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5655B - 导丝 - Google Patents

导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5655B
CN112135655B CN201880092933.4A CN201880092933A CN112135655B CN 112135655 B CN112135655 B CN 112135655B CN 201880092933 A CN201880092933 A CN 201880092933A CN 112135655 B CN112135655 B CN 112135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body
mandrel
guide wire
resin layer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9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5655A (zh
Inventor
小杉知辉
高桥乃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Intec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Intec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Intec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375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703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35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5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5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5/09016Guide wires with mandr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A61M2025/09091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where a sheath surrounds the coil at the distal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33Guide wires having specific material compositions or coatings; Materials with specific mechanical behaviours, e.g. stiffness, strength to transmit torq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91Guide wires made of twisted wires

Abstract

本发明的导丝具备芯轴、将线材卷绕于芯轴而形成的线圈体、以及包覆线圈体的至少外周面的树脂层。线圈体配置成具有在相邻的线材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疏卷部,并且在与芯轴之间形成有空隙。树脂层具有通过疏卷部中的相邻的线材的间隙而朝向芯轴突出的凸部,凸部比线圈体的内周面更向芯轴侧伸出。

Description

导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丝。
背景技术
公知有将导管插入到血管、消化器官等时所使用的导丝。在金属线圈制的导丝中,一般地,具备使用了线材的芯轴和卷绕于芯轴的外周的线圈体,芯轴的前端与线圈体的前端被接合。在这种导丝中,公知以基于平滑化的滑动性、血栓附着防止性、操作性的提高等为目的,而在线圈体形成树脂层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以及2中,公开了在线圈体的外周形成有树脂包覆(树脂层)的导丝。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26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376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导丝中,由于在线圈体与芯轴之间无间隙地形成有树脂层,因此有导丝的柔软性不充分之类的课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丝中,有在使导丝弯曲时产生树脂层的剥落、破损的担忧之类的课题。具体而言,在使导丝弯曲时,在弯曲的外侧,线圈体的相邻的线材彼此之间扩展。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导丝中,在线圈体的外周面形成有树脂层,因此树脂层在扩展后的线材间伸长,由此树脂层的厚度变薄,存在导致树脂层的剥落、破损的担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在具备线圈体和树脂层的导丝中,提供确保柔软性并且抑制树脂层的剥落、破损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方案,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根方案,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具备:芯轴;将线材卷绕于上述芯轴而形成的线圈体;以及包覆上述线圈体的至少外周面的树脂层,上述线圈体具有在相邻的上述线材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疏卷部,在上述线圈体与上述芯轴之间设有空隙,上述树脂层具有通过上述疏卷部中的相邻的上述线材的间隙而朝向上述芯轴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比上述线圈体的内周面更向上述芯轴侧伸出。
一般地,在使导丝弯曲时,形成线圈体的线材伴随弯曲而移动,在线材间隔产生堵塞(缩小)、扩展(扩大)。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比线圈体的内周面更向芯轴侧伸出的树脂层,因此例如与在线圈体的外周面仅形成有树脂层的结构比较,能够将伴随导丝的弯曲而扩展的线材间的树脂层的厚度维持为较厚。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在使导丝弯曲时的线材间的树脂层的剥落、破损。另外,根据该结构,在线圈体与芯轴之间设有空隙,因此例如与在线圈体的线材与芯轴之间无间隙地形成树脂层的情况等的、没有空隙的结构比较,形成线圈体的线材容易移动。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为了使导丝弯曲所需要的力,能够提高导丝的柔软性。
(2)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上述凸部与上述芯轴接触。根据该结构,由于树脂层与芯轴接触,因此能够将伴随导丝的弯曲而扩展的线材间的树脂层的厚度维持为更厚。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使导丝弯曲时的树脂层的剥落、破损。
