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4104A - 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4104A
CN112424104A CN201880095659.6A CN201880095659A CN112424104A CN 112424104 A CN112424104 A CN 112424104A CN 201880095659 A CN201880095659 A CN 201880095659A CN 112424104 A CN112424104 A CN 112424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rope
rope
terminal structure
elevator
inser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56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力雄
山中甫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24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1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 B66B7/085Belt termina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2Bel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04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with wedging action, e.g. friction c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1/00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 F16G11/06Means for fastening cables or ropes to one another or to other objects; Caps or sleeves for fixing on cables or ropes with laterally-arranged scre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在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中,插入体与具有扁平形状的截面的电梯绳索接触。设置于插入体的按压部维持将插入体按压到电梯绳索的状态。电梯绳索和插入体被保持在壳体的贯通孔内。贯通孔的内表面具有位于电梯绳索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第1承接面和第2承接面。第1承接面与第2承接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贯通孔的绳索通过口而变小。插入体具有配置在电梯绳索与第1承接面之间的第1插入部件。

Description

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电梯绳索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电梯绳索末端组装体,其通过将夹着电梯绳索的一对楔形元件保持在楔形壳体内,从而将电梯绳索保持在楔形壳体内。在这样的以往的电梯绳索末端组装体中,为了防止电梯绳索从一对楔形元件间脱落,在电梯绳索的端部安装有绳索端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291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电梯绳索末端组装体中,若电梯绳索的张力消失,则存在一对楔形元件向从楔形壳体脱落的方向移动的情况。若一对楔形元件从楔形壳体脱落,则各楔形元件与电梯绳索之间的间隙扩大,各楔形元件难以被插入到壳体内。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容易更可靠地确保插入体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状态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具备:插入体,其与具有扁平形状的截面的电梯绳索接触;按压部,其设置于插入体,维持将插入体按压到电梯绳索的状态;以及壳体,其设置有具有绳索通过口的贯通孔,电梯绳索和插入体被保持在贯通孔内,电梯绳索从壳体的外部穿过绳索通过口到达贯通孔内,贯通孔的内表面具有位于电梯绳索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第1承接面和第2承接面,第1承接面与第2承接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绳索通过口而变小,插入体具有配置在电梯绳索与第1承接面之间的第1插入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能够容易更可靠地确保插入体插入到壳体的贯通孔中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图2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5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1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图9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4是沿着图12的XIV-XIV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2的XV-XV线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图16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主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侧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图16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21是沿着图19的XXI-XXI线的剖视图。
图22是沿着图19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图23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主视图。
图25是示出图24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26是示出图24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后视图。
图27是示出图24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侧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7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图23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30是沿着图28的XXX-XXX线的剖视图。
图31是沿着图28的XXXI-XXXI线的剖视图。
图32是沿着图26的XXXII-XXXII线的剖视图。
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的立体图。
图34是示出从其他方向观察图33的第1末端结构体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5是示出图33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主视图。
图36是示出从图35的左侧观察时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侧视图。
图37是示出图36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38是示出从图35的右侧观察时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侧视图。
图39是示出图38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40是示出图33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图34的第1末端结构体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42是沿着图39的XXXXII-XXXXII线的剖视图。
图43是沿着图39的XXXXIII-XXXX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结构图。在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轿厢3和对重4。轿厢3和对重4是能够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的升降体。在井道1的上部设置有机房2。
在机房2中设置有曳引机6和偏导轮7。曳引机6是产生使轿厢3和对重4向上下方向移动的驱动力的驱动装置。此外,曳引机6具有利用曳引机6的驱动力进行旋转的驱动绳轮5。偏导轮7从驱动绳轮5离开地配置。
在驱动绳轮5和偏导轮7上卷挂有多根电梯绳索8。作为电梯绳索8,例如可以举出捻合多根纤维而构成的长条物、使树脂浸渍在多根纤维中而成型的长条物。各电梯绳索8的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即,各电梯绳索8是具有扁平形状的截面的带。轿厢3和对重4被各电梯绳索8悬吊在井道1内。轿厢3和对重4与驱动绳轮5的旋转相应地在井道1内向上下方向移动。
在各电梯绳索8的第1端部分别设置有作为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的第1末端结构体9。在各电梯绳索8的第2端部分别设置有作为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的第2末端结构体20。各第1末端结构体9与轿厢3的上部连接。各第2末端结构体20与对重4的上部连接。由此,在该例子中,轿厢3和对重4以1:1绕绳方式悬吊。第2末端结构体20的结构与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
图2是示出图1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2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图2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侧视图。图6是示出图2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5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5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第1末端结构体9具有:插入体15,其与电梯绳索8接触;多个螺丝13,它们作为将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的按压部;以及壳体10,其容纳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
