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4987A -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4987A
CN112124987A CN202010929802.6A CN202010929802A CN112124987A CN 112124987 A CN112124987 A CN 112124987A CN 202010929802 A CN202010929802 A CN 202010929802A CN 112124987 A CN112124987 A CN 1121249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unloading
hopper
turnover
heav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98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林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92980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4987A/zh
Priority to CN202111530740.2A priority patent/CN114314046A/zh
Priority to CN202111528638.9A priority patent/CN1141948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24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49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4Empty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23Devices for tilting and emptying of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4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06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from bunkers or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02Loading or 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24Unloading land vehicles
    • B65G67/32Unloading land vehicles using fixed tipping installations
    • B65G67/48Vehicle tipp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7/00Loading or unloading vehicles
    • B65G67/60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 B65G67/603Loading or unloading ships us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hip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公开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取料装箱设备,其位于物料发出地,并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集装箱转运系统,其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翻转卸料设备,其位于物料卸除地,并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利用位于物料发出地的取料装箱设备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利用集装箱转运系统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利用位于物料卸除地的翻转卸料设备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且卸除下来的物料作为终端物料使用。其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环保优、货损少、满箱量、卸干净、使用广、安全性和操作性等综合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物料进行集装箱装箱、运输和卸料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模式的大力推广和高速发展,国家对环保和节能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急需对目前的“散改集”集装箱装箱及集装箱卸料操作进行改进,然而目前,对于“散改集”装箱工艺有:(1)平装:皮带机输送到平置箱内。优点:投资小,实现容易。缺点:效率低,装箱量不足,劳动强度大。(2)立装:装箱需专用设备和解决箱口与地面高差。(a)翻转平台加皮带机;优点:作业点灵活。缺点:专用起重设备配合和转移流动困难。(b)翻转平台加装车料塔;优点:效率高规模生产。缺点:投入大,流程长,破碎率高。(c)集装箱放入低坑;优点:效率高,装箱量多。缺点:安全隐患、场地固定、防雨和排水问题、转移流动困难等。
对于“散改集”卸货工艺有:(1)人工:人工直接卸货,皮带机或铲车等辅助。缺点:效率低,时间长,劳动强度大。(2)液压平台:起重设备加液压平台;缺点:投资大;固定点卸货。(3)集装箱拖车专用翻板平台;缺点:专用翻板平台,投资大,固定点卸货和角度所限等,并且,大都是直接卸在货物堆场地面上,若需要进一步装载进入后续的流动转运设备,还得有其它专用的起重装卸设备来实施完成。总体评价都存在综合效率低、环境污染重、货损洒漏多、装卸货满净箱差、人力强度大、随货移动难等不足;因此对于上述目前对于集装箱装箱及集装箱卸货的缺点是一个有待解决的系统性关键节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高效安全的让散货进入集装箱且满载率高和从集装箱内卸出且不落地直接流动转移装载进入码头船舶、铁路车皮、公路货车和仓储堆高之中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包括:
取料装箱设备,其位于物料发出地,并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以进行集装箱装箱;
集装箱转运系统,其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翻转卸料设备,其位于物料卸除地,并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
作为优选,集装箱转运系统包括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和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设于取料装箱设备和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之间,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设于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与翻转卸料设备之间。
作为优选,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包括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并且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运输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
作为优选,取料装箱设备包括斗轮取料装箱机、抓斗取料装箱机、翻斗自卸装箱机或料斗出料装箱机。
作为优选,斗轮取料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上的物料输送机构、下料导向漏斗、装箱翻转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部旋转式安装在斗轮取料机构,且斗轮取料机构上的料斗开口与物料输送机构的输送件对应,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
作为优选,抓斗取料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抓斗取料机构、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上的活动臂、下料导向漏斗、装箱翻转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活动臂包括斗杆、斗杆油缸、动臂、动臂油缸和第二回转机构,第二回转机构安装于上料框架上,抓斗取料机构与斗杆的一端连接,斗杆的另一端与动臂的一端旋转式连接,动臂的另一端和动臂油缸的缸体端部均旋转式连接于第二回转机构上,动臂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动臂旋转式连接;斗杆油缸的缸体端部旋转式连接于动臂上,其活塞杆端部与斗杆的旋转式连接,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
作为优选,翻斗自卸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翻斗车、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上的物料输送机构、下料导向漏斗、装箱翻转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物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和带波状挡边输送带的第二皮带输送机构,机架的一端放置于地面上,其另一端抵靠下料导向漏斗;第二皮带输送机构包括上横向输送部、中间输送部和下横向输送部,上横向输送部和下横向输送部分别置于机架的顶部和底部,中部输送部置于机架的中部,上横向输送部与下料导向漏斗的进料端口对接,支撑立柱和角度调节机构的伸缩杆端部分别与机架旋转式连接,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斗车的翻转料斗翻转后其出料口与下横向输送部对应,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
作为优选,料斗出料装箱机包括框架主体、滑移式安装于框架主体的装箱通道内部的装箱翻转机构和位于装箱翻转机构一端上方的料斗;料斗安装在框架主体的顶部,其底端下料口与装箱通道连通;框架主体的装箱通道内部安装有推拉装箱翻转机构平移的平移油缸,平移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装箱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料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箱门开关机构,将定位在装箱翻转机构的集装箱进行翻转至竖直状或倾斜状后,料斗的底端下料口与装箱翻转机构上呈竖直状或倾斜状集装箱顶端口对应,料斗的底部下料口安装有控制料斗卸货流量斗口闭锁器件。
作为优选,吊具上还安装有对集装箱外侧壁进行压紧保护的箱体保护机构。
作为优选,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翻转卸料装船机,翻转卸料装船机包括卸料框架、卸料输送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和卸料漏斗,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底部设置有卸料漏斗,卸料输送机构的底端与卸料框架旋转式连接;升降驱动机构固定于卸料框架上,其升降驱动部与卸料输送机构连接,卸料输送机构的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的出料口对接,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内设置有将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或垂直状或倾斜状的卸料翻转机构、以及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作水平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卸料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卸料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箱门开关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卸料翻转机构连接,平移驱动机构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位移至卸料漏斗处或卸料通道的集装箱进入端口处。
作为优选,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翻转卸料堆高机,翻转卸料堆高机包括卸料框架、卸料输送机构和卸料漏斗,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底部设置有卸料漏斗,卸料框架上靠近卸料漏斗的位置处设置有卸料机安装部,卸料机安装部的中部与卸料输送机构连接使卸料输送机构呈倾斜状设置,卸料输送机构的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对接,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内设置有将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或垂直状或倾斜状的卸料翻转机构、以及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作水平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卸料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卸料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卸料翻转机构连接,平移驱动机构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位移至卸料漏斗处或卸料通道的集装箱进入端口处。
作为优选,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空中翻转专用吊具包括吊装连接件、吊装体和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连接,伸缩装置驱动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之间距离变大或缩小,吊装体上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吊装集装箱的吊具,吊具上设置有自动开关门机构,翻转机构用于将所吊装的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垂直状或倾斜状,吊装连接件上设置有吊装连接部。
作为另一方面: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方法,其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S1.利用位于物料发出地的取料装箱设备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
S2.利用集装箱转运系统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S3.利用位于物料卸除地的翻转卸料设备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且卸除下来的物料作为终端物料使用。
作为优选,对于步骤S2的具体转运步骤如下:
S21.利用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将已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的转运地;
S22.利用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将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输送过来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的转运地;
S23.利用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将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输送过来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作为优选,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转运运输步骤为:利用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运输至具有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的转运地。
作为优选,取料装箱设备进行取料装箱的步骤为:
S11.将空置集装箱吊装固定在卸料翻转机构上,且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此时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空置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后进入步骤S12;
S12.利用平移驱动机构将卸料翻转机构推移至下料导向漏斗下方,使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的空置集装箱被打开的箱门与下料导向漏斗对应后进入步骤13;
S13.利用翻斗车的翻转料斗翻转后将原始物料倒入至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处后,物料输送机构启动将运载过来的物料进行上料传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利用斗轮取料机构从原始物料堆放处索取物料并传输至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处后,物料输送机构启动将运载过来的物料进行上料传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利用抓斗取料机构将从原始物料堆放处抓取后通过活动臂运动使抓取的原始物料输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控制斗口闭锁器件动作使料斗的底部下料口打开,以使原始物料经下料导向漏斗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S14.物料装箱完成后翻转机构和集装箱复位至起始位,且集装箱呈水平状态。
作为优选,翻转卸料设备进行翻转卸料的具体步骤为:
S31.将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吊装固定在卸料翻转机构上,此时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后进入步骤S32;
S32.利用平移驱动机构将卸料翻转机构推移至卸料漏斗上方,使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的重箱集装箱下端箱门与卸料漏斗对应,对应后进入步骤S33;
S33.卸料输送机构运动旋转使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对接,,对接完成后进入步骤S34;
S34.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卸料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以将集装箱内物料经卸料漏斗和卸料槽体进入至卸料输送机构上;
