盘片托架13-17的导向凸起d和e以协助水平移动;一个凸缘23,位于至少高于水平导向路径20的位置并横跨盘片再生部分2的宽度,用于防止沿水平导向槽20移动的盘片托架上浮。水平导向槽20,21和22以及凸缘23做在一对侧板19和32相对的侧面上,侧板19和32处于相互面对的位置上。
一个倾斜移动导向机构含有倾斜导向槽24,25,26,28,29和30,以及倾斜阻挡面27和31。这些倾斜导向槽和倾斜阻挡面做在相互面对的一对侧板19和32的相对的侧面上。
借助于下面将要介绍的一种盘片托架传送装置,当位于再生位置的盘片托架16沿箭头A和B所指的方向上被驱动时,盘片托架13-17将被移动。假设位于再生位置的盘片托架16受到了一个沿箭头A所指方向上的驱动力,那么盘片托架16将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移动,这是由于导向凸起d和e被导入了水平导向槽20和22。
此时,位于再生位置的盘片托架16被提升,因而盘片托架16覆盖了包含在右部托架存放部分4中的盘片托架17。当该水平移动完成时,由于盘片托架16被导入右部倾斜导向槽28,29和30,因而盘片托架16稍微地从再生位置倾斜地向右下降,同时保持其水平位置。相应地,安放在托架存放部分4的盘片托架17也下降稍许。
另一方面,安放于左部托架存放部分3的盘片托架15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经由接头18被安放于再生位置上的盘片托架16所牵引。相应地,盘片托架15被导入向上朝右的倾斜导向槽24,25和26,因而盘片托架被稍稍地斜向提升。接着,盘片托架15通过水平导向槽20和21沿箭头A所指的方向水平地移动,以便到达再生位置。安放在左部盘片存放部分3中盘片托架15之下的盘片托架14和13分别通过导向槽24,25和26被稍稍地倾斜地提升。安放在再生位置的盘片托架16因而被安放在右部托架存放部分4的上表面上。
当安放在再生位置的盘片托架16沿箭头B所指的方向被驱动时,只是移动方向反过来而已,所以不再重复介绍这个过程。盘片托架13-17因而被传送。
现在,参看图4和图5,每个盘片托架13-17都带有一个用以安装8cmCD(紧致盘)的凹口f和一个用以安装12cmCD的凹口g。每个盘片托架13-17还带有:一个释放孔h1,它使再生部件8的检拾器10贴向CD;以及一个释放孔h2,它用于再生部件8的旋转载盘9。
参看图5,在每个盘片托架13-17的背面,有若干凸起i1,i2,i3,i4和i5。它们形成了盘片数据探测用标记0,凸起之间由缝隙s1,s2,s3和s4隔开,这些缝隙位于沿盘片托架传送方向同向的一条直线上。所制作的凸起i1-i5的数目与盘片号码相同。因而,对于盘片托架13-17(见图3)中的盘片号码1号到5号,便可以分别由盘片托架13到盘片托架17来指示。这意味着:盘片托架13(1号)有一个凸起,盘片托架14(2号)有2个凸起,盘片托架15(3号)有3个凸起,盘片托架16(4号)有4个凸起,盘片托架17(5号)有5个凸起。
这些凸起i1-i5的宽度大致相同,例如约3mm。同样,缝隙s1-s4的宽度也相同,例如3mm。第1个凸起i1的左端与盘片托架13-17左端的距离大约为一个常数,例如18mm(见图5)。
含有一个凸起m或n的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与含有凸起i1-i5的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之间有一段预定的距离。充当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凸起i1-i5与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n位于沿盘片托架13-17传送方向(方向A或B)的同一条直线上。构成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和n的宽度要大于构成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每个凸起i1-i5的宽度。更具体地说,凸起m的宽度为27mm,凸起n的宽度为9mm,凸起m位于2号-5号盘片托架14-17中,而凸起n位于1号盘片托架13中,盘片托架13位于盘片托架组12的一端。这样,凸起m的宽度大大超过凸起n的宽度。
在每个盘片托架13-17中,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n的左起始端点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左起始端点之间距离几乎相同。在该实施例中,这个距离被设置成72mm(见图5)。
现在请参看图6和图7,在该装置的主体1(如图1)中,有一个光传感器43,它含有一个传感器光源43a和一个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光传感器43所处的位置使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或n可以从传感器光源43a和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之间通过。相应地,与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或n)处于同一直线上的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也可以从传感器光源43a和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之间通过。在这种结构中,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与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均可由一个光传感器43探测,因而简化了该装置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带有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凸起m的盘片托架14-17的停止位置处,凸起m所处的位置可以中断从传感器光源43a射向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的光线。在该情况中,光传感器43处于ON的状态。本文假设:将光传感器43探测到凸起m或n时的状态称为ON状态;将光传感器43未探测到凸起m或n时的状态称为OFF状态。这只是个电路结构的问题,因此,反过来称呼这些状态也是毫无问题的。
如图7所示,当1号盘片托架13处于一个停止位置时,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凸起n所停的位置将不会中断由传感器光源43a射向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的光线。具体地说,光传感器43处于凸起n左边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光传感器43处于OFF状态。
在图8所示的概图中,假定所有的盘片托架13-17都放置于一个平面上,而忽略了上述的托架存放部分3和4。参看图8,3号盘片托架15保持在再生位置中。此时,如果操作员选择5号盘片托架17,光传感器43对状态的探测如下:
(1)3号盘片托架15的凸起m被光传感器43探测到,然后,光传感器43进入非探测状态。
(2)3号盘片托架15的凸起i3被探测到,从而使计数器的值为1。
(3)3号盘片托架15的缝隙s2通过光传感器43。此时,光传感器43处于非探测状态(OFF状态)。
(4)接着,3号盘片托架15的凸起i2被光传感器43探测到。对探测时间和预定的第一预置时间进行比较,如果探测时间比预置时间短,那么计数器中的值变为2。
(5)3号盘片托架15的缝隙s1通过光传感器43。此时,光传感器43处于非探测状态(OFF状态)。
(6)3号盘片托架15的凸起i1被光传感器43探测到。对探测时间和预定的第1预置时间作比较,如果探测时间短于预置时间,那么,计数器中的值变为3。
(7)4号盘片托架16的凸起m被光传感器43探测到。如果在探测剧凸起m之前的非探测时间长于预定的第2预置时间,并且如果凸起m的探测时间长于预定的第1预置时间,那么,计数器中的值复位为0。此后,光传感器43进入非探测状态(OFF状态)。
(8)4号盘片托架16的凸起i4被光传感器43探测到,因而计数器中的值变为1。
(9)4号盘片托架16的缝隙s3通过光传感器43。光传感器43处于非探测状态(OFF状态。)此后将重复相同的操作,直到光传感器43探测到4号盘片托架16的凸起i1为止。在光传感器43探测到凸起i1的情况下,计数器中的值变成4。
(10)光传感器43于是进入非探测状态(OFF状态)。然后,5号盘片托架17的凸起m被光传感器43探测到,此时,计数器中的值再次复位为0。
如上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相继地被光传感器43探测到。注意,计数器和存贮器将在下面介绍。
只要操作能够正常执行,5号盘片托架17的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i1-i5是不必要的;不过,提供标记i1-i5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盘片托架组12的故障,或者为打算增加盘片托架组12中的托架数目做好准备。
与上面不同,如果操作员选择了1号盘片托架13,那么光传感器43对状态的探测如下:
(1)探测到3号凸起m。于是进入非探测状态。
(2)探测到2号凸起i1。将计数器的值置1。
(3)2号的s1(非探测状态)。
(4)探测到2号的i2。在预定的条件下将计数器的值置2。然后,进入非探测状态。
(5)探测到2号的m。在预定的条件下复位计数器。然后,进入非探测状态。
(6)探测到1号的凸起i1。将计数器的值置1。然后,进入非探测状态。
(7)探测到1号的凸起n。在预定的条件下复位计数器。然后,进入非探测状态。
应该注意到在每个盘片托架13-17的背面还设有一个延伸于盘片托架传送方向(箭头A或B所指的方向)的齿条。齿条1在箭头C所指方向上与一个下面将要介绍的传送齿轮37b相啮合。另外,槽j与齿条1平行,并且在箭头C所指方向上与齿条1相隔一预定的距离。下面将要介绍的锁杆39嵌入到槽j中。在槽j大约中心的位置有一个凹口k。通过将锁杆39嵌入到该凹口k中,可以禁止盘片托架13-17在箭头A或B的方向上移动,盘片托架13-17从而被固定。
下面将说明盘片托架的传送装置以及再生部件的提升和降下装置。
参看图9和图10,再生部件8带有一个检拾器10和旋转载盘9。另外,再生部件8在一条边上设有一个箭头C所指方向上的凸起8a。凸起8a嵌入到凸轮旋转部件33的一个凸轮槽38a之中。再生部件8被可旋转地支承在由I和J指示的方向上,旋转轴为再生部件中的旋转轴8b。再生部件8在箭头I所指方向上的旋转称为提升,再生部件8在箭头J所指方向上的旋转称为降下。锁杆39和螺线管40将在后面详述。
参看图9-11,凸轮旋转部件33设有一个驱动齿轮34,该齿轮34可以围绕一个延伸在箭头E和F方向上的支承轴(未画出)在箭头G和H的方向上旋转。驱动齿轮34含有一个箭头E方向上的滑轮34a以及一个在箭头F方向上的第1螺旋齿轮34b。滑轮34a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被一个马达(未画出)所旋转。第1螺旋齿轮34b与两个第2螺旋齿轮35和36啮合。
第2螺旋齿轮35和36被凸轮旋转部件38可旋转地支承着。更具体地说,第2螺旋齿轮35和36与凸轮旋转部件38相连,因而,当齿轮35和36沿箭头G和H的方向转动时,凸轮旋转部件38将与齿轮35和36一体化地旋转。另外,凸轮旋转部件33还设有一个托架驱动齿轮37。托架驱动齿轮37在朝箭头F的方向上设有一个第3螺旋齿轮37a,该螺旋齿轮37a与第2螺旋齿轮35和36啮合。另外,托架驱动齿轮37在朝箭头F的方向上还带有一个正齿轮37b。该正齿轮37b与每个盘片托架13-17上的齿条1啮合。
如图10所示,在凸轮旋转部件38的侧面有一条凸轮槽38a,它用于提升/降下再生部件8。另外,在凸轮旋转部件38的一条边上,沿箭头F的方向上有一个凹口38b,用以固定锁杆39的位置。在凸轮旋转部件38的侧面沿箭头F的方向上有一个凸起38c。同时还有一个开关42。它处在一特定的位置,当再生部件8被凸轮旋转部件38沿箭头F的方向移动到最远的一边时,该开关42可以被凸起38c接通。开关42用以探测再生部件8何时到达一个可再生位置。
后面将要讲到,每当再生部件8被提升时,盘片托架总是已经完成其到再生位置的传送。因而开关42充当了一个用以探测盘片托架传送完成的开关(即一个托架位置探测用传感器),同时也充当了一个用以探测再生部件提升操作完成的开关。
下面将说明上述结构的凸轮旋转部件33的一个操作。
首先要说明的是盘片托架传送机构的一个操作。参看图9-11,首先驱动并旋转滑轮34a。如果凸轮旋转部件38在箭头G或H方向上的旋转被禁止,那么第2螺旋齿轮35和36也不能在该方向上旋转。相应地,通过第1螺旋齿轮34b在箭头G或H方向上旋转,第2螺旋齿轮35和36将在箭头M或N的方向上旋转。第2螺旋齿轮35和36的这种旋转使第3螺旋齿轮37a在箭头G或H的方向上旋转。
在第3螺线形齿轮37a旋转的同时,正齿轮37b开始旋转。由于正齿轮37b与盘片托架13-17的齿条1啮合,盘片托架13-17将在箭头A或B的方向上传送。更具体地说,盘片托架13-17在箭头A或B的方向上移动,以响应充当滑轮34a驱动源的马达(未画出)在不同方向上的旋转。盘片托架13-17于是被传送。
接着将说明再生部件8的提升/降下操作。参见图9-11,首先,滑轮34a被马达(未画出)驱动并旋转。如果托架驱动齿轮37在箭头G或H方向上的旋转被禁止,那么第2螺旋齿轮35和36则不能在箭头M或N方向上旋转。相应地,通过第1螺旋齿轮34b在箭头G或H方向上旋转,第2螺旋齿轮35和36将在箭头G或H方向上旋转。第2螺旋形齿轮35和36的这种旋转使得凸轮旋转部件38在箭头G或H的方向上旋转,再生部件8将被提升或降下。再生部件8的提升/降下运动的进行是与驱动滑轮34a的马达(未画出)的旋转方向相对应的。
在该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中,只能通过禁止在该盘片传送结构中充当驱动源的托架驱动齿轮37的转动才可以提升或降下再生部件8。同时,只能通过禁止充当再生部件8提升/降下运动的驱动源的凸轮旋转部件38的旋转,才可以驱动该盘片传送机构。这种功能与电子线路中的一种类型,即互锁电路相同。因而,在对应于下面将要介绍的盘片更换器的电子线路中,这种机构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参见图9和图10,将详细说明锁杆39的结构。锁杆39形似“<”,带有第1臂39a和第2臂39b。锁杆39环绕着支承轴41设置。在第1臂39a的顶端有一个凸起39c,它可以嵌入到位于每个盘片托架13-17上的槽j中,并且可以出入于槽j的凹口k之中。在第2臂39b的顶端有一个凸起39d,它可以出入于凸轮旋转部件38的凹口38b之中。
而且,利用一根未画出的弹簧,可以朝着由箭头G指向的旋转方向牵引锁杆39。然后,当螺线管40被驱动时,锁杆39将廷箭头H的方向旋转。
