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5336B - 桌台式烹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桌台式烹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5336B
CN112335336B CN201880094668.3A CN201880094668A CN112335336B CN 112335336 B CN112335336 B CN 112335336B CN 201880094668 A CN201880094668 A CN 201880094668A CN 112335336 B CN112335336 B CN 1123353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transmission
power
coil
sec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46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5336A (zh
Inventor
文屋润
菅郁朗
吉野勇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3353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3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5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53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36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adapted to induce current in a coil to supply power to a device and electrical heating devices powered in this w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05B6/065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using coordinated control of multiple induction co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具备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送电线圈、收纳有加热线圈及送电线圈的框体、配置于框体的上表面的台板、以及将框体支承于地板面上的腿部,台板具有被加热物由加热线圈进行感应加热的区域即加热区段、从送电线圈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区域即送电区段、以及至少包含有在加热线圈及送电线圈的至少一方为通电状态下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的作业区段。

Description

桌台式烹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地板面上支承框体的腿部的桌台式烹调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提出了下述嵌入式感应加热烹调器,在该嵌入式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台板的下方配设的多个感应加热装置被配设成无论从厨房侧还是从起居室侧都能够以相同的姿势进行烹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775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嵌入式感应加热烹调器将主体单元嵌入于开放式厨房。使用者一边通过设置于主体单元的感应加热装置进行烹调,一边以厨房台面为餐桌桌台进行烹调或进餐。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嵌入式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仅能进行通过感应加热装置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烹调,存在烹调的便利性低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得到能够提高烹调的便利性的桌台式烹调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具备: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送电线圈;收纳有所述加热线圈及所述送电线圈的框体;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的台板;及将所述框体支承于地板面上的腿部,所述台板具有:加热区段,所述加热区段是所述被加热物由所述加热线圈进行感应加热的区域;送电区段,所述送电区段是从所述送电线圈向所述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区域;及作业区段,所述作业区段至少包含有在所述加热线圈及所述送电线圈的至少一方为通电状态下,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台板具有加热区段、送电区段以及作业区段。因此,在台板的上表面能够同时进行加热区段处的感应加热烹调、送电区段处的向受电装置的送电、作业区段处的烹调作业等,能够提高烹调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1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2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3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桌台式烹调装置100具备框体1、在框体1的上表面配置的台板2、以及在地板面上支承框体1的腿部3。台板2整体由耐热强化玻璃或结晶化玻璃等材料构成。台板2经由橡胶制填料或密封材料而与框体1的上表面开口外周之间固定成水密状态。在台板2的上表面载置有锅或煎锅等被加热物200(参照图2)。而且,在台板2的上表面载置有被从桌台式烹调装置100传送电力的受电装置300(参照图2)。
台板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具有彼此相向的第一边2a和第二边2b。腿部3构成为在框体1与地板面之间空出空间地支承框体1。腿部3例如在台板2的第一边2a及第二边2b的至少一方的下方,在框体1与地板面之间空出空间地支承框体1。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及第二边2b侧的至少一方的地板面上设置有使用者就座的椅子等。即,桌台式烹调装置100被用作桌台。
在框体1的内部收纳有加热线圈11a、加热线圈11b及加热线圈11c。加热线圈11a~11c通过卷缠由被绝缘覆膜的金属构成的导电线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线的材质由例如铜或铝等任意的金属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加热线圈11a~11c的情况下称为加热线圈11。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线圈11的个数并不局限于三个,可以为一个以上的任意个数。
