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43872A - 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43872A
CN112543872A CN201980052232.2A CN201980052232A CN112543872A CN 112543872 A CN112543872 A CN 112543872A CN 201980052232 A CN201980052232 A CN 201980052232A CN 112543872 A CN112543872 A CN 112543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container
dispensing
dispensing probe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22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野岛彰纮
森高通
山崎功夫
川原铁士
有贺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543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438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23Quality control of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4Cleaning sample transfer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37Cleaning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39Rotary sample carriers, i.e. carousels
    • G01N2035/0446Combinations of the abo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实施对分注装置所具备的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工序的试验方法。本发明涉及的试验方法中,通过第一分注探针将溶解有色素的第一溶液预先分注到第一容器中,并且将未溶解色素的第二溶液预先分注到第二容器中,通过第二分注探针分别吸引和排出所述第一溶液和所述第二溶液。然后,求出所述第二溶液所回收的色素量,由此评价所述第二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参照图2)。

Description

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临床化学分析例如是对血液、尿等生物试样中的无机离子、蛋白质、尿素、糖、脂质、酶、激素、药物、肿瘤标记物等成分进行分析的试验。在临床化学分析中,广泛使用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装置除了使用一次性吸头作为分注试样的分注探针的情况之外,利用清洗机构对分注探针进行清洗,重复使用。
近年来,在自动分析装置中,检体量的微量化、分析的高灵敏度化成为重要的开发趋势。因此,从减少吸引量、排出量的偏差、减少污染的观点出发,与以往相比更加要求将分注探针表面的清洁度保持在高水平。
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于评价针对分注探针表面的清洗效果的、确认分注探针清洁度的试验法。在该文献中,通过分注探针分注色素溶液后,分注不含色素的溶液(例如生理盐水)。在分注探针上附着有色素的情况下,色素从色素溶液被带入到不含色素的溶液中。根据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吸光度来算出该被带入的色素量。使用该色素的带入量,推定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
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清洗自动分析装置所具备的分注探针、搅拌子的清洗部的评价技术。该文献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确认清洗性能的自动分析装置。”为课题,公开了如下技术:“污染部利用色素液污染用于分注的探针21或用于搅拌的搅拌子25。清洗部利用清洗水清洗被污染的探针21或搅拌子25。测光部31生成有关附着于清洗后的探针21或搅拌子25的含有色素液的溶液的测光数据。评价部4基于所生成的测光数据来评价清洗部对于探针21或搅拌子25的清洗能力。”(参照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095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204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需要设置用于检查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的色素溶液瓶等,并当试验结束时需要将它们拆卸等的劳力和时间。因此,通常存在试验时间变长的倾向。
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在清洗池27中,第一泵55从纯水箱51吸入纯水并向探针21的外壁挤出,由此清洗探针21的外壁,进而第三泵61从纯水箱51吸引纯水并向探针21的内腔放出,由此清洗探针21的内壁。此时,根据在纯水中回收的色素的量来评价清洗部的清洗能力,但难以获得有关探针表面状态的信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实施对分注装置所具备的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工序的试验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的试验方法中,通过第一分注探针将溶解有色素的第一溶液预先分注到第一容器中,并且将未溶解色素的第二溶液预先分注到第二容器中,通过第二分注探针分别吸引和排出所述第一溶液和所述第二溶液。然后,求出所述第二溶液所回收的色素量,由此评价所述第二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试验方法,通过在分析装置所预先具备的容器盘上分别布置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并预先分注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从而能够仅通过重复进行分注工序而评价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因此,不需要重新设置用于评价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的构件等。另外,由于仅重复进行分注工序即可,因此能够缩短试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概略图。
