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984B - 扶手倾斜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扶手倾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18984B CN112118984B CN201980006066.2A CN201980006066A CN112118984B CN 112118984 B CN112118984 B CN 112118984B CN 201980006066 A CN201980006066 A CN 201980006066A CN 112118984 B CN112118984 B CN 1121189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tchet
- housing
- armrest
- bracket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67—Angle adjus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5—Reducing production costs, e.g. by redesig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7—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倾斜装置,该扶手倾斜装置通过包括以下部件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缩减:壳体;轴,其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支架,其安装为与轴互锁;第一棘轮,其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支架旋转;第二棘轮,其固定在壳体上并与第一棘轮啮合;锁定弹簧,其安装在支架与第一棘轮之间,使得相对于支架的旋转,第一棘轮的齿依次与第二棘轮的齿啮合;以及板弹簧,其安装在壳体的内侧表面与支架之间,以便沿轴的轴向方向施加弹性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倾斜装置,其具有数量减少的所需组件,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缩减,同时能够以各种角度使扶手倾斜。
背景技术
在韩国专利注册号10-0554450中已公开了扶手倾斜装置的相关技术。
在韩国专利注册号10-0554450中公开的用于汽车的扶手包括:支承梁;第一齿轮部件,其经由旋转轴连接到支承梁;第二齿轮部件,其与第一齿轮部件啮合,以允许支承梁以预定角度旋转;以及防震器,其安装在旋转轴处,以防止支承梁震动。防震器防止旋转轴从支承梁和第一齿轮部件脱落,还用于防止支承梁反向旋转。
然而,由于韩国专利注册号10-0554450的防震器包括:第一防震器和第二防震器,它们是凸轮类型;压缩弹簧,其配置为按压第二防震器,以防止支承梁反向旋转并防止支承梁在旋转方向上震动;以及支撑板,其配置为阻挡压缩弹簧的一侧,所以其缺点在于防震器的配置复杂并且车辆的长度在宽度方向上增加。
[相关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
韩国专利注册号10-055445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发明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扶手倾斜装置,所述扶手倾斜装置使用安装在支架与壳体内侧面之间的板弹簧,以便沿轴的轴向方向施加弹性力,由此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使该装置缩减。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倾斜装置包括:壳体,其安装在座椅或扶手上;轴,其安装在座椅和扶手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支架,其安装为与轴互锁;第一棘轮,其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支架旋转;第二棘轮,其固定在壳体上并与第一棘轮啮合;锁定弹簧,其安装在支架与第一棘轮之间,使得相对于支架的旋转,第一棘轮的齿依次与第二棘轮的齿啮合;以及板弹簧,其安装在壳体的内侧面与支架之间,以便沿轴的轴向方向施加弹性力。
具有波形状的弹性部分可以形成在板弹簧的一侧处。
耦合突起可以设置在壳体和第二棘轮处,并且壳体和第二棘轮可以通过耦合突起彼此耦合,该耦合突起形成为从一个侧表面突出到另一个侧表面。
第二棘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棘轮,并且棘轮可以通过耦合突起彼此耦合。
第一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二棘轮的一侧处,该第一突起配置为使第一棘轮相对于支架旋转的移动停止,并且,第二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二棘轮的另一侧处,该第二突起配置为使第一棘轮由于支架旋转完全偏离第二棘轮。
弹性部分可以安装成与壳体的内侧表面接触,并且锁定台阶可以形成在壳体的内侧表面处,该锁定台阶配置为使弹性部分的旋转停止。
壳体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和耦合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并且焊接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二壳体处,使得焊接部分和第一壳体焊接到彼此上,该焊接部分配置为包围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
有益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扶手倾斜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相对于壳体能够旋转的轴、安装为与轴互锁的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与壳体的内侧表面之间以便沿轴的轴向方向施加弹性力的板弹簧,可以防止轴和支架相对于壳体沿轴向方向移动。此外,由于板弹簧,所述装置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缩减。