加热线圈11通过被从后述的驱动电路21供给高频电流而产生高频磁场。由此,桌台式烹调装置100进行载置于台板2的被加热物200的感应加热。需要说明的是,在加热线圈11的下方配置有铁氧体等磁性材料(未图示)。通过配置磁性材料,能抑制加热线圈11的向下方向的漏磁通。
在框体1的内部收纳有送电线圈12a、送电线圈12b、送电线圈12c及送电线圈12d。送电线圈12a~12d通过卷缠由被绝缘覆膜的金属构成的导电线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线的材质由例如铜或铝等任意的金属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送电线圈12a~12d可以是基于铜箔的印刷图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送电线圈12a~12d的情况下称为送电线圈12。需要说明的是,送电线圈12的个数并不局限于四个,可以为一个以上的任意个数。
送电线圈12通过被从后述的送电电路22供给高频电流而产生高频磁场。由此,桌台式烹调装置100作为向载置于台板2的受电装置300传送电力的非接触传送装置发挥功能。
在框体1的侧面设有操作显示部23。操作显示部23由例如在LCD的上表面配置有触摸开关的触摸面板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LCD是Liquid Crystal Device(液晶显示器)的简称。操作显示部23具有输入来自使用者的操作的操作部的功能。而且,操作显示部23具有显示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动作状态及从使用者输入的操作内容等的显示部的功能。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该图2中,示出在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台板2上载置有被加热物200及受电装置300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框体1的内部配置有加热线圈11、送电线圈12、控制装置20、驱动电路21、送电电路22及操作显示部23。
驱动电路21经由整流电路来连接交流电源。驱动电路21将从整流电路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例如20kHz~100kHz左右的高频交流电力并向加热线圈11输出。
送电电路22经由整流电路来连接交流电源。送电电路22将从整流电路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与送电方式对应的高频交流电力并向送电线圈12输出。
控制装置20由微机或DSP等构成。需要说明的是,DSP是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简称。控制装置20基于来自操作显示部23的操作内容,对驱动电路21及送电电路22进行控制。而且,控制装置20根据动作状态等进行向操作显示部23的显示。
受电装置300是例如油炸锅、蒸锅、烘烤器或烤箱等加热烹调设备。而且,例如,受电装置300是搅拌器、混合器、磨机、起泡器或食物加工器等进行菜肴的预先准备及预备等的烹调设备。
另外,例如,受电装置300是遥控器或智能手机等任意的电气设备。在受电装置300为遥控器的情况下,在桌台式烹调装置100具备与遥控器通信的通信装置。控制装置20经由通信装置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操作信号,对驱动电路21进行控制。而且,控制装置20经由通信装置,将动作状态等信息向遥控器发送。
受电装置300具备受电侧控制部30、受电线圈31、受电电路32、负载电路33、以及受电侧操作部34。
受电线圈31通过卷缠由被绝缘覆膜的金属构成的导电线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线的材质由例如铜或铝等任意的金属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受电线圈31可以是基于铜箔的印刷图案。例如,受电线圈31在俯视观察下具有与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送电线圈12大致同样的形状。受电线圈31在受电装置300载置于台板2上时,通过电磁感应或磁场共振而从送电线圈12接受电力。
受电电路32进行受电线圈31接受的电力的整流及平滑化。负载电路33连接于受电电路32的输出侧,被供给来自受电电路32的电力而作为受电装置300发挥功能。
受电侧控制部30由微机或DSP等构成。受电侧控制部30控制包括受电电路32及负载电路33在内的受电装置300整体的动作。受电侧操作部34输入例如向受电装置300的电力供给的开始及停止的操作、以及向负载电路33供给的电力等的设定值等。
该受电装置300载置在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台板2上,从桌台式烹调装置100非接触地接受电力。即,通过送电电路22向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台板2的下方的送电线圈12供给高频电力,由此从送电线圈12产生高频磁场。该高频磁场由设置在受电装置300之中的受电线圈31接受,进行向负载电路33的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负载电路33为加热器负载的情况下,受电装置300的受电侧控制部30以将通过受电线圈31接受的电力在保持交流的状态下向负载电路33供给的方式控制受电电路32。而且,例如,在负载电路33为电动机负载的情况下,受电侧控制部30以对由受电线圈31接受的电力进行整流及平滑并通过反演电路等转换成任意的交流并向负载电路33供给的方式,控制受电电路32。即,在负载电路33为电动机负载的情况下,对负载电路33进行可变速驱动。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进行整流及平滑而向加热器负载施加直流。
需要说明的是,从送电线圈12向受电线圈31的电力传送可以是电磁感应或磁场共振的任一者。基于磁场共振的电力传送与基于电磁感应的电力传送相比,增长送电线圈12与受电线圈31的距离时的受电效率的降低减少。即,基于磁场共振的电力传送具有传送距离长的优点。基于电磁感应的电力传送与基于磁场共振的电力传送相比,虽然传送距离短,但是具有能够进行高电力传送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电力传送中的受电效率是指受电线圈31接受的电力相对于向送电线圈12供给的电力的比例。
在基于电磁感应的电力传送中,从送电电路22向送电线圈12供给几十kHz的高频电流。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电磁感应的电力传送中,优选为在送电线圈12的下方及受电线圈31的上方配置铁氧体等磁性材料的结构。
