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193B - 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6193B
CN112136193B CN201980032671.7A CN201980032671A CN112136193B CN 112136193 B CN112136193 B CN 112136193B CN 201980032671 A CN201980032671 A CN 201980032671A CN 112136193 B CN112136193 B CN 1121361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housing
capacitor
terminal portion
capacito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26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6193A (zh
Inventor
前野史和
三浦寿久
金谷英里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36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6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3Sealings, e.g. for lead-in wir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6Fixing the capacitor in a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6Terminals leading through the housing, i.e. lead-throug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18Dielectrics
    • H01G4/06Solid dielectrics
    • H01G4/14Organic dielectr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2Wound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形成于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的电极;与电极连接的汇流条;和收容电容器元件的壳体。汇流条从壳体的开口引出到壳体的外部。另外,在壳体的外部,汇流条具有:在沿着壳体的侧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与延伸部连结的连接端子部。进而,壳体在壳体的侧面具有支承汇流条的支承部,使得在侧面与延伸部之间形成空间。

Description

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一种电容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将连接汇流条的一端的电容器元件收纳于壳体内,将设于汇流条的另一端的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从壳体的开口向外部引出。在外部连接用的端子连接从外部装置延伸的外部端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2276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现有的电容器那样,在外部连接用的端子位于壳体的开口的附近的结构的情况下,汇流条的多数部分存在于壳体的内部。在这样的结构中,外部端子发热,在该热传递到汇流条的情况下,或在汇流条自身发热的情况下,该热在汇流条难以散热,易于原样不变地向电容器元件传递,因此有可能电容器元件会受到热损伤。
近年来,伴随电动汽车的普及,开始向电动汽车使用电容器。例如能采用在驱动电动马达等的电源装置连接电容器的使用方式。在该情况下,特别由于从电源装置流向电容器的电流易于变大,通过流过该大电流而在外部端子以及汇流条易于产生发热,因此易于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热损伤。
鉴于相关的课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难以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热损伤的电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主要的方案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的电极;与所述电极连接的汇流条;和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壳体。在此,所述汇流条从所述壳体的开口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引出。另外,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所述汇流条具有:在沿着所述壳体的侧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与所述延伸部连结的连接端子部。进而,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侧面具有支承所述汇流条的支承部,使得在所述侧面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空间。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难以产生电容器元件的热损伤的电容器。
本发明的效果或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会变得更明确。其中,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将本发明实施化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并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记载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来看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2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汇流条的内侧汇流条和外侧汇流条分离的状态的从前方来看的电容器元件组件的立体图,图2的(b) 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电容器元件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解的状态的内侧汇流条、第2汇流条以及绝缘板的立体图。
图4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来看的外侧汇流条的立体图,图4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外侧汇流条的立体图。
图5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来看的壳体的立体图,图5 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部分放大主视图。