当处理再生位置时,盘片托架13-17被固定在位使它们不能在箭头A或B的方向上移动,这时因为锁杆39的凸起39c伸入到槽j的凹口k中了。在该状态下,再生部件8的凸起8a位于朝向箭头F方向的凸轮槽38a最远的位置上。换句话说,再生部件8处于再生位置上。
此时,第2臂39b的凸起39d没有与凸轮旋转部件38的凹口38b接合,而是位于环绕凸轮旋转部件38外围的外表面上。相应地,即使锁杆39被弹簧在箭头G方向上牵引,凸起39c也不会脱离凹口k。
下面要说明的是:从上面的状态开始,当另一盘片托架被传送至再生单元时,盘片传送机构以及再生部件提升/降下机构所要进行的操作。
首先,相应于盘片托架组13-17的移动方向,未画出的马达将在一个预定的方向上旋转,从而旋转驱动齿轮34。因为锁杆39的凸起39c在该状态嵌入到凹口k中,该盘片托架不能在箭头A或B的方向上移动,所以这一机构可以禁止托架驱动齿轮37的转动。
相应地,只有凸轮旋转部件38旋转了大约180°。于是再生部件8被沿箭头E的方向降下,并到达一个非再生位置。在凸轮旋转部件38旋转时,锁杆39的凸起39d嵌入到凸轮旋转部件38的凹口38d中。这将在箭头G的方向上释放锁杆39的旋转。因而锁杆39开始沿箭头G的方向旋转。结果,凸起39c脱离盘片托架的凹口k。相应地,凸起39c进入槽j,因而,盘片托架可以在箭头A或B的方向上移动,同时,托架驱动齿轮37不再被禁止旋转。
同时,凸轮旋转部件38被禁止旋转,这是因为凸起39d嵌入到了凸轮旋转部件38的凹口38b中。于是再生部件8被固定在非再生位置。这种机制用来禁止凸轮旋转部件38的旋转。
在这种状态,由于托架驱动齿轮37的旋转,盘片托架通过正齿轮37b和齿条1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
刚好在所需盘片托架移近再生位置之前,螺线管40被驱动,因而锁杆39力图沿箭头H的方向旋转,而与由弹簧产生的一个朝箭头G方向的拉力对抗。然而,由于锁杆39的凸起39c紧靠着盘片托架槽j的壁,因而锁杆39不能沿箭头H的方向旋转。
当凸起39c到达凹口k的位置并嵌入到凹口k中时,所需的盘片托架可以被固定在再生位置,通过将凸起39c嵌入到凹口k中,托盘驱动齿轮37的旋转被禁止,所以不再有施加力存在用以移动该盘片托架。这样盘片传送机构的操作便停止了。
同时,在托架驱动齿轮37停止旋转时,凸轮旋转部件38开始旋转。更具体地说,当锁杆39的凸起39c嵌入到凹口k的时候,锁杆39的凸起39d脱离凸轮旋转部件38的凹口38b。凸轮旋转部件因而不再被禁止旋转,因此凸轮旋转部件38开始旋转。换言之,再生部件的提升/降下机构的操作开始了。
当再生部件8到达再生位置时,开关42被接通。相应地,马达的驱动被停止,因而再生部分的提升/降下结构停止了操作。
上述盘片托架传送操作中一个重要的地方是:螺线管40的操作发生在盘片托架到达预定再生位置之前。这样免除了需严格控制螺线管40操作时间的必要性,而大大提高了盘片托架的传送速度。这种结构已应用于传统的轮盘型盘片托架更换器。然而,在传统的轮盘型盘片更换器中,螺线管只是用作将盘片托架固定于一个预定位置的一种装置。相反,该实施例中的螺线管40用于使盘片托架停止在一个预定的位置,因而固定了盘片托架的位置,并在此之后旋即启动再生部件的提升/降下操作。因此,该实施例获得的效果是采用传统轮盘型盘片托盘更换器中的螺线管所不能获得的。
参看图12,该实施例中的机构控制部件45会有一个螺线管40,一个马达44,光传感器43,以及用于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的开关42。控制电路50含有一个中央控制单元51,一个存贮器52,一个计时器53和输入和输出端口48和49。
光传感器43探测到的一个信号被输入到控制电路50的输入端口48。用以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的开关42所探测到的一个信号也被输入到控制电路50的输入端口48。当收到来自光传感器43和开关42的信号时,输入端口48将其收到的信息发送到中央控制单元51。
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个控制输出被作用在输出端口49。如果输出端口49输出了一个用于控制马达44的信号,那么该输出信号将提供到马达驱动电路47。根据该信号类型的不同,马达控制电路47将向马达44施加不同的电压,分别用来向前或向后驱动马达44,或者切断或停止马达44。
同时,如果中央控制单元51提供给输出端口49的输出是一个用于控制螺线管40的信号,那么,该输出信号将提供到螺线管驱动电路46。根据提供到螺线管驱动电路46的信号类型的不同,螺线管40被相应地吸进或解除吸进。
控制电路50中的存贮器50具有可读、写或擦除的能力,更具体地说,存贮器52是一个RAM(随机存取存贮器)。存贮器52与中央控制单元51相连,因而可在必要时根据由中央控制单元51提供的指令类型的不同对数据进行读、写或擦除。将一部分存贮器52的地址,分别分配给计数器52a,当前托架号码52b及目标托架号码52c。
计数器52a用于暂存光传感器43探测到的信号数目。当前托架号码52b用以存贮正位于再生位置的盘片托架的号码。目标托架号码52c用以存贮用户选择的一个所需盘片托架的盘片号码。控制电路50中还有一个充当计时设备的计时器53。根据中央控制单元51所提供的指令的不同,计时器53设置一个规定的时间,或读出一段所经过的时间。
托架选择开关54是一个开关组,它用于从盘片托架组12中选出所需盘片号码的盘片托架。由托架选择开关54选择的一个盘片托架选择信号通过输入端口48输入到中央控制单元51。注意,托架选择开关54可以是与盘片托架13-17的每一个盘片号码相对应的一个开关,也可以由两个开关来实现,这两个开关用来向右(A方向)或向左(B方向)传送盘片托架,在该实施例的说明中,假设设置了与盘片托架的每一个盘片号码相对应的开关。
图13-19是若干流程图,它假定该实施例中的盘片再生装置处于下面的条件下:
(1)盘片托架13-17中充当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凸起i1-i5的间距为3mm。
(2)盘片托架13-17中充当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凸起i1-i5之间的缝隙s1-s4的宽度为3mm。
(3)盘片托架13-17中充当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凸起i1的左端距盘片托架的左端大约18mm(见图5)。
(4)盘片托架14-17中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的宽度为27mm。
(5)盘片托架13中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n的宽度为9mm。
(6)盘片托架13-17中充当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凸起i1的左端距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n的左端大约72mm(见图5)。
(7)将一个盘片托架从箭头A或B方向上相邻于再生位置盘片托架的一个盘片托架位置传送到再生位置并停止定位所需的时间大约1.8秒。
(8)在上述时间(大约1.8秒)中,将该盘片托架沿箭头A或B的方向传送到相邻盘片托架位置所需时间大约是1秒。
(9)提升/降下再生部件所需时间各自为0.4秒。
根据以上所述,设置在盘片托架13-17中的充当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凸起i1-i5、缝隙s1-s4、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n经过光传感器43所需的时间可以这样计算:
(1)在每个凸起i1-i5经过光传感器43之前大约需要23.4毫秒的时间。
(2)在每个缝隙s1-s4经过光传感器43之前大约需要23.4毫秒的时间。
(3)在凸起m经过光传感器43之前需要211毫秒的时间,在凸起n经过光传感器43之前大约需要70.3毫秒的时间。
(4)在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凸起i1的左端与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n左端之间的区域经过光传感器43之前需要大约562.6毫秒的时间。
以上面所述为前提,下面将说明流程图中各步操作的内容。
在步骤101,该盘片再生装置的电源被接通。在步骤101中上电的同时,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提供一个光源接通信号。收到该光源接通信号后,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向光传感器43中充当光源43a的一个LED(发光二极管)施加一个电压,从而接通该LED。这样,光传感器43便可以探测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了。
在步骤103,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5秒钟的时间段。如此设置的计时器53用来象一个监视计时器一样监视着是否一个预定的工作在所设置的时间段内完成。如果预定的工作未在该时间段内完成,那么将执行一个预定的处理。后面将说明计时器53的详细操作以及在预定工作未完成的情况下所执行的预定处理。
在步骤104中,根据由用于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开关42通过输入端口41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的电压来确定开关42当前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当再生部件8上升至再生位置时,则意味着开关42是接通的。接着,如果探测到接通状态,那么控制将继续到步骤106,而如果探测到断开状态,则控制继续到步骤111,该步骤111将在后面说明。
在步骤106,根据从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上的电压来确定各个标记的凸起是否被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到。如果凸起被探测到,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52,步骤152将在后面介绍,如果未探测到凸起,则控制继续到下一步骤107。
在步骤107,分配到存贮器52的一部分地址中的当前盘片托架号码被置为1。
在步骤109,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施加一个光源断开信号。收到该信号后,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切断施加到充当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源43a的LED上的电压,从而断开了LED。这样,光传感器43便不能探测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
在步骤110,盘片再生装置的操作被完成,因而该装置停止下来。在此状态,等待由托盘选择开关(盘片托盘选择开关组)54输入一个信号,该信号指示出具有所需盘片号码的一个盘片托架已从盘片托架组中选出。后面将说明在该信号指示出具有所需盘片号码的盘片托架被选出的情况下,控制是如何进行的。
在上述的步骤106中,如果各个标记的凸起正在被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线接收部分43b所检测,那么,在步骤152将执行下面的操作。更具体地说,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反向信号。收到该信号后,马达驱动电路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马达44反向旋转。于是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
在步骤154,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5秒的时间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计时器53中已设置了一个5秒钟的时间段,而且计数已经完成,也要在计时器53中重新设置一个5秒钟的时间段。换句话说,该5秒计时器被重新启动。
在步骤155,设置计数器52a中的值为0。计数器52a暂存光传感器43探测到的信号数目。它被分配到存贮器52的一部分地址中。
在步骤157,根据由光传感器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给中央控制单元51的电压决定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是否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如果探测到了凸起,控制将等待,直到不再探测到凸起为止;如果未探测到凸起,则控制继续到步骤158。
在步骤158,根据由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输入到中央控制单元51的信号来决定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是否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如果未探测到凸起,控制将等待,直到探测到凸起为止;如果探测到凸起,控制继续至步骤160。
在步骤160,根据由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的电压来决定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是否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如果探测到凸起,控制将等待,直到不再探测到凸起为止;如果未探测到凸起,则控制继续到步骤162。
在步骤162,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2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还设置一个120毫秒的超时标志的值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各步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当时间经过120毫秒之后,120毫秒的超时标志的值被置为1。
在步骤163,计数器52a中的当前值增1。计数器52a用于暂存由光传感器43探测到的信号数目,它被分配到存贮器52的一部分地址中。
在步骤164,执行将作业转移到下述步骤165的处理。
