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3617A -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 Google Patents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3617A
CN112083617A CN202010445702.6A CN202010445702A CN112083617A CN 112083617 A CN112083617 A CN 112083617A CN 202010445702 A CN202010445702 A CN 202010445702A CN 112083617 A CN112083617 A CN 112083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imbal
axis
movable body
pai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570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3617B (zh
Inventor
武井宏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83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3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3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3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23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tilting or inclin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可动体绕与光轴交叉的轴旋转时能够使可动体绕光轴旋转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该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可动体(5);旋转支承机构(6),将可动体(5)支承为能够绕光轴(L)旋转;万向机构(7),将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固定体(8),经由万向机构(7)及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可动体(5);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使可动体(5)绕第一轴(R1)及绕第二轴(R2)旋转;以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使可动体(5)绕光轴(L)旋转。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和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在绕光轴(L)的周向上排列。

Description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拍摄模块绕规定的三个轴旋转来修正抖动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背景技术
在装设于移动终端或移动体的光学单元中,有一种为了抑制移动终端或移动体移动时的拍摄图像的紊乱,使装设有光学模块的可动体绕光轴、与光轴正交的第一轴、以及与光轴及第一轴正交的第二轴旋转的光学单元。在专利文献中记载有这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专利文献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固定体、以及将可动体支承为相对于固定体能够绕规定轴线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可动体具备:光学模块,其具备透镜;支承体,其围绕在光学模块的周围;以及万向机构,其在支承体的内侧将光学模块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及第二轴旋转。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备在可动体中使光学模块绕第一轴及第二轴旋转的旋转用磁驱动机构和通过使可动体绕规定轴线旋转而使光学模块绕光轴旋转的滚动用磁驱动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820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中,在光学模块未绕第一轴或第二轴旋转的情况下,旋转支承机构使可动体旋转的规定轴线(可动体的旋转轴)与光轴一致。但是,当光学模块绕第一轴或第二轴旋转时,由旋转支承机构支承的可动体的旋转轴和可动体上的光学模块的光轴错位。因此,如果在光学模块绕第一轴或第二轴旋转时,驱动滚动用磁驱动机构使可动体旋转,则存在光学模块不绕光轴旋转的问题。
鉴于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可动体的旋转轴和光轴一致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透镜;旋转支承机构,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以所述透镜的光轴为中心旋转;万向机构,所述万向机构将所述旋转支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经由所述万向机构及所述旋转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可动体;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第一轴及绕所述第二轴旋转;以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所述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旋转,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和所述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在围绕所述光轴的周向上排列。
根据本发明,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光轴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被万向机构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及第二轴旋转。因此,旋转支承机构与可动体一体绕第一轴及绕第二轴旋转。因而,即使在可动体绕第一轴或绕第二轴旋转的情况下,由旋转支承机构支承的可动体的旋转轴和可动体的光轴也一致。因此,当可动体绕第一轴或绕第二轴旋转时驱动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使可动体旋转时,可动体绕光轴旋转。另外,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和滚动用磁驱动机构在围绕光轴的周向上排列。因此,与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及滚动用磁驱动机构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比较,容易避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在光轴方向上增大。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具备:板辊,所述板辊固定于所述可动体上;板架,所述板架具备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与所述板辊对置的对置部;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为使该板辊在所述板辊和所述对置部之间相对于该该板架能够旋转,所述板架以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状态被支承于所述万向机构。据此,通过旋转支承机构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光轴旋转,并且通过万向机构将旋转支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及绕第二轴旋转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将所述光轴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另一方设为第二方向时,所述可动体具备可动体主体部和从所述可动体主体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可动体突出部,所述透镜容纳于所述可动体突出部,所述板辊具备围绕所述可动体突出部的板辊环状部,所述板架具备围绕所述可动体突出部的板架环状部作为所述对置部。据此,能够利用形成于可动体突出部的外周侧的死区配置旋转支承机构。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旋转机构具备在与所述板辊环状部和所述板架环状部接触的状态下滚动的多个球体。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板辊环状部及所述板架环状部位于比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可动体具备配置在所述透镜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拍摄元件,所述板辊环状部及所述板架环状部位于比所述拍摄元件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万向机构具备万向架和将所述板架和所述万向架连接为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万向架具备万向架主体部和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该万向架主体部位于所述旋转支承机构的所述第二方向,该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板架具备从所述板架环状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位于所述可动体的外周侧,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位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和所述可动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具备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一凹曲面,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在所述第一轴上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分别向所述可动体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一凹曲面设置于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且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前端与之相接触。据此,通过万向机构可将旋转支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旋转。另外,能够使万向架主体部、板架环状部及板辊环状部在可动体的第一方向上位于可动体主体的第二方向,所以从可动体的第一方向的一侧引出配线等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万向机构具备万向架和将所述板架和所述万向架连接为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第一连接机构,
