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2046B -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2046B
CN112262046B CN201980039031.9A CN201980039031A CN112262046B CN 112262046 B CN112262046 B CN 112262046B CN 201980039031 A CN201980039031 A CN 201980039031A CN 112262046 B CN112262046 B CN 1122620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image
developing
image forming
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90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2046A (zh
Inventor
佐佐木建
小川广晃
藤田贵志
土屋兴宜
山田显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262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2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20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20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41J2/3558Voltage control or determin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at least one recording member having plural associated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providing current or voltage to the thermal head
    • B41J2/355Control circuits for heating-element selection
    • B41J2/36Print density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头,其被配置为向图像材料添加能量;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所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信号模式,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其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基于为了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而生成的至少两个信号模式,来生成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的或OR的信号模式并输出该信号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传统上,关于热敏打印机,已知使用热敏纸的单色打印、以及使用墨带的彩色打印等。另外,近年来,使用包括与多种颜色相对应的多个显色层的薄片的彩色图像形成已经投放市场,并且作为照片等的打印手段而变得流行。
在薄片上设置的多个显色层具有不同的显色特性,并且根据给定的能量(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显色。例如,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中,使用显色层的显色特性之间的差异通过使特定显色层显色来形成彩色图像。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3-506582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467743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传统方法中,分别添加用于显色的能量以使显色层按顺序显色。为此,需要时间直到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所有显色层的显色完成为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具有以下布置。即,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头,其被配置为向图像材料添加能量;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所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信号模式,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其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基于为了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而生成的至少两个信号模式,来生成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的或OR的信号模式并输出该信号模式。
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头,其被配置为向图像材料添加能量;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所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脉冲信号列,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其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输出被配置为包括脉冲信号的所述脉冲信号列,所述脉冲信号具有脉冲宽度和脉冲数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同时并行地显色。
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头,其被配置为向图像材料添加能量;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所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脉冲信号列,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其中,利用具有预定周期数的脉冲信号来控制一个像素的显色,以及,在所述多个显色层中,一个显色层的颜色是利用与所述预定周期数相等的数量的脉冲信号来显色的,其余显色层的颜色是利用比所述预定周期数少的数量的脉冲信号来显色的。
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头,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步骤,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信号模式,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基于为了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而生成的至少两个信号模式,来生成并输出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的或OR的信号模式。
还提供一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打印头添加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信号模式,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其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基于为了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而生成的至少两个信号模式,来生成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的或OR的信号模式并输出该信号模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用于使用包括多个显色层的纸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高效地进行图像形成的显色。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注意,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附图说明
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图像材料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打印头的布置的示例的图;
图3A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布置的图;