在上述的步骤104,如果用于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开关42处于断开的状态,则在步骤111执行下述的处理。更具体地说,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反向信号。当收到该反向信号时,马达驱动电路55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得马达44反向旋转。于是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
在步骤112,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10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经过100毫秒后,10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113和114,根据由用于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开关42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的电压,来确定开关42是否处于接通的状态。同时,还确定在步骤112中设置的100毫秒计时器中的100毫秒超时标志是否为1。如果开关42处于断开状态而100毫秒超时标志为0,则进入等待状态,同时继续监视。如果开关42处于断开状态而100毫秒超时标志为1,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17。另外,如果开关42被接通,而100毫秒超时标志为0,那么控制继续到步骤115。换句话说,控制将监视是开关42的接通首先被探测时,还是1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首先被探测到,从而,如果开关42的接通首先被探测时,控制继续至步骤115,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17。
在步骤115,保持于当前状态并等待10毫秒。更具体地说,在根据中央处理单元51发出的命令设置一个10毫秒的时间段于计时器53中的同时,1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0。然后,经过10毫秒之后,1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中央控制单元51一直监视着10毫秒的超时标志,从而当1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后控制继续至步骤116。
在步骤116,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停止信号。当收到该停止信号时,马达驱动电路停止向马达44施加电压,因而马达44停转,控制继续至下一步106。
在步骤113和114,在开关42接通之前,步骤112中所设置的100毫秒计时器中的1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由此,控制继续至步骤117。
在步骤117,根据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给中央控制单元51的电压,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如果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将等待,直到不再探测到凸起为止,如果未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18。
在步骤118和119,根据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的电压,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同时,还判断在步骤103设置的5秒计时器是否计至3秒。
如果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未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并且5秒计时器尚未计至3秒,那么进入等待状态并继续监视,如果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未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并且5秒计时器已计至3秒,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28。同时,如果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并且5秒计时器未计至3秒,那么控制继续到步骤120。换句话说,控制将监视是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首先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还是5秒计时器首先计至3秒,由此,如果首先探测到凸起的话,控制继续至步骤120,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28。
在步骤118和119,如果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要早于5秒计时器计至3秒,那么,在步骤120,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20毫秒的时间,同时,120毫秒的超时标志设置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经过120毫秒后,12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置为1。
在步骤121,根据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的电压,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如果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将等待,直到不再探测到凸起为止,如果未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将继续至步骤122。
在步骤122,从在步骤120中设置120毫秒计时器以后,直到在步骤121中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不再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为止所经过的时间被确认。如果120毫秒计时器中所计的值超过了47毫秒,那么控制继续到步骤123,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18和119。120毫秒计时器中所计的值大约等于从在步骤118中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到凸起以后直到在步骤121中不再探测到凸起为止所经过的时间。这段时间,连同各个标记的凸起经过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的速度可以判断出各个标记的凸起的长度(宽度)。
相应地,在步骤122判断该凸起是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还是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如果判断出该凸起为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18和119,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23。
在步骤123,通过利用在步骤120中设置的120毫秒计时器进行计时,来确认进入下述状态所用的时间,该状态即为:当在步骤120中设置了120毫秒计时器以后,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在步骤121没有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如果判断出所计的值超过47毫秒,那么接着在步骤123通过利用120毫秒计时器进行计时,来判断进入“未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的状态所用的时间。如果在120毫秒的超时标志变为1之前进入了“未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的状态,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28。另一方面,如果在进入“未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的状态之前,120毫秒的超时标志变为1,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25。
在步骤125,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5秒的时间段。即使该5秒计时器已被设置且开始计时,也要重新设置计时器53的5秒时间段。换句话说,该5秒计时器被重新启动。
在步骤126,计数器52a中的值被设置为0。计数器52a用于暂存光传感器43所探测到的信号的数目,并分配给存贮器52中的一部分地址。在步骤127,执行将该作业传送到步骤156的处理。步骤156指令接着来自上述步骤157的作业的执行。
如果在步骤118和119中,在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之前,5秒计时器计至3秒,或者在12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之前进入了“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未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的状态,则在步骤128,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停止信号。当收到该信号时,马达驱动电路47停止向马达44施加电压,马达44于是停转。
在步骤129,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10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启动100毫秒计时器的计时。经过100毫秒以后,100毫秒计时器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130,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5秒的时间段。即使该5秒计时器已经被设置且开始计时,也要重新设置5秒的时间段于计时器53中。也就是说,该5秒计时器被重新启动。
在步骤131,将计数器52a中的值设置为0,计数器52a用于暂存光传感器43所探测到的信号的数目,并分配到存贮器52中的一部分地址。
在步骤132,在保持在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步骤129中设置的100毫秒计时器中的100毫秒超时标志。当该1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时,控制继续至下一步骤133。
在步骤133,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向前旋转信号。当收到该信号时,马达驱动电路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马达44可以向前旋转。于是马达44开始向前旋转。
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5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50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上述计时器53开始计时。当经过500毫秒以后,50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135,在保持于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在步骤134中设置的500毫秒计时器中的500毫秒超时标志。如果该5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那么控制继续到下一步骤136。
在步骤136,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停止信号。当收到该停止信号后,马达驱动电路47停止向马达44提供电压,因而使马达44停止旋转。
在步骤137,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1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设置100毫秒的超时标志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启动计时器53的计时。经过100毫秒后,该100毫秒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138,在保持于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在步骤137中设置的100毫秒计时器中的100毫秒超时标志。当该1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后,控制继续至下一步骤139。
在步骤139,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反向旋转信号。当收到该反向旋转信号后,马达驱动电路47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马达44反向旋转,因而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
在步骤140,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2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20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开始计时。经过200毫秒以后,200毫秒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141,在保持于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在步骤140中设置的200毫秒计时器中的200毫秒超时标志。当该2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后,控制继续至下一步骤144。