所述万向架具备位于所述旋转支承机构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万向架主体部和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所述板架具备从所述板架环状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位于所述可动体的外周侧,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位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和所述可动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具备第一支承部件和第一凹曲面,所述第一支承部件在所述第一轴上从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分别向外周侧突出,所述第一凹曲面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且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前端与之相接触。据此,通过万向机构可将旋转支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旋转。另外,因为能够使万向架主体部、板架环状部及板辊环状部在可动体的第一方向上位于可动体主体的第二方向,所以从可动体的第一方向的一侧引出配线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万向机构具备将所述万向架和所述固定体连接为能够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万向架具备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所述固定体具备从外周侧围绕所述可动体、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及所述万向架的框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具备第二支承部件和第二凹曲面,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在所述第二轴上从所述框部中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向所述万向架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二凹曲面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前端与之接触。据此,通过万向机构可将旋转支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旋转。
在本发明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所述万向机构具备将所述万向架和所述固定体连接为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万向架具备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所述固定体具备从外周侧围绕所述可动体、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及所述万向架的框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具备第二支承部件和第二凹曲面,所述第二支承部件在所述第二轴上从一对所述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分别向外周侧突出,所述第二凹曲面分别设置于所述框部中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对角部分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与所述第二凹曲面接触。据此,通过万向机构可将旋转支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旋转。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可动体支承为能够绕光轴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被万向机构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交叉的第一轴及第二轴旋转。因此,旋转支承机构与可动体一体围绕第一轴及第二轴旋转。由此,在可动体围绕第一轴或绕第二轴旋转时驱动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使可动体旋转时,可动体绕光轴旋转。另外,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和滚动用磁驱动机构在围绕光轴的周向上排列。因此,与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及滚动用磁驱动机构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比较,易于避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在光轴方向上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将柔性印刷基板卸下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的立体图。
图3是从光轴方向观察到的将罩移除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可动体、旋转支承机构及万向机构的说明图。
图8是可动体、旋转支承机构、万向架、第一连接机构的剖视图。
图9是可动体、旋转支承机构及万向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旋转支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万向架、加强部件及第一支承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壳体及万向架承接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壳体及万向架承接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第一连接机构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第二连接机构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2…透镜;3…拍摄元件;4…拍摄模块;5…可动体;6…旋转支承机构;7…万向机构;8…固定体;9…罩;10…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1…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2…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5…柔性印刷基板;16…拍摄模块支架;17…可动体主体部;18…可动体突出部;21…第一侧壁;22…第二侧壁;23…第三侧壁;24…第四侧壁;25…第五侧壁;26…第六侧壁;27…第七侧壁;28…第八侧壁;30…圆筒部分;31…小径筒部分;35…第一磁铁;36…第二磁铁;37…第三磁铁;41…板辊;42…板架;43…球体;44…旋转机构;45…加压机构;47…板辊环状部;48…板辊延伸设置部;50…板辊环状板;51…弯曲部分;51a…内周面;52…板辊环状槽;53…固定部;53a·53b…突起;55…对置部;56…板架环状部;56a…薄壁部分;57…板架延伸设置部;57a…板架第一延伸设置部分;57b…板架第二延伸设置部分;57c…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d…板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58…板架环状板;59…板架环状壁;60…板架圆弧槽;60…各板架圆弧槽;61…第一凹曲面;65…护圈;65a…球体保持孔;66…护圈主体部;67…护圈突出部;67a…外侧突出部;67b…内侧突出部;70…板簧;72…板辊固定孔;75…万向架;76…第一连接机构;77…第二连接机构;81…第一支承部件;82…第二支承部件;83…第二凹曲面;85…万向架主体部;85a…中央板部分;85b…第一倾斜板部分;85c…第二倾斜板部分;86…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a…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6b…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6c…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a…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7b…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7c…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90…开口部;92…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93…支承部件固定用筒部;94…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5…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100…加强部件;100a…第一加强部分;100b…第二加强部分;100c…第三加强部分;101…粘接剂注入孔;102…连通槽;103…加强部件贯通孔;104…加强部件第一突部;105…加强部件第二突部;109…壳体;110…框部;111…第一框部部分;111a…第一线圈固定孔;112…第二框部部分;112a…开口部;113…第三框部部分;113a…第二线圈固定孔;114…第四框部部分;114a…第三线圈固定孔;115…第一线圈;116…第二线圈;117…第三线圈;120…槽部;120a…底面;120b…侧面;121…凹部;121a…底面;121b…背面;121c…侧面;121d…第一槽;121e…第二槽;125…万向架承接部件;126…推力承接部件;131…第一板部;131a…第二支承部件固定孔;132…第二板部;133…第三板部;135…凹形部分;141…第一磁性板;142…第二磁性板;143…第三磁性板;145…移动范围限定部;146…旋转范围限定部;R1…第一轴;R2…第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将柔性印刷基板卸下后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光轴方向观察将罩移除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时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线剖视图。图6是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可动体、旋转支承机构及万向机构的说明图。图8是可动体、旋转支承机构及万向架的剖视图。图9是可动体、旋转支承机构、万向架及第一连接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具备透镜2及拍摄元件3的拍摄模块4。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例如用于带摄像头的手机、行车记录仪等光学设备或装设于头盔、自行车、遥控直升机等移动体上的运动摄像头或可穿戴式摄像头等光学设备。在这样的光学设备中,如果在拍摄时光学设备产生抖动,则拍摄图像会产生紊乱。为了避免拍摄图像倾斜,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基于由陀螺仪等检测单元检测的加速度或角速度、抖动量等,修正可动体的倾斜。
