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9044B -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9044B
CN112119044B CN201980032194.4A CN201980032194A CN112119044B CN 112119044 B CN112119044 B CN 112119044B CN 201980032194 A CN201980032194 A CN 201980032194A CN 112119044 B CN112119044 B CN 112119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glass ribbon
annealing
disposed
heat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21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9044A (zh
Inventor
米盛东生
伴信之
宇惠野章
三浦丈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19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9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9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9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C03B35/168Means for cleaning the ro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16Construction of the float tank; Use of material for the float tank; Coating or protection of the tank wal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8/00Shaping glass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 C03B18/02Forming sheets
    • C03B18/20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Treating or purifying the atmosphere above the float ba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5/00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5/04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 C03B25/06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 C03B25/08Annealing glass products in a continuous way with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glass products of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 C03B35/16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by roller convey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02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of multiple-track type; of multiple-chamber type; Combinations of furn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04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adapted for treating the charge in vacuum or special atmosphe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9/00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 F27B9/12Furnaces through which the charge is moved mechanically, e.g. of tunnel type; Similar furnaces in which the charge moves by gravity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reheating or cooling the char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D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SO FAR AS THEY ARE OF KINDS OCCURRING IN MORE THAN ONE KIND OF FURNACE
    • F27D9/00Cooling of furnaces or of charge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Tunnel Furnace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热处理炉具有:浮渣箱;缓冷炉;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提升辊与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热处理炉的底部;和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第一分隔部的上方,并且与第一分隔部一起将输送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热处理炉具有:气体喷出喷嘴,所述气体喷出喷嘴从输送路径的下方向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和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比气体喷出喷嘴更靠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面向多个退火辊中的任意一个退火辊的方式配置。

Description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浮法玻璃制造装置中,在浮抛窑中成形的玻璃带经由具有提升辊的浮渣箱被输送到缓冷炉。
在浮抛窑的内部,为了抑制熔融金属的氧化而引入还原性气体,因此充满还原性气氛。而且,由于浮抛窑内的气氛流入到浮渣箱内,因此浮渣箱的内部也充满还原性气氛。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空气流入到缓冷炉内,因此缓冷炉的内部充满氧化性气氛。
