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7109B - 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 - Google Patents

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7109B
CN112567109B CN201980053368.5A CN201980053368A CN112567109B CN 112567109 B CN112567109 B CN 112567109B CN 201980053368 A CN201980053368 A CN 201980053368A CN 112567109 B CN112567109 B CN 112567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rod
jack
pressing piece
referenc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33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567109A (zh
Inventor
土屋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567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567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7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6Double casings; Measures against temperature strain in casings
    • F01D25/265Vertically split casings; Clamp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6Double casings; Measures against temperature strain 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43Flange connections; Bol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8Support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e.g. for turbine casing
    • F01D25/285Temporary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testing, assembling, installing, repairing; Assembly methods using such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4Casings; Casing parts, e.g. diaphragms, casing fastenings
    • F01D25/246Fastening of diaphragms or stator-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9/00Stators
    • F01D9/02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 F01D9/04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 F01D9/041Nozzles; Nozzle boxes; Stator blades; Guide conduits, e.g. individual nozzles forming ring or sector us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05D2220/31Application in turbines in stea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30Application in turbines
    • F05D2220/32Application in turbines in gas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30/00Manufacture
    • F05D2230/60Assembly methods
    • F05D2230/64Assembly methods using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or centring, e.g. p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2Fluid guiding means, e.g. va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40/00Components
    • F05D2240/10Stators
    • F05D2240/14Casings or housings protecting or supporting assemblies with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60/00Function
    • F05D2260/30Retaining components in desired mutual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设置于圆弧状构件的周向端部的突起部相对于从所述圆弧状构件的所述周向端部观察时位于径向外侧的基准构件沿径向移动,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在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配置壁部,在所述壁部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起重器,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杆安装于所述壁部的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移动。

Description

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
背景技术
如燃气轮机、蒸汽轮机中的叶环、燃气轮机中的中间轴罩等那样,配置于涡轮的壳体的内部的圆弧状构件被分割为例如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与下半部结合而一体化。
例如,在叶环的内表面粘贴有密封环。为了提高热效率,装配于转子的动叶的前端与该密封环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或装配于叶环的静叶的前端与转子表面之间的间隙通常为1~2mm那样非常狭窄的间隙。在涡轮机室的分解和组装时,不仅测量上述间隙,还测量转子轴向上的动叶与静叶之间的间隙,在运转时,需要管理是否确保了这些间隙。
在这样的圆弧状构件中,有时由于自重引起的挠曲等而变形。若圆弧状构件发生变形,则例如装配于转子的动叶的前端与该密封环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或装配于叶环的静叶的前端与转子表面之间的间隙发生变化。即使在该状态下测量静止部与旋转部的间隙,由于与运转时的间隙不同,因此也会成为错误的测量值。
因此,进行有使用夹具来抑制圆弧状构件的变形的措施(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夹具中,具备朝向固定于叶环下半部的载荷承受构件而在叶环的径向上进退的载荷附加装置,且构成为,从固定于机室下半部的接合面的正圆保持夹具经由载荷附加装置对该载荷承受构件施加朝向叶环的径向的内侧的载荷。
具体而言,载荷附加装置具有:螺纹轴,其朝向载荷承受构件固定于正圆保持夹具;螺母,其与该螺纹轴螺合;以及压入头,其能够移动地间隙配合于该螺纹轴的前端,且该载荷附加装置构成为,通过该螺母使该压入头朝向载荷承受构件移动,从而对载荷承受构件施加朝向叶环的径向的内侧的载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0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夹具中,施加在载荷承受构件上的载荷越大,则使螺母转动所需的力越大,难以使叶环移动到所期望的位置。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设置于圆弧状构件的周向端部的突起部相对于从所述圆弧状构件的所述周向端部观察时位于径向外侧的基准构件沿径向移动,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以所述基准构件位于隔着起重器收容空间配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之间的方式来配置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
在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内,在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二壁部中的一方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起重器,
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移动。