本例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使拍摄模块4绕光轴L、与光轴L正交的第一轴R1、以及与光轴L及第一轴R1正交的第二轴R2旋转来进行抖动修正。因此,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进行滚动修正、俯仰修正及偏转修正。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轴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另外,将X轴方向的一侧设为-X方向,将另一侧设为+X方向。将Y轴方向的一侧设为-Y方向,将另一侧设为+Y方向。将Z轴方向的一侧设为-Z方向(第一方向),将另一侧设为+Z方向(第二方向)。Z轴方向是沿着拍摄模块4具备的透镜2的光轴L的光轴方向。-Z方向是拍摄模块4的像侧,+Z方向是拍摄模块4的被拍摄体侧。另外,将沿着第一轴R1的方向设为第一轴R1方向,将沿着第二轴R2的方向设为第二轴R2方向。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相对于X轴及Y轴绕Z轴倾斜45度。
如图1所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可动体5和旋转支承机构6,该可动体5具备拍摄模块4,该旋转支承机构6将可动体5支承为能够以光轴L为中心旋转。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将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并且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万向机构7和经由万向机构7及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可动体5的固定体8。因此,可动体5经由万向机构7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摆动,并且能够绕第二轴R2摆动。在此,可动体5通过将绕第一轴R1的旋转及绕第二轴R2的旋转组合,能够绕X轴及Y轴摆动。
另外,如图2所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使可动体5绕第一轴R1及绕第二轴R2旋转的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具备对于可动体5产生使其绕X轴的驱动力的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1和对于可动体5产生使其绕Y轴的驱动力的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2。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1在可动体5的-Y方向上配置。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2在可动体5的-X方向上配置。此外,如图1、图3所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有使可动体5绕光轴L旋转的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1、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2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在围绕光轴L的周向上排列。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与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重叠。在本实施例中,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和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1配置于彼此之间隔着光轴L而对置的位置。另外,如图1所示,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安装在固定体8上的柔性印刷基板15。此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从可动体5的第一方向的端部分引出到外部的未图示的柔性印刷基板。
另外,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具备固定于固定体8的+Z方向的端面的框状的罩9。从Z轴方向观察时,罩9位于可动体5的外周侧。
(可动体)
如图4、图5、图8所示,可动体5具备拍摄模块4和从外周侧围绕拍摄模块4的拍摄模块支架16。另外,可动体5具备可动体主体部17和从可动体主体部17向+Z方向突出的可动体突出部18。可动体突出部18是拍摄模块4的镜筒。在可动体突出部18容纳有透镜2。可动体主体部17由拍摄模块支架16和在拍摄模块4中位于拍摄模块支架16的内周侧的部分构成。在可动体主体部17容纳有拍摄元件3。拍摄元件3在透镜2的光轴L上沿透镜2的-Z方向配置。
如图3所示,从上方观察可动体主体部17时的形状是大致八边形。即,如图9所示,可动体主体部17具备与Y方向平行延伸的第一侧壁21及第二侧壁22和与X方向平行延伸的第三侧壁23及第四侧壁24。第一侧壁21位于第二侧壁22的-X方向。第三侧壁23位于第四侧壁24的-Y方向。另外,可动体主体部17具备位于第一轴R1方向的对角的第五侧壁25及第六侧壁26和位于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的第七侧壁27及第八侧壁28。第五侧壁25位于第六侧壁26的-X方向。第七侧壁27位于第八侧壁28的-Y方向。
可动体突出部18从可动体主体部17的中央部分突出。如图4所示,可动体突出部18具备以恒定的外径尺寸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圆筒部分30和在圆筒部分30的+Z方向上外径尺寸小于圆筒部分30的小径筒部分31。圆筒部分30和小径筒部分31由朝向+Z方向的环状面连接。
如图9所示,在可动体5的第一侧壁21上固定有第一磁铁35。第一磁铁35在Z轴方向上被分成两个。在可动体5的第三侧壁23上固定有第二磁铁36。第二磁铁36在Z轴方向上被分割成两个。在可动体5的第四侧壁24上固定有第三磁铁37。第三磁铁37在周向上被分为两个。
(旋转支承机构)
图10是旋转支承机构6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0所示,旋转支承机构6具备:板辊41,其固定于可动体5上;板架42,其具备在Z轴方向上与板辊41对置的对置部55;旋转机构44,其具备在与板辊41及对置部接触的状态下滚动的多个球体43;以及加压机构45,其对板辊41及板架42向彼此接近的方向上施力。
板辊41为金属制。板辊41具备围绕光轴L的板辊环状部47和从板辊环状部47向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板辊延伸设置部48。板辊环状部47具备板辊环状板50和从板辊41的内周侧的端缘向第一方向弯曲的圆筒形的弯曲部分51。如图8所示,在板辊环状板50的-Z方向的端面上,在径向的中央设置有板辊环状槽52。弯曲部分51具备朝向-Z方向这一端向外周侧倾斜的锥形的内周面51a。可动体突出部18的圆筒部分30从-Z方向的一侧插入到弯曲部分51,并嵌入弯曲部分51。
如图10所示,在一对板辊延伸设置部48中上,分别在-Z方向的端部分设置有固定于可动体5的固定部53。固定部53在周向的两端缘具备周向宽度朝向+Z方向扩大的楔形状的多个突起53a。另外,固定部53在第二轴R2方向的外侧面具备矩形的突起53b。就矩形的突起53b而言,第二轴R2方向的突出量朝向+Z方向增加。
如图10所示,板架42具备围绕可动体突出部18的板架环状部56和从板架环状部56朝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板架环状部56是在Z轴方向上与板辊环状部47对置的对置部55。板架环状部56具备板架环状板58和从板架环状板58的外周侧的端缘沿+Z方向延伸的板架环状壁59。在板架环状板58的+Z方向的端面,设置有在周向上分开的多个板架圆弧槽60。多个板架圆弧槽60沿周向延伸,分别与板辊环状槽52对置。多个板架圆弧槽60以等角度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板架环状板58具备六个板架圆弧槽60。
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具备:板架第一延伸设置部分57a,其在第一轴R1方向上从板架环状壁59的上端部分向远离板架环状部56的方向延伸;板架第二延伸设置部分57b,其从板架第一延伸设置部分57a的外周侧这一端朝向远离板架环状部56的方向向-Z方向倾斜;以及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其在可动体5的外周侧从板架第二延伸设置部分57b的-Z方向这一端沿-Z方向延伸。如图8所示,一板架延伸设置部57的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在第一轴R1方向上与可动体5的第五侧壁25隔开微小的间隙对置。另一板架延伸设置部57的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在第一轴R1方向上与可动体5的第六侧壁26隔开微小的间隙对置。另外,各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具备在第一轴R1上向可动体5的一侧凹陷的第一凹曲面61。第一凹曲面61与后述的第一支承部件81一起构成万向机构7的第一连接机构76。
如图10所示,旋转机构44具备多个球体43和护圈65。护圈65具备将多个球体43分别保持为能够滚动的多个球体保持孔65a。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44具备六个球体43。因此,护圈65具备能够保持六个球体43的数量的球体保持孔65a。各球体43的-Z方向的端部分局部地插入到各板架圆弧槽60中。护圈65具备供球体保持孔65a沿Z轴方向贯通的环状的护圈主体部66和从护圈主体部66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向径向两侧突出的四个护圈突出部67。球体43保持于球体保持孔65a中,并从护圈65向-Z方向及+Z方向突出。球体保持孔65a具备内径尺寸朝向+Z方向变小的圆弧的曲面形状。因此,护圈65从+Z方向盖在各球体43上。
各护圈突出部67具备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部67a及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内侧突出部67b。四个护圈突出部67以90°间隔设置。在护圈65配置于板架环状部56和板辊环状部47之间的状态下,板架环状部56的板架环状壁59从径向外侧与外侧突出部67a抵接。即,板架环状壁59是从径向与护圈突出部67抵接的抵接部。另外,板辊环状部47的弯曲部分51从径向内侧与内侧突出部67b抵接。即,板辊环状部47的弯曲部分51是从径向与护圈突出部67抵接的抵接部。护圈65通过护圈突出部67与板架环状部56及板辊环状部47抵接,从而在径向上进被定位。
加压机构45具备固定于板辊环状部47的板簧70。板簧70为圆环状。板簧70具备朝向内周侧向+Z方向倾斜的锥形形状。如图8所示,就板簧70而言,内周缘固定于板辊环状部47的弯曲部分51的-Z方向的端面。板簧70的外周侧部分以在-Z方向上弯曲的状态从-Z方向侧与板架环状部56抵接。更详细地说,板架环状部56在内周侧的端缘部分具备在+Z方向上凹陷的薄壁部分56a。板簧70的外周侧部分以向远离板辊环状部47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从-Z方向与薄壁部分56a抵接。因此,板簧70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力将板架42(板架环状部56)朝向板辊41(板辊环状部47)侧施力。
在此,如图9所示,可动体5在可动体主体部17的第二轴R2方向的两端部分分别具备接收一对板辊延伸设置部48的固定部53的板辊固定孔72。板辊固定孔72设置于拍摄模块支架16上。板辊固定孔72与第七侧壁27及第八侧壁28平行,且沿-Z方向延伸。
旋转支承机构6通过将板辊41的各板辊延伸设置部48的固定部53压入各板辊固定孔72而固定于可动体5上。在将固定部53插入板辊固定孔72中时,将可动体突出部18插入板辊环状板50的中心孔中。然后,使可动体突出部18嵌合于弯曲部分51。由此,板辊41与可动体突出部18同轴定位。即,板辊41以光轴L为基准被定位。另外,当将各板辊延伸设置部48的固定部53压入各板辊固定孔72时,固定部53的突起53a及突起53b塑性变形而成为被压塌的状态。由此,将板辊41和可动体5固定。当板辊41和可动体5被固定时,可动体5能够与板辊41一体绕光轴L旋转。