顺便说一下,在浮法玻璃制造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缓冷炉内的氧化性气氛流入浮渣箱内,与提升辊接触的除去构件发生氧化而烧毁。当除去构件烧毁时,产生如下问题:难以除去附着在提升辊表面上的浮渣缺陷等异物,进而在玻璃带的下表面产生瑕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能够抑制缓冷炉内的氧化性气氛流入浮渣箱内的气氛分隔装置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501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当为了抑制流入浮渣箱内的氧化性气氛的量而例如像专利文献1一样减小气氛分隔装置与玻璃带之间的距离时,有时浮渣箱内的还原性气氛会猛烈地流入缓冷炉内。于是,由于向玻璃带的下表面喷出的氧化硫气体的气流发生紊乱,因此难以在玻璃带的下表面形成缓冲膜,进而容易在玻璃带的下表面产生瑕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浮渣箱内的除去构件的烧毁、并且能够抑制在玻璃带上缓冲膜的形成受到妨碍的情况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具有:浮抛窑,所述浮抛窑在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和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所述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炉具有:浮渣箱,所述浮渣箱具有将所述玻璃带提起的多个提升辊;缓冷炉,所述缓冷炉具有输送所述玻璃带的多个退火辊;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分隔部一起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气体喷出喷嘴,所述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和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面向所述多个退火辊中的任意一个退火辊的方式配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具有:浮抛窑,所述浮抛窑在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和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所述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热处理炉具有:浮渣箱,所述浮渣箱具有将所述玻璃带提起的多个提升辊;缓冷炉,所述缓冷炉具有输送所述玻璃带的多个退火辊;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分隔部一起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气体喷出喷嘴,所述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和排气部,所述排气部配置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浮法玻璃制造方法中,在浮抛窑中的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并在热处理炉中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所述浮法玻璃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处理炉中,在浮渣箱中使用多个提升辊将所述玻璃带提起,并且在缓冷炉中使用多个退火辊输送所述玻璃带;利用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利用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并且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面向所述多个退火辊中的任意一个退火辊的方式配置引导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浮法玻璃制造方法中,在浮抛窑中的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并在热处理炉中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所述浮法玻璃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处理炉中,在浮渣箱中使用多个提升辊将所述玻璃带提起,并且在缓冷炉中使用多个退火辊输送所述玻璃带;利用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利用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并且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排气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能够抑制浮渣箱内的除去构件的烧毁,并且能够抑制在玻璃带上缓冲膜的形成受到妨碍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为图1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第二分隔部的纵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为剖切图3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排气部的一部分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9为从上方观察图8所示的分隔构件和耐热纤维片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本发明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以下也简称为制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的纵剖视图。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具有浮抛窑11和热处理炉21。浮抛窑11、热处理炉21从玻璃带G的输送方向(板牵拉方向)X的上游侧(-X侧)向下游侧(+X侧)按该顺序并排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X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
浮抛窑11具有容纳熔融金属M的浴槽12。浮抛窑11将连续供给的熔融玻璃在熔融金属M上成形为玻璃带G。熔融玻璃通过在配置于浮抛窑11的上游侧(-X侧)的玻璃熔化炉(未图示)中将玻璃原料熔化、然后实施澄清处理而得到。
在浮抛窑11中,上部空间充满包含氮气和氢气的还原性气体,并且设定为比大气压高的压力。这是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空气的流入,从而防止熔融金属M的氧化。熔融金属M例如为熔融锡或熔融锡合金。
热处理炉21将玻璃带G缓慢冷却,并且热处理炉21具有浮渣箱22、缓冷炉31、第一分隔部41、帘状物46A、46B、46C和第二分隔部47。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有时将帘状物46A、46B、46C简略表示为帘状物46A~46C。对于后述的提升辊23A、23B、23C等也是同样的。
浮渣箱22具有:将玻璃带G提起的提升辊23A、23B、23C;与提升辊23A~23C接触的除去构件24A、24B、24C;和支撑除去构件24A~24C的弹性支撑体25A、25B、25C。
在本实施方式中,浮渣箱22具有三根提升辊23A~23C。提升辊23A~23C配置在浮抛窑11的下游侧(+X侧)。提升辊23A~23C从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向下游侧(+X侧)按照提升辊23A、23B、23C的顺序相互隔开间隔并排配置。提升辊23C为提升辊23A~23C中输送方向X的最下游的提升辊。
需要说明的是,浮渣箱22所具有的提升辊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为2根,也可以为4根以上。
提升辊23A~23C以提升辊23A~23C的轴向Y沿着水平面并且与输送方向X正交的方式配置。提升辊23A~23C由电动机等驱动装置(未图示)旋转驱动。提升辊23A~23C利用驱动装置的驱动力将玻璃带G从熔融金属M上向斜上方提起,并朝向缓冷炉31沿输送方向X输送。以与提升辊23A~23C以及后述的退火辊32A~32C的上部接触的方式形成输送玻璃带G的输送路径R。
在此,输送路径R是指在热处理炉21的内部、玻璃带G通过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路径R在浮渣箱22内以至少包括提升辊23A~23C的上侧部分的方式形成,并且在缓冷炉31内以至少包括后述的退火辊32A~32C的上侧部分的方式形成。
除去构件24A~24C为碳(例如石墨)的成型体,并且形成为长方体形状。除去构件24A~24C从提升辊23A~23C的下方与提升辊23A~23C接触。除去构件24A~24C除去附着在提升辊23A~23C上的锡和氧化锡。
