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7145A - 片材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7145A
CN112047145A CN202010503135.5A CN202010503135A CN112047145A CN 112047145 A CN112047145 A CN 112047145A CN 202010503135 A CN202010503135 A CN 202010503135A CN 112047145 A CN112047145 A CN 1120471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document
mode
rotary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31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7145B (zh
Inventor
三田村哲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047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71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7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71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07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 B65H3/5215Non-driven retainers, e.g. movable retainers being moved by the motion of the articl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2Friction retainers acting on under or rear side of article being separated
    • B65H3/5246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 B65H3/5253Driven retainers, i.e. the motion thereof being provided by a dedicated drive the retainers positioned under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the top of the pile
    • B65H3/5261Retainers of the roller type, e.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01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an entity as a function of which control, adjustment or change is performed, i.e. inp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220/00Function indicators
    • B65H2220/11Function indicators indicating that the input or output entities exclusively relate to machin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5Roller assembly, particular roller arrangement
    • B65H2404/152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 B65H2404/1521Arrangement of roller on a movable frame rotating, pivoting or oscillating around an axis, e.g. parallel to the roller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2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40Movement
    • B65H2513/41Direction of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5/00Physical ent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511/00 or B65H2513/00
    • B65H2515/10Mass, e.g. mass flow rate; Weight; Inerti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3Edges trail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在第一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源,使得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第一时间而开始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并且在片材的后缘通过分离夹持部时将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第一位置。在第二模式下,控制单元控制驱动源,使得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比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而开始朝向第一位置移动,并且在片材的后缘通过分离夹持部时将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比第一位置更远离堆叠部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片材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进给片材的片材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进给文档的自动文档进给器(ADF)和盒式进给装置在使拾取辊进给片材之后使分离部将该片材与其它片材逐一分离。然而,如果发生多页进给,则拾取辊可能会将多张片材进给到分离部中。