(万向机构)
图11是万向架、加强部件及第一支承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4所示,万向机构7具备万向架75和将万向架75和板架42连接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第一连接机构76。另外,如图5所示,万向机构7具备将万向架75和固定体8连接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77。第一连接机构76具备在第一轴R1上从万向架75向板架42的一侧突出的第一支承部件81和设置于板架42上且第一支承部件81的前端可旋转地与之相接触的第一凹曲面61。第二连接机构77具备在第二轴R2上从固定体8向万向架75的一侧突出的第二支承部件82和设置于万向架75上且第二支承部件82的前端与之相接触的第二凹曲面83。如图11所示,在万向架75上固定有用于加强第一轴R1通过的部分的加强部件100。
(万向架)
万向架75由金属制板簧构成。如图9所示,万向架75具备位于板架42的+Z方向上的万向架主体部85、从万向架主体部85朝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以及从万向架主体部85朝向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万向架主体部85具备沿第一轴R1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中央板部分85a、从中央板部分85a的第二轴R2方向的一侧(-Y方向侧)向+Z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板部分85b、以及从中央板部分85a的第二轴R2方向的另一侧(+Y方向侧)向+Z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板部分85c。另外,万向架主体部85在中央具备在Z轴方向上贯通的开口部90。在开口部90插入有可动体突出部18。
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位于板架42的外周侧。如图11所示,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分别具备在第一轴R1方向上向远离万向架主体部85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6a、在第一轴R1方向上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6a的前端朝向远离万向架主体部85的方向并向-Z方向倾斜的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6b、以及在板架42的外周侧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6b的-Z方向这一端沿-Z方向延伸的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
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6a从中央板部分85a沿第一轴R1方向延伸。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具备在第一轴R1方向上贯通的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92。另外,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具备在第一轴R1方向上从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92的开口缘向与可动体5相反的一侧(加强部件侧)突出的支承部件固定用筒部93。此外,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在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具备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4,该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4从在周向上隔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92的两侧沿周向突出。
在此,第一支承部件81为圆柱形状,在第一轴R1上沿第一轴R1方向延伸。第一支承部件81的可动体5的一侧的端部具备半球面。第一支承部件81插入到支承部件固定用筒部93并保持在其中。第一支承部件81的可动体5的一侧的端部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向可动体5的一侧突出。
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位于可动体5的外周侧。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分别具备在第二轴R2方向上向远离万向架主体部85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7a、在第一轴R1方向上从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7a的前端朝向远离万向架主体部85的方向并向-Z方向倾斜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7b、以及在可动体5的外周侧从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7b的-Z方向这一端沿-Z方向延伸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c。位于-Y方向的一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7a从第一倾斜板部分85b的外周侧的端缘沿第二轴R2方向延伸。位于+Y方向的一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7a从第二倾斜板部分85c的外周侧的端缘沿第二轴R2方向延伸。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c具备在第二轴R2方向上凹陷的第二凹曲面83。另外,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在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c具备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5,该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5从在周向上隔着第二凹曲面83的两侧沿周向突出。在此,第二凹曲面83与后述的固定体8的第二支承部件82一起构成第二连接机构77。
(加强部件)
如图11所示,加强部件100具备位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一延伸设置部分86a的+Z方向的第一加强部分100a、从第一加强部分100a的外周侧这一端沿着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6b延伸的第二加强部分100b、以及从第二延伸设置部分86b的-Z方向这一端沿着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延伸的第三加强部分100c。第三加强部分100c位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的径向外侧。加强部件100在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和加强部件100重叠的层叠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厚度。加强部件100的刚性大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刚性。加强部件100为树脂制。
另外,加强部件100具备粘接剂注入孔101和连通槽102,该粘接剂注入孔101在Z轴方向上贯通第一加强部分100a,该连通槽102在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一侧的面上沿着第一加强部分100a、第二加强部分100b及第三加强部分100c延伸,并与粘接剂注入孔101连通。此外,第三加强部分100c具备在第一轴R1方向上贯通并与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92连通的加强部件贯通孔103。加强部件贯通孔103具备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支承部件固定用筒部93能够插入的内径尺寸。
如图8所示,加强部件100通过将支承部件固定用筒部93插入到第三加强部分100c的加强部件贯通孔103中而安装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因此,插入到支承部件固定用筒部93的第一支承部件81被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及加强部件100支承。在该状态下,当粘接剂被注入到粘接剂注入孔101中时,粘接剂流经连通槽102,介于加强部件100和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之间。加强部件100和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由连通槽102内的粘接剂固定。
另外,如图7、图11所示,加强部件100具备一对加强部件第一突部104,当加强部件100被安装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时,该一对加强部件第一突部104在围绕光轴L的周向上的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两侧朝向可动体5的一侧突出。一对所述加强部件第一突部104位于设置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4的+Z方向。从Z轴方向观察时,一对所述加强部件第一突部104和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4重叠。此外,加强部件100具备在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Z方向上朝向可动体5的一侧突出的加强部件第二突部105。从Z轴方向观察时,加强部件第二突部105和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重叠。
(第一连接机构)
在此,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位于可动体5的外周侧。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位于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和可动体5之间。此外,保持第一支承部件81的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和具备第一凹曲面61的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在第一轴R1上对置。第一连接机构76在第一支承部件81中通过从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向可动体5的一侧突出的前端与第一凹曲面61相接触而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部件81和第一凹曲面61点接触。由此,旋转支承机构6经由第一连接机构76被万向架75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被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的可动体5被万向机构7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