图3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布置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系统布置的示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图像材料中的显色特性的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打印服务的序列图;
图7是用于说明传统加热脉冲的布置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实施例的加热脉冲的布置的示例的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时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1的加热脉冲的布置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2的加热脉冲的布置的示例的图;以及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变形例3的加热脉冲的布置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注意,下面将描述的布置等仅是示例,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像材料]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材料的结构的概念图。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利用红外辐射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热源的红外成像方法进行描述。然而,可以使用其它方法或热源。
参考图1,在作为图像形成体的图像材料10中,从最下层起依次形成反射光的基材12、图像形成层18、间隔层17、图像形成层16、间隔层15、图像形成层14和保护膜层13。通常,在全色打印中,图像形成层14、16和18分别是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然而,其它颜色的组合也是可以的。即,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提供了与三种颜色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层(显色层)。然而,可以提供更多的图像形成层。
各图像形成层首先(在图像形成之前)是无色的,并且当其被加热到称为图像形成层的激活温度的特定温度时改变为相应的颜色。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层中的用于显色的显色特性是不同的。图像材料10中的图像形成层的颜色的顺序(层叠顺序)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合适的颜色顺序如上所述。作为另一合适的顺序,三个图像形成层14、16和18分别是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在本实施例中,将使用颜色以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上述顺序布置的示例进行说明。注意,在图1中,图像形成层以相同的厚度层叠。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根据颜色(色材)改变厚度。
另外,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层之间设置间隔层。各间隔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各图像形成层的显色特性、以及各层的导热特性或热扩散率等来定义。例如,间隔层可以由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制成。间隔层的功能是控制图像材料10中的热扩散。适当地,如果间隔层17由与间隔层15相同的材料制成,则间隔层17优选地为至少四倍厚。
布置在基材12上的所有层在图像形成之前基本上是透明的。如果基材12具有反射色(例如,白色),则相对于基材12所提供的反射背景,通过保护膜层13在视觉上识别出由图像材料10形成的彩色图像。由于基材12上层叠的层是透明的,因此人可以在视觉上识别出打印在图像形成层上的颜色的组合。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材料10中的三个图像形成层14、16和18被布置在基材12的同一侧上。然而,一些图像形成层可以被布置在基材12的相反侧。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可调节的两个参数(即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至少部分地独立地处理图像形成层14、16和18。对于这些参数,控制对图像材料10施加热时的打印头的时间和温度,从而在期望的图像形成层上形成图像。即,当控制添加到图像材料10的时间和温度时,可以使期望的图像形成层显色为期望的浓度的颜色。
在本实施例中,当打印头在接触图像材料10的最上层(即图1所示的保护膜层13)的同时施加热时,对各图像形成层14、16和18进行处理。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各图像形成层的显色特性。令Ta3、Ta2和Ta1分别为图像形成层14、16和18的激活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层14的激活温度(Ta3)高于图像形成层16的激活温度(Ta2),并且也高于图像形成层18的激活温度(Ta1)。稍后将参考图2描述图像形成层的激活(显色特性)之间的关系。
由于热通过间隔层传导并扩散到各层,因而位于距打印头(即,保护膜层13)较远位置处的图像形成层的加热延迟了加热所需的时间。因此,即使从打印头添加到图像材料10的表面(即,保护膜层13)的温度基本上低于位于较低位置处的图像形成层(位于远离打印头的位置的层)的激活温度,由于层的热扩散导致的加热延迟,也可以进行控制以在针对较靠近打印头的图像形成层加热到激活温度的同时,不激活下侧的图像形成层。为此,当仅处理(显色)最靠近保护膜层13的图像形成层14时,在短时间内将打印头加热到相对高的温度(Ta3或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图像形成层16和18这两者都没有进行足够的加热,并且不进行它们的显色(激活)。
当仅激活靠近基材12的图像形成层(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层16或18)时,以低于较远离基材12的图像形成层(例如,图像形成层14)的激活温度将图像形成层加热足够长的时间段。以这种方式,当激活较低图像形成层(图像形成层16或18)时,不激活较高图像形成层(例如,图像形成层14)。
如上所述,图像材料10的加热优选地使用热敏打印头进行。然而,可以使用其它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诸如调制光源等的任何已知部件(诸如激光器等的部件)。
[显色特性]
图2是用于说明用于处理形成图像材料10的图像形成层14、16和18所需的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之间的关系的图。参考图2,纵轴表示与打印头接触的图像材料10的表面上的加热温度,以及横轴表示加热时间。这里假定加热温度与打印头所供给的温度相同来进行描述。
区域21表示相对高的加热温度和相对短的加热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区域21对应于图像形成层14的黄色。即,当供给由区域21表示的能量时,在图像形成层14中进行显色(图像形成)。区域22表示中间加热温度和中间加热时间。区域23对应于图像形成层16的品红色。即,当供给由区域22表示的能量时,在图像形成层16中进行显色(图像形成)。区域23表示相对低的加热温度和相对长的加热时间。区域22对应于图像形成层18的青色。即,当供给由区域23表示的能量时,在图像形成层18中进行显色(图像形成)。图像形成层18的成像(显色)所需的时间基本上比图像形成层14的成像所需的时间长。
作为针对图像形成层所选择的激活温度,例如,使用在约90℃至约300℃的范围内的温度。针对图像材料10的热稳定性,图像形成层18的激活温度(Ta1)优选在运输和储存期间尽可能恒定地低,并且适当地为约100℃或更高。图像形成层14的激活温度(Ta3)(通过激活温度(Ta3)加热并激活图像形成层16和18)优选恒定地高,并且适当地为约200℃或更高。图像形成层16的激活温度(Ta2)为Ta1和Ta3之间的温度,并且适当地为约140℃至约180℃。
注意,在各图像形成层中,即使添加了相应区域中的能量,所形成的颜色的浓度也根据该区域中的位置而改变。例如,在将区域22中的能量供给至图像形成层16的情况下,即使加热时间相同,与给出接近Ta2的温度的情况相比,通过给出接近Ta3的温度,也可以形成高浓度的图像。这也适用于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
[打印头]
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头包括跨图像的宽度而延伸的基本上线性的电阻器阵列。在本实施例中,打印头在与图像材料1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图像材料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设置电阻器。注意,打印头的宽度可能比图像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跨宽度地处理图像,可以将打印头配置为相对于作为目标图像形成体的图像材料10而移动,或者可以与其它打印头一起使用。