图7的(a)以及(b)分别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的部分放大主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 1。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宜附记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另外,图示的方向只是表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的方向,而不是表示绝对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电容器1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电容器”对应。另外,前侧面202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侧面”对应。进而,前端子台210c、 210d以及固定台220a、220b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支承部”对应。进而,第1端面电极410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电极”对应。第1汇流条500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汇流条”对应。进而,内侧汇流条500a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1构件”对应的。进而,外侧汇流条500b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2构件”对应。进而,外侧中继端子部550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延伸部”对应。进而,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连接端子部”对应。
其中,上述记载只是以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和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为目的,并根本不通过上述建立对应而将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限定于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来看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图1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的(b)中省略填充树脂300的图示。
如图1的(a)以及(b)所示那样,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组件100、壳体200和填充树脂300。电容器元件组件100被收容于壳体200 内,在壳体200内填充填充树脂300。填充树脂300是热硬化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电容器元件组件100的埋没于填充树脂300的大部分被壳体 200以及填充树脂300从湿气、冲击予以保护。
图2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汇流条500的内侧汇流条500a 和外侧汇流条500b分离的状态的从前方来看的电容器元件组件100的立体图,图2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电容器元件组件 10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解的状态的内侧汇流条 500a、第2汇流条600以及绝缘板700的立体图。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来看的外侧汇流条500b的立体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外侧汇流条500b的立体图。
电容器元件组件100包含2个电容器元件400、第1汇流条500、第2 汇流条600和绝缘板700。
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而得到的2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层叠,按压成扁平状,来形成电容器元件400。在电容器元件400,在一方的端面,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第1端面电极410,在另一方的端面,通过相同的锌等金属的喷涂而形成第2端面电极420。2 个电容器元件400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使得相互的周面对置,在该状态下,在这些电容器元件400连接第1汇流条500以及第2汇流条60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端面电极410被设为N极,第2端面电极420被设为P 极。由此,第1汇流条500成为N极侧的汇流条,第2汇流条600成为P 极侧的汇流条。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400通过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但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蒸镀锌、镁等其他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400也可以通过蒸镀这些金属当中多种金属的金属化薄膜形成,还可以通过蒸镀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的金属化薄膜形成。
第1汇流条500包含:与第1端面电极410连接且其大部分被收容于壳体200的内部的内侧汇流条500a;和在壳体200的外部与内侧汇流条 500a连结的外侧汇流条500b。
内侧汇流条500a包含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金属板),包含第1 主体部510、第1电极端子部520、内侧中继端子部530和第1后连接端子部540。第1汇流条5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宜裁剪、折弯而形成,这些第1主体部510、第1电极端子部520、内侧中继端子部530和第1 后连接端子部540成为一体。
第1主体部510具有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在第1主体部510形成3个长圆形的开口511。第1电极端子部52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状,从第1主体部510的前端缘向下方延伸。在第1电极端子部520 的下端缘,在与各电容器元件400对应的位置各形成2个电极销(pin)521。
内侧中继端子部530设于第1主体部510的左端的前端缘,在从前端缘向上方延伸后,向前方折弯并向前方延伸,进而宽度缩窄而向下方折弯,在向下方较大延伸后向左方弯曲,在向前方稍微折弯后向左方折弯,并向左方延伸。在内侧中继端子部530的前端部的连结部531形成有圆形的连结孔532。另外,在内侧中继端子部530,在上下方向上与绝缘板700重叠的部位形成有2个定位孔533。
外侧汇流条500b包含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金属板),包含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和连结部570。外侧汇流条500b 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宜裁剪、折弯而形成,这些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和连结部570成为一体。外侧汇流条500b的厚度比内侧汇流条500a的厚度大,例如设为内侧汇流条500a的厚度的2倍程度的厚度。