根据上述(1)的方法,使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杆安装于第一壁部的按压片使突起部相对于基准构件移动,因此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上述(1)的方法,在起重器收容空间内,能够通过是在第一壁部与基准构件之间配置起重器还是在第二壁部与基准构件之间配置起重器,来变更是使按压片向径向的内侧移动、还是向外侧移动,因此能够使突起部相对于基准构件向径向的内侧和外侧双方移动。
(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在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内,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所述起重器,
将所述按压片配置于比所述突起部靠所述径向外侧的位置,
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朝向所述径向内侧移动。
根据上述(2)的方法,能够使突起部相对于基准构件朝向径向内侧移动。
(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在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内,在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所述起重器,
将所述按压片配置于比所述突起部靠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
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朝向所述径向外侧移动。
根据上述(3)的方法,能够使突起部相对于基准构件朝向径向外侧移动。
(4)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3)中任一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以在从所述杆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起重器的活塞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将所述起重器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内。
根据上述(4)的方法,能够将起重器的按压力高效地传递给按压片。
(5)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至(4)中任一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在使所述起重器工作并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移动之前,对所述杆从所述第一壁部向所述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进行调节,由此来调整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按压片之间的距离。
根据上述(5)的方法,即使犹豫圆弧状构件的变形等而突起部与基准构件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壁部与按压片的距离来将按压片配置于所期望的位置。
(6)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的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具备:
杆;
按压片,其安装于所述杆的一端部;
第一壁部,其安装于所述杆的另一端部;以及
第二壁部,其在所述杆的轴向上位于隔着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杆相反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壁部连接,
对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形成起重器收容空间。
根据上述(6)的结构,通过在起重器收容空间内配置起重器和基准构件,使起重器工作以使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相对于基准构件移动,从而能够使经由杆安装于第一壁部的按压片沿着杆的延伸方向移动。由此,通过由起重器产生的驱动力用按压片对按压对象物进行按压,能够容易地调整按压对象物相对于基准构件的位置。
另外,根据上述(6)的结构,在起重器收容空间内,能够通过是在第一壁部与基准构件之间配置起重器、还是在第二壁部与基准构件之间配置起重器,来变更使按压片向沿着杆的轴向的两个方向中的哪个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按压对象物相对于基准构件也向上述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移动。
(7)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6)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片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杆装卸自如。
根据上述(7)的结构,与按压片未构成为相对于杆装卸自如的情况相比,例如能够在狭窄的部位配置按压片、杆等,容易配置按压片、杆。
(8)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7)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杆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
在使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起重器工作并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按压对象物朝向远离位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基准构件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按压片卡合,
在使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所述起重器工作并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按压对象物朝向接近位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所述基准构件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在比所述第一卡合部靠所述一端部侧的位置,并与所述按压片卡合。
根据上述(8)的结构,无论是按压对象物的移动方向是远离基准构件的方向还是接近基准构件的方向,都能够使用上述的杆,因此能够抑制位置调整夹具的成本。
(9)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8)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片在与所述按压对象物抵接的面形成按压凹部,所述按压片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情况下,以使所述面朝向所述一端部侧的方式进行卡合,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的情况下,以使所述面朝向所述另一端部侧的方式进行卡合。
根据上述(9)的结构,无论是使按压对象物朝向远离基准构件的方向移动的情况,还是使按压对象物朝向接近基准构件的方向移动的情况,都能够通过按压凹部对按压对象物进行按压,因此按压片的姿态稳定,能够稳定地对按压对象物进行按压。
(10)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6)至(9)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夹具还具备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所述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用于以在从所述杆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杆的中心轴线与起重器的活塞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将所述起重器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内。
根据上述(10)的结构,能够将起重器的按压力高效地传递给按压片。
(11)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6)至(10)中任一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夹具还具备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对所述杆从所述第一壁部沿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长度进行调节。
根据上述(11)的结构,根据按压对象物与基准构件的距离,对杆沿轴向突出的突出长度、即第一壁部与按压片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将按压片配置于所期望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能够使对象物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蒸汽轮机机室的横剖视图。