当电流被供给至打印头中包括的电阻器时,电阻器用作热源。当在从打印头的电阻器接收热的同时输送图像材料10时,根据所接收到的热在各图像形成层中进行成像。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电阻器被配置为能够利用红外辐射照射图像材料。针对图像的个行,打印头向图像材料10施加热的时间通常在约0.001至约100毫秒的范围内。考虑到与打印时间的平衡来设置上限。由电子电路(未示出)的限制来定义下限。在图像材料10的输送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形成图像的点的间隔通常在每英寸100至600行的范围内。
图3A和图3B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时的打印头和图像材料10的布置的示例的图。参考图3A,图像材料10在图像形成时向右输送。图像材料10的上述宽度方向对应于图3A中的深度方向。打印头30在基座31上包括釉面32。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釉面32还包括凸釉面33。电阻器34布置在凸釉面33的表面上,并布置成与沿输送方向输送的图像材料10接触。注意,凸釉面33可以具有其它形状或可以不设置。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电阻器34被配置为与图像材料10接触。注意,优选在电阻器34、釉面32和凸釉面33上形成保护膜层(未示出)。由相同材料制成的釉面32和凸釉面33的组合在下文中通常称为“打印头的釉面”。
在釉面32上设置基座31和散热器35。基座31与散热器35接触,并且通过诸如风扇等的冷却单元(未示出)冷却。通常,图像材料10在输送方向上与打印头的比实际加热电阻器的长度长的釉面接触。典型的电阻器在图像材料10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约为120μm。图像材料10与普通打印头的釉面之间的热接触区域为200μm或更大。
图3B是示出沿宽度方向的电阻器34的阵列的示例的图。多个电阻器34沿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因此在图像材料10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沿阵列形成一行的图像。在下面示出的示例中,在沿输送方向输送图像材料10的同时,以行为单位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设备]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布置的示例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设备40包括打印头30、储存单元41、输送辊42、台板43、排出口44和温度传感器45。可以将多个图像材料10作为打印介质储存在储存单元41中。可以通过打开/关闭盖(未示出)来补充图像材料10。在打印时,图像材料10被输送辊42进给到打印头30,在台板43和打印头30之间形成图像,然后从排出口44排出。从而完成打印。另外,温度传感器45设置在打印头30与台板43之间的辊隙部的周边,并且检测由打印头30供给的温度。注意,温度传感器45要检测的对象例如可以是包括在打印头30中的电阻器34(热源)的温度,或者可以是图像材料10的表面温度。另外,温度传感器45不限于检测仅一个部分温度的布置,并且可以被配置为检测多个部分的温度。此外,温度传感器45可以被配置为检测图像形成设备40的环境温度。
基于图像形成的速度和图像形成时的分辨率等来控制图像材料10的输送速度。例如,当形成高分辨率图像时,与形成低分辨率图像的情况相比,输送速度可能降低。当优先考虑打印速度时,可以提高输送速度,并且可以降低分辨率。
[系统布置]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的整体布置的示例的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40和用作该设备的主机装置的个人计算机(PC)50。
PC 5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501、RAM(只读存储器)502、HDD(硬盘驱动器)503、通信I/F 504、输入装置I/F 505和显示装置I/F。连接这些部分以可以经由内部总线彼此通信。CPU 501根据HDD 503和RAM 502中保持的程序和各种数据执行处理。RAM 502是易失性存储器,并且临时保持程序和数据。HDD 503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保持程序和数据。
通信I/F 504是被配置为控制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的接口,并且这里控制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40的数据发送/接收。作为这里的数据发送/接收的连接方法,可以使用诸如USB、IEEE1394或LAN(局域网)等的有线连接或者诸如
Figure GDA0002823058970000092
Figure GDA0002823058970000091
等的无线连接。输入装置I/F 505是被配置为控制诸如键盘或鼠标等的HID(人机接口装置)的接口,并且接受用户从输入装置的输入。显示装置I/F 506控制诸如显示器(未示出)等的显示装置上的显示。
图像形成设备40包括CPU 401、RAM 402、ROM 403、通信I/F 404、头控制器405、图像处理加速器406和温度传感器45。连接这些部分以可以经由内部总线彼此通信。CPU 401根据ROM 403和RAM 402中保持的程序和各种数据来执行与后述的各实施例相对应的处理。RAM 402是易失性存储器,并且临时保持程序和数据。ROM 403是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保持在稍后将描述的处理中使用的表数据和程序。
通信I/F 404是被配置为控制与外部装置的通信的接口,并且这里控制相对于PC50的数据发送/接收。头控制器405基于打印数据来控制图3A和图3B所示的打印头30的加热操作。更具体地,头控制器405可以被配置为从RAM 402的预定地址加载控制参数和打印数据。当CPU 401将控制参数和打印数据写入RAM 402的预定地址时,通过头控制器405启动处理,并且进行打印头30的加热操作。
图像处理加速器406由硬件构成,并且以高于CPU 401的速度执行图像处理。更具体地,图像处理加速器406可被配置为从RAM 402的预定地址加载图像处理所需的参数和数据。当CPU 401将参数和数据写入RAM 402的预定地址时,启动图像处理加速器406,并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注意,图像处理加速器406并非总是必需的元件,并且可以根据打印机等的规格仅通过CPU 401的处理来执行上述表参数创建处理和图像处理。另外,温度传感器45检测打印头30的电阻器34的环境温度,如图4所示,并且将温度信息提供给CPU 401等。基于所获取的温度信息,CPU 401生成用于控制电阻器34的发热的控制参数。详细控制将在后面描述。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40和PC 50已经被描述为不同的设备。然而,例如,这些可以被集成以形成系统,或者系统可以集成图像形成设备40和摄像装置(未示出)。另外,PC已经被例示为主机装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使用诸如智能电话、平板终端或摄像装置等的便携式终端。
[打印服务]
图6示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系统中执行打印服务时的序列。在图6中,步骤S601至S605表示PC 50中的处理,以及步骤S611至S616表示图像形成设备40的处理。另外,在图6中,虚线箭头表示数据的发送/接收。当设备的CPU读出保持在存储单元中的程序并执行它们时,实现这些步骤。当用户将要执行打印时,该序列开始。
在步骤S611中,在通电之后,图像形成设备40确认其可以进行打印,确定能够提供打印服务,并且转变到等待状态。
另一方面,在步骤S601中,PC 50执行打印服务发现。在这里的打印服务发现中,可以根据用户操作来搜索周边装置,或者可以周期性地搜索处于能够提供打印服务的状态的图像形成设备。可选地,当PC 50和图像形成设备40连接时,PC 50可以发送询问。
在步骤S612中,当从PC 50接收到打印服务发现时,作为对此的响应,图像形成设备40向PC 50通知图像形成设备40是能够提供打印服务的装置。
在步骤S602中,当从图像形成设备40接收到表示可以提供打印服务的通知时,PC50请求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启用信息。
在步骤S613中,作为对来自PC 50的打印启用信息的请求的响应,图像形成设备40向PC 50通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提供的打印服务的信息。
在从图像形成设备40接收到打印启用信息时,在步骤S603中,PC 50基于打印启用信息来构造用于打印作业创建的用户界面。更具体地,基于图像形成设备40的打印启用信息,PC 50经由显示器(未示出)进行打印图像指定、打印大小、可打印薄片大小等的适当显示并向用户提供适当选项。然后,PC 50经由诸如键盘等的输入装置(未示出)接受来自用户的设置。
在步骤S604中,PC 50基于从用户接受的设置发出打印作业,并且将其发送到图像形成设备40。
在步骤S614中,图像形成设备40从PC 50接收打印作业。