壳体10具有:一对平行板101,它们彼此平行地配置;以及第1承接板102和第2承接板103,它们彼此对置地配置在一对平行板101之间。第1承接板102固定于一对平行板101中的各个平行板101。此外,第2承接板103也固定于一对平行板101中的各个平行板101。即,壳体10是通过组合一对平行板101、第1承接板102及第2承接板103而构成的。
在壳体10设置有由一对平行板101、第1承接板102及第2承接板103包围的贯通孔104。贯通孔104贯通壳体10。由此,贯通孔104具有作为第1开口部的绳索通过口和作为第2开口部的插入体口。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设置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前端部。此外,贯通孔104的插入体口设置在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在贯通孔104中保持有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
如图7和图8所示,贯通孔104的内表面具有由第1承接板102形成的第1承接面102a和由第2承接板103形成的第2承接面103a。第1承接面102a和第2承接面103a在贯通孔10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第1承接面102a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贯通孔104的插入体口朝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而连续地变小。在该例中,第1承接面102a及第2承接面103a分别相对于壳体10的轴线倾斜。
在各平行板101上设置有多个长孔105。多个长孔105设置在沿着第1承接板102彼此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位置和沿着第2承接板103彼此隔开间隔地排列的位置。第1承接板102及第2承接板103分别由穿过各长孔105的多个固定螺丝106固定于各平行板101。第1承接板102和第2承接板103相对于一对平行板101的各自的位置能够通过调整各长孔105中的固定螺丝106的位置来进行调整。
在各平行板101上设置有安装孔107。各安装孔107位于壳体10的长度方向后端部。第1末端结构体9借助穿过第1末端结构体9的各安装孔107的安装部件与轿厢3连接。另一方面,第2末端结构体20借助穿过第2末端结构体20的各安装孔的安装部件与对重4连接。
电梯绳索8从壳体10的外部穿过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到达贯通孔104内。在电梯绳索8设置有沿着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的第1绳索面和第2绳索面。第1绳索面和第2绳索面在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电梯绳索8以第1绳索面朝向第1承接面102a且第2绳索面朝向第2承接面103a的状态插入到贯通孔104中。由此,第1承接面102a和第2承接面103a位于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的两侧。
插入体15具有第1插入部件11和第2插入部件12。第1插入部件11配置在电梯绳索8与第1承接面102a之间。第2插入部件12配置在电梯绳索8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第1插入部件11和第2插入部件12在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上夹着电梯绳索8。
第1插入部件11以使第1插入部件11的长度方向与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使第1插入部件11的宽度方向与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第1插入部件11的厚度方向与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一致。
第2插入部件12以使第2插入部件12的长度方向与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使第2插入部件12的宽度方向与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一致的状态配置。第2插入部件12的厚度方向与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一致。在该例中,第1插入部件11和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宽度方向尺寸比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有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和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在第1插入部件11的厚度方向上与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对置。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与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贯通孔104的插入体口朝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而连续地变小。由此,第1插入部件11的形状成为楔状。
在第1插入部件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沿着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对第1阶梯部113。一对第1阶梯部113位于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的宽度方向两侧。各第1阶梯部113是从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侧朝向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凹陷的凹部。
此外,在第1插入部件11,沿着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对第1阶梯部113各自的底面作为第1加压面114。由此,各第1加压面114的位置比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的位置接近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各第1加压面114与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平行。
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与电梯绳索8的第1绳索面接触。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与第1承接面102a接触。各第1加压面114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离开。由此,在各第1加压面114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空间。
如图7和图8所示,在第2插入部件12设置有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和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在第2插入部件12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对置。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与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之间的距离随着从贯通孔104的插入体口朝向绳索通过口而连续地变小。由此,第2插入部件12的形状成为楔状。
在第2插入部件12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沿着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对第2阶梯部123。一对第2阶梯部123位于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的宽度方向两侧。各第2阶梯部123是从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侧朝向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凹陷的凹部。
此外,在第2插入部件12,沿着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一对第2阶梯部123各自的底面作为第2加压面124。由此,各第2加压面124的位置比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的位置接近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各第2加压面124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平行。
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与电梯绳索8的第2绳索面接触。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与第2承接面103a接触。各第2加压面124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离开。由此,在各第2加压面124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空间。
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有从各第1加压面114到达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沿第1插入部件11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在第2插入部件12设置有从各第2加压面124到达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的多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沿第2插入部件12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