由于形成在板弹簧的一侧处以便与壳体的内侧表面接触的弹性部分,板弹簧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最小化。
由于与轴互锁的板弹簧和形成在壳体的内侧表面以使弹性部分的反向旋转停止的锁定台阶,当与轴连接的扶手被提升到预定高度或更高时,扶手可以固定在轴的旋转方向上。此外,由于弹性部分和锁定台阶,所述装置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缩减。
由于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支架旋转的第一棘轮和固定在壳体上并与第一棘轮啮合的第二棘轮,可以调整扶手的角度。
由于配置为沿第一棘轮与第二棘轮啮合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锁定弹簧,第一棘轮的齿可以依次与第二棘轮的齿啮合,并且可以防止第一棘轮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此外,由于锁定弹簧,所述装置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缩减。
由于形成为在壳体和第二棘轮处从一个侧表面突出到另一个侧表面的耦合突起,壳体和第二棘轮可以彼此耦合而不需要单独的组件。
第二棘轮可以设置成多个棘轮,并且棘轮可以彼此耦合而不需要单独的组件。
只要通过改变第二棘轮的齿数,就可以自由改变倾斜级数。
通过在第二棘轮的两侧处形成突起,可以使第一棘轮相对于支架旋转的移动停止,或者可以使第一棘轮向后倾斜,使得第一棘轮完全偏离第二棘轮。
在壳体中,因为第一壳体和设置在第一壳体后部分处的第二壳体部分地焊接到彼此上,所以可以增加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耦合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倾斜部分的前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倾斜部分的前分解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倾斜部分的后分解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第一状态的前透视图,其中扶手位于最下端。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第一状态的后视图(不包括第二壳体)。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处于第一状态的板弹簧和第二壳体的前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前透视图,其中扶手正在进行多阶段调整。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第二状态的后视图(不包括第二壳体)。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第三状态的前透视图,其中扶手完全抬起。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第三状态的后视图(不包括第二壳体)。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处于第三状态的板弹簧和第二壳体的前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处于第三状态的板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平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处于第四状态的板弹簧和第二壳体的平面图,其中板弹簧偏离第二壳体的锁定台阶。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第五状态的后视图(不包括第二壳体),其中为了使扶手返回到第一状态,旋转扶手直到第一棘轮与第二棘轮的一侧接触。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前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对于下文将描述的本发明的配置中与相关技术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应当参考上述相关技术,并且将省略对相同配置的详细描述。
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仅用于提及特定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单数表达包括复数表达。
本文使用的术语“包括”具体化了特定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并且不排除存在添加其他特定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组的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前后方向是车辆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是车辆的纵向方向,而上下方向是车辆的高度方向。
将基于设置在驾驶员右侧处的扶手来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的后表面由倾斜部分100、安装在倾斜部分100的后部分处的座椅200和安装在倾斜部分100的前部分处的扶手300形成。
如图2所示,倾斜部分100包括壳体和轴120,所述轴安装成穿过壳体并相对于壳体是可旋转的。壳体包括第一壳体110和安装在第一壳体110的后部分处的第二壳体180。
在图3和图4中更详细地示出了倾斜部分100。
倾斜部分100包括:支架130,其安装成与轴120互锁;第一棘轮140,其安装成相对于支架130是可旋转的;第二棘轮150,其固定到壳体并与第一棘轮140啮合;锁定弹簧160,其安装在支架130与第一棘轮140之间,使得相对于支架130的旋转,第一棘轮140的齿依次与第二棘轮150的齿啮合;以及板弹簧170,其配置为在轴120的轴向方向上施加弹性力使得支架130不相对于壳体移动。