图2是表示卸下了叶环上半部时的叶环下半部的变形状态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卸下了叶环上半部时的叶环下半部的变形状态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4是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的分解图。
图5是表示使用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来调整周向端部的位置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B-B向视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起重器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使用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来调整周向端部的位置的情形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C-C向视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中的起重器的配置状态的图。
图11是用于对在使突起部向径向的外侧移动而进行了位置调节后在突起部的上部配置了叶环上半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用于对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用于对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用于对位置调整夹具的其他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用于对位置调整夹具的其他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作为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或附图中所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而只不过是简单的说明例。
例如,“在某一方向”、“沿着某一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者“同轴”等表示相对或绝对的配置的表述不仅严格地表示这样配置,还表示具有公差、或者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距离而相对位移了的状态。
例如,“相同”、“相等”以及“均质”等表示事物相等的状态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相等的状态,也表示存在公差、或者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异的状态。
例如,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表示形状的表述不仅表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的四边形状、圆筒形状等形状,也表示在可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配备”、“具有”、“具备”、“包含”、或“有”一构成要素这样的表述不是将其他构成要素的存在排出在外的排他性表述。
图1是作为能够应用实施方式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的装置的例子的蒸汽轮机机室的横剖视图。在图1中,示出了卸下了外部机室上半部及内部机室上半部的状态。涡轮机室的外部机室、内部机室及叶环为上下二分割型,它们在各自的接合面通过螺栓等接合。在图1中,在内部机室104的内侧配置有环状的叶环106。
叶环106经由省略图示的支撑机构由内部机室104支承。在叶环106的内侧,沿着叶环的内表面并列设置有多个静叶108,并且在转子轴向上也装配有多列静叶108。由机室、叶环、静叶等构成静止部。在静叶的内侧配置装配有动叶的转子(省略图示),动叶以位于静叶之间的方式配置。由动叶及转子构成旋转部。
叶环106分割形成为半环状的叶环上半部106a及叶环下半部106b,以无凸缘方式,在将它们的接合面合在一起的状态下,通过螺栓结合。
涡轮机室的分解按照从外侧起依次卸下外部机室上半部、内部机室上半部及叶环上半部、最后卸下转子的顺序进行。在组装中,将各部件以与分解时相反的顺序组装。在叶环的内表面粘贴有密封环。为了提高热效率,装配于转子的动叶的前端与该密封环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或者装配于叶环的静叶的前端与转子表面之间的间隙通常为1~2mm那样非常窄的间隙。在涡轮机室的分解及组装时,不仅测量所述间隙,还测量转子轴向的动叶与静叶之间的间隙,在运转时,需要管理是否确保了这些间隙。
在分解涡轮机室时,若卸下叶环上半部106a,则如图2所示,对于叶环下半部106b,到目前为止的力的平衡被打破,在自重g的作用下,从虚线106b所示的正圆状态其,如实线106b’所示那样发生两端部(周向端部)61向内侧方向弯曲的椭圆变形。即使在该状态下测量静止部与旋转部之间的间隙,由于与运转时的间隙不同,因此成为错误的测量值。
另外,原本装配于转子的动叶的前端与叶环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或者装配于叶环的静叶的前端与转子表面之间的间隙成为微小的间隙,因此也可能因椭圆变形而引起两者间接触的情况。进而,还存在因接触而引起接触部分的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如果由于叶环下半部106b发生椭圆变形而使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位置与叶环上半部106a的周向端部的位置偏离,则安装于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植入螺栓与叶环上半部106a的周向端部的螺栓孔的位置偏离,在组装涡轮机室时,叶环上半部106a的安装变得困难。
为了消除这些不良,需要通过对叶环下半部的周向端部施加外侧方向的拉伸力f1来调整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位置,从而再现运转时的正圆状态(虚线106b的状态)。
另外,根据情况,根据施加于涡轮机室的力的平衡,有时施加使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向外侧扩展的力。在该情况下,如图3的实线106b’所示,在卸下叶环上半部106a之后,有时会产生两端向外侧扩展的变形。因此,需要通过对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施加内侧方向的力f2来调整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位置,从而返回到运转时的正圆状态。
为此,使用以下说明的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来调整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位置。以下,对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关于位置调整夹具100)
图4是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的分解图。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具备杆110、按压片120和套筒13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以位置调整夹具100在后述的使用状态下的姿态为基准来规定各方向。具体而言,杆110的延伸方向朝向与涡轮机室的径向、即具有圆弧形状的叶环下半部106b的径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因此也简称为径向。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位置调整夹具100的使用状况,有时杆110的延伸方向与叶环下半部106b的径向产生差异,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杆110的延伸方向也简称为径向。
另外,图4中的图示上下方向朝向与涡轮机室的上下方向相同的方向,因此简称为上下方向。
几个实施方式的杆110具备第一大径部111、第二大径部112、第三大径部113、第一卡合部114、第二卡合部115、外螺纹部116和棱柱部117。在几个实施方式的杆110中,将径向内侧也称为一端侧,将径向外侧也称为另一端侧。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杆110中,从径向外侧、即另一端侧依次形成有第一大径部111、第一卡合部114、第二大径部112、第二卡合部115和第三大径部113。
第一大径部111、第二大径部112和第三大径部113具有比第一卡合部114和第二卡合部115大的直径。
第一卡合部114和第二卡合部115是与后述的按压片120卡合的部位。杆110中的第一卡合部114和第二卡合部115的形成部位也称为一端部。
外螺纹部116是从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形成的外螺纹部分。也将杆110中的外螺纹部116的形成部位称为另一端部。
棱柱部117是形成在第一大径部111与外螺纹部116之间的具有棱柱形状的部位。如后所述,棱柱部117是用于在将杆110安装于套筒130时,为了调整杆110从套筒130的突出距离而供扳手等工具卡合的部位。
如后所述,几个实施方式的按压片120是构成为对设置于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突起部62进行按压的构件。几个实施方式的按压片120具有按压凹部121和卡合槽部122。