(3)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上述凸部与上述芯轴接合。根据该结构,由于树脂层与芯轴接合,因此能够将伴随导丝的弯曲而扩展的线材间的树脂层的厚度维持为更厚。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使导丝弯曲时的树脂层的剥落、破损。
(4)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还具备包覆上述芯轴的外周面的树脂膜,上述凸部与上述树脂膜接合。根据该结构,由于具备包覆芯轴的外周面的树脂膜,因此通过树脂膜的平滑化作用,能够更加提高导丝的滑动性,并且能够抑制血栓等异物附着于芯轴的外周面。
(5)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优选在上述线圈体的内侧还具备将线材卷绕于上述芯轴而形成的内侧线圈体,上述内侧线圈体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线圈体短,上述疏卷部形成于上述线圈体未覆盖上述内侧线圈体的部分。根据该结构,由于形成有树脂层的疏卷部位于线圈体未覆盖内侧线圈体的部分,因此内侧线圈体的动作不会被树脂层妨碍。因此,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内侧线圈体的结构中也能够维持导丝的柔软性。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导丝所使用的带有树脂层的线圈体、导丝的制造方法等的方式来实现。
图面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概要图。
图2是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对使导丝弯曲时的树脂层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对使比较例的导丝弯曲时的树脂层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对使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弯曲时的树脂层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对使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弯曲时的树脂层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概要图。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概要图。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概要图。导丝1使将导管插入到血管、消化器官时所使用的医疗器具,具备芯轴10、线圈体20、树脂层30、前端接合部51、基端接合部56、以及中间固定部61。
在图1中,用轴线O(点划线)表示通过导丝1的中心的轴。将图1的左侧称为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前端侧”,将图1的右侧称为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基端侧”。另外,对于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将位于前端侧的端部称为“前端部”或者简单地称为“前端”,将位于基端侧的端部称为“基端部”或者简单地称为“基端”。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相当于“远位侧”,基端侧相当于“近位侧”。这一点在图1以后的表示整体结构的图中也通用。
芯轴10是基端侧为粗径、前端侧为细径的、尖细的长条形状的部件。芯轴10例如能够由不锈钢合金(SUS304、SUS316等)、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镍铬系合金、钴合金、钨等的材料形成。芯轴10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材料形成。芯轴10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依次具有细径部11、第一锥形部12、第一粗径部13、第二锥形部14、第二粗径部15。芯轴10的各部的外径以及长度能够任意地决定。
细径部11形成于芯轴10的前端部。细径部11是芯轴10的外径最小的部分,是具有恒定的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在细径部11的前端部形成有前端接合部51。第一锥形部12形成于细径部11与第一粗径部13之间。第一锥形部12是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外径扩大的锥形形状。第一粗径部13形成于第一锥形部12与第二锥形部14之间。第一粗径部13是具有比细径部11的外径大的恒定的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在第一粗径部13的基端部形成有基端接合部56。细径部11、第一锥形部12、以及第一粗径部13的外周面由后述的线圈体20覆盖。
第二锥形部14形成于第一粗径部13与第二粗径部15之间。第二锥形部14是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而外径扩大的锥形形状。第二粗径部15形成于芯轴10的基端部。第二粗径部15是芯轴10的外径最大的部分,是具有恒定的外径的大致圆柱形状。第二锥形部14以及第二粗径部15未由线圈体20覆盖,做手术的人把持导丝1时使用。
线圈体20是相对于芯轴10将线材21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大致圆筒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线圈体20以覆盖芯轴10的细径部11、第一锥形部12、以及第一粗径部13的外周面的方式配置,未配置在芯轴10的第二锥形部14以及第二粗径部15上。形成线圈体20的线材21既可以是由一根线材构成的单线、也可以是绞合多个线材而成的绞线。在使线材21为单线的情况下,线圈体20构成为单线圈,在使线材21为绞线的情况下,线圈体20构成为中空绞线线圈。另外,也可以使单线圈与中空绞线线圈组合来构成线圈体20。线材21的线径与线圈体20的线圈平均径(线圈体20的外径与内径的平均径)能够任意地决定。
线材21例如能够由不锈钢合金(SUS304、SUS316等)、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钢琴线、镍铬系合金、钴合金、钨等放射线透过性合金、金、白金、钨、包含上述元素的合金(例如,白金-镍合金)等放射线不透过性合金形成。线材21也可以由上述以外的公知的材料形成。
线圈体20由前端接合部51、基端接合部56、以及中间固定部61固定于芯轴10。前端接合部51是接合线圈体20的前端部和芯轴10的细径部11的前端部的部件。前端接合部51由银钎料、金钎料、锌、Sn-Ag合金、Au-Sn合金等金属焊料形成,线圈体20的前端与细径部11的前端通过该金属焊料而紧固。前端接合部51也可以由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形成。