S35.卸料输送机构作输送工作,以将从集装箱上卸下的物料输送至料仓或货船上;
或者
翻转卸料设备进行翻转卸料的具体步骤为:
S31.利用吊装机将空中翻转专用吊具吊起并移动至具有重箱集装箱的区域,此时翻转专用吊具上的卸料翻转机构下移进行吊装固定重箱集装箱,重箱集装箱吊装完成后进入步骤S32;
S32.利用吊装机将吊装有重箱集装箱的翻转专用吊具移动至物料卸除区域,到达物料卸除区域后进入步骤S33;
S33.翻转专用吊具上的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翻转完成后进入步骤S34;
S34.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卸料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以将集装箱内物料卸除至料仓或货船上。
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其适合于各种散货(粮食、饲料、煤炭、矿粉、水泥和石料等等)进行“散改集”运输需求的港口码头、物料仓储、堆场粮库等企业使用,并且存在有益效果有:节约袋装包装成本,全程机械化运作,货物破损洒漏少,公铁水班期稳定,小批量运输无需候船,集装箱中转面广,门到门运输直达,减少散货堆仓空间,环保影响小,节能减排明显,节省资金利息成本等,进一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环保优、货损少、满箱量、卸干净、使用广、安全性和操作性等综合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框图;
图2是抓斗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抓斗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抓斗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抓斗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四);
图6是抓斗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五);
图7是抓斗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六);
图8是翻斗自卸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翻斗自卸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斗轮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一);
图11是斗轮取料装箱机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转向轮总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转向轮总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驱动轮总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15是驱动轮总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6是伸缩支腿结构示意图(一);
图17是伸缩支腿结构示意图(二);
图18是翻转机构示意图(一);
图19是翻转机构示意图(二);
图20是翻转机构的架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1是翻转机构的架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2是称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翻转架上安装起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4是翻转架上安装起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5是翻转架上安装起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26是起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由调整油缸组成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防摆动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29是防摆动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30是防摆动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三);
图31是吊具上具有箱体保护机构和自动开关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2是吊具上具有箱体保护机构和自动开关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3是箱门锁杆手柄安装方式结构示意图(一);
图34是箱门锁杆手柄安装方式结构示意图(二);
图35是箱门锁杆手柄安装方式结构示意图(三);
图36是箱门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压紧板压紧在箱体端板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箱门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9是箱门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0是箱门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1是下部安装腔内安装锁杆旋转油缸和锁杆抱紧装置、以及隔板上安装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第二弧形孔处的锁杆抱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3是上部安装腔内安装锁杆旋转油缸和锁杆抱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第一弧形孔处的锁杆抱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抱紧件结构示意图;
图46是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47是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48是吊点锁轴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49是吊点锁轴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50是吊具安装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51是吊具安装锁定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52是吊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53是吊具结构示意图(二);
图54是吊具结构示意图(三);
图55是吊具结构示意图(四);
图56是保护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7是集装箱和吊具均被翻转至竖直状的结构示意图。
图58是料斗出料装箱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9是料斗出料装箱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0是料斗出料装箱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61是料斗出料装箱机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2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转向油缸、万向运行轮和伸缩支腿相互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3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万向运行轮结构示意图;
图64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伸缩支腿相互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5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箱门开关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66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箱门开关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67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箱门开关机构结构示意图(三);
图68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箱门开关机构将箱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9是料斗出料装箱机上的箱门开关机构将箱门关闭并压紧的结构示意图;
图70是翻转卸料装船机结构示意图(一);
图71是翻转卸料装船机结构示意图(二);
图72是翻转卸料装船机结构示意图(三);
图73是翻转卸料装船机结构示意图(四)
图74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漏斗与卸料槽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5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76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77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78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79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三);
图80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翻转机构的架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1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翻转机构的架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2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翻转架上安装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3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4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翻转架上安装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5是翻转卸料装船机中箱门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86是翻转卸料堆高机结构示意图(一);
图87是翻转卸料堆高机结构示意图(二);
图88是翻转卸料堆高机中卸料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89是翻转卸料堆高机中卸料输送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90是翻转卸料堆高机中卸料漏斗与卸料槽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1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吊装连接件与吊装体分开,且翻转架和集装箱均被翻转至倾斜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2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吊装连接件与吊装体合拢,且翻转架和集装箱均被翻转至水平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93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吊装连接件与吊装体合拢,且翻转架和集装箱均被翻转至水平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4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俯视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5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6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7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翻转架上安装起升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98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翻转架结构示意图;
图99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单个起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0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两个起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1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位置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2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防摆动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3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防摆动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4是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的防摆动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包括:
取料装箱设备2,其位于物料发出地,并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以进行集装箱装箱;
集装箱转运系统1,其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翻转卸料设备6,其位于物料卸除地,并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
本实施例中,集装箱转运系统1包括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3、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5和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4,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3设于取料装箱设备2和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4之间,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5设于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4与翻转卸料设备6之间,其实现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实现对装箱后的集装箱实现内陆近程输送,而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对装箱后的集装箱实现远程输送。
进一步地,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4包括重箱公路集装箱车410、重箱铁路集装箱车420、重箱内河集装箱船430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440,并且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运输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其设置在远程输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上述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配合实现输送,使得远程输送至的运输操作灵活方便。
本实施例中,取料装箱设备2包括斗轮取料装箱机210、抓斗取料装箱机220、翻斗自卸装箱机230或料斗出料装箱机240;其对于不同的散装物料,可选择性的使用上述不同种类的取料装箱设备中的一种形式的设备进行装箱作业。
本实施例翻转卸料设备6包括翻转卸料装船机610、翻转卸料堆高机620或空中翻转专用吊具630;其对于不同的散状物料,可选择性的使用上述不同种类的翻转卸料设备6中的一种形式的设备进行卸料作业。
基于上述运输装卸系统实现的工作原理:
集卡车带空载集装箱到达原始散货现场→进入取料装箱设备中的斗轮取料装箱机或抓斗取料装箱机或翻斗自卸装箱机又或料斗出料装箱机四种装箱之一设备→进行装箱作业至满箱状态→装载重箱集装箱至重箱转运集装箱车A上并进行公共道路转运→进一步重箱公铁水联运的重箱公路集装箱车或重箱铁路集装箱车或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又或重箱海运集装箱船等运输→装载重箱至重箱转运集装箱车B上进一步转运→进入翻转卸料设备的翻转卸料装船机或翻转卸料堆高机又或空中翻转专用吊具进行卸料作业→得到等待使用的终端散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斗轮取料装箱机21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100、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100上的物料输送机构200、下料导向漏斗101、装箱翻转机构500和平移驱动机构,物料输送机构200的进料部旋转式安装在斗轮取料机构803,且斗轮取料机构803上的料斗804开口与物料输送机构的输送件对应,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3000,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基于此结构可在上料框架上设置控制室600和进入控制室的楼梯,其中斗轮取料机构803是散货取料部件,由旋转斗轮体、旋转驱动减速机构和动力源(电动机或液压马达)等组成,此斗轮取料机构的工作效率需与后端翻转机构的装箱效率相适应,并且在斗轮旋转过程中料斗进行取料后放料,放料后的料直接进入物料输送机构的输送件上,从而输送件运行将料输送至下料导向漏斗的端口处,吊具上还安装有对集装箱外侧壁进行压紧保护的箱体保护机构2000上料框架100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立柱901和角度调节机构900;支撑立柱安装在上料框架上,且位于下料导向漏斗101的旁侧,物料输送机构的一连接部与支撑立柱旋转式连接;角度调节机构900旋转式连接于支撑立柱901上,其伸缩杆与物料输送机构旋转式连接;物料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与下料导向漏斗101的进料端口对接。