需要说明的是,突起部62是安装于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植入螺栓。
如后所述,按压凹部121是在调整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位置时与设置于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突起部62的侧面抵接的部位。卡合槽部122是与杆110的第一卡合部114或第二卡合部115卡合的槽部。
按压片120构成为相对于杆110装卸自如。
需要说明的是,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按压片120是第一按压片120A或第二按压片120B。第一按压片120A在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使用。第二按压片120B在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使用。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需要特别区分第一按压片120A和第二按压片120B的情况下,简称为按压片120。
几个实施方式的套筒130具备作为壁部的第一壁部131及第二壁部132、以及连接部133。
第一壁部131是在使用位置调整夹具100时配置于径向内侧的壁部,具有形成为能够与杆110的外螺纹部116结合的内螺纹部136。即,在第一壁部131安装有杆110的另一端部。
第二壁部132是在径向即杆110的轴向上位于隔着第一壁部131而与杆110相反侧的壁部。
连接部133是连接第一壁部131与第二壁部132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33是相互分离配置的一对壁部,但只要能够连接第一壁部131与第二壁部132,则该方式不限于图4所示的方式。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133上安装有套筒130的操作用的把手134。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套筒130中,第一壁部131与第二壁部132在径向即杆110的轴向上,在第一壁部131与第二壁部132之间形成起重器收容空间135。
根据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如后所述,在起重器收容空间135内配置起重器150和基准构件71(参照图5~图10),通过使起重器150工作而使第一壁部131和第二壁部132相对于基准构件71移动,从而能够经由杆110使安装于第一壁部131的按压片120沿着杆110的延伸方向移动。由此,通过由起重器150产生的驱动力利用按压片120对按压对象物进行按压,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按压对象物相对于基准构件71的位置。
另外,根据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如后所述,能够通过在起重器收容空间135内在第一壁部131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或者在第二壁部132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而变更使按压片120向沿着杆110的轴向的两个方向中的哪个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按压对象物相对于基准构件71也向上述两个方向中的任一方向移动。
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中,按压片120构成为相对于杆110装卸自如,因此与按压片120未构成为相对于杆110装卸自如的情况相比,例如能够在狭窄的位置配置按压片120、杆110等,容易配置按压片120、杆110。
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中,如后所述,在使配置于起重器收容空间135的起重器150工作并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的按压片120使按压对象物朝向远离位于起重器收容空间135的基准构件7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第一卡合部114卡合第一按压片120A。
另外,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中,如后所述,在使配置于起重器收容空间135的起重器150工作并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的按压片120使按压对象物朝向接近位于起重器收容空间135的基准构件7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在第二卡合部115卡合第二按压片120B。
由此,无论是按压对象物的移动方向是远离基准构件71的方向还是接近基准构件71的方向,均能够使用上述的杆110,因此能够抑制位置调整夹具的成本。
(关于周向端部61的位置调整方法)
以下,对使用了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的周向端部61的位置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使用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来调整周向端部61的位置的情形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B-B向视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的起重器的配置状态的图。图5~图7是针对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使用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来调整周向端部61的位置的情形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C-C向视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9中的起重器的配置状态的图。图8~图10是针对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6、9相当于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在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骤:使设置于作为圆弧状构件的叶环下半部106b的周向端部61的突起部62相对于从周向端部61观察时位于径向外侧的基准构件71沿径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基准构件71是安装于内部机室104的下半部104b的螺栓孔的轴状构件。
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以基准构件71位于隔着起重器收容空间135配置且相互连接的第一壁部131与第二壁部132之间的方式,配置第一壁部131和第二壁部132、即套筒130。
即,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以基准构件71位于起重器收容空间135内的方式,将套筒130配置于内部机室104的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可以在将套筒130配置于内部机室104的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之前,通过将第一壁部131的内螺纹部136与杆110的外螺纹部116结合而预先将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也可以在将套筒130配置于内部机室104的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后,将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如图5、6所示,在使用第一按压片120A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在将安装有杆110的套筒130配置于内部机室104的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后、或者在将套筒130配置于内部机室104的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并将杆110安装于套筒130后,将第一按压片120A配置于周向端部61的上方。
另外,如图8、9所示,在使用第二按压片120B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在将安装有杆110的套筒130配置于内部机室104的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之前,预先将第二按压片120B配置于周向端部61的上表面。
如图5、6所示,在使用第一按压片120A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将第一按压片120A的形成有按压凹部121的面朝向一端部侧即径向内侧,并将第一按压片120A配置于比突起部6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然后,使第一按压片120A的卡合槽部122与杆110的第一卡合部114卡合。