在基于磁场共振的电力传送中,从送电电路22向送电线圈12供给几MHz的高频电流。例如,高频电流的频率为6.78MHz或13.56MHz。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磁场共振的电力传送中,不需要在送电线圈12的下方及受电线圈31的上方配置铁氧体等磁性材料,能够实现小型化。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磁场共振的电力传送中,在送电电路22的开关元件优选使用碳化硅或氮化镓系材料等宽带隙半导体。通过在开关元件使用宽带隙半导体,能够减少开关元件的通电损失。而且,通过在开关元件使用宽带隙半导体,即使将开关频率设为高频,送电电路22的耐热特性也会变得良好。由此,能够使送电电路22的散热片为小型,能够实现送电电路22的小型化及低成本化。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在俯视观察下,加热线圈11a~11c沿着第一边2a及第二边2b配置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与第二边2b之间。在俯视观察下,送电线圈12a~12d沿着第一边2a配置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与加热线圈11a~11c之间。
台板2被划分成加热区段40、送电区段50、以及作业区段60,加热区段40是在下方配置有加热线圈11的区域,送电区段50是在下方配置有送电线圈12的区域,作业区段60是在下方既未配置加热线圈11也未配置送电线圈12的区域。
加热区段40是载置在台板2上的被加热物200由加热线圈11进行感应加热的区域。送电区段50是从送电线圈12向载置在台板2上的受电装置300传送电力的区域。
作业区段60是第二边2b与加热线圈11之间的区域。而且,作业区段60是没有利用加热线圈11对被加热物200进行感应加热且没有从送电线圈12向受电装置300传送电力的区域。即,作业区段60是在加热线圈11及送电线圈12的至少一方为通电状态下,载置在台板2上的被加热物200或受电线圈31或勺等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作业区段60只要至少包含在加热线圈11及送电线圈12的至少一方为通电状态下,载置在台板2上的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即可。
(动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动作。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4所示,桌台式烹调装置100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及第二边2b侧的地板面上配置有使用者就座的椅子C。桌台式烹调装置100被用作桌台。使用者在台板2的加热区段40载置煎锅等被加热物200。而且,使用者在台板2的送电区段50载置作为受电装置300的一例的混合器M及遥控器RC。而且,使用者在台板2上的作业区段60载置作为金属物的一例的金属制的叉及刀、以及餐具D等。
接下来,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部23进行开始加热(接入火力)的操作。控制装置20根据被设定的电力(火力)来控制驱动电路21。驱动电路21将例如20kHz~100kHz左右的高频电流向加热线圈11供给。当在加热线圈11流动高频电流时,产生高频磁场,在被加热物200的底部,向消除磁通变化的方向流动有涡电流,通过该流动的涡电流的损失而将被加热物200加热。
台板2的加热区段40形成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与第二边2b之间。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及第二边2b侧这两个方向访问载置在台板2的加热区段40上的被加热物200。
另外,使用者通过操作显示部23进行向受电装置300开始送电的操作。控制装置20使送电电路22动作,开始向送电线圈12的电力供给。由此,通过电磁感应或磁场共振而从送电线圈12向受电装置300的受电线圈31供给电力。受电线圈31接受的电力从受电电路32向受电侧控制部30及负载电路33供给。
使用者通过作为受电装置300的一例的混合器M进行将食材粉碎及混合的烹调的预备等。即,在台板2的上表面,能够与基于被加热物200的加热烹调并行地进行基于受电装置300的食材的预备等烹调作业。需要说明的是,在受电装置300为烘烤器等加热烹调器的情况下,能够与基于被加热物200的加热烹调并行地进行基于受电装置300的加热烹调。而且,使用者通过作为受电装置300的一例的遥控器RC,能够操作桌台式烹调装置100。
台板2的作业区段60是在加热线圈11及送电线圈12为通电状态下,载置于作业区段60的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即,载置于作业区段60的金属物未被感应加热。使用者向载置于台板2的作业区段60的餐具D等中盛入由被加热物200或受电装置300烹调的食品,使用作为金属物的一例的叉及刀等进餐。而且,使用者在台板2的作业区段60载置砧板,进行通过作为金属物的一例的菜刀对食材进行加工等的烹调作业。即,在台板2的上表面,能够与基于被加热物200的加热烹调及基于受电装置300的烹调并行地在作业区段60进行烹调作业及进餐。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台板2具有加热区段40、送电区段50以及作业区段60。加热区段40是载置在台板2上的被加热物200由加热线圈11感应加热的区域。送电区段50是从送电线圈12向载置在台板2上的受电装置300传送电力的区域。作业区段60是至少包含在加热线圈11及送电线圈12的至少一方为通电状态下,载置在台板2上的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在内的区域。
因此,能够在台板2的上表面同时进行加热区段40处的感应加热烹调、送电区段50处的向受电装置300的送电、以及作业区段60处的烹调作业等,能够提高烹调的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加热线圈11配置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与第二边2b之间,送电线圈12配置在第一边2a与加热线圈11之间,台板2的作业区段60形成在第二边2b与加热线圈11之间。
因此,使用者能够从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及第二边2b侧这两个方向访问载置在台板2的加热区段40上的被加热物200。而且,使用者从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向台板2的送电区段50的访问变得容易,从台板2的第二边2b侧向台板2的作业区段60的访问变得容易。
另外,在台板2中,由于划分加热区段40与送电区段50的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不容易向加热区段40误配置受电装置300。由此,能够防止受电装置300由加热线圈11感应加热的误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于电磁感应的电力传送中,如果同时驱动加热线圈11和送电线圈12,则有时会产生相当于相互的驱动频率之差的干涉音。为了抑制这样的干涉音,控制装置20可以使从送电电路22向送电线圈12供给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比从驱动电路21向加热线圈11供给的高频电流的频率高出声频以上(大致20kHz以上)。
例如,在使加热线圈11的驱动电路21的驱动频率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可变的情况下,送电线圈12的送电电路22的下限的驱动频率设定得比加热线圈11的驱动电路21的上限的驱动频率高20kHz。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线圈11的驱动电路21的驱动频率的范围为例如20kHz~40kHz。在该情况下,将送电线圈12的送电电路22的驱动频率设为60kHz~100kHz的范围。由此,能够抑制在同时驱动加热线圈11和送电线圈12时产生的干涉音的产生。
(变形例)