各螺丝13设置于插入体15。此外,各螺丝13以穿过第1插入部件11的通孔的状态安装于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各螺丝13沿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各螺丝13配置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设定范围内。在该例中,配置各螺丝13的设定范围成为从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到比插入体15的中央位置接近长度方向前端部的位置的范围。
此外,如图5所示,各螺丝13配置在沿着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电梯绳索8的区域偏离的位置。由此,各螺丝13被配置成不贯通电梯绳索8。进而,各螺丝13被拧入到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各螺丝13在被拧入到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的状态下紧固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
各螺丝13通过紧固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而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由此,各螺丝13在沿着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电梯绳索8的区域偏离的位置处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此外,各螺丝13向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彼此接近的方向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电梯绳索8利用通过各螺丝13的拧紧而施加到插入体15的按压力,被把持在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之间。
各螺丝13的头部配置在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与第1加压面114之间的空间。此外,通过将螺丝13拧入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各螺丝13的头部对第1加压面114施加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
各螺丝13通过维持紧固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的状态,而维持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状态。由此,插入体15与电梯绳索8一体化。因此,无论插入体15是否插入到贯通孔104内,都维持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的状态。
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保持在第1承接面102a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在插入体15中,第1插入部件11未固定于第2插入部件12,允许第1插入部件11和第2插入部件12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因此,随着电梯绳索8被牵拉而插入体15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移动,第1插入部件11和第2插入部件12通过第1承接面102a和第2承接面103a的引导而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由此,随着电梯绳索8被牵拉而插入体15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移动,插入体15被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的大小变大。
在这样的第1末端结构体9及第2末端结构体20中,利用多个螺丝13维持将插入体15按压到具有扁平形状的截面的电梯绳索8的状态。因此,无论有无壳体10,都能够维持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的状态。
例如,在电梯的安装作业时处理电梯绳索8的情况下,在轿厢3紧急停止时轿厢3受到冲击而电梯绳索8摆动的情况下,存在电梯绳索8的张力消失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插入体15有可能从贯通孔104的插入体口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插入体15从壳体10脱离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使插入体15插入到壳体10的贯通孔104。因此,能够容易更可靠地确保插入体15插入到壳体10的贯通孔104中的状态。
并且,插入体15具有:第1插入部件11,其配置在电梯绳索8与第1承接面102a之间;和第2插入部件12,其配置在电梯绳索8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因此,能够在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之间把持电梯绳索8。由此,能够容易地维持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的状态。此外,即使插入体15从壳体10脱落,也能够使电梯绳索8难以从插入体15脱落。
此外,在第1插入部件11中,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与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而变小。因此,能够容易使第1插入部件11插入到贯通孔104。此外,能够增大第1插入部件11分别相对于电梯绳索8和第1承接面102a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保持于贯通孔104内的状态。
此外,在第2插入部件12中,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而变小。因此,能够容易使第2插入部件12插入到贯通孔104。此外,能够增大第2插入部件12分别相对于电梯绳索8和第2承接面103a的接触面积。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保持于贯通孔104内的状态。
进而,通过将第1插入部件11和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形状形成为楔状,能够将第1插入部件11和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形状形成为相同的形状。由此,能够实现部件的形状的通用化,能够减少部件种类的数量。此外,能够使贯通孔104内的电梯绳索8的位置接近贯通孔104的轴线。由此,能够减小被电梯绳索8牵拉时的施加到壳体10的力的侧偏。
此外,各螺丝13向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彼此接近的方向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因此,能够在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之间把持电梯绳索8。由此,能够容易地维持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的状态。
此外,在插入体15设置有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离开的第1加压面114。而且,各螺丝13的头部对第1加压面114施加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因此,能够将各螺丝13的头部配置在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与第1加压面114之间产生的空间,能够避免各螺丝13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冲突。
此外,第1加压面114成为设置于插入体15的作为凹部的第1阶梯部113的底面。因此,能够在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与第1加压面114之间更可靠地产生空间。
此外,第1阶梯部113沿着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插入体15。因此,能够遍及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地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由此,能够将插入体15更可靠地保持于电梯绳索8。
此外,各螺丝13在沿着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电梯绳索8的区域偏离的位置处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因此,能够不使各个螺丝13贯通电梯绳索8地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由此,能够省去在电梯绳索8形成供螺丝13穿过的孔的作业。
此外,插入体15的宽度方向尺寸比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尺寸大。因此,即使在电梯绳索8相对于插入体15的位置向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插入体15更可靠地按压到电梯绳索8。
此外,各螺丝13通过紧固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而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状态。
此外,壳体10是通过利用固定螺丝106组合一对平行板101、第1承接板102及第2承接板103而构成的。因此,能够使用通用的板部件以及通用的螺丝制造壳体10。由此,能够不需要制造壳体10时的铸造作业和焊接作业,能够容易且在短时间内进行壳体10的制造。此外,也能够容易制造不批量生产的特殊规格的壳体10。
实施方式2.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9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图9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侧视图。图12是示出图11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图9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4是沿着图12的XIV-XIV线的剖视图。图15是沿着图12的XV-XV线的剖视图。
壳体10是单一部件。即,壳体10的一对平行板101、第1承接板102及第2承接板103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为不能分解。在该例中,壳体10为铸造成型部件。第1承接板102及第2承接板103各自相对于各平行板101的边界成为壳体10的四个角部。在壳体10的四个角部形成有曲面部R。