在步骤144,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螺线管驱动电路46提供一个吸进信号。收到该吸进信号后,螺线管驱动电路46向螺线管40施加一个电压,因而螺线管40的芯被吸进。
在步骤147,根据开关42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上的电压,来判断开关42当前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如果开关42当前处于接通状态,那么控制继续至后续步骤143。如果开关42处于断开状态,那么控制将等待,直到其被接通为止。
在步骤148,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螺线管驱动电路46提供一个吸进释放信号。收到该吸进释放信号后,螺线管驱动电路46停止向螺线管40提供电压,因而释放螺线管40的芯的抽吸。
在步骤149,在保持于当前状态的同时等待10毫秒。更具体地说,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设置10毫秒的超时标志为0。经过10毫秒之后,1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中央控制单元51一直监视着10毫秒的超时标志,这样一来,当超时标志变为1之后,控制继续至下一步骤150。
在步骤150,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停止信号。当收到该停止信号时,马达驱动电路47停止向马达44施加电压,因而马达44停转。
步骤151用于将作业转移至步骤105中。
步骤105用于执行接着来自上述步骤106中的作业。
当作业从步骤164转移至步骤165之后,根据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48施加到中央控制单元51上的电压来判断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是否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如果当前未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将等待直到探测到凸起为止。如果探测到了凸起,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67。
在步骤167,监视在步骤120中设置的120毫秒计时器中的120毫秒超时标志。如果120超时标志为0,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68,如果120毫秒超时标志为1,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69。
步骤168用于将作业转移至步骤159。
步骤159用于执行接着来自上述步骤160的作业。
在步骤169,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4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设置40毫秒超时标志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的工作的同时,计时器53开始计时。经过40毫秒以后,40毫秒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170,根据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给中央控制单元51上的电压来判断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是否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如果当前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72。相反,如果未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71。
步骤171用于将作业转移至步骤161。
步骤161用于执行接着来自上述步骤162的作业。
在步骤172中,监视在步骤169中设置的40毫秒计时器中的40毫秒超时标志。然后,如果40毫秒超时标志为0,则控制返回至步骤170,如果40毫秒超时标志为1,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73。
在步骤173,计数器52a中的值作为一个盘片托架号码被写至存贮器52中的另一地址,计数器52a用于暂存光传感器43所探测到信号的数目,并分配到存贮器52中的一部分地址。
在步骤174,判断是该装置上电之后正在进行初始化,还是该装置的初始已经结束而正在被操作来进行选择一个所需盘片托架。如果判断结果为前者,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77,如果是后者,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75。
为了判断应选的步骤是步骤177,还是175,一种方法是在存贮器52中的任意地址处设置一个标志。在该装置的初始化期间该标志置为1,一旦初始化完成则置为0,这样可以根据该标志是1还是0来判断该装置的初始化状态。
在步骤174,如果判断出该装置在完成初始化之后已经进行选择所需托架的操作,那么,在步骤175对当前盘片号码52b的值和目标托架号码52c的值进行比较。如果两值匹配、控制则继续至步骤180,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76。
步骤176用将作业转移至步骤230。
步骤230用于执行接着来自下述步骤231中的作业。
如果在步骤174中判断出该装置正在进行初始化,则在步骤177中将赋值给存贮器52中的一部分的当前托架号码52b的值写入目标托架号码52c,然后控制继续至步骤180。
在步骤180,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螺线管驱动电路46施加一个吸进信号。当收到该吸进信号之后,螺线管驱动电路46向螺线管40施加一个电压,从而使螺线管40的芯被吸进。
在步骤186,根据开关42通过输入端口48施加给中央控制单元51上的电压来判断开关42当前是否处于接通状态。如果开关42当前处于断开状态,则进入等待状态。如果开关42当前处于接通状态,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86。
在步骤187,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螺线管驱动电路46提供一个吸进释放信号。收到该吸进释放信号后,螺线管驱动电路46停止向螺线管40施加电压,因而螺线管40芯的吸进被释放。
在步骤188,在保持在当前状态的同时,等待10毫秒。更具体地说,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还设置10毫秒超时标志为0。经过10毫秒以后,1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置为1。中央控制单元51一直监视该10毫秒超时标志。当该超时标志变为1,控制则继续至下一步骤189。
在步骤189,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停止信号。收到该停止信号后,马达驱动电路47停止向马达44施加电压,因而马达44停转。
在步骤190,根据光传感器43通过输入端口48向中央控制单元51施加的电压来判断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接收部分43b是否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如果当前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92,如果当前未探测到凸起,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191。
在步骤191,将赋值给存贮器52中的一部分地址中的当前盘片托架号码设置为1。
步骤192将作业转移到步骤108。
步骤108执行接着来自步骤109的作业。
如果作业从步骤176转移到步骤230,那么控制转移到步骤231。
在步骤231,对当前盘片托架号码的值与目标盘片号码的值进行比较,如果目标盘片号码小于当前盘片号码,控制进行到步骤232。相反,如果目标盘片号码大于当前盘片号码,那么控制继续到步骤237。
在步骤232,判断在步骤232之前马达44是向前转动还是向后转,如果马达44是向前转,那么控制继续到步骤236,否则,控制继续到步骤233。
在步骤233,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设置100毫秒超时标志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计时器53开始进行计时。经过100毫秒以后,100毫秒的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234,在保持在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于步骤233中设置的100毫秒计时器的100毫秒超时标志。如1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则控制继续到下一步骤235。
在步骤235,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提供一个反向旋转信号。一旦收到该反向旋转信号,马达驱动电路47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得马达44反向旋转。因而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
步骤236将作业转移到步骤153。
步骤153执行接着来自步骤154的作业。
在步骤237,判断在步骤237之前马达44是前向旋转还是后向旋转。如果马达44是向前转,那么控制继续到步骤238,否则控制继续到步骤241。
在步骤238,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设置100毫秒超时标志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计时器53开始进行计时。经过100毫秒以后,100毫秒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239,在保持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于步骤238设置的100毫秒计时器的100毫秒超时标志。当该1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时,控制继续到下一步骤240。
在步骤240,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前向旋转信号。收到该前向旋转信号后,马达驱动电路47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马达44向前旋转,于是马达44开始向前旋转。
步骤241将作业转移到步骤153。
步骤153执行接着来自步骤154的作业。
步骤110等待某个信号的输入。该信号指示出盘片托架选择开关组(托架选择开关)54从盘片托架组中选择所需盘片号码的托架,这一点已在上面说明过。步骤212等待某信号的输入,该信号指示出所需盘片号码的托架被选择出来。
步骤212输入的目标托架号码在步骤213被写入分配于存贮器52一部分地址处的目标盘片号码52c。
在步骤214,比较当前盘片号码和目标盘片号码。如果它们匹配,那么控制返回到步骤212,并等待一个健输入。如果它们不匹配,则控制继续到步骤215。
在步骤215,对当前盘片号码和目标盘片号码进行比较,如果目标盘片号码小于当前盘片号码,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16。相反,如果当前盘片号码小于目标盘片号码,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19。
在步骤216,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反向旋转信号。一旦收到该反向旋转信号,马达驱动电路47即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得马达44反转。于是马达44开始反转。
在步骤217,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施加一个光源接通信号。收到该信号后,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向充当光传感器43的传感器光源43a的LED施加一个电压。于是,光传感器43进入允许“探测各个标记的凸起”的状态。
步骤218将作业转移到步骤153。
步骤153执行接着来自步骤154的作业。
在步骤219,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前向旋转信号,收到该反转信号后,马达驱动电路47向马达44施加一个信号使得马达44向前转,于是马达44开始向前转。
在步骤220,判断在停止条件下的当前盘片号码是否为1。如果当前盘片号码为1,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223,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21。
在步骤223,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光传感器光原驱动电路55施加一个光源接通信号。收到该信号后,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向充当光传感器43传感器光源43a的LED施加一个电压。于是,光传感器43可以探测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了。
步骤224等待光传感器43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n,一旦探测到,控制便继续到步骤225。
步骤225将作业转移到步骤153。
步骤153执行接着来自步骤154的作业。