基端接合部56是接合线圈体20的基端部和芯轴10的第一粗径部13的基端部的部件。基端接合部56既可以由与前端接合部51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中间固定部61是在线圈体20的轴线O方向的中间部附近固定线圈体20和芯轴10的第一粗径部13的部件。中间固定部61既可以由与前端接合部51以及基端接合部56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外,也可以在导丝1形成多个用于固定线圈体20和芯轴10的固定部。
图2是导丝1的局部放大图。图2的上段选取了导丝1中从细径部11直至第一粗径部13的一部分来表示。在图2的下段示出在上段用虚线的矩形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与图1相同,图2的左侧相当于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前端侧(远位侧),图2的右侧相当于导丝1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基端侧(近位侧)。这一点在图2以后的局部放大图中也通用。
线圈体20遍及轴线O方向整个区域而在相邻的线材21之间形成有间隙C1(图1、图2下段)。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间隙C1规定为轴线O方向的任意的剖面中的、相邻的线材21间的距离最近的部分的大小(长度)。间隙C1的大小能够任意地决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如图2的下段所示,形成于各线材21之间的各个间隙C1是与线材21的线径相等的恒定的大小。此外,各间隙C1既可以是全部相同的大小、也可以至少一部分是不同的大小、也可以是全部不同的大小。
以后,将线圈体20中在相邻的线材21间具有间隙C1的部分也称为“疏卷部”、将在相邻的线材21间没有间隙C1的部分(换言之,相邻的线材21没有间隙地接触的部分)也称为“密卷部”。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线圈体20遍及轴线O方向的整个区域为疏卷部。
线圈体20遍及轴线O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在芯轴10的外周面与线圈体20的线材21的内周面(也就是线圈体20的内周面(内侧的表面))之间形成有空隙C2(图1、图2下段)。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空隙C2规定为轴线O方向的任意的剖面中的、线材21的内周面与芯轴10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最近的部分的大小(长度)。空隙C2的大小能够任意地决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线圈体20的内径恒定,另一方面,芯轴10的外径从前端侧朝向基端侧扩大。因此,如图2的下段所示,形成于各线材21的内周面与芯轴10的外周面之间的各个空隙C2从前端侧至基端侧逐渐变小。
树脂层30是包覆线圈体20的至少外周面(外侧的表面)的树脂的层。树脂层30能够由具有疎水性的树脂材料、具有亲水性的树脂材料、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形成。在具有疎水性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硅树脂、聚氨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聚烯烃弹性体、聚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等。在具有亲水性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用羧甲基淀粉等淀粉系、羧基甲基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海藻酸、甲壳素、壳聚糖、透明质酸等多糖类、明胶等天然水溶性高分子物质、聚乙烯醇、聚环氧乙烷、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尼龙等合成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具有亲水性的树脂材料若含有水则成为膨胀状态,因此与具有疎水性的树脂材料比较,能够提高滑动性、血栓附着防止性。
树脂层30具有表层31、凸部32、前端树脂层38、以及基端树脂层39。表层31是树脂层30的一部分,是包覆线圈体20的外周面的层状的部分。图2所示的剖面中的表层31的形状为波状。表层31的厚度能够任意地决定。前端树脂层38是树脂层30的一部分,是包覆前端接合部51的外周面的层状的部分。基端树脂层39是树脂层30的一部分,是包覆基端接合部56的外周面的层状的部分。
凸部32是树脂层30的一部分,是通过线圈体20的相邻的线材21的间隙C1并朝向芯轴10突出的部分。凸部32比线圈体20的内周面、换言之比线材21的芯轴10侧的面更向芯轴10侧伸出。图2所示的剖面中的凸部32的突出部的形状为圆弧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凸部32的突出长度L规定为轴线O方向的任意的剖面中的、线材21的芯轴10侧的面与凸部32的突出部前端(最接近芯轴10的部分)之间的长度。突出长度L能够任意地决定。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如图2的下段所示,形成于各线材21间的各个凸部32的突出长度L为恒定(相同的长度),为线材21的线径的大约一半。此外,各凸部32的突出长度L也可以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树脂层30的厚度Ta规定为轴线O方向的任意的剖面中的、相邻的线材21的中央部的树脂层30的厚度(长度)。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如图2的下段所示,各线材21间的各个树脂层30的厚度Ta为恒定(相同的厚度),为线材21的线径的大约1.5倍~大约2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树脂层30所具有的全部的凸部32而言,各凸部32与芯轴10之间分离,不接触。此外,各树脂层30的厚度能够任意地决定,也可以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不同。
树脂层30例如能够通过将成为液状的树脂材料涂敷于线圈体20的外周面来形成。具体而言,通过附着于线圈体20的外周面的树脂材料固化来形成表层31。另外,通过从线圈体20的线材21间的间隙C1朝向芯轴10垂落的树脂材料固化来形成凸部32。这样,能够容易地形成树脂层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体地形成表层31和凸部32,但表层31和凸部32也可以独立地形成。在独立地形成的情况下,例如涂敷了成为液状的树脂材料并形成凸部32,之后,将薄膜状的树脂材料卷绕于线圈体20的外周面,由此能够形成表层31。在独立地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树脂材料来形成表层31和凸部32。另外,也可以通过利用挤出机挤出树脂材料,使挤出的树脂材料通过间隙C1来形成凸部32。
图3是对使导丝1弯曲时的树脂层30进行说明的图。图3的上段表示弯曲时的导丝1的前端侧的概略图。图3的下段表示在上段用虚线的矩形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这一点在图3以后的说明图中也通用。