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形成为给定形状的细长的板状,作为整体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在中途2处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并阶梯状弯曲的弯曲部551,2个弯曲部551之间的部分550a向后方伸出。在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形成孔552,使其跨过各弯曲部551的后侧的角 551a。
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右端相连。在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561。另外,在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形成从其上端以及下端向后方延伸出的上部舌片562以及下部舌片563。在下部舌片563形成有孔564。
连结部570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左端相连。在连结部570形成有圆形的连结孔571。另外,在连结部570,形成从其上端以及下端向后方延伸出的上部舌片572以及下部舌片573。在下部舌片573形成有孔574。
第2汇流条600包含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包含第2主体部610、第2电极端子部620、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和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第2汇流条600例如通过将一片铜板适宜裁剪、折弯而形成,这些第2主体部610、第2电极端子部620、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和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成为一体。
第2主体部610具有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在第2主体部610形成有3个长圆形的开口611。第2电极端子部620具有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从第2主体部610的后端缘向下方延伸。在第2电极端子部620的下端缘,在与各电容器元件400对应的位置各形成2个电极销 621。
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设于第2主体部610的前端缘靠左位置,在从前端缘向上方延伸后,向前方折弯并向前方延伸,进而向下方折弯,向下方较大延伸。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与内侧中继端子部530相比,左右的宽度大幅变宽,在其前端部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部631。在各连接部631 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632。另外,在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在上下方向上与绝缘板700重叠的部位形成2个定位孔633。
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设于第2主体部610的右端的后端缘,在从后端缘向上方延伸后,向后方折弯并向后方延伸,进而宽度缩窄地向下方折弯并向下方延伸,之后在向右方弯曲后向后方折弯,在稍向下方弯曲的同时向后方较大延伸后,向右方折弯并向右方延伸。在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 的前端部的连接部641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642。另外,在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在上下方向上与绝缘板700重叠的部位形成有2个定位孔643。进而,在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在向后方较大延伸的部位形成有方孔644。
绝缘板700包含聚苯硫醚(PPS)等树脂,具有绝缘性。绝缘板700 包含第1绝缘部710、第2绝缘部720和第3绝缘部730。
第1绝缘部710具有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在第1绝缘部710形成有3个长圆形的开口711。另外,在第1绝缘部710,在3个开口711当中的左右2个开口711的周缘形成长圆形的环状肋712。进而,在第1绝缘部710,在左右的端部形成前后2个突部713。
第2绝缘部720设于第1绝缘部710的前端缘靠左位置。第2绝缘部 720形成为与内侧中继端子部530和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对应的大小,具有鞍形状。在第2绝缘部720,在表面侧的与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的 2个定位孔633对应的位置形成2个定位突起721,在背面侧的与内侧中继端子部530的2个定位孔533对应的位置形成2个定位突起722。
第3绝缘部730设于第1绝缘部710的后端缘的右端。第3绝缘部730 形成为与第1后连接端子部540和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对应的大小,具有倒L字形的板状。在第3绝缘部730,在表面侧的与第2后连接端子部 640的2个定位孔643对应的位置形成2个定位突起731,在背面侧的与第1后连接端子部540的2个定位孔543对应的位置形成2个定位突起 732。
在将电容器元件组件100组装时,首先将第2汇流条600从上方与绝缘板700重叠,将第1汇流条500的内侧汇流条500a从下方与绝缘板700 重叠。这时,绝缘板700的定位突起721、731嵌入第2汇流条600的定位孔633、643。另外,绝缘板700的左右2个环状肋712嵌入第2汇流条 600的左右2个开口611。进而,绝缘板700的定位突起722、732嵌入内侧汇流条500a的定位孔533、543。由此,成为内侧汇流条500a和第2汇流条600相对于绝缘板70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被定位固定的状态。另外,成为内侧汇流条500a的3个开口511、第2汇流条600的3个开口611和绝缘板700的3个开口711匹配的状态。
接下来,在2个电容器元件400连接第1汇流条500的内侧汇流条500a 以及第2汇流条600。即,内侧汇流条500a的第1电极端子部520的各电极销521用钎焊等接合方法而与各电容器元件400的第1端面电极410接合。由此,第1汇流条500与第1端面电极410电连接。同样地,第2汇流条600的第2电极端子部620的各电极销621用钎焊等接合方法与各电容器元件400的第2端面电极420接合。由此,第2汇流条600与第2端面电极420电连接。如此地,如图2的(a)以及(b)那样,留下外侧汇流条500b向内侧汇流条500a的连结而完成电容器元件组件100。
内侧汇流条500a的第1主体部510和第2汇流条600的第2主体部 610夹着绝缘板700的第1绝缘部710而上下重合。另外,内侧汇流条500a 的内侧中继端子部530的一部分和第2汇流条600的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 的一部分夹着绝缘板700的第2绝缘部720而上下重合。进而,第1汇流条500的第1后连接端子部540的一部分和第2汇流条600的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的一部分夹着绝缘板700的第3绝缘部730而上下重合。由此,能使第1汇流条500(内侧汇流条500a)和第2汇流条600所具有的ESL (等效串联电感)有效地减低。
图5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来看的壳体200的立体图,图5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后方来看的壳体200的立体图。图6 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200的部分放大主视图。