在步骤S615中,图像形成设备40分析并执行接收到的打印作业。稍后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作业的图像形成的详情。
当打印完成时,在步骤S616中,图像形成设备40向PC 50通知打印完成。由此完成图像形成设备40侧的处理,并且图像形成设备40转变为等待状态。
在步骤S605中,PC 50接收打印完成通知,并且将其通知给用户。由此完成PC 50侧的处理。
注意,在上述说明中,对于各种信息传输,已经描述了从PC 50侧向图像形成设备40发送请求并且图像形成设备40响应于该请求的通信示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如上所述的所谓的拉式(Pull-type)通信示例。可以使用图像形成设备40自发地进行到网络上存在的一个或多个PC 50的传输的所谓的推式(Push-type)通信。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头控制器405输出被配置为向打印头30上设置的电阻器34施加电流的信号(脉冲信号)来进行加热控制,由此进行图像形成。
(传统的加热脉冲)
首先,作为与本发明的比较示例,对在传统的加热控制中使用的信号进行说明。图7示出与施加至传统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头的颜色相对应的信号模式(加热脉冲)的示例。图7示出在一个像素中要在图像材料10中显色的颜色以及此时的加热脉冲的布置的示例。图7从上侧起依次示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红色(R)、绿色(G)、蓝色(B)和黑色(K)。在图7中,一个像素的加热脉冲包括七个区段(p0至p6),并且一个区段的长度是Δt0。即,形成一个像素所需的加热脉冲的时间是Δt0×7个区段(p0至p6)。即,对于一个像素的显色,使用与七个区段相对应的脉冲的周期的数量。通过其中包括的脉冲信号列来控制显色。
在图7中,各信号通过高和低(接通(ON)和断开(OFF))表现两个值。在高时,进行利用电阻器34的加热。在低时,不进行加热。通过控制针对各颜色的加热脉冲中包括的脉冲的脉冲宽度和脉冲数量来控制显色。在本实施例中,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来调整各脉冲的脉冲宽度。如图7所示,将各区段的开始点设置为脉冲的上升定时(接通定时)来进行说明。
例如,对于黄色(Y)的显色,进行时间Δt1的加热以实现图2所示的区域21(相对高的加热温度和相对短的加热时间)。另外,对于品红色(M)的显色,有间隔地、总共执行两次时间Δt2的加热,以实现图2所示的区域22(中间加热温度和中间加热时间)。这里,第一个脉冲与第二个脉冲之间的间隔是(Δt0-Δt2)。同样地,对于青色(C)的显色,有间隔地、总共执行四次时间Δt3的加热,以实施图2所示的区域23(相对低的加热温度和相对长的加热时间)。这里,第一个脉冲与第二个脉冲之间的间隔是(Δt0-Δt3)。通过设置间隔,可以抑制图像材料10的温度上升超过目标温度(激活温度)。换句话说,通过控制接通时间和断开时间来维持目标温度。
在图7中,为了容易理解,设置由下式给出的关系:
Δt1=Δt2×2=Δt3×4
并且,无论要显色的颜色如何,施加至打印头30的加热脉冲的总时间相同。假定下面将要描述的t1至t3以及Ta1至Ta3对应于图2的描述。
关于加热时间,保持
t2>Y的加热时间Δt1>t1
t3>M的加热时间Δt2+Δt0>t2
C的加热时间Δt3+Δt0×3>t3,
并且加热时间之间的相对关系由下式给出。
Y<M<C
这里,由打印头30施加到图像材料10的能量(热量)在各信号的间隔时间内被热传导到图3A和3B所示的打印头30的釉面32(和凸釉面33)、基座31和散热器35。为此,图像材料10的温度在间隔时间期间降低。同样地,由于热传导到图像材料10中的热量也将热传播到图4所示的台板43等的周边,因此图像材料10的温度相应地降低。结果,在所施加的能量(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加热的峰值温度保持由下式给出的关系:
Y>M>C
这里,当进行控制以满足下式时
Y的峰值温度>Ta3
Ta3>M的峰值温度>Ta2
Ta2>C的峰值温度>Ta1
颜色Y、M和C可以独立地显色。
接着将描述控制作为二次色的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的显色的加热脉冲。这里,N次色意味着通过对N个色材(图像形成层)进行显色并组合它们而表现的颜色。
对于图7所示的红色(R),控制加热脉冲以按黄色(Y)→品红色(M)的顺序显色。即,使得对应于黄色(Y)的图像形成层14和对应于品红色(M)的图像形成层16显色,从而形成红色(R)的图像。另外,对于图7所示的绿色(G),控制加热脉冲以按黄色(Y)→青色(C)的顺序显色。同样地,对于图7所示的蓝色(B),控制加热脉冲以按品红色(M)→青色(C)的顺序显色。对于图7所示的黑色(K),控制加热脉冲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顺序显色。
在上述传统方法中,为了打印一个像素,需要基于颜色单独地控制加热脉冲以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顺序显色。为此,存在对可以显色的区域的限制。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可用于显色黄色(Y)的脉冲仅为一个脉冲p0。同样地,仅两个脉冲可用于品红色(M),并且仅四个脉冲可用于青色(C)。即,相对于可用于一个像素的加热时间(p0至p6),使某图像形成层显色的时间是有限的,并且包括浪费的时间。结果,作为形成一个像素所需的加热脉冲的时间,需要与Δt0×7区段(p0至p6)相对应的时间。然而,能量添加有限,并且图像材料10上的显色的面积率降低。因此,显色不充分。
(根据本实施例的加热脉冲)
接着将参考图8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加热脉冲的基本布置。
在图8所示的控制中,叠加了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加热脉冲。这里,“叠加”意味着当使多个色材(图像形成层)显色以再现二次色、或三次色等时,计算与颜色成分相对应的脉冲的OR(或),从而确定加热脉冲的脉冲宽度和脉冲数量。为了简单起见,将假定图8中所示的Δt0、Δt1、Δt2和Δt3与图7中相同来进行描述。注意,可以根据从打印头30或其它结构导出的间隔时间的冷却特性来确定脉冲宽度和间隔时间段(Δt0、Δt1、Δt2和Δt3等)。
在本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颜色(图像形成层)不是单独显色而是同时并行地显色。因此,每个像素的显色所需的加热脉冲的时间是与Δt0×4个脉冲(p0至p4)相对应的时间。因此认为与图7所示的显色效率相比,改善了显色效率,即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各自的每个像素的显色程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叠加加热脉冲时,改善了作为二次色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黑色(K)各自的显色效率。下面将依次描述这些。
首先将关于红色(R)进行描述。对于图8中的红色(R),叠加了图8中的黄色(Y)和品红色(M)的加热脉冲。在图8所示的红色(R)中,有助于黄色(Y)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一个脉冲p0。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红色(R)中,有助于黄色(Y)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一个脉冲p0。另外,在图8所示的红色(R)中,有助于品红色(M)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两个脉冲p0和p1。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红色(R)中,有助于品红色(M)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三个脉冲p0、p1和p2。当比较图7和图8时,对于黄色(Y)和品红色(M)这两者,在图8所示的控制中,有助于显色的加热脉冲的数量与脉冲的总数的比率变高。因此,认为在图8所示的红色(R)中显色效率较高。
接着将关于绿色(G)进行描述。对于图8中的绿色(G),叠加了图8中的黄色(Y)和青色(C)的加热脉冲。在图8所示的绿色(G)中,有助于黄色(Y)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一个脉冲p0。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绿色(G)中,有助于黄色(Y)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一个脉冲p0。另外,在图8所示的绿色(G)中,有助于青色(C)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四个脉冲p0至p3。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绿色(G)中,有助于青色(C)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四个脉冲p3至p6。当比较图7和图8时,对于黄色(Y)和青色(C)这两者,在图8所示的控制中,有助于显色的加热脉冲的数量与脉冲的总数的比率变高。因此,认为在图8所示的绿色(G)中显色效率较高。