作为该问题的对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177326提出了一种进给装置,在该进给装置未检测到多页进给时,该进给装置使拾取辊与片材进给板上的片材保持接触,而在该进给装置检测到多页进给时,该进给装置使拾取辊与片材进给板上的片材分离。另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113301提出了一种文档读取装置,该文档读取装置具有用于读取具有预定片材厚度的文档的正常模式以及用于读取薄片材的薄片材模式。在薄片材模式下,文档读取装置以比正常模式低的文档进给速度传送文档。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4-177326和No.2016-113301中描述的分离部包括进给辊和分离辊。分离辊接触进给辊,并与转矩限制器联接。当分离辊通过进给辊的旋转而旋转时,支撑分离辊的保持器构件通过转矩限制器的作用而沿片材传送方向稍微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当片材的后缘通过分离部时,保持器构件由于其刚性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由于保持器构件以这种方式移动,因此由保持器构件支撑的分离辊沿片材传送方向将由分离部保持的后续片材推回。因此,可能会在后续片材中形成弯曲部。如果传送多张片材并且后续片材中的弯曲部变得大于预定尺寸,则可能会导致片材传送故障,例如卡塞,以及片材损坏,例如皱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片材进给装置包括:堆叠部,片材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旋转进给构件,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构造成进给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旋转传送构件,所述旋转传送构件构造成沿传送方向传送由所述旋转进给构件进给的所述片材;旋转分离构件,所述旋转分离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旋转传送构件一起形成分离夹持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由所述分离夹持部沿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旋转而以预定的负载转矩旋转,所述分离夹持部构造成使所述片材与另一片材分离;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进给构件;驱动源,所述驱动源构造成驱动所述支撑部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抵接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片材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片材分离的位置;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构造成在位于所述分离夹持部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所述片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第一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比所述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片材进给装置包括:堆叠部,片材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旋转进给构件,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构造成进给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旋转传送构件,所述旋转传送构件构造成沿传送方向传送由所述旋转进给构件进给的所述片材;旋转分离构件,所述旋转分离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旋转传送构件一起形成分离夹持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由所述分离夹持部沿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旋转而以预定的负载转矩旋转,所述分离夹持部构造成使所述片材与另一片材分离;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进给构件;驱动源,所述驱动源构造成驱动所述支撑部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抵接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片材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片材分离的位置;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构造成在位于所述分离夹持部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所述片材;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在从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开始进给所述片材时起直到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为止的时间段内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并且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第三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比所述第三时间长的第四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位置处。
通过下文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总体示意图。
图1B是示出了成像引擎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进给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ADF的传送序列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第一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使拾取辊下降的时刻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使拾取辊下降的时刻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分离辊和转矩限制器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用于保持分离辊的构造的侧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形成在文档中的弯曲部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了第二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使拾取辊下降的时刻的剖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使拾取辊下降的时刻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进给单元的平面图。