一般地,在使导丝1弯曲时,形成线圈体20的线材21伴随弯曲而移动,在线材21的间隔P产生堵塞(缩小)、扩展(扩大)。具体而言,在未弯曲的区域A1,线材21的间隔P没有变化。因此,线材21间的间隙C1如图1、图2中说明的那样。另一方面,在具有弯曲的区域A2,线材21的间隔P伴随弯曲而变化,在线材21产生堵塞、扩展。伴随该间隔P的变化,弯曲部的外侧的线材21的间隙C1扩大,弯曲部的内侧的线材21的间隙C1缩小。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具有比线圈体20的内周面更向芯轴10侧伸出的树脂层30(凸部32)。因此,如图3的下段所示,在弯曲部的外侧,线材21的间隙C1扩大,伴随该扩大,树脂层30伸长,树脂层30的厚度从“通常时的厚度Ta”向“伸张时的厚度Tb”变薄地变化,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将扩展后的线材21间的树脂层30的厚度Tb维持为较厚。因此,在并用器件2(与导丝1并用的导管等器件)的前端勾挂于树脂层30的表面、并从线圈体20向剥离树脂层30的方向施加力的情况(图3下段:空白箭头)下,也能够得到针对剥离的力的抵抗力(图3下段:带斜线阴影箭头)。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能够抑制在导丝1弯曲时的线材21间的树脂层30的剥落、破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具有比线圈体20的内周面更向芯轴10侧伸出的树脂层30(凸部32)。因此,例如,在使用导丝1时,当芯轴10在线圈体20内部屈曲时,芯轴10也通过与树脂层30的凸部32接触来抑制向线圈体20的接触。如上所述,树脂层30(凸部32)由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能够抑制芯轴10、线圈体20的破损、变形。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在线圈体20与芯轴10之间设有空隙C2。因此,例如,与在线圈体20与芯轴10之间无间隙地形成树脂层30的情况等的、没有空隙C2的结构比较,形成线圈体20的线材21容易移动。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能够减小为了使导丝1弯曲所需要的力,能够提高导丝1的柔软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在线圈体20与芯轴10之间具有空隙C2,因此与没有空隙C2的结构比较,能够容易地形成树脂层30。
<比较例>
图4是对使比较例的导丝1x弯曲时的树脂层30x进行说明的图。在比较例的导丝1x中,树脂层30x仅由表层31构成,不具有凸部32。换言之,导丝1x中,树脂层30x仅形成于线圈体20的外周面。
因此,如图4的下段所示,在导丝1x中,无法将树脂层30x伸张时的厚度Tb维持为充分厚,在并用器件2的前端勾挂于树脂层30x的表面的情况等,针对从线圈体20剥离树脂层30x的方向的力(图4下段:空白箭头),不会获得充分的抵抗力。其结果,在比较例的导丝1x中,有在导丝1x弯曲时的线材21间的树脂层30x的剥落、破损的担忧。另外,在比较例的导丝1x中,由于不具有比线圈体20的内周面更向芯轴10侧伸出的凸部32(图2、图3),因此当芯轴10在线圈体20内部屈曲时,有芯轴10与线圈体20接触而使芯轴10、线圈体20破损、变形的担忧。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的局部放大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树脂层30a具备凸部32a。凸部32a形成为凸部32a的突出部前端(最接近芯轴10的部分)与芯轴10接触。图5所示的剖面中的凸部32a的突出部的形状为椭圆弧形状。凸部32a能够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2相同的材料以及制法形成。
导丝1a中的凸部32a的突出长度L与线材21和芯轴10之间的空隙C2的大小相等。这样,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比较,能够使树脂层30a的厚度Ta更厚。此外,导丝1a所具备的各凸部32a中,既可以是全部与芯轴10接触、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不与芯轴10接触。
图6是对使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弯曲时的树脂层30a进行说明的图。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树脂层30a(凸部32a)为仅与芯轴10接触的厚度Ta(图5)。因此,如图6所示,能够将伴随导丝1a的弯曲而扩展的线材21间的、树脂层30a伸张时的厚度Tb维持为更厚。
因此,在并用器件2的前端勾挂于树脂层30a的表面的情况等,针对从线圈体20剥离树脂层30a的方向的力(图6下段:空白箭头),能够得到更大的抵抗力(图6下段:带斜线阴影箭头)。其结果,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能够进一步抑制使导丝1a弯曲时的树脂层30a的剥落、破损。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抑制芯轴10与线圈体2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芯轴10、线圈体20的破损。
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线圈体20与芯轴10之间设有空隙C2。因此,与没有空隙C2的结构比较,形成线圈体20的线材21容易移动,能够减小为了使导丝1a弯曲所需要的力,能够提高导丝1a的柔软性。并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1a中,与没有空隙C2的结构比较,能够容易地形成树脂层30a。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导丝1b的局部放大图。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中,树脂层30b具备凸部32b。就凸部32b而言,凸部32b的突出部前端与芯轴10接合。图7所示的剖面中的凸部32b的突出部的形状为中央部分缩径的大致矩形形状。凸部32b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2相同的材料形成。凸部32b例如能够通过在芯轴10的外周面涂敷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之后、从线圈体20的外周面涂敷成为液状的树脂材料来形成。在涂敷树脂材料时,使树脂材料从线圈体20的间隙C1流入,使树脂材料到达至芯轴10的粘接剂层。由此,能够形成与芯轴10接合的凸部32b。另外,也可以通过在芯轴10的外表面设置细微的凹凸,使熔融的树脂材料流入,并物理性地与芯轴10接合,从而形成凸部32b。
导丝1b中的凸部32b的突出长度L与线材21和芯轴10之间的空隙C2的大小相等。这样,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比较,能够使树脂层30b的厚度Ta更厚。此外,导丝1b所具备的各凸部32b中,既可以是全部与芯轴10接合、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不与芯轴10接合。