接着将关于蓝色(B)进行描述。对于图8中的蓝色(B),叠加了图8中的品红色(M)和青色(C)的加热脉冲。在图8所示的蓝色(B)中,有助于品红色(M)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两个脉冲p0和p1。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蓝色(B)中,有助于品红色(M)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两个脉冲p1和p2。另外,在图8所示的蓝色(B)中,有助于青色(C)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四个脉冲p0至p3。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蓝色(B)中,有助于青色(C)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六个脉冲p1至p6。当比较图7和图8时,对于品红色(M)和青色(C)这两者,在图8所示的控制中,有助于显色的加热脉冲的数量与脉冲的总数的比率变高。因此,认为在图8所示的蓝色(B)中显色效率更高。
接着将关于黑色(K)进行描述。对于图8中的黑色(K),叠加了图8中的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加热脉冲。在图8所示的黑色(K)中,有助于黄色(Y)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一个脉冲p0。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黑色(K)中,有助于黄色(Y)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一个脉冲p0。另外,在图8所示的黑色(K)中,有助于品红色(M)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两个脉冲p0和p1。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黑色(K)中,有助于品红色(M)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三个脉冲p0、p1和p2。另外,在图8所示的黑色(K)中,有助于青色(C)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四个脉冲p0至p3。另一方面,在图7所示的黑色(K)中,有助于青色(C)成分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七个脉冲p0至p6中的七个脉冲p0至p6。当比较图7和图8时,对于黄色(Y)和品红色(M),在图8所示的控制中,有助于显色的加热脉冲的数量与脉冲的总数的比率变高。另一方面,在青色(C)中,由于在图7和图8中有助于显色的加热脉冲的数量与脉冲的总数的比率几乎相等,因此显色效率几乎相等。因而,由于黄色(Y)成分和品红色(M)成分之间的显色效率的不同,因此在图8所示的黑色(K)中显色效率更高。
即,换句话说,在二次色或三次色中,可以关于具有图2所示的显色特性的诸如青色(C)或品红色(M)等的色材进行改善显色的控制。此外,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青色(C)成分、品红色(M)成分和黄色(Y)成分形成的每一个像素的显色所需的加热脉冲的时间对应于Δt0×4个脉冲(p0至p4)的周期数。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叠加”脉冲信号,可以使周期数小于图7所示的周期数。此时,对于作用在图1所示的与青色(C)成分、品红色(M)成分和黄色(Y)成分相对应的显色层(图像形成层14、16和18)上的脉冲信号,通过等于周期数的四个脉冲信号对青色(C)进行显色。可以通过数量小于周期数的脉冲信号(一个脉冲信号和两个脉冲信号)对剩余的品红色(M)和黄色(Y)进行显色。
[处理过程]
图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实现加热脉冲的图像处理的流程图。在图6所示的步骤S615的处理中执行图9所示的过程。例如,当图像形成设备40的CPU 401读出ROM 403等中包括的程序和数据并执行它们时实现该过程。注意,该处理可以部分地由图像处理加速器406执行。
在步骤S901中,CPU 401获取在图6的步骤S614中接收到的打印作业中的图像数据。这里,假定以页为单位获取图像数据来进行说明。
在步骤S902中,CPU 401对图像数据进行解码处理。注意,如果图像数据未被压缩或编码,则可以省略该处理。通过解码处理,图像数据改变为RGB数据。作为RGB数据的类型,例如,可使用诸如sRGB或
Figure GDA0002823058970000171
RGB等的标准颜色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各颜色,图像数据可以具有范围为从0至255的8位信息。然而,图像数据可以由其它位数的信息(例如16位信息)形成。
在步骤S903中,CPU 401对图像数据进行颜色校正处理。注意,颜色校正处理可以在PC 50的侧进行,或者可以在根据图像形成设备40进行颜色校正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设备40中进行。颜色校正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是RGB数据。此时,RGB数据具有图像形成设备40专用的RGB格式,即所谓的装置RGB。
在步骤S904中,CPU 401使用三维查找表对图像数据进行亮度/浓度转换。在普通热敏打印机中,例如,使用图像数据的RGB信号,进行由下式表示的转换:
C=255-R
M=255-G
Y=255-B
另一方面,在根据本实施例的脉冲控制的情况下,例如,构成单一品红色(M)颜色的品红色的控制参数和适当地构成红色(R)的品红色的控制参数是不同的。因此,为了单独地设置它们,优选地进行使用三维查找表的亮度/浓度转换。注意,尽管可以通过任何方法进行转换,但是这里将描述使用三维查找表的更优选示例。
在本实施例中,以以下方式使用三维查找表进行亮度/浓度转换。在下面使用的三维查找表的函数3D_LUT[R][G][B][N]中,RGB数据的值分别输入到变量R、G和B。对于变量N,指定要输出的值C、M和Y之一。这里,假定将0、1和2分别指定为C、M和Y。
C=3D_LUT[R][G][B][0]
M=3D_LUT[R][G][B][1]
Y=3D_LUT[R][G][B][2]
上述的3D_LUT由256×256×256×3=50331648个数据表形成。各数据是与图8中p0至p3中施加的脉冲宽度相对应的数据。注意,例如,为了减少查找表的数据量,可以将格数从256减少到17,并且可以通过使用17×17×17×3=14739个数据表的插值运算来计算结果。当然,可以将格数适当地设置为例如除17之外的16、9或8。作为插值方法,可以使用诸如已知的四面体插值等的任何方法。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定义三维查找表,并将其保持在图像形成设备40的ROM 403等中。
当使用上述三维查找表时,可以分别设置形成颜色的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控制参数。即,可以分别设置形成红色(R)的黄色和品红色、形成绿色(G)的青色和黄色、形成蓝色(B)的品红色和青色以及形成黑色(K)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各自的控制参数。另外,如图8所示,在显色如青色(C)或品红色(M)的一种颜色时使用多个脉冲的情况下,可以将多个脉冲控制为相同的脉冲宽度,或者可以将多个脉冲控制为不同的脉冲宽度。这使得可以更精细地控制显色并有助于颜色可再现性的改善。
在步骤S905中,CPU 401对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进行输出校正。首先,CPU 401使用与颜色相对应的转换表来计算脉冲宽度以实现C、M和Y的浓度。值c、m和y分别表示与C、M和Y的值相对应的脉冲宽度。这里的转换表(转换公式)是预先定义并保持在图像形成设备40的ROM 403等中的。
c=1D_LUT[C]
m=1D_LUT[M]
y=1D_LUT[Y]
这里,由c表示的脉冲宽度的最大值是图8中的Δt3。由m表示的脉冲宽度的最大值是图8中的Δt2。由y表示的脉冲宽度的最大值是图8中的Δt1。图像形成设备40可以通过调制脉冲宽度来调制图像材料10中的显色强度。为此,如果上述值c、m和y小于最大值,则可以通过适当地缩短脉冲宽度来实现期望的色调。可以使用已知手段来进行该处理。
另外,CPU 401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5获取的图像材料10(或打印头30)的温度来调制加热脉冲。更具体地,进行控制以随着温度传感器45检测到的温度升高来缩短用于使温度达到激活温度的加热脉冲的脉冲宽度。可以使用已知手段来进行该处理。对于图像材料10的温度,不必总是由温度传感器45获取温度。可以在PC或图像形成设备40中估计图像材料10或打印头30的温度,并且可以基于所估计的温度进行控制。温度估计方法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已知方法。
注意,如果图像材料10的温度上升到超过容许温度,则优选使图像形成操作等待(中断)。在图像材料10的温度下降到容许温度以下之后,优选恢复图像形成。如果在一页的图像形成的中途使图像形成等待,则难以使等待前的图像形成浓度与恢复后的图像形成浓度一致。为此,对于等待的有无,优选进行步骤S901中的判断,以页为单位进行等待,并且在此之后进行恢复。
在步骤S906中,CPU 401叠加与颜色相对应的脉冲。更具体地,基于图8所示的原理,脉冲被叠加为
p0=max(y,m,c)
p1=max(m,c)
p2=c
p3=c
这里,函数max(x,y)意味着选择脉冲宽度x和y中的最大脉冲宽度。因此,例如,信号p0的脉冲是与脉冲(y,m,c)的OR相对应的信号。