图2是说明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2中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3中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4中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对实施方式1~4中使用的色素溶液的pH与色素带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的图表。
图7是具备2个清洗机构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7涉及的试剂瓶的构成例的图。
图9是试剂瓶内的区域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概略图。由于各部的功能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详细的描述。在反应盘1上,以圆周状排列有反应容器2。反应容器2通过恒温槽41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在试剂盘9中能够以圆周状载置多个试剂瓶10、51、52。在反应盘1附近设置有将载置有试样容器15的支架16移动的试样输送机构17。在反应盘1与试剂盘9之间设置有试剂用分注机构7和8。在反应盘1与试样输送机构17之间设置有能够旋转和上下移动的试样用分注机构11。试样用分注机构11具备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在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上连接有试样用注射器19。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一边以旋转轴为中心画圆弧一边移动,从试样容器15向反应容器2分注试样。压力传感器40检测试验样用分注探针11a内部的流路的压力。
在反应盘1的周围布置有清洗机构3、分光光度计4、搅拌机构5和6等。在清洗机构3上连接有清洗用泵20。在试剂用分注机构7和8、试样用分注机构11、搅拌机构5和6的动作范围上分别设置有清洗槽33、32、13、31、30。试剂用分注机构7和8分别具备试剂用分注探针7a和8a。在试剂用分注机构7和8上连接有试剂用注射器18。试样容器15用于容纳血液等检查试样。试样容器15放置在支架16上,由试样输送机构17输送。
试样用分注探针11a通常使用清洗槽13进行清洗。特别是在想要增强清洗的情况下,使用清洗槽42进行清洗。通过清洗液用注射器44从清洗液箱43向清洗槽42供给清洗液。在清洗槽42设置有清洗加速机构45,由此能够与浸渍于清洗液中相比更强力地进行清洗。作为清洗加速机构45,例如可列举出超声波清洗器、加热器等。各机构由控制器21进行控制。
图2是说明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步骤的流程图。在开始本流程图之前,将装有色素溶液的试剂瓶51设置在试剂盘9上,并且将装有不含色素的溶液的试剂瓶52预先放置在试剂盘9上。试剂瓶51和52也可以是始终设置的试剂瓶。以下,作为不含色素的溶液,使用生理盐水。但是,作为不含色素的溶液,除此以外还可考虑使用加入了磷酸缓冲溶液、表面活性剂的生理盐水、磷酸缓冲溶液等。以下对图2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图2:步骤S201~S203)
使试剂盘9旋转,试剂用分注探针7a(或8a,以下同样)移动到能够访问试剂瓶51的位置。通过试剂用分注探针7a,从试剂瓶51向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分注色素溶液(S201)。将所使用的试剂用分注探针7a在清洗槽32或33中充分清洗(S202)。使试剂盘9旋转,通过试剂用分注探针7a,对于与分注有色素溶液的反应容器不同的反应容器2(第二容器),从试剂瓶52分注生理盐水(S203)。
(图2:步骤S204)
使反应盘1旋转,用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吸引先前分注到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中的色素溶液,向相同的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内再次排出色素溶液。由此,色素附着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内壁。
(图2:步骤S204:补充(一))
在本步骤中,也可以在使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停止的状态下移动试样用注射器19。另外,也可以在吸引色素溶液后,将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从色素溶液中提起,然后再次浸渍到色素溶液中进行排出。
(图2:步骤S204:补充(二))
