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8740A - 钉打机 - Google Patents

钉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8740A
CN112218740A CN201980037068.8A CN201980037068A CN112218740A CN 112218740 A CN112218740 A CN 112218740A CN 201980037068 A CN201980037068 A CN 201980037068A CN 112218740 A CN112218740 A CN 112218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mode
operator
for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70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8740B (zh
Inventor
大塚和弘
根内拓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18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8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8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8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8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7Mechanic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1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fixed main cylinder
    • B25C1/043Trigger valve and trigger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6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钉打机,其具有控制操作构件或接触构件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气体供给机构的传递控制构件。所述钉打机设置有:壳体10,包含可动作地支撑操作构件14的支撑轴40;接触构件16,可接触打入固定件的对象材料及离开对象材料、且接触对象材料来动作;压力室,被供给压缩性气体及排出压缩性气体;击打部,当供给压缩性气体时,在击打固定件的方向上动作;气体供给机构46,朝压力室供给压缩性气体;以及传递控制构件69,控制基于操作构件或接触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动作、或者操作构件及接触构件两者的动作的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在操作构件及传递控制构件被附加操作力、且接触构件动作的情况下击打固定件。

Description

钉打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通过压缩性气体的压力来动作的击打部的钉打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钉打机的一例,所述钉打机具有被供给压缩性气体的压力室、及通过被供给至压力室中的压缩性气体的压力来动作的击打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钉打机具有:击打部、活塞上室、主阀室、气缸、蓄压室、切换旋钮、作为气体供给机构的扳机阀、作为操作构件的扳机、作为接触构件的推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钉打机中,当扳机被附加操作力、且推杆被推压到对象材料时,扳机阀动作,蓄压室的压缩性气体被供给至主阀室。气缸通过主阀室的压力来动作,蓄压室的压缩性气体被供给至活塞上室,击打部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钉打机可由作业者操作切换旋钮来切换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作业者在选择了第一模式后,在将推杆推压到对象材料后对扳机附加操作力。作业者在选择了第二模式后,在对扳机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进行将推杆推压到对象材料的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15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者认识到在第二模式中,由于是对扳机附加操作力的状态,因此在将推杆推压到对象材料的操作的过程中,存在朝与所意图的打入位置略微不同的位置或角度进行打入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钉打机,其设置限制接触构件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气体供给机构的功能,作业者可主动地解除所述限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一实施方式的钉打机包括:壳体,包含可动作地支撑操作构件的支撑轴;接触构件,可接触打入固定件的对象材料及离开对象材料、且接触对象材料来动作;压力室,被供给压缩性气体及排出压缩性气体;击打部,当压力室被供给压缩性气体时,朝击打固定件的方向动作;以及气体供给机构,根据操作构件及接触构件的动作,朝压力室供给压缩性气体,且设置有传递控制构件,所述传递控制构件控制基于操作构件或接触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动作、或者操作构件及接触构件两者的动作的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在操作构件及传递控制构件被附加操作力、且接触构件动作的情况下,进行击打固定件的动作。另外,其余的具体的部件包含用于实施下述发明的实施例栏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其全部的结构。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钉打机,对与作业者对操作构件、及传递控制构件附加操作力联动地朝气体供给机构传递接触构件的动作力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钉打机的头罩内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钉打机的气缸内的剖面图。
[图4]是设置在图1的钉打机的扳机及限制机构,且为扳机及限制机构处于初期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图1的钉打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扳机处于动作状态,限制机构处于初期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扳机处于动作状态,限制机构处于动作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扳机处于动作状态,限制机构处于初期状态,扳机阀处于动作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设置在钉打机的控制部可进行的控制例1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11]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且为在第二模式中扳机及推杆位于初期位置的状态的正面剖面图。
[图12]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且为选择了第一模式时的平面剖面图。
[图13]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且为选择了第二模式时的平面剖面图。
[图14]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且为在第二模式中扳机及推杆位于动作位置的状态的正面剖面图。
[图15]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且为在第一模式中扳机及推杆位于初期位置的状态的正面剖面图。
[图16]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部分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2(模式1)的侧面图。
[图18]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2(模式2)的侧面图。
[图19]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2中的A-A剖面图。
[图20]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中的正面图。
[图21]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中的侧面图。
[图22]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中的A-A剖面图。
[图23]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正面图。
[图24]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侧面图。
[图25]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中的A-A剖面图。
[图26]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模式1的正面图。
[图27]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模式2的正面图。
[图28]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1的正面图。
[图29]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另一实施例的模式2的正面图。
[图30]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4(模式1)的部分剖面图。
[图31]是表示钉打机的实施方式4(模式2)的部分剖面图。
[图32]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5中的操作控制杆之前的剖面图。
[图33]是钉打机的实施方式5中的操作控制杆之前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继而,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钉打机中所包含的几个实施方式之中,具有代表性的钉打机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参照图1及图2对钉打机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钉打机10具有本体11、气缸12、击打部13、扳机14、射出部15以及推杆16,并设置有传递机构59。另外,匣17安装在钉打机10。本体11具有筒形形状的主体部18、固定在主体部18的头罩19、以及与主体部18连接的把手20。把手20从主体部18的外表面突出,传递控制部9适宜的是具有电接点的开关91,并以作业者可操作的状态设置在头罩19的表面。