作为按压部的各螺丝13仅配置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设定范围内。配置各螺丝13的设定范围成为比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靠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侧的范围。即,各螺丝13仅配置在将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对半分割而成的两个范围中的远离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的一侧的范围内。因此,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在远离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的设定范围内被施加到第1加压面114。作为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的第2末端结构体20的结构与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第1末端结构体9及第2末端结构体20中,壳体10为单一部件。因此,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提高壳体10的强度,能够实现壳体10的轻量化及小型化。
此外,配置各螺丝13的设定范围成为比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靠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侧的范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确保配置各螺丝13的头部的空间。即,第1加压面114与第1承接面102a之间的空间以及第2加压面124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的空间越接近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就越大。由此,通过使各螺丝13的位置集中于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侧,能够扩大配置各螺丝13的头部的空间。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各螺丝13的头部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冲突。此外,在该情况下,在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中的任意一方设置供螺丝13穿过的通孔,在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中的另一方设置供螺丝13安装的螺纹孔,由此也可以去掉螺母。
此外,将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相对于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的角度作为第1插入部件11的长度方向前端部的角度,将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相对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的角度作为第2插入部件12的长度方向前端部的角度。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配置各螺丝13的设定范围集于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侧,能够减小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长度方向前端部的角度。由此,能够使插入体15朝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更深地进入第1承接面102a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能够使插入体15难以从贯通孔104脱落。
而且,能够使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的大小的分布从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向长度方向前端部变小。由此,在电梯绳索8的被按压有插入体15的部分与电梯绳索8的从插入体15出来的部分的边界处,能够缓和力集中于电梯绳索8。因此,能够抑制电梯绳索8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前端部处断裂。
即,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前端部的位置成为电梯绳索8的被插入体15把持的部分与电梯绳索8的未被插入体15把持的部分的边界位置。因此,电梯绳索8摆动或电梯绳索8的牵拉角度变化,由此,电梯绳索8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前端部的位置产生疲劳,电梯绳索8可能断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的大小的分布朝向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前端部而变小,因此能够抑制电梯绳索8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前端部的位置的疲劳。
另外,在实施方式1及2中,穿过第1插入部件11的通孔的螺丝13安装于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但是,也可以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从各第1加压面114到达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的多个螺纹孔,在第2插入部件12设置从各第2加压面124到达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的多个通孔。在这种情况下,各螺丝13以穿过第2插入部件12的通孔的状态安装于第1插入部件11的螺纹孔。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各螺丝13的头部配置在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与第2加压面124之间的空间。通过将螺丝13拧入第1插入部件11的螺纹孔,各螺丝13的头部对第2加压面124施加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
此外,在实施方式1及2中,作为凹部的第1阶梯部113的底面成为第1加压面114。但是,也可以不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凹部。例如,也可以在第1插入部件11的长度方向后端部形成与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平行的平面作为第1加压面。在该情况下,第1加压面成为从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连续的平面。即使这样,也能够在第1加压面与第1承接面102a之间产生空间,能够通过按压部对第1加压面施加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
此外,在实施方式1及2中,作为凹部的第2阶梯部123的底面成为第2加压面124。但是,也可以不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凹部。例如,也可以在第2插入部件12的长度方向后端部形成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平行的平面作为第2加压面。在该情况下,第2加压面成为从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连续的平面。即使这样,也能够在第2加压面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产生空间,能够通过按压部对第2加压面施加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
实施方式3.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9的立体图。图17是示出图16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主视图。图18是示出图17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侧视图。图19是示出图18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侧视图。图20是示出图16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立体图。图21是沿着图19的XXI-XXI线的剖视图。图22是沿着图19的XXII-XXII线的剖视图。
壳体10是单一部件。即,壳体10的一对平行板101、第1承接板102及第2承接板103通过一体成型而形成为不能分解。在该例中,壳体10为铸造成型部件。
第1承接面102a随着从贯通孔104的插入体口朝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而向接近壳体10的轴线的方向倾斜。第2承接面103a沿着壳体10的轴线配置。由此,壳体10的形状成为向一侧伸出的非对称形状。
在第1插入部件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截面圆形的多个沉孔115。各沉孔115在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各个沉孔115是从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侧向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凹陷的凹部。各沉孔115的深度方向与第1插入部件11的厚度方向一致。
此外,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有各沉孔115各自的底面作为加压面116。由此,各加压面116的位置比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的位置接近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各加压面116与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平行。各加压面116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离开。由此,在各加压面116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之间产生沉孔115内的空间。