第一壳体110包括壳体中心部分111、在壳体中心部分111的左侧处形成的第二棘轮安装部分114和在壳体中心部分111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形成的壳体耦合部分116。
其中设置有(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支架130、第一棘轮140和第二棘轮150的内部空间111a形成在壳体中心部分111的后部分处。
第一轴插入槽112形成在壳体中心部分111的中心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第一轴插入槽112以圆形形状形成。
轴支撑部分113沿第一轴插入槽112的周边形成,以便向前突出。
由于轴支撑部分113,防止插入第一轴插入槽112中的轴120在径向方向上震动。
第二棘轮安装部分114以弧形板的形式形成。
多个第一耦合部分115形成在第二棘轮安装部分114处,以便从前表面突出到后表面。
即,在第一耦合部分115的前部分中形成槽,而在第一耦合部分115的后部分处形成突起。第一耦合部分115的槽以第一耦合部分115的突起可以装配在其中的形式形成。
更具体地,壳体耦合部分116形成为在壳体中心部分111的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和右下侧处以三角形状突出。壳体耦合部分116以板的形式形成。
第一耦合槽117形成在每个壳体耦合部分116的三角形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
壳体耦合突起118形成在壳体耦合部分116中的第一耦合槽117的内部分处,壳体耦合部分116设置在壳体中心部分111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处。壳体耦合突起118形成为从前表面突出到后表面。
轴120整体以圆柱形状形成。
轴120包括:扶手连接部分121,其暴露在第一壳体110的前部;锁定部分122,其形成在扶手连接部分121的后部分处;齿轮部分123,其形成在锁定部分122的后部分处;和壳体装配部分125,其形成在齿轮部分123的后部分处,并耦合到第二壳体180。
扶手连接部分121的直径形成为小于或类似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轴插入槽112的直径。
扶手安装槽124形成在扶手连接部分121的周边部分的前部分处沿轴向方向的顶部、底部、左侧和右侧处。
由于扶手安装槽124,在扶手连接部分121的前部分处形成四个角,并且由于这些角,防止扶手连接部分121和扶手300连接到其上的部分的空转。
锁定部分122以盘的形状形成。
锁定部分122的直径形成为大于扶手连接部分121的直径。由于锁定部分122,当轴120从后向前装配到第一壳体110时,防止轴120从第一壳体110向前偏移。
齿轮部分123以小齿轮的形状形成。齿轮部分123的齿形成为不包括一对彼此面对的齿。
由于没有形成齿的部分,在倾斜部分100的组装期间,始终可以在相对于轴120的相同位置处组装支架130和板弹簧170(将在下文中描述)。
壳体装配部分125的直径形成为小于齿轮部分123的齿的内径。壳体装配部分125装配在第二壳体180的第二轴插入槽181中(将在下文中描述)。
因此,当轴120从前向后装配到第二壳体180时,防止轴120从第二壳体180向后偏移。
支架130包括:两个支撑板131,它们并排设置在彼此前后,和连接板138,其配置为将两个支撑板131的右侧彼此连接。
齿轮部分安装槽132形成在每个支撑板131的上部分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齿轮部分安装槽132的形状形成为与齿轮部分123的形状相似或相同。
轴120的齿轮部分123插入两个支撑板131的齿轮部分安装槽132中。
因此,设置在前面的支撑板131的前表面与轴120的锁定部分122的后表面接触,并且轴120的壳体装配部分125突出到设置在后面的支撑板131的后表面的外侧。
此外,支架130和轴120彼此牢固地耦合,使得根据轴120的旋转,支架130可以通过与轴120互锁而旋转,而不空转。
第一铆钉插入槽133形成在设置在前面的支撑板131的下部分处。铆钉190的主体插入第一铆钉插入槽133中。
铆钉190由主体、头部和端部形成,头部形成有比主体直径大的直径,端部形成有比主体直径小的直径。
铆钉190的头部可以插入其中的锁定槽形成在第一铆钉插入槽133的前部分中。
第二铆钉插入槽135形成在设置在后面的支撑板131的下部分处。第二铆钉插入槽135设置成与第一铆钉插入槽133共线。铆钉190的端部插入第二铆钉插入槽135中。
第一锁定弹簧安装槽134形成在设置在后面的支撑板131的左侧的下部分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
第一突起136形成在设置在前面的支撑板131的左侧的上部分处。第一突起136形成为向左突出。
第二突起137形成在设置在后面的支撑板131的左侧的上部分处。第二突起137形成为向左延伸然后向前弯曲。第二突起137形成为使得第二突起137的前表面和第一突起136的后表面彼此间隔开预定的间隔。
因此,支撑板131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
第一棘齿141形成在第一棘轮140的左侧处。
第三铆钉插入槽142形成在第一棘轮140的右侧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
第三铆钉插入槽142的直径形成为与第一铆钉插入槽133的直径相似或相同,使得铆钉190的主体插入第三铆钉插入槽142中。
由于铆钉190插入第一铆钉插入槽133、第二铆钉插入槽135和第三铆钉插入槽142,第一棘轮140耦合到支架130。
在第三铆钉插入槽142的周边处形成间隔突起143,以便从其向前和向后突出。
从形成在第一棘轮140的前部分处的间隔突起143的前表面到形成在第一棘轮140的后部分处的间隔突起143的后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类似于两个支撑板131之间的距离。
间隔突起143形成为与支架130的两个支撑板131的内侧表面接触。
因此,第一棘轮140和支撑板131彼此接触的区域减小,使得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并且在第一棘轮140的后表面与支撑板131之间形成空间,使得将在下文描述的锁定弹簧160可以安装在该空间中。
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144形成在第一棘轮140的左侧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