图8是对使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弯曲时的树脂层30b进行说明的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中,树脂层30b(凸部32b)与芯轴10接合。因此,如图8所示,能够使伴随导丝1b的弯曲而扩展的线材21间的、树脂层30b伸张时的厚度Tb与通常时的厚度Ta相等(即,能够将伸张时的厚度Tb维持为更厚)。
因此,在并用器件2的前端勾挂于树脂层30b的表面的情况等,针对从线圈体20剥离树脂层30b的方向的力(图8下段:空白箭头),能够得到更大的抵抗力(图8下段:带斜线阴影箭头)。其结果,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中,能够进一步抑制使导丝1b弯曲时的树脂层30b的剥落、破损。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抑制芯轴10与线圈体2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芯轴10、线圈体20的破损。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1b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在线圈体20与芯轴10之间设有空隙C2,因此与没有空隙C2的结构比较,能够提高导丝1b的柔软性,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树脂层30b。
<第四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概要图。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中,线圈体20c在前端侧的范围P1形成为相邻的线材21没有间隙C1(图2)地接触的密卷部,在比范围P1靠基端侧的范围P2形成为相邻的线材21具有间隙C1的疏卷部。另外,导丝1c在线圈体20c为密卷部的部分(范围P1)且在线圈体20c的内侧,具备在芯轴10上将线材41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内侧线圈体40。内侧线圈体40在轴线O方向上的长度比线圈体20c短。
内侧线圈体40的线材41的卷绕方向是与线圈体20c相反的方向。此外,内侧线圈体中的线材41的卷绕方向既可以与线圈体20c相同、也可以是相反方向以外的不同的方向。线材41与线材21相同,既可以是单线、也可以是绞线。也可以使单线圈与中空绞线线圈组合来构成内侧线圈体40。线材41的线径和内侧线圈体40中的线圈平均径能够任意地决定。线材41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线材21相同的材料形成。线材41所采用的材料既可以与线材21相同、也可以不同。
内侧线圈体40由前端接合部51c以及内侧固定部62固定于芯轴10。前端接合部51c接合线圈体20c的前端部、内侧线圈体40的前端部、以及芯轴10的细径部11的前端部。前端接合部51c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前端接合部51相同的材料形成。前端接合部51c所采用的材料既可以与前端接合部51相同、也可以不同。内侧固定部62接合内侧线圈体40的基端部和芯轴10的第一锥形部12的一部分。内侧固定部62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前端接合部51相同的材料形成。内侧固定部62所采用的材料既可以与前端接合部51相同、也可以不同。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树脂层30c在线圈体20c为疏卷部的部分(范围P2)具有表层31和凸部32。另一方面,树脂层30c在线圈体20c为密卷部的部分(范围P1)仅具有表层31,而不具有凸部32。这样,导丝1c也可以在轴线O方向的一部分具备相邻的线材21没有间隙C1(图2)地接触的密卷部。形成有密卷部的范围能够任意地决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卷部形成于线圈体20c(导丝1c)的前端部,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形成于线圈体20c(导丝1c)的后端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做成在线圈体20c(导丝1c)的前端部形成有疏卷部,并在线圈体20c的疏卷部的内侧配置有内侧线圈体40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线圈体20c的密卷部不形成树脂层30c的凸部32。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导丝1c,形成有树脂层30c的疏卷部位于线圈体20c未覆盖内侧线圈体40的部分(范围P2),因此不会因树脂层30c的凸部32而妨碍内侧线圈体40的动作。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c,在具有内侧线圈体40的结构中也能够维持导丝1c的柔软性。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视概要图。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中,在整体形成为疏卷部的线圈体20的内侧,且在前端侧的范围P1具备内侧线圈体40。内侧线圈体40在轴线O方向上的长度比线圈体20短。此外,内侧线圈体40的结构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在图10中,在线圈体20(导丝1d)的前端部具备内侧线圈体40,但内侧线圈体40能够配置在轴线O方向上的任意的位置。例如,内侧线圈体40既可以配置在线圈体20的中央部、也可以配置在线圈体20的后端部。
这样,形成有树脂层30的疏卷部也可以位于线圈体20覆盖内侧线圈体40的部分(范围P1)。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导丝1d,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图1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的局部放大图。与上述的图2相同,图11的左侧相当于导丝1e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前端侧(远位侧),图11的右侧相当于导丝1e以及各构成部件的基端侧(近位侧)。这一点在以后的图中也相同。
在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中,树脂层30e具备凸部32e和树脂膜34。树脂膜34是包覆芯轴10的外周面(外侧的表面)的树脂的层。树脂膜34能够由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层30中列举的树脂材料任意地选择的材料形成。树脂膜34例如能够通过在芯轴10的外周面涂敷成为液状的树脂材料来形成。树脂膜34也可以通过在芯轴10的外周面接合成为薄膜状的树脂材料来形成。接合例如能够利用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树脂膜34的厚度能够任意地决定。