如图1及图2那样,蓄压室21横跨把手20的内部、主体部18的内部、头罩19的内部来形成。插头安装在把手20,在插头连接空气软管。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经由空气软管而被供给至蓄压室21内。气缸12设置在主体部18内。
头阀22设置在头罩19内。头阀22为圆筒形状,头阀22可在气缸12的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头阀22具有排气通道23。排气通道23与本体11的外部B1连接。控制室24形成在头罩19与头阀22之间。施力构件25设置在控制室24。作为一例,施力构件25为金属制的压缩螺旋弹簧。止动器26安装在头罩19。作为一例,止动器26为合成橡胶制。
气缸12相对于主体部18定位固定在中心线A1方向上。在气缸12中,在中心线A1方向上最靠近头阀22的部位的端部,安装有阀座27。阀座27为环状、且为合成橡胶制。在头阀22与阀座27之间形成端口28。
在中心线A1方向上,头阀22以施力构件25施加的力、控制室24的压力朝靠近阀座27的方向施力。头阀22以蓄压室21的压力朝远离阀座27的方向施力。头阀22被推压到阀座27,头阀22将端口28关闭。头阀22从阀座27离开,头阀22将端口28打开。
击打部13具有活塞29、及固定在活塞29的驱动刀片30。活塞29配置在气缸12内,活塞29可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在活塞29的外周面安装有密封构件31。活塞上室32形成在止动器26与活塞29之间。当头阀22将端口28打开时,蓄压室21的压缩空气与活塞上室32连接、且头阀22将活塞上室32与排气通道23阻断。当头阀22将端口28关闭时,蓄压室21与活塞上室32被阻断、且活塞上室32与排气通道23被连接。
射出部15相对于主体部18,在中心线A1方向上固定在与设置有头罩19的部位相反的端部。
如图1及图3那样,缓冲器33设置在气缸12内。缓冲器33在气缸12内,在中心线A1方向上配置在最靠近射出部15的位置。缓冲器33为合成橡胶制、或硅橡胶制。缓冲器33具有轴孔34,驱动刀片30可在轴孔34内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在气缸12内,在活塞29与缓冲器33之间形成有活塞下室35。密封构件31将活塞下室35与活塞上室32气密地阻断。
设置有在径向上贯穿气缸12的通道36、通道37。通道37在中心线A1方向上配置在通道36与射出部15之间。回流空气室38形成在气缸12的外表面与主体部18之间。止回阀39设置在气缸12。横跨活塞下室35及回流空气室38内封入有压缩空气。
如图1及图4那样,扳机14安装在本体11。扳机14经由支撑轴40而安装在本体11。扳机14可将支撑轴40作为中心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即转动。扳机14具有止动器41。作业者手握把手20,用手指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或解除操作力。当作业者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时,扳机14在图4中逆时针地动作。
扳机臂42安装在扳机14。扳机臂42相对于扳机14,可将支撑轴43作为中心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扳机臂42的自由端44在扳机14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支撑轴40与支撑轴43之间。扳机臂42设置有将支撑轴43作为中心来施力的施力构件45。作为一例,施力构件45为金属制的弹簧。在图4中,施力构件45逆时针地对扳机臂42施力。对扳机臂42施加的力的一部分被传递至扳机14。在图4中,扳机14由施力构件45顺时针地施力。
如图1及图4那样,扳机阀46设置在主体部18与把手20的连接部位。扳机阀46具有:柱塞47,机身48,阀体49,施力构件50,设置在阀体49的密封构件51、密封构件52,设置在机身48的通道53,排气通道54。排气通道54与外部B1连接。通道55设置在本体11,通道53经由通道55而与控制室24连接。
柱塞47可在中心线A2方向上移动,阀体49对应于中心线A2方向上的柱塞47的位置,在中心线A2方向上移动及停止。密封构件51、密封构件52对应于中心线A2方向上的阀体49的位置,分别接触机身48或离开机身48。当密封构件51从机身48离开时,蓄压室21与通道53被连接,并且密封构件52接触机身48,通道53与排气通道54被阻断。当密封构件51接触机身48时,蓄压室21与通道53被阻断,并且密封构件52从机身48离开,通道53与排气通道54被连接。
作为一例,图1中所示的射出部15为金属制或非铁金属制。射出部15具有射出路径56。中心线A1位于射出路径56内,驱动刀片30可在射出路径56内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
匣17相对于射出部15得到固定。匣17收容钉57。匣17具有进料器58,进料器58朝射出路径56输送匣17内的钉57。
推杆16安装在射出部15。推杆16相对于射出部15,可在中心线A1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动作。图4中记载有传递机构59的放大图。传递机构59将推杆16的动作力传递至柱塞47。传递机构59具有:柱塞60、气缸61、销62、以及施力构件63。柱塞60、气缸61、销62为金属制。另外,在本体11设置有固定器64及调节器65。固定器64为筒形形状,固定器64及调节器65可动作地支撑气缸61。柱塞60、气缸61及销62可在中心线A3方向上动作。中心线A2与中心线A3平行。另外,中心线A2与中心线A3也可以配置成同轴。
推杆16与柱塞60以可传递动作力的方式连接。柱塞60与气缸61以可传递动作力的方式连接。气缸61具有支撑孔66,施力构件63配置在支撑孔66。销62的中心线A3方向的一部分配置在支撑孔66,销62的中心线A3方向的一部分配置在支撑孔66外。作为一例,施力构件63为金属制的压缩弹簧。在中心线A3方向上,施力构件63在靠近扳机阀46的方向上对销62施力。施力构件63的弹簧常数比施力构件50的弹簧常数大。在气缸61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61A。在销62中,在配置在支撑孔66外的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合部67。卡合部67的外表面为圆弧形状。扳机臂42的自由端44在中心线A3方向上配置在柱塞47与销62之间。
设置有图4中所示的限制机构68。作为一例,图4中所示的限制机构68设置在扳机14。限制机构68具有阻止销6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柱塞47的功能。限制机构68具有止动器69、电磁铁70及施力构件71。止动器69为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止动器69由支撑轴40支撑。止动器69相对于扳机14,可将支撑轴40作为中心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即可旋转。永磁铁72安装在止动器69。作为一例,施力构件71为金属制的扭转螺旋弹簧。在图4中,施力构件71逆时针地对止动器69施力。
电磁铁70为磁性材料,具有导电性的线圈。当电流穿过线圈时,电磁铁70产生磁力,当电流不穿过线圈时,磁力消失。以电磁铁70产生的磁力排斥永磁铁72的磁力的方式,设定穿过线圈的电流的方向。即,电磁铁70的极性与永磁铁72的极性相同。电磁铁70配置在止动器69的动作范围内。在电流未流入电磁铁70的情况下,由施力构件71施力的止动器69被推压到电磁铁70并在初期位置上停止。当电磁铁70被供给电力而电磁铁70产生磁力时,止动器69抵抗施力构件71施加的力,在图4中顺时针地动作、且在从电磁铁70离开的位置上停止。
图5是表示钉打机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钉打机10具有:模式选择构件73、电源开关74、扳机传感器75、推杆传感器76、控制部77、电源78、电流控制电路79及致动器80、以及传递控制开关91。电流控制电路79设置在电源78与致动器80之间。作为一例,电源78可使用电池组。电池组具有外壳、及被收容在外壳以内的电池。电池组可相对于本体11的外表面、或匣17的外表面来安装及卸除。
模式选择构件73设置在本体11。作为一例,模式选择构件73是可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的杆。模式选择构件73具有对应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操作位置、及对应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模式是在使图1中所示的推杆16接触对象材料81的状态下,作业者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的模式。第二模式是在作业者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16接触对象材料81的模式。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且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的状态下,操作模式选择构件73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当模式选择构件73位于第一操作位置时,电源开关74将电源78与控制部77阻断,当模式选择构件73位于第二操作位置时,电源开关74将电源78与控制部77连接。电源开关74为接触开关,作为一例,其为触觉开关。作为一例,电流控制电路79具有多个场效应晶体管。
扳机传感器75输出与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的有无、及推杆16的动作状态对应的信号。作为一例,扳机传感器75可使用接触传感器。扳机14可在初期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动作。扳机14的初期位置是如图4那样扳机14的一部分接触固定器64并停止的位置。另外,也可以将扳机臂42通过施力构件45的力而接触销62,且扳机14停止的位置定义为初期位置。扳机14的动作位置是扳机14的一部分接触机身48或本体11,且扳机14停止的位置。扳机传感器75具有接触元件75A,当物体被推压到接触元件75A时,扳机传感器75开启,当物体推按接触元件75A的力下降、或离开接触元件75A时,扳机传感器75关闭。在本实施方式中,扳机传感器75在如下的情况下开启或关闭。
当如图4那样扳机14在初期位置上停止时,不论推杆16的位置如何,扳机传感器75均关闭。另外,在如图7那样扳机14被附加操作力而在动作位置上停止、且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的状态下,扳机传感器75开启。在动作位置上停止的扳机14不接触扳机传感器75,当扳机臂42的一部分推按接触元件75A时,扳机传感器75开启。
在如图7那样,扳机传感器75开启的情况下,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销62从初期位置动作,当销62到达图8中所示的动作位置时,扳机传感器75关闭。其原因在于:被销62推压的扳机臂42顺时针地动作,扳机臂42推按接触元件75A的力下降。如此,在扳机14在动作位置上停止的状态下,扳机传感器75可开启或关闭。作为一例,图4中所示的扳机传感器75设置在把手20的外表面。
推杆传感器76输出对应于推杆16的初期位置或动作位置的信号、及对应于推杆16穿过初期位置与动作位置的中间位置的信号。作为推杆传感器76,公开使用接触传感器的例子,所述接触传感器不直接检测推杆16的柱塞动作,而输出对应于气缸61在中心线A3方向上的位置的信号。在推杆16位于初期位置的情况,即从对象材料81离开的情况下,推杆传感器76关闭。