弹性支撑体25A~25C对除去构件24A~24C向上方施加力,从而使除去构件24A~24C与提升辊23A~23C的下部接触。弹性支撑体25A~25C容纳在槽26A、26B、26C内。槽26A~26C固定在浮渣箱22的底部。
帘状物46A~46C和第二分隔部47从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向下游侧(+X侧)以帘状物46A、帘状物46B、帘状物46C、第二分隔部47的顺序相互隔开间隔并排配置。帘状物46A~46C和第二分隔部47悬挂在浮渣箱22的顶壁(外壁)上。帘状物46A~46C和第二分隔部47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相互相同。以下,以第二分隔部47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第二分隔部47具有框架部48和板构件49。框架部48具有一对夹持部50、51。
板构件49为不锈钢制且具有波形形状的铁板。板构件49以正面和背面朝向输送方向X的方式配置。板构件49沿轴向Y延伸。
例如,夹持部50、51为不锈钢制的角钢材料。夹持部50、51沿轴向Y延伸。夹持部50、51以将板构件49的上端部的表面和背面夹在中间的方式支撑板构件49。夹持部50、51和板构件49通过螺栓52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形成板构件的材料不限于铁板,也可以是陶瓷等具有耐热性的材料。第二分隔部47也可以由耐热性的布等形成。
如图1所示,帘状物46A~46C分别配置在提升辊23A~23C的上方。帘状物46A~46C的下端部没有到达输送路径R,在帘状物46A~46C与提升辊23A~23C之间在上下方向Z上形成有间隙。
第二分隔部47配置在浮渣箱22的下游侧(+X侧)的端部。由此,能够抑制流入浮渣箱22内的氧化性气氛的量。
第一分隔部41配置在浮渣箱22的底部,并且第一分隔部41具有基座构件42、升降机构43和分隔构件44。
分隔构件44以厚度方向朝向输送方向X并且面向输送路径R的方式配置。当从输送方向X观察时,分隔构件44呈沿轴向Y延伸的矩形形状。分隔构件44由陶瓷等具有耐热性的材料形成。
基座构件42固定在形成于浮渣箱22的底部的下游侧(+X侧)的端部的突出壁部22a上。基座构件42以能够沿上下方向Z移动的方式保持分隔构件44。
升降机构43具有电动机等,并且使分隔构件44与基座构件42一起沿上下方向Z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构件44也可以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
第一分隔部41设置在提升辊23C与后述的退火辊32A之间。
第一分隔部41配置在第二分隔部47的下方。即,第二分隔部47配置在第一分隔部41的上方。第二分隔部47与第一分隔部41一起在上下方向Z上将输送路径R夹在中间。由此,在第一分隔部41和第二分隔部47之间在上下方向Z上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可以通过改变提升辊23C或后述的退火辊32A的上下方向Z的位置来调节。
在此,在输送方向X上的第一分隔部41和第二分隔部47之间的距离以第一分隔部41为基准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隔部41也可以不具有升降机构43。
如图1所示,优选在第一分隔部41的上部配置有气体采集喷嘴45。在该例中,气体采集喷嘴45固定在分隔构件44的上端部的上游侧(-X侧)一侧的面上。气体采集喷嘴45在浮渣箱22内采集气体采集喷嘴45周围的气体。在气体采集喷嘴45上连接有检测所采集的气体的氧浓度等的分析装置(未图示)。分析装置定期地将检测结果发送到后述的控制部。
需要说明的是,还原性气体从浮抛窑11流入了浮渣箱22内。气体采集喷嘴45主要采集还原性气氛。
缓冷炉31将玻璃带G缓慢冷却至玻璃的应变点温度以下,并且缓冷炉31具有退火辊32A、32B、32C、气体喷出喷嘴33和引导构件34。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冷炉31具有三根退火辊32A~32C。
退火辊32A~32C配置在浮渣箱22的下游侧(+X侧)。退火辊32A~32C从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向下游侧(+X侧)以退火辊32A、32B、32C的顺序相互隔开间隔并排配置。退火辊32A~32C输送玻璃带G。
退火辊32A~32C以退火辊32A~32C的轴向沿着提升辊23A~23C的轴向Y的方式配置。退火辊32A~32C由电动机等驱动装置(未图示)旋转驱动。
退火辊32A为退火辊32A~32C中输送方向X的最上游的退火辊。同样地,退火辊32B为退火辊32A~32C中从输送方向X的最上游起算的第二个退火辊。
需要说明的是,缓冷炉31所具有的退火辊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为2根,也可以为4根以上。
气体喷出喷嘴33从输送路径R的下方向输送路径R喷出氧化硫气体。在此,氧化硫气体是指二氧化硫气体SO2或三氧化硫气体SO3。在该例中,气体喷出喷嘴33向上方喷出氧化硫气体。配置气体喷出喷嘴33的位置只要是输送路径R的下方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比退火辊32A更靠上游侧(-X侧)的位置、比退火辊32B更靠下游侧(+X侧)的位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喷出喷嘴33配置在退火辊32A与退火辊32B之间。气体喷出喷嘴33与储气瓶等未图示的气体供给部连接。
在缓冷炉31的侧壁与在退火辊32A~32C上输送的玻璃带G之间沿轴向Y形成有空间。因此,从气体喷出喷嘴33喷出的氧化硫气体通过该空间而绕到玻璃带G的侧方或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气体喷出喷嘴33也可以具有将空气与二氧化硫气体SO2或三氧化硫气体SO3一起喷出的结构。
引导构件34配置在比气体喷出喷嘴33更靠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的位置。引导构件34由二氧化硅-氧化铝陶瓷等具有耐热性的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构件34也可以由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形成。
引导构件34以面向退火辊32A的方式配置。在本说明书中,面向的含义还包括接触。虽然引导构件34可以与退火辊32A接触,但是优选在引导构件34与退火辊32A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
引导构件34配置在退火辊32A的下方。引导构件34配置在退火辊32A与缓冷炉31的底部之间。
例如,引导构件34由设置在缓冷炉31的侧壁上的支撑构件35从引导构件34的下方支撑。支撑构件35由缓冷炉31的侧壁支撑。支撑构件35可以仅设置在缓冷炉31的侧壁附近,也可以在缓冷炉31的轴向Y的整个长度上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缓冷炉31的轴向Y的整个长度上设置支撑构件35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缓冷炉31的底部与支撑构件35之间设置柱状的支架构件来对支撑构件35进行支撑。
引导构件34的下端部优选配置在比气体喷出喷嘴33更靠下方的位置。
优选退火辊32A与引导构件34的距离L1比引导构件34与缓冷炉31的底部的距离L2短。在退火辊32A与引导构件34接触的情况下,退火辊32A与引导构件34的距离为0。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构件只要配置在比气体喷出喷嘴更靠上游侧(-X侧)的位置即可,可以以面向退火辊32A~32C中的任意一个退火辊的方式配置,另外,也可以配置在退火辊32A~32C中的任意一个退火辊的下方。
缓冷炉31在下游侧(+X侧)向外部空气敞开,因此成为包含氧气的氧化性气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浮渣箱22与缓冷炉31之间,在输送方向X上形成有间隙。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以在浮渣箱22与缓冷炉31之间没有间隙的方式构成。
控制部具有未图示的控制电路和存储器。控制电路具有CPU(中央处理器)等。存储器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对控制电路进行控制的控制程序、氧浓度的阈值等。
在控制部上连接有第一分隔部41的升降机构43。控制部控制升降机构43。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控制部上连接帘状物46A~46C的升降机构或第二分隔部47的升降机构。