注意,为了将该处理实现为电气电路,可以通过被配置为实现由下式表示的处理的OR电路的布置来实现该处理:
p0=y+m+c
p1=m+c
p2=c
p3=c
这里,y、m和c是上述颜色的控制脉冲。符号“+”表示OR。如以上参考图8所述,与颜色相对应的脉冲的起点(上升定时)一致。
在步骤S907中,CPU 401经由头控制器405控制打印头30。控制图8所示的脉冲p0/p1/p2/p3,从而在图像材料10上形成期望的颜色。
这里将描述关于步骤S904描述的传统方法的情况。例如,假定在步骤S901中获取的图像数据是(R、G、B)=(255、0、0)。通过步骤S904的亮度/浓度转换,获得C=0、M=255和Y=255。此外,通过步骤S905的输出校正来获得c=0(信号断开)、m=Δt2和y=Δt1。当对此进行步骤S906的处理时,获得:
p0=Δt2
p1=Δt2
p2=0
p3=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材料10上以行为单位形成图像。因此,并行地同时执行图像形成和图像材料10的输送。
在步骤S908中,CPU 401判断页的打印是否完成。如果打印完成(步骤S908中为“是”),则处理过程结束,并且处理进入下一页的处理或图6中的步骤S616的处理。如果打印未完成(步骤S908中为“否”),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902以继续该页的图像形成处理。
如上所述,在图8的示例中,四个脉冲p0至p3中的可以用于对黄色(Y)进行显色的脉冲是一个脉冲p0,两个脉冲可用于品红色(M),并且四个脉冲可用于青色(C)。即,与图7所示的加热脉冲相比,相对于可用于一个像素的加热时间(p0至p3),能够更有效地使用使某图像形成层显色的时间,并且可以有用地进行能量相加。结果,改善了图像材料10上的显色的面积率,即,每单位面积的显色程度,并且改善了图像质量。
此外,作为本实施例的效果,可以获得以下几点。第一个效果是打印速度。如上所述,当与图7所示的传统技术相比时,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缩短一个像素的显色所需的时间。在图7所示的传统技术中,根据各颜色针对一个像素的显色需要p0至p6的时间段,并且所需的时间约为(7×Δt0)。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各颜色针对一个像素的显色需要p0至p3的时间段,并且所需时间约为(4×Δt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缩短一个像素的显色所需的时间。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可以缩短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更快地输送图像材料10,并提高打印速度。
第二个效果是功耗。与图7所示的传统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各原色Y、M和C,所施加的加热脉冲的总时间几乎相等。这里,所施加的加热脉冲的总时间对应于向电阻器34施加电流的时间,并且几乎与功耗成比例。另一方面,对于作为二次色的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在本实施例中所施加的加热脉冲的总时间可以更短。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施加的加热脉冲的总时间在红色(R)中短了Δt2,在绿色(G)中短了Δt3,在蓝色(B)中短了(2×Δt3),并且在K中短了(Δt2+2×Δt3)。因此,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减少显色所需的功耗。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叠加加热脉冲以增加图像材料10上的显色的面积率并改善显色的示例。在该变形例中,将描述从颜色未配准的角度来使加热脉冲的结束位置对齐的示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控制加热脉冲以使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加热脉冲的开始位置对齐。对于作为二次色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叠加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加热脉冲。因此,加热脉冲的开始位置(第一脉冲的上升位置)在所有颜色中都一致。另一方面,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显色定时根据图像形成层的显色特性而不同。即,使用图8作为示例进行说明,黄色(Y)的显色定时接近于脉冲p0的施加。这里,为了简单起见,在脉冲的上升和下降之间存在显色定时。同样,品红色(M)的显色定时接近于脉冲p1的施加。青色(C)的显色定时接近于脉冲p3的施加。如上所述,由于在由打印头30几乎同时加热的图像材料10上像素阵列的显色定时是不同的,因此在像素阵列中可能发生颜色未配准。当p0、p1和p3的施加定时相对于图像材料10的输送速度不够短时,这种颜色未配准尤其明显。如果在打印图像中包括字符或细线,则颜色未配准所损坏的图像的再现性降低,并且图像质量降低。
图10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变形例的加热脉冲的示例的图。在图10中,控制加热脉冲,使得用于对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进行显色的加热脉冲的结束位置(显色定时)一致。对于作为二次色的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叠加脉冲的位置改变。即,在加热脉冲中,叠加脉冲使得最后脉冲(接通时间)一致。利用这种布置,加热脉冲的结束位置(显色定时)在所有颜色中都一致。更具体地,所有颜色在施加脉冲p3的定时进行显色。这可以使由打印头30加热的图像材料10上的像素阵列的显色定时对齐,并且减少像素阵列中的颜色未配准。
如上所述,在该变形例中,使加热脉冲的结束位置对齐,从而改善了颜色未配准。
注意,在上述示例中,在所有二次色和三次色中叠加脉冲。然而,如果形成一个像素(一行)的时间限制很小,则在二次色或三次色中可以不进行叠加。例如,可以根据构成图像材料10的原色(上述示例中的三种颜色C、M和Y)的数量来确定叠加脉冲的N次色。
[变形例2]
在变形例1中,已经描述了从颜色未配准的角度使加热脉冲的结束位置对齐的示例。另一方面,如果加热脉冲的结束位置在所有颜色中对齐,则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在作为二次色的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中,显色效率可能降低。也就是说,在图8所示的加热脉冲中,由于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显色定时在作为二次色的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中不同,图像材料10上的有助于显色的面积(表面覆盖率)变得相对大。另一方面,在图10所示的加热脉冲中,由于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显色定时在作为二次色的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中一致,因此图像材料10上的有助于显色的面积(表面覆盖率)相对小。即,当比较图8所示的加热脉冲和图10所示的加热脉冲时,在图8中显色的面积更大,并且显色效率更高。在该变形例中,描述了从显色效率和颜色未配准这两者的角度使加热脉冲的中心位置对齐的示例。
图11是用于说明根据该变形例的加热脉冲的示例的图。在图11中,控制加热脉冲,使得用于对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进行显色的加热脉冲的中心位置(中央处的脉冲的上升位置)一致。对于作为二次色的R、G和B以及作为三次色的K,在四个脉冲p0至p3的p1和p2的位置处叠加加热脉冲。在图11所示的各个R、G、B和K中,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显色定时如下。黄色(Y)的显色定时接近于脉冲p1的施加。品红色(M)的显色定时接近于脉冲p2的施加。青色(C)的显色定时接近于脉冲p3的施加。与图8所示的加热脉冲相比,在图11所示的加热脉冲中,黄色(Y)和品红色(M)的显色定时未相对变化,但是品红色(M)和青色(C)的显色定时变得相对接近。为此,在图11所示的加热脉冲中,与图10所示的加热脉冲相比,可以改善显色效率,并且与图8所示的加热脉冲相比,可以相对减少颜色未配准。
注意,这里已经使用p1作为叠加脉冲的中心位置进行了描述。然而,要使用的中心位置可以根据加热脉冲中的脉冲数量和与颜色相对应的脉冲的布置而变化。
如上所述,在该变形例中,使加热脉冲的中心位置对齐,从而考虑到显色效率和颜色未配准这两者来控制显色。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例、变形例1和变形例2中,由于存在Y、M、C、R、G、B和K的所有加热脉冲在时间上部分重叠的定时,因此加热所需的峰值功率变大。更具体地,在加热信号中,产生峰值功率的定时在图8中为脉冲定时p0、在图10中为脉冲定时p3以及在图11中为脉冲定时p1。在该变形例中,将描述从峰值功率的角度减少加热脉冲的集中的示例。
图1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变型例的加热脉冲的示例的图。在图12中,在Y、M、C、R、G、B和K各自中,有助于黄色(Y)的显色的加热脉冲为p0,有助于品红色(M)的显色的加热脉冲为p1和p2,以及有助于青色(C)的显色的加热脉冲为p0至p3。在图12中,不存在用于Y、M、C、R、G、B和K的所有加热脉冲在时间上部分重叠的定时。因此,与上述加热脉冲相比,图12所示的加热脉冲可以减小加热所需的峰值功率。注意,可以根据容许峰值功率来改变叠加脉冲的位置。