从第三铆钉插入槽142的中心到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144的中心的距离形成为大于从支架130的第二铆钉插入槽135的中心到第一锁定弹簧安装槽134的中心的距离。
第二棘轮150以C形板的形状形成。
第二棘轮150包括:固定部分151,其安装在第一壳体110或第二壳体180处;第一锁定部分154,其形成在固定部分151的上部分处,以便向右突出;和第二锁定部分155,其形成在固定部分151的下部分处,以便向右突出。
固定部分151以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二棘轮安装部分114类似的形式形成。
多个第二耦合部分152形成在固定部分151处,以便从前表面突出到后表面。第二耦合部分152设置成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耦合部分115共线,并且形成为与第一耦合部分115相同或相似。
因此,第一耦合部分115的突起和第二耦合部分152的槽可以彼此耦合。
此外,第二耦合部分152可以用于耦合不同的第二棘轮150。
在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棘轮150彼此耦合。
彼此耦合的第二棘轮150的前后长度形成为小于支架130的两个支撑板131之间的间隔。
第二棘齿153形成在固定部分151的右侧处。第二棘齿153可以形成为与第一棘轮140的第一棘齿141啮合。
第二棘齿153的一个侧表面形成为具有与支架130逆时针旋转时第一棘轮140的移动方向类似的坡度,并且第二棘齿153的另一个侧表面形成为具有与支架130顺时针旋转时第一棘轮140的移动方向几乎垂直的坡度。
由于第二棘齿153的形状,当支架130逆时针旋转时,第一棘齿141沿第二棘齿153的表面滑动,并且当支架130顺时针旋转时,第一棘齿141的前进方向被第二棘齿153阻挡,并因此使支架130的旋转停止。
即,防止扶手300的反向旋转。
通过调整第二棘齿153的数量,可以调整扶手300的倾斜级数。
锁定弹簧160以弧形形状形成,其中在上部分处形成开口。
向后弯曲的第一弯曲部分161形成在锁定弹簧160的一端处,并且向前弯曲的第二弯曲部分162形成在锁定弹簧160的另一端处。
第一弯曲部分161插入支架130的第一锁定弹簧安装槽134中,并且第二弯曲部分162插入第一棘轮140的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144中。
由于这样的锁定弹簧160,在第一棘轮140围绕第三铆钉插入槽142朝第一锁定弹簧安装槽134旋转的状态下,第一棘轮140安装在支架130处。
当第一棘轮140安装在支架130与第二棘轮150之间时,锁定弹簧160的第一弯曲部分161与第二弯曲部分162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大于第一锁定弹簧安装槽134与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144之间的间隔。
因此,推动第一棘轮140的弹性力作用在锁定弹簧160上。
关于穿过支架130的第二铆钉插入槽135的中心并穿过第一锁定弹簧安装槽134的中心的轴,其中第一棘轮140的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144相对远离支架130的齿轮部分安装槽132的段将被称为“第一段”,并且,其中第一棘轮140的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144相对靠近支架130的齿轮部分安装槽132的段将被称为“第二段”。
在第一段中,弹性力沿第一棘轮140与第二棘轮150啮合的方向作用在锁定弹簧160上,并且在第二段中,弹性力沿第一棘轮150与第二棘轮150分离的方向作用在锁定弹簧160上。
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存在过渡段,其中作用在锁定弹簧160上的弹性力的方向保持现有的方向。
板弹簧170以圆形板的形状形成。
齿轮部分装配槽171形成在板弹簧170的中心部分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齿轮部分装配槽171的形状形成为与轴120的齿轮部分123的形状相似或相同。
因此,板弹簧170和轴120彼此更牢固地耦合,使得根据轴120的旋转,板弹簧170可以通过与轴120互锁而旋转,而不空转。
弹性部分172形成在板弹簧170的一侧处。
弹性部分172形成为从板弹簧170的一侧沿板弹簧170的切向方向延伸,然后沿板弹簧170的周边延伸预定距离。
弹性部分172形成为使得弹性部分172的内周表面和板弹簧170的外周表面以预定间隔彼此间隔开。
即,弹性部分172的自由端可以沿前后方向弹性变形。
弹性部分172从前面到后面以弯曲的波形状形成。
即,弹性部分172的一部分比板弹簧170的后表面更向后突出,并且,弹性部分172的弯曲部分可以沿前后方向弹性变形。
板弹簧170安装在支架130与第二壳体180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仅弹性部分172的后表面与第二壳体180接触。即,由于弹性部分172,板弹簧170与第二壳体180之间的摩擦力最小化。
由于板弹簧170的弹性力,支架130接收向前的力,并且因此,轴120的锁定部分122附着在第一壳体110的后表面上。
第二壳体180整体以与第一壳体110的形状相似或相同的板的形式形成。
第二轴插入槽181形成在第二壳体180的中心中,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第二轴插入槽181形成为使得轴120的壳体装配部分125可以装配在其中。
锁定台阶182形成在第二壳体180的上部分处,以便向前突出。
锁定台阶182以弧形形状形成,该弧形形状以第二轴插入槽181作为中心。
如图13所示,锁定台阶182的左侧部分具有陡坡,而其右侧部分具有缓坡。锁定台阶182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用曲线连接。
因此,当安装在第二壳体180的前部分处的板弹簧170逆时针旋转时,板弹簧170的弹性部分172通过沿锁定台阶182的缓坡移动而平滑地移动。
另一方面,当弹性部分172设置在锁定台阶182的左侧时,由于锁定台阶182的陡坡,使得板弹簧170变得难以顺时针旋转。即,弹性部分172可以穿过锁定台阶182,并且仅当用户施加一定强度或更大的力时,板弹簧170才可以顺时针旋转。
第二耦合槽183形成在第二壳体180的左上侧、右上侧、左下侧和右下侧处,以便在前后方向穿过其中。
第二耦合槽183设置成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耦合槽117共线。