[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浮法玻璃制造方法(以下也简称为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制造方法为如下方法:将连续供给的熔融玻璃在浮抛窑11的熔融金属M上成形为玻璃带G,并在热处理炉21中将玻璃带G缓慢冷却。熔融玻璃通过在配置于浮抛窑11的上游侧(-X侧)的玻璃熔化炉(未图示)中将玻璃原料熔化、然后实施澄清处理而得到。
首先,在提起工序中,在与浮抛窑11邻接的浮渣箱22中使用提升辊23A~23C将玻璃带G提起。在提起工序中,利用第一分隔部41和第二分隔部47在上下方向Z上将输送玻璃带G的输送路径R夹在中间。因此,利用还原性气氛使浮渣箱22内保持为正压,从而抑制除去构件24A~24C发生氧化而消失。
在图1中,浮渣箱22内的还原性气氛如箭头A1所示从第一分隔部41与玻璃带G之间猛烈地流入缓冷炉31内,或者如箭头A2所示从第二分隔部47与玻璃带G之间猛烈地流入缓冷炉31内。
需要说明的是,流入缓冷炉31内的还原性气氛的温度与缓冷炉31内的氧化性气氛的温度相比较高,因此倾向于向上方移动。
接着,在输送工序中,在与浮渣箱22邻接的缓冷炉31中使用退火辊32A~32C输送玻璃带G。在输送工序中,在缓冷炉31内利用气体喷出喷嘴33从输送路径R的下方向输送路径R喷出氧化硫气体。氧化硫气体与玻璃中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反应,从而在玻璃带G上形成缓冲膜。
例如,在不具有引导构件34的现有的制造装置中,如图1中箭头A0所示,还原性气氛绕过退火辊32A的下方而上升,在气体喷出喷嘴33的附近流动。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在比气体喷出喷嘴33更靠上游侧(-X侧)的位置以面向退火辊32A的方式配置引导构件34。因此,如箭头A1所示从第一分隔部41与玻璃带G之间流入的还原性气氛如箭头A3所示在退火辊32A和引导构件34的下方流动,不易干扰从气体喷出喷嘴33喷出的氧化硫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提起工序和输送工序的期间,分析装置定期地将气体采集喷嘴45所采集的气体中的氧浓度等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部。
基于由气体采集喷嘴45采集的气体的检测结果,控制部驱动第一分隔部41的升降机构43,从而调节从输送路径R到第一分隔部41的分隔构件44的距离。例如,如果氧浓度的检测结果比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氧浓度的阈值大,则使分隔构件44上升,从而缩短从输送路径R到第一分隔部41的分隔构件44的距离。另一方面,如果氧浓度的检测结果比氧浓度的阈值小,则使分隔构件44下降,从而延长从输送路径R到第一分隔部41的分隔构件44的距离。
当输送工序结束并且在缓冷炉31中的玻璃带G的缓慢冷却结束时,制造出板状玻璃。需要说明的是,提起工序和输送工序连续进行,从而连续制造出板状玻璃。利用未图示的切割装置将缓慢冷却后的板状玻璃切割成所希望的尺寸。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和制造方法,由于具有第一分隔部41和第二分隔部47,能够利用还原性气氛将浮渣箱22内保持为正压,因此能够抑制浮渣箱22内的除去构件24A~24C的烧毁。
由于引导构件34以面向退火辊32A的方式配置,因此流入缓冷炉31内的还原性气氛以沿着退火辊32A和引导构件34的上游侧(-X侧)的面的方式流动,还原性气氛不易干扰从气体喷出喷嘴33喷出的氧化硫气体。因此,能够抑制在玻璃带G上缓冲膜的形成受到妨碍的情况。
引导构件34配置在退火辊32A的下方。由此,能够减少还原性气氛在退火辊32A的下方流动。另外,与将引导构件朝向上游侧(-X侧)的斜下方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一分隔部41与退火辊32A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使容纳退火辊32A和引导构件34的缓冷炉31在输送方向X上小型化。
由于引导构件34的下端部配置在比气体喷出喷嘴33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还原性气氛容易通过气体喷出喷嘴33的下方,能够使还原性气氛以更不易干扰从气体喷出嘴33喷出的氧化硫气体的方式流动。
退火辊32A与引导构件34的距离L1比引导构件34与缓冷炉31的底部的距离L2短。由此,还原性气氛不易在退火辊32A与引导构件34之间流动,而容易在引导构件34与缓冷炉31的底部之间流动。因此,能够以使得还原性气氛在引导构件34和缓冷炉31的底部之间流动、而不是在退火辊32A和引导构件34之间流动的方式进行引导。
通过制造装置1具有气体采集喷嘴45,能够采集气体采集喷嘴45周围的气体,并且例如通过分析装置分析该气体。
在制造方法中,基于由气体采集喷嘴45采集的气体的检测结果,调节从输送路径R到第一分隔部41的距离。因此,能够考虑气体采集喷嘴45所采集的气体的氧浓度等来控制从输送路径R到第一分隔部41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构件34也可以配置在比退火辊32A更靠上游侧(-X侧)的位置。
也可以将第二分隔部形成为像第一分隔部41一样的结构。而且,也可以基于由气体采集喷嘴45采集的气体的检测结果,调节从输送路径R到第二分隔部的距离。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3~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仅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具有排气部66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中的引导构件34。
排气部66在缓冷炉31内配置在比气体喷出喷嘴33更靠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的位置。排气部66配置在第一分隔部41与退火辊32A之间且输送路径R的下方。
如图4所示,排气部66具有狭缝箱67和孔箱68。狭缝箱67和孔箱68各自形成为外形为长方体的箱状。狭缝箱67和孔箱68各自沿轴向Y延伸。排气部66可以在缓冷炉31的轴向Y的整个宽度上配置。
在狭缝箱67的朝向上游侧(-X侧)的壁部的上端部形成有狭缝67a。狭缝67a沿轴向Y延伸,并且在狭缝箱67的轴向Y的整个长度上形成。
孔箱68配置在狭缝箱67的下方。孔箱68的上壁部与狭缝箱67的下壁部成为一体,从而构成隔离壁部69。隔离壁部69以厚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Z的方式配置。在隔离壁部69上形成有多个沿上下方向Z贯穿的通孔69a。多个通孔69a在轴向Y上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
在孔箱68的朝向轴向Y的面上连接有管道70的第一端部。管道70沿轴向Y贯穿缓冷炉31的侧壁。在管道70的第二端部连接有气泵等未图示的排气装置。
当驱动排气装置时,如箭头A11所示,管道70内的包含还原性气氛等的排出气体被抽吸至排气装置,并排出到缓冷炉31的外部。通过对管道70内进行抽吸,如箭头A12所示,排出气体从狭缝箱67向孔箱68通过多个通孔69a流动。在排气部66内,由于多个通孔69a中的压力损失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排气部66内流动的排出气体的流速在轴向Y上大致均匀。因此,如箭头A13所示,从狭缝箱67的狭缝67a被抽吸的排出气体的流速在轴向Y上大致均匀。
以这样的方式,从排气部66的狭缝67a沿轴向Y大致均匀地被抽吸的排出气体通过管道70和排气装置被排出到缓冷炉31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部只要配置在比气体排出喷嘴更靠上游侧(-X侧)的位置即可,可以配置在退火辊32A与退火辊32B之间或者配置在退火辊32B与退火辊32C之间。
另外,排气部的外形不限定于长方体的箱状,例如也可以是圆筒型。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在外管上形成有狭缝、并且在内管上形成有多个通孔的双圆筒型的排气部。而且,狭缝优选形成在纵剖视图中相对于铅垂方向形成-30~-60度的角度的位置。这是因为,例如当狭缝形成在相对于铅垂方向形成0度的角度的位置时,有可能抽吸存在于排气部的下游侧(+X侧)的氧化硫气体,从而排气部的管道发生腐蚀。另外,排气部优选具有能够将狭缝的位置向旋转方向变更的机构。
[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进行上述的提起工序。