如上所述,在该变形例中,改变叠加加热脉冲的位置,从而减少了加热脉冲的集中并且因而抑制了加热所需的峰值功率。
此外,在该变形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进行控制使得Y的加热脉冲和M的加热脉冲在时间上不重叠,从而改善了作为二次色的R的显色。当比较图8中的R和图11中的R时,有助于黄色(Y)的显色的加热脉冲是p0并且是共同的。另一方面,有助于作为二次色的R中的品红色(M)的显色的加热脉冲在图8中为p0和p1并且在图12中为p0至p2。因此,与图8所示的控制相比,在图12所示的控件中,作为二次色的R中的品红色(M)的显色更好。
<其它实施例>
可以通过以下处理来实现本发明: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程序,并且使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出并执行该程序。本发明还可以通过用于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电路(例如,ASIC)来实现。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6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112218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打印头,其被配置为向图像材料添加能量;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所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信号模式,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
其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基于为了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而生成的至少两个信号模式,来生成并输出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的逻辑和的信号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信号模式利用脉冲宽度和脉冲数量来定义对所述图像材料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显色层包括分别对应于黄色、青色和品红色的显色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显色层是从所述打印头添加能量的一侧起按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顺序堆叠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显色层是从所述打印头添加能量的一侧起按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顺序堆叠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件在使第一个信号的接通定时对齐的情况下叠加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件在使最后的信号的接通定时对齐的情况下叠加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件在使中央位置的信号的接通定时对齐的情况下叠加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中,所述控制部件叠加信号以使得第一个信号的接通定时不对齐。
10.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打印头,其被配置为向图像材料添加能量;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所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脉冲信号列,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
其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输出被配置为包括脉冲信号的所述脉冲信号列,所述脉冲信号具有脉冲宽度和脉冲数量以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同时并行地显色。
1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打印头,其被配置为向图像材料添加能量;以及
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所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脉冲信号列,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
其中,利用具有预定周期数的脉冲信号来控制一个像素的显色,以及
在所述多个显色层中,一个显色层的颜色是利用与所述预定周期数相等的数量的脉冲信号来显色的,其余显色层的颜色是利用比所述预定周期数少的数量的脉冲信号来显色的。
1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头,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步骤,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所述打印头添加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信号模式,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并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
其中,在所述控制步骤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基于为了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而生成的至少两个信号模式,来生成并输出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的逻辑和的信号模式。
13.一种用于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用作:
控制部件,用于基于图像数据来输出用于控制要由打印头添加到图像材料的能量的信号模式,所述图像材料包括具有不同显色特性且根据所添加的能量而显色的多个显色层,
其中,在使所述多个显色层中的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基于为了使所述至少两个显色层显色而生成的至少两个信号模式,来生成并输出所述至少两个信号模式的逻辑和的信号模式。
CN201980039031.9A 2018-06-12 2019-05-08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122620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2218 2018-06-12
JP2018112218 2018-06-12
PCT/JP2019/018336 WO2019239748A1 (ja) 2018-06-12 2019-05-08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2046A CN112262046A (zh) 2021-01-22
CN112262046B true CN112262046B (zh) 2022-06-14

Family

ID=68843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9031.9A Active CN112262046B (zh) 2018-06-12 2019-05-08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662680B2 (zh)
EP (1) EP3789206B1 (zh)
JP (2) JP6806844B2 (zh)
KR (1) KR102498462B1 (zh)
CN (1) CN112262046B (zh)
RU (1) RU2754890C1 (zh)
WO (1) WO20192397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9206B1 (en) 2018-06-12 2023-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KR102461899B1 (ko) 2021-04-16 2022-11-03 (주)에이치제이씨 헬멧용 회동체 고정수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74867A (ja) * 1986-05-22 1987-11-28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EP0508871A2 (en) * 1991-04-06 1992-10-14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exposu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r video printer