作为优选,上料框架100上安装有驱动支撑立柱901旋转后定位的回转机构902,且支撑立柱901固定于第一回转机构902上。第一回转机构包含回转轴承部件9021和回转油缸部件9022,能实现改变斗轮水平面上作业幅度,扩大作业面积。回转轴承部件9021采用大直径无齿回转支承,具有最大的抗弯力矩、垂直和水平抗力,满足复杂作业工况要求。回转油缸部件9021采用高压高强度重型液压油缸组件,实现立柱结构组件左右一定角度的转动,进一步满足斗轮作业的水平工作面积的扩大。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物料输送效率,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臂架802和第一皮带输送机构801,皮带输送机构801安装于臂架802上,且臂架802上设置有柔性支撑件805,柔性支撑件805位于皮带输送机构上的上部带体的下方,支撑立柱901和角度调节机构900的伸缩杆端部分别与臂架两端旋转式连接,同时物料输送机构是散货物料由斗轮取料进入集装箱的运输机构,相应参数和效率需与前端的斗轮取料机构、后端的箱体翻转总成相匹配。
本实施例设置的采用斗轮式上料,可适合于各种散货(粮食、饲料、煤炭、矿粉、水泥和石料等等)进行“散改集”作业需求的物流、仓储、堆场、码头、场站和粮库等企业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抓斗取料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100、抓斗取料机构201、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上的活动臂、下料导向漏斗、装箱翻转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活动臂包括斗杆202、斗杆油缸203、动臂204、动臂油缸205和第二回转机构206,第二回转机构206安装于上料框架100上,抓斗取料机构201与斗杆202的一端连接,斗杆202的另一端与动臂204的一端旋转式连接,动臂204的另一端和动臂油缸205的缸体端部均旋转式连接于第二回转机构206上,动臂油缸205的活塞杆端部与动臂204旋转式连接;斗杆油缸203的缸体端部旋转式连接于动臂204上,其活塞杆端部与斗杆202的旋转式连接;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3000,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吊具上还安装有对集装箱外侧壁进行压紧保护的箱体保护机构2000,上料框架100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件。
还包括支撑立柱901和角度调节机构900;支撑立柱安装在上料框架上,且位于下料导向漏斗101的旁侧,物料输送机构的一连接部与支撑立柱旋转式连接;角度调节机构900旋转式连接于支撑立柱901上,其伸缩杆与物料输送机构旋转式连接;物料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与下料导向漏斗101的进料端口对接。
作为优选,上料框架100上安装有驱动支撑立柱901旋转后定位的回转机构902,且支撑立柱901固定于第一回转机构902上。第一回转机构包含回转轴承部件9021和回转油缸部件9022,能实现改变斗轮水平面上作业幅度,扩大作业面积。回转轴承部件9021采用大直径无齿回转支承,具有最大的抗弯力矩、垂直和水平抗力,满足复杂作业工况要求。回转油缸部件9021采用高压高强度重型液压油缸组件,实现立柱结构组件左右一定角度的转动,进一步满足斗轮作业的水平工作面积的扩大。
进一地,还包括对上料框架100的底部提供支撑的伸缩支腿结构208,伸缩支腿结构208安装在上料框架100的底部,且靠近第二回转机构206。
上述结构中,抓斗取料结构是散货取料部件总成,由左右斗体结构组件、开闭油缸组件、旋转机构组件和悬挂销轴结构等组成,且具有破料抓料功能,其斗体大小和工作效率需与后端箱体翻转总成的装箱效率相适应。斗杆、斗杆油缸、动臂和动臂油缸组合完成上下作业面的空间需要,以使抓斗取料机构进行抓取物料后上升,此时包含内齿式回转支承和回转马达装置的第二回转机构206完成左右水平作业面的旋转空间需要,使抓取有物料的抓斗取料机构旋转至下料导向漏斗上方,从而最终实现三维立体空间范围内的物料抓取。下料导向漏斗是物料进入集装箱的导向装置,需满足物料运动冲击的强度和耐磨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翻斗自卸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100、翻斗车、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100上的物料输送机构200、下料导向漏斗101、装箱翻转机构500和平移驱动机构,物料输送机构200包括机架704和带波状挡边输送带的第二皮带输送机构,机架704的一端放置于地面上,其另一端抵靠下料导向漏斗101;第二皮带输送机构包括上横向输送部703、中间输送部702和下横向输送部701,上横向输送部703和下横向输送部701分别置于机架704的顶部和底部,中间输送部702置于机架704的中部,上横向输送部703与下料导向漏斗101的进料端口对接,支撑立柱901和角度调节机构900的伸缩杆端部分别与机架旋转式连接,下料导向漏斗101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斗车的翻转料斗翻转后其出料口与下横向输送部对应,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110,吊具110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300,平移驱动机构8000的平移驱动件与装箱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500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101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3000,吊具上还安装有对集装箱外侧壁进行压紧保护的箱体保护机构2000。
其结构第二皮带输送机构是物料输送的载体,且包括传动滚动、改向滚动、尾部滚动、改向轮、上下托辊、拉紧装置和清扫装置等机构组成,结合机架704、下料导向漏斗101和波状挡边输送带组成一台完整的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具有输送角度大、整体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可靠、能耗小和布置灵活等特点。其中下料导向漏斗接收由装载机取料和自卸车运输的散状物料进入波状挡边输送带705的节点,下料导向漏斗101是通过波状挡边输送带运送的物料进入翻转机构的垂直翻转状态集装箱箱口的节点,需满足物料运动冲击的强度和耐磨要求。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作业参数和效率需与后端的翻转机构相匹配,同时第二皮带输送机构销轴铰接支撑立柱上能承载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整体自重和输送物料载荷之总和,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当整套机器需要流动转移场地时,需使用角度调节机构工作下,能使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的机架704绕支撑立柱901头部销轴转动,让下料导向漏斗101的底部离开地面一定的高度距离,满足整机移动作需要。
本实施例采用波状挡边形式的输送机构,可实现适合于各种散货(粮食、饲料、煤炭、矿粉、水泥和石料等等)进行“散改集”作业需求的物流、仓储、堆场、码头、场站和粮库等企业使用。
上述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的所描述的角度调节机构900、伸缩支腿机构208、驱动轮组件、装箱翻转机构、卸料翻转机构、吊具110、自动开关门机构300、平移驱动机构8000和箱体保护机构2000的具体结构如下:
驱动轮组件包括转向轮总成300和驱动轮总成400,转向轮总成300和驱动轮总成400分别安装在上料框架100底面的两端;进一步地,转向轮总成300包括两个位置相互对应设置的驱动轮304、转向油缸305、位于两驱动轮304之间的摆动件302和两转向连杆301,两驱动轮304的支承件303上均设置有转向回转机构306,转向回转机构306与上料框架100的底部连接,摆动件302的中部与上料框架100的底面旋转式连接,转向油缸305的活塞杆端部与摆动件302的第一端旋转式连接,一转向连杆301的两端分别与摆动件302的第二端和一驱动轮304上的支承件303销轴铰接,另一转向连杆301的两端分别与摆动件302的第三端和另一驱动轮304上的支承件303销轴铰接,其驱动轮304由大直径宽踏面高弹性实心轮胎、高强度钢圈和内带湿式摩擦制动的驱动减速装置等组成,提供一定的驱动能力。转向油缸是重型液压油缸组件,其伸缩动作通过由双梯形连杆机构组合而成的转向连杆机构能引起两侧轮胎的转动,实现转向动作。转向回转机构采用无齿回转支承,满足复杂作业工况要求。
基于上述结构,将转向轮总成设置为前驱动轮,将驱动轮总成设置为后驱动轮,前驱动轮和后驱动轮分别安装至上料框架底面的两端,并且驱动轮总成包括由后轮驱动机构402、后轮结构组件403和铰轴平衡机构401组成,是整机移动运行的主要功能部件,后轮驱动机构402由两组双轮结构组成,且双轮结构的轮体是由大直径宽踏面高弹性实心轮胎、高强度钢圈和内带湿式摩擦制动的驱动减速装置等组成,提供足够的驱动能力。后轮结构组件是整机的承载构件,需满足承载能力要求。铰轴平衡机构401具有避免和消除因地面不平引起的双轮轮压不均产生的不平衡现象,从而达到整机运行平稳的目的。每组前后轮都采用独立的动力布置结构形式,其中双轮的轮体有液压马达驱动,且铰接平衡件与上料框架的底面固定。
上料传送机构200包括物料输送机构200、支撑立柱901和角度调节机构900;支撑立柱安装在上料框架上,且位于下料导向漏斗101的旁侧,物料输送机构的一连接部与支撑立柱旋转式连接;角度调节机构900旋转式连接于支撑立柱901上,其伸缩杆与物料输送机构旋转式连接;物料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与下料导向漏斗101的进料端口对接。
角度调节机构是重型液压油缸组件,其伸缩动作能改变物料输送机构上的斗轮取料机构作业时垂直高度,扩大工作面积。臂架和支撑立柱是相应机构的承载结构组件,需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下料导向漏斗是由物料输送机构传输而来的物料进入集装箱的导向装置,需满足物料运动冲击的强度和耐磨要求。
伸缩支腿机构208由支腿件、固定于支腿件上的支腿油缸组件2802、固定于支腿油缸上的伸缩结构2801等组成,当开始物料抓取作业时,需先动作支腿油缸组件2802使伸缩结构组件2801与地面接触且压实,防止作业过程中由于过大的侧向倾翻力矩而引起整机侧向稳定性不足,增加安全风险。需要整机向前移动时,可动作收缩支腿油缸组件2802使伸缩结构组件2801离开地面,待到达新的作业位置后,重新动作接触压实地面。
所述吊具110由吊具承载吊点111、吊具两侧纵梁112、中部连接横梁113、靠近箱门横梁114、靠近箱端横梁115、中间护箱纵梁116、翻转锁定止档117和吊具端梁结构118组成。其中,吊具承载吊点111是连接集装箱翻转主机的节点,也是所有部件和满载集装箱载荷的最大受力点,需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吊具两侧纵梁112、中部连接横梁113、靠近箱门横梁114、靠近箱端横梁115和中间护箱纵梁116组合成为整体。靠近箱门横梁114与该侧的吊具端梁结构118安装有箱门开关机构2。靠近箱端横梁115与该侧的吊具端梁结构118安装有箱体保护机构3中的端板保护机构和端板锁定机构32。中间护箱纵梁116上安装有箱体保护总成3中的侧板保护机构33,同时,端板保护机构和侧板保护机构组合防止集装箱箱体顶板变形。吊具两侧纵梁112上设置的翻转锁定挡板117是吊具主体结构11翻转竖直时的锁定结构。两吊具端梁结构118的两端内均安装有吊点锁轴机构12,且使得吊具的底面四个边角处均具有有吊点锁轴机构,各吊点锁轴机构分别与集装箱顶面的各锁孔位置对应;其中,吊点锁轴机构12由吊点转动锁轴121、锁轴转动手柄122、转锁油缸销轴123、转锁油缸组件124、转锁油缸支座125和锁轴角度指针126组成。吊点转动锁轴121插入集装箱四角件的锁孔内,在转锁油缸组件124的作用下,通过转锁油缸销轴123和锁轴转动手柄122旋转吊点转动锁轴121,吊点转动锁轴的挂钩锁定集装箱,锁轴角度指针126能指示双方的结合状况,吊具承载吊点111与绳索起升机构9的吊装头97固定相连,且吊具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平移驱动机构8000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平移油缸8010、以及设置于上料框架100内的装箱通道相对应两侧壁的运行轨道8030,装箱翻转机构500的两侧架体2100底部固定有运行钢轮8020,且运行钢轮定位在运行轨道上,且平移油缸的伸缩杆端部与翻转机构的侧部架体侧面固定相连,平移油缸的缸体部固定在装箱通道的内壁上,其利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伸缩来驱动翻转框架在上料框架的运行轨道上稳定平移操作,以提升使用性能,并且翻转机构水平运行移动的导向和承载的作用,并且运行钢轮上具有轮槽,且运行轨道插入轮槽内,从而使得翻转机构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同时满足作业过程中的承载和结构强度的要求。
装箱翻转机构500包括两根第一翻转油缸71、两相互间隔设置的架体2100、位于两架体2100之间的翻转架2200和吊具110;吊具110固定于翻转架2200的横向部底面,其上方具有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固定箱门开关机构1130;架体2100的内侧面与翻转架2200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翻转承载轴承73;翻转承载轴承73的一旋转圈套一端面与翻转架2200的外侧面固定,其另一旋转圈套一端面与架体2100的内侧面固定;两根第一翻转油缸71的缸体尾端分别销轴铰接在两架体2100的铰接支座上,其活塞杆端部铰接在翻转架2200底部的铰接支座上,吊具110的底面固定有四个分别与集装箱顶面四个边角处锁孔位置对应的自动转锁,且自动转锁插入集装箱锁孔内动作后进行锁定集装箱。
上述结构中,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销轴铰接在翻转架底部上靠近外侧端的铰接支座上,当第一翻转油缸的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翻转架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翻转油缸与翻转架相互平行;然而当翻转架上定位有空置的集装箱时,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回缩,然后拉动翻转架的外侧端向下旋转,而翻转架的内侧端向上旋转,经该操作直至将集装箱翻转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在翻转完成后油缸自锁,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翻转机构,将翻转机构上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的集装箱顶端与下料导向漏斗的下料口对应;带装货完成后,第一翻转油缸重新伸出使得集装箱的顶端向下旋转,集装箱底端向上旋转,直至集装箱又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人们将箱门板锁紧,箱门开关机构也与箱门板脱离,然而其运行操作完全满足集装箱的翻转要求,并且经该结构的设计满足集装箱进行翻转时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上述的第一翻转油缸采用大直径高压高强度推杆油缸,其伸缩杆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集装箱的翻转后的状态进行锁定。
还包括设置在两架体2100两端的称重油缸8,架体2100底部的运行钢梁2130两端固定有内套管2120,架体2100两端的外套管2110套于内套管2120上,架体上底部横梁的端部支座上安装有称重传感器5901,且称重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安装在称重传感器上,其缸体尾端安装在架体上外套管2110侧面的支座上;
上述结构在物料进行装载作业中,各个称重传感器5901收集的集装箱重量变化信号,并将采集到的各个重量变化信号传送至四合一变送器5902中,经过传输放大运算等过程,能得到装载物料的动态重量信息和偏载检测状态情况,并实时反映在PLC控制器的显示器5903中,完成动态实时的称重显示过程,监控装箱时超载、欠载和偏载的情况,保障生产高效和作业安全;并且四个称重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可以进行上升下降外套管,从而使得架体得到升降运动调节,架体升降运动后翻转架也随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来调整定位在翻转机构中吊具上的集装箱高度,而且在升降过程中具有内套管和外套管相互配合定位,使得满足在定位有重载集装箱的翻转机构进行升降的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并且保证了保证了升降运动时的稳定性和载重安全性,在升降调节完成后油缸自锁,将升降调节后的高度进行锁定;而且外套管的底端周侧和内套管的底端周侧均具有限位环体,从而在外套管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利用限位环体相互限位;此称重传感装置的称重精度误差小于2%,不能作为度量衡器使用,仅满足工艺称重要求。
翻转架2200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上升或下降吊具110的绳索起升机构9,且绳索起升机构9的升降部与吊具的端部固定相连;两绳索起升机构9均包括起升油缸91、两导向水平滑轮94、两横梁垂直滑轮95和两根起升承载绳索96,两起升油缸的缸体尾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翻转框架顶部两端的内侧横梁142上,且两起升油缸呈交叉对角式分布;两横梁垂直滑轮分别旋转式安装在翻转框架顶部的端部侧横梁两端支座上,两导向水平滑轮分别旋转式安装在翻转框架顶部的端部内侧横梁两支座92上;两根起升承载绳索的一端形成环套通过螺栓压制固定在起升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片上,一根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绕过一横梁垂直滑轮后与吊具端部固定相连,一根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导向水平滑轮和一横梁垂直滑轮后与吊具端部固定相连;起升油缸的下侧面贴合有支撑板96,支撑板固定在翻转框架的顶部,起升承载绳索的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吊具端部进行螺栓固定;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也形成环套通过螺栓将该环套压制固定在吊具的端部。
上述结构中,其利用两起升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来收放起升承载绳索来升降调整吊具的高度,并同时单独调节集装箱的高度,两起升油缸的活塞杆在伸缩后均可自锁,从而来锁定单独调整集装箱高度;以满足装车卸箱作业要求,其承载能力同样满足工作最大载荷要求。
翻转框架14顶部的两端外侧横梁141上套有承载移动套管42,且用于旋转式安装横梁垂直滑轮的支座固定在承载移动套管上,翻转框架顶部的两端外侧横梁141一端均通过支座固定有调整油缸41;调整油缸41与翻转框架14的外侧横梁141相互平行设置,其活塞杆端部安装在承载移动套管外侧的支座上;两调整油缸41呈左右交叉对称布置,从而调整油缸动作时可左右移动承载移动套管,进而通过起升机构9中的绳索36带动吊具6实现左右移动,进一步带动吊载集装箱的吊具进行对位调整,其中在调整油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以对调整后位置进行锁定,满足重载集装箱作业时的左右调整对位需求。