在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验方法中,试样用分注机构11不需要移动至试样容器15、反应容器2,仅通过重复进行色素溶液、不含色素的溶液的吸引、排出就能够实施。因此,本流程图与通常的实施分析时的动作、即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从试样容器15吸引试样并向反应容器2排出的一系列的动作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例如在通常的分析动作中,在实施吸引试样的动作和向反应容器2排出试样的动作所需的时间内,在本试验方法中能够实施多次色素溶液的吸引、排出。例如,在通常的分析动作中为了实施1次试样的吸引、排出所需的时间内,能够实施2次本步骤的吸引、排出。这样,本步骤能够与通常的分析动作中的试样的吸引、排出相比以更短的时间实施,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试验所花费的时间。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也可以重复实施本步骤。
(图2:步骤S205)
在清洗槽13、42中清洗试样用分注探针11a。清洗可以仅在清洗槽13中实施,也可以在清洗槽13和42这两者中实施。清洗次数可以是1次,也可以重复清洗。本步骤用于除去如附着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液滴等那样在以后的步骤中明确不需要的成分,因此不需要将附着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表面的色素完全清洗。
(图2:步骤S205:补充)
本步骤也可以与步骤S204同样地,与通常的分析动作一起实施,也可以出于增加重复次数等目的,在与分析动作不同的时机实施。
(图2:步骤S206)
利用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与色素溶液的吸引、排出同样地,吸引被分注到反应容器2(第二容器)中的生理盐水,向相同的反应容器2(第二容器)中再次排出生理盐水。通过以上的步骤,从而在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分注色素溶液时残留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表面的色素被生理盐水回收。
(图2:步骤S206:补充)
本步骤也可以与步骤S204同样地,在使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停止的状态下实施,也可以在吸引生理盐水后将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从生理盐水中提起,然后再次使其侵入生理盐水中进行排出。本步骤也能够与步骤S204同样地,与通常的分析动作一起实施。本步骤也可以与步骤S204同样地,为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而重复实施。
(图2:步骤S207~S208)
通过用搅拌机构5和6搅拌反应容器2(第二容器)内的生理盐水,从而使生理盐水内的色素均匀化(S207)。通过分光光度计4测定反应容器2(第二容器)内的生理盐水的吸光度(S208)。
(图2:步骤S209~S210)
利用清洗槽13、42清洗试样用分注探针11a(S209),进而清洗曾容纳色素溶液、生理盐水的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第二容器)(S210)。
根据在步骤S208中测定的吸光度,能够估算残留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表面的色素量。具体而言,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带入到生理盐水中的色素量可以通过下述式1来定义。带入有色素的溶液的吸光度能够通过分光光度计4进行测量。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和不含色素的溶液的吸光度也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4进行测量,还可以将预先测量的结果预先存储在控制器21中。在利用分光光度计4测定吸光度的情况下,为了测定吸光度,需要准备不用于色素带入试验的不含色素的溶液。色素溶液的浓度和带入有色素的溶液的体积可由分注量求出。
被带入的色素量(质量)={(带入有色素的溶液的吸光度-不含色素的溶液的吸光度)/(色素溶液的吸光度-不含色素的溶液的吸光度)}色素溶液的浓度×带入有色素的溶液的体积……(1)
色素溶液的吸光度越高,则色素的带入量越增加,因此能够得到高的灵敏度。但是,在色素溶液的吸光度超过分光光度计4的测定上限的情况下,难以直接测定色素溶液的吸光度。在该情况下,可以测定将色素溶液稀释后的溶液的吸光度,由其结果通过下述式2求出色素溶液原液的吸光度。
色素溶液原液的吸光度=(稀释溶液的吸光度-不含色素的溶液的吸光度)×稀释率+不含色素的溶液的吸光度……(2)
<实施方式1:小结>
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验方法通过试剂用分注探针7a(第一分注探针)向第一容器中预先分注色素溶液,并且向第二容器中预先分注生理盐水。接着,通过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第二分注探针)吸引、排出第一容器内的色素溶液,并且吸引、排出第二容器内的生理盐水。在该吸引、排出过程中,通过计算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带入到生理盐水中的色素量,能够评价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
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试验方法能够仅通过由试样用分注探针11a重复进行向反应盘1上的反应容器2中的分注、排出来实施,另外,通过预先设置试剂瓶51、52从而用户无需重新准备,因此不需要为了实施本试验方法而设置新的器材、部件。由此,能够显著地抑制试验成本、试验时间、用户的劳力和时间。