接着,进行输送工序。在输送工序中,在比气体喷出喷嘴33更靠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的位置配置排气部66。在此情况下,如图3中箭头A1所示,从第一分隔部41与玻璃带G之间流入缓冷炉31的还原性气氛通过排气部66被排出到缓冷炉31的外部。如箭头A2所示,从第二分隔部47与玻璃带G之间流入的还原性气氛的一部分也经由在玻璃带G与缓冷炉31的侧壁之间形成的空间被抽吸到排气部66。
如以上所说明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和制造方法,利用排气部66排出从浮渣箱22流入缓冷炉31内的还原性气氛。因此,在抑制浮渣箱22内的除去构件24A~24C的烧毁的同时,能够抑制还原性气氛干扰从气体喷出喷嘴33喷出的气体,从而抑制在玻璃带G上缓冲膜的形成受到妨碍的情况。
此外,排气部66配置在输送路径R的下方。因此,从第一分隔部41与玻璃带G之间流入缓冷炉31内的还原性气氛在排气部66的附近流动,因此能够利用排气部66有效地排出还原性气氛。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部只要配置在比气体喷出喷嘴33更靠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的位置即可,可以配置在输送路径R的上方,也可以在形成于玻璃带G与缓冷炉31的侧壁之间的空间中配置在与输送路径R相同的上下方向Z的位置上。
另外,也可以像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2A一样,在第一分隔部41的分隔构件44的上表面形成槽44a,并且在该槽44a的底部配置排气部71。在该例中,如箭头A4所示,在第一分隔部41与玻璃带G之间流动的还原性气氛通过分隔构件44的槽44a被抽吸到排气部71。像这样,排气部71只要配置在比分隔构件44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的面44b更靠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X侧)的位置即可。
可以像图6所示的制造装置2B一样具有将缓冷炉31的底部与排气部77之间隔开的遮蔽板76。在该变形例中,排气部77形成为箱状。排气部77的开口77a设置在排气部77中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的端部,并朝向上游侧(-X侧)。例如,遮蔽板76与排气部77的底部连接,并且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朝向下游侧(+X侧)倾斜。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能够抑制如箭头A6所示氧化性气氛从缓冷炉31内的下游侧(+X侧)向上游侧(-X侧)流动而被抽吸到排气部77的开口77a,并且能够如箭头A1所示利用排气部77的开口77a更可靠地排出从第一分隔部41与玻璃带G之间流入缓冷炉31内的还原性气氛。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部77的开口77a也可以设置在排气部77的上方。另外,遮蔽板76也可以不像上述一样倾斜。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仅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
如图7所示,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中的第一分隔部41的分隔构件44(参照图1、图3)的结构不同以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相同的结构。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分隔构件44A上,在靠近玻璃带G的下表面的上部的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固定有耐热纤维片80。耐热纤维片80比玻璃带G的轴向Y的宽度(与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长,在从图7的输送方向X观察的侧视图中为长方形的片。但是,耐热纤维片80的形状不限于此。
耐热纤维片80由设置在分隔构件44A的上游侧(-X侧)的面上的片支撑部81支撑。耐热纤维片80至少在玻璃带G的轴向Y的整个宽度上设置,并且以面向玻璃带G的下表面的方式配置。耐热纤维片80的至少一部分根据需要通过使用螺栓等而被固定在片支撑部81上。由此,耐热纤维片80通过利用升降机构43(参照图1)进行的分隔构件44A的升降动作而与分隔构件44A一体地升降。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片支撑部81进行的耐热纤维片80的固定方式不限于上述片支撑部81,可以采用任意的固定方式。
固定在片支撑部81上的耐热纤维片80的上端80a优选比第一分隔部41的分隔构件44A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在此情况下,以耐热纤维片80的上端80a比分隔构件44A的上端更接近玻璃带G的下表面的方式配置。由此,在浮渣箱22与缓冷炉31之间相互连通的间隙因耐热纤维片80而变窄。即,在玻璃带G的下侧开口的间隙由从分隔构件44A的上端至玻璃带G的下表面的间隙t0缩小到耐热纤维片80的上端80a与玻璃带G下表面之间的间隙ta。
该间隙ta根据玻璃带G的制造条件等设定。另外,耐热纤维片80也可以与玻璃带G接触。在此情况下,即使在玻璃带G的下表面残留有异物,也能够通过耐热纤维片80除去该异物。
从分隔构件44A的上端到耐热纤维片80的上端80a的耐热纤维片80的突出高度h优选在5mm±2mm的范围内。通过耐热纤维片80从分隔构件44A的上端突出,能够防止在使分隔构件44A上升时分隔构件44与玻璃带G的接触。
耐热纤维片80优选为能够耐受750℃以上、特别是1000℃以上的温度的材质的纤维。具体而言,包括碳纤维、二氧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金属纤维等无机纤维,特别优选硬度低、不易损伤玻璃带G、而且排斥熔融锡的碳纤维。作为纤维片,优选毡状的片、织布或非纤维状的片。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使用碳纤维的毡状片(碳毡)、碳纤维的织布(碳布)等。耐热纤维片80也可以是包含两种以上不同材质的无机纤维的纤维片。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碳纤维而言,即使残留在玻璃带G的下表面上,也由于在比较高温的氧化气氛中、例如在缓冷炉31内的下游侧(+X侧)燃尽而消失,因此不会成为污渍等缺陷。
耐热纤维片80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为了具有柔软性,优选为5mm以上。厚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从对还原性气体的压力损失的观点出发,优选为3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20mm。在形成耐热纤维片时,可以仅使用毡状片、或者可以将多片织布、无纺布重叠,此外,还可以将毡状片和织布、无纺布组合。
[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上述提起工序之后进行输送工序。
在输送工序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分隔部41的分隔构件44A的上部的耐热纤维片80,限制还原性气氛向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X侧)的流动。
根据上述第一分隔部41,在玻璃带G的下侧开口的间隙因耐热纤维片80而变窄,浮渣箱22内的还原性气氛不易流入缓冷炉31内。另外,耐热纤维片80可以与玻璃带G接触,因此在使分隔构件44A上升时,可以容易地配置在更接近玻璃带G的位置。由此,能够将间隙ta设定得更窄。像这样,通过将耐热纤维片80设置在分隔构件44A的上部而使玻璃带G的下侧的开口的间隙变窄,能够抑制对在缓冷炉31内的玻璃带G上形成缓冲膜的处理造成影响。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8为变形例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图9为从上方观察图8所示的分隔构件44B和耐热纤维片80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如图9所示,本变形例的分隔构件44B为具有沿Y方向连续的波形的板材。耐热纤维片80与分隔构件44B的波形的顶部83接触并被固定在图8所示的片支撑部81上。