由于插入第一耦合槽117和第二耦合槽183中的铆钉(未示出),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80可以安装在座椅200上。
装配槽184形成在设置在第二壳体180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处的第二耦合槽183的内侧处。装配槽184形成为使得其前表面是打开的。
第一壳体110的壳体耦合突起118可以插入装配槽184中,并且因此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80可以彼此耦合。
第二棘轮盖185形成在第二壳体180的左侧处。
第二棘轮盖185以弧形板的形式形成。
第二棘轮固定板187形成在第二棘轮盖185的上部分和下部分处,以便向前突出。
第二棘轮固定板187与第一壳体110的第二棘轮安装部分1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
第二棘轮固定板187与第二棘轮1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
多个第三耦合部分186形成在第二棘轮盖185处,以便在前后方向上穿过其中。第三耦合部分186设置成与第二耦合部分152共线,并且以第二耦合部分152的突起可以装配在其中的形式形成。
因此,第二耦合部分152的突起和第三耦合部分186可以彼此耦合。
第二棘轮固定板187的内侧面和第二棘轮安装部分114的外侧面可以焊接到彼此上,使得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80彼此牢固地耦合。
此外,第二棘轮150可以牢固地耦合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80。防止了以下现象:由于扶手300的旋转而施加到第二棘轮150上的振动导致壳体与第二棘轮150之间的耦合或第二棘轮150之间的耦合松动。
下文,将参考图5至图15描述扶手倾斜装置的操作过程。
如图5所示,扶手300的自由端设置在最下端处的状态被称为“第一状态”。
在图5至图7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一状态。
在第一状态中,如图6所示,第一棘轮140的第一棘齿141与第二棘轮150的第二棘齿153的最上部分啮合。
此外,如图7所示,板弹簧170的弹性部分172与第二壳体180的锁定台阶182间隔开,并且设置在锁定台阶182的右侧处。
在这种情况下,当以预定角度提升扶手300时,轴120随扶手300而旋转,并且随轴120的旋转,安装在轴120处的支架130和板弹簧170旋转。
在扶手300以如上所述的预定角度提升的同时执行多阶段调整的状态被称为“第二状态”。
在图8和图9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二状态。
在第二状态中,当轴120逆时针旋转时,由于支架130随轴120而旋转,第一棘轮140也随支架130而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锁定弹簧160因弹性力而将第一棘轮140推向第二棘轮150,因此第一棘轮140的第一棘齿141依次与第二棘轮150的第二棘齿153啮合。
在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扶手300可以以预定角度多阶段调整。扶手300可以通过四个阶段来多阶段调整,不包括第一状态下扶手300的位置。
预定角度最小为2°,而最大为10°。
因为由于第二棘齿153的形状使扶手300的反向旋转停止,因此当在第二状态下调整扶手300的力消除时,扶手300保持其由多阶段调整产生的位置。
图9是示出扶手300已达到多阶段调整的最后阶段的状态的状态图。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棘轮140的第一棘齿141与第二棘轮150的第二棘齿153的最下部分啮合。
在这种状态下,当扶手300被完全提升时,扶手300比图10所示的座椅200的前表面更向后倾斜。这种状态被称为“第三状态”。
在图10至图13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三状态。
如图9所示,当扶手300在第一棘齿141与第二棘齿153的最下部分啮合的状态下被提升时,第一棘轮140被第二棘轮150的第二锁定部分155阻挡,并且不能随支架130旋转。
因此,第一棘轮140围绕安装在支架130处的铆钉190沿与支架1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当第一棘轮140旋转预定角度或更多时,锁定弹簧160的弹性力的方向被改变,并且,第一棘轮140沿第一棘轮140的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144由于锁定弹簧160而变得更接近支架130的齿轮部分安装槽132的方向被推动。即,第一棘轮140被折叠,使得第一棘轮140与支架130形成L形。
因此,由于第一棘轮140与第二锁定部分155间隔开,所以第一棘轮140随支架130而旋转,并且偏离第二锁定部分155。
如图11所示,当第一棘轮140偏离第二棘轮150时,扶手300旋转,直到支架130与第一壳体110的内侧表面接触。
由于锁定弹簧160的弹性力,第一棘轮140保持当第一棘轮140偏离第二锁定部分155时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和图13所示,板弹簧170的弹性部分172穿过第二壳体180的锁定台阶182,并且设置在锁定台阶182的左侧处。
因此,除非对扶手300施加一定强度或更大的力,否则扶手300保持其在第三状态的位置而不向下移动。
扶手300由于向其施加一定强度或更大的力而向下移动的状态被称为“第四状态”。
在图14中详细地示出了第四状态。
当处于第三状态的扶手300降低时,板弹簧170随轴120顺时针旋转,并且如图14所示,板弹簧170的弹性部分172偏离第二壳体180的锁定台阶182,并且设置在锁定台阶182的右侧处。
为了使扶手300返回第一状态,扶手300降低,直到第一棘轮140与第二棘轮150的第一锁定部分154接触的状态被称为“第五状态”。
在图15中详细地示出了第五状态。
如图15所示,由于第一棘轮140保持当第一棘轮140偏离第二锁定部分155时的状态,所以第一棘齿141和第二棘齿153以预定间隔间隔开。
因此,第一棘轮140不是与第二棘轮150啮合,而是顺时针旋转,直到第一棘轮140与第二棘轮150的第一锁定部分154接触。
当在第五状态下降低扶手300时,由于第一棘轮140被第二棘轮150的第一锁定部分154阻挡,所以第一棘轮140围绕安装在支架130处的锁定弹簧160逆时针旋转,然后与第二棘轮150啮合。即,扶手30返回第一状态。