壳体200是树脂制,例如包含作为热可塑性树脂的聚苯硫醚(PPS)。壳体20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箱状,具有底面201、从底面201竖起的前侧面202、后侧面203、左侧面204以及右侧面205,上表面开口。前侧面 202以及后侧面203的左右方向即与壳体200的开口面平行的方向的尺寸比上下方向即与壳体200的开口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大。壳体200使收容的2个电容器元件400所排列的左右方向成为长边方向,2个电容器元件 400的两端面所朝向的前后方向成为短边方向。
在壳体200的前侧面202,在外壁面形成4个前端子台210(210a~ 210d)。位于前侧面202的左端部的上侧的前端子台210a和位于比中央部稍靠左的位置的前端子台210b是第2汇流条600用的端子台,位于前侧面202的左端部的下侧的前端子台210c和位于右端部的前端子台210d 是第1汇流条500用的端子台。各前端子台21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前面的设置面211埋入金属制的螺母212。
上下排列的前端子台210a和前端子台210c通过2个肋213e而连结,在由这2个前端子台210a、210c和2个肋213形成的凹部214内形成与外侧汇流条500b的连结部570的上部舌片572对应的3个肋215。另外,在前端子台210c,在下侧面形成与连结部570的下部舌片573对应的2个肋216a和爪216b。进而,在前端子台210d,在上侧面形成与外侧汇流条 500b的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的上部舌片562对应的2个肋217,在下侧面形成与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的下部舌片563对应的肋218a和爪218b。
另外,在壳体200的前侧面202,在外壁面形成有2个固定台220(220a、 220b)。右侧的固定台220b具有使左侧的固定台220a左右方向上反转的形状。固定台220包含: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台座221;和在台座221上一体形成的突起222以及突条223。突条22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其中间部分与突起222相连。突起222和突条223作为整体而形成为大致T字。
进而,在壳体200的后侧面203,在外壁面的右端部形成后端子台230。后端子台230具有上下以及前后上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在其前面的设置面231埋入2个金属制的螺母232,使其上下排列。在后端子台230的左侧面形成爪233以及钩234。
进而,在壳体200,在左侧面204以及右侧面205的外壁面的上部和底面201的外壁面的中央部设有安装接头240。在各安装接头240形成插通孔241。在插通孔241,为了提高孔的强度而嵌入金属制的套环242。另外,在右侧面205和底面201的安装接头240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定位突起243。在将薄膜电容器1设于电动汽车等的设置部时,将这些安装接头240通过螺丝等固定在设置部。
在壳体200的内部,在左侧面204以及右侧面205的内壁面,分别在前侧以及后侧设有支柱250。在各支柱250的上端部形成有凹陷成与绝缘板700的突部713对应的形状的凹部251。
在将电容器元件组件100收容于壳体200内时,绝缘板700的4个突部713嵌入壳体200的4个凹部251(参考图1的(b))。即,突部713 和凹部251作为定位部发挥功能,电容器元件组件100即电容器元件400 相对于壳体200被定位,使得在电容器元件400与壳体200的左侧面204 以及右侧面205的突起260之间形成间隙。进而,电容器元件组件100被 4个支柱250从壳体200的底面201侧支撑。在2个电容器元件400与壳体200的底面201之间产生间隙。
在收容电容器元件组件100的壳体200内,经过开口200a注入熔融状态的填充树脂300。这时,填充树脂300经过匹配的开口511、611、711 而流向下方,由此易于流向壳体200的底面201侧。填充树脂300在壳体 200内充满到开口200a的近旁为止,若填充树脂300的注入完成,加热壳体200,壳体200内的填充树脂300硬化。
通过将外侧汇流条500b安装于壳体200的前侧面202并将内侧汇流条500a和外侧汇流条500b连结,薄膜电容器1完成。
图7的(a)以及(b)分别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膜电容器1的部分放大主视图以及部分放大底视图。在另外,图7的(a)以及(b)中示出将内侧汇流条500a和外侧汇流条500b通过螺栓800固定在前端子台 210c前的薄膜电容器1。
如图1的(a)所示那样,第2汇流条600的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 从壳体200的上表面的开口200a向外部导出,并向前方延伸。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的左右的连接部631设置于壳体200的前端子台210a、210b 的设置面211,各连接部631的安装孔632与各螺母212匹配。
另外,如图1的(a)、图7的(a)以及(b)所示那样,内侧汇流条500a的内侧中继端子部530从壳体200的上表面的开口200a向外部导出并向前方延伸。内侧中继端子部530的连结部531设置于前端子台210c 的设置面211,连结部531的连结孔532与螺母212匹配。
外侧汇流条500b安装在下侧的2个前端子台210c、210d和2个固定台220a、220b。在前端子台210c,外侧汇流条500b的连结部570与内侧中继端子部530的连结部531重叠,连结部570的连结孔571与内侧中继端子部530的连结部531的连结孔532和螺母212匹配。前端子台210c 被连结部570的上部舌片572和下部舌片573所夹。另外,上部舌片572 被凹部214内的3个肋215所夹。进而,下部舌片573被前端子台210c 的2个肋216a所夹,并在下部舌片573的孔574嵌合前端子台210c的爪 216b。由此,外侧汇流条500b的连结部570使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活动受到约束。螺栓800经过2个连结部570、531的连结孔 571、532而紧固在前端子台210c的螺母212。由此,内侧汇流条500a和外侧汇流条500b在前端子台210c上连结固定。
在前端子台210d中,外侧汇流条500b的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设置于前端子台210d的设置面211,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的安装孔561与螺母212匹配。另外,上部舌片562被前端子台210d的2个肋217所夹。进而,下部舌片563与前端子台210d的肋218a相接,并将前端子台210d 的爪218b与下部舌片563的孔564嵌合。由此,外侧汇流条500b的第1 前连接端子部560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的活动受到约束。
在2个固定台220a、220b中,突起222与外侧汇流条500b的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弯曲部551的孔552嵌合。另外,在左侧的固定台220a 中,突条223从左侧接近弯曲部551,在右侧的固定台220b,突条223从右侧接近弯曲部551。由此,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在左侧的固定台220a,上下方向以及左方向的活动被约束,在右侧的固定台220b,上下方向以及右方向的活动被约束,作为整体,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活动被约束。