在可动体5及旋转支承机构6被万向机构7支承的状态下,万向架主体部85、板辊环状部47及板架环状部56在可动体主体部17的+Z方向上位于可动体突出部18的外周侧。板辊环状部47位于Z轴方向上的万向架主体部85和可动体主体部17之间。板架环状部56位于Z轴方向上的万向架主体部85和可动体主体部17之间。另外,板辊环状部47及板架环状部56位于比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靠+Z方向位置。此外,万向架主体部85、板辊环状部47及板架环状部56位于比拍摄元件3靠+Z方向的位置。
(固定体)
图12是构成固定体8的壳体及万向架承接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壳体及万向架承接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固定体8具备树脂制的壳体109。壳体109具备从外周侧围绕可动体5、旋转支承机构6及万向架75的框部110。框部110为矩形。如图12所示,框部110具备在X方向上对置的第一框部部分111及第二框部部分112和在Y方向上对置的第三框部部分113及第四框部部分114。第一框部部分111位于第二框部部分112的-X方向。第三框部部分113位于第四框部部分114的-Y方向。
在第一框部部分111设置有第一线圈固定孔111a。如图2所示,在第一线圈固定孔111a中固定有第一线圈115。在第三框部部分113设置有第二线圈固定孔113a。在第二线圈固定孔113a中固定有第二线圈116。第一线圈115及第二线圈116是在周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的空芯线圈。如图12所示,在第四框部部分114设置有第三线圈固定孔114a。如图1所示,在第三线圈固定孔114a中配置有第三线圈117。第三线圈117是在Z轴方向上较长的空芯线圈。在此,第一线圈115、第二线圈116及第三线圈117与柔性印刷基板15电连接。柔性印刷基板15沿着框部110中的第四框部部分114、第一框部部分111及第三框部部分113的外周面依次穿绕。如图12所示,在第二框部部分112设置有开口部112a。从可动体5的拍摄模块4引出的柔性印刷基板(未图示)经由开口部112a向框部110的+X方向引出。
如图4、图12所示,在框部110中的第一轴R1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且沿Z轴方向延伸的槽部120。如图12所示,槽部120由沿Z轴方向延伸的底面120a和从底面120a的绕光轴L的周向的两端向内周侧延伸的一对侧面120b限定。
如图5、图12所示,在框部110中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固定有在第二轴R2上向万向架75的一侧突出的第二支承部件82。第二支承部件82是球体。更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在框部110中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121。各凹部121由沿第二轴R2方向延伸的底面121a、从底面121a的外周端沿+Z方向延伸的背面121b、从底面121a的绕光轴L的周向的两端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面121c限定。底面121a在周向的中央部分具备以恒定宽度沿第二轴R2方向延伸的第一槽121d。背面121b在周向的中央部分具备以恒定宽度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槽121e。第一槽121d和第二槽121e连通。
如图12所示,在各凹部121分别固定有万向架承接部件125。如图13所示,万向架承接部件125具备第二支承部件82和固定有第二支承部件82的推力承接部件126。推力承接部件126及第二支承部件82为金属制。如图7、图13所示,推力承接部件126具备沿Z轴方向延伸的板状的第一板部131、从第一板部131的-Z方向的端部以大致直角弯曲并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二板部132、以及从第一板部131的+Z方向的端部中的周向两侧以大致直角弯曲并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对第三板部133。一对第三板部133的内周侧的端部向在周向上相互分离的方向弯曲。在第一板部131设置有第二支承部件固定孔131a。第二支承部件固定孔131a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二板部132和一对第三板部133之间。第二支承部件82在外周侧的一部分局部地嵌入到第二支承部件固定孔131a中的状态下,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一板部131。第二支承部件82从第一板部131向内周侧突出。
当万向架承接部件125插入到壳体109的凹部121时,如图12所示,推力承接部件126的一对第三板部133与凹部121的一对侧面121c抵接。由此,第二支承部件82在绕光轴L的周向上被定位。另外,推力承接部件126的第二板部132与凹部121的底面121a抵接。由此,第二支承部件82在Z轴(光轴L)方向上被定位。推力承接部件126通过涂布于第一槽121d及第二槽121e中的粘接剂固定于凹部121。当推力承接部件126被固定于凹部121时,第二支承部件82位于第二轴R2上,从固定于框部110的推力承接部件126的第一板部131向内周侧突出。
(第二连接机构)
通过万向机构7绕第二轴R2线支承可动体5时,将支承可动体5及旋转支承机构6的万向架75配置于框部110的内侧。另外,如图4所示,在设置于框部110的对角部分的槽部120插入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及加强部件100。此外,如图5所示,使配置于框部110的对角部分的第二支承部件82(球体)和具备第二凹曲面83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c对置。然后,将第二支承部件82的前端部分插入到第二凹曲面83,并使其与第二凹曲面83接触。另外,如图7所示,将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突部95插入推力承接部件126的一对第三板部133和第二板部132之间。由此,构成第二连接机构77,所以旋转支承机构6被万向机构7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即,旋转支承机构6被万向机构7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并且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由此,被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的可动体5也被万向机构7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并且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
在此,因为万向架75是板簧,所以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能够在第二轴R2方向上弹性变形。因此,在使第二支承部件82和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的第二凹曲面83接触时,使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向内周侧弯曲来接触。由此,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通过朝向外周侧的弹性恢复力从内周侧与第二支承部件82弹性接触。因此,能够防止或抑制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和框部110的连接被解除。
(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及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
在可动体5及旋转支承机构6由万向机构7支承的状态下,固定于可动体5的第一侧壁21的第一磁铁35和第一线圈115在X方向上隔开间隙而对置。第一磁铁35及第一线圈115构成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2。另外,固定于可动体5的第三侧壁23的第二磁铁36和第二线圈116在Y方向上隔开间隙对置。第二磁铁36及第二线圈116构成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1。因此,通过向第一线圈115供电,可动体5绕Y轴旋转。另外,通过向第二线圈116供电,可动体5绕X轴旋转。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将由第一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1驱动的可动体5绕Y轴的旋转和由第二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2驱动的可动体5绕X轴的旋转组合,使可动体5绕第一轴R1旋转及绕第二轴R2旋转。
另外,在可动体5配置于框部110的内周侧的状态下,固定于可动体5的第四侧壁24的第三磁铁37和第三线圈117在Y方向上隔开间隙对置。第三磁铁37及第三线圈117构成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因此,通过向第三线圈117供电,可动体5绕光轴L旋转。
在此,如图4、图5所示,Z轴方向上的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和板辊延伸设置部48之间的间隙D1大于Z轴方向上的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和板架延伸设置部57之间的间隙。因此,当旋转支承机构6通过万向机构7绕第一轴R1旋转时,能够抑制旋转支承机构6与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接触。
另外,在万向架75经由第二连接机构77与框部110连接的状态下,万向架75的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及加强部件100配置于设置在框部110中的第一轴R1方向的对角部分的槽部120的内侧。在此,如图3所示,槽部120的一对侧面120b分别在绕光轴L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第一间隔与加强部件100对置。槽部120的一对侧面120b是在万向架75沿周向位移时与加强部件100抵接以限定该万向架75的移动范围的移动范围限定部145。另外,如图3、图4所示,在槽部120中,位于加强部件100的径向外侧的底面120a在第一轴R1方向上隔开第二间隔与加强部件100对置。槽部120的底面120a是在万向架75绕第二轴R2旋转时与该加强部件100抵接以限定该万向架75的旋转范围的旋转范围限定部146。
此外,如图2、图6所示,在第一线圈115的外周侧配置有矩形的第一磁性板141。在第二线圈116的外周侧配置有矩形的第二磁性板142。第一磁性板141与可动体5的第一磁铁35对置,构成用于使可动体5恢复到绕Y轴的旋转方向上的基准旋转位置的磁性弹簧。第二磁性板142与可动体5的第二磁铁36对置,构成用于使可动体5恢复到绕X轴的旋转方向上的基准旋转位置的磁性弹簧。另外,如图1、图6所示,在第三线圈117的外周侧配置有矩形的第三磁性板143。第三磁性板143与可动体5的第三磁铁37对置,构成用于使可动体5恢复到绕光轴L的旋转方向上的基准旋转位置的磁性弹簧。
(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将可动体5支承为能够绕光轴L旋转的旋转支承机构6被万向机构7支承为能够绕与光轴L交叉的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因此,旋转支承机构6与可动体5一体地绕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因而,即使在可动体5绕第一轴R1或第二轴R2旋转的情况下,由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的可动体5的旋转轴和可动体5的光轴L也一致。因此,在可动体5绕第一轴R1或绕第二轴R2旋转时驱动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3使可动体5旋转时,可动体5绕光轴L旋转。