下文,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
将省略对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配置的详细描述。
如图16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扶手倾斜装置中,倾斜部分100'的壳体安装在扶手300'处,并且倾斜部分100'的轴安装在座椅200'处。
已经参考其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在以下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范围之内,以各种方式修改或改变本发明。
【附图标记描述】
100:倾斜部分
200:座椅
300:扶手
110:第一壳体,111:壳体中心部分
111a:内部空间,112:第一轴插入槽
113:轴支撑部分,114:第二棘轮安装部分
115:第一耦合部分,116:壳体耦合部分
117:第一耦合槽,118:壳体耦合突起
120:轴,121:扶手连接部分
122:锁定部分,123:齿轮部分
124:扶手安装槽,125:壳体装配部分
130:支架,131:支撑板
132:齿轮部分安装槽
133:第一铆钉安装槽
134:第一锁定弹簧安装槽
135:第二铆钉安装槽
136:第一突起,137:第二突起
138:连接板
140:第一棘轮,141:第一棘齿
142:第三铆钉安装槽,143:间隔突起
144:第二锁定弹簧安装槽
150:第二棘轮,151:固定部分
152:第二耦合部分,153:第二棘齿
154:第一锁定部分,155:第二锁定部分
160:锁定弹簧,161:第一弯曲部分
162:第二弯曲部分
170:板弹簧,171:齿轮部分装配槽
172:弹性部分
180:第二壳体,181:第二轴插入槽
182:锁定台阶,183:第二耦合槽
184:装配槽,185:第二棘轮盖
186:第三耦合部分,187:第二棘轮固定板
190:铆钉
Claims (7)
1.一种扶手倾斜装置,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耦合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并安装在座椅或扶手上;
轴,所述轴安装在所述座椅和所述扶手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支架,所述支架安装为与所述轴互锁;
第一棘轮,所述第一棘轮安装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
第二棘轮,所述第二棘轮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并与所述第一棘轮啮合;
锁定弹簧,所述锁定弹簧安装在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棘轮之间,使得当所述轴旋转时,由于所述支架随所述轴旋转,所述第一棘轮的齿依次与所述第二棘轮的齿啮合;以及
板弹簧,所述板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支架之间,以便沿所述轴的轴向方向施加弹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倾斜装置,其中,具有波形状的弹性部分形成在所述板弹簧的一侧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倾斜装置,其中
形成为从一个侧表面突出到另一个侧表面的耦合突起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棘轮处;并且
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棘轮通过所述耦合突起彼此耦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倾斜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棘轮由多个棘轮形成;并且
所述多个棘轮通过所述耦合突起彼此耦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倾斜装置,其中
第一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二棘轮的一侧处,所述第一突起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棘轮相对于所述支架旋转的移动停止;并且
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二棘轮的另一侧处,所述第二突起配置为使所述第一棘轮由于所述支架的旋转而完全偏离所述第二棘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倾斜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部分安装为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接触;并且
锁定台阶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表面处,所述锁定台阶配置为使所述弹性部分的旋转停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倾斜装置,其中
焊接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处,使得所述焊接部分和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焊接到彼此上,所述焊接部分配置为包围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045826 | 2019-04-19 | ||
KR1020190045826A KR102031263B1 (ko) | 2019-04-19 | 2019-04-19 | 암레스트 틸팅 장치 |
PCT/KR2019/007735 WO2020213788A1 (en) | 2019-04-19 | 2019-06-26 | Tilting device for armres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8984A CN112118984A (zh) | 2020-12-22 |