如此地,外侧汇流条500b被2个前端子台210c、210d和2个固定台 220a、220b支承,使得在壳体200的前侧面202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之间形成空间(间隙)(参考图7的(b))。外侧汇流条500b在前侧面202 的长边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延伸,使得外侧中继端子部550沿着壳体200的前侧面202,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接续。
如图1的(b)所示那样,内侧汇流条500a的第1后连接端子部540 和第2汇流条600的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从壳体200的上表面的开口200a 向外部导出并向后方延伸。第1后连接端子部540的连接部541和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的连接部641设置于壳体200的后端子台230的设置面 231,各连接部541、641的安装孔542、642与各螺母232匹配。另外,关于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在后端子台230的左侧面,爪233嵌入第2 后连接端子部640的方孔644,下端部嵌入钩234。由此,第2后连接端子部640的连接部641难以从后端子台230的设置面231脱离。
薄膜电容器1例如能搭载于电动汽车。在该情况下,在薄膜电容器1 连接驱动电动马达等的直流的电源装置。在电源装置,例如具备具有汇流条的形态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2个外部端子(未图示)。负极侧的外部端子通过向前端子台210d的螺母212的螺丝卡止固定而与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连接,正极侧的外部端子通过向前端子台210a、210b的螺母212的螺丝卡止固定而与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的2个连接部631连接。
能从电源装置对薄膜电容器1输入例如数百安培程度的大的直流电流。在该情况下,由于流过大电流而负极侧的外部端子较大发热,该热能经由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而传递到第1汇流条500(外侧汇流条500b)。在第1汇流条500,在与前侧面202之间确保空间的状态下设置沿着壳体 200的前侧面202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外侧中继端子部550,传递到第1 汇流条500的热在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向周围放出。另外,虽然第1汇流条500自身也会由于流过大电流而较大发热,但该热也在外侧中继端子部 550向周围放出。由此,负极侧的外部端子的发热以及第1汇流条500自身的发热变得难以向电容器元件400传递,电容器元件400难以受到热损伤。
另外,正极侧的外部端子的发热以及第2汇流条600自身的发热虽然与电流小时相比变大,但难以大到负极侧的外部端子的发热以及第1汇流条500自身的发热程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2汇流条600 的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的左右的宽度扩大来使其散热性良好,抑制了热向电容器元件400的传播。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第1汇流条500从壳体200的开口200a引出到壳体200的外部,在该外部具有沿着壳体200的前侧面202延伸的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和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接续的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在壳体200的前侧面202 设有支承第1汇流条500的前端子台210c、210d以及固定台220a、220b,使得在该前侧面202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之间形成空间。根据该结构,能将在外部端子产生并传递来到第1汇流条500的热、或第1汇流条500 自身的发热在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向周围有效地放出,能使这些热难以向电容器元件400传递。由此,在薄膜电容器1中,难以产生电容器元件400 的热损伤。
另外,第1汇流条500包含:与第1端面电极410连接的内侧汇流条 500a;和与内侧汇流条500a连结且包含外侧中继端子部550以及第1前连接端子部560的外侧汇流条500b。第1汇流条500引出到壳体200的外部的部分变长,这相应会使结构变得复杂。但根据该结构,由于将第1汇流条500分成内侧汇流条500a和外侧汇流条500b的2个构件来作成,因此第1汇流条500的制造变得容易。
进而,外侧汇流条500b的厚度比内侧汇流条500a的厚度大。根据该结构,外侧汇流条500b即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由于其截面积变大,因此热导电性变得良好。由此,能使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散热性提升。
进而,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具有阶梯状弯曲的弯曲部551。根据该结构,由于能使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表面积增加,因此能更加提升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散热性。
进而,固定台220包含台座221和形成于该台座221上的突起222,在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形成与突起222嵌合的孔552。根据该结构,通过突起222与孔552的嵌合,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变得难以相对于固定台220 活动,因此在通电等时电容器元件400振动时,难以由于该振动的传播而外侧中继端子部550振动,该振动难以传播到外部端子。
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孔552跨过弯曲部551的角551a而形成,在固定台220的台座221上,在外侧中继端子部550所延伸的方向(左右方向)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上延伸并接近弯曲部551的突条 223形成为与突起222相连。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弯曲部551与突条223 接触而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向突条223的方向的活动被停止,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变得难以相对于固定台220活动。而且,由于通过突条223加固了突起222,因此在使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孔552和突起222嵌合的作业时,难以因对突起222施加的力而突起222破损。