在步骤221,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施加一个光源接通信号。一旦收到该信号,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向充当光传感43传感器光源43a的LED施加一个电压,因而接通该LED。于是光传感器43可以探测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了。
步骤222将作业转移到步骤153。
步骤153执行接着来自步骤154的作业。
现在,将详细说明上述的5秒计时器。同时,还将说明在5秒超时标志变为1的情况下将执行何种处理。
5秒计时器用来象监时计时器一样监视是否某个预定的工作在预置的时间内完成,如果该工作未在该时间内完成,那么该5秒计时器将执行一个预定的处理。
在步骤193,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5秒的时间段,同时,在步骤194设置5秒超时标志为0。即使当前正在执行其它工作,在步骤195也将同时进行计时器53的计时。当计至5秒时,控制继续至步骤196,在该步中,超时标志被置为1。
在本装置中,即使该5秒计时器已被设置,也要重新设置该5秒计时器,以便于在5秒超时标志变为1之前(步骤110中的停止状态除外)重新进行计时。当完成该工作以后,在步骤110进入停止状态。
如果该装置的任何故障导致了该5秒计时器被设置以便重新进行计时,或者当工作完成时,在于步骤110进入停止状态之前已计至5秒,那么在步骤196中,超时标志将被设置为1。
在设置了5秒计时器的同时,始终监视着该5秒超时标志,以确认该标志为0。如果该5秒超时标志变为1,那么将把作业从步骤197转移到步骤198,而同时被执行的作业则被维持。
当作业被转移到步骤198时,中央控制单元51在步骤199通过输出端口49向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提供一个光源断开信号。一旦收到该信号,光传感器光源驱动电路55停止向光传感器43中充当传感器光源43a的LED施加电压,从而断开了该LED。这样,光传感器43便不能探测到各个标记的凸起的出现了。
在步骤200,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向螺线管驱动电路46施加一个吸进解除信号。一俟收到该吸进解除信号,螺线管驱动电路46停止向螺线管40提供电压,从而对螺线管40的芯的吸进被解除。
在步骤201,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停止信号。一俟收到该停止信号,马达驱动电路47停止向马达44施加电压,从而使马达44停转。
在步骤202,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00毫秒的时间段,同时,设置100毫秒超时标志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工作的同时,计时器53执行计时,当100毫秒经过以后,该100毫秒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203,在保持于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于步骤202设置的100毫秒计时器中的100毫秒超时标志。当该10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时,控制继续到下一步骤204。
在步骤204,判断马达44在步骤204之前是在向前转还是在向后转。如果马达44是在向前转,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05,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06。
在步骤205,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反向旋转信号。一旦收到该反转信号,马达驱动电路47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马达44反转。于是马达44开始反转。
在步骤206,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正向旋转信号。一旦收到该正向旋转信号,马达驱动电路47向马达44施加一个电压,以使马达44正向旋转。于是马达44开始正向旋转。
在步骤207,根据来自中央控制单元51的一条指令,在计时器53中设置一个1秒的时间段,同时,设置1秒超时标志为0。然后,在执行后续步骤中的工作的同时,启动计时器53的计时。当1秒经过以后,该1秒超时标志被设置为1。
在步骤208,在保持当前状态的同时,监视于步骤207设置的1秒计时器中的1秒超时标志。当该1秒超时标志变为1时,控制继续至步骤209。
在步骤209,中央控制单元51通过输出端口49向马达驱动电路47施加一个停止信号。一收到该停止信号,马达驱动电路47停止向马达44施加电压,因而马达44停转。
由5秒计时器的超时引起的步骤198-209中的工作完成之后,使状态进入出错停止状态。
下面,通过将图13-17和19所示的流程图与该实施例中的盘片再生装置的操作相结合,将对该盘片再生装置的另外几个操作实例进行说明。
当1号盘片托架13停在再生位置且再生部件8已被提升时,若接通电源,则在步骤102启动光传感器43的探测操作。在步骤103中设置5秒计时器。由于再生部件8已被提升,所以用于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开关42被接通,由此控制继续至步骤106。
在步骤106,光传感器43(见图7)未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n,这是因为1号盘片托架13停在再生位置。相应地,在步骤107将某个位置信息写入当前托架号码52b中,在步骤109断开光传感器43,然后在步骤110进入停止状态。
更具体地说,当1号盘片托架13停在再生位置并且再生部件8已被提升时,如果接通了电源,刚不操作任何机构便完成初始化。
接着,当3号盘片托架15停在再生位置且再生部件8已被提升时,如果接通电源,则如上述情形中的那样执行步骤102和103。由于再生部件8已被提升,因而用于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开关42在步骤104中被接通,因此,控制继续至步骤106。
在步骤106,光传感器43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这是因为3号盘片托架15停在再生位置(见图6)。相应地,在步骤152中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这将使再生部件的提升/降下装置进行操作,从而降下再生部件8。
在步骤154和155以后,盘片托架12在步骤157开始沿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直到光传感器43不再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
当光传感器43不再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时,光传感器43转而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的第一凸起i1。步骤158等待探测到凸起i1。
在探测到凸起i1之后,步骤160等待下去,直到不再探测到凸起i1为止。
在步骤160不能探测到凸起i1,这是因为对位于邻接凸起i1的缝隙s1的探测已开始,或者对位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之间的区域的探测已经开始。为了识别所进行的探测是这种探测中的哪一种,判断是否是在一段确定的时间内探测到下一凸起i2。更具体地说,如果在确定的时间内探测到下一凸起i2,则可以判断出,凸起i2是在凸起i1通过之后被探测到的。相反,如果在探测到下一凸起时,已经经过了该段确定的时间,则可以判断出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被探测到。为了对这段时间进行计时,在步骤162启动120毫秒计时器。
该120毫秒的时间段是根据遵循上述该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条件而计算得到的,因而根据诸如操作速度之类的条件,该设置值可被更换。
在步骤163,计数器52a中的一个值增1,这是因为在步骤160确认了凸起i1的通过。
在步骤166一旦探测到凸起,在步骤167即确认120毫秒的超时标志。如果未超时,则表示探测到凸起i2,因而控制返回至步骤160。
步骤160一直等待,直到不再探测到凸起i2为止。
在步骤160,只有在凸起i2通过以后,才能探测到凸起i2。相应地,在步骤162再设置120毫秒计时器,在步骤163计数器52a中的值增1,总值为2。
在步骤166,一旦探测到凸起,则在步骤167确认120毫秒的超时标志。
在这个实例中,3号盘片托架15从再生位置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因而所需要探测的凸起是2号盘片托架14中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两个凸起:i1和i2。
因而,只要操作正常执行,控制将在步骤167的一个分支处返回步骤160两次。当控制第三次到达步骤167时,出现了120毫秒计时器的超时,由此控制继续至步骤169。
现在,假设通过施加一个外部压力(如手的压力)使盘片托架组的操作暂停于位邻凸起i1的缝隙s1处,然后,通过解除这种外部压力,因而出现了120毫秒计时器的超时,由此控制到达步骤169。作为这种情况下的一个保护措施,在步骤169设置40毫秒计时器,以便在步骤170和步骤171确认下一凸起未在40毫秒内被探测到。该40毫秒的时间段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的不同设置条件所计算得到的,因而当诸如操作速度之类的条件更换时,这个设置值需被改变。在步骤170和171探测到凸起被视作由上述外部压力阻止盘片托架操作所引起的故障的结果,由此,控制继续至步骤162。
由于上述的保护措施,如果控制正确无误地继续下去,那么在步骤173,计数器52a中的值被写入当前托架号码52b中。
控制由步骤174继续至步骤177。这是因为通过上电,初始化正在执行,并且,当前托架号码被写入目标托架号码52c。
在步骤180,当通过接通(吸进)螺线管40,上述盘片托架到达正常位置时,则借助于再生部件提升装置,再生部件8开始上升。然后,一旦在步骤180探测到再生部件8的提升,则在步骤187断开螺线管40。在步骤188等待10毫秒的时间以后,在步骤189马达44停转。
在该例中,如果3号盘片托架15处于正常位置,当初始化执行完毕以后,如果2号盘片托架14最终到达正常位置,则再生部件8将预期被提升。相应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被光传感器43所探测。
当再生部件8完成其提升,如果光传感器43未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则认为是由于错误的计数使得1号盘片托架13停止于正常位置。
为了纠正这种状况,在步骤190光传感器43确认对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的探测。
如果光传感器43未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n,则在步骤191,目标托架号码52c和当前托架号码52b被写作1,然后控制继续至步骤109。另一方向,如果光传感器43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09,而不修改当前值。
当在步骤109断开光传感器43以后,在步骤110进入停止状态,因而完成了初始化。
尽管在此例子中是3号盘片托架在上电前位于正常位置,如果是2号-5号盘片托架14-17之一在上电前处于正常位置,处理过程也是相同的。在那样的情况下,根据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数目的不同,从步骤160至步骤167的处理的重复次数作相应的改变。
在上电前,如果3号盘片托架15停在再生位置,而再生部件8停在提升距离的中途,则如同在上述例子中那样首先执行步骤102和103。
在步骤104,由于再生部件8停在提升距离的中途,用于探测再生部件提升状态的开关42被断开,因而控制继续至步骤111。
在步骤111,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因而再生部件的提升装置开始操作,相应地,再生部件开始上升。在步骤112设置100毫秒的计时器。
100毫秒是在该实施的该盘片再生装置的条件下,完成再生部件8的提升所需要的时间加上一些备用时间。因而,根据诸如操作速度之类的条件的不同,这个设置值需作相应的变更。
在步骤113和步骤114,判断接通开关42和100毫秒定时器超时标志这两个事件哪一个首先发生,在该例中,当再生部件8停在提升距离的中途时,操作便开始了,因而只要操作正常的话,开关42的接通应先于超时的发生。
在开关42接通以后,在步骤115等待10毫秒,在步骤116,马达44停转。
接着,执行一系列与在下列情况下所执行的操作相同的操作,这种情况即是:在上电之前,3号盘片托架15停于再生位置,且再生部件停在提升距离的中途。更具体地说,当4号盘片托架14停在正常位置,且再生部件8被提升时,初始化被完成。
在该例中,尽管在上电之前是3号盘片托架15停于再生位置,且再生部件8停于提升距离的中途,如果3号盘片托架15被换成2号-5号盘片托架15-17中之一时,也将执行类似的处理。在那样的情况下,根据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数目的不同,从步骤160至步骤167的处理的重复次数作相应的改变。
如果在上电之前再生部件8已被降下,且3号和4号盘片托架15和16停于到达再生位置的途中,那么在上述例子中,首先执行步骤102和103。然后,在步骤111,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在步骤112,设置100毫秒的计时器。
在步骤113和114,判断接通开关42和100毫秒计时器超时这两个事件哪一个首先发生。在该例中,由于当再生部件8已被降下时操作开始,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100毫秒计时器的超时要先于开关42的接通而发生,于是控制继续至步骤117。如果开关42的接通先于超时的发生,那么正如上述例子中那样,控制继续至步骤115,以便在各个步骤中执行相应处理,直到进入停止状态。
步骤117一直等待,直到不再探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或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凸起为止。在步骤118和119,判断是在步骤103中设置的5秒计时器首先计至3秒,还是首先探测到凸起。