更进一步地,翻转框架顶部两端的内侧横梁142上设置防摆缓冲机构,防摆缓冲机构54包括的缓冲外套支座5401、缓冲压缩弹簧5402、缓冲横梁组件5403和承压橡胶支座5404,缓冲外套支座5401固定于内侧横梁142上,缓冲外套支座5401设置有套管5405,套管的底端口处插入有缓冲套管5406,缓冲压缩弹簧5402的两端分别与套管和缓冲套管固定相连,缓冲套管的底端固定缓冲横梁组件5403,缓冲横梁组件5403的底面固定承压橡胶支座5404。当吊具110被伸缩起升机构驱动上升后其顶面接触并顶升缓冲横梁组件5403和承压橡胶支座5404,促使缓冲压缩弹簧5402全部压缩,同时进行伸缩起升机构驱动的油缸自锁锁定,从而在缓冲压缩弹簧5402的反作用力下,达到吊具110和集装箱停止左右不稳定摆动,起到防摆缓冲作用。
吊具11上一吊具端梁结构118的侧面固定有铰接座214,箱门开关机构包括翻转框架212和安装在吊具一端的第二翻转油缸211,翻转框架顶部的斜板215顶端与第二翻转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进行销轴铰接,翻转框架的顶部与吊具一端部的铰接座214进行销轴铰接,且翻转框架上相对应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箱门开关油缸221,两处箱门开关油缸221的活塞杆端部均销轴铰接有对集装箱的箱门锁杆进行锁定后促使箱门锁杆发生旋转的箱门锁杆驱动装置22,箱门开关油缸221的活塞杆伸缩驱动箱门锁杆驱动装置22进行向内侧或外侧翻转。
上述结构中,在第二翻转油缸211的活塞杆作用下,通过铰接座214与翻转框架销轴铰接结构实现翻转框架213的垂直转动,靠近或离开箱门,为后续的开关箱门准备。
进一步达到箱门开关的稳定性,将箱门开关油缸设置为四根,且以两两一组分别通过油缸销轴223铰接在翻转框架左右两侧的油缸支座222上,箱门开关油缸221通过油缸头部的箱门油缸销轴223与定位框架224上的长形孔2241进行宽松式铰接。
箱门锁杆驱动装置22包括定位框架224、两根旋转轴26、两个箱门锁杆抱紧装置23和两个锁杆旋转油缸234;且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贯穿定位框架侧壁一端的定位长形孔后与定位框架224的侧壁另一端进行销轴铰接;定位框体的中部通过设置隔板225形成上下两个安装腔228,各箱门锁杆抱紧装置23分别位于于各安装腔内,上部安装腔上靠箱门中心线方向的一端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一弧形孔226,下部安装腔上靠箱门铰链方向的一端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置有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二弧形孔227,第一弧形孔的位置和第二弧形孔的位置分别与箱门上的两锁杆位置对应;一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两第一弧形孔中,另一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对应插入两第二弧形孔中,且两旋转轴均安装箱门锁杆抱紧装置23,两锁杆旋转油缸分别固定在两安装腔的侧壁上,两锁杆旋转油缸234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套分别套于两旋转轴26上,且活塞杆伸缩驱动箱门锁杆抱紧装置进行旋转,其中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均以各自的箱门锁杆的中心线为圆心而设置,从而旋转轴绕箱门锁杆的中心线进行旋转,以促使箱门锁杆发生转动进行解锁或者上锁。
上述结构中,当翻转框架213垂直转动与集装箱箱门门框接触后,左侧两根箱门开关油缸组件221的活塞杆首先进行同步伸出动作,左侧的锁杆抱紧装置23动作与左侧箱门箱门锁杆接合在一起,且左侧箱门处的两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分别驱动左侧箱门上的两旋转轴分别沿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的弧形轨迹进行位移,从而满足左侧箱门锁杆转动要求,锁杆转动后,锁杆与集装箱解锁,左侧两根箱门开关油缸组件221的活塞杆回缩带动定位框架向外侧翻转,以将左侧箱门打开;右侧两根箱门开关油缸组件221的活塞杆首先进行同步伸缩动作,右侧的锁杆抱紧装置23动作与左侧箱门箱门锁杆接合在一起,且右侧箱门处的两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缩分别驱动右侧箱门上的两旋转轴分别沿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的弧形轨迹进行位移,从而满足右侧箱门锁杆转动要求,锁杆转动后,锁杆与集装箱解锁,右侧两根箱门开关油缸组件221的活塞杆回缩带动定位框架向外侧翻转,以将右侧箱门打开;如果需要自动关闭箱门时,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将箱门向内侧翻转将箱门关闭,进一步依上述步骤,左右箱门开关可分别按次序开关动作。
其中,靠两箱门之间中心线侧的锁杆的转动角度由定位框架224上对应的第一弧形孔开设的范围决定,靠箱门铰链线侧的锁杆的转动角度由定位框架224上对应的第二弧形孔开设的范围和转动限位机构25中的旋转限位板255的位置决定,并且第二弧形孔的长度长于第一弧形孔,其第二弧形孔的设计可实现箱门上两锁杆的旋转方向相同的集装箱应用其箱门锁杆均向两箱门之间中心方向旋转,亦可在箱门上两锁杆的旋转方向不同的集装箱应用其靠箱门中心线的一箱门锁杆向箱门中心方向旋转,靠箱门铰链的一箱门锁杆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同时锁杆的旋转方向依锁杆上的手柄设置方向而定。
进一步地,两箱门锁杆抱紧装置均包括两个抱紧件233和抱紧油缸231,两个抱紧件相互组合形成Y字形状的抱紧组件,抱紧组件纵向部和倾斜部之间具有通孔,且抱紧组件通过通孔套于旋转轴上,抱紧油缸的缸体一端与一抱紧件的倾斜部顶端销轴铰接,其活塞杆的另一端与另一抱紧件的倾斜部顶端销轴铰接;两个抱紧件的纵向部底端内侧具有与箱门锁杆圆形匹配的弧形槽232。抱紧油缸231进行伸缩动作,实现两抱紧件相对转动,进一步抱紧锁杆,实现锁杆抱紧装置23与箱门固定接合在一起,进而通过定位框架224与箱门进行固定接合在一起,满足箱门能进行转动的要求。
定位框体上和隔板上朝向箱门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定位槽100,且两个定位槽分别与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位置对应,抱紧件上的弧形槽232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板236,且限位板236插入于定位槽内;其中,定位槽采用圆弧定位槽,且定位槽的宽度大于锁杆的直径,当两抱紧件发生绕旋转轴中心旋转而发生抱紧装置摆动,限位板可与定位槽的内侧壁抵触,以达到限位抱紧装置的摆动范围,使得两抱紧件张开后更容易将锁杆置于两抱紧件的弧形槽之间,以便于对箱门锁杆进行抱紧;另外为了抱紧后使得锁杆更方便旋转,可在弧形槽内侧壁胶水粘合固定橡胶摩擦垫,橡胶摩擦垫的内侧面凸起有多个方形阵列的小凸块,小凸块在橡胶摩擦垫的内侧面布满,从而在抱紧后增大摩擦力。
基于定位框架上第二弧形孔227的开设长度较长,而箱门上靠箱门铰链处的锁杆解锁和开锁的旋转角度设定,以防止箱门锁杆旋转过渡,还包括对下部安装腔内的旋转轴沿第二弧形孔227轨迹位移行程进行限位的位移限位机构25;位移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油缸251、旋转限位板255、限位支座256和限位销轴253;限位销轴通过限位支座安装在定位框架的隔板上,并位于第二弧形孔的旁侧;旋转限位板利用其穿孔套于限位销轴上;限位油缸的缸体一端通过油缸支座安装在定位框架的隔板上,其活塞杆端部与旋转限位板进行销轴铰接;旋转限位板的底面具有两块相互对应间隔设置的限位挡板257,两限位挡板分别位于旋转轴的两侧;旋转轴的端部从隔板上的第二弧形孔处伸出,其端部位于受限位挡板限位。
上述机构中,限位油缸251进行伸缩动作,进一步带动旋转限位板255左右转动,使得限位结构组件255的外侧弧形档板有选择性的与从第二弧形孔处伸出的旋转轴进行阻挡限位,达到限制锁杆转动角度范围和设置转动方向的要求。
所采用箱体保护机构2000具体结构如下:
吊具上另一吊具端梁结构118的侧面固定有铰接座316和油缸支座324,包括对集装箱的端壁板外侧壁进行压紧的端板保护机构,且端板保护机构安装在吊具的另一端;进一步地,端板保护机构31包括压紧板311、以及安装在吊具另一端的压紧油缸313,吊具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座与压紧板的顶部销轴铰接,压紧油缸313的活塞杆端部与压紧板顶部的斜板312顶端销轴铰接。其中压紧油缸的活塞杆伸缩驱动压紧板压紧集装箱的端壁板外侧面,或者驱动压紧板远离集装箱的端壁板外侧面。吊具和上设置有震动装置,以实现对箱体端壁和左右侧壁的变形保护和装料过程中实施振动增加装箱容量的相应作业。
进一步地,吊具1的另一端安装有对压紧板311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32,锁定机构32包括吊具另一端左右两侧通过油缸支座324固定有锁定油缸323、以及固定在锁定油缸323的活塞杆端部的锁定销321,压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锁定销位置对应的锁定销孔314,其结构的锁定机构设置,使得压紧板压紧在集装箱的端壁板外侧面后,锁定油缸的活塞杆伸出促使锁定销对应插入锁定销孔内进行锁定压紧板,以防止压紧板的压紧失效情况发生,其中锁定销为锥形销轴。
再进一步地达到对箱门侧壁板实现保护:箱体保护机构2000还包括两块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一箱体保护板331、第一连接杆337和一箱体保护油缸335,箱体保护油缸固定在吊具的中间护箱纵梁116上,两第一箱体保护板的顶部位于吊具的前后两侧,且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安装槽的前后侧壁后与两第一箱体保护板的顶部固定相连;第一连接杆的中部固定有第一倾斜架336,箱体保护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倾斜架336的顶部销轴铰接;箱体保护机构还包括两块位置相互对应的第二箱体保护板332、第二连接杆338和一联动杆333,两第二箱体保护板的顶部位于吊具的前后两侧,第一箱体保护板与第二箱体保护板相互间隔设置,且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安装槽的前后侧壁后与两第二箱体保护板的顶部固定相连;第二连接杆的中部固定有第二倾斜架334,联动杆的两端分别套于第一倾斜架的横向杆上和第二倾斜架的横向杆上,其结构吊具两侧纵梁112上均固定有两个安装支座3310;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插在两安装支座的孔内,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插在另外两安装支座的孔内,各第一箱体保护板的顶端插入各安装支座的定位槽内,并套接固定在第一连接杆端部上;各第二箱体保护板的顶端也插入各安装支座的定位槽内,并套接固定在第二连接杆端部,其中的套接固定可以是在连接杆端部销孔与箱门保护板顶端的销孔对应后,在其两者销孔中插入一紧定销钉进行固定,且销孔可以是螺纹孔,紧定销钉也可以是与螺纹孔匹配的紧定螺钉。
第一箱体保护板和第二箱体保护板组成侧板保护机构33,并且在箱体保护油缸的活塞杆伸缩来联动杆左右移动,以使得倾斜架左右摆动,进一步驱动第一箱体保护板和第二箱体保护板的下放压紧箱体侧板或收拢。
综合上述结构得到装箱操作工作原理,物料输送机构和下料导向漏斗均安装在上料框架的左端,且利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呈缩回状态下,使翻转机构被平移至上料框架的右端,此时运输货车将集装箱运输至装箱通道的右端,且运输货车上的集装箱位于右端翻转机构上的吊具,翻转机构中的吊具下移,使吊具底面的四个自动转锁分别插入集装箱顶面的四个长形锁孔中后,自动转锁1120上的电机驱动转锁的横向延伸块旋转,使得横向延伸块顶面卡位在长形锁孔的下方的固定腔1020顶部内侧壁上,此时,压紧油缸和箱体保护油缸的活塞杆均开始伸出,驱动压紧板和箱体保护板进行旋转下放,以将压紧板压紧箱体端板,箱体保护板压紧箱体侧板后,压紧油缸和箱体保护油缸发生自锁,再然后第二翻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将翻转框架翻转至与箱门的门框接触后,第二翻转油缸发生自锁,此时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箱门锁杆抱紧装置与箱门锁杆接触后,箱门开关油缸发生自锁,抱紧油缸的活塞杆回缩驱动两抱紧件的纵向部相互并齐,使得锁杆的侧壁与弧形槽紧贴,使得箱门锁杆被抱紧,抱紧后抱紧油缸发生自锁,然后人工将集装箱上朝向料斗一端箱门锁杆上的手柄解锁,此时,当第一翻转油缸的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翻转架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翻转油缸与翻转框架相互平行;然而当翻转架的吊具上定位有空置的集装箱时,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回缩,然后拉动翻转架的外侧端向下旋转,而翻转架的内侧端向上旋转,经该操作直至将集装箱翻转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在翻转完成后第一翻转油缸自锁,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翻转机构,将翻转机构上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的集装箱顶端与下料导向漏斗的下料口对应;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开始工作,第一弧形孔处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旋转轴沿第一弧形孔轨迹位移,推动锁杆抱紧装置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位移,且该处锁杆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旋转,此处锁杆旋转完成后油缸发生自锁;第二弧形孔处的锁杆在被抱紧时,其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缩视此处锁杆上的手柄安装位置来定旋转方向,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再持续伸出,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再持续向箱门铰链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进行回缩,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向箱门中心线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锁杆旋转油缸在发生动作后,且动作到位后发生自锁,从而在进行解锁后,锁杆抱紧装置仍然抱紧于锁杆上,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回缩,以拉动整体箱门向外侧翻转,从而将箱门打开,以进行装货,其中装货时采用斗轮取料装箱机210、抓斗取料装箱机220或翻斗自卸装箱机230进行取料装箱,待装货完成后,利用箱门开关机构将箱门关闭,然后第一翻转油缸重新伸出使得集装箱的顶端向下旋转,集装箱底端向上旋转,直至集装箱又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人们将箱门板锁紧,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缩回拉动翻转机构复位至上料框架的右端,最后箱门开关机构和箱体保护机构也与集装箱脱离,最后吊具下移将已装箱的集装箱放置货车上后转锁运作使吊具解锁,然而其运行操作完全满足集装箱的翻转要求,并且经该结构的设计满足集装箱进行翻转时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上述的第一翻转油缸采用大直径高压高强度推杆油缸,其伸缩杆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集装箱的翻转后的状态进行锁定。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料斗出料装箱机包括带装箱通道1410的框架主体1400、滑移式安装于框架主体1400的装箱通道1410两端口内部的装箱翻转机构和位于装箱翻转机构500一端上方的料斗1100;料斗1100安装在框架主体1400的顶部,其底端两下料口1200与装箱通道1410连通;框架主体1400的装箱通道1410内部安装有推拉装箱翻转机构500平移的平移油缸8010,平移油缸8010的活塞杆端部与装箱翻转机构500的架体2100连接,装箱翻转机构500上朝向料斗1100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100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箱门开关机构1130;料斗1100的底部下料口安装有控制料斗卸货流量斗口闭锁器件1300,吊具上还安装有对集装箱外侧壁进行压紧保护的箱体保护机构2000,其所涉及的箱体保护机构2000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与上述所描述的箱体保护机构2000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一致,并且所涉及的装箱翻转机构500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与上述所描述的装箱翻转机构500以及装箱翻转机构500中绳索起升机构9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一致。
基于上述结构,利用运输货车将集装箱运输至框架柱体内后,运输货车退出,此时利用平移油缸调整装箱翻转机构的位置后,装箱翻转机构中吊具下移,使吊具底面的四个自动转锁分别插入集装箱顶面的四个长形锁孔中后,自动转锁1120上的电机驱动转锁的横向延伸块旋转,使得横向延伸块顶面卡位在长形锁孔的下方的固定腔1020顶部内侧壁上,此时,人工将集装箱上朝向料斗的一端箱门板锁打开,然后将箱门板也打开,再利用箱门开关机构将箱门板保持开启状态,箱门板的开启角度小于90°,最后将定位在装箱翻转机构的集装箱进行翻转至竖直状或倾斜状后,平移油缸8010再进行动作将集装箱的顶端口推移至与料斗的底端下料口对应,控制电动推杆1320的伸缩杆进行拉动斗口闭锁器件1300的板体1310将料斗的底端下料口开启,料斗内部的料直接进入至集装箱内,根据物料品种和下料速度可进行控制斗口闭锁器件来调节料斗的底端下料口开启程度,并且在料斗内装货时进行关闭下料口,在进行集装箱装货时进行控制斗口闭锁器件打开下料口进行装货;在装货完成后,人工再次控制斗口闭锁器件将料斗的下料口进行关闭,平移油缸将集装箱推移离开料斗的下料口,此时箱门开关机构离开箱门板,由于箱门板的开启角度小于90度,在箱门开关机构离开后箱门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自行关闭箱门,然后箱门开关机构将对关闭箱门的箱门板进行压紧保持关闭状态,然后装箱翻转机构将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态,最后运输货车进入,吊具下移将装货的水平状态集装箱放置在运输货车上,吊具的自动转锁复位旋转后上移,使得自动转锁脱离锁孔,最后运输货车将装货后的集装箱运走;然后以上述步骤进行循环散货装箱;其中,框架主体1400是整台设备的承载结构部件,承担所有部件和斗内物料的重量,则该框架柱体所采用的材料和结构组成必需满足强度和承载要求,平移油缸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装箱翻转机构进行平移后进行锁定,其斗口闭锁器件的板体采用满足散料承载强度的金属厚板。