图15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6是示出了第三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了保持在进给位置的拾取辊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了第四模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使拾取辊上升的时刻的剖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使拾取辊下降的时刻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整体构造
首先,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作成像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00是电子照相激光束打印机。如图1A所示,打印机100包括打印机主体50和附接到打印机主体50顶部的图像读取装置10。在以下描述中,片材可以是普通纸张、诸如铜版纸张的特殊纸张、信封、具有特殊形状并且可以是索引纸张的记录材料、用于高射投影仪的塑料膜、或者布片。文档也是片材的一个示例。
打印机主体50容纳成像引擎60。如图1B所示,成像引擎60包括成像单元PU和定影装置17。成像单元PU用作电子照相成像部。当指示开始成像操作时,作为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1旋转,感光鼓11的表面由充电辊12均匀地充电。然后曝光装置13根据由图像读取装置10或外部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调制并输出激光束,使得曝光装置13利用已调制的激光束扫描感光鼓11的表面,以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利用从显影装置14供应的调色剂将静电潜像可视化(显影)为调色剂图像。
与这样的成像操作并行地,进行将堆叠在盒或手动进给托盘(均未图示)上的片材朝向成像引擎60进给的进给操作。与成像单元PU进行的成像操作同步地传送片材。由感光鼓11承载的调色剂图像通过转印辊15转印到片材上。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由清洁装置16收集。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仍未定影到片材上)的片材被传递到定影装置17,并且在由辊对保持的同时被该辊对加热和加压。因此,调色剂熔化并固化,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上。然后,通过诸如排出辊对的排出部排出片材。
图像读取装置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图像读取装置10。如图1A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包括ADF 20(自动文档进给器)和读取单元30。ADF 20用作片材进给装置,其进给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并将该文档排出到排出托盘27上。读取单元30读取由ADF 20传送的文档。文档托盘6用作堆叠部,并且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托盘支撑构件61绕枢轴6a枢转。托盘支撑构件61被支撑为使得托盘支撑构件61能够使升降器63绕枢轴63a枢转。当升降器63向上枢转时,文档托盘6绕枢轴6a向上枢转。注意,可以不设置升降器63,文档托盘6可以通过齿轮等绕枢轴6a枢转。
ADF 20由铰链支撑,使得ADF 20能够相对于读取单元30枢转,以露出文档玻璃28。注意,作为片材的一个示例的文档可以是空白片材或在其单面或双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
ADF 20包括进给单元4、分离辊5、牵引辊71和72、对齐辊对21、传送辊对22和25、压板引导辊23和24、排出辊对26、以及第二读取部32。进给单元4的进给辊42和分离辊5形成分离夹持部N,在该分离夹持部中文档被逐一分离。另外,ADF 20包括文档传感器SS(见图3)、分离前传感器SF、分离后传感器SB和入口传感器SE。文档传感器SS检测放置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
读取单元30包括压板玻璃33、文档玻璃28和用作读取部的第一读取部31。如图3所示,第一读取部31包含照明装置31a、读取元件31b、图像处理单元31c、以及透镜和反射镜(均未示出)。注意,第二读取部32也包含照明装置、读取元件、图像处理单元、以及反射镜和透镜,尽管这些部件未在附图中示出。第一读取部31可以通过电线和驱动马达(两者均未示出)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该副扫描方向是图1A中的水平方向。注意,照明装置可以是诸如氙灯或LED的照明装置,读取元件可以是诸如CCD或CMOS传感器的光电转换元件。
图像读取装置10在流动文档读取模式或固定文档读取模式下从文档D读取图像信息。在流动文档读取模式下,文档D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图像读取装置10在使ADF 20进给文档D的同时扫描文档D。在固定文档读取模式下,图像读取装置10扫描放置在文档玻璃28上的文档D。当文档传感器SS检测到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D时,或者当用户通过使用例如打印机主体50的操作面板明确地选择流动文档读取模式时,选择流动文档读取模式。
当执行流动文档读取模式时,在进给单元4和分离辊5将文档逐一分离的同时传送所述文档。所述文档通过牵引辊71和72被进一步传送,并抵接处于停止状态的对齐辊对21。对齐辊对21校正所述文档的歪斜,并朝向传送辊对22进一步传送所述文档。传送辊对22朝向压板玻璃33传送所述文档。当经过压板玻璃33时,文档被压板引导辊23和24引导以使得其不会从压板玻璃33浮起。
此时,文档的第一表面(正面)的图像由第一读取部31通过压板玻璃33读取。具体地,从照明装置31a向正在被传送的文档照射光,从该文档反射的光经由反射镜被引导至透镜。光穿过透镜,并在读取元件31b上形成图像。读取元件31b对图像执行光电转换,并将相应的图像信息数据发送到CPU。在通过压板玻璃33之后,文档被引导至传送辊对25。当文档正在被传送辊对25传送时,文档的第二表面(背面)上的图像被第二读取部32读取。注意,可以不必读取文档两面上的图像,也可以仅读取文档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一上的图像。在读取文档的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对26将文档排出到排出托盘27上。