<实施方式2>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评价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的步骤的流程图。为了提高试验方法的可靠性,可考虑将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步骤重复多次。例如,如图3所示,将图2中说明的步骤重复多次(例如3次)。由此,能够基于3次的平均值来评价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因此试验的可靠性提高。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重复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步骤。为了缩短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步骤的试验时间,可以考虑预先准备多个分注有生理盐水的反应容器2,并且对于色素溶液,重复使用分注到1个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中的色素溶液。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对其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图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3中的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步骤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中,代替图2中说明的步骤S203而实施步骤S401。进而,如后所述,重复步骤S204~S208。除此之外与图2同样,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与图2不同的步骤。
(图4:步骤S401)
与步骤S203同样地,通过试剂用分注探针7a,从试剂瓶52向与分注有色素溶液的反应容器不同的反应容器2中分注生理盐水。但是,在本步骤中,与实施方式1不同,对N个(N≥2)反应容器2同样地分注生理盐水。通过以上的步骤,成为在1个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中分注有色素溶液的状态,并且成为在与其不同的N个反应容器2中分注有生理盐水的状态。
(图4:步骤S402)
重复步骤S204~S208。在各重复中,对于分注有色素溶液的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共同使用,并且对于分注有生理盐水的反应容器2,在每次重复时使用不同的反应容器2。即,对于分注有色素溶液的反应容器2,每次使反应盘1旋转到相同的位置,对于分注有生理盐水的反应容器2,在每次重复时使反应盘1旋转到不同的反应容器2的位置。
在步骤S204中,重复进行吸引色素溶液并向相同的容器排出的操作,因此,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内的色素溶液不会减少。在本实施方式3中,利用该情况而重复使用相同的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内的色素溶液,由此能够节约色素溶液。另外,通过预先准备多个容纳有生理盐水的容器,能够缩短试验时间。
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试验方法能够在完成重复后实施步骤S209~S210。步骤S209~S210完全清洗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各容器,因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此,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试验方法与实施方式2相比,能够缩短试验时间。在本实施方式3中,描述了分注色素溶液的方法,但也可以先分注生理盐水。
<实施方式4>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对相同的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吸引、排出色素溶液,并且对相同的反应容器2(第二容器)吸引、排出生理盐水的动作例。取而代之,也可以将色素溶液和生理盐水都向空的反应容器2中排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中,对其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4中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步骤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中,代替图2中说明的步骤S204而实施步骤S501,代替步骤S206而实施步骤S502,代替步骤S210而实施步骤S503。除此之外与图2同样,因此以下主要说明与图2不同的步骤。
(图5:步骤S501)
使反应盘1旋转,用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吸引先前分注到反应容器2(第一容器)中的色素溶液。之后,向空的反应容器2中排出所吸引的色素溶液。在即使反应盘1不旋转,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也能够访问空的反应容器2的情况下,不需要进一步使反应盘1旋转。
(图5:步骤S502)
利用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与色素溶液的吸引、排出同样地,吸引分注到反应容器2(第二容器)中的生理盐水,向空的反应容器2中排出生理盐水。与步骤S501同样地,在即使反应盘1不旋转,试样用分注探针11a也能够访问空的反应容器2的情况下,不需要进一步使反应盘1旋转。另外,在通过试样用分注探针的1次分注无法分注S208的测光所需量的生理盐水的情况下等,也可以重复进行多次该分注动作。
<实施方式5>
图6是表示对实施方式1~4中使用的色素溶液的pH与色素带入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得到结果的图表。使用酸性色素橙色G作为以上实施方式涉及的试验方法中的色素,得到图6所示的结果。如图6所示,在pH为6.0以下时,色素带入量增加。若色素带入量增加,则能够更准确地求出探针表面状态,因此可以说试验灵敏度得以提高。具体而言,可知若将pH降低至3.0,则与pH为7.4的情况相比,灵敏度提高了5倍左右。
但是,在将pH降低至2.0以下的强酸条件的情况下,在重复实施试验时,由于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表面的损伤的影响,确认到试验结果变得不稳定这样的现象。因此,可以说色素溶液的pH优选为2.0~6.0。