就凸部32e而言,凸部32e的突出部前端接合于树脂膜34。图11所示的剖面中的凸部32e的突出部的形状为中央部分缩径的大致矩形形状。凸部32e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2相同的材料形成。凸部32e例如能够通过在树脂膜34的表面涂敷环氧系粘接剂等粘接剂之后,从线圈体20的外周面涂敷成为液状的树脂材料来形成。在涂敷树脂材料时,使树脂材料从线圈体20的间隙C1流入,并使树脂材料到达至树脂膜34的粘接剂层。由此,能够形成与树脂膜34接合的凸部32e。导丝1e中的凸部32e的突出长度L成为从线材21与芯轴10之间的空隙C2的大小减去树脂膜34的厚度的长度。
这样,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也能够使树脂层30e的厚度Ta更厚。此外,导丝1e所具备的各凸部32e中,既可以是全部与树脂膜34接合、也可以是至少一部分与树脂膜34接合。
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导丝1e,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图1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的局部放大图。在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中,树脂层30f具备凸部32f。图12所示的剖面中的凸部32f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形状。凸部32f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2相同的材料形成。凸部32f例如能够如下形成。即,首先,在线圈体20的内侧配置具有比芯轴10的外径粗的外径的圆筒状的由氟系树脂构成的芯材,在该状态下,将具有柔软性的薄膜状的树脂材料卷绕于线圈体20的外周面。接着,用热收缩管包覆该树脂材料并进行加热。其结果,熔融的树脂材料从间隙C1向芯轴10侧流入,并与芯材接触。接着,从线圈体20拔出芯材,由此形成大致矩形形状的凸部32f。最后,将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凸部32f的线圈体20组装于芯轴10。导丝1f中的凸部32f的突出长度L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2相同,能够任意地决定。
这样,凸部32f只要通过线圈体20的相邻的线材21的间隙C1并向芯轴10延伸,且比线圈体20的内周面更向芯轴10侧伸出,就能够采用各种形状。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导丝1f,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八实施方式>
图13是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1g的局部放大图。在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1g中,树脂层30g具备表层31g。图13所示的剖面中的表层31g的形状为直线状而没有凹凸。表层31g能够由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表层31相同的材料形成。剖面为直线状的表层31g例如能够如下形成。即,将具有柔软性的树脂材料卷绕于线圈体20的外周面。接着,用外侧表面平坦的(没有凹凸)热收缩管包覆该树脂材料并进行加热。其结果,熔融的树脂材料从间隙C1向芯轴10侧流入而形成凸部32,并且形成有剖面为直线状的表层31g。最后,将形成有凸部32以及表层31g的线圈体20组装于芯轴10。
这样,表层31g只要包覆线圈体20的至少外周面,就能够采用各种方式。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导丝1g,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九实施方式>
图14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1h的局部放大图。在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1h中,树脂层30h具备凸部32h1、凸部32h2、凸部32h3、凸部32h4。凸部32h1~32h4分别为不同的形状。在图14所示的剖面中,凸部32h1的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状,凸部32h2的形状为梯形形状,凸部32h3的形状为与凸部32h1高度不同的大致三角形状,凸部32h4的形状为与凸部32h2高度不同的梯形形状。凸部32h1和凸部32h2与芯轴10接触。另一方面,凸部32h3和凸部32h4不与芯轴10接触。凸部32h1~32h4能够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2、第七实施方式的凸部32f相同的材料以及制法形成。
这样,就导丝1h而言,只要通过线圈体20的相邻的线材21的间隙C1并向芯轴10延伸,且比线圈体20的内周面更向芯轴10侧伸出,就可以具备各种形状的凸部32h1~32h4。另外,各凸部32h1~32h4的形状也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相互不同。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1h,也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中实施,例如也能够如下变形。
[变形例1]
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导丝1的结构的一例。但是,导丝1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导丝1也可以是不具备第二锥形部14以及第二粗径部15的结构(即,芯轴10全部被线圈体20覆盖的结构)。例如,导丝1也可以不具有锥形部,而是遍及轴线O方向的整个区域地以相同的直径构成。
[变形例2]
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线圈体20的结构的一例。但是,线圈体20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线圈体20也可以配置成,除了覆盖上述的芯轴10的细径部11~第一粗径部13以外,还覆盖芯轴10的第二锥形部14以及第二粗径部15。例如,线圈体20的密卷部和疏卷部的配置能够任意地决定,也可以在导丝1的前端部以外的位置(例如,轴线O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密卷部。
[变形例3]
在上述第一~第九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树脂层30的结构的一例。但是,树脂层30的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省略树脂层30所具备的前端树脂层38和基端树脂层39中的至少一方。例如,在线圈体20的密卷部(图9,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做成不具有树脂层30的结构。例如,树脂层30也可以具备表层31、不与芯轴10接触的形态的凸部32(图2)、以及树脂膜34(图11)。
[变形例4]