当推杆16位于初期位置与动作位置的中间位置,并接触销62时,推杆传感器76开启。当推杆16到达动作位置时,推杆传感器76关闭。具体而言,推杆传感器76在相当于凹部61A的位置上从气缸61离开,并关闭。扳机传感器75及推杆传感器76的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77中。
构成传递控制部9的传递控制开关91在图1中所示的头罩19的表面露出,当按压传递控制开关91时,开启。具体而言,当作业者以在利用一个手握持把手20的状态下,利用另一个手朝头罩19推入的方式进行了操作时,开启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77中。
控制部77是除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存储部、运算处理部以外,任意地具有计时器等的微型计算机。当电源开关74开启时,控制部77启动,当电源开关74关闭时,控制部77停止。致动器80包含电磁铁70。控制部77控制电流控制电路79的连接及阻断、且控制相对于电磁铁70的电流的方向。
当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分离、且扳机传感器75开启时,控制部77判断为扳机14被附加操作力。当推杆传感器76从关闭切换成开启时,控制部77判断为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并动作。当推杆传感器76从开启切换成关闭时,控制部77判断为推杆16在动作后到达初期位置。另外,当传递控制开关91从关闭切换成开启时,控制部77判断为传递控制开关被附加操作力。
(钉打机的使用例)继而,对钉打机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当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且传递控制开关91被解除时,扳机14被推压到固定器64、或扳机臂42的自由端44被推压到销62的前端,扳机14及扳机臂42在初期位置上停止。
当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被解除,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且传递控制开关91被解除时,扳机阀46、头阀22、击打部13处于如下那样的初期状态。
当扳机阀46处于初期状态时,蓄压室21与通道53被连接、且通道53与排气通道54被阻断。因此,蓄压室21的压缩空气被供给至控制室24,头阀22将端口28关闭。即,头阀22将蓄压室21与活塞上室32阻断。另外,头阀22将活塞上室32与排气通道23连接,活塞上室32经由排气通道23而与外部B1连接。因此,活塞上室32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且比活塞下室35的压力低。因此,活塞29在因活塞下室35的压力而被推压到止动器26的状态下停止。如此,击打部13在图1及图2中所示的上死点停止。
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且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的状态下,操作模式选择构件73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第一模式是在使推杆16接触对象材料81的状态下,对所述扳机14附加操作力的模式,第二模式是在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16接触对象材料81的模式。
(选择了第一模式的例子)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电源开关74关闭。即,电源78的电力不被供给至控制部77,控制部77停止。另外,电磁铁70不被供给电力。因此,止动器69在接触电磁铁70的初期位置上停止。当扳机14在初期位置上停止、且电磁铁70不被供给电力时,在初期位置上停止的止动器69位于销62的动作范围外,尤其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外。另外,由于电源开关74关闭,因此控制部77维持停止的状态,不会受到传递控制开关91的动作的影响。
而且,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的状态下,将推杆16推压到对象材料81。通过将推杆16推压到对象材料81的反作用力,推杆16在靠近缓冲器33的方向上动作。推杆16的动作力经由柱塞60、施力构件63及气缸61而传递至销62。销62在中心线A3方向上,在靠近柱塞47的方向上动作。止动器69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外,不阻止销62的动作。销6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扳机臂42,扳机臂42在图4中逆时针地动作。当销62停止时,扳机臂42也停止。在此时间点,扳机臂42的动作力不被传递至柱塞47,扳机阀46处于初期状态。
当在将推杆16推压到对象材料81的状态下,作业者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时,扳机14将支撑轴40作为中心,在图4中逆时针地动作。于是,扳机臂42与扳机14一同动作。当扳机14被推压到扳机传感器75并在动作位置上停止时,扳机臂42也停止。当扳机14逆时针地动作、且在动作位置上停止时,销62的卡合部67在中心线A3方向上,位于止动器69的前端与扳机臂42的自由端44之间。
如此,在扳机14逆时针地动作的过程中,扳机臂4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柱塞47。柱塞47抵抗施力构件50施加的力而从初期位置动作,扳机阀46成为动作状态。如此,扳机臂42与扳机14协作来将动作力传递至柱塞47。
当扳机阀46成为动作状态时,蓄压室21与通道53被阻断、且通道53与排气通道54被连接。因此,控制室24的压缩空气经由通道55,通道53及排气通道54而被朝外部B1排出,控制室24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
当控制室24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时,头阀22利用蓄压室21的压力抵抗施力构件25施加的力来动作。因此,头阀22将活塞上室32与排气通道23阻断、且将端口28打开。即,蓄压室21与活塞上室32被连接,活塞上室32的压力上升。当活塞上室32的压力比活塞下室35的压力高时,击打部13在中心线A1方向上从上死点从朝下死点动作,驱动刀片30击打射出路径56的钉57。被击打的钉57被打入对象材料81。
在击打部13将钉57打入对象材料81后,如图3那样,活塞29冲撞缓冲器33,缓冲器33吸收击打部13的动能的一部分。活塞29冲撞缓冲器33的时间点的击打部13的位置为下死点。另外,在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的过程中,止回阀39将通道36打开,活塞下室35的压缩空气从通道36流入回流空气室38。
在击打部13击打钉57后,作业者使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且解除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于是,销62通过施力构件45施加的力,在从柱塞47离开的方向上动作。于是,在卡合部67接触止动器69的前端、且止动器69被推压到电磁铁70的状态下,销62动作,或者在止动器69抵抗施力构件71施加的力而顺时针地动作,止动器69从电磁铁70离开的状态下,销62动作,销62及止动器69在图4中所示的初期位置上停止。
进而,扳机阀46从动作状态恢复成初期状态,头阀22将端口28关闭、且将活塞上室32与排气通道23连接。于是,活塞上室32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活塞29通过活塞下室35的压力而从下死点朝上死点动作。另外,回流空气室38的压缩空气经由通道37而流入活塞下室35,击打部13回到上死点并停止。
(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构件73来选择第二模式时,电源开关74开启,控制部77启动。作业者在如图4那样扳机14在初期位置上停止、且销62在初期位置上停止的状态下,维持使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的状态,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使扳机14在图4中逆时针地动作,并使扳机14在动作位置上停止。于是,止动器69与扳机14一同在图4中逆时针地动作、且与扳机14一同在图6中所示的动作位置上停止。当止动器69在动作位置上停止时,止动器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区域内。另外,扳机臂42从销62离开,接触止动器41并停止。
另一方面,控制部77当根据扳机传感器75的信号,检测扳机14被附加操作力、且探测传递控制开关91从关闭切换成开启时,对电磁铁70供给电力。当在电磁铁70产生磁力时,止动器69抵抗施力构件71施加的力,如图7那样顺时针地动作,止动器69的前端在卡合部67的动作区域外停止。
而且,在传递控制开关91为开启状态,即止动器69的前端为在卡合部67的动作区域外停止的状态的情况下,当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时,推杆传感器76开启。另外,气缸61及销62在从初期位置靠近柱塞47的方向上动作,气缸61及销62在动作位置上停止。当气缸61到达动作位置时,推杆传感器76关闭,控制部77停止对于电磁铁70的电力的供给。因此,止动器69回到初期位置并停止。
销62的动作力经由扳机臂42而传递至柱塞47。因此,扳机阀46从图7中所示的初期状态切换成图8中所示的动作状态。因此,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击打部13将钉57打入对象材料81。
相对于此,当在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之前传递控制开关91成为关闭状态时,控制部77停止对于电磁铁70的电力的供给。即,止动器69在图6中所示的初期位置上停止。当扳机14位于动作位置、且止动器69在初期位置上停止时,止动器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内。
因此,当不操作传递控制开关91时,当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时,止动器69的前端卡合在卡合部67。即,止动器69阻止推杆16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柱塞47。因此,扳机阀46维持成初期状态、且击打部13在初期位置上停止。
如此,止动器69可阻止与作业者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联动地朝扳机阀46传递推杆16的动作力。另外,仅在扳机14被附加操作力、且传递控制开关91被附加操作力时,对电磁铁70供给电力。因此,可极力减少电源78的电力消耗量。另外,在作业者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77不被供给电力,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对控制部77供给电力。因此,可减少电源78的电力消耗量。
进而,在无法从电源78朝电磁铁70供给电力的情况,作为一例,在电源78的电压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选择第一模式,可不需要电磁铁70的动作而进行打入,不需要传递控制开关91的操作的有无。即,在将推杆16推压到对象材料81的情况下,止动器69不阻止销62的动作,销62可从初期位置朝动作位置移动,在此状态下操作扳机14,由此动作力被传递至扳机阀46,可使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