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1400的装箱通道1410左右两内侧壁固定有运行轨道8030,装箱翻转机构500的左右两侧架体2100底部运行钢梁两端固定有运行钢轮8020,且运行钢轮8020定位在运行轨道8030上,且平移油缸8010的伸缩杆端部与装箱翻转机构500的侧部架体2100侧面固定相连;其结构是翻转机构水平运行移动的导向和承载的作用,并且滑轮上具有轮槽,且运行轨道插入轮槽内,从而使得装箱翻转机构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同时满足作业过程中的承载和结构强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框架主体1400底面相对应两侧边的两端位置均固定有相互并列设置的万向运行轮1401和支管1407,支管1407的底部插入有伸缩支腿1409,支管1407的顶部处置固定有呈垂直状态的支腿油缸1408,支腿油缸1408的活塞杆端部与伸缩支腿1409的底端侧部支座固定相连;支管50的顶端侧部安装有转向油缸1406,转向油缸4的活塞杆端部与万向运行轮1401的轮架固定相连;其结构利用转向油缸的活塞杆伸缩来调整万向运行轮的旋转角度,从而来控制整体设备的行走时进行转向操作,转向油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以对转向角度进行锁定;支腿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后,使得伸缩支腿的底端与地面抵触,从而对整体设备进行支撑的作用,进一步来减轻万向运行轮的接地承载力,此支腿的设计在整体设备不在移动状态下使用,满足作业要求,而且支腿油缸在伸出后可进行自锁,以锁定伸缩支腿伸出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万向运行轮1401包括冂字型轮胎支承架1403、转弯承载轴承1404、双运行轮组1402和液压马达1401,冂字型轮胎支承架的两纵向部内侧面设置有安装轴套1402,安装轴套的内侧端部安装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旋转驱动部上安装双运行轮组,冂字型轮胎支承架的顶面中部通过转弯承载轴承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的顶端与框架主体底面固定相连,转向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冂字型轮胎支承架的侧部固定销轴铰接;其结构设计可满足框架主体上装载重载集装箱情况下进行行走,使运行稳定可靠;同时液压马达在液压泵启动后驱动双运行轮同时旋转,使得框架主体开始进行走动,并且液压马达在PLC控制器、无线电遥控器和液压泵相互配合的控制下做到减速调速运行、零速制动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箱门开关机构包括推拉油缸80、滚轮支架60和主轴30,推拉油缸80的一端和滚轮支架60的一端均旋转式安装在箱门侧方位置,且推拉油缸80的伸缩杆端部与滚轮支架60销轴铰接,滚轮支架60上的滚轮50抵触在箱门的门板上;推拉油缸80的一端和滚轮支架60的一端均旋转式安装在吊具110上朝向料斗的一端;主轴30旋转式安装在吊具110的端部,滚轮支架60一端旋转式安装在主轴30上;主轴两端固定“7”字型卡门板10,其横向部前端设置卡位槽150。其中,卡门板10为金属卡门板;并且卡位槽150可以是,在卡门板10的横向部侧面设置一“7”字型侧板151,“7”字型侧板的纵向部端部固定(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在卡门板的横向部侧面或者与卡门板10的横向部152侧面一体成型,且“7”字型侧板151的纵向部侧面与卡门板10的横向部152形成卡位槽150。
上述结构中,集装箱箱口向上空箱装料:在吊具110接合空载集装箱起吊离开地面,集装箱处于低位水平状态时,先人工旋转箱门锁杆打开箱门,操作左侧卡门板10和右侧卡门板10动作,推拉油缸8驱动伸缩杆伸出,使两卡门板向下旋转,直至箱门板侧部插入卡门板10的卡位槽150中,以将箱门板限位至内倾小于90度状态,然后由装箱翻转机构对通用吊具130接合空载集装箱140整体移动、起升和倾转,完成空载集装箱140箱口向上;使用移动皮带输送机等等设备进行装料,待满箱后,操作左侧卡门板10和右侧卡门板10松开动作,推拉器80驱动伸缩杆伸出回退,卡门板向上旋转,直至卡位槽脱离箱门板,箱门板因内倾竖立在自重力作用下自行向内转动关门;此后再次操作,在装置动作推拉油缸80作用下,滚轮支架上的滚轮50接触集装箱箱门实施集装箱箱口向上时的压门动作,对箱门压紧防止箱体倾转呈水平状况时物料挤压箱门流出损失;随后进行反向操作,完成倾转、下降、人工旋转箱门锁杆关闭锁紧、装箱翻转机构继续工作移动重载集装箱落地或装上集卡车,完成装箱全工程。
本实施例中,滚轮支架包括两相互对应设置且呈“7”字型的压板,压板的纵向部底端旋转式安装在主轴上,滚轮的两端转轴旋转式安装在两压板上横向部的端部;其增加滚轮伸出长度,使得对箱门板进行关闭后压紧的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吊具110可采用伸缩吊具;其伸缩吊具可采用目前已被专利文献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3130088A伸缩式集装箱吊具,也可以是其它任意一种目前已经公知且可进行伸缩的吊具,公知的伸缩吊具结构不在此作详细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翻转卸料装船机,翻转卸料装船机包括卸料框架7100、卸料输送机构7200、升降驱动机构7900和卸料漏斗7700,卸料框架7100的卸料通道底部设置有卸料漏斗7700,卸料输送机构7200的底端与卸料框架7100旋转式连接;升降驱动机构7900固定于卸料框架7100上,其升降驱动部与卸料输送机构7200连接,卸料输送机构7200的底端与卸料漏斗7700的出料口对接;卸料框架7100的卸料通道内设置有将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或垂直状或倾斜状的卸料翻转机构7500、以及驱动卸料翻转机构7500作水平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7800,卸料翻转机构7500上设置有吊具110,吊具110上朝向卸料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3000,平移驱动机构8000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500连接,平移驱动机构8000驱动翻转机构位移至卸料漏斗处或卸料通道的集装箱进入端口处;基于此结构可在卸料框架上设置控制室7600和进入控制室的楼梯,卸料框架7100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件,本实施例中所描述驱动轮组件具体采用上述中上料框架底部处的驱动轮组件具体结构,从而使得驱动轮组件上的铰接平衡件与卸料框架的底面固定,卸料框架100的底部安装有驱动轮组件。
本实施例中,卸料输送机构7200包括外框7203、置于外框7203内腔的内框7204和输送带7205,外框的两端分别旋转式连接有第一带轮72031和第二带轮72032,内框7204的两端分别旋转式连接有第三带轮72041和第四带轮72042,内框7204的上表面和外框7203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撑滚轮7206,外框7203内腔的底面设置有滑轮72034,外框7203的外底面设置有张紧轮72033;输送带7205分别绕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上,其一带体置于支撑滚轮上,其另一带体置于内框底面与滑轮之间,其又一带体置于张紧轮与外框底面之间,外框的底端第一支架7207与卸料框架7100的底部销轴铰接。其结构利用驱动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的正转或反转来驱动内框的伸缩;并且内框和外框是物料流动中的承载部件组件,需满足移动、强度和可靠性、长寿命等连续作业的高强度高性能要求。
本实施例中,卸料漏斗7700包括带振动装置的卸料漏斗,其具体设置方式为在卸料漏斗的外侧壁上设置振动电机,从而加快卸料速度、不引起物料的堵塞,同时也是集装箱卸出物料进入伸缩输送机构的卸料槽体的导向装置。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7900包括绳索7901、卷绕绳索7901的绳轮7902、驱动绳轮7902旋转的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轮7903和第二传动轮7904,第一驱动轮旋转式安装在外框上的第二支架7208上,驱动电机固定于卸料框架的顶端,第二传动轮旋转式安装于卸料框架上位于驱动电机的位置处,绳索的一端由绳轮上引出依次绕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后与第一传动轮连接。电机驱动驱动绳轮旋转后,进行收放绳索,从而进行驱动卸料输送机构的上升和下降操作,并且外框底端上的第一支架销轴铰接于卸料框架的底部,因此在下放后,卸料输送机构直接可水平地放置于地面上。
本实施例中,卸料输送机构7200底端设置有卸料槽体7201,且卸料槽体7201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卸料输送机构输送面的位置对应,卸料槽体套于卸料漏斗的出料端口处;其卸料槽体7201固定于外框203的底端。其中卸料槽体的设置使得对漏斗下料的货物进行承接,并且防止货物发生外泄想象。
其中,上述结构中驱动轮组件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吊具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自动开关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和平移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与装箱机中所涉及吊具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自动开关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和平移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一致相同,所以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本实施例中,卸料翻转机构7500包括两根第一翻转油缸71、两相互间隔设置的架体2100、位于两架体2100之间的翻转架2200和吊具110;吊具110固定于翻转架2200的横向部底面,其下方具有卸料漏斗的一端固定箱门开关机构1130;架体2100的内侧面与翻转架2200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翻转承载轴承73;翻转承载轴承73的一旋转圈套一端面与翻转架2200的外侧面固定,其另一旋转圈套一端面与架体2100的内侧面固定;两根第一翻转油缸71的缸体尾端分别销轴铰接在两架体2100的铰接支座上,其活塞杆端部铰接在翻转架2200底部的铰接支座上,吊具110的底面固定有四个分别与集装箱顶面四个边角处锁孔位置对应的自动转锁111,且自动转锁11插入集装箱锁孔内动作后进行锁定集装箱。
上述结构中,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销轴铰接在翻转架底部上靠近外侧端的铰接支座上,当第一翻转油缸的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翻转架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翻转油缸与翻转架相互平行;然而当翻转架上定位有空置的集装箱时,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回缩,然后拉动翻转架的外侧端向下旋转,而翻转架的内侧端向上旋转,经该操作直至将集装箱翻转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在翻转完成后油缸自锁,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翻转机构,将翻转机构上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的集装箱顶端与料斗的下料口对应;带装货完成后,第一翻转油缸重新伸出使得集装箱的顶端向下旋转,集装箱底端向上旋转,直至集装箱又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人们将箱门板锁紧,箱门开关机构也与箱门板脱离,然而其运行操作完全满足集装箱的翻转要求,并且经该结构的设计满足集装箱进行翻转时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上述的第一翻转油缸采用大直径高压高强度推杆油缸,其伸缩杆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集装箱的翻转后的状态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两架体2100两端的顶升油缸8,架体2100底部的运行钢梁2130两端固定有内套管2120,架体2100两端的外套管2110套于内套管2120上,且顶升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运行钢梁2130连接,其缸体尾端安装在架体上外套管211侧面的支座上;
上述结构中,四个顶升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可以进行上升下降外套管,从而使得架体得到升降运动调节,架体升降运动后翻转架也随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来调整定位在翻转机构中吊具上的集装箱高度,而且在升降过程中具有内套管和外套管相互配合定位,使得满足在定位有重载集装箱的翻转机构进行升降的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并且保证了保证了升降运动时的稳定性和载重安全性,在升降调节完成后油缸自锁,将升降调节后的高度进行锁定;而且外套管的底端周侧和内套管的底端周侧均具有限位环体,从而在外套管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利用限位环体相互限位。
本实施例中,翻转架2200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上升或下降吊具110的绳索起升机构9,且绳索起升机构9的升降部与吊具的端部固定相连;两绳索起升机构9均包括起升油缸91、两导向水平滑轮94、两横梁垂直滑轮95和两根起升承载绳索96,两起升油缸的缸体尾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翻转框架顶部两端的内侧横梁142上,且两起升油缸呈交叉对角式分布;两横梁垂直滑轮分别旋转式安装在翻转框架顶部的端部侧横梁两端支座上,两导向水平滑轮分别旋转式安装在翻转框架顶部的端部内侧横梁两支座92上;两根起升承载绳索的一端形成环套通过螺栓压制固定在起升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片上,一根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绕过一横梁垂直滑轮后与吊具端部固定相连,一根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导向水平滑轮和一横梁垂直滑轮后与吊具端部固定相连;起升油缸的下侧面贴合有支撑板96,支撑板固定在翻转框架的顶部,起升承载绳索的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吊具端部进行螺栓固定;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也形成环套通过螺栓将该环套压制固定在吊具的端部。
上述结构中,其利用两起升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来收放起升承载绳索来升降调整吊具的高度,并同时单独调节集装箱的高度,两起升油缸的活塞杆在伸缩后均可自锁,从而来锁定单独调整集装箱高度;以满足装车卸箱作业要求,其承载能力同样满足工作最大载荷要求。
本实施例中,翻转架21顶部的两端外侧横梁141上套有承载移动套管42,且用于旋转式安装横梁垂直滑轮的支座固定在承载移动套管上,翻转框架顶部的两端外侧横梁141一端均通过支座固定有调整油缸41;调整油缸41与翻转架21的外侧横梁141相互平行设置,其活塞杆端部安装在承载移动套管外侧的支座上;两调整油缸41呈左右交叉对称布置,从而调整油缸动作时可左右移动承载移动套管,进而通过起升机构3中的绳索36带动吊具6实现左右移动,进一步带动吊载集装箱的吊具进行对位调整,其中在调整油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以对调整后位置进行锁定,满足重载集装箱作业时的左右调整对位需求。
更进一步地,翻转框架顶部两端的内侧横梁142上设置防摆缓冲机构,防摆缓冲机构54包括的缓冲外套支座5401、缓冲压缩弹簧5402、缓冲横梁组件5403和承压橡胶支座5404,缓冲外套支座5401固定于内侧横梁142上,缓冲外套支座5401设置有套管5405,套管的底端口处插入有缓冲套管5406,缓冲压缩弹簧5402的两端分别与套管和缓冲套管固定相连,缓冲套管的底端固定缓冲横梁组件5403,缓冲横梁组件5403的底面固定承压橡胶支座5404。当吊具110被伸缩起升机构驱动上升后其顶面接触并顶升缓冲横梁组件5403和承压橡胶支座5404,促使缓冲压缩弹簧5402全部压缩,同时进行伸缩起升机构驱动的油缸自锁锁定,从而在缓冲压缩弹簧5402的反作用力下,达到吊具110和集装箱停止左右不稳定摆动,起到防摆缓冲作用。
综合上述结构进行卸料的工作原理,升降驱动机构将卸料输送机构进行下放置于底面平行,且出料端口置于船体内,此时卸料装置的卸料输送机构200和卸料漏斗均安装在卸料框架的左端,且利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呈伸出状态下,使翻转机构被平移至卸料框架的右端,此时运输货车将集装箱运输至装箱通道的右端,此时翻转机构处水平状,且运输货车上的集装箱位于右端翻转机构上的吊具下方,翻转机构中的吊具下移,使吊具底面的四个自动转锁分别插入集装箱顶面的四个长形锁孔中后,自动转锁1120上的电机驱动转锁的横向延伸块旋转,使得横向延伸块顶面卡位在长形锁孔的下方的固定腔1020顶部内侧壁上,此时,第二翻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将翻转框架翻转至与箱门的门框接触后,第二翻转油缸发生自锁,此时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箱门锁杆抱紧装置与箱门锁杆接触后,箱门开关油缸发生自锁,抱紧油缸的活塞杆回缩驱动两抱紧件的纵向部相互并齐,使得锁杆的侧壁与弧形槽紧贴,使得箱门锁杆被抱紧,抱紧后抱紧油缸发生自锁,然后人工将集装箱上朝向料斗一端箱门锁杆上的手柄解锁,此时,当第一翻转油缸的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翻转架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翻转油缸与翻转框架相互平行;然而当翻转架的吊具上定位有空置的集装箱时,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回缩,然后拉动翻转架的外侧端向下旋转,而翻转架的一端向上旋转,另具有箱门开关机构的一端向下旋转,经该操作直至将集装箱翻转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且箱门朝下与卸料漏斗对应,在翻转完成后第一翻转油缸自锁,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翻转机构,将翻转机构上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的集装箱顶端与卸料漏斗的下料口对应;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开始工作,第一弧形孔处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旋转轴沿第一弧形孔轨迹位移,推动锁杆抱紧装置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位移,且该处锁杆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旋转,此处锁杆旋转完成后油缸发生自锁;第二弧形孔处的锁杆在被抱紧时,其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缩视此处锁杆上的手柄安装位置来定旋转方向,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再持续伸出,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再持续向箱门铰链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进行回缩,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向箱门中心线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锁杆旋转油缸在发生动作后,且动作到位后发生自锁,从而在进行解锁后,锁杆抱紧装置仍然抱紧于锁杆上,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回缩,以拉动整体箱门向外侧翻转,从而将箱门打开,以进行卸货,卸货时卸料输送机构将卸下的货物逐个输送至船体上,待卸货完成后,利用箱门开关机构将箱门关闭,然后第一翻转油缸重新伸出使得集装箱的顶端向下旋转,集装箱底端向上旋转,直至集装箱又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人们将箱门板锁紧,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缩回拉动翻转机构复位至卸料框架的右端,最后箱门开关机构和箱体保护机构也与集装箱脱离,最后吊具下移将已装箱的集装箱放置货车上后转锁运作使吊具解锁,然而其运行操作完全满足集装箱的翻转要求,并且经该结构的设计满足集装箱进行翻转时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上述的第一翻转油缸采用大直径高压高强度推杆油缸,其伸缩杆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集装箱的翻转后的状态进行锁定。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翻转卸料堆高机,翻转卸料堆高机包括卸料框架7100、卸料输送机构7200和卸料漏斗7700,卸料框架7100的卸料通道底部设置有卸料漏斗7700,卸料框架7100上靠近卸料漏斗7700的位置处设置有卸料机安装部282,卸料机安装部282的中部与卸料输送机构7200连接使卸料输送机构呈倾斜状设置,卸料输送机构的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对接,卸料框架7100的卸料通道内设置有将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或垂直状或倾斜状的卸料翻转机构7500、以及驱动卸料翻转机构7500作水平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8000,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110,吊具110上朝向卸料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300,平移驱动机构8000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7500连接,平移驱动机构8000驱动翻转机构位移至卸料漏斗处或卸料通道的集装箱进入端口处;基于此结构可在卸料框架上设置控制室600和进入控制室的楼梯,卸料框架的底部固定有驱动轮组件,且驱动轮组件的铰接平衡件与卸料框架的底面固定。