在分隔构件44B的上游侧(-X侧)与耐热纤维片80之间形成由波形产生的间隙85。即,在分隔构件44B的上游侧(-X侧)邻接的一对顶部83与配置在一对顶部83之间的下游侧(+X侧)的顶部87之间形成沿Z方向连续的间隙85。间隙85沿着Y方向形成为多列状。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8中箭头A7所示,还原性气氛通过间隙85向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X侧)流动。此时,通过适当地设定间隙85的大小(截面积),能够减小在玻璃带G的下表面侧产生的、还原性气氛向输送方向X的下游侧(+X侧)的流动,并且保持浮渣箱内的压力。另外,能够将想要从玻璃带G的轴向Y的一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迂回至输送方向X的上游侧(-X侧)的氧化性气氛的流动抑制到最小限度(例如,浮渣箱内的一部分区域中的氧浓度小于100ppm)。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85除了由波形的分隔构件44B形成以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在片支撑部81上设置使耐热纤维片80在上游侧(-X侧)远离分隔构件并固定的固定机构等适当的机构形成。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结构的变更、组合、删除等。此外,当然可以将在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分别适当组合来利用。
例如,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1可以具有排气部66,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2可以具有引导构件34。此外,也可以在适当地组合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而得到的结构中组合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
另外,耐热纤维片可以以面向玻璃带G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分隔部47、帘状物46A~46C的下部。由此,能够缩小在玻璃带G的上侧开口的间隙。
退火辊32A可以不与玻璃带G接触而配置在输送路径R的下方。也可以手动操作第一分隔部41的升降机构43。
另外,为了实施帘状物46A~46C的水平高度(高度)的管理、玻璃带G的裂纹的检测等,制造装置可以具有监控照相机。在这种情况下,在能够拍摄浮渣箱22内、缓冷炉31内的帘状物46A~46C或玻璃带G的位置设置监控照相机。而且,在制造装置的外部对监控照相机所拍摄的图像进行监控。
当管理帘状物46A~46C的水平高度时,帘状物46A~46C与玻璃带G的距离保持恒定,在帘状物46A~46C与玻璃带G的间隙中流动的还原性气氛的流量变得恒定,能够使玻璃带G的品质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尽可能缩小上述距离,从而减少还原性气氛的流量。
另外,为了管理第二分隔部47的水平高度(高度),制造装置可以具有监控照相机。
本申请基于2018年5月1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8-095629),其内容作为参考被援引到本申请中。
标号说明
1、2、2A、2B、3 制造装置(浮法玻璃制造装置)
11 浮抛窑
21 热处理炉
22 浮渣箱
23A、23B、23C 提升辊
31 缓冷炉
32A、32B、32C 退火辊
33 气体喷出喷嘴
34 引导构件
41 第一分隔部
44、44A、44B 分隔构件
44b 面
45 气体采集喷嘴
46A、46B、46C 帘状物
47 第二分隔部
49 板构件
50、51 夹持部
66、71、77 排气部
76 遮蔽板
80 耐热纤维片
81 片支撑部
G 玻璃带
L1、L2 距离
M 熔融金属
R 输送路径

Claims (18)

1.一种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具有:
浮抛窑,所述浮抛窑在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和
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
所述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热处理炉具有:
浮渣箱,所述浮渣箱具有将所述玻璃带提起的多个提升辊;
缓冷炉,所述缓冷炉具有输送所述玻璃带的多个退火辊;
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
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分隔部一起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
气体喷出喷嘴,所述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和
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面向所述多个退火辊中的任意一个退火辊的方式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退火辊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的下方,并且
所述气体喷出喷嘴配置在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与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起第二个所述退火辊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构件的下端部配置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下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退火辊与所述引导构件的距离比所述引导构件与所述缓冷炉的底部的距离短。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热处理炉具有排气部,所述排气部配置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7.一种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具有:
浮抛窑,所述浮抛窑在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和
热处理炉,所述热处理炉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
所述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热处理炉具有:
浮渣箱,所述浮渣箱具有将所述玻璃带提起的多个提升辊;
缓冷炉,所述缓冷炉具有输送所述玻璃带的多个退火辊;
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
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一分隔部一起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
气体喷出喷嘴,所述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和
排气部,所述排气部配置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排气部配置在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分隔部具有以面向所述输送路径的方式配置的分隔构件,并且
所述排气部配置在比所述分隔构件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面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排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热处理炉具有遮蔽板,所述遮蔽板将所述缓冷炉的底部与所述排气部之间隔开。