进而,在气缸61与销62之间设置有施力构件63。当将金属制的弹簧用作施力构件63时,一旦将卡合部67推压到止动器69的力过大,那么弹簧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可减少止动器69承受的负荷。因此,可减少限制机构68的负荷。
(控制例1)图9是表示控制部77可进行的控制例1的流程图。另外,在图9中也包含作业者进行的操作、控制部77进行的控制以外的事项。在步骤S1中,钉打机10处于初期状态。钉打机10的初期状态是指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被解除、且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且对于致动器80即电磁铁70的电力供给停止。
控制部77在步骤S2中判断扳机14是否被附加操作力,扳机传感器75是否开启。当如图7那样,将销62作为支点逆时针地动作的扳机臂42推按接触元件75A时,扳机传感器75开启。
控制部77当在步骤S2中判断为否(No)时,结束图9的控制例1。控制部77当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Yes)时,在步骤S3中对传递控制部9供给电力,并判断传递控制开关91是否开启。当在步骤S3中判断为传递控制开关91关闭时,通过步骤S4,在存在对于致动器的电力供给的情况下停止供给,并待机至传递控制开关91开启为止。
控制部77在步骤S5中,在致动器未被供给电力的情况下进行电力的供给,在S6中,判断推杆传感器76是否开启。控制部77当在步骤S6中判断为是时,判断为推杆16到达动作位置。
如此,当在扳机14被附加操作力、传递控制开关91被操作的状态下,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时,扳机阀46从初期状态切换成动作状态,在步骤S7中,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
作业者在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后,使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控制部77在步骤S8中检测推杆16回到初期位置。另外,控制部77在步骤S9中判断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是否被解除。当推杆16在初期位置上停止、且扳机传感器75关闭时,控制部77判断为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被解除。控制部77在步骤S9中判断为否表示作业者的意图是继续第二模式中的击打作业,因此控制部77回到步骤S3。
相对于此,当控制部77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时,在步骤S10中,停止对于致动器的电力的供给后,结束图9的控制例1。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使用图10对钉打机10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图10表示扳机14被操作,从未图示的推杆延伸,并通过推杆来动作的销62未动作的状态。与图1、图2及图3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附加与图1、图2及图3中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在图10中,止动器69由施力构件71逆时针地施力。在扳机14设置有销82。在扳机14设置有电磁铁70A。电磁铁70A被供给了电力时的极性与永磁铁72的极性不同。当对于电磁铁70A的电力的供给停止时,由施力构件71施力的止动器69接触销82并在双点划线的初期位置上停止。当电磁铁70A被供给电力且电磁铁70A产生磁力时,止动器69抵抗施力构件71施加的力而顺时针地动作,接触电磁铁70A并在实线的动作位置上停止。图10的钉打机10具有图5中所示的控制系统。电磁铁70A是致动器80的一例。
继而,对变形例1钉打机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对于电磁铁70A的电力的供给停止。在扳机14在初期位置上停止的状态下,止动器69的前端与图4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变形例1中也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外。
当扳机14处于初期状态、且作业者使推杆16接触对象材料81,推杆16从从初期位置动作时,销62可动作。在此状态下,当进行扳机14的转动操作时,来自推杆的动作力与扳机14的操作力两者施加至扳机臂,因此扳机阀46从初期状态切换成动作状态,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另外,在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销62从动作位置回到初期位置的过程中,销62的动作不会被止动器69阻止。其原理与钉打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
继而,在图10中所示的钉打机10中,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时,控制部77可进行图9的控制例1。控制部77当在图9的步骤S5中,对致动器(电磁铁70A)供给电力时,止动器69从由双点划线所示的初期位置朝由实线所示的动作位置动作、且在动作位置上停止。
当止动器69在动作位置上停止时,不论扳机14的操作的有无,止动器69均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外。因此,当在进行扳机14的转动操作后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并动作时,止动器69不阻止销62的动作。因此,扳机阀46从初期状态切换成动作状态,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
另外,控制部77当在图9的步骤S4、或步骤S10中停止对于电磁铁70A的电力的供给时,止动器69在接触销82的初期位置上停止。继而,当作业者使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时,在销62从动作位置回到初期位置的过程中,止动器69可顺时针地转动,因此止动器69不阻止销62的动作。其原理与钉打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
如上所述,钉打机10的变形例1可获得与钉打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钉打机10的变形例2示于图11中。作为限制机构的螺线管83设置在扳机14。螺线管83具有阻止推杆16的动作力,具体而言销6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柱塞47的功能。螺线管83具有线圈84、柱塞85及施力构件86。柱塞85为磁性材料制,可在中心线A4方向上移动。中心线A4与中心线A3交叉。作为一例,施力构件86为金属制的弹簧。柱塞85由施力构件86施加的力在靠近销62的方向上施力、且在初期位置上停止。线圈84当被供给电力时,产生磁力,在使柱塞85从销62离开的方向上施力,柱塞85在动作位置上停止。钉打机10的实施方式3具有图5的控制系统。螺线管83是致动器80的一例。另外,臂42在图11中逆时针地被施力,扳机14在图11中顺时针地被施力。
进而,扳机14如图12及图13那样,经由主轴92及支撑轴40而由本体11支撑。主轴92为圆柱形状,主轴92可将中心线A5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主轴92安装有模式选择构件73。支撑轴40以将从主轴92的中心线A5偏心的中心线A6作为中心来配置。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构件73时,主轴92进行旋转,主轴92可在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对应的位置上停止。
在柱塞85在初期位置上停止的状态下,作业者选择了第一模式时的柱塞85与销62的距离比作业者选择了第二模式时的柱塞85与销62的距离长。图12、图15是选择了第一模式时的柱塞85的位置。图11、图13及图14是选择了第二模式时的柱塞85的位置。钉打机10的变形例2中的其他结构与钉打机10的实施方式1中的其他结构相同。
(选择了第一模式的例子)在钉打机10的变形例2中,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图5中所示的控制部77不被供给电力,控制部77停止。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螺线管83不被供给电力,柱塞85在初期位置上停止。柱塞85位于销62的动作范围外。
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并将推杆16推压到对象材料81时,销62动作来使扳机臂42动作。继而,当作业者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时,扳机阀46从初期状态切换成动作状态。因此,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
其后,当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且使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时,扳机阀46从动作状态恢复成初期状态。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14的操作力、且使推杆16从对象材料81离开,销62从动作位置回到初期位置的情况下,柱塞85不会接触销62。
(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在钉打机10的变形例2中,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时,图5中所示的控制部77被供给电力,控制部77启动,可进行与图9的控制例相同的控制。
当作业者对扳机14附加操作力时,控制部77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控制部77在步骤S3中检测传递控制开关91的开启。而且,如在图14中由双点划线所示,柱塞85位于销62的动作范围内,限制销62的动作。在此状态下,在步骤S5中对致动器(螺线管83)供给电力。因此,柱塞85的前端85A朝销62的动作范围外移动并停止。另外,扳机臂42从图11中由实线所示的初期位置朝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中间位置动作。
控制部77当在步骤S6中推杆传感器开启时,在步骤S7中,击打部13从上死点朝下死点动作。
而且,当在步骤S8中推杆16回到初期位置且推杆传感器76被关闭时,控制部77在步骤S10中停止对于螺线管83的电力的供给。因此,如上所述,钉打机10的变形例2可获得与钉打机10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图16是钉打机10的变形例3的部分的剖面图。止动器69以可将支撑轴88作为中心来动作的方式安装在本体11。支撑止动器69的支撑轴88是与支撑扳机14的支撑轴40不同的构件。图16中的其他结构与图4中所示的其他结构相同。图5的控制系统可用于图16的变形例3。在钉打机10的实施方式4中,也可以进行图9的控制例。