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平行。由此,第2插入部件12的形状成为平板状。在该例中,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任何位置,第2插入部件12的厚度都比第1插入部件11的厚度小。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与电梯绳索8的第2绳索面接触。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与第2承接面103a接触。由此,插入到贯通孔104内的电梯绳索8被配置成相对于第1承接面102a倾斜,并且与第2承接面103a平行。
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有从各加压面116到达第1绳索侧对置面111的多个通孔。各通孔的内径比各沉孔115的内径小。在第2插入部件12设置有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到达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的多个螺纹孔。
各螺丝13以穿过第1插入部件11的通孔的状态安装于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各螺丝13沿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此外,各螺丝13配置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设定范围内。在该例中,配置各螺丝13的设定范围成为从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到比插入体15的中央位置接近长度方向前端部的位置的范围。
此外,如图19所示,各螺丝13配置在沿着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电梯绳索8的区域偏离的位置。由此,各螺丝13被配置成不贯通电梯绳索8。进而,各螺丝13被拧入到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各螺丝13在被拧入到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的状态下紧固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
各螺丝13通过紧固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而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由此,各螺丝13在沿着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电梯绳索8的区域偏离的位置处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此外,各螺丝13向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彼此接近的方向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电梯绳索8利用通过各螺丝13的拧紧而施加到插入体15的按压力,被把持在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之间。
各螺丝13的头部配置在沉孔115内的空间。此外,通过将螺丝13拧入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各螺丝13的头部对加压面116施加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力。第1末端结构体9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此外,作为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的第2末端结构体20的结构与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第1末端结构体9和第2末端结构体20中,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平行。因此,能够将第2插入部件12的形状形成为平板状。由此,能够减小第2插入部件12的厚度方向尺寸,能够实现壳体10的小型化。此外,能够将壳体10的形状形成为非对称形状。因此,通过选择壳体10不突出的方向来配置壳体10,能够避免壳体10与其他设备的冲突。
此外,在第1插入部件11设置有多个沉孔115的底面作为加压面116。因此,能够减小在第1插入部件11中确保加压面116的空间。由此,能够增大第1壳体侧对置面112的面积,能够使插入体15难以从贯通孔104脱落。
此外,多个沉孔115设置于第1插入部件11。因此,能够加深沉孔115的深度。即,第1插入部件11的形状为楔状,因此第1插入部件11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比第2插入部件12的厚度大。因此,通过在第1插入部件11的厚度大的部分设置沉孔115,能够确保沉孔115的深度。由此,能够在沉孔115内的空间中更可靠地配置螺丝13的头部,能够更可靠地避免螺丝13的头部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冲突。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多个沉孔115设置于第1插入部件11。但是,也可以在第2插入部件12设置多个沉孔115。在该情况下,作为各沉孔115的底面的加压面116设置于第2插入部件12。另外,在该情况下,供螺丝13穿过的多个通孔设置于第2插入部件12,供螺丝13安装的多个螺纹孔设置于第1插入部件11。即使这样,通过将穿过第2插入部件12的通孔的螺丝13拧入第1插入部件11的螺纹孔,也能够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
实施方式4.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9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图23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主视图。图25是示出图24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主视图。图26是示出图24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后视图。图27是示出图24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侧视图。图28是示出图27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侧视图。图29是示出图23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立体图。图30是沿着图28的XXX-XXX线的剖视图。图31是沿着图28的XXXI-XXXI线的剖视图。图32是沿着图26的XXXII-XXXII线的剖视图。
插入体15的宽度方向尺寸与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尺寸相同。此外,如图32所示,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宽度方向两端面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离开。由此,在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宽度方向两端面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空间。
在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宽度方向两端面与贯通孔104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的空间中配置有作为按压部的多个夹紧件130。在该例子中,在插入体15的宽度方向两侧各配置有两个夹紧件130。各夹紧件130设置于插入体15。
各夹紧件130具有固定于第1插入部件11的宽度方向端面的夹紧件主体131和固定于第2插入部件12的宽度方向端面的固定钩132。
夹紧件主体131具有能够钩住固定钩132的可动钩和使可动钩相对于第1插入部件11移动的操作杆。各夹紧件130通过夹紧件主体131利用操作杆的操作拉近钩有可动钩的固定钩132,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由此,各夹紧件130在沿着电梯绳索8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电梯绳索8的区域偏离的位置处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此外,各夹紧件130向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彼此接近的方向对插入体15施加按压力。因此,电梯绳索8利用各夹紧件130的按压力被把持在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之间。
各夹紧件130通过维持将钩有可动钩的固定钩132拉近夹紧件主体131的状态,而维持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状态。由此,无论插入体15是否插入到贯通孔104内,都维持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的状态。第1末端结构体9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3中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此外,作为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的第2末端结构体20的结构与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第1末端结构体9及第2末端结构体20中,具有夹紧件主体131和固定钩132的多个夹紧件130被用作按压部。因此,仅通过钩住固定钩132的夹紧件主体131拉近固定钩132,就能够容易地进行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作业。
另外,也可以将配置各夹紧件130的设定范围设定在比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靠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后端部侧的位置。这样,与实施方式2同样,能够抑制电梯绳索8在插入体15的长度方向前端部处断裂。此外,能够更可靠地确保配置各夹紧件130的空间。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插入体15的宽度方向尺寸与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尺寸相同。但是,也可以使插入体15的宽度方向尺寸比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尺寸大。这样,即使在插入体15的位置向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插入体15更可靠地按压到电梯绳索8。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夹紧件主体131设置于第1插入部件11,固定钩132设置于第2插入部件12。但是,也可以将固定钩132设置于第1插入部件11,将夹紧件主体131设置于第2插入部件12。
实施方式5.