另外,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和滚动用磁驱动机构在绕光轴L的周向上排列。因此,与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10及滚动用磁驱动机构在Z轴方向上排列的情况比较,易于避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1在Z轴方向上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支承机构6具备:板辊41,其具备用于固定于可动体5上的固定部53;板架42,其具备在Z轴方向上与板辊41对置的对置部;以及旋转机构44,其使该板辊41在板辊41和对置部之间能够相对于该板架42旋转。板架42以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状态被支承于万向机构7。因此,可通过旋转支承机构6将可动体5支承为能够绕光轴L旋转,并且可通过万向机构7将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及第二轴R2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动体5具备可动体主体部17和从可动体主体部17向+Z方向突出的可动体突出部18。板辊41具备围绕可动体突出部18的板辊环状部47。另外,板架42具备围绕可动体突出部18的板架环状部56,板辊环状部47和板架环状部56对置。因此,可利用形成于可动体突出部18的外周侧的死区配置旋转支承机构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万向机构7具备万向架75和将板架42和万向架75连接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第一连接机构76。万向架75具备位于旋转支承机构6的+Z方向的万向架主体部85和从万向架主体部85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板架42具备从板架环状部56向第一轴R1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位于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内侧。第一连接机构76具备在第一轴R1方向上从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分别向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侧突出的第一支承部件81和设置于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的每一个且第一支承部件81的前端与之相接触的第一凹曲面61。因此,通过万向机构7容易将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另外,能够使万向架主体部85、板架环状部56及板辊环状部47在可动体5的-Z方向上位于可动体主体部17的+Z方向。因此,从可动体5的-Z方向侧引出柔性印刷基板15等配线变得容易。
另外,万向机构7具备将万向架75和固定体8连接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77。万向架75具备从万向架主体部85向第二轴R2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Z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固定体8具备从外周侧围绕可动体5、旋转支承机构6及万向架75的框部110。第二连接机构77具备在第二轴R2上从框部110中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向万向架75的一侧突出的第二支承部件82和设置于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的每一个,且第二支承部件82的前端与之相接触的第二凹曲面83。因此,通过万向机构7容易将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万向架主体部85、板辊环状部47及板架环状部56位于可动体主体部17的+Z方向。与此相对,也可以使万向架主体部85、板辊环状部47及板架环状部56位于可动体5的-Z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从板架环状部56沿+Z方向延伸。一对板辊延伸设置部48从板辊环状部沿+Z方向延伸。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位于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内侧。
另外,在使万向架主体部85位于可动体主体部17的+Z方向的状态下,也可以使板辊环状部47及板架环状部56位于可动体5的-Z方向。另外,在使板辊环状部47及板架环状部56位于可动体5的+Z方向的状态下,也能够使万向架主体部85位于可动体主体部17的-Z方向。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均使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位于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的内侧。
另外,也可以是,将板架42和万向架75连接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的第一连接机构在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处分别具备第一支承部件81,且在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处分别具备第一凹曲面61。图14是第一连接机构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机构76′具备在第一轴R1方向上从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57分别向外周侧突出的第一支承部件81和设置于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6且第一支承部件81的前端与之相接触的第一凹曲面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部件81是球体。第一支承部件81局部地插入到板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57d中,该板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57d设置于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中与第一轴R1重叠的部分。另外,第一支承部件81通过焊接固定于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在第一轴R1上从板架第三延伸设置部分57c向外周侧突出。另一方面,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6c具备在与第一轴R1重合的部分向外周侧凹陷的凹部86d。凹部86d的内周面是第一凹曲面61。第一支承部件81和第一凹曲面61在第一轴R1上点接触。即使这样,通过万向机构7也可将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为能够绕第一轴R1旋转。
另外,也可以是,将万向架75和固定体8连接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77在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分别具备第二支承部件82,且在框部110中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具备第二凹曲面83。图15是第二连接机构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机构77′具备在第二轴R2上从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87向外周侧突出的第二支承部件82和第二支承部件82的前端在框部110中的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处接触的第二凹曲面8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承部件82是球体。第二支承部件82局部地插入到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87d中,该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贯通孔87d设置于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c中与第二轴R2重叠的部分。另外,第二支承部件82通过焊接固定于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c,并在第二轴R2上从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第三延伸设置部分87c向外周侧突出。另一方面,在框部110中设置于第二轴R2方向的对角部分的凹部121配置有推力承接部件126。推力承接部件126具备在第一板部131中与第二轴R2重叠的位置向外周侧凹陷的凹形部分135,而不具备第二支承部件固定孔131a,。凹形部分135的内周面是第二凹曲面83。第二支承部件82和第二凹曲面83在第二轴R2上点接触。即使这样,通过万向机构7也可将旋转支承机构6支承为能够绕第二轴R2旋转。

Claims (14)

1.一种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动体,所述可动体具备透镜;
旋转支承机构,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将所述可动体支承为能够以所述透镜的光轴为中心旋转;
万向机构,所述万向机构将所述旋转支承机构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交叉的第一轴旋转,并且支承为能够绕与所述光轴及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第二轴旋转;
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经由所述万向机构及所述旋转支承机构支承所述可动体;
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第一轴及绕所述第二轴旋转;以及
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所述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使所述可动体绕所述光轴旋转,
所述抖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和所述滚动修正用磁驱动机构在围绕所述光轴的周向上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具备:板辊,所述板辊固定于所述可动体上;板架,所述板架具备在光轴方向上与所述板辊对置的对置部;以及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为使该板辊在所述板辊和所述对置部之间相对于该板架能够旋转,
所述板架以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状态被支承于所述万向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光轴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另一方设为第二方向时,
所述可动体具备:可动体主体部;以及可动体突出部,其从所述可动体主体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
所述透镜容纳于所述可动体突出部,
所述板辊具备围绕所述可动体突出部的板辊环状部,
所述板架具备围绕所述可动体突出部的板架环状部作为所述对置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机构具备在与所述板辊环状部和所述板架环状部接触的状态下滚动的多个球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辊环状部及所述板架环状部位于比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配置在所述透镜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拍摄元件,