(实施方式2)图17是表示钉打机210的实施方式2的侧面图,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是使用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进行动作的钉打机,不进行详述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
钉打机210具有扳机214、射出部215及推杆216,并设置有传递机构259。另外,匣217安装在钉打机210。本体11具有筒形形状的主体部218、固定在主体部18的头罩219、以及与主体部218连接的把手220。把手220从主体部218的外表面突出,另外,在匣217的侧方,设置有由施力构件253朝射出部215方向施力的传递控制部252。
模式选择构件273设置在本体211。作为一例,模式选择构件273是可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的杆。模式选择构件273具有对应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操作位置、及对应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模式是在使推杆216接触对象材料的状态下,作业者对扳机214附加操作力的模式。另外,第二模式是在作业者对扳机214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216接触对象材料的模式。
作业者在解除对于扳机214的操作力、且推杆216从对象材料离开的状态下,操作模式选择构件273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模式选择构件273由模式选择施力构件254朝一方向,例如转动轴线方向施力,且在第一模式位置、第二模式位置的两处设置有未图示的关节球进行嵌合的凹部。因此,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的任一者的状态下,均在作业者进行了切换操作后,以保持经选择的模式的方式固定模式选择构件273的位置。
(选择了第一模式的例子)将作业者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示于图17。在图17中,模式选择构件273具有偏心圆形状。而且,限制构件251相对于模式选择构件273,由未图示的施力构件施力而抵接。另外,如图19(a)所示,模式选择构件273的销部273a具有相对于转动轴273b偏心的轴部273c,扳机214通过轴部273c而朝纸面下方移动。其结果,由转动轴242可转动地卡合的扳机臂242的端部设置在接近销262的位置,所述销262从推杆216延伸,可滑动地被卡合。
扳机臂242及销26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模式中,当推杆先动作时扳机臂242的端部与销262抵接,其后,当作业者施加了操作力以使扳机214转动时,来自26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扳机臂242,来自推杆的动作力与扳机214的动作力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另一方面,当作业者在推杆的动作之前操作了扳机时,扳机臂242的端部与销262的卡合被解除。
在第一模式中,限制构件251在最远离模式选择构件273的转动轴的位置上抵接,作为其结果,抵抗施加的力而朝纸面下方移动。另外,限制构件251在其下端具有倾斜部251a,传递控制部252在面向所述倾斜部的位置具有抵接部252a。
在第一模式中,作为限制构件251朝下方移动的结果,传递控制部252通过与限制构件251的倾斜部251a抵接的抵接部252a,抵抗施力构件253施加的力而朝纸面左方向移动。
因此,在第一模式中,传递控制部252朝不限制推杆216的位置移动,因此图17的推杆限制区域215a成为空间,不妨碍推杆216的滑动。因此,在此状态下,通过使推杆216接触对象材料来使推杆216滑动后,操作扳机214,由此击打部动作。
(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当选择第二模式时,首先如图18(a)所示,模式选择构件273进行转动,由此限制构件251在最接近转动轴的位置上与模式选择构件273抵接,作为其结果,通过施加的力而保持在纸面上方的位置。另外,如图19(b)所示,通过偏心的轴部273c,扳机214通过轴部273c而朝纸面上方移动。其结果,由转动轴243可转动地卡合的扳机臂242的端部设置在与从推杆216延伸,可滑动地被卡合的销262始终抵接的位置,不论推杆的动作与扳机214的转动的顺序如何,来自推杆的动作力与扳机214的动作力均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
在第二模式中,作为限制构件251朝上方移动的结果,传递控制部252通过施力构件253而朝纸面右方向移动。因此,在第二模式的初期状态下,传递控制部252朝限制推杆216的位置移动,因此成为堵塞图18(a)的推杆限制区域215a的形态,推杆216的滑动受到限制。
此处,在图18(b)中示出作业者抵抗施力构件253而使传递控制部252朝纸面左方向移动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传递控制部252朝不限制推杆216的位置移动,因此如图18(b)所示,推杆限制区域215a成为空间,不妨碍推杆216的滑动。
因此,在第二模式中,当作业者不操作传递控制部252时,如图18(a)那样,推杆受到限制且击打部的动作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操作扳机214后,作业者在进行了使传递控制部252移动的动作后使推杆216动作,由此如图18(b)那样,击打部的动作被容许。
(实施方式3)图20、图21是表示钉打机310的实施方式3的正面图及侧面图,与所述实施方式1等同样地,是使用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进行动作的钉打机,不进行详述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相同的结构。
钉打机310具有扳机314、射出部315及推杆316。另外,具有筒形形状的主体部318与把手320,匣317安装在钉打机310。把手320从主体部318的外表面突出,在与把手320交叉的方向上设置有副把手373。进而,模式选择构件373A设置在本体311。作为一例,模式选择构件373A是可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的杆,在其转动轴的延长线上设置有所述副把手373。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设想作业者用右手握持把手320,用左手握持副把手373。
模式选择构件373具有对应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操作位置、及对应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模式是在使推杆316接触对象材料的状态下,作业者对扳机314附加操作力的模式。另外,第二模式是在作业者对扳机314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316接触对象材料的模式。
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314的操作力、且推杆316从对象材料离开的状态下,转动副把手373,由此操作模式选择构件373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模式选择构件373由模式选择施力构件324朝转动方向施力,且当作业者未进行转动动作时保持第一模式。即,第二模式仅当在作业者转动了副把手的状态下来保持时,可选择此模式,当未转动副把手时、或未握持副把手时,只能选择第一模式。
(选择了第一模式的例子)将作业者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即未对副把手进行操作的情况示于图22(a)。在图22(a)中,模式选择构件373具有销部373a与相对于转动轴373b偏心的轴部373c,扳机314通过轴部373c而朝纸面下方移动。其结果,由转动轴343可转动地卡合的扳机臂342的端部设置在接近销362的位置,所述销362从推杆316延伸,可滑动地被卡合。
扳机臂342与销362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模式中,当推杆先动作时扳机臂342的端部与销362抵接,其后,当作业者施加了操作力以使扳机314转动时,来自36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扳机臂342,来自推杆的动作力与扳机314的动作力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另一方面,当作业者在推杆的动作之前操作了扳机时,扳机臂342的端部与销362的卡合被解除。
(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作业者握持副把手373、且进行转动动作,由此如图22(b)所示,模式选择构件373A进行转动,由此通过偏心的轴部373c,扳机314朝纸面上方移动。其结果,由未图示的转动轴可转动地卡合的扳机臂342的端部设置在与从推杆316延伸,可滑动地被卡合的销362始终抵接的位置,不论推杆316的动作与扳机314的转动的顺序如何,来自推杆316的动作力与扳机314的动作力均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
即,选择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式时的动作成为在如下的情况下进行驱动的结构:在使用者利用一个手握持把手320,利用另一个手握持副把手373后,作业者主动地进行副把手373的转动动作来选择第二模式。因此,副把手373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作为本发明的传递控制部发挥功能。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图23、图24是表示钉打机410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的正面图及侧面图,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是使用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进行动作的钉打机,不进行详述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结构。
钉打机410具有扳机414、射出部415及推杆416。另外,具有筒形形状的主体部418与把手420,匣417安装在钉打机410。把手420从主体部418的外表面突出。进而,模式选择构件473设置在本体411。作为一例,模式选择构件473是可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动作的杆,在其外侧,在可在握持把手420的状态下进行作业的位置,即手指到达的位置,具有模式选择指挂部473d。
模式选择构件473具有对应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操作位置、及对应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模式是在使推杆416接触对象材料的状态下,作业者对扳机414附加操作力的模式。另外,第二模式是在作业者对扳机414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416接触对象材料的模式。
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414的操作力、且推杆416从对象材料离开的状态下,转动模式选择构件473,由此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当作业者未进行转动动作时,模式选择构件473通过模式选择施力构件424来保持第一模式。即,第二模式仅当在作业者转动了模式选择构件473的状态下来保持时,可选择此模式。