控制装置20可以通过切换送电电路22的动作与停止而将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切换为送电区段50与作业区段60。即,在使送电电路22的动作停止的状态下,送电线圈12的上方成为载置在台板2上的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形成作业区段60。即,控制装置20使送电电路22的动作停止,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的上方形成作业区段60。而且,控制装置20使送电电路22动作,在被供给电力的送电线圈12的上方形成送电区段50。
由此,能够将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切换为送电区段50与作业区段60,能够提高烹调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20可以根据来自操作显示部23的输入来切换送电电路22的动作与停止。例如,控制装置20在从操作显示部23被输入了将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向作业区段60切换的意旨的操作的情况下,使送电电路22的动作停止,使以后的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无效。而且,控制装置20在从操作显示部23被输入了将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向送电区段50切换的意旨的操作的情况下,解除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的无效状态,在进行了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时使送电电路22动作。
由此,即使在由于使用者的误操作而进行了开始送电的操作的情况下,送电电路22也不动作,将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维持为作业区段60。
实施方式2.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结构,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结构)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桌台式烹调装置100具备对台板2中的加热区段40进行辨别显示的显示机构13、对台板2中的送电区段50进行辨别显示的显示机构14、以及对台板2中的作业区段60进行辨别显示的显示机构15。
显示机构13~15例如由配置在台板2的下方的LED等发光元件构成。而且,显示机构13~15例如以包围各区段的外缘的方式配置。台板2由透过可视光的材料构成。台板2使来自作为显示机构13~15的一例的LED的光向台板2的上表面侧透过。控制装置20控制显示机构13~15的显示动作。例如,控制装置20控制显示机构13~15的点亮、熄灭及发光色。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机构13~15只要对台板2中的加热区段40、送电区段50及作业区段60分别进行辨别显示即可,可以为任意的结构。例如,可以在加热区段40与送电区段50之间、及加热区段40与作业区段60之间将LED配置成直线状。
(动作)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动作。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当开始基于加热线圈11的加热动作时,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3动作,进行加热区段4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3发出红色光。而且,当开始基于送电线圈12的送电动作时,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4动作,进行送电区段5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4发出蓝色光。而且,当开始基于加热线圈11的加热动作或基于送电线圈12的送电动作时,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5动作,进行作业区段6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5发出白色光。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机构13~15的显示动作的时刻没有限定于此。例如,控制装置20可以在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主电源被接通的时刻使显示机构13~15全部动作。而且,例如,控制装置20可以在驱动电路21能够动作的准备完成状态下,使显示机构13动作,在送电电路22能够动作的准备完成状态下,使显示机构14动作。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由于具备显示机构13~15,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识别台板2中的各区段的位置。由此,使用者能够将被加热物200及受电装置300、以及餐具D等载置到台板2上的适当位置。而且,使用者能够不容易向加热区段40误配置受电装置300。由此,能够防止受电装置300由加热线圈11感应加热的误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省略对作业区段60进行辨别显示的显示机构15。在这样的结构中,使用者也能够识别到通过显示机构13及显示机构14进行了辨别显示的区段以外为作业区段60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机构13~15只要能够对各区段进行辨别显示,可以应用任意的结构。例如,显示机构13~15可以由印字在台板2上的色彩、文字或记号构成。而且,例如,显示机构13~15也可以由形成于台板2的表面的凹凸构成。
(变形例)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的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20可以在使送电电路22的动作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显示机构14进行作业区段6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在使送电电路22的动作停止并停止了来自送电线圈12的送电动作的状态下,使显示机构14和显示机构15发出白色光。
由此,在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被切换为送电区段50和作业区段60的任一个时,使用者能够识别是送电区段50和作业区段60中的哪一个。
实施方式3.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结构,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2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及2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结构)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8及图9所示,在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框体1的内部收纳有送电线圈12e、送电线圈12f、送电线圈12g及送电线圈12h。送电线圈12e~12h在俯视观察下,沿着第二边2b配置在台板2的第二边2b与加热线圈11a~11c之间。