如果在上电之前,1号盘片托架的位置靠近其正常位置,并且再生部件的提升装置处于停止状态或未在操作状态,则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相应地,盘片托架12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由此1号盘片托架13甚而越过正常位置并碰撞到一个机械制动器上,这样,该盘片托架便不能再向前移动。
进入上述状态时,步骤119决定继续至一个特殊的处理过程。如该例中的那样,如果3号和4号盘片托架15和16停在通向停止位置的途中,那么只要操作正常,则探测到凸起将在3秒经过之前,于是控制继续至步骤120。
一旦在步骤118探测到凸起,则在步骤120设置120毫秒计时器,然后,步骤120一直等待,直到不再探测到凸起为止。当不再探测到凸起时,在步骤122判断120毫秒计时器所计的时间是否超过47毫秒。如果计时值在47毫秒以下,则控制返回至步骤118,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123。
上述的处理过程是必要的,这是因为,如果在再生部件8未被提升的情况下启动盘片托架的操作,而此时探测到了凸起,那么就不能判断出该凸起是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还是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换句话说,通过象在正常情况下那样执行从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或n被确认开始的处理,上述的处理过程力图正确地对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进行计数。
在上述该装置的条件下,只要操作正常地执行,则在不能再探测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凸起i1-i5之前所需的时间不会超过47毫秒。因而,如果在该处理中所需的时间超过47毫秒,则可以将凸起识别为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或n。
在步骤122,如果凸起的经过时间超过47毫秒,则在步骤123判断该凸起是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还是凸起n。
正如在上述该装置的条件中所提到的那样,凸起m经过光传感器43需要大约211毫秒,凸起n经过光传感器43需要大约70.3毫秒。因此,如果120毫秒超时标志变为1,且探测到了凸起,则该凸起被识别为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如果在120毫秒超时标志为0时便探测不到该凸起,则该凸起被识别为凸起n。
在本装置的条件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n的宽度被设置为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i1-i5各自宽度的3倍,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被设置为凸起n的宽度的3倍。因而,通过利用凸起通过光传感器43所需的时间,可以方便地识别各个标记。即使由于温度或负载的变化使得凸起通过光传感器43的速度发生某种程度地改变,也可以从3种类型的凸起中作出正确的识别。
当在步骤123将凸起识别为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马达44将反向旋转,且盘片托架组12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相应地,该盘片托架已经越过正常位置。因而,将进入与下列例子中相类似的状态,这种例子即是:在上电前1号盘片托架的位置较为接近正常位置,而且再生部件的提升装置处于停止状态或非操作状态。这种例子将在后面说明。在本例中,将执行步骤128以后各步中的处理过程。
在步骤123,当该凸起被识别为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m时,则在步骤125重新启动5秒计时器。在步骤126设置计数器52a中的值为0,控制继续至步骤157。
后续的处理与上述的那些处理相同。
现在,将对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这种例子即是:在上电前,1号盘片托架13的位置较为靠近正常位置,而且再生部件的提升装置处于停止的或非操作的状态。
一直到步骤119所进行的处理与上述例子中的处理相同。然而,在本例中,当马达44反向旋转且盘片托架12沿箭头A的方向的移动时,1号盘片托架13越过正常位置而碰撞到机械制动器,因而盘片托架13不能再向前移动。
在步骤119,当到达该状态后5秒计数器已计至3秒时,控制继续至步骤128,在该步骤中,马达44停转,且设置100毫秒计时器。100毫秒计时器保证了一段等待时间,这段等待时间用来使由于惯性作用一直反向旋转的马达44完全停止运转,这样使得马达44可以在下述的步骤113向前旋转。
如果在没有任何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立即驱动马达44正向旋转,则在操作部分施加了一个不合理的作用力,这样可以引起诸如损坏齿轮之类的不利之处。于是,为了保护起见,设定了100毫秒的计时器。
在步骤130重新启动5秒计时器,在步骤131计数器52a中的值被设置为0,由此控制继续至步骤132。
在步骤132,当100毫秒计时器出现超时时,在步骤133,马达44开始向前旋转。然后,在步骤134设置500毫秒计时器。提供该500毫秒计时器是为了提供充足的时间以便于在盘片托架组12因为马达44的向前旋转而开始沿箭头B的方向操作后,盘片托架可以越过正常位置沿箭头B的方向继续向前移动。注意到500毫秒的时间段是根据本装置的情况计算出来的,因而根据诸如操作速度之类的条件的不同,需要相应地更换该设置值。
在步骤135,当500毫秒的超时被确认后,马达44在步骤136停转。然后,在步骤137和138提供一段等待时间使得由于惯性作用一直向前旋转的马达44完全地停止运转,由此,在步骤139马达44可以反向旋转。
在步骤139,当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时,盘片托架组12开始沿箭头A的方向操作。然后,在步骤140设置200毫秒的计时器,在步骤141确认该计时器的超时,由此,在步骤144,螺线管被接通(或被吸进)。
该200毫秒计时器所设置的时间大约等于在盘片托架组12正常操作的条件下光传感器43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凸起n所用的时间。根据诸如操作速度之类条件的不同,需变更该设置时间。
注意到,如果根据光传感器43探测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n而接通螺线管的操作实际上是与提供200毫秒计时器相同的。
当1号盘片托架13到达正常位置时,在步骤144接通螺线管将通过再生部件的提升装置的作用,开始提升再生部件8。当在步骤147探测到再生部件8的提升,则在步骤148断开螺线管。在步骤149提供10毫秒的等待时间以后,马达44在步骤150停止动转。
接着,如上例中所述,处理过程从步骤107开始继续下去。
现在,将说明为了通过在停止状态期间选择一个所需盘片托架而将该所需盘片托架移动到正常位置所需要进行的操作。
注意,图18所示的步骤110与图13所示的步骤110是相同的。
在步骤212,在保持停止状态的同时确认键输入的出现。如果有一个键输入,则在步骤213将对应于输入键的数字写入目标盘片号码52c中。
在步骤214,比较目标托架号码52c与当前托架号码52b的值,以判断这两上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在步骤110控制返回至停止状态,否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15。
在步骤215,比较目标托架号码52c与当前托架号码52b,如果目标托架号码52c的值小于当前托架号码52b的值,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16,相反,如果目标托架号码52c的值大于当前托架号码52b的值,则控制继续至步骤219。
在步骤216当马达44开始反向旋转时,盘片托架组12开始沿箭头A的方向操作。在步骤217,启动光传感器43执行探测操作,然后控制继续步骤154。接着,执行类似于上述的处理。也就是说,如果目标托架号码52c的值与当前托架号码的值相等,则在步骤110,再生部件8被提升,以进入停止状态。
在步骤219,当马达44开始向前旋转时,盘片托架组12开始沿箭头B的方向操作。
在步骤220,确认当前盘片号码是否为1。如果当前盘片号码为1,则在步骤223启动光传感器执行探测操作。在步骤224,等待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n被探测到,一旦探测到,控制继续至步骤154。接着,执行类似于上述的处理过程。换句话说,如果目标托架号码52c的值与当前托架号码52b的值相等,则在步骤110,再生部件8被提升以进入停止状态。进行该处理过程是考虑到,当1号盘片托架13处于正常位置时,凸起n不能被探测到,而当其余的2号-5号盘片托架14-17处于正常位置时,凸起m可以被探测到。也就是说,这个处理过程是旨在1号盘片托架13处于正常停止位置的情况下,等待2号-5号盘片托架14-17处于正常停止位置的状态(即探测到凸起的状态)的到来,并接着执行同样的处理过程。
在步骤220,如果当前盘片号码不是1,则在步骤221启动光传感器43执行探测操作。当控制到达步骤154以后,执行与上述例子中相类似的处理过程。在步骤154不执行初始化操作,因而在步骤174确认目标托架号码52c的值是否与当前托架号码52b的值相等。如果相等,在步骤110,再生部件8被提升以进入停止状态。
如果在步骤175,目标托架号码52c与当前托架号码52b的值不等,通过执行从步骤231到步骤236或从步骤231到步骤241的处理来确认马达44所需旋转的方向。如果需要反向旋转,则在使马达44反向旋转之前,要等待100毫秒。
接着,重复由步骤154开始的处理。在步骤175,确认目标托架号码52c的值和当前托架号码的值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在步骤110,再生部件8被提升,以进入停止状态。
现在,将要说明的是针对作为监视计时器的5秒计时器的超时所引起的一个错误而进行的一个处理。
如果5秒计时器的超时标志在停止状态之外的其它状态中变为1,则在步骤199中断开光传感器43。而且,在步骤220断开螺线管,在步骤201使马达44停转。
如果在步骤202设置100毫秒计时器以后,在步骤203确认了超时,那么控制继续至步骤204。该100毫秒计时器用来提供一段必要的等待时间,用以使得由于惯性作用一直向前旋转的马达44能够完全停止运转,以便于在步骤205或206,马达44能够沿与以前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步骤204,确认直到步骤201为止马达44一直旋转所沿的方向。然后,在步骤205或206,使马达44沿与以前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步骤208,马达44继续旋转,直至于步骤207中设置的1秒计时器出现超时。然后,马达44在步骤209停止运转,由此在步骤210进入一个由错误引起的停止状态。
在步骤204到步骤208中,使马达44沿相反方向旋转,其原因如下。在紧致盘未正确地放置于盘片托架的情况下,由于诸如上述外部压力之类的因素,该装置最终将非正常运转。更具体地说,该紧致盘有可能被夹在盘片托架之间,或夹在盘片托架与安装有该实施例的该装置的一个音响装置的一个盘盒之间。在该例子中,被夹住的紧致盘可以通过使盘片托架反向旋转而被容易地取出来。
这样,该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按照以上所述进行操作。
注意到,在按照上述一个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中,对应于各个盘片托架13-17的盘片号码的凸起的数目被用作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0;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各个盘片托架13-17中可以提供一系列分别具有与盘片号码相对应的不同宽度的凸起。另外,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可用凹进的部分来实现,而不用凸起。还有按照上述的该实施例的盘片再生装置可以用一个传统的旋转载盘系统来控制。
如上所述,在按照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个盘片再生装置中,充当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一个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的宽度要小于充当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一个所要探测的第二部分的宽度,并且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该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被做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利用一个标记传感器即可识别和探测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该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因而,可在不致使装置结构复杂化的条件下实现对该盘片再生装置的操作的控制。