(选择了第一模式的例子)将作业者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即未对模式选择构件473进行操作的情况示于图25(a)。在图25(a)中,模式选择构件473具有销部473a、及相对于转动轴473b偏心的轴部473c,扳机414通过轴部473c而朝纸面下方移动。其结果,由转动轴443可转动地卡合的扳机臂442的端部设置在接近销462的位置,所述销462从推杆416延伸,可滑动地被卡合。
扳机臂442与销462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模式中,当推杆先动作时扳机臂442的端部与销462抵接,其后,当作业者施加了操作力以使扳机414转动时,来自46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扳机臂442,来自推杆的动作力与扳机414的动作力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另一方面,当作业者在推杆的动作之前操作了扳机414时,扳机臂442的端部与销462的卡合被解除。
(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作业者握持把手473、且对模式选择构件473进行转动动作,由此如图25(b)所示,模式选择构件473进行转动,由此通过偏心的轴部473c,扳机314朝纸面上方移动。其结果,由转动轴443可转动地卡合的扳机臂442的端部设置在与从推杆416延伸,可滑动地被卡合的销462始终抵接的位置,不论推杆416的动作与扳机314的转动的顺序如何,来自推杆416的动作力与扳机414的动作力均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
即,选择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式时的动作成为在如下的情况下进行驱动的结构:在使用者利用一个手握持把手后,通过握持的手的一部分的手指来操作模式选择指挂部473d,使模式选择构件473转动来主动地选择第二模式后,利用其他手指来操作了扳机414。因此,模式选择指挂部473d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作为本发明的传递控制部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中,例示了模式选择构件473由转动动作朝第一模式侧施力的结构,但也可以使用如在轴部473c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上,当使模式选择构件473滑动时轴部473c产生偏心动作的结构,例如在模式选择构件473设置螺旋槽,在主体部418部等设置卡合在所述槽的凸部,且以在轴部473c的转动轴的延伸方向上施力的方式设置模式选择施力构件424,由此也可以将模式选择构件473自身代替模式选择指挂部473d,用作作业者利用握持把手的手进行操作的传递控制部。
在所述变形例中,例示了可仅通过作业者握持把手的一个手,进行扳机操作与模式选择构件的操作的配置的例子,但当然也可以利用两个手进行操作来代替仅利用一个手进行操作。另外,也可以将利用不同的手进行扳机操作与模式选择构件的操作作为前提,决定模式选择构件的配置。在此情况下,例如握持把手,利用一个手来操作扳机,模式选择构件的操作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可利用另一个手来操作。
(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图26至图29是表示钉打机510的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的两种正面图,图26与图28表示模式1的状态,图27与图29表示选择了模式2时的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是使用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进行动作的钉打机,不进行详述的结构是与实施方式3相同的结构。
钉打机510具有扳机514、射出部515及推杆516。另外,具有筒形形状的主体部518与把手520,匣517安装在钉打机510。把手520从主体部518的外表面突出。进而,模式选择构件573设置在本体511。作为一例,模式选择构件573是可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转动的杆。另外,在头罩519或主体部518,作为传递控制部590,模式选择杆552由模式选择杆转动轴591可转动地卡合,模式选择杆552连接有导线551的端部551a,导线551的另一端551b与模式选择构件573结合。另外,导线551由安装在头罩519的引导构件592来引导。
模式选择构件573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相同,具有对应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操作位置、及对应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模式是在使推杆516接触对象材料的状态下,作业者对扳机514附加操作力的模式。另外,第二模式是在作业者对扳机514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516接触对象材料的模式。
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514的操作力、且推杆516从对象材料离开的状态下,对模式选择杆552进行转动操作,由此使模式选择构件573转动,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当作业者未进行转动动作时,模式选择构件573通过未图示的模式选择施力构件来保持第一模式。即,第二模式仅当在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杆519,转动了模式选择构件573的状态下来保持时,可选择此模式。
各模式的具体的结构、及动作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相同,因此从略。在所述变形例中,当作业者握持把手并利用一个手来操作扳机,利用另一个手来操作传递控制部590,即模式选择构件573,的操作时,可在操作性良好的头罩519或主体部518设置模式选择杆552。另外,使从转动轴591至模式选择杆552的操作端部为止的距离比从转动轴至导线551的连接部为止的距离大,由此可减轻模式选择杆的操作力,可减轻作业者的打入作业的疲劳。
(实施方式4)图30、图31是表示钉打机610的实施方式4的侧面放大图,与所述实施方式1等同样地,是使用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进行动作的钉打机,不进行详述的结构是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钉打机610包括具有扳机滑动操作部614a的扳机614。另外,具有与筒形形状的主体部618连接的把手620,未图示的匣安装在钉打机610。扳机614经由其一端的转动轴643来可转动地保持扳机臂644、且扳机臂642由扳机解除施力构件645朝纸面下方施力。
另外,扳机614在与扳机臂的转动轴643为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可转动及滑动的长孔状的转动孔650a,与卡止在主体部618等的转动销650b结合,构成转动部650。转动孔650a的长边方向在扳机614的长边方向上延伸。扳机614由模式选择扳机施力构件699朝纸面右侧,即,主体部618与扳机臂642的转动轴643分离的方向施力。另外,在扳机614的转动轴与主体部618之间设置有模式选择构件673,适宜的是通过具有转动轴的半圆状的构件,以可抵接在扳机614与主体部618的方式设置。
模式选择构件673具有对应于第一模式的第一操作位置、及对应于第二模式的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模式是在使未图示的推杆接触对象材料的状态下,作业者对扳机614附加操作力的模式。另外,第二模式是在作业者对扳机614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接触对象材料的模式。
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614的操作力、且推杆从对象材料离开的状态下,操作模式选择构件673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模式选择构件673包括如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任一者的状态下,均可维持其状态的结构。
(选择了第一模式的例子)将作业者选择了第一模式的情况示于图30(a)及图30(b)。在图30(a)中,模式选择构件673具有在远离主体部618的方向上限制扳机614的结构,扳机314的转动轴650固定在纸面左侧。其结果,由转动轴643可转动地卡合的扳机臂642的端部设置在接近销662的位置,所述销662从推杆延伸,可滑动地被卡合。
扳机臂642与销662与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模式中,当推杆先动作时扳机臂642的端部与销662抵接,其后,当作业者施加了操作力以使扳机614转动时,来自662的动作力被传递至扳机臂642,来自推杆的动作力与扳机614的动作力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另一方面,当作业者在推杆的动作之前操作了扳机614时,如图30(b)所示,扳机臂642的端部与销662的卡合被解除,不进行击打部的动作。
(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如图31(a)所示,模式选择构件673进行转动,由此扳机614的转动轴640的滑动的限制被解除,成为由模式选择扳机施力构件699施加的力朝纸面右侧施力的状态。而且,如图31(b)那样,当作业者操作扳机614来使其转动时,维持在主体部618与扳机臂644的转动轴643分离的方向上被施力的状态来转动,扳机臂642的端部与销662成为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即便在图31(b)的状态下使推杆动作,由于销662与扳机臂642的卡合被解除,因此也不进行击打部的动作。
另一方面,在作业者从图31(b)的状态,进一步操作扳机滑动操作部614a来使扳机614朝纸面左方向滑动,即,抵抗模式选择扳机施力构件699施加的力来使扳机614移动而成为图31(c)的状态,其后使推杆动作的情况下,扳机臂642的端部设置在与从推杆延伸的销662抵接的位置,每当推杆动作,来自推杆的动作力与扳机614的动作力均协作来驱动扳机阀4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了第二模式时的动作是在使用者进行了扳机614的通常的操作(转动动作)后,重新进行使扳机614滑动的动作的情况下,容许依靠推杆的动作的打入的结构,使扳机滑动操作部614a、及扳机614不仅可转动,而且可滑动的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本发明的传递控制部。
(实施方式5)图32及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剖面图,图32表示操作传递控制部790之前的状态,图33表示操作传递控制部790之后的状态。
钉打机710具有扳机714。另外,具有与筒形形状的主体部718连接的把手720,匣717安装在钉打机710。作为一例,匣717例示可装载固定件的连结方向从与射出方向正交的方向成为斜上方的角式的连结固定件的匣717,但也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相同,使用固定件的连结方向与射出方向正交的结构的固定件、及匣717。