12.如权利要求1~3、7、8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热处理炉具有气体采集喷嘴,所述气体采集喷嘴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端部。
13.如权利要求1~3、7、8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分隔部为悬挂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外壁上的帘状物,
所述帘状物具有板构件和一对夹持部,并且
所述一对夹持部以将所述板构件夹在中间的方式支撑所述板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3、7、8中任一项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上部设置有面向所述玻璃带的下表面的耐热纤维片,
所述耐热纤维片在与上下方向和所述输送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的所述玻璃带的整个宽度上设置,并且所述耐热纤维片以所述耐热纤维片的上端比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端更接近所述玻璃带的下表面的方式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其中,所述耐热纤维片为包含碳纤维的毡状的纤维片。
16.一种浮法玻璃制造方法,其中,在浮抛窑中的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并在热处理炉中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所述浮法玻璃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处理炉中,在浮渣箱中使用多个提升辊将所述玻璃带提起,并且在缓冷炉中使用多个退火辊输送所述玻璃带,
利用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
利用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并且
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以面向所述多个退火辊中的任意一个退火辊的方式配置引导构件。
17.一种浮法玻璃制造方法,其中,在浮抛窑中的熔融金属上成形出玻璃带,并在热处理炉中将所述玻璃带缓慢冷却,所述浮法玻璃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热处理炉中,在浮渣箱中使用多个提升辊将所述玻璃带提起,并且在缓冷炉中使用多个退火辊输送所述玻璃带,
利用第一分隔部和第二分隔部将输送所述玻璃带的输送路径夹在中间,所述第一分隔部设置在所述玻璃带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的所述提升辊与所述输送方向的最上游的所述退火辊之间,并且配置在所述热处理炉的底部;所述第二分隔部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方,
利用气体喷出喷嘴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方向所述输送路径喷出氧化硫气体,并且
在比所述气体喷出喷嘴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排气部。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浮法玻璃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热处理炉中,基于由配置在所述第一分隔部的上部的气体采集喷嘴采集的气体的检测结果,调节从所述输送路径到所述第一分隔部的距离或从所述输送路径到所述第二分隔部的距离。
CN201980032194.4A 2018-05-17 2019-05-13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119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5629 2018-05-17
JP2018095629 2018-05-17
PCT/JP2019/019006 WO2019221084A1 (ja) 2018-05-17 2019-05-13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9044A CN112119044A (zh) 2020-12-22
CN112119044B true CN112119044B (zh) 2022-08-30

Family

ID=68540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2194.4A Active CN112119044B (zh) 2018-05-17 2019-05-13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0679B2 (zh)
EP (1) EP3795544A4 (zh)
JP (1) JP7207407B2 (zh)
KR (1) KR20210010458A (zh)
CN (1) CN112119044B (zh)
WO (1) WO20192210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1487B2 (ja) * 2020-01-15 2023-04-04 Agc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JP7404881B2 (ja) * 2020-01-15 2023-12-26 Agc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及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CN112830686A (zh) * 2021-01-21 2021-05-25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浮法玻璃表面硫膜控制装置及方法
KR20230126191A (ko) 2022-02-22 2023-08-29 에이지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제조 장치
CN116119911A (zh) * 2022-12-29 2023-05-16 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端浮法玻璃的退火窑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6542A (zh) * 2008-06-06 2011-05-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平板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CN102108006A (zh) * 2009-12-25 2011-06-2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退火炉
WO2013061793A1 (ja) * 2011-10-28 2013-05-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レアーロール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CN104261655A (zh) * 2014-09-17 2015-01-07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
JP2016020282A (ja) * 2012-11-16 2016-02-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板ガラス製造装置、フロート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CN105384326A (zh) * 2014-09-01 2016-03-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气氛分隔装置、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96106E (fr) * 1964-04-11 1972-05-19 Libbey Owens Ford Co Procédé de manutention du verre plat.