在第一按压片120A的卡合槽部122与杆110的第一卡合部114卡合了的状态下,第一大径部111的径向内侧的面与第一按压片120A中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对置,第二大径部112的径向外侧的面与第一按压片120A中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对置。由此,第一按压片120A与杆110的径向上的位置偏离被禁止。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按压片120A可以形成为,在使第一按压片120A与杆110卡合了时,下端123与水平楔(key)63的上表面63a抵接。由此,在使第一按压片120A与杆110卡合了时,能够防止第一按压片120A以杆110为轴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楔63是用于防止叶环下半部106b沿周向移动的构件。
另外,如图8、9所示,在使用第二按压片120B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将第二按压片120B的形成有按压凹部121的面朝向另一端部侧即径向外侧,并将第二按压片120B配置于比突起部62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然后,使第二按压片120B的卡合槽部122与杆110的第二卡合部115卡合。
在第二按压片120B的卡合槽部122与杆110的第二卡合部115卡合了的状态下,第二大径部112的径向内侧的面与第二按压片120B中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对置,第三大径部113的径向外侧的面与第二按压片120B中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对置。由此,第二按压片120B与杆110的径向上的位置偏离被禁止。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按压片120B可以形成为,在已将第二按压片120B载置于周向端部61的上表面的状态下,安装于套筒130的杆110的第二卡合部115与卡合槽部122卡合。由此,不需要另外设置支承第二按压片120B的构件,从而能够削减部件个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使起重器150工作而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移动之前,通过使杆110的外螺纹部116相对于套筒130的内螺纹部136转动来调节杆110从第一壁部131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由此能够调整第一壁部131与按压片120之间的距离。即,在几个实施方式中,由套筒130的内螺纹部136和杆110的外螺纹部116构成调节杆110的突出长度的调节部。
由此,即使由于叶环下半部106b的变形等而突起部62与基准构件71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壁部131与按压片120之间的距离以将按压片120配置于所期望的位置。
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在起重器收容空间135内,在第一壁部131和第二壁部132中的一方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在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如图5~图7所示,在第一壁部131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另外,在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如图8~图10所示,在第二壁部132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起重器150是液压起重器,由来自未图示的外部的液压泵的压力油驱动。需要说明的是,该液压泵可以是手动式的液压泵,也可以是由电动机等驱动的液压泵。
在将起重器150配置于起重器收容空间135内时,如图7、10所示,以从杆110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杆110的中心轴线CL与起重器150的活塞151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起重器收容空间135内配置起重器150。具体而言,例如,预先将具有L字形状的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160安装于基准构件71,并将起重器150载置于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160的上表面161,由此能够确定起重器150的高度位置。
由此,起重器150按压第一壁部131或第二壁部132的按压力能够高效地传递给杆110,因此能够将起重器150的按压力高效地传递给按压片120。
需要说明的是,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160可以安装于第一壁部131或第二壁部132,也可以安装于起重器150。
接着,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使起重器150工作,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的按压片120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5~图7所示,在使用第一按压片120A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情况下,使配置于第一壁部131与基准构件71之间的起重器150工作,利用活塞151的反作用力将第一壁部131朝向径向内侧按压。由此,能够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的第一按压片120A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朝向径向内侧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按压片120A上形成有两个按压凹部121,该两个按压凹部121分别与在与径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的两个突起部62的侧面抵接而进行按压。因此,在使作为按压对象物的突起部62朝向远离基准构件7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一按压片120A的姿态稳定,能够稳定地按压突起部62。
如图8~图10所示,在使用第二按压片120B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使配置于第二壁部132与基准构件71之间的起重器150工作,利用活塞151的反作用力将第二壁部132朝向径向外侧按压。由此,能够通过经由杆110、第一壁部131和连接部133安装于第二壁部132的第二按压片120B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朝向径向外侧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按压片120B上形成有两个按压凹部121,该两个按压凹部121分别与在与径向交叉的方向上配置的两个突起部62的侧面抵接而进行按压。因此,在使作为按压对象物的突起部62朝向接近基准构件7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第二按压片120B的姿态稳定,能够稳定地按压突起部62。
如图8~图10所示,在使用第二按压片120B使周向端部61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在沿与径向交叉的方向配置的两个突起部62之间配置杆110,因此能够在狭窄的部位配置杆110。
即,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方法中,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相对于基准构件71在径向内侧或外侧配置壁部131、132(即第一壁部131或第二壁部132)。并且,在壁部131、132(即第一壁部131或第二壁部132)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然后,使起重器150工作,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壁部131、132(即第一壁部131或第二壁部132)的按压片120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移动。
根据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方法,使起重器150工作,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的按压片120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移动,因此,容易进行叶环下半部106b的位置调整。
另外,根据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方法,在起重器收容空间135内,能够通过是在第一壁部131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还是在第二壁部132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来变更是使按压片120向径向的内侧移动、还是向外侧移动,因此能够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向径向的内侧和外侧双方移动。