进而,关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所沿着的壳体200的前侧面202,与壳体200的开口面平行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与壳体200的开口面垂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在前侧面202的尺寸大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加长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因此易于在外侧中继端子部550进行散热。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运用例也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还能进行种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500通过将内侧汇流条500a和外侧汇流条500b这2个构件连结而构成。但第1汇流条500也可以用1 个构件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汇流条500即外侧汇流条500b被2 个前端子台210c、210d和2个固定台220a、220b支承。但也可以没有这 4个支承部当中的任意一个,进而,也可以追加新的支承部。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第2汇流条600中的散热性,将第2汇流条600的第2前连接端子部630的结构变更为与内侧汇流条500a的内侧中继端子部530和外侧汇流条500b的结构同样的结构。特别在薄膜电容器1流过大的交流电流的情况下,期望如上述那样提高第2 汇流条600的散热性。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2个弯曲部551,使得这些弯曲部551之间的部分550a向前侧面202接近。由此,在薄膜电容器1的设置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难以与薄膜电容器1的周围其他构件发生干扰,能确保其他构件的设置空间。但在可以不考虑薄膜电容器 1的周围的其他构件与外侧中继端子部550的干扰的情况下,2个弯曲部551也可以形成为这些弯曲部551之间的部分550a从前侧面202离开。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台220设为在台座221上突起222和突条223形成为大致T字的结构。但固定台220也可以设为在台座221上不形成突条223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外侧中继端子部550也可以设为在弯曲部551以外的部分设有孔552,该孔552与固定台220的突起222嵌合的结构。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侧中继端子部550形成2个弯曲部551。但弯曲部551的个数也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侧汇流条500b(外侧中继端子部550) 配置于壳体200的前侧面202。但配置外侧汇流条500b的壳体200的侧面可以是任意侧面。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容器元件组件100中包含2个电容器元件400。但电容器元件400的个数还包含是1个的情况,能适宜变更。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的2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层叠来形成电容器元件400,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的两面蒸镀铝的金属化薄膜和绝缘薄膜重叠,将其卷绕或层叠,来形成这些电容器元件400。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例而举出薄膜电容器1。但本发明还能运用在薄膜电容器1以外的电容器中。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在上述 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宜进行种种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方”、“下方”等表示方向的用语表示仅依赖于构成构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相对的方向,并不表示铅直方向、水平方向等绝对的方向。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使用在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车辆的电装等的电容器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薄膜电容器(电容器)
200 壳体
200a 开口
202 前侧面(侧面)
210c、210d 前端子台(支承部)
220a、220b 固定台(支承部)
221 台座
222 突起
223 突条
400 电容器元件
410 第1端面电极(电极)
500 第1汇流条(汇流条)
500a 内侧汇流条(第1构件)
500b 外侧汇流条(第2构件)
550 外侧中继端子部(延伸部)
551 弯曲部
552 孔
560 第1前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Claims (8)

1.一种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
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的电极;
与所述电极连接的汇流条;和
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壳体,
所述汇流条从所述壳体的开口引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所述汇流条具有:在沿着所述壳体的侧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与所述延伸部连结的连接端子部,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具有支承所述汇流条的支承部,使得在所述侧面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开口面平行,
所述汇流条包含:
与所述电极连接的第1构件;和
与所述第1构件连结并包含所述延伸部以及所述连接端子部的第2构件,
所述第2构件的厚度比所述第1构件的厚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汇流条通过将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这2个构件连结而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延伸部具有阶梯状弯曲的弯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支承部包含:台座;和形成于所述台座上的突起,
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突起嵌合的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孔跨过所述弯曲部的角而形成,
在所述台座上,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延伸并接近所述弯曲部的突条形成为与所述突起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支承部包含:台座;和形成于该台座上的突起,
在所述延伸部形成与所述突起嵌合的孔。
7.一种电容器,具备:
电容器元件;
形成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的电极;
与所述电极连接的汇流条;和
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壳体,
所述汇流条从所述壳体的开口引出到所述壳体的外部,
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部,所述汇流条具有:在沿着所述壳体的侧面的第1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和与所述延伸部连结的连接端子部,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具有支承所述汇流条的支承部,使得在所述侧面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开口面平行,