图3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即第1末端结构体9的立体图。图34是示出从其他方向观察图33的第1末端结构体9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5是示出图33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主视图。图36是示出从图35的左侧观察时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侧视图。图37是示出图36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侧视图。图38是示出从图35的右侧观察时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侧视图。图39是示出图38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侧视图。图40是示出图33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立体图。图41是示出图34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内部的立体图。图42是沿着图39的XXXXII-XXXXII线的剖视图。图43是沿着图39的XXXXIII-XXXXIII线的剖视图。
插入体15具有第1插入部件11和一对第2插入部件12。第1插入部件1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一对第2插入部件12沿着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配置在电梯绳索8与第2承接面103a之间。此外,一对第2插入部件12在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由此,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一端部被夹在第1插入部件11的宽度方向一端部与一个第2插入部件12之间。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被夹在第1插入部件11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与另一个第2插入部件12之间。
如图43所示,在各第2插入部件12设置有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和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在第2插入部件12的厚度方向上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对置。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平行。由此,第2插入部件12的形状成为平板状。
在各第2插入部件12设置有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到达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的多个螺纹孔。在各第2插入部件12中,多个螺纹孔沿第2插入部件12的长度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设置。
作为按压部的各螺丝13以穿过第1插入部件11的通孔的状态安装于各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与实施方式1相同,各螺丝13在拧入各第2插入部件12的螺纹孔的状态下,紧固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利用因各螺丝13的拧紧而施加到插入体15的按压力,被把持在第1插入部件11与第2插入部件12之间。
如图42和图43所示,第2承接面103a具有:一对插入体接触面部21,它们在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和绳索接触面部22,其位于一对插入体接触面部21之间。绳索接触面部22和一对插入体接触面部21分别沿着电梯绳索8的长度方向形成。此外,绳索接触面部22形成在比一对插入体接触面部21的位置接近第1承接面102a的位置。
各第2插入部件12的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与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第2绳索面接触。各第2插入部件12的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分别与第2承接面103a的一对插入体接触面部21接触。第2承接面103a的绳索接触面部22与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中间部的第2绳索面接触。因此,各第2插入部件12的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和第2承接面103a的绳索接触面部22与电梯绳索8的第2绳索面接触。第1末端结构体9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3中的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此外,作为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的第2末端结构体20的结构与第1末端结构体9的结构相同。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第1末端结构体9以及第2末端结构体20中,第2承接面103a的绳索接触面部22与电梯绳索8接触。因此,能够不仅利用壳体10与各第2插入部件12之间的摩擦力,还利用壳体10与电梯绳索8之间的摩擦力,将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保持在贯通孔104内。由此,能够调整壳体10分别相对于由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电梯绳索8和第2插入部件12的摩擦力,能够容易调整将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保持在贯通孔104内所必需的摩擦力。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第2承接面103a的一对插入体接触面部21与第2插入部件12接触。但是,也可以没有各第2插入部件12。在该情况下,仅第1插入部件11被多个螺丝13紧固到电梯绳索8。此外,在该情况下,在各螺丝13的头部与第1插入部件11之间夹着第1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状态下,各螺丝13被拧入第1插入部件11的螺纹孔。由此,第1插入部件11被按压到电梯绳索8。即使这样,无论有无壳体10,都能够将插入体15保持于电梯绳索8,能够将电梯绳索8和插入体15保持在第1承接面102a与绳索接触面部22之间。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供螺丝13穿过的多个通孔设置于第1插入部件11,供螺丝13安装的多个螺纹孔设置于各第2插入部件12。但是,也可以将供螺丝13穿过的多个通孔设置于各第2插入部件12,将供螺丝13安装的多个螺纹孔设置于第1插入部件11。即使这样,通过将穿过第2插入部件12的通孔的螺丝13拧入第1插入部件11的螺纹孔,也能够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
此外,在实施方式1~3和5中,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部为螺丝13。但是,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按压部也可以具有螺丝和螺母。在该情况下,在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分别设置有多个通孔。此外,在该情况下,在按压部的依次穿过第1插入部件11及第2插入部件12各自的通孔的螺丝上安装按压部的螺母。第1插入部件11、第2插入部件12及电梯绳索8通过将螺母拧入螺丝而被紧固在螺丝的头部与螺母之间。螺丝以及螺母通过紧固第1插入部件11、第2插入部件12以及电梯绳索8,而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即使这样,也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维持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状态。
在按压部具有螺丝以及螺母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螺丝的头部与插入体15之间、以及螺母与插入体15之间的至少任一方夹设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垫圈。这样的话,能够使紧固电梯绳索8与插入体15的螺丝和螺母难以松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1~3及5中,各螺丝13的头部与插入体15接触。但是,也可以在各螺丝13的头部与插入体15之间夹设作为弹性部件的弹簧垫圈。这样的话,能够使紧固电梯绳索8与插入体15的各螺丝13难以松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将插入体15按压到电梯绳索8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1~3和5中,各螺丝13配置在电梯绳索8的宽度方向外侧。但是,各螺丝13也可以贯通电梯绳索8。
此外,在实施方式3~5中,第2插入部件12的形状为平板状。但是,也可以将第2插入部件12的形状形成为楔状。即,在第2插入部件12中,第2壳体侧对置面122与第2绳索侧对置面12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随着朝向贯通孔104的绳索通过口而连续地变小。
此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轿厢3和对重4以1:1绕绳方式悬吊。但是,也可以将电梯绳索8卷挂在设置于轿厢3的轿厢悬吊轮和设置于对重4的对重悬吊轮,并将第1末端结构体9及第2末端结构体20分别安装在井道1的上部,由此将轿厢3和对重4以2:1绕绳方式悬吊。