<实施方式6>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在存在多个清洗反应容器2的清洗机构的情况下,需要利用该清洗机构高效地实施试验。但是,由于清洗机构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需要在反应容器2的布置上下功夫。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中,说明其具体的动作例。
图7是具备2个清洗机构的自动分析装置100的俯视图。例如,清洗机构810利用药液清洗反应容器2,清洗机构820利用纯水清洗反应容器2等,由此能够实施强力的清洗。进而,在具有多个清洗机构的情况下,根据清洗机构的位置关系选择所使用的反应容器2,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实施试验。以下,对具体的顺序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假设清洗机构810与820之间处于相隔5个反应容器的距离的位置。将色素溶液分注到反应容器801-1中,并将生理盐水分注到反应容器801-6、801-11、801-16…这样每隔5个反应容器的距离的反应容器中。由此,成为以下那样的清洗步骤。
首先,用清洗机构810清洗反应容器801-1。接着,使反应盘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5个反应容器的距离。由此,反应容器801-6被布置在清洗机构810的位置,反应容器801-1被布置在清洗机构820的位置。接着,用清洗机构820清洗反应容器801-1,用清洗机构810清洗反应容器801-6。进一步旋转反应盘1,使反应容器801-6布置在清洗机构820的位置,使反应容器801-11布置在清洗机构810的位置。用清洗机构820清洗反应容器801-6,用清洗机构810清洗反应容器801-11。这样,通过考虑清洗机构810与820的位置关系而决定所使用的反应容器,能够同时清洗多个反应容器。其结果是,能够高效地实施试验
与此相对,若以反应容器801-1、801-5、801-9、801-13…这样的顺序使用反应容器,则在利用清洗机构820清洗反应容器801-1时,由于反应容器801-5不处于清洗机构810的位置,因而无法清洗。因此,在利用清洗机构810清洗了反应容器801-1之后,使反应盘1旋转,使反应容器801-5来到清洗机构810的位置。之后,使反应盘1旋转,使反应容器801-1移动到清洗机构820的位置。这样,由于只能每次清洗1个反应容器,因此试验的效率下降。
在图7中,记载了具有2个清洗机构的情况,但对于具有3个以上的情况也同样地,通过适当地决定所使用的反应容器,能够提高试验效率。
<实施方式7>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涉及的试剂瓶的构成例的图。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色素溶液容纳于试剂瓶51,生理盐水容纳于试剂瓶52,但也可以在1个试剂瓶中容纳色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图8是该情况下的试剂瓶的例子。该试剂瓶具有2个以上的吸引口,能够从一侧的探针侵入口901-1分注色素溶液,并从另一侧的探针侵入口901-2分注生理盐水即可。在试剂瓶内部,装入有这2种溶液的区域由分隔板903等分隔为2个区域902-1、902-2,以使其各自不混合。
区域902-1和902-2的体积不需要相同,可考虑根据色素溶液和生理盐水的使用比率而改变。即,如果在1次试验中使用的色素溶液与生理盐水的比率为1:3,则通过将区域902-1与902-2的体积比率也设为1:3,从而能够消除色素溶液、生理盐水的浪费。例如,分隔板903不需要在瓶的中央。
图9是试剂瓶内的区域的变形例。如图9所示,通过改变区域的高度,能够改变区域内的体积比率。由此,与上述同样地,能够针对每个区域改变溶液的体积比率。
在试剂用分注探针7a构成为以支柱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试剂用分注探针7a只能进行沿着圆周的动作。因此,在将色素溶液和生理盐水分别容纳于不同的瓶的情况下,各瓶需要沿着圆周布置。与此相对,在试剂用分注探针7a具备以支柱为中心旋转的第一臂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一臂的第二臂,并在能够以2个阶段进行旋转的情况下,探针动作轨迹不限于圆周。因此,如本实施方式7那样,能够使用将2个吸引口呈直线状排列布置的瓶。
<关于本发明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构成。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也能够在某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删除、置换。
如实施方式2~3那样,在使用多个装有生理盐水的反应容器2的情况下,也可以对一部分生理盐水不进行吸引、排出,而仅将试样用分注探针11a浸渍于色素溶液、生理盐水。由此,能够提取色素对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外表面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一部分生理盐水不进行吸引、排出,而对其余的生理盐水进行吸引、排出,从而能够得到关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内表面、外表面的表面状态这两者的信息。对于色素溶液也同样地,通过浸渍试样用分注探针11a并不进行吸引、排出而提起,从而能够使色素附着于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外表面。基于色素量来评价表面状态的步骤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根据色素带入试验的结果得知色素带入量超过阈值的情况下,控制器21可以输出该状况而催促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维护、更换。作为输出形式,可以考虑在控制器21所具备的存储装置中存储表示该状况的数据、画面显示等。进而,也可以从自动分析装置100向服务器计算机发送试验结果,由该服务器计算机判断是否需要维护等。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评价试样用分注探针11a的表面状态进行了说明,但关于其他分注探针(例如试剂用分注探针)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符号说明