其中,上述结构中驱动轮组件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吊具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自动开关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和平移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与装箱机中所涉及吊具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自动开关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和平移驱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一致相同,且卸料翻转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与翻转卸料装船机中卸料翻转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一致相同,所以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本实施例中,卸料机安装部282包括回转机构,回转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卸料框架和卸料输送机构的中部连接,回转机构驱动卸料输送机构进行旋转。其中,回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卸料框架7100上的回转轴承2822、回转油缸2821和连接柱体2823,连接柱体2823的顶端与外框的中部连接,回转油缸2021与连接柱体的侧壁销轴铰接,连接柱体2823的底端与当回转轴承内圈连接时,回转轴承外圈固定于卸料框架上,或者连接柱体2823的底端与当回转轴承外圈连接时,回转轴承内圈固定于卸料框架上,利用回转油缸的伸缩杆进行伸缩运动来驱动轴承内圈或外圈来驱动卸料输送机构进行旋转,以进行角度调节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卸料漏斗7700包括带振动装置的卸料漏斗,其具体设置方式为在卸料漏斗的外侧壁上设置振动电机,从而加快卸料速度、不引起物料的堵塞,同时也是集装箱卸出物料进入伸缩输送机构的卸料槽体的导向装置。
本实施例中,卸料输送机构7200包括外框7203、置于外框7203内腔的内框7204和输送带7205,外框的两端分别旋转式连接有第一带轮72031和第二带轮72032,内框7204的两端分别旋转式连接有第三带轮72041和第四带轮72042,内框7204的上表面和外框7203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支撑滚轮7206,外框7203内腔的底面设置有滑轮72034,外框7203的外底面设置有张紧轮72033;输送带7205分别绕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上,其一带体置于支撑滚轮上,其另一带体置于内框底面与滑轮之间,其又一带体置于张紧轮与外框底面之间,外框的中部与回转机构连接。其结构利用驱动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和第四带轮的正转或反转来驱动内框的伸缩;并且内框和外框是物料流动中的承载部件组件,需满足移动、强度和可靠性、长寿命等连续作业的高强度高性能要求。
本实施例中,卸料输送机构7200底端设置有卸料槽体7201,且卸料槽体7201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与卸料输送机构输送面的位置对应,卸料套体套于卸料漏斗的出料端口处;其卸料槽体7201固定于外框203的底端。其中卸料槽体的设置使得对漏斗下料的货物进行承接,并且防止货物发生外泄想象。
综合上述结构进行卸料的工作原理,卸料装置的卸料输送机构7200和卸料漏斗均安装在卸料框架的左端,且利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呈伸出状态下,使翻转机构被平移至卸料框架的右端,此时运输货车将集装箱运输至装箱通道的右端,此时翻转机构处水平状,且运输货车上的集装箱位于右端翻转机构上的吊具下方,翻转机构中的吊具下移,使吊具底面的四个自动转锁分别插入集装箱顶面的四个长形锁孔中后,自动转锁1120上的电机驱动转锁的横向延伸块旋转,使得横向延伸块顶面卡位在长形锁孔的下方的固定腔1020顶部内侧壁上,此时,第二翻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将翻转框架翻转至与箱门的门框接触后,第二翻转油缸发生自锁,此时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箱门锁杆抱紧装置与箱门锁杆接触后,箱门开关油缸发生自锁,抱紧油缸的活塞杆回缩驱动两抱紧件的纵向部相互并齐,使得锁杆的侧壁与弧形槽紧贴,使得箱门锁杆被抱紧,抱紧后抱紧油缸发生自锁,然后人工将集装箱上朝向料斗一端箱门锁杆上的手柄解锁,此时,当第一翻转油缸的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翻转架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翻转油缸与翻转框架相互平行;然而当翻转架的吊具上定位有集装箱时,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回缩,然后拉动翻转架的外侧端向下旋转,而翻转架的一端向上旋转,另具有箱门开关机构的一端向下旋转,经该操作直至将集装箱翻转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且箱门朝下与卸料漏斗对应,在翻转完成后第一翻转油缸自锁,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推动翻转机构,将翻转机构上呈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的集装箱顶端与卸料漏斗的下料口对应;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开始工作,第一弧形孔处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旋转轴沿第一弧形孔轨迹位移,推动锁杆抱紧装置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位移,且该处锁杆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旋转,此处锁杆旋转完成后油缸发生自锁;第二弧形孔处的锁杆在被抱紧时,其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缩视此处锁杆上的手柄安装位置来定旋转方向,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再持续伸出,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再持续向箱门铰链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进行回缩,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向箱门中心线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锁杆旋转油缸在发生动作后,且动作到位后发生自锁,从而在进行解锁后,锁杆抱紧装置仍然抱紧于锁杆上,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回缩,以拉动整体箱门向外侧翻转,从而将箱门打开,以进行卸货,待卸货完成后,利用箱门开关机构将箱门关闭,然后第一翻转油缸重新伸出使得集装箱的顶端向下旋转,集装箱底端向上旋转,直至集装箱又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人们将箱门板锁紧,此时驱动平移油缸的活塞杆缩回拉动翻转机构复位至卸料框架的右端,最后箱门开关机构和箱体保护机构也与集装箱脱离,最后吊具下移将已装箱的集装箱放置货车上后转锁运作使吊具解锁,然而其运行操作完全满足集装箱的翻转要求,并且经该结构的设计满足集装箱进行翻转时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上述的第一翻转油缸采用大直径高压高强度推杆油缸,其伸缩杆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集装箱的翻转后的状态进行锁定。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大致结构与实施例1一致,但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空中翻转专用吊具包括吊装连接件9100、吊装体9400和伸缩装置9200,伸缩装置9200的两端分别与吊装连接件9100和吊装体9400连接,伸缩装置9200驱动吊装连接件9100和吊装体9400之间距离变大或缩小,吊装体9400上设置有用于吊装集装箱的翻转机构9300,翻转机构300用于将所吊装的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垂直状或倾斜状,吊装连接件9100上设置有吊装连接部9101,进一步地,伸缩装置9200包括伸缩件9202和驱动伸缩件作伸缩动作的伸缩驱动件9201,伸缩件9202的两端分别与吊装体9400和吊装连接件9100连接,伸缩驱动件9201的两端分别与伸缩件9202一端和伸缩件9202另一端或吊装连接件9100上,吊装连接部9101包括码头门座起重机、集装箱正面吊等起重设备下挂的吊具的旋转锁具相连接的吊装孔。
其中吊装连接件采用框体架结构,且框体架内设置有多根支撑柱体9102,多根支撑柱体的两端分别与框体架的内腔上下两端固定相连,从而提升吊装时的结构强度,其中的框体架内腔大空间位置可进行安装动力控制机构,如柴油发电机组或电池电源组件又或工频外供电源之一的油电动力机构和液压控制机构、电气控制机构、遥控操作系统的接收部件和机电外罩组件等,其框架结构空间尺寸大小和承载能力需满足相应要求,同时吊装孔的设置便于为了便于正面吊、龙门吊上的吊架与吊装孔固定相连,固定时,吊架上的吊点锁轴机构12与吊装孔的位置,吊点锁轴机构12由吊点转动锁轴121、锁轴转动手柄122、转锁油缸销轴123、转锁油缸组件124、转锁油缸支座125和锁轴角度指针126组成。吊点转动锁轴121插入吊装孔内,在转锁油缸组件124的作用下,通过转锁油缸销轴123和锁轴转动手柄122旋转吊点转动锁轴121,吊点转动锁轴的挂钩锁定吊装孔,锁轴角度指针126能指示双方的结合状况,同时在框体架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伸缩装置,以提升整体专用吊具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伸缩件9200包括外管92022和内管92021,外管92022套于内管92021上;伸缩驱动件201包括伸缩驱动油缸;内管端部与吊装连接件固定相连,伸缩驱动油缸的缸体部连接于外管上,且伸缩杆连接于内管或吊装连接件上,吊装体与伸缩件的外管连接。其结构利用伸缩驱动油缸的伸缩杆伸缩来驱动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上下合拢或分开,分开后使吊装体和吊装连接件存有间距,以便于翻转机构翻转至垂直状或倾斜状(集装箱处于垂直状或倾斜状,且箱口朝下),并且在翻转机构被翻转至水平状(集装箱也处于水平状)后才可将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合拢来减小整体专用吊具的体积,以便于正面吊将装有集装箱(满箱状态)的专用吊具进行稳定的吊装集装箱,纵使正面吊的吊臂伸长后也可进行稳定吊装装有集装箱(满箱状态)的专用吊具,提升使用性能,并且,其伸缩件的设置使得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的合拢及分开的动作时稳定可靠。
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9300包括两根第一翻转油缸71、两相互间隔设置的吊装体9400、位于两吊装体9400之间的翻转架2200和吊具110;吊具110固定于翻转架2200的横向部底面,其一端固定有自动开关门机构3000;吊装体9400的内侧面与翻转架2200外侧面之间设置有翻转承载轴承73;翻转承载轴承73的一旋转圈套一端面与翻转架2200的外侧面固定,其另一旋转圈套一端面与吊装体9400的内侧面固定;两根第一翻转油缸71的缸体尾端分别销轴铰接在两吊装体9400的铰接支座上,其活塞杆端部铰接在翻转架2200底部的铰接支座上,吊具110的底面固定有四个分别与集装箱顶面四个边角处锁孔位置对应的吊点锁轴机构12,且吊点锁轴机构12插入集装箱锁孔内动作后进行锁定集装箱。
上述结构中,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销轴铰接在翻转架底部上靠近外侧端的铰接支座上,当第一翻转油缸的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翻转架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翻转油缸与翻转架相互平行;然而当翻转架上定位有空置的集装箱时,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回缩,然后拉动翻转架的外侧端向下旋转,而翻转架的内侧端向上旋转,经该操作直至将集装箱翻转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使集装箱的箱口朝下,箱门开关机构将朝下的箱门打开进行卸货,待卸货完成后,第一翻转油缸重新伸出使得集装箱的顶端向下旋转,集装箱底端向上旋转,直至集装箱又处于水平状态,然后人们将箱门板锁紧,箱门开关机构也与箱门板脱离,然而其运行操作完全满足集装箱的翻转要求,并且经该结构的设计满足集装箱进行翻转时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上述的第一翻转油缸采用大直径高压高强度推杆油缸,其伸缩杆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集装箱的翻转后的状态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中,翻转架2200的顶部两端分别安装有用于上升或下降吊具110的绳索起升机构9,且绳索起升机构9的升降部与吊具的端部固定相连;两绳索起升机构9均包括起升油缸91、两导向水平滑轮94、两横梁垂直滑轮95和两根起升承载绳索96,两起升油缸的缸体尾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翻转框架顶部两端的内侧横梁142上,且两起升油缸呈交叉对角式分布;两横梁垂直滑轮分别旋转式安装在翻转框架顶部的端部侧横梁两端支座上,两导向水平滑轮分别旋转式安装在翻转框架顶部的端部内侧横梁两支座92上;两根起升承载绳索的一端形成环套通过螺栓压制固定在起升油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片上,一根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绕过一横梁垂直滑轮后与吊具端部固定相连,一根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两导向水平滑轮和一横梁垂直滑轮后与吊具端部固定相连;起升油缸的下侧面贴合有支撑板96,支撑板固定在翻转框架的顶部,起升承载绳索的端部通过连接件与吊具端部进行螺栓固定;起升承载绳索的另一端也形成环套通过螺栓将该环套压制固定在吊具的端部。
上述结构中,其利用两起升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缩来收放起升承载绳索来升降调整吊具的高度,并同时单独调节集装箱的高度,两起升油缸的活塞杆在伸缩后均可自锁,从而来锁定单独调整集装箱高度;以满足装车卸箱作业要求,其承载能力同样满足工作最大载荷要求。
本实施例中,翻转框架14顶部的两端外侧横梁141上套有承载移动套管42,且用于旋转式安装横梁垂直滑轮的支座固定在承载移动套管上,翻转框架顶部的两端外侧横梁141一端均通过支座固定有调整油缸41;调整油缸41与翻转框架14的外侧横梁141相互平行设置,其活塞杆端部安装在承载移动套管外侧的支座上;两调整油缸41呈左右交叉对称布置,从而调整油缸动作时可左右移动承载移动套管,进而通过起升机构3中的绳索36带动吊具6实现左右移动,进一步带动吊载集装箱的吊具进行对位调整,其中在调整油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以对调整后位置进行锁定,满足重载集装箱作业时的左右调整对位需求。
更进一步地,翻转框架顶部两端的内侧横梁142上设置防摆缓冲机构,防摆缓冲机构54包括的缓冲外套支座5401、缓冲压缩弹簧5402、缓冲横梁组件5403和承压橡胶支座5404,缓冲外套支座5401固定于内侧横梁142上,缓冲外套支座5401设置有套管5405,套管的底端口处插入有缓冲套管5406,缓冲压缩弹簧5402的两端分别与套管和缓冲套管固定相连,缓冲套管的底端固定缓冲横梁组件5403,缓冲横梁组件5403的底面固定承压橡胶支座5404。当吊具110被伸缩起升机构驱动上升后其顶面接触并顶升缓冲横梁组件5403和承压橡胶支座5404,促使缓冲压缩弹簧5402全部压缩,同时进行伸缩起升机构驱动的油缸自锁锁定,从而在缓冲压缩弹簧5402的反作用力下,达到吊具110和集装箱停止左右不稳定摆动,起到防摆缓冲作用。
上述结构中吊具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自动开关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与装箱机中所涉及吊具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自动开关门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原理描述一致相同,所以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另外,伸缩驱动件包括伸缩驱动油缸;外管端部与吊装连接件固定相连,伸缩驱动油缸的缸体部连接于内管上,且伸缩杆连接于外管或吊装连接件上,吊装体与内管连接。其使得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之间分开或合拢动作稳定可靠。