CN112118984B true CN112118984B (zh) | 2022-12-23 |
Family
ID=68210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06066.2A Active CN112118984B (zh) | 2019-04-19 | 2019-06-26 | 扶手倾斜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92481B2 (zh) |
JP (1) | JP7027551B2 (zh) |
KR (1) | KR102031263B1 (zh) |
CN (1) | CN112118984B (zh) |
DE (1) | DE112019000173B4 (zh) |
WO (1) | WO202021378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R202005641A2 (tr) * | 2020-04-09 | 2020-06-22 | Teknik Malzeme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 Kolçak mekani̇zmasi bağlanti yapilanmasi |
KR102549498B1 (ko) * | 2021-07-09 | 2023-06-30 | (주)현대공업 | 시트용 암 레스트 |
DE102022210402A1 (de) | 2022-09-30 | 2024-04-04 | Bos Gmbh & Co. Kg | Armlehnenanordnung, Baugruppe und Fahrzeugsitzstruktur |
KR20240127193A (ko) * | 2023-02-15 | 2024-08-22 | 주식회사 우보테크 | 암 레스트 틸팅 장치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4324A (zh) * | 2003-05-07 | 2006-06-07 | 株式会社宇宝技术 | 肘靠倾斜装置 |
KR200471361Y1 (ko) * | 2012-11-21 | 2014-02-17 | 현대다이모스(주) | 차량용 시트의 암레스트 |
JP2016077835A (ja) * | 2014-10-16 | 2016-05-16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回転動作制御機構及びシート |
CN106029442A (zh) * | 2014-07-11 | 2016-10-12 | 牛步科技有限公司 | 头枕移动装置 |
CN106183918A (zh) * | 2015-05-28 | 2016-12-07 | 温泽机械和制模(2009)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的棘轮扶手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50645A (en) * | 1998-03-04 | 2000-04-18 | Tachi-S Engineering U.S.A., Inc. | Clutching mechanism for an infinitely adjustable armrest |
AU2682301A (en) * | 2000-01-17 | 2001-07-31 | Grupo Antolin-Ingenieria, S.A. | Mechanism for regulating collapsible elements |
JP2004009927A (ja) | 2002-06-10 | 2004-01-15 | Delta Kogyo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アームレスト構造 |
KR100471361B1 (ko) * | 2002-09-25 | 2005-03-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증착 장치 |
DE10338413A1 (de) * | 2002-08-19 | 2005-03-24 | Grammer Ag | Armlehne |
DE102004011385B4 (de) * | 2004-03-05 | 2006-05-04 | Johnson Controls Gmbh | Vorrichtung zur Winkelverstellung einer um eine Drehachse drehbar vorgesehenen Komponente, insbesondere einer Armlehne in einem Fahrzeug |
US20080030061A1 (en) * | 2006-08-04 | 2008-02-07 | Srinivas Pejathaya | Multi-posi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
JP4412500B2 (ja) * | 2006-12-28 | 2010-02-10 |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
JP4222626B1 (ja) * | 2008-05-29 | 2009-02-12 |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
CN102762131B (zh) * | 2010-11-30 | 2014-10-22 |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扶手装置 |
DE102011017083B4 (de) * | 2011-04-14 | 2014-10-09 |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 Stufenlose Neigungsverstellung eines schwenkbaren Fahrzeugteils, insbesondere einer Fahrzeugarmlehne |
MX2018003481A (es) * | 2015-09-22 | 2018-08-15 | Toyota Boshoku America Inc | Separador que tiene un mecanismo de absorcion de tolerancia. |
DE102016217454A1 (de) * | 2016-09-13 | 2018-03-15 | Bos Gmbh & Co. Kg | Fahrzeugsitz |