3:清洗机构,4:分光光度计,5: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7:试剂用分注机构,7a:试剂用分注探针,8:试剂分注机构,8a:试剂用分注探针,9:试剂盘,10:试剂瓶,11:试样用分注机构,11a:试样用分注探针,13:清洗槽,14:清洗槽,15:试样容器,16:支架,17:试样输送机构,18:试剂用注射器,19:试样用注射器,20:清洗用泵,21:控制器,30:清洗槽,31:清洗槽,32:清洗槽,33:清洗槽,36:泵,40:压力传感器,41:恒温槽,42:清洗槽,43:清洗液箱,44:清洗液用注射器,45:清洗加速机构,46:清洗液,51:试剂瓶,52:试剂瓶,801-1:反应容器,801-5:反应容器,801-6:反应容器,801-9:反应容器,801-10:反应容器,810:清洗机构,820:清洗机构,901-1:探针侵入口,901-2:探针侵入口,902-1:区域,902-2:区域,903:分隔板。

Claims (13)

1.一种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对用于分注液体试样的分注装置所具备的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进行评价的试验方法,具有:
第一分注步骤,通过所述分注装置所具备的第一分注探针,将溶解有色素的第一溶液分注到第一容器中;
第二分注步骤,通过所述第一分注探针,将未溶解色素的第二溶液分注到与所述第一容器不同的第二容器中;
第一吸引排出步骤,通过所述分注装置所具备的与所述第一分注探针不同的第二分注探针,吸引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所述第一溶液,并且将所吸引的所述第一溶液从所述第二分注探针排出;
第二吸引排出步骤,通过所述第二分注探针,吸引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所述第二溶液,并且将所吸引的所述第二溶液从所述第二分注探针排出;
通过计算从所述第二分注探针排出的所述第二溶液中所含的所述色素的量,计算残留于所述第二分注探针的所述色素被所述第二溶液回收的量的步骤;以及
根据被所述第二溶液回收的所述色素的量来评价所述第二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注装置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具备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所述试验方法还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分注探针将所述第一溶液分注到所述第一容器中之后,使所述盘旋转到所述第一分注探针能够将所述第二溶液分注到所述第二容器的位置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第二分注探针排出所述第一溶液之后,使所述盘旋转到所述第二分注探针能够吸引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所述第二溶液的位置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还具有重复步骤,通过重复进行所述第一吸引排出步骤和所述第二吸引排出步骤,从而重复评价所述第二分注探针的表面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还具有第三分注步骤,通过所述第一分注探针将所述第二溶液分注到与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都不同的第三容器中,
在所述重复步骤中,依次实施下述各步骤:
所述第一吸引排出步骤;
所述第二吸引排出步骤;
所述第一吸引排出步骤;
第三吸引排出步骤,通过所述第二分注探针吸引所述第三容器中的所述第二溶液,并且将所吸引的所述第二溶液从所述第二分注探针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引排出步骤中,通过将所述第二分注探针从所述第一容器吸引的所述第一溶液向所述第一容器排出,从而重复使用所述第一容器中的所述第一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吸引排出步骤中,将所述第二分注探针从所述第一容器吸引的所述第一溶液向空的容器排出,
在所述第二吸引排出步骤中,将所述第二分注探针从所述第二容器吸引的所述第二溶液向空的容器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色素为酸性色素,
所述第一溶液的pH为2.0以上且6.0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素为橙色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注装置还具备对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
所述试验方法还具有:
第一清洗步骤,在所述第一吸引排出步骤完成之后,利用所述清洗机构清洗所述第一容器;以及
第二清洗步骤,在所述第二吸引排出步骤完成之后,利用所述清洗机构清洗所述第二容器,
其中,同时实施所述第一清洗步骤和所述第二清洗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注装置在能够旋转的盘上具备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所述清洗机构具备沿着所述盘的圆周分别布置的第一清洗部和第二清洗部,
在所述第一清洗步骤和所述第二清洗步骤中,在所述盘上,将所述第一容器和所述第二容器分别布置在当所述第一清洗部清洗所述第一容器时所述第二清洗部能够清洗所述第二容器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方法还具有:
将所述第二分注探针浸渍于所述第一溶液之后不吸引所述第一溶液而将所述第二分注探针从所述第一溶液提起,由此使所述色素附着于所述第二分注探针的外表面的步骤;