EP1070593A2 (en) * 1999-07-21 2001-01-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t
JP2001162853A (ja) * 1999-12-09 2001-06-1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537059A (zh) * 2001-05-30 2004-10-13 热成象系统
CN1579788A (zh) * 2003-08-11 2005-02-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程序
CN101495319A (zh) * 2005-04-06 2009-07-29 津克成像有限责任公司 多色热成像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热成像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6275B2 (ja) 1992-10-05 1999-05-3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ラー感熱記録方法
JPH1093792A (ja) * 1997-03-10 1998-04-10 Ricoh Co Ltd 電子黒板装置の制御方法
EP1038887B1 (en) * 1997-10-15 2003-09-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hermosensitive colour-forming polymer
JP2000168116A (ja) 1998-12-11 2000-06-20 Nec Kofu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装置及び印字制御方法
JP2001150712A (ja) * 1999-11-30 2001-06-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ト方法
JP2002347269A (ja) 2001-05-29 2002-12-04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多色印刷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7791626B2 (en) * 2001-05-30 2010-09-07 Zink Imaging, Inc. Print head pulsing techniques for multicolor printers
US8372782B2 (en) 2003-02-28 2013-02-12 Zink Imaging, Inc. Imaging system
KR100624687B1 (ko) * 2004-08-06 2006-09-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색 기록매체, 이를 이용한 기록방법 및 기록장치
EP1866162A4 (en) 2005-04-06 2010-06-02 Zink Imaging L L C METHOD FOR MULTICOLORED THERMAL ILLUSTRATION AND THEREFORE PART FOR THERMAL ILLUSTRATION
JP4807118B2 (ja) * 2006-03-20 2011-11-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062474A (ja) * 2006-09-06 2008-03-21 Casio Comput Co Ltd プリンタ
EP2463096B1 (en) * 2010-12-07 2013-09-25 Agfa-Gevaert Security documents and colour laser marking methods for securing them
EP2463109B1 (en) * 2010-12-07 2013-07-31 Agfa-Gevaert Colour laser marking methods of security document precursors
JP6770898B2 (ja) 2017-01-10 2020-10-21 株式会社Ihiプラント Lng貯留設備のbog圧縮機負荷制御装置
JP7097753B2 (ja) 2018-06-12 2022-07-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EP3789206B1 (en) 2018-06-12 2023-08-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US11104156B2 (en) 2018-07-13 2021-08-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US10953664B2 (en) 2018-07-13 2021-03-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74867A (ja) * 1986-05-22 1987-11-28 Ricoh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
EP0508871A2 (en) * 1991-04-06 1992-10-14 Lg Electronics Inc. Optical exposur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or video printer
EP1070593A2 (en) * 1999-07-21 2001-01-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t
JP2001162853A (ja) * 1999-12-09 2001-06-19 Alps Electric Co Ltd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CN1537059A (zh) * 2001-05-30 2004-10-13 热成象系统
CN1579788A (zh) * 2003-08-11 2005-02-1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及程序
CN101495319A (zh) * 2005-04-06 2009-07-29 津克成像有限责任公司 多色热成像方法及用于该方法中的热成像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98462B1 (ko) 2023-02-10
KR20210018412A (ko) 2021-02-17
EP3789206A4 (en) 2022-03-02
EP3789206A1 (en) 2021-03-10
WO2019239748A1 (ja) 2019-12-19
JP7293182B2 (ja) 2023-06-19
RU2754890C1 (ru) 2021-09-08
CN112262046A (zh) 2021-01-22
JP2021041710A (ja) 2021-03-18
JP6806844B2 (ja) 2021-01-06
US20210141328A1 (en) 2021-05-13
EP3789206B1 (en) 2023-08-16
JP2019214206A (ja) 2019-12-19
US11662680B2 (en) 2023-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366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7309492B2 (ja) プリント装置、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72931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588180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22056217A (ja)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045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記録方法
US20220355603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 control method
US20230391106A1 (e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method,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30194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の記録方法
US20220324247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 control method
JP2023179232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79243A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20211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