扳机714经由其一端的转动轴来可转动地保持扳机臂744,且扳机臂744以在与转动轴为相反侧的端部,可与从推杆716延伸的销762连接的方式构成。另外,扳机714可通过未图示的模式选择构件来切换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含义与所述其他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的模式选择构件可应用从前以来作为单发模式、连发模式而众所周知的结构,作为其一例,通过设置相对于扳机714的转动轴偏心的模式选择构件,在第一模式时,销762通过推杆716来动作后,仅在作业者对扳机714进行了转动操作的情况下,销762与扳机臂744卡合,扳机阀746的开闭被容许。另一方面,在第二模式时,销762与扳机臂742始终维持可卡合的状态,在推杆716的动作与作业者对于扳机714的转动操作不论顺序如何,均作为条件而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扳机阀746的开闭被容许。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扳机阀746与头阀722连通的控制通道755中,设置有具有开闭阀的传递控制部790。传递控制部790设置有:控制杆752;气缸轴头部793及气缸轴794,由相对于头罩719转动的杆转动轴791、气缸转动轴792可转动地卡合,可相对于主体部718滑动;遮蔽阀795,在气缸轴与头罩719或主体部718之间,对控制通道755可开闭地进行控制;以及遮蔽阀施力构件796,朝遮蔽方向对遮蔽阀795施力。另外,气缸轴794具有O型圈等,以与朝外部露出的其头部793之间保持气密性。另外,控制杆752由未图示的施力构件、或遮蔽阀施力构件796的力,在朝向纸面上方的转动方向上施力。
在作业者解除对于扳机714的操作力、且推杆从对象材料离开的状态下,操作未图示的模式选择构件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与所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模式选择构件包括如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任一者的状态下,均可维持其状态的结构。
在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任一者中,当开始作业时,作业者均操作传递控制部790,即进行使控制杆752转动的动作。即,必须构成遮蔽阀795被解放,在控制通道755中,扳机阀746与头阀722被连通的状态。
(选择了第一模式的例子)在作业者使推杆动作,销762朝纸面上方移动的状态下,对控制杆752进行转动操作,其后对扳机714进行转动操作。例如,利用一个手握持把手720,在进行了将推杆推压到对象材料的动作后,利用另一个手推入控制杆752,并以推杆前端不浮起或偏移的方式保持头罩719,其后对扳机714进行转动操作。其结果,扳机阀746与头阀722通过控制通道755来连通,由此通过压力空气的力来驱动头阀722,进行固定件的击打动作。
(选择了第二模式的例子)在作业者对扳机714进行了动作操作的状态下,对控制杆752进行动作操作,其后使推杆动作。例如,利用一个手握持把手720后对扳机714进行动作操作,利用另一个手推入控制杆752,并朝对象材料方向推压头罩719,由此可容易地使推杆动作。其结果,扳机阀746与头阀722通过控制通道755来连通,由此通过压力空气的力来驱动头阀722,进行固定件的击打动作。
在所述1~5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事项的技术含义的一例如下所示。钉打机10等是钉打机的一例。扳机14等是操作构件的一例,推杆16等是接触构件的一例。活塞上室32等是压力室的一例。击打部13等是击打部的一例。头阀22、扳机阀46等是气体供给机构的一例。销62、扳机臂42等是传递来自操作构件或接触构件的动作力的传递构件的一例。止动器69、柱塞85是限制构件的一例。控制部77、电磁铁70、电磁铁70A、线圈84是驱动部的一例。电磁铁70、电磁铁70A、线圈84是磁力形成元件。
止动器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内是第一状态的一例。控制部77对电磁铁70、电磁铁70A供给电力,使止动器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内是限制控制的一例。柱塞85的前端85A位于销62的动作范围内是第一状态的一例。控制部77控制螺线管83,使柱塞85的前端85A位于销62的动作范围内是限制控制的一例。
止动器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外是第二状态的一例。控制部77停止对于电磁铁70、电磁铁70A的电力的供给,使止动器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67的动作范围外是解除控制的一例。柱塞85的前端85A位于销62的动作范围外是第二状态的一例。控制部77控制螺线管83,使柱塞85的前端85A位于销62的动作范围外是解除控制的一例。本体11是壳体的一例。支撑轴40是支撑轴的一例。支撑轴40是第一支撑轴的一例,支撑轴88是第二支撑轴的一例。模式选择构件73是模式选择构件的一例。电源开关74、电源78是电力供给部的一例。钉57是固定件的一例。施力构件63是缓冲构件的一例。扳机传感器75是信号输出部的一例。
当扳机传感器75在第一状态下开启时,推杆16被推压到对象材料81且扳机传感器75从开启切换成关闭,从扳机传感器75输出的信号是第一信号的一例。当扳机14在动作位置上停止且扳机传感器75开启时,扳机14从动作位置朝初期位置动作,由此扳机传感器75关闭,被输出的信号是第二信号的一例。扳机臂42是臂的一例。扳机臂42推按接触元件75A是臂对信号输出部发挥作用的一例。
钉打机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操作构件除被附加操作力而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旋转的元件以外,包含被附加操作力而在规定的范围内动作的元件。操作构件包含杆、旋钮、按钮、臂等。接触构件是被推压到对象材料来动作的元件,包含杆、臂、棒、柱塞等。
控制部可以是电气零件或电子零件的单体,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电气零件或多个电子零件的单元。电气零件或电子零件包含处理器、控制电路及模块。气体供给机构包含切换通道彼此的连接与通道彼此的阻断的切换阀。
壳体是支撑钉打机的零件元件的元件、或与所述元件连接的构件,壳体包含外壳、托架、壳。压缩性气体也可以使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稀有气体来代替压缩空气。也可以将第一模式定义为单发击打,将第二模式定义为连发击打。
扳机传感器75输出与扳机14的状态对应的信号。扳机14的状态是被附加至扳机14的操作力的有无、扳机14的相对于初期位置的动作角度等。推杆传感器76输出与被传递推杆16的动作力而动作的气缸61的状态对应的信号。气缸61的状态是被传递至气缸61的动作力的有无、气缸61的相对于初期位置的动作量等。扳机传感器75、推杆传感器76可使用接触传感器或非接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的一例为触觉开关。非接触传感器的一例为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扳机传感器75及推杆传感器76的信号被输入至控制部77中。
当推杆传感器76可检测气缸61的动作量时,控制部77也可以在图9的步骤S5中,在气缸61从初期位置动作位置动作了规定量的时间点,停止对于电磁铁70、电磁铁70A的电力的供给。规定量是在停止对于电磁铁70、电磁铁70A的电流的供给的情况下,止动器69不阻止销62的动作的值。规定量的数据是通过进行模拟、实验所求出的值,事先存储在控制部77中。
另外,作为图4中所示的限制机构68的变更例,也可以在推杆16设置永磁铁72,在止动器69设置电磁铁70。作为图11的限制机构68的变更例,也可以在推杆16设置永磁铁72,在止动器69设置电磁铁70A。扳机臂只要是能够以与信号输出部接触或分离,从信号输出部输出信号的方式动作及停止的元件即可。即,并不限定于被称为扳机臂的元件,也可以是杆。
另外,当利用与进行如实施方式2以下所例示的扳机的转动操作的手不同的手来进行传递控制部的动作时,在充分地保持钉打机的状态下进行打入动作,因此可将固定件打入对象材料的目标位置。进而,打入不足(钉浮起)等减少,可实现完成度更好的作业。另外,在具有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在第二模式中,当使推杆动作时,利用两手的力来进行打入作业,因此减轻对作业者的单手造成的负担,因此作业性提升。
符号的说明
10、210、310、410、510、610、710:钉打机
11、211、311:本体
13:击打部
14、214、314、414、514、614、714:扳机
16、216、316、416、516、716:推杆
32:活塞上室
40、88:支撑轴
42、242、342、442、642、742:扳机臂
46:扳机阀
62、362、462:销
63:施力构件
69:止动器
70、70A:电磁铁
73、273、373、473:模式选择构件
74:电源开关
75:扳机传感器
77:控制部
78:电源
84:线圈
85:柱塞
9、252:传递控制部
91:传递控制开关
251:限制构件
253:施力构件
215a:推杆限制区域
373:副把手
552:模式选择杆
614a:扳机滑动操作部
753:控制杆

Claims (15)

1.一种钉打机,包括:
壳体;
作业者附加操作力的操作构件;
壳体,包含能动作地支撑所述操作构件的支撑轴;
接触构件,能够接触打入固定件的对象材料及离开对象材料,且接触所述对象材料来动作;
压力室,被供给压缩性气体及排出压缩性气体;
击打部,当所述压力室被供给所述压缩性气体时,朝击打所述固定件的方向动作;以及
气体供给机构,根据所述操作构件及所述接触构件的动作,朝所述压力室供给所述压缩性气体,
所述钉打机设置有传递控制构件,所述传递控制构件控制基于所述操作构件或所述接触构件的至少一者的动作、或者所述操作构件及所述接触构件两者的动作的所述气体供给机构的动作,
所述钉打机在所述操作构件及所述传递控制构件被附加操作力、且所述接触构件动作的情况下,进行击打所述固定件的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打机,其中所述传递控制构件能够在所述操作构件或所述接触构件的动作范围的内外移动,具有位于所述操作构件或所述接触构件的动作范围内的第一状态、及对于所述操作构件的操作力被解除而位于所述操作构件或所述接触构件的动作范围外的第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钉打机,其中所述钉打机设置有:
驱动部,在所述操作构件被附加操作力的情况下,能够以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来切换所述规传递控制构件的状态;以及
开关,控制所述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进行解除控制与限制控制,所述解除控制在所述操作构件被附加操作力、且所述开关被附加操作力的情况下,使所述传递控制构件成为所述第二状态,所述限制控制在所述开关的操作力被解除的情况下,使所述传递控制构件成为所述第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钉打机,其中所述传递控制构件或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者包含被供给电力而形成磁力的磁力形成元件,
所述驱动部控制对于所述磁力形成元件的电力的供给及电力的停止,由此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来切换所述传递控制构件的状态,
所述支撑轴能动作地支撑所述操作构件、且能动作地支撑所述传递控制构件,而分别设置有能转动地支撑所述操作构件的第一支撑轴、及能动作地支撑所述传递控制构件的第二支撑轴,