在将所述外表面上附着有所述色素的所述第二分注探针浸渍于所述第二溶液之后,不吸引所述第二溶液而将所述第二分注探针从所述第二溶液提起的步骤;
根据残留在所述第二分注探针的外表面的所述色素,计算被带入到所述第二溶液中的所述色素的量的步骤;以及
根据被带入到所述第二溶液中的所述色素的量来评价所述分注探针的外表面的表面状态的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分注步骤和所述第二分注步骤之前的时刻,所述第一溶液和所述第二溶液容纳在内部由隔壁分隔的瓶中,
所述第一分注探针具备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柱的第一臂、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一步安装于所述第一臂的第二臂,
在所述第一分注步骤中,从所述瓶向所述第一容器分注所述第一溶液,
在所述第二分注步骤中,从所述瓶向所述第二容器分注所述第二溶液。
13.一种分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执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试验方法的控制器。
CN201980052232.2A 2018-09-25 2019-08-05 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Pending CN1125438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9129A JP6999527B2 (ja) 2018-09-25 2018-09-25 試験方法、分注装置
JP2018-179129 2018-09-25
PCT/JP2019/030626 WO2020066300A1 (ja) 2018-09-25 2019-08-05 試験方法、分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43872A true CN112543872A (zh) 2021-03-23

Family

ID=69952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2232.2A Pending CN112543872A (zh) 2018-09-25 2019-08-05 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79902B2 (zh)
EP (1) EP3859349A4 (zh)
JP (1) JP6999527B2 (zh)
CN (1) CN112543872A (zh)
WO (1) WO20200663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0412B2 (ja) * 2017-06-14 2021-02-1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試験キット、試験方法、分注装置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599B1 (zh) * 1969-03-18 1974-03-05
JPS51119511A (en) * 1975-04-11 1976-10-20 Sekisui Koji Kk Unit plate
US4451433A (en) * 1980-11-10 1984-05-29 Hitachi, Ltd. Automatic chemical analyzer
WO1993020444A1 (en) * 1992-03-27 1993-10-14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s for providing homogeneous reagents
KR200281334Y1 (ko) * 2002-04-02 2002-07-13 손영필 복합 보온병
CN1551803A (zh) * 2001-09-07 2004-12-01 Dade���˾ 具有防止再使用的装置的多隔腔试剂容器
JP3109443U (ja) * 2004-12-17 2005-05-1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7047038A (ja) * 2005-08-10 2007-02-22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液体分注装置
JP2007205763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キャリーオーバーチェック方法、キャリーオーバーチェックプログラム及びキャリーオーバーチェックキット
JP2008175731A (ja) * 2007-01-19 2008-07-31 Toshiba Corp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の保守方法
WO2011048184A1 (en) * 2009-10-21 2011-04-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etection of plurality of targets in biological samples
JP2012220436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shiba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3253934A (ja) * 2012-06-08 2013-12-1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キャリーオーバー試験方法
WO2017163613A1 (ja) * 2016-03-25 2017-09-28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0412B2 (ja) 2017-06-14 2021-02-17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試験キット、試験方法、分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9599B1 (zh) * 1969-03-18 1974-03-05