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按压片120B构成为相对于杆110装卸自如,并且未沿着突起部62的周向覆盖整周,因此,例如如图11所示,即使在使突起部62向径向的外侧移动而进行了位置调节后在突起部62的上部配置叶环上半部106a、虚设叶环,也能够将第二按压片120B、杆110卸下而拆除。由此,即使在配置叶环上半部106a、虚设叶环的作业中,也能够使突起部62向径向的外侧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图11是用于对在使突起部62向径向的外侧移动而进行位置调节后在突起部62的上部配置叶环上半部106a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施加变形而得的形态、将这些形态适当组合而得的形态。
例如,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按压片120的形态是一例,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第三按压片120C构成为包括具有U字形状的U字状部125以及以封闭U字状部125的两端的方式形成的两端结合部126。如图12所示,以突起部62位于U字状部125的内周部分的方式来配置U字状部125,并将U字状部125和两端结合部126结合,从而能够覆盖突起部62的整周。另外,两端结合部126与杆110的一端连接。由此,能够使起重器150工作,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第一壁部131的第三按压片120C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向径向内侧和外侧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即使在突起部62的上部配置叶环上半部106a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解除U字状部125与两端结合部126的结合来将第三按压片120C从突起部62卸下。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图12所示的U字状部125,如图13所示,使用相当于矩形的三边的框形状的构件127。
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的对象物为叶环106,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燃气轮机的中间轴罩也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具有圆弧形状,可以认为与上述的叶环106的椭圆变形同样地变形。因此,也可以将上述几个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夹具100、位置调整方法应用于中间轴罩的位置调节。
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套筒130具备第一壁部131、第二壁部132和连接部133,且在俯视观察下具有矩形形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壁部131、第二壁部132和连接部133中的至少任一个可以在俯视观察下具有曲部。需要说明的是,套筒130只要至少具备如相当于上述的第一壁部131或第二壁部132的构件那样由起重器150按压而构成的被按压构件即可,该被按压构件的形状没有限制。另外,只要该被按压构件构成为能够安装于杆110的另一端部,并构成为能够将活塞151的反作用力传递至杆110,则该被按压构件与杆110的另一端部的连接部的形状没有限制。
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使用具备作为壁部的第一壁部131及第二壁部132、以及连接部133的套筒130,通过用起重器150按压第一壁部131或第二壁部132,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移动。但是,也可以不使用上述那样的具有套筒130的位置调整夹具100,而使用具备杆110、安装于杆110的一端部的按压片120、安装于杆110的另一端部的壁部的位置调整夹具,来调整按压对象物相对于基准构件71的位置。
图14是用于对使用具备杆110、安装于杆110的一端部的按压片120和安装于杆110的另一端部的壁部141的位置调整夹具100A,使按压对象物朝向远离基准构件7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用于对使用具备杆110。安装于杆110的一端部的按压片120和安装于杆110的另一端部的壁部142的位置调整夹具100B,使按压对象物朝向接近基准构件71的方向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在图14所示的位置调整夹具100A中,壁部141与上述的第一壁部131、第二壁部132同样地,是以被起重器150按压的方式构成的被按压构件。壁部141构成为能够安装于杆110的另一端部。例如,壁部141可以与上述的第一壁部131同样地,具有形成为能够与杆110的外螺纹部116结合的内螺纹部136。
在使用了图14所示的位置调整夹具100A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中,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相对于基准构件71在径向内侧配置壁部141。并且,在壁部141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
并且,使起重器150工作,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壁部141的按压片120(第一按压片120A)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向径向内侧移动。
具体而言,使配置于壁部141与基准构件71之间的起重器150工作,利用活塞151的反作用力将壁部141朝向径向内侧按压。由此,能够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壁部141的第一按压片120A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朝向径向内侧移动。
在图15所示的位置调整夹具100B中,壁部142与上述的第一壁部131、第二壁部132同样地,是以被起重器150按压的方式构成的被按压构件。壁部142构成为能够安装于杆110的另一端部。例如,壁部142可以与内螺纹构件145连接,该内螺纹构件145具有能够与杆110的外螺纹部116结合地形成的内螺纹部136。
在使用图15所示的位置调整夹具100B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中,在使突起部62移动的步骤中,相对于基准构件71在径向外侧配置壁部142。并且,在壁部142与基准构件71之间配置起重器150。
并且,使起重器150工作,通过经由杆110安装于壁部142的按压片120(第二按压片120B)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向径向外侧移动。
具体而言,使配置于壁部142与基准构件71之间的起重器150工作,通过活塞151的反作用力将壁部142朝向径向外侧按压。由此,能够通过经由杆110和内螺纹构件145安装于壁部142的第二按压片120B使突起部62相对于基准构件71朝向径向外侧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壁部141、142只要构成为被起重器150按压即可,壁部141、142的形状没有限制。即,例如,壁部141、142也可以在俯视观察下具有曲部。
另外,壁部141、142只要构成为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杆110的另一端部,且构成为能够将活塞151的反作用力传递至杆110,则壁部141、142与杆110的另一端部的连接部的形状没有限制。
例如,壁部141、142也可以构成为,在相对于基准构件71配置于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时,与上述的套筒130同样地下端与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抵接。由此,当壁部141、142相对于基准构件71配置于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时,壁部141、142的姿态稳定。
另外,虽然在图14和图15中未图示,但例如也可以如图6、图9所示那样将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160安装于基准构件71,将起重器150载置于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160的上表面161,由此来确定起重器150的高度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几个实施方式中,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160不一定需要构成为能够安装于基准构件71,也可以构成为能够载置于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固定于下半部104b的上表面,还可以构成为能够安装于起重器150。另外,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160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套筒130、壁部141、142装卸,也可以预先设置于套筒130、壁部141、142。
附图标记说明:
61...周向端部;
62...突起部;
71...基准构件;
100、100A、100B...位置调整夹具;
104...内部机室;
106...叶环;
106a...叶环上半部;
106b...叶环下半部;
110...杆;