送电线圈12e~12h通过卷缠由被绝缘覆膜的金属构成的导电线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线的材质由例如铜或铝等任意的金属构成。需要说明的是,送电线圈12e~12h可以是基于铜箔的印刷图案。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不区分送电线圈12e~12h的情况下称为送电线圈12。需要说明的是,配置在第二边2b与加热线圈11a~11c之间的送电线圈12的个数并不局限于四个,可以是一个以上的任意个数。
桌台式烹调装置100具备多个送电电路22。例如,具备向送电线圈12a~12d供给高频电流的送电电路22a和向送电线圈12e~12h供给高频电流的送电电路22b。控制装置20分别控制多个送电电路22。需要说明的是,送电电路22的个数没有限定于此。可以对一个送电线圈12设置一个送电电路22。而且,也可以对两个送电线圈12设置一个送电电路22。
桌台式烹调装置100具备显示机构16、显示机构17及显示机构18。显示机构16对在台板2的下方配置有加热线圈11的区域进行辨别显示。显示机构17对在台板2的下方配置有送电线圈12a~12d的区域进行辨别显示。显示机构18对在台板2的下方配置有送电线圈12e~12h的区域进行辨别显示。
显示机构16~18例如由配置在台板2的下方的LED等发光元件构成。而且,显示机构16~18例如以包围各区段的外缘的方式配置。台板2由透过可视光的材料构成。台板2使来自作为显示机构16~18的一例的LED的光向台板2的上表面侧透过。控制装置20控制显示机构16~18的显示动作。例如,控制装置20控制显示机构16~18的点亮、熄灭及发光色。
(动作)
图10~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动作,参照图10~图12进行说明。
控制装置20根据来自操作显示部23的输入,切换多个送电电路22中的动作的送电电路22与停止的送电电路22。例如,在从操作显示部23被输入了将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的区域向作业区段60切换的意旨的操作的情况下,使送电电路22b的动作停止,使以后的对送电电路22b的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无效。由此,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形成作业区段60。而且,控制装置20在通过操作显示部23被输入了向受电装置300的开始送电的操作的情况下,使送电电路22a动作,在被供给电力的送电线圈12a~12b的上方形成送电区段50。
如图10所示,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7动作,在被供给电力的送电线圈12a~12b的上方的区域进行送电区段5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7发出蓝色光。而且,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8动作,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的区域进行作业区段6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8发出白色光。而且,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6动作,在加热线圈11a~11c的上方的区域进行加热区段4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6发出红色光。
在从操作显示部23被输入了将送电线圈12a~12d的上方的区域向作业区段60切换的意旨的操作的情况下,使送电电路22a的动作停止,使以后的对送电电路22a的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无效。由此,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a~12d的上方形成作业区段60。而且,控制装置20在通过操作显示部23被输入了向受电装置300的开始送电的操作的情况下,使送电电路22b动作,在被供给电力的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形成送电区段50。
如图11所示,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7动作,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a~12d的上方的区域进行作业区段6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7发出白色光。而且,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8动作,在被供给电力的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的区域进行送电区段5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8发出蓝色光。而且,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6动作,在加热线圈11a~11c的上方的区域进行加热区段4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6发出红色光。
在从操作显示部23被输入了将送电线圈12a~12d的上方的区域及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的区域向作业区段60切换的意旨的操作的情况下,使送电电路22a及22b的动作都停止,使以后的对送电电路22a及22b的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无效。由此,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a~12d及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分别形成作业区段60。
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7及18动作,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a~12d及送电线圈12e~12h的上方的区域进行作业区段6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7及显示机构18发出白色光。而且,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6动作,在加热线圈11a~11c的上方的区域进行加热区段40的辨别显示。例如,控制装置20使显示机构16发出红色光。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中,控制装置20切换多个送电电路22中的动作的送电电路22与停止的送电电路22。控制装置20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的上方形成作业区段60,在被供给电力的送电线圈12的上方形成送电区段50。
因此,能够将多个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切换为送电区段50与作业区段60,能够提高烹调的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控制装置20根据来自操作显示部23的输入来切换多个送电电路22中的动作的送电电路22与停止的送电电路22。