JPS51119511A (en) * 1975-04-11 1976-10-20 Sekisui Koji Kk Unit plate
US4451433A (en) * 1980-11-10 1984-05-29 Hitachi, Ltd. Automatic chemical analyzer
WO1993020444A1 (en) * 1992-03-27 1993-10-14 Abbott Laboratories Methods for providing homogeneous reagents
CN1551803A (zh) * 2001-09-07 2004-12-01 Dade���˾ 具有防止再使用的装置的多隔腔试剂容器
KR200281334Y1 (ko) * 2002-04-02 2002-07-13 손영필 복합 보온병
JP3109443U (ja) * 2004-12-17 2005-05-19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7047038A (ja) * 2005-08-10 2007-02-22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液体分注装置
JP2007205763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キャリーオーバーチェック方法、キャリーオーバーチェックプログラム及びキャリーオーバーチェックキット
JP2008175731A (ja) * 2007-01-19 2008-07-31 Toshiba Corp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の保守方法
WO2011048184A1 (en) * 2009-10-21 2011-04-2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etection of plurality of targets in biological samples
CN102803510A (zh) * 2009-10-21 2012-11-28 通用电气公司 生物样品中多个靶的检测
JP2012220436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shiba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3253934A (ja) * 2012-06-08 2013-12-19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キャリーオーバー試験方法
WO2017163613A1 (ja) * 2016-03-25 2017-09-28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9527B2 (ja) 2022-01-18
WO2020066300A1 (ja) 2020-04-02
US11879902B2 (en) 2024-01-23
JP2020051803A (ja) 2020-04-02
EP3859349A1 (en) 2021-08-04
EP3859349A4 (en) 2022-06-08
US20210318344A1 (en)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0447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検体分注方法
EP2196805B1 (en) Analysis device
JP574492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3811773A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清洗方法
WO2009104763A1 (ja) 攪拌装置および分析装置
JP667648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で液体をピペッティングする方法
JP2008224385A (ja) 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EP3415921B1 (en) Automated analyzer
JP2011128075A (ja) 自動分析装置、自動分析装置の検体攪拌方法および検体分注方法
JP2013536951A (ja) 全血混合の完全さを決定するための全血吸引の圧力モニタリング
CN110869769B (zh) 试验套件、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JP365916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071765A (ja) 分注プローブ洗浄方法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
CN110320380B (zh) 自动分析装置和自动分析方法
JP566125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227441B2 (ja) 分析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112543872A (zh) 试验方法、分注装置
JP2010271203A (ja) 液体のサンプリング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692871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6170075A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方法
CN116106569A (zh) 自动分析装置
WO2017163567A1 (ja) 溶液吐出装置及び溶液の吐出制御方法
WO2010104073A1 (ja) 検体分注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CN112213507A (zh) 自动分析装置和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05291727A (ja) 生化学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