所述延伸部具有阶梯状弯曲的弯曲部,
所述支承部包含:台座;和形成于所述台座上的突起,
所述延伸部具有与所述突起嵌合的孔,
所述孔跨过所述弯曲部的角而形成,
在所述台座上,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延伸并接近所述弯曲部的突条形成为与所述突起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的所述第1方向的尺寸比所述壳体的所述侧面的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尺寸大。
CN201980032671.7A 2018-05-24 2019-04-10 电容器 Active CN112136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9348 2018-05-24
JP2018-099348 2018-05-24
PCT/JP2019/015584 WO2019225188A1 (ja) 2018-05-24 2019-04-10 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193A CN112136193A (zh) 2020-12-25
CN112136193B true CN112136193B (zh) 2022-05-03

Family

ID=68616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2671.7A Active CN112136193B (zh) 2018-05-24 2019-04-10 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04212B2 (zh)
JP (1) JP7340736B2 (zh)
CN (1) CN112136193B (zh)
WO (1) WO2019225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8939B2 (ja) * 2019-10-02 2022-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ンデンサ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7322A (ja) * 2011-03-30 2012-11-08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3597732A (zh) * 2011-06-02 2014-02-1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JP2014090629A (ja) * 2012-10-31 2014-05-15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2676B2 (ja) * 2005-02-03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JP4859443B2 (ja) * 2005-11-17 2012-01-25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2007227696A (ja) 2006-02-24 2007-09-06 Nichicon Corp 金属化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2009026928A (ja) 2007-07-19 2009-02-05 Soshin Electric Co Ltd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29293B2 (ja) * 2007-10-30 2012-09-19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ケース入りコンデンサ
JP5328588B2 (ja) * 2009-09-30 2013-10-30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5949273B2 (ja) * 2012-07-26 2016-07-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5182081A1 (ja) * 2014-05-28 2015-12-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JP6895610B2 (ja) 2015-11-10 2021-06-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コンデンサ
WO2018016349A1 (ja) * 2016-07-21 2018-01-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JP7015999B2 (ja) 2016-07-21 2022-02-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WO2018051656A1 (ja) * 2016-09-15 2018-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7322A (ja) * 2011-03-30 2012-11-08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3597732A (zh) * 2011-06-02 2014-02-19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JP2014090629A (ja) * 2012-10-31 2014-05-15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193A (zh) 2020-12-25
US11404212B2 (en) 2022-08-02
JPWO2019225188A1 (ja) 2021-06-10
WO2019225188A1 (ja) 2019-11-28
US20210050153A1 (en) 2021-02-18
JP7340736B2 (ja) 2023-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6758B2 (en) Capacitor
JP7122657B2 (ja) コンデンサ
US20210043377A1 (en) Capacitor
JP6145691B2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CN112136193B (zh) 电容器
CN114072889B (zh) 电容器
US20220263305A1 (en) Circuit structure
WO2018016348A1 (ja) コンデンサ
JP7213408B2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2054729A1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1157262A1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0162138A1 (ja) コンデンサ
JP7198982B2 (ja) コンデンサ
JP7349676B2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2158267A1 (ja) コンデンサ
CN111937290A (zh) 电力转换装置和电容器模块
JP7365679B2 (ja) コンデンサ
JP2020088087A (ja) 回路構成体
WO2022163278A1 (ja) コンデンサ
JP5982625B2 (ja) 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このコンデンサを用いた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