因此,根据来自使用者的操作,能够将多个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任意地切换为送电区段50与作业区段6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具备显示机构16~18。控制装置20在多个送电线圈12中的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进行表示作业区段60的辨别显示,在被供给电力的送电线圈12的上方的区域进行表示送电区段50的辨别显示。
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识别台板2的各区段的位置。由此,使用者能够将被加热物200及受电装置300、以及餐具D等载置于台板2上的适当的位置。
(变形例)
在受电装置300的受电线圈31是通过电磁感应接受电力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在加热线圈11的上方载置受电装置300,从加热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传送电力。在该情况下,使用者将受电装置300载置于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加热区段40。使用者进行加热区段40处的向受电装置300的开始送电的操作。控制装置20使驱动电路21以预先设定的驱动频率驱动,从加热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传送电力。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操作显示部23设置在加热区段40进行电力传送的意旨的操作菜单,也可以通过开始加热的操作开关来驱动加热线圈11。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加热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传送电力的动作中,优选进行施加输出保护的动作,以避免成为受电线圈31的过输出。通过图13说明这样的动作的一例。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的动作的流程图。
当开始从加热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传送电力时,受电装置300的受电侧控制部30取得检知在受电线圈31产生的高频电流的电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受电侧控制部30根据电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检知受电线圈31接受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步骤S1)。
受电侧控制部30判定受电线圈31接受的高频电流的频率是否为受电装置用的规定频率以内(步骤S2)。例如,作为受电装置用的规定频率,设定60kHz~100kHz。
在受电线圈31接受的高频电流的频率不在受电装置用的规定频率以内的情况下,受电侧控制部30将受电装置300的电源切断(步骤S3),返回步骤S1,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受电线圈31接受的高频电流的频率在受电装置用的规定频率以内的情况下,受电侧控制部30使受电装置300的动作开始(步骤S4)。接下来,受电侧控制部30取得电流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步骤S5),判定电流值是否在既定值以内(步骤S6)。
在电流值在既定值以内的情况下,受电侧控制部30使受电装置300的动作继续(步骤S7),返回步骤S6,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另一方面,在电流值不在既定值以内的情况下,受电侧控制部30将受电装置300的电源切断(步骤S3),返回步骤S1,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
通过以上那样的动作,在受电线圈31接受的高频电流的频率为规定频率且受电线圈31接受的高频电流的电流值在规定值以内的情况下,进行受电装置300的动作。
由此,在将受电装置300载置于加热区段40而从加热线圈11向受电线圈31传送电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受电线圈31的输出变得过剩。
实施方式4.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4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结构,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4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具有:配置在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一部分与第一边2a之间的第一送电线圈;配置在多个加热线圈11中的另一部分与第二边2b之间的第二送电线圈。通过图14说明具体例。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加热线圈11a~11c在俯视观察下,沿着第一边2a及第二边2b配置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与第二边2b之间。
作为第一送电线圈的一例的送电线圈12a及12b在俯视观察下,沿着第一边2a配置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与加热线圈11a之间。作为第二送电线圈的一例的送电线圈12c及12d在俯视观察下,沿着第二边2b配置在台板2的第二边2b与加热线圈11c之间。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送电线圈12a及12b的上方形成第一送电区段50a。而且,在送电线圈12c及12d的上方形成第二送电区段50b。而且,在加热线圈11c与第一边2a之间形成第一作业区段60a。而且,在加热线圈11a与第二边2b之间形成第二作业区段60b。即,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侧沿着第一边2a并排形成第一送电区段50a和第一作业区段60a。而且,在台板2的第二边2b侧沿着第二边2b并排形成第二送电区段50b和第二作业区段60b。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和第二边2b侧分别形成送电区段50和作业区段60。
因此,使用者分别从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及第二边2b侧向台板2的送电区段50及作业区段60的访问变得容易。由此,能够提高烹调的便利性及易用度。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结构相比,送电线圈12能够以小尺寸或少的数量在台板2的第一边2a侧及第二边2b侧分别设置送电区段50。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3的结构相比,能够削减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制造成本。
实施方式5.