所述板辊环状部及所述板架环状部位于比所述拍摄元件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机构具备:万向架;以及第一连接机构,其将所述板架和所述万向架连接为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旋转,
所述万向架具备:万向架主体部,其位于所述旋转支承机构的所述第二方向;以及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板架具备从所述板架环状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
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位于所述可动体的外周侧,
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位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和所述可动体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具备:第一支承部件,其在所述第一轴上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分别向所述可动体的一侧突出;以及第一凹曲面,其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且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前端与之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机构具备将所述万向架和所述固定体连接为能够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
所述万向架具备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
所述固定体具备从外周侧围绕所述可动体、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及所述万向架的框部,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具备:第二支承部件,其在所述第二轴上从所述框部中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向所述万向架的一侧突出;以及第二凹曲面,其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前端与之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机构具备将所述万向架和所述固定体连接为能够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
所述万向架具备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
所述固定体具备从外周侧围绕所述可动体、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及所述万向架的框部,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具备:第二支承部件,其在所述第二轴上从一对所述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分别向外周侧突出;以及第二凹曲面,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前端在所述框部中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对角部分处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曲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机构具备:万向架;以及第一连接机构,其将所述板架和所述万向架连接为能够绕所述第一轴旋转,
所述万向架具备:万向架主体部,其位于所述旋转支承机构的所述第二方向;以及一对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板架具备从所述板架环状部向所述第一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板架延伸设置部,
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位于所述可动体的外周侧,
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位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和所述可动体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具备:第一支承部件,其在所述第一轴上从一对所述板架延伸设置部分别向外周侧突出;以及第一凹曲面,其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且所述第一支承部件的前端与之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机构具备将所述万向架和所述固定体连接为能够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
所述万向架具备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
所述固定体具备从外周侧围绕所述可动体、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及所述万向架的框部,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具备:第二支承部件,其在所述第二轴上从所述框部中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对角部分分别向所述万向架的一侧突出;以及第二凹曲面,其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且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前端与之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机构具备将所述万向架和所述固定体连接为能够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第二连接机构,
所述万向架具备从所述万向架主体部向所述第二轴方向的两侧突出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
所述固定体具备从外周侧围绕所述可动体、所述旋转支承机构及所述万向架的框部,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具备:第二支承部件,其在所述第二轴上从一对所述第二万向架延伸设置部分别向外周侧突出;以及第二凹曲面,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前端在所述框部中的所述第二轴方向的对角部分处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曲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辊环状部及所述板架环状部位于比所述第一轴及所述第二轴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体具备配置在所述透镜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拍摄元件,
所述板辊环状部及所述板架环状部位于比所述拍摄元件靠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CN202010445702.6A 2019-06-14 2020-05-22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Active CN112083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0953 2019-06-14
JP2019110953A JP7344679B2 (ja) 2019-06-14 2019-06-14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3617A true CN112083617A (zh) 2020-12-15
CN112083617B CN112083617B (zh) 2022-06-07

Family

ID=73734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5702.6A Active CN112083617B (zh) 2019-06-14 2020-05-22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0221B2 (zh)
JP (1) JP7344679B2 (zh)
KR (1) KR102350265B1 (zh)
CN (1) CN112083617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280A (zh) * 2019-08-09 2021-02-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3267937A (zh) * 2020-01-30 2021-08-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22127724A1 (zh) * 2020-12-17 2022-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75471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68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22135112A1 (zh) * 2020-12-23 2022-06-3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三轴防抖云台、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222790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结构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5988B (zh) * 2018-05-15 2022-03-22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光学单元
JP7270473B2 (ja) * 2019-06-14 2023-05-10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30808B2 (ja) * 2019-08-09 2023-08-22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49722B2 (ja) 2020-12-25 2023-03-31 ジョウシュウシ レイテック オプ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カメラ用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電子機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6851A (zh) * 2008-10-14 2010-06-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2016708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206788527U (zh) * 2015-10-26 2017-12-22 Hoya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7615160A (zh) * 2015-05-29 2018-01-1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108073011A (zh) * 2016-11-10 2018-05-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873561A (zh) * 2017-05-08 2018-11-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翻滚用磁驱动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9307969A (zh) * 2017-07-26 2019-02-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24169A (en) 1962-12-26 1965-12-21 Union Carbide Corp Adsorption-type dehumidifier