US10994644B2 (en) * | 2019-04-10 | 2021-05-04 | B/E Aerospace, Inc. | Lock mechanism for rotary component control |
-
2019
- 2019-04-19 KR KR1020190045826A patent/KR10203126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06-26 CN CN201980006066.2A patent/CN11211898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6 JP JP2020536000A patent/JP70275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6-26 WO PCT/KR2019/007735 patent/WO202021378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6-26 DE DE112019000173.6T patent/DE112019000173B4/de active Active
- 2019-06-26 US US16/763,595 patent/US111924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84324A (zh) * | 2003-05-07 | 2006-06-07 | 株式会社宇宝技术 | 肘靠倾斜装置 |
KR200471361Y1 (ko) * | 2012-11-21 | 2014-02-17 | 현대다이모스(주) | 차량용 시트의 암레스트 |
CN106029442A (zh) * | 2014-07-11 | 2016-10-12 | 牛步科技有限公司 | 头枕移动装置 |
JP2016077835A (ja) * | 2014-10-16 | 2016-05-16 |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 回転動作制御機構及びシート |
CN106183918A (zh) * | 2015-05-28 | 2016-12-07 | 温泽机械和制模(2009)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车辆的棘轮扶手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92481B2 (en) | 2021-12-07 |
WO2020213788A1 (en) | 2020-10-22 |
US20210245638A1 (en) | 2021-08-12 |
DE112019000173T5 (de) | 2021-04-22 |
KR102031263B1 (ko) | 2019-10-11 |
JP7027551B2 (ja) | 2022-03-01 |
CN112118984A (zh) | 2020-12-22 |
JP2021523847A (ja) | 2021-09-09 |
DE112019000173B4 (de) | 2024-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18984B (zh) | 扶手倾斜装置 | |
KR100447864B1 (ko) | 좌석 경사기 | |
EP2370290B1 (en) | Recliner for vehicle seats | |
JP4916155B2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JP3540952B2 (ja) | 車両用座席装置の調節及び固定装置 | |
JP5046682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JP5008671B2 (ja) | 車両シート用取り付け具 | |
JP4784086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EP2316689B1 (en) | Vehicle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 |
KR101793440B1 (ko) |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 |
WO2006046653A1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KR101711826B1 (ko) | 밀림방지형 리클라이너 | |
CN1982118A (zh) | 用于车辆的座椅斜倚装置 | |
CN110901481A (zh) |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制动装置 | |
KR100517413B1 (ko) | 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조절장치 | |
JP2006014943A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JP2010253101A (ja) |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JP2000342370A (ja) |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ナ構造 | |
KR101662458B1 (ko) |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 |
EP1757482B1 (en) | Recliner adjuster | |
WO2012001769A1 (ja) | シートバックを傾動可能に保持する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JP2005065786A (ja) |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 |
EP0858927B1 (en) | Reclining device | |
JP2005152148A (ja) |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 |
JP4503273B2 (ja) | シートのリクライニングアジャス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