在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方面的盘片再生装置中,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中所被探测的第二部分的宽度要大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所被探测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因而,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该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可以容易地被一个标记传感器所识别。同时,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距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距离要大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相邻的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这样,在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之间的未标记部分可以很容易地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相邻的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之间的未标记部分区别开来。这样的话,即使由于负载或其它因素的变化使得探测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需探测的第一部分所需的时间变得较长,通过测定探测在需探测的第一部分之前的一段距离所需的时间,可以容易地识别出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
在根据本发明又另外一个方面的盘片再生装置中,探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中的第二部分的宽度要大于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因而,该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该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可以容易地被一个标记传感器所识别。同时,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距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距离要大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相邻的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这样,在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之间的未标记部分可以很容易地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相邻的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之间的未标记部分区别开来。更具体地说,通过提供一个第一预置时间(T1),将该第一预置时间与探测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或探测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所需的时间相比较,借此,用来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第一部分与用来探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第二部分可以容易地被识别出来。另外,通过设置一个第二预置时间(T2),如果将该第二预置时间与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之间的未标记部分所需的时间,或者与探测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第一部分之间的未标记部分所需的时间相比较,那么这两个未标记部分即可以容易地被识别出来。
在根据本发明又另一方面的一个盘片再生装置中,对一个盘片位置固定用部分进行操作,从而释放一个用于阻止再生部分传输操作的部分,而操作一个阻止盘片传输操作的部分。同时,一个用于固定盘片安装部分的位置的部分从其操作位置移动,以便释放用于阻止盘片传输操作的部分,而操作用于阻止再生部分传输操作的部分。相应地,直到盘片传输操作完成时,再生部分才可被移动,而直到再生部分的传输完成时,盘片才可被传输。这就省去了一个用于确认各个操作完成的装置的必要性。这样,可以减少操作的时间,以及探测部件的数目。
在根据本发明又另一方面的一个盘片再生装置中,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宽度和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宽度被做成互不相同的,并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标记传感器,用以交替地探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和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因而,可以容易地识别出该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和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并且,只须移动一个盘片托架即可容易地识别出盘片号码。
尽管已详细地说明和示意了本发明,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上述内容仅仅是用于示意和实例,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被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各项所限制。

Claims (12)

1.一种盘片再生装置,包括:
一个盘片托架组(12),它含有大量盘片托架(13-17),每个托架上放置一个盘片,所述大量盘片托架可移动地互连在一起;
一个盘片再生部分(8),它用于再生放在从所述盘片托架组中选出的所述盘片托架之上的所述盘片;
一个盘片托架传送装置(37b,1),用以将所述选择出的盘片托架传送到所述盘片再生部分;
一个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它位于所述大量盘片托架中每个托架的预定位置,且含有用于识别每个所述盘片托架的至少一个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i1-i5);
一个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它位于所述大量盘片托架中每个托架的预定位置,并包括了要探测的第二部分,该部分的宽度宽于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所要探测的第一部分的宽度,其作用是探测到达所述盘片再生装置中一个预定位置的所述盘片托架;
一个标记传感器(43),用以探测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以及
一个驱动控制部分(50),它响应所述标记传感器的探测结果,用以控制对至少所述盘片托架传送装置的驱动,其中
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和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设置在沿所述盘片托架移动方向的一条直线上。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片再生装置,其中
位于所述盘片托架组任一端的第一盘片托架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中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n)的宽度要小于除所述第一盘片托架以外的盘片托架之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中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m)的宽度,
当除所述第一盘片托架以外的所述盘片托架被放置于正常再生位置时,除所述第一盘片托架以外的所述盘片托架上的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m)面对所述标记传感器,并且,
当所述第一盘片托架位于正常再生位置时,所述第一盘片托架上的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n)并不面对所述标记传感器,
所述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移动装置,用以在电源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时,移动所述盘片托架组,以便使所述第一盘片托架朝所述盘片再生部分的方向移动。
3.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一个托架位置探测用传感器(42),用以探测处于所述盘片再生部分之正常再生位置的所述盘片托架,其中
从所述盘片托架组中预定的盘片托架之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的宽度要小于除所述预定盘片托架之外的一个盘片托架之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的宽度,
当除所述预定盘片托架以外的所述盘片托架处在正常再生位置时,除所述预定盘片托架以外的所述盘片托架的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m)面对所述标记传感器,并且
当所述预定盘片托架处于正常再生位置时,所述预定盘片托架的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不面对所述标记传感器。
4.按照权利要求3的盘片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预定盘片托架是一个放置在所述盘片托架组任一端的盘片托架,所述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移动装置,用以在电源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时,移动所述盘片托架组,以便使位于所述一端的所述盘片托架朝所述盘片再生部分的方向移动;以及
移动禁止装置,其作用是:若所述电源从OFF状态切换到ON状态,当位于所述一端的所述盘片托架处于所述盘片再生部分的正常再生位置,且所述盘片托架的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未面向所述标记传感器时,则禁止所述盘片托架组的移动。
5.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片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与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相邻的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
该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一个计时器,用于测量所要求的标记探测时间,即所述标记传感器探测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以及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中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所需的时间,该定时器还用于测量所要求的未标记部分探测时间,即所述标记传感器探测除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外的未标记部分所需的时间;以及
判断装置,用以判断所述对未标记部分的探测时间是否长于一个预定的时间。
6.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片再生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i1-i5)的数目与所述盘片托架号码相对应,用以识别所述各盘片托架;
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与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距离大于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相邻的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距,
该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一个计时器,用于测量标记传感器探测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所需探测的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及探测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所需的标记探测时间,还用于测量所述标记传感器探测除第一和第二部分以外的未标记部分所需的未标记部分探测时间;
比较装置,用以将一个预置的时间和由所述计时器测量得到的标记探测时间和未标记部分探测时间相比较;
一个计数器(52a),用以计数所述标记传感器探测到的脉冲数目;并且
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还响应由所述计时器、所述比较装置和所述计数器输出的信号,用以控制对至少所述盘片传送装置的驱动;
第一设置装置,用于设置一个第一设置时间(T1)以识别满足表达式t1<T1<t2的一个第一时间(t1)和一个第二时间(t2),其中,假设t1代表探测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其中之一所需的所述第一时间,t2代表探测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所需探测的第二部分所需的所述第二时间;
第二设置装置,用以设置一个第二设置时间(T2),以识别满足表达式t4<T2<t3的一个第三时间(t3)和一个第四时间(t4),其中,t2代表在完成对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探测以后,开始对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探测所需的所述第三时间,t4代表探测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所需探测的相邻的第一部分之间的间隔所需的时间;