第一~第九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以及上述变形例1~3的导丝的结构也可以适当组合。例如,也可以对轴线O方向的第一区域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32(图2,凸部32不与芯轴10接触的结构),对第二区域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凸部32a(图5,凸部32a与芯轴10接触的结构),对第三区域采用第三实施方式的凸部32b(图7,凸部32b与芯轴10接合的结构)。该情况下,第一~第三区域的位置考虑导丝1所要求的性能(滑动性、血栓附着防止性、操作性等)等而能够任意地决定。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一~第三区域中的一部分,而由第一以及第二区域构成导丝1,也可以由第一以及第三区域构成导丝1,也可以由第二以及第三区域构成导丝1。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变形例对本方案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方案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方案的方式,并不限定本方案。本方案在不脱离其主旨以及专利要求书的范围可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方案包含其等效物。另外,如果在本说明书中未将该技术特征作为必须的特征来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符号的说明
1、1a~1h—导丝,1x—比较例的导丝,2—并用器件,10—芯轴,11—细径部,12—第一锥形部,13—第一粗径部,14—第二锥形部,15—第二粗径部,20、20c—线圈体,21—线材,30、30a~30h—树脂层,31、31g—表层,32、32a~32f、32h1~32h4—凸部,34—树脂膜,38—前端树脂层,39—基端树脂层,40—内侧线圈体,41—线材,51、51c—前端接合部,56—基端接合部,61—中间固定部,62—内侧固定部。

Claims (3)

1.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
芯轴;
将线材卷绕于上述芯轴而形成的线圈体;以及
包覆上述线圈体的至少外周面的树脂层,
上述线圈体具有在相邻的上述线材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疏卷部,
在上述线圈体与上述芯轴之间设有空隙,
上述树脂层具有通过上述疏卷部中的相邻的上述线材的间隙而朝向上述芯轴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比上述线圈体的内周面更向上述芯轴侧伸出,
上述凸部与上述芯轴接合。
2.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
芯轴;
将线材卷绕于上述芯轴而形成的线圈体;
包覆上述线圈体的至少外周面的树脂层;以及
包覆上述芯轴的外周面的树脂膜,
上述线圈体具有在相邻的上述线材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疏卷部,
在上述线圈体与上述芯轴之间设有空隙,
上述树脂层具有通过上述疏卷部中的相邻的上述线材的间隙而朝向上述芯轴突出的凸部,上述凸部比上述线圈体的内周面更向上述芯轴侧伸出,
上述凸部与上述树脂膜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丝,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线圈体的内侧还具备将线材卷绕于上述芯轴而形成的内侧线圈体,
上述内侧线圈体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线圈体短,
上述疏卷部形成于上述线圈体未覆盖上述内侧线圈体的部分。
CN201880092933.4A 2018-05-01 2018-05-01 导丝 Active CN112135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37516.0A CN116870335A (zh) 2018-05-01 2018-05-01 导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7468 WO2019211903A1 (ja) 2018-05-01 2018-05-01 ガイドワイヤ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7516.0A Division CN116870335A (zh) 2018-05-01 2018-05-01 导丝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5655A CN112135655A (zh) 2020-12-25
CN112135655B true CN112135655B (zh) 2023-06-13

Family

ID=683863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7516.0A Pending CN116870335A (zh) 2018-05-01 2018-05-01 导丝
CN201880092933.4A Active CN112135655B (zh) 2018-05-01 2018-05-01 导丝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37516.0A Pending CN116870335A (zh) 2018-05-01 2018-05-01 导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46288A1 (zh)
EP (1) EP3789072A4 (zh)
JP (1) JP6986144B2 (zh)
CN (2) CN116870335A (zh)
WO (1) WO20192119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4589B2 (ja) 2019-12-12 2024-04-25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ガイドワイヤの製造方法
JP7428552B2 (ja) * 2020-03-11 2024-02-0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2022170816A (ja) * 2021-04-30 2022-11-11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WO2023119399A1 (ja) * 2021-12-21 2023-06-2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器具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5847B1 (ja) * 2013-09-04 2014-08-06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2015062442A (ja) * 2013-09-24 2015-04-0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6979A (en) 1975-02-18 1976-11-26 Fujita Shiyouten Kk Unwoven fabric with good water absorptive and draining property