JP4981330B2 (ja) * 2006-02-20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光学機器
JP2010098575A (ja) 2008-10-17 2010-04-30 Tamagawa Seiki Co Ltd 空間安定装置
JP6195574B2 (ja) 2012-11-16 2017-09-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カメラ駆動装置
JP6284742B2 (ja) 2013-10-24 2018-02-2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598676B2 (ja) * 2015-12-25 2019-10-30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7173757A (ja) * 2016-03-25 2017-09-28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6869771B2 (ja) * 2017-03-30 2021-05-1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55381B2 (ja) * 2017-07-06 2021-10-27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034616B2 (ja) 2017-07-12 2022-03-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6909658B2 (ja) * 2017-07-13 2021-07-2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US11640071B2 (en) * 2017-09-21 2023-05-02 Sony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7267558B2 (ja) * 2019-06-14 2023-05-02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70473B2 (ja) * 2019-06-14 2023-05-10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30808B2 (ja) * 2019-08-09 2023-08-22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73418B2 (ja) * 2020-01-30 2023-11-02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11449B2 (ja) * 2020-03-04 2024-01-11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11451B2 (ja) * 2020-03-04 2024-01-11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31061B2 (ja) * 2020-03-04 2024-02-14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11450B2 (ja) * 2020-03-04 2024-01-11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449119B2 (ja) * 2020-03-04 2024-03-13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708A (zh) * 2008-04-30 2011-04-1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1726851A (zh) * 2008-10-14 2010-06-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有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7615160A (zh) * 2015-05-29 2018-01-1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CN206788527U (zh) * 2015-10-26 2017-12-22 Hoya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8073011A (zh) * 2016-11-10 2018-05-2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873561A (zh) * 2017-05-08 2018-11-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翻滚用磁驱动单元及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9307969A (zh) * 2017-07-26 2019-02-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46280A (zh) * 2019-08-09 2021-02-09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346280B (zh) * 2019-08-09 2022-10-04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3267937A (zh) * 2020-01-30 2021-08-17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3267937B (zh) * 2020-01-30 2022-09-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US11506910B2 (en) 2020-01-30 2022-11-22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WO2022127724A1 (zh) * 2020-12-17 2022-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35112A1 (zh) * 2020-12-23 2022-06-3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三轴防抖云台、防抖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675471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68A (zh) * 2020-12-24 2022-06-2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71B (zh) * 2020-12-24 2023-04-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68B (zh) * 2020-12-24 2023-07-2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WO2022222790A1 (zh) * 2021-04-19 2022-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结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93693A1 (en) 2020-12-17
JP7344679B2 (ja) 2023-09-14
JP2020204645A (ja) 2020-12-24
CN112083617B (zh) 2022-06-07
KR102350265B1 (ko) 2022-01-17
US11500221B2 (en) 2022-11-15
KR20200143249A (ko) 202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3617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08361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69368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693678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346283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0869367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光学单元
CN113267937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34628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270502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2540491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327559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083618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415830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2083620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309493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270474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JP7303699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675471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5145086B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7467287B2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5145089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675468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JP2022040522A (ja)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CN112882312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CN114200735A (zh) 带抖动修正功能的光学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