以下,关于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结构,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4的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1~4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100中,加热线圈11配置在台板2的中央,送电线圈12在加热线圈11的周围配置多个。台板2的作业区段60形成在多个送电线圈12与台板2的各边之间。通过图15说明具体例。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俯视图。
如图15所示,台板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加热线圈11在台板2的中央配置一个。多个送电线圈12沿着台板2的各边配置在加热线圈11的周围。通过这样的结构,在台板2的中央形成加热区段40,在加热区段40的周围形成送电区段50,在送电区段50与台板2的各边之间形成作业区段60。
另外,腿部3分别设置在台板2的四个角部处的框体1的下方。腿部3构成为在台板2的各边的下方,在框体1与地板面之间空出空间地支承框体1。在台板2的各边的地板面上设置有使用者就座的椅子等。即,桌台式烹调装置100被用作供使用者以包围台板2的四条边的方式就座的桌台。
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5中,台板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加热线圈11配置在台板2的中央,送电线圈12在加热线圈11的周围配置多个。
因此,使用者从台板2的四条边分别向台板2的加热区段40、送电区段50及作业区段60这各区段的访问变得容易。由此,在多个使用者就座于台板2的周围的状态下,能够得到多个使用者使用各区段时的访问的公平性。而且,多个使用者能够同时使用各区段,能够提高便利性。
此外,可以在台板2的四条边中的至少三条边中,以在框体1的下表面与地板面之间空出空间地支承框体1的方式构成腿部3。例如,可以是以台板2的一条边与壁面相邻的方式设置桌台式烹调装置100,使用者以包围台板2的三条边的方式就座。
(变形例1)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1的俯视图。
如图16所示,台板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正方形形状。加热线圈11在台板2的中央配置一个。多个送电线圈12沿着台板2的各边配置在加热线圈11的周围。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分别在台板2的四条边中使到达各区段的访问距离大致相同。
(变形例2)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2的俯视图。
如图17所示,台板2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正方形形状。加热线圈11在台板2的中央配置一个。多个送电线圈12沿着以加热线圈11为中心的同心圆配置。
在这样的结构中,也能够分别在台板2的四条边中使到达各区段的访问距离大致相同。
(变形例3)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桌台式烹调装置的变形例3的立体图。
如图18所示,可以是以台板2的一条边与洗涤槽400相邻的方式设置桌台式烹调装置100。需要说明的是,桌台式烹调装置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5的任一个相同。
通过这样的结构,使用者可以以面对台板2的对应的两条边或包围台板2的三条边的方式就座。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2台板,2a第一边,2b第二边,3腿部,11加热线圈,11a加热线圈,11b加热线圈,11c加热线圈,12送电线圈,12a送电线圈,12b送电线圈,12c送电线圈,12d送电线圈,12e送电线圈,12f送电线圈,12g送电线圈,12h送电线圈,13显示机构,14显示机构,15显示机构,16显示机构,17显示机构,18显示机构,20控制装置,21驱动电路,22送电电路,22a送电电路,22b送电电路,23操作显示部,30受电侧控制部,31受电线圈,32受电电路,33负载电路,34受电侧操作部,40加热区段,50送电区段,50a第一送电区段,50b第二送电区段,60作业区段,60a第一作业区段,60b第二作业区段,100桌台式烹调装置,200被加热物,300受电装置,400洗涤槽。

Claims (12)

1.一种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桌台式烹调装置具备:
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
向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送电线圈;
收纳有所述加热线圈及所述送电线圈的框体;
配置于所述框体的上表面的台板;
将所述框体支承于地板面上的腿部;
向所述送电线圈供给电力的送电电路;
控制所述送电电路的控制装置;及
输入来自使用者的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台板具有:
加热区段,所述加热区段是所述被加热物由所述加热线圈进行感应加热的区域;
送电区段,所述送电区段是从所述送电线圈向所述受电装置传送电力的区域;及
作业区段,所述作业区段至少包含有在所述加热线圈及所述送电线圈的至少一方为通电状态下,金属物的表面电位成为恒定的区域,
所述控制装置在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了将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的区域向所述作业区段切换的意旨的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送电电路的动作停止,在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形成所述作业区段,使来自所述操作部的、向所述送电线圈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无效,
在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了将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的区域向所述送电区段切换的意旨的操作的情况下,解除来自所述操作部的、向所述送电线圈开始送电的输入操作的无效,
在从所述操作部被输入了向所述送电线圈开始送电的操作的情况下,使所述送电电路动作,在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形成所述送电区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桌台式烹调装置具备对所述台板中的所述加热区段、所述送电区段及所述作业区段分别进行辨别显示的显示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桌台式烹调装置具备:
多个所述送电线圈;
向多个所述送电线圈分别供给电力的多个送电电路;及
控制多个所述送电电路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切换多个所述送电电路中的动作的所述送电电路与停止的所述送电电路,
在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形成所述作业区段,
在被供给电力的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形成所述送电区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桌台式烹调装置具备输入来自使用者的操作的操作部,
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来自所述操作部的输入,切换多个所述送电电路中的动作的所述送电电路与停止的所述送电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桌台式烹调装置具备对所述台板中的所述加热区段、所述送电区段及所述作业区段分别进行辨别显示的显示机构,
所述显示机构在多个所述送电线圈中的被停止了电力供给的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的区域进行表示所述作业区段的辨别显示,在被供给电力的所述送电线圈的上方的区域进行表示所述送电区段的辨别显示。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台板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具有彼此相向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加热线圈在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沿着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配置多个,
所述送电线圈具有配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边之间的第一送电线圈和配置在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中的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边之间的第二送电线圈,
所述台板的所述作业区段具有:
形成在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中的所述另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边之间的第一作业区段;及
形成在多个所述加热线圈中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边之间的第二作业区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腿部构成为在所述第一边及所述第二边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地板面之间空出空间地支承所述框体。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台板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具有彼此相向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台板的中央,
所述送电线圈在所述加热线圈的周围配置多个,