KR100721049B1 (ko) * 2003-01-10 2007-05-23 가부시키가이샤 가네카 색전 형성용 체내 유치 코일
US7182735B2 (en) * 2003-02-26 2007-02-27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Elongated intracorporal medical device
JP3810413B2 (ja) * 2004-03-29 2006-08-16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3940161B1 (ja) * 2006-07-03 2007-07-04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とマイクロカテーテルとの組立体、および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と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とガイディングカテーテルとの組立体
JP4987531B2 (ja) 2007-03-27 2012-07-25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74861B (zh) * 2007-05-09 2012-07-04 独立行政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导丝以及支架
CN102112175B (zh) * 2008-08-11 2013-08-07 泰尔茂株式会社 医疗器械
CN102341142B (zh) * 2009-05-20 2016-08-03 日本来富恩株式会社 医用导丝
JP5628515B2 (ja) * 2009-12-18 2014-11-1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メディカルデバイス ガイドワイヤ
CN102811759B (zh) * 2010-03-26 2015-02-11 泰尔茂株式会社 导丝
JP5382881B2 (ja) * 2011-06-15 2014-01-08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2013106854A (ja) * 2011-11-22 2013-06-06 Asahi Intecc Co Ltd ガイドワイヤ
WO2013114985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メディカルデバイス ガイドワイヤ
EP2826516B1 (en) * 2012-03-16 2019-04-17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Guide wire
JP2013192914A (ja) * 2012-03-23 2013-09-30 Asahi Intecc Co Ltd ガイドワイヤ
JP5971865B2 (ja) * 2013-09-25 2016-08-17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5896479B2 (ja) * 2013-09-25 2016-03-30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5709224B2 (ja) * 2013-11-25 2015-04-30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6245760B2 (ja) * 2014-09-16 2017-12-13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JP2017221562A (ja) * 2016-06-17 2017-12-21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WO2018062155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テルモ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65847B1 (ja) * 2013-09-04 2014-08-06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JP2015062442A (ja) * 2013-09-24 2015-04-09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ガイドワ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89072A4 (en) 2021-12-22
US20210046288A1 (en) 2021-02-18
CN116870335A (zh) 2023-10-13
JP6986144B2 (ja) 2021-12-22
JPWO2019211903A1 (ja) 2021-05-13
EP3789072A1 (en) 2021-03-10
CN112135655A (zh) 2020-12-25
WO2019211903A1 (ja) 2019-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35655B (zh) 导丝
EP2799105B1 (en) Guide wire
EP1938859B1 (en) Guide wire
JP4981471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KR102184238B1 (ko) 장척 의료용 부재
JP5659788B2 (ja) カテーテル
JP7110486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US20210128887A1 (en) Guide wire, and guide w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9004100A1 (ja) カテーテル、セパレータおよび吸引システム
JP7262557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13192716A (ja) 医療機器
CN112423825A (zh) 导丝
KR20200028450A (ko) 가이드 와이어
JP2016013285A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体
CN110193130B (zh) 导丝
EP2810682B1 (en) Guide wire
JP2001299922A (ja) 可撓性チューブ
JP6667024B2 (ja) カテーテル
JP4274018B2 (ja) 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テーテル
WO2019234784A1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WO2020153013A1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カテーテルの作製方法
JP7389123B2 (ja) ガイドワイヤ
JP2022101322A (ja) ガイドワイヤ
CN116472083A (zh) 导丝
JP2000308615A (ja) 内視鏡の可撓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