此外,在各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末端结构体9及第2末端结构体20被应用于在井道的上部设置有机房的电梯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但是,也可以将第1末端结构体9及第2末端结构体20应用于未设置机房的无机房电梯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标号说明
8:电梯绳索;9:第1末端结构体(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10:壳体;11:第1插入部件;12:第2插入部件;13:螺丝(按压部);15:插入体;20:第2末端结构体(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102a:第1承接面;103a:第2承接面;104:贯通孔;111:第1绳索侧对置面;112:第1壳体侧对置面,113:第1阶梯部(凹部);114:第1加压面(加压面);115:沉孔(凹部);116:加压面;121:第2绳索侧对置面;122:第2壳体侧对置面;123:第2阶梯部(凹部);124:第2加压面(加压面);130:夹紧件(按压部);131:夹紧件主体;132:固定钩。

Claims (17)

1.一种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具备:
插入体,其与具有扁平形状的截面的电梯绳索接触;
按压部,其设置于所述插入体,维持将所述插入体按压到所述电梯绳索的状态;以及
壳体,其设置有具有绳索通过口的贯通孔,所述电梯绳索和所述插入体被保持在所述贯通孔内,
所述电梯绳索从所述壳体的外部穿过所述绳索通过口到达所述贯通孔内,
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具有位于所述电梯绳索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第1承接面和第2承接面,
所述第1承接面与所述第2承接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所述绳索通过口而变小,
所述插入体具有配置在所述电梯绳索与所述第1承接面之间的第1插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第2承接面与所述电梯绳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插入体具有配置在所述电梯绳索与所述第2承接面之间的第2插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第1插入部件设置有第1绳索侧对置面和第1壳体侧对置面,
所述第1绳索侧对置面与所述电梯绳索接触,
所述第1壳体侧对置面与所述第1承接面接触,
所述第1壳体侧对置面与所述第1绳索侧对置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所述绳索通过口而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第2插入部件设置有第2绳索侧对置面和第2壳体侧对置面,
所述第2绳索侧对置面与所述电梯绳索接触,
所述第2壳体侧对置面与所述第2承接面接触,
所述第2壳体侧对置面与所述第2绳索侧对置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所述绳索通过口而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第2插入部件设置有第2绳索侧对置面和第2壳体侧对置面,
所述第2绳索侧对置面与所述电梯绳索接触,
所述第2壳体侧对置面与所述第2承接面接触,
所述第2壳体侧对置面与所述第2绳索侧对置面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按压部通过对所述插入体向所述第1插入部件和所述第2插入部件彼此接近的方向施加按压力,将所述插入体按压到所述电梯绳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按压部是夹紧件,该夹紧件具有:夹紧件主体,其设置于所述第1插入部件及所述第2插入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和固定钩,其设置于所述第1插入部件及所述第2插入部件中的另一方,
所述夹紧件通过钩住所述固定钩的所述夹紧件主体拉近所述固定钩,而将所述插入体按压到所述电梯绳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插入体设置有从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离开的加压面,
所述按压部对所述加压面施加将所述插入体按压到所述电梯绳索的按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插入体设置有凹部,
所述加压面是所述凹部的底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凹部沿着所述电梯绳索的长度方向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按压部通过在沿着所述电梯绳索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从所述电梯绳索的区域偏离的位置处对所述插入体施加按压力,而将所述插入体按压到所述电梯绳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插入体的宽度方向尺寸比所述电梯绳索的宽度方向尺寸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按压部具有螺丝,
所述螺丝通过紧固所述电梯绳索和所述插入体,而将所述插入体按压到所述电梯绳索。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按压部具有螺丝和安装于所述螺丝的螺母,
所述螺丝和所述螺母通过紧固所述电梯绳索和所述插入体,而将所述插入体按压到所述电梯绳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螺母与所述插入体之间夹设有弹性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螺丝的头部与所述插入体之间夹设有弹性部件。
CN201880095659.6A 2018-07-20 2018-07-20 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Pending CN1124241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7285 WO2020017025A1 (ja) 2018-07-20 2018-07-20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端末構造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4104A true CN112424104A (zh) 2021-02-26

Family

ID=66655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5659.6A Pending CN112424104A (zh) 2018-07-20 2018-07-20 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45996A1 (zh)
JP (1) JP6522268B1 (zh)
KR (1) KR102513074B1 (zh)
CN (1) CN112424104A (zh)
DE (1) DE112018007842T5 (zh)
WO (1) WO202001702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227A (zh) * 2021-10-09 2022-01-04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将钢索安全绳连接至飞行器发动机机架的方法
CN115321320A (zh) * 2022-07-22 2022-11-11 重庆立诚重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曳引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53320A (ko) * 2018-09-04 2021-05-11 티케이 엘리베이터 이노베이션 앤드 오퍼레이션스 게엠베하 엘리베이터 인장 부재 단부 단자
WO2021100154A1 (ja) * 2019-11-20 2021-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ベルト把持具
WO2021117232A1 (ja) * 2019-12-13 2021-06-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懸架体、懸架体の製造方法、エレベーターの組立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WO2021124545A1 (ja) * 2019-12-20 2021-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主索端末構造体、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組立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08665A1 (de) * 1977-02-28 1978-08-31 American Hoist & Derrick Co Kupplung zwischen kette und drahtseil
DE2750496A1 (de) * 1977-11-11 1979-05-17 Weserhuette Ag Eisenwerk Seilklemme
DE3625108C1 (en) * 1986-07-24 1988-01-21 Heuer Hammer Gmbh & Co Kg Clamping head for a cable-end connection
EP2116501A1 (en) * 2007-02-26 2009-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end device and rope device
CN101746652A (zh) * 2008-12-01 2010-06-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2923549A (zh) * 2012-10-30 2013-02-13 陕西高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卡绳装置