114...第一卡合部;
115...第二卡合部;
116...外螺纹部;
120...按压片;
120A...第一按压片;
120B...第二按压片;
120C...第三按压片;
121...按压凹部;
122...卡合槽部;
130...套筒;
131...第一壁部(壁部);
132...第二壁部(壁部);
133...连接部;
135...起重器收容空间;
136...内螺纹部;
141、142...壁部。

Claims (12)

1.一种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设置于圆弧状构件的周向端部的突起部相对于从所述圆弧状构件的所述周向端部观察时位于径向外侧的基准构件沿径向移动,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在径向外侧或径向内侧配置壁部,
在所述壁部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起重器,
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杆安装于所述壁部的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以所述基准构件位于相互连接的第一壁部与第二壁部之间的方式来配置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
在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二壁部中的一方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所述起重器,
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所述起重器,
将所述按压片配置于比所述突起部靠所述径向外侧的位置,
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朝向所述径向内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在所述第二壁部与所述基准构件之间配置所述起重器,
将所述按压片配置于比所述突起部靠所述径向内侧的位置,
使所述起重器工作,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朝向所述径向外侧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以在从所述杆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杆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起重器的活塞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来配置所述起重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突起部移动的步骤中,进行如下动作:
在使所述起重器工作并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突起部相对于所述基准构件移动之前,对所述杆从所述第一壁部向所述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长度进行调节,由此来调整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按压片之间的距离。
7.一种位置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具备:
杆;
按压片,其安装于所述杆的一端部;
第一壁部,其安装于所述杆的另一端部;以及
第二壁部,其在所述杆的轴向上位于隔着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杆相反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壁部连接,
对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形成起重器收容空间,
所述按压片构成为相对于所述杆装卸自如,
所述杆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
在使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起重器工作并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按压对象物朝向远离位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基准构件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按压片卡合,
在使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所述起重器工作并通过经由所述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按压片使所述按压对象物朝向接近位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的所述基准构件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卡合部形成在比所述第一卡合部靠所述一端部侧的位置,并与所述按压片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位置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片在与所述按压对象物抵接的面形成有按压凹部,所述按压片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的情况下,以使所述面朝向所述一端部侧的方式进行卡合,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的情况下,以使所述面朝向所述另一端部侧的方式进行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位置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还具备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所述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用于以在从所述杆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杆的中心轴线与起重器的活塞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将所述起重器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内。
10.一种位置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具备:
杆;
按压片,其安装于所述杆的一端部;
第一壁部,其安装于所述杆的另一端部;以及
第二壁部,其在所述杆的轴向上位于隔着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杆相反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壁部连接,
对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形成起重器收容空间,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还具备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所述起重器位置规定构件用于以在从所述杆的延伸方向观察时所述杆的中心轴线与起重器的活塞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将所述起重器配置于所述起重器收容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位置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还具备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对所述杆从所述第一壁部沿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长度进行调节。
12.一种位置调整夹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具备:
杆;
按压片,其安装于所述杆的一端部;
第一壁部,其安装于所述杆的另一端部;以及
第二壁部,其在所述杆的轴向上位于隔着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杆相反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壁部连接,
对于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在所述轴向上,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形成起重器收容空间,
所述位置调整夹具还具备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对所述杆从所述第一壁部沿所述轴向突出的突出长度进行调节。
CN201980053368.5A 2018-08-17 2019-08-08 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 Active CN112567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3573 2018-08-17
JP2018153573 2018-08-17