综合上述结构进行卸料的工作原理,正面吊和龙门吊等吊装设备的吊架与吊装连接件的吊装孔连接固定后将专用吊具位置至满箱集装箱的上方,然后人工将集装箱上后期需要朝下的一端箱门锁杆上的手柄解锁,此时翻转机构中的吊具下移,使吊具底面的四个吊点锁轴机构12分别插入集装箱顶面的四个长形锁孔中后,吊点锁轴机构12上的电机驱动转锁的横向延伸块旋转,使得横向延伸块顶面卡位在长形锁孔的下方的固定腔1020顶部内侧壁上,完成集装箱的固定连接,然后将吊装有集装箱(满箱)的专用吊具进行吊起并输送至卸货点,此时伸缩驱动油缸的伸缩杆伸出,促使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相互分开,实现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之间产生便于翻转机构进行翻转的空间,紧接着,第二翻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将翻转框架翻转至与箱门的门框接触后,第二翻转油缸发生自锁,此时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箱门锁杆抱紧装置与箱门锁杆接触后,箱门开关油缸发生自锁,抱紧油缸的活塞杆回缩驱动两抱紧件的纵向部相互并齐,使得锁杆的侧壁与弧形槽紧贴,使得箱门锁杆被抱紧,抱紧后抱紧油缸发生自锁,此时,当第一翻转油缸的伸缩杆伸出状态时翻转架处于水平状态,且第一翻转油缸与翻转框架相互平行;然而当翻转架的吊具上定位有空置的集装箱时,第一翻转油缸的活塞杆回缩,然后拉动翻转架的外侧端向下旋转,而翻转架的内侧端向上旋转,经该操作直至将集装箱翻转至竖直状态或倾斜状态,在翻转完成后第一翻转油缸自锁,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开始工作,第一弧形孔处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旋转轴沿第一弧形孔轨迹位移,推动锁杆抱紧装置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位移,且该处锁杆向两箱门之间中心线旋转,此处锁杆旋转完成后油缸发生自锁;第二弧形孔处的锁杆在被抱紧时,其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伸缩视此处锁杆上的手柄安装位置来定旋转方向,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再持续伸出,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再持续向箱门铰链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铰链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如该处锁杆开锁需要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则锁杆旋转油缸的活塞杆在伸出的状态下进行回缩,使得第二弧形孔内的旋转轴向箱门中心线方向位移,促使锁杆向箱门中心线方向旋转,以进行锁杆解锁,锁杆旋转油缸在发生动作后,且动作到位后发生自锁,从而在进行解锁后,锁杆抱紧装置仍然抱紧于锁杆上,箱门开关油缸的活塞杆回缩,以拉动朝下的整体箱门向外侧翻转,从而将箱门打开,以进行卸货,待卸货完成后,利用箱门开关机构将箱门关闭,然后第一翻转油缸重新伸出使得集装箱的顶端向下旋转,集装箱底端向上旋转,直至集装箱又处于水平状态,其运行操作完全满足集装箱的翻转要求,并且经该结构的设计满足集装箱进行翻转时承载要求和结构强度要求,同时上述的第一翻转油缸采用大直径高压高强度推杆油缸,其伸缩杆在伸缩后可进行自锁,从而将集装箱的翻转后的状态进行锁定。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中设备的所有油缸的伸缩杆伸出或回缩的动力均由液压控制组件中的液压泵提供,油缸的活塞杆驱动本实施例中所有机构的运行工作,其中液压泵由PLC程序控制器和各种电气开关元件进行控制工作,无线电遥控器与液压控制组件中的无线电收发器无线相连,操控无线电遥控器的按钮来控制液压泵;并且上述结构中的所有油缸的活塞杆进行伸缩后实现自锁功能通过设置液控单向阀、平衡阀、中位截止的滑阀或电磁球阀等等对缸体内的油液进行封堵,从而锁住油缸的活塞杆,进一步实现在翻转框架在翻转后自锁、翻转机构在平移后自锁、在吊具在左右位移和升降位移调节后自锁、对箱门板压紧和保持箱门板开启状态后自锁、对万向运行轮进行转向调节后自锁、以及对伸缩支腿进行升降调整后自锁等功能;上述结构中所有各部件之间的固定均通过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实施例9:
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实现的运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位于物料发出地的取料装箱设备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
S2.利用集装箱转运系统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S3.利用位于物料卸除地的翻转卸料设备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且卸除下来的物料作为终端物料使用。
作为优选,对于步骤S2的具体转运步骤如下:
S21.利用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将已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的转运地;
S22.利用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将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输送过来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的转运地;
S23.利用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将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输送过来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作为优选,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转运运输步骤为:利用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运输至具有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的转运地。
作为优选,取料装箱设备进行取料装箱的步骤为:
S11.将空置集装箱吊装固定在卸料翻转机构上,且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此时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空置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后进入步骤S12;
S12.利用平移驱动机构将卸料翻转机构推移至下料导向漏斗下方,使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的空置集装箱被打开的箱门与下料导向漏斗对应后进入步骤13;
S13.利用翻斗车的翻转料斗翻转后将原始物料倒入至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处后,物料输送机构启动将运载过来的物料进行上料传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利用斗轮取料机构从原始物料堆放处索取物料并传输至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处后,物料输送机构启动将运载过来的物料进行上料传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利用抓斗取料机构将从原始物料堆放处抓取后通过活动臂运动使抓取的原始物料输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控制斗口闭锁器件动作使料斗的底部下料口打开,以使原始物料经下料导向漏斗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S14.物料装箱完成后翻转机构和集装箱复位至起始位,且集装箱呈水平状态。
作为优选,翻转卸料设备进行翻转卸料的具体步骤为:
S31.将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吊装固定在卸料翻转机构上,此时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后进入步骤S32;
S32.利用平移驱动机构将卸料翻转机构推移至卸料漏斗上方,使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的重箱集装箱下端箱门与卸料漏斗对应,对应后进入步骤S33;
S33.卸料输送机构运动旋转使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对接,,对接完成后进入步骤S34;
S34.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卸料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以将集装箱内物料经卸料漏斗和卸料槽体进入至卸料输送机构上;
S35.卸料输送机构作输送工作,以将从集装箱上卸下的物料输送至料仓或货船上;
或者
翻转卸料设备进行翻转卸料的具体步骤为:
S31.利用吊装机将空中翻转专用吊具吊起并移动至具有重箱集装箱的区域,此时翻转专用吊具上的卸料翻转机构下移进行吊装固定重箱集装箱,重箱集装箱吊装完成后进入步骤S32;
S32.利用吊装机将吊装有重箱集装箱的翻转专用吊具移动至物料卸除区域,到达物料卸除区域后进入步骤S33;
S33.翻转专用吊具上的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翻转完成后进入步骤S34;
S34.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卸料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以将集装箱内物料卸除至料仓或货船上。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料装箱设备,其位于物料发出地,并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以进行集装箱装箱;
集装箱转运系统,其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翻转卸料设备,其位于物料卸除地,并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集装箱转运系统包括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和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设于取料装箱设备和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之间,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设于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与翻转卸料设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重箱公铁水联运系统包括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并且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运输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取料装箱设备包括斗轮取料装箱机、抓斗取料装箱机、翻斗自卸装箱机或料斗出料装箱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斗轮取料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上的物料输送机构、下料导向漏斗、装箱翻转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部旋转式安装在斗轮取料机构,且斗轮取料机构上的料斗开口与物料输送机构的输送件对应,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抓斗取料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抓斗取料机构、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上的活动臂、下料导向漏斗、装箱翻转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活动臂包括斗杆、斗杆油缸、动臂、动臂油缸和第二回转机构,第二回转机构安装于上料框架上,抓斗取料机构与斗杆的一端连接,斗杆的另一端与动臂的一端旋转式连接,动臂的另一端和动臂油缸的缸体端部均旋转式连接于第二回转机构上,动臂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动臂旋转式连接;斗杆油缸的缸体端部旋转式连接于动臂上,其活塞杆端部与斗杆的旋转式连接,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翻斗自卸装箱机包括用于承载集装箱的上料框架、翻斗车、以及安装在上料框架上的物料输送机构、下料导向漏斗、装箱翻转机构和平移驱动机构,物料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和带波状挡边输送带的第二皮带输送机构,机架的一端放置于地面上,其另一端抵靠下料导向漏斗;第二皮带输送机构包括上横向输送部、中间输送部和下横向输送部,上横向输送部和下横向输送部分别置于机架的顶部和底部,中部输送部置于机架的中部,上横向输送部与下料导向漏斗的进料端口对接,支撑立柱和角度调节机构的伸缩杆端部分别与机架旋转式连接,下料导向漏斗所安装的位置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待装货的集装箱长度,翻斗车的翻转料斗翻转后其出料口与下横向输送部对应,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料斗出料装箱机包括框架主体、滑移式安装于框架主体的装箱通道内部的装箱翻转机构和位于装箱翻转机构一端上方的料斗;料斗安装在框架主体的顶部,其底端下料口与装箱通道连通;框架主体的装箱通道内部安装有推拉装箱翻转机构平移的平移油缸,平移油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装箱翻转机构连接,装箱翻转机构上朝向料斗的一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箱门开关机构,将定位在装箱翻转机构的集装箱进行翻转至竖直状或倾斜状后,料斗的底端下料口与装箱翻转机构上呈竖直状或倾斜状集装箱顶端口对应,料斗的底部下料口安装有控制料斗卸货流量斗口闭锁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吊具上还安装有对集装箱外侧壁进行压紧保护的箱体保护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3、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翻转卸料装船机,翻转卸料装船机包括卸料框架、卸料输送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和卸料漏斗,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底部设置有卸料漏斗,卸料输送机构的底端与卸料框架旋转式连接;升降驱动机构固定于卸料框架上,其升降驱动部与卸料输送机构连接,卸料输送机构的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的出料口对接,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内设置有将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或垂直状或倾斜状的卸料翻转机构、以及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作水平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卸料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卸料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箱门开关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卸料翻转机构连接,平移驱动机构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位移至卸料漏斗处或卸料通道的集装箱进入端口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3、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翻转卸料堆高机,翻转卸料堆高机包括卸料框架、卸料输送机构和卸料漏斗,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底部设置有卸料漏斗,卸料框架上靠近卸料漏斗的位置处设置有卸料机安装部,卸料机安装部的中部与卸料输送机构连接使卸料输送机构呈倾斜状设置,卸料输送机构的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对接,卸料框架的卸料通道内设置有将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或垂直状或倾斜状的卸料翻转机构、以及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作水平平移的平移驱动机构,卸料翻转机构上设置有吊具,吊具上朝向卸料漏斗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对集装箱的箱门保持开启或关闭状态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平移驱动机构的平移驱动件与卸料翻转机构连接,平移驱动机构驱动卸料翻转机构位移至卸料漏斗处或卸料通道的集装箱进入端口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3、5-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卸料设备包括空中翻转专用吊具,空中翻转专用吊具包括吊装连接件、吊装体和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连接,伸缩装置驱动吊装连接件和吊装体之间距离变大或缩小,吊装体上设置有翻转机构,翻转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吊装集装箱的吊具,吊具上设置有自动开关门机构,翻转机构用于将所吊装的集装箱翻转至水平状、垂直状或倾斜状,吊装连接件上设置有吊装连接部。
13.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S1.利用位于物料发出地的取料装箱设备将原始物料取料输送至空置集装箱内;
S2.利用集装箱转运系统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S3.利用位于物料卸除地的翻转卸料设备将转运过来的重箱集装箱内物料进行卸除,且卸除下来的物料作为终端物料使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步骤S2的具体转运步骤如下:
S21.利用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将已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的转运地;