第一判断装置,用以将在所述未标记区经过以后、所述第二设置时间(T2)经过之前探测到的一个信号暂时判断为一个指示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第一信号,并将在所述未标记区经过以后及所述第二设置时间(T2)经过以后探测到的一个信号暂时判断为一个指示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第二信号;以及
第二判断装置,用以暂时将所述第一信号脉冲数的计数值判断为位于再生位置的盘片托架的盘片号码。
7.按照权利要求6的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装置,用以在开始探测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后,只在所述信号的探测时间长于所述第一预置时间(T1)时,确定地将所述的所探测的信号判断为表示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第二信号;以及
第四判断装置,用以在所述第三判断装置确定地将所述信号判断为所述第二信号后,确定地将由所述计数器计得的所述第一信号的脉冲计数值判断为所述盘片托架的所述盘片号码。
8.按照权利要求6的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再识别装置,用以在所述第一信号的脉冲计数值已被确定地判断为所述盘片托架的所述盘片号码以后,当所述标记传感器的探测信号从探测状态改变到非探测状态和从非探测状态改变到探测状态时,重新将被确定地判断为表示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第二信号的所述信号识别为表示所述盘片号码探测标记的第一信号。
9.按照权利要求6的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第五判断装置,用以在由标记传感器测得的对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中所需探测的第一部分之间的一个第一部分进行探测所需时间即使长于在开始探测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时的第一设置时间(T1)的条件下,将所需探测的所述第一部分判断为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
10.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再生部分移动装置(8a,38a),用于将所述盘片再生部分移动到一个再生位置,以及移动到一个非再生位置;
装置(39c,k),用以将放有一个预定盘片的所述盘片托架的位置固定于面向所述盘片再生部分的位置;
一个驱动源(33),它为所述盘片托架传送装置和所述盘片再生部分移动装置所共有;
装置(39c,k),用于在驱动所述驱动源时,禁止所述盘片托架传送装置的盘片传送操作;以及
装置(38b,39d),用以在驱动所述驱动源时,禁止所述再生部分移动装置的移动,其中
操作所述用于固定盘片托架位置的装置,以便释放所述禁止再生部分移动的装置,并且操作所述禁止盘片传送操作的装置,以及
将所述用于固定盘片托架位置的装置从其操作位置移开,以便释放所述禁止盘片传送操作的装置,并且操作所述禁止再生部分移动的装置。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盘片再生装置,还包括:
螺线管装置(40),充当固定盘片托架位置的所述装置的移动驱动源;
螺线管驱动装置,用以在放有预定盘片的所述盘片托架恰好到达再生位置之前时,操作所述螺线管装置;以及
移动禁止装置(j),用以在所述螺线管装置被操作时,禁止所述用于固定盘片托架位置的装置的移动,直到所述盘片托架到达再生位置。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盘片再生装置,其中
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对应于各个所述盘片托架而设置;
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的宽度为各个盘片托架所固有,每个的宽度都与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的宽度不同;
所述标记传感器(43)根据所述盘片托架的移动,交替地探测所述停止位置探测用标记和所述盘片号码探测用标记。
CN95106533A 1994-05-24 1995-05-24 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09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09980/94 1994-05-24
JP109980/1994 1994-05-24
JP10998094A JP3294712B2 (ja) 1994-05-24 1994-05-24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9839A CN1129839A (zh) 1996-08-28
CN1126094C true CN1126094C (zh) 2003-10-29

Family

ID=1452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65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6094C (zh) 1994-05-24 1995-05-24 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740135A (zh)
EP (1) EP0684604B1 (zh)
JP (1) JP3294712B2 (zh)
KR (1) KR0180906B1 (zh)
CN (1) CN1126094C (zh)
DE (1) DE69525788T2 (zh)
MY (1) MY111824A (zh)
TW (1) TW2697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692221A5 (de) * 1995-12-19 2002-03-15 Bang & Olufsen As CD-Abspielgerät.
DE19548541A1 (de) * 1995-12-23 1997-06-26 Kodak Ag Vorrichtung zum Laden/Entladen eines Informationsträgers in/aus einem Gerät mit einer Schublade
KR100203661B1 (ko) * 1996-11-28 1999-06-15 전주범 광 디스크 체인저 시스템의 회전 위치 제어방법
JP3417236B2 (ja) * 1996-11-29 2003-06-16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自動演奏装置
US20060164941A1 (en) * 2003-04-16 2006-07-27 Hiroyuki Fukuma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reproducing recording medium
EP1482496B1 (en) * 2003-05-30 2006-03-08 ORION ELECTRIC CO., Ltd. Disc device with disc changer
KR100569473B1 (ko) * 2004-08-20 2006-04-07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광 디스크 플레이어
KR100832962B1 (ko) 2004-09-30 2008-05-27 샤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기록 재생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90680A (en) * 1967-03-01 1972-09-12 Wurlitzer Co Electromechanical selector unit
JPS59231772A (ja) * 1983-06-13 1984-12-26 Toshiba Corp デイスクオ−トチエンジヤ−装置
JPS6052951A (ja) * 1983-09-01 1985-03-26 Sony Corp デイスク交換装置
JPS60157764A (ja) * 1984-01-26 1985-08-19 Nippon Columbia Co Ltd デイスク再生装置
JPS6180654A (ja) * 1984-09-28 1986-04-24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レコ−ド再生装置
CA1325059C (en) * 1986-10-06 1993-12-07 Marcel Jules Helene Staar Automatic changer for player/recorder of optical and magnetic discs and cards
JPS6450274A (en) * 1987-08-21 1989-02-2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Auto-changer type disk player
US5107474A (en) * 1988-07-15 1992-04-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Multi-magazine disc player
JPH0362356A (ja) * 1989-04-11 1991-03-18 Staar Dev Co Sa 情報記録部材の交換装置
JP2804307B2 (ja) * 1989-09-11 1998-09-24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マガジン収納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GB2241104A (en) * 1990-02-16 1991-08-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Stopper for trays in a magazine of a cd player
DE4121297C2 (de) * 1990-06-27 1995-05-11 Haitai Electronics Co Vor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Speicherung und Wiederausgabe von optischen Datenspeicherplatten
US5193079A (en) * 1990-12-29 1993-03-09 Inkel Corporation Compact disk changer
DE4205912C2 (de) * 1991-02-26 1995-05-18 Victor Company Of Japan Automatisches Disk-Abspielgerät
JPH07122951B2 (ja) * 1991-06-04 1995-12-25 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US5357495A (en) * 1992-07-02 1994-10-18 Tandberg Data A/S Stacker/autoloader system with intelligent media storage magazine control
JP3531200B2 (ja) * 1993-03-05 2004-05-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装置
JP2939092B2 (ja) * 1993-06-10 1999-08-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11824A (en) 2001-01-31
JP3294712B2 (ja) 2002-06-24
CN1129839A (zh) 1996-08-28
KR950034174A (ko) 1995-12-26
DE69525788D1 (de) 2002-04-18
TW269735B (zh) 1996-02-01
EP0684604A2 (en) 1995-11-29
DE69525788T2 (de) 2002-11-07
EP0684604B1 (en) 2002-03-13
KR0180906B1 (ko) 1999-04-15
JPH07320382A (ja) 1995-12-08
US5740135A (en) 1998-04-14
EP0684604A3 (en) 1998-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11C (zh) 用于记录介质的复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936C (zh) 电唱机的控制装置
CN1159715C (zh) 盘片装置
CN1615519A (zh) 盘装置
CN1287333C (zh) 硬币接收和分配机
CN1637902A (zh) 盘片装置
CN1126094C (zh) 具有盘片更换功能的盘片再生装置
CN165903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CN1127072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783273A (zh) 盘片装置
CN1103693C (zh) 记录设备
CN1238854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
CN1822159A (zh) 光盘装置
CN1799009A (zh) 纸张供给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系统、周边装置的安装方法和装置连接方法
CN1290109C (zh) 盘片居中装置
CN1231903C (zh)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CN101064149A (zh) 盘片装置
CN1860532A (zh) 盘片驱动装置以及盘片驱动装置的驱动控制方法
CN1139928C (zh) 盘片更换装置
CN1135544C (zh) 记录介质卡盘的自动加载系统
CN1213422C (zh) 存储媒体装载装置
CN1251220C (zh) 盘片装置
CN1189881C (zh) 存储媒体装置
CN1637901A (zh) 盘片装置
CN1822160A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