US3754880A (en) * 1971-09-09 1973-08-28 Ppg Industries Inc Changing lift out rolls supporting a continuous ribbon og glass
BE786112A (zh) * 1971-10-12 1973-01-11 Glaverbel
FR2570690B1 (fr) * 1984-09-25 1986-12-26 Saint Gobain Vitrage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extraction d'un ruban de verre a la sortie d'un four de flottage et verre plat obtenu
JP5120261B2 (ja) * 2006-12-08 2013-01-16 旭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09495B4 (de) * 2007-02-27 2010-05-27 Schott Ag Drossbox
WO2008120535A1 (ja) * 2007-04-03 2008-10-09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板ガラスの緩衝層形成装置及び板ガラスの製造設備
JP5446819B2 (ja) * 2009-12-14 2014-03-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KR101377540B1 (ko) * 2010-05-31 2014-03-2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플로트 유리 리본 서냉 장치 및 방법
KR101223395B1 (ko) * 2010-11-18 2013-01-16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리판의 제조 장치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KR20150032936A (ko) * 2012-06-15 2015-03-31 아사히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판 유리의 제조 장치 및 판 유리의 제조 방법
JP2016011214A (ja) * 2012-10-31 2016-01-21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と製造装置
JP6377604B2 (ja) * 2013-03-19 2018-08-22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及び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
CN105683101B (zh) * 2013-10-31 2018-04-10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槽用锡合金浴、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以及浮法玻璃
JP2017030978A (ja) * 2013-12-18 2017-02-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フロートガラス製造方法
DE102014203564B4 (de) * 2014-02-27 2018-05-03 Schott Ag Float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loatglasscheibe und Floatglasscheibe
JP6536427B2 (ja) * 2015-04-21 2019-07-03 Agc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装置、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2018095629A (ja) 2016-12-16 2018-06-21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新規化合物、並びに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心筋細胞増殖誘導剤及び心筋の機能障害を伴う疾患の治療剤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6542A (zh) * 2008-06-06 2011-05-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平板玻璃的制造装置及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JP5387920B2 (ja) * 2008-06-06 2014-01-15 旭硝子株式会社 板ガラスの製造装置及び板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CN102108006A (zh) * 2009-12-25 2011-06-2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的退火炉
WO2013061793A1 (ja) * 2011-10-28 2013-05-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レアーロール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ガラス板製造装置
JP2016020282A (ja) * 2012-11-16 2016-02-04 旭硝子株式会社 フロート板ガラス製造装置、フロート板ガラス製造方法
CN105384326A (zh) * 2014-09-01 2016-03-09 旭硝子株式会社 气氛分隔装置、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及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CN104261655A (zh) * 2014-09-17 2015-01-07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浮法玻璃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07407B2 (ja) 2023-01-18
CN112119044A (zh) 2020-12-22
US11760679B2 (en) 2023-09-19
EP3795544A1 (en) 2021-03-24
KR20210010458A (ko) 2021-01-27
JPWO2019221084A1 (ja) 2021-07-08
US20210061697A1 (en) 2021-03-04
WO2019221084A1 (ja) 2019-11-21
EP3795544A4 (en) 2022-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19044B (zh)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KR101383603B1 (ko)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KR102147684B1 (ko) 플로트 유리의 제조 방법과 제조 장치
KR100812753B1 (ko) 유리 리본 지지 장치
CN113195182B (zh) 玻璃板制造方法以及玻璃板制造装置
KR101383955B1 (ko)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의 냉각 레어
KR20120086747A (ko) 유리판의 제조 장치 및 유리판의 제조 방법
KR101038404B1 (ko) 유리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JP6536427B2 (ja) 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装置、フロート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KR101772060B1 (ko) 판유리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JP5055876B2 (ja) ガラスリボンの冷却方法及びその冷却装置
KR101772059B1 (ko) 판유리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US8266925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oat glass
KR20210092133A (ko)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방법
KR102530405B1 (ko) 플로트 유리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US3188192A (en)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ly drawing sheet glass
JP2000239035A (ja) ガラスリボンの搬送方法及び装置
CN114364823B (zh) 炉鼻密封装置
KR20160119497A (ko) 플로트 유리의 제조 장치
JP4880978B2 (ja) 金属帯熱処理炉内のロール異物噛み込み防止方法及び装置
JP4561614B2 (ja) 圧延材の保持装置
CN116457312A (zh) 玻璃物品的制造装置
CN115572045A (zh) 浮法玻璃制造装置和浮法玻璃制造方法
JP2017067545A (ja) 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装置
GB2124206A (en) Manufacturing drawn sheet gla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