S22.利用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将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输送过来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的转运地;
S23.利用第二重箱转运集装箱车将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输送过来的重箱集装箱转运至具有翻转卸料设备的物料卸除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系统转运运输步骤为:利用重箱公路集装箱车、重箱铁路集装箱车、重箱内河集装箱船和重箱海运集装箱船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将装满有物料的重箱集装箱运输至具有第一重箱转运集装箱车的转运地。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料装箱设备进行取料装箱的步骤为:
S11.将空置集装箱吊装固定在卸料翻转机构上,且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下料导向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此时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空置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后进入步骤S12;
S12.利用平移驱动机构将卸料翻转机构推移至下料导向漏斗下方,使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的空置集装箱被打开的箱门与下料导向漏斗对应后进入步骤13;
S13.利用翻斗车的翻转料斗翻转后将原始物料倒入至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处后,物料输送机构启动将运载过来的物料进行上料传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利用斗轮取料机构从原始物料堆放处索取物料并传输至物料输送机构的进料端处后,物料输送机构启动将运载过来的物料进行上料传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利用抓斗取料机构将从原始物料堆放处抓取后通过活动臂运动使抓取的原始物料输送至下料导向漏斗处,使原始物料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或者
控制斗口闭锁器件动作使料斗的底部下料口打开,以使原始物料经下料导向漏斗进入至空置的集装箱内;
S14.物料装箱完成后翻转机构和集装箱复位至起始位,且集装箱呈水平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翻转卸料设备进行翻转卸料的具体步骤为:
S31.将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吊装固定在卸料翻转机构上,此时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后进入步骤S32;
S32.利用平移驱动机构将卸料翻转机构推移至卸料漏斗上方,使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的重箱集装箱下端箱门与卸料漏斗对应,对应后进入步骤S33;
S33.卸料输送机构运动旋转使卸料槽体与卸料漏斗对接,,对接完成后进入步骤S34;
S34.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卸料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以将集装箱内物料经卸料漏斗和卸料槽体进入至卸料输送机构上;
S35.卸料输送机构作输送工作,以将从集装箱上卸下的物料输送至料仓或货船上;
或者
翻转卸料设备进行翻转卸料的具体步骤为:
S31.利用吊装机将空中翻转专用吊具吊起并移动至具有重箱集装箱的区域,此时翻转专用吊具上的卸料翻转机构下移进行吊装固定重箱集装箱,重箱集装箱吊装完成后进入步骤S32;
S32.利用吊装机将吊装有重箱集装箱的翻转专用吊具移动至物料卸除区域,到达物料卸除区域后进入步骤S33;
S33.翻转专用吊具上的卸料翻转机构作翻转运动使装满物料的重箱集装箱呈垂直状或倾斜状,翻转完成后进入步骤S34;
S34.卸料翻转机构上的自动开关门机构将集装箱上朝向卸料漏斗的一端箱门打开,以将集装箱内物料卸除至料仓或货船上。
CN202010929802.6A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21249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802.6A CN112124987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2111530740.2A CN114314046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2111528638.9A CN114194860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9802.6A CN112124987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0740.2A Division CN114314046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2111528638.9A Division CN114194860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4987A true CN112124987A (zh) 2020-12-25

Family

ID=7384816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9802.6A Pending CN112124987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2111530740.2A Withdrawn CN114314046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2111528638.9A Withdrawn CN114194860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30740.2A Withdrawn CN114314046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N202111528638.9A Withdrawn CN114194860A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12124987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7134A (zh) * 2021-06-08 2021-09-14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 土工膜铺设系统的送料装置
CN113525945A (zh) * 2021-06-24 2021-10-22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集装箱组件、车辆及卸料方法
CN113651087A (zh) * 2021-07-20 2021-11-16 上海观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饮片全自动调剂方法
CN114408613A (zh) * 2022-04-01 2022-04-29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装船模式的智能化码头art动态调序方法
CN114834911A (zh) * 2022-04-29 2022-08-02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加砂作业机械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8141B (zh) * 2023-10-18 2023-12-22 靖江市亚泰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粉料卸料系统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23145A1 (de) * 1986-07-10 1988-02-25 Gerhard Richter Verfahren fuer den kombinierten transport von fluessigen guetern auf der strasse, auf der schiene und zu wasser oberhalb ihrer erstarrungstemperatur
US6050767A (en) * 1998-11-30 2000-04-18 Ecdc Environmental, L.C. Bulk material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3794240U (zh) * 2014-04-01 2014-08-27 宜昌力道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式堆取料机
CN204324455U (zh) * 2014-10-28 2015-05-13 中粮工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 集装箱翻转机
CN104692083A (zh) * 2015-02-04 2015-06-10 中交一航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机的粉尘处理装置
CN204957709U (zh) * 2015-09-29 2016-01-13 泰富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散料转运站导流设备
CN204957691U (zh) * 2015-09-29 2016-01-13 泰富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性物料转运装置
CN105775778A (zh) * 2016-05-11 2016-07-20 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 流动式侧边供料链式散料堆装机
CN106672594A (zh) * 2017-03-06 2017-05-17 沈阳鑫博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菱镁矿石预均化装置及方法
CN206537976U (zh) * 2017-03-07 2017-10-03 韶关市强龙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360°旋转堆料机
CN107273954A (zh) * 2017-06-21 2017-10-20 邵妮 集装箱多式联运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985198U (zh) * 2017-06-27 2018-02-09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堆料机
CN110733769A (zh) * 2019-11-18 2020-01-31 苗林展 箱门开关装置
CN210285750U (zh) * 2019-07-12 2020-04-10 刘昌权 一种移动码头装卸皮带输送机
CN111170027A (zh) * 2019-12-25 2020-05-19 苗林展 料斗式集装箱散货装箱设备
CN111204593A (zh) * 2020-02-28 2020-05-29 苗林展 一种能自动开关箱门的集装箱翻转设备
CN111362113A (zh) * 2020-04-08 2020-07-03 苗林展 一种新型集装箱吊装设备
CN111364833A (zh) * 2020-04-08 2020-07-03 苗林展 一种通用型箱门开关装置及其箱门锁杆旋转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23145A1 (de) * 1986-07-10 1988-02-25 Gerhard Richter Verfahren fuer den kombinierten transport von fluessigen guetern auf der strasse, auf der schiene und zu wasser oberhalb ihrer erstarrungstemperatur
US6050767A (en) * 1998-11-30 2000-04-18 Ecdc Environmental, L.C. Bulk material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3794240U (zh) * 2014-04-01 2014-08-27 宜昌力道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轮胎式堆取料机
CN204324455U (zh) * 2014-10-28 2015-05-13 中粮工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 集装箱翻转机
CN104692083A (zh) * 2015-02-04 2015-06-10 中交一航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皮带机的粉尘处理装置
CN204957709U (zh) * 2015-09-29 2016-01-13 泰富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散料转运站导流设备
CN204957691U (zh) * 2015-09-29 2016-01-13 泰富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性物料转运装置
CN105775778A (zh) * 2016-05-11 2016-07-20 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 流动式侧边供料链式散料堆装机
CN106672594A (zh) * 2017-03-06 2017-05-17 沈阳鑫博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菱镁矿石预均化装置及方法
CN206537976U (zh) * 2017-03-07 2017-10-03 韶关市强龙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360°旋转堆料机
CN107273954A (zh) * 2017-06-21 2017-10-20 邵妮 集装箱多式联运数据采集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985198U (zh) * 2017-06-27 2018-02-09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堆料机
CN210285750U (zh) * 2019-07-12 2020-04-10 刘昌权 一种移动码头装卸皮带输送机
CN110733769A (zh) * 2019-11-18 2020-01-31 苗林展 箱门开关装置
CN111170027A (zh) * 2019-12-25 2020-05-19 苗林展 料斗式集装箱散货装箱设备
CN111204593A (zh) * 2020-02-28 2020-05-29 苗林展 一种能自动开关箱门的集装箱翻转设备
CN111362113A (zh) * 2020-04-08 2020-07-03 苗林展 一种新型集装箱吊装设备
CN111364833A (zh) * 2020-04-08 2020-07-03 苗林展 一种通用型箱门开关装置及其箱门锁杆旋转驱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福钊等: "集装箱散粮装箱机在粮食流通中的应用", 《粮食与食品工业》 *
苗林展: "自行式集装箱翻转车设计", 《港口装卸》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7134A (zh) * 2021-06-08 2021-09-14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咨询规划研究院 土工膜铺设系统的送料装置
CN113525945A (zh) * 2021-06-24 2021-10-22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集装箱组件、车辆及卸料方法
CN113651087A (zh) * 2021-07-20 2021-11-16 上海观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饮片全自动调剂方法
CN113651087B (zh) * 2021-07-20 2023-08-29 上海观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饮片全自动调剂方法
CN114408613A (zh) * 2022-04-01 2022-04-29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装船模式的智能化码头art动态调序方法
CN114408613B (zh) * 2022-04-01 2022-07-22 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装船模式的智能化码头art动态调序方法
CN114834911A (zh) * 2022-04-29 2022-08-02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加砂作业机械及其控制方法
CN114834911B (zh) * 2022-04-29 2024-01-23 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加砂作业机械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4860A (zh) 2022-03-18
CN114314046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40923A1 (zh) 一种物料装箱设备及其上料装置
CN112124987A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WO2022047781A1 (zh) 一种集装箱运输装卸系统及方法
WO2022040922A1 (zh) 一种集装箱空中翻转卸料专用吊具
US6354782B1 (en) Container crane hoist and system
US6360876B1 (en) Portable telescoping radial stacking conveyor
AU2007268365B2 (en) Tilting apparatus with an offset connection between base and tilt arm
CN111824947A (zh) 一种集装箱空中翻转卸料专用吊具
CN108657967B (zh) 一种骑跨式铁路集装箱专用装卸设备与作业方法
CN2905726Y (zh) 一种用于装卸集装箱拖车内散装货的装置
CN111170027A (zh) 料斗式集装箱散货装箱设备
CN107650761A (zh) 一种车载伸缩传送带自动卸料设备
CN108466937B (zh) 一种多功能集装箱搬运机
CN213415578U (zh) 一种物料装箱设备及其上料装置
CN212686956U (zh) 一种新型物料卸料设备以及新型物料卸料装置
CN212686957U (zh) 一种物料卸料设备以及物料卸料装置
CN211444238U (zh) 料斗式集装箱散货装箱设备
CN212559131U (zh) 一种集装箱空中翻转卸料专用吊具
CN111994651B (zh) 一种新型物料卸料设备以及新型物料卸料装置
CN111846994A (zh) 一种物料装箱设备及其上料装置
CN111846996B (zh) 一种物料卸料设备以及物料卸料装置
CN111994651A (zh) 一种新型物料卸料设备以及新型物料卸料装置
CN111846996A (zh) 一种物料卸料设备以及物料卸料装置
CN102785947A (zh) 悬挂式装、卸车机
CN113321015A (zh) 全地形智能取料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