所述台板的所述作业区段形成在多个所述送电线圈与所述台板的各边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送电线圈沿着所述台板的各边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送电线圈沿着以所述加热线圈为中心的同心圆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腿部构成为在所述台板的各边的至少三条边中,在所述框体的下表面与地板面之间空出空间地支承所述框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桌台式烹调装置,其中,
所述台板在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具有彼此相向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加热线圈配置在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二边之间,
所述送电线圈配置在所述第一边与所述加热线圈之间,
所述台板的所述作业区段形成在所述第二边与所述加热线圈之间。
CN201880094668.3A 2018-07-04 2018-07-04 桌台式烹调装置 Active CN112335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25347 WO2020008557A1 (ja) 2018-07-04 2018-07-04 テーブル型調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5336A CN112335336A (zh) 2021-02-05
CN112335336B true CN112335336B (zh) 2023-01-10

Family

ID=6906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4668.3A Active CN112335336B (zh) 2018-07-04 2018-07-04 桌台式烹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32370B2 (zh)
EP (1) EP3820248B1 (zh)
JP (1) JP7138705B2 (zh)
CN (1) CN112335336B (zh)
WO (1) WO20200085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34442B1 (ko) * 2019-10-07 2021-03-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장치 및 유도 가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KR20210109246A (ko) * 2020-02-27 2021-09-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구현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DE102020109480A1 (de) * 2020-04-06 2021-10-07 Miele & Cie. Kg Induktives Küchensystem
CN216453971U (zh) * 2021-10-28 2022-05-10 瑞美(广州)商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服务餐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7243A (ja) * 2011-03-10 2012-10-04 Akinori Tsushima 料理保温食器と給電装置
CN105144535A (zh) * 2013-07-17 2015-12-0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接收器的温度控制的无线感应功率输送
FR3028158A1 (fr) * 2014-11-12 2016-05-13 Adventys Mobilier adapte a maintenir en temperature une assiette, par induction magnetique
JP2017045675A (ja) * 2015-08-28 2017-03-02 株式会社Lixil 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61668A (en) * 1972-03-01 1973-09-25 Gen Electric Small electrical apparatus powered by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s
JP4193131B2 (ja) * 2003-12-24 2008-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5029489B2 (ja) 2008-05-15 2012-09-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組込み型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1449880A (zh) * 2008-12-18 2009-06-10 福州安能佳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感应加热桌和一种隔热垫片
TWM389988U (en) * 2010-03-30 2010-10-01 Winharbor Technology Co Ltd Product with heating function
WO2012035709A1 (ja) * 2010-09-13 2012-03-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20140109921A (ko) * 2012-01-08 2014-09-16 액세스 비지니스 그룹 인터내셔날 엘엘씨 유도 쿠킹 시스템
JP6469100B2 (ja) * 2013-10-30 2019-02-1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ヌ ヴェKoninklijke Philips N.V. 無線電力伝送のための熱バリア
FR3018171B1 (fr) 2014-03-10 2017-01-27 Eurokera Plan de travail en vitroceramique
JP2016039644A (ja) * 2014-08-05 2016-03-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電装置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484811B2 (ja) 2015-09-18 2019-03-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JP2017174531A (ja) 2016-03-22 2017-09-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20190000908U (ko) 2016-08-05 2019-04-15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엔.브이. 주방 기구들의 유도성 가열 및 무선 급전을 갖는 요리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87243A (ja) * 2011-03-10 2012-10-04 Akinori Tsushima 料理保温食器と給電装置
CN105144535A (zh) * 2013-07-17 2015-12-0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接收器的温度控制的无线感应功率输送
FR3028158A1 (fr) * 2014-11-12 2016-05-13 Adventys Mobilier adapte a maintenir en temperature une assiette, par induction magnetique
JP2017045675A (ja) * 2015-08-28 2017-03-02 株式会社Lixil 温度制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92805A1 (en) 2021-03-25
EP3820248A1 (en) 2021-05-12
US11832370B2 (en) 2023-11-28
CN112335336A (zh) 2021-02-05
EP3820248A4 (en) 2021-06-30
EP3820248B1 (en) 2023-05-24
WO2020008557A1 (ja) 2020-01-09
JP7138705B2 (ja) 2022-09-16
JPWO2020008557A1 (ja) 2021-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5336B (zh) 桌台式烹调装置
WO2017064803A1 (ja) 加熱調理システム、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電気機器
JP6403808B2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6591049B2 (ja) 加熱調理システム及び調理装置
JP2009006049A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JP5064908B2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JP5002179B2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JP5191695B2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JP4843387B2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US11324081B2 (en) Inductive heating cooker
JP5030481B2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US11533790B2 (en) Induction cooker
JP2017174531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209188B2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WO2017081859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6230515A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JP2009011397A (ja) システムキッチン及び誘電加熱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