所述解除控制从对所述操作构件附加了操作力的时间点起,使所述传递控制构件成为所述第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钉打机,其中所述传递控制构件具有能够由所述作业者握持的传递控制操作构件、及能够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的传递控制滑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打机,包括模式选择构件,所述模式选择构件具有:
第一模式,在使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所述对象材料的状态下,对所述操作构件附加操作力;以及
第二模式,在对所述操作构件附加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所述接触构件接触所述对象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钉打机,其中设置有电力供给部,所述电力供给部进行对于所述驱动部的电力的供给及停止,所述驱动部被供给电力而启动,当所述作业者操作所述模式选择构件来选择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电力供给部停止对于所述驱动部的电力的供给,当所述作业者操作所述模式选择构件来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电力供给部对所述驱动部供给电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钉打机,其中所述模式选择构件具有模式切换施力构件,在所述作业者正进行所述模式选择构件的操作的情况下维持所述第二模式,在所述作业者中断所述模式选择构件的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模式切换施力构件来解除所述第二模式并维持所述第一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钉打机,包括:第一握持部,由所述作业者利用一手来握持,而能够操作所述操作构件;以及第二握持部,由所述作业者利用另一手来握持,而能够对所述模式选择构件附加操作力。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钉打机,包括:枢轴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壳体;模式切换操作构件,能够经由所述枢轴支承部而转动;以及线形构件,将所述模式选择构件与所述模式切换操作构件连结;在所述模式切换操作构件由作业者操作的情况下,维持所述第二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钉打机,包括:轴承部,能够使所述支撑轴在与击打所述固定件的方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滑动,且能转动地支撑所述操作构件;以及滑动操作部,能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朝所述支撑轴赋予所述第一方向的施加的力的支撑轴施力构件、及所述操作部进行滑动操作;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操作构件通过所述作业者在所述轴承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进行转动的动作,来进行击打所述固定件的动作,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操作构件在所述作业者进行了使所述轴承部朝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移动的操作、及进行转动的操作两者的情况下,进行击打所述固定件的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钉打机,其中传递控制构件具有控制对于所述压力室的所述压缩性气体的供给及排出的控制阀部
13.一种钉打机,包括:壳体;操作构件,作业者附加操作力;接触构件,能够接触打入固定件的对象材料及离开对象材料、且接触所述对象材料来动作;击打部,在击打所述固定件的方向上动作;以及击打驱动部,对所述击打部赋予击打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的动作力,所述操作构件具有所述作业者能够利用一手来操作的第一操作构件、及所述作业者能够利用另一手来操作的第二操作构件,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及所述第二操作构件被操作后而所述接触构件动作的情况下,击打所述固定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钉打机,包括:第三握持部,从所述壳体朝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四握持部,从所述壳体朝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握持部、或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三握持部的连接区域,所述第二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握持部、或所述壳体与所述第四握持部的连接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钉打机,其中所述壳体具有本体部、头部、以及从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五握持部,所述第一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五握持部、或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五握持部的连接区域,所述第二操作构件设置在所述头部。
CN201980037068.8A 2018-06-05 2019-05-17 钉打机 Active CN1122187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7810 2018-06-05
JP2018107810 2018-06-05
PCT/JP2019/019699 WO2019235178A1 (ja) 2018-06-05 2019-05-17 打込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8740A true CN112218740A (zh) 2021-01-12
CN112218740B CN112218740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72107A1 (en) * 2008-07-17 2010-01-17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mode selector and trigger interlock
JP2012115922A (ja) * 2010-11-30 2012-06-21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
US20130228606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ing Tool With Dual Pneumatic Handles
US20150114187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Apach Industrial Co., Ltd. Auxiliary handle of pneumatic tool
US20150306752A1 (en) * 2014-04-24 2015-10-29 Basso Industry Corp. Pneumatic nail gun
US20180207777A1 (en) * 2016-07-06 2018-07-26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72107A1 (en) * 2008-07-17 2010-01-17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mode selector and trigger interlock
JP2012115922A (ja) * 2010-11-30 2012-06-21 Hitachi Koki Co Ltd 打込機
US20130228606A1 (en) * 2012-03-02 2013-09-05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ing Tool With Dual Pneumatic Handles
US20150114187A1 (en) * 2013-10-24 2015-04-30 Apach Industrial Co., Ltd. Auxiliary handle of pneumatic tool
US20150306752A1 (en) * 2014-04-24 2015-10-29 Basso Industry Corp. Pneumatic nail gun
US20180207777A1 (en) * 2016-07-06 2018-07-26 Tti (Macao Commercial Offshore) Limited Powered fastener driv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15846A4 (en) 2021-08-11
EP3815846A1 (en) 2021-05-05
US20210229249A1 (en) 2021-07-29
WO2019235178A1 (ja) 2019-12-12
US11571793B2 (en) 2023-02-07
JPWO2019235178A1 (ja)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8944B2 (ja) 打ち込み工具
US7134586B2 (en)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US11571793B2 (en) Driving tool
US20070194075A1 (en) Combustion gas type nailing machine
US20010006183A1 (en) Fastener driving tools having improved drive mode change devices
CN110366476B (zh) 打入工具
US8556150B2 (en) Hand-held drive-in tool
US20110180581A1 (en) Resetting and Driving Mechanism for Nail Driving Rod in Pneumatic Nailer having Embedded Air Compressor
EP3760380B1 (en) Driving machine
CN109803794B (zh) 具有单次和接触触发的气动钉枪
CN112218740B (zh) 钉打机
KR20080014148A (ko) 타입 공구
CN111225769A (zh) 具有安全调节元件的气动钉枪
CN111727106B (zh) 打入机
JP6969671B2 (ja) 打込機
WO2021241100A1 (ja) 打込機
JP2019098451A (ja) 打込機
JP7156497B2 (ja) 打込機
JP2021194729A (ja) 打込機
JP7263832B2 (ja) 空気圧式工具
JP2022001393A (ja) 打込機
JPH0616671Y2 (ja) 釘打機における安全装置
JP5259498B2 (ja) 打ち込み工具
JPH04136677U (ja) 釘打機の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