CN205026011U (zh) * 2015-09-14 2016-02-10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扣压结构
CN106492369A (zh) * 2016-10-25 2017-03-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登杆防坠装置
CN108147254A (zh) * 2016-12-02 2018-06-12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改进的压力分布的电梯系统悬挂构件端接部
CN108217384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约束的电梯系统悬挂构件端接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414A (ja) * 1994-07-05 1996-01-23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制御ケーブル支持具
JP5448374B2 (ja) * 2008-06-11 2014-03-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ロープ端末固定装置
FI124543B (en) * 2012-12-30 2014-10-15 Kone Corp Rope clamp assembly and elevator
EP3040301B1 (en) * 2014-12-30 2017-07-05 KONE Corporation A rope terminal assembly and a hoisting apparatus
EP3070042A1 (en) * 2015-03-16 2016-09-21 Kone Corporation A rope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an elevator
EP3103754A1 (en) * 2015-06-08 2016-12-14 Kone Corporation A rope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an elevator
EP3127850A1 (en) * 2015-08-07 2017-02-08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a rope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an elevator
EP3187451A1 (en) * 2016-01-04 2017-07-05 KON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pe terminal equipm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rope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US10183841B2 (en) * 2016-12-12 2019-01-22 Thyssenkrup Elevator Ag Multi-wedge end termination for an elevator system
US11111105B2 (en) * 2017-01-26 2021-09-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mpliant shear layer for elevator termination
US10562740B2 (en) * 2017-09-15 2020-02-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load bearing termination assembly for carbon fiber belt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08665A1 (de) * 1977-02-28 1978-08-31 American Hoist & Derrick Co Kupplung zwischen kette und drahtseil
DE2750496A1 (de) * 1977-11-11 1979-05-17 Weserhuette Ag Eisenwerk Seilklemme
DE3625108C1 (en) * 1986-07-24 1988-01-21 Heuer Hammer Gmbh & Co Kg Clamping head for a cable-end connection
EP2116501A1 (en) * 2007-02-26 2009-11-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rope end device and rope device
CN101746652A (zh) * 2008-12-01 2010-06-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CN102923549A (zh) * 2012-10-30 2013-02-13 陕西高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卡绳装置
CN205026011U (zh) * 2015-09-14 2016-02-10 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丝绳扣压结构
CN106492369A (zh) * 2016-10-25 2017-03-1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登杆防坠装置
CN108147254A (zh) * 2016-12-02 2018-06-12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改进的压力分布的电梯系统悬挂构件端接部
CN108217384A (zh) * 2016-12-14 2018-06-29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约束的电梯系统悬挂构件端接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227A (zh) * 2021-10-09 2022-01-04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将钢索安全绳连接至飞行器发动机机架的方法
CN113883227B (zh) * 2021-10-09 2023-03-24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将钢索安全绳连接至飞行器发动机机架的方法
CN115321320A (zh) * 2022-07-22 2022-11-11 重庆立诚重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曳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017025A1 (ja) 2020-07-30
DE112018007842T5 (de) 2021-04-01
KR102513074B1 (ko) 2023-03-22
KR20210019090A (ko) 2021-02-19
JP6522268B1 (ja) 2019-05-29
US20210245996A1 (en) 2021-08-12
WO2020017025A1 (ja)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4104A (zh) 电梯绳索末端结构体
US20170036891A1 (en) Method, a rope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an elevator
US9447843B2 (en) Belt or belt segment having an open end and attachment device therefor
KR102612840B1 (ko) 탄소 섬유 벨트를 위한 엘리베이터 하중 지지 종단 어셈블리
US20160355378A1 (en) Rope terminal arrangement and an elevator
CN102770364A (zh) 其上附连有连接装置的电梯系统带
JP5625763B2 (ja) 楔式ロープ留め金具の挿入装置
CN104843558A (zh) 电梯
US20180111795A1 (en) Belt End Termination with a Cone Clamp
CN109650218B (zh) 紧凑型条带端接组件
EP3551566B1 (en) Multi-wedge end termination for an elevator system
JP2013043710A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およびその弾性力調整方法
CN110546098A (zh) 电梯装置
JP7207572B2 (ja) エレベータ主索端末構造体、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組立方法
CN114650960B (zh) 带把持用具
JP654169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釣合おもり用耐震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釣合おもり用耐震装置の取付方法
JP732563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及びそのベルト掴み具
WO2021166149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おもりブロック運搬治具
CN114450242B (zh) 电梯的对重装置
CN216190193U (zh) 一种电梯钢丝绳固定机构
EP1857399A1 (en) Guide rail for elevator
JP2017137154A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114650960A (zh) 带把持用具
KR20210056640A (ko) 볼트 조립형 벨트 종단 고정 장치
CN114867675A (zh) 电梯的绳索的止转件以及电梯的绳索的张力调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