PCT/JP2019/031414 WO2020036120A1 (ja) 2018-08-17 2019-08-08 円弧状部材の位置調整方法及び位置調整冶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7109A CN112567109A (zh) 2021-03-26
CN112567109B true CN112567109B (zh) 2023-03-28

Family

ID=69525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3368.5A Active CN112567109B (zh) 2018-08-17 2019-08-08 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8208B2 (zh)
JP (1) JP7105892B2 (zh)
KR (1) KR102491290B1 (zh)
CN (1) CN112567109B (zh)
WO (1) WO20200361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53596A (ja) * 2022-10-04 2024-04-1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下半内車室の変形調整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9484B2 (zh) * 1976-05-25 1980-10-11
JPS5647515Y2 (zh) * 1976-11-22 1981-11-06
JP2012013046A (ja) * 2010-07-02 2012-01-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翼環の真円状態保持方法及び装置
CN104105847A (zh) * 2012-02-17 2014-10-15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单机室型蒸汽轮机及单轴型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4136743A (zh) * 2012-03-02 2014-11-05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壳体的组装分解工具、具备该组装分解工具的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壳体的组装方法及分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9484A (en) 1978-09-13 1980-03-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Shading distortion correction circuit for facsimile equipment
JPS5647515A (en) 1979-09-27 1981-04-30 Sumitomo Metal Ind Ltd Gradual cooling process for piling
JPS60135396A (ja) 1983-12-23 1985-07-18 Tomoegumi Giken:Kk 押出し装置
JPH01288598A (ja) 1988-05-17 1989-11-20 Ohbayashi Corp 横引き装置と横引き工法
US8657273B2 (en) * 2008-08-12 2014-02-25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Jig
US8117727B2 (en) * 2008-09-24 2012-02-2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gas turbine compressor stator vane segments with rotor in place
US8142150B2 (en) 2009-03-06 2012-03-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lignment device for gas turbine casings
JP2014040795A (ja) * 2012-08-22 2014-03-0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回転機械及びそのクリアランス調整方法
US9316493B2 (en) 2013-12-13 2016-04-19 Siemens Ener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gas turbine dampening cone inner diameter
JP6236494B2 (ja) * 2016-05-19 2017-11-22 太平電業株式会社 回転機器用静翼セグメントの取外し方法およ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39484B2 (zh) * 1976-05-25 1980-10-11
JPS5647515Y2 (zh) * 1976-11-22 1981-11-06
JP2012013046A (ja) * 2010-07-02 2012-01-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タービン翼環の真円状態保持方法及び装置
CN104105847A (zh) * 2012-02-17 2014-10-15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单机室型蒸汽轮机及单轴型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CN104136743A (zh) * 2012-03-02 2014-11-05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燃气轮机壳体的组装分解工具、具备该组装分解工具的燃气轮机、燃气轮机壳体的组装方法及分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36120A1 (ja) 2021-08-10
CN112567109A (zh) 2021-03-26
US20210131309A1 (en) 2021-05-06
KR102491290B1 (ko) 2023-01-27
JP7105892B2 (ja) 2022-07-25
KR20210019563A (ko) 2021-02-22
WO2020036120A1 (ja) 2020-02-20
US11668208B2 (en)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86811B1 (en) Split mechanical face seal
US8713776B2 (en) System and tool for installing combustion liners
KR101817448B1 (ko) 환상 조립체의 측정 장치, 환상 조립체의 측정 방법, 및 회전 기계의 제조 방법
US10161397B2 (en) Eccentric screw pump with split stator housing
US8079622B2 (en) Axially moveable spool connector
KR101555798B1 (ko) 가스 터빈 케이싱의 조립 분해 지그, 이것을 구비하고 있는 가스 터빈, 가스 터빈 케이싱의 조립 방법 및 분해 방법
CN112567109B (zh) 圆弧状构件的位置调整方法以及位置调整夹具
US20080309071A1 (en) Split joint for vacuum pumps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reof
JP5501875B2 (ja) タービン翼環の真円状態保持方法及び装置
EP1659302B1 (en) 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rod and crosshead for a reciprocating machine
JP2013209896A (ja) 静翼セグメン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いる軸流流体機械
EP1669161A1 (en) Positioning device and clamp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KR101438107B1 (ko) 가스터빈엔진의 구동부 및 피동부 로터의 개별적 정렬상태 측정용 장치
EP2757295A1 (en) Mechanical seal
CN108080925B (zh) 一种环形腔内滚子轴承外圈分解装置及方法
JP6236725B2 (ja) ロータ回転治具
CN109538302B (zh) 涡轮转子结构和涡轮发动机
JP6847804B2 (ja) 軸封装置及び軸封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WO2023092486A1 (zh) 安装拆卸组件、轴和轴承组件、安装方法及拆卸方法
JP6466720B2 (ja) 静翼ブロック取付用治具
JP2018184984A (ja) 芯出し治具及び芯出し方法
KR101616007B1 (ko) 풍력 발전기의 허브
CN115556041A (zh) 分解工具
CN112324135A (zh) 一种用于浇筑施工中铝模板、预埋管固定的结构
CN115508087A (zh) 一种主轴分离式动密封测试装置及安装调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9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Power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