另一方面,当装置检测到放置在文档玻璃28上的文档时,或者当用户通过使用例如打印机主体50的操作面板明确地选择固定文档读取模式时,选择固定文档读取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文档玻璃28上的文档D不移动,第一读取部31沿着文档玻璃28移动。以这种方式,利用从照明装置31a发出的光扫描文档。读取元件31b执行光电转换,并将相应的图像信息数据发送到CPU。
进给单元
接下来,将参考图2描述进给单元4的构造。如图2所示,进给单元4包括进给辊轴45、进给辊42和拾取辊41。进给辊42由进给辊轴45可旋转地支撑,并用作旋转传送构件。拾取辊41用作旋转进给构件。另外,进给单元4还包括保持器单元46和摆动臂46a。保持器单元46由进给辊轴45可枢转地支撑,并且支撑拾取辊41,使得拾取辊41能够旋转。摆动臂46a设置在保持器单元46中,并且在文档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拾取辊41包括两个辊构件,并且在进给辊轴45的转矩通过带构件48传递到拾取辊41时旋转。另外,转矩限制器(未示出)介于拾取辊41和拾取辊41的旋转轴之间。因此,拾取辊41能够通过由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拾取辊41下游的辊传送的文档而旋转。
另外,在摆动臂46a的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凸轮随动件461。凸轮随动件461与通过升降马达M2旋转的凸轮47接触。凸轮47形成为大致半圆形,并且当凸轮47旋转时,摆动臂46a的凸轮随动件461通过凸轮47的凸轮表面的移动而移动。因此,当凸轮47旋转时,保持器单元46和拾取辊41绕进给辊轴45枢转。以这种方式,拾取辊41在包括进给位置和分离位置的预定区域中移动。进给位置是拾取辊41抵接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的第一位置。分离位置是拾取辊41与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分离的第二位置。
保持器单元46用作支撑部,其具有用于检测拾取辊41的位置的被检测部分463。被检测部分463形成在保持器单元46上,在宽度方向上与拾取辊41相邻。被检测部分463的位置由片材表面传感器Sh(见图3)检测。
控制系统
图3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3所示,ADF 20包括ADF控制单元200,读取单元30包括读取器控制单元300。ADF控制单元200用作控制单元,其包括CPU 800、ROM801和RAM802。CPU 800执行存储在ROM 801中的程序。RAM 802用作CPU800的工作区。读取器控制单元300包括CPU 810、ROM 811和RAM 812。CPU 810执行存储在ROM 811中的程序。RAM812用作CPU 810的工作区。
在ADF控制单元200的输入侧,ADF控制单元200与文档传感器SS、片材表面传感器Sh、分离前传感器SF、分离后传感器SB和入口传感器SE连接。文档传感器SS检测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片材表面传感器Sh检测保持器单元46的被检测部分463,从而检测拾取辊41的位置。分离前传感器SF在沿文档传送方向位于分离夹持部N上游的位置处检测文档。分离后传感器SB在沿文档传送方向位于分离夹持部N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文档。入口传感器SE在沿传送方向位于牵引辊71和72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文档。也就是说,入口传感器SE用作检测部,其在沿传送方向位于分离夹持部N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文档。由上述各传感器检测到的关于文档的传送信息被临时存储在RAM 802中。
在ADF控制单元200的输出侧,ADF控制单元200与升降器马达M1、升降马达M2以及传送马达M3和M4连接。升降器马达M1驱动升降器63,升降马达M2驱动凸轮47。作为驱动源的传送马达M3驱动进给辊轴45,从而驱动拾取辊41、进给辊42和牵引辊71。传送马达M4驱动对齐辊对21、传送辊对22和25以及排出辊对26。根据临时存储在RAM 802中的关于文档的传送信息来调整驱动升降马达M2和传送马达M3和M4的时刻,从而控制ADF 20的文档传送速度。另外,ADF控制单元200与操作单元80连接。操作单元80包括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的操作面板以及按钮,包括开始复印作业的开始按钮。
ADF的传送序列
接着,将参照图4的流程图描述ADF 20的传送序列的一个示例。在ADF 20的传送序列开始时,ADF控制单元200根据文档传感器SS的检测结果确定文档托盘6上是否放置有文档(步骤S1)。如果ADF控制单元200确定放置有文档(步骤S1:是),则ADF控制单元200确定是否已给出涉及文档传送的作业,例如复印作业(步骤S2)。
如果ADF控制单元200确定已给出作业(步骤S2:是),则ADF控制单元200驱动升降马达M2预定时间,以使凸轮47旋转,从而使拾取辊41下降(步骤S3)。在该操作中,由于保持器单元46的被检测部分463下降,因此片材表面传感器Sh断开。然后,ADF控制单元200驱动升降器马达M1以使升降器63上升,从而使文档托盘6上升(步骤S4)。
当文档托盘6上升时,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接触拾取辊41。之后,文档托盘6进一步上升,向上推动拾取辊41和保持器单元46。如果片材表面传感器Sh检测到被检测部分463并接通(步骤S5:是),则ADF控制单元200使升降器马达M1停止(步骤S6)。通过该操作,拾取辊41位于拾取辊41能够进给文档的进给位置处。
然后,ADF控制单元200驱动传送马达M3和M4,并执行用于进给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的进给控制(步骤S7)。稍后将描述在进给控制中执行的拾取辊41的升降控制。重复所述进给控制,直到进给完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所有文档,或者直到进给完预定数量的文档。文档的预定数量在作业中指定。也就是说,如果作业已经完成,或者如果已经进给完文档托盘6上的最后文档(步骤S8:是),则ADF控制单元200停止进给操作(步骤S9)。然后,ADF控制单元200驱动升降器马达M1以将文档托盘6定位在下降位置,并驱动升降马达M2以使拾取辊41上升到分离位置(步骤S10和S11)。通过该操作,ADF20允许将其它文档放置在文档托盘6上,ADF 20的传送序列完成。
第一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图4的步骤S7的进给控制选择性地以稍后描述的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执行,以使拾取辊41上升和下降。在给出作业之前,通过用户操作操作单元80或外部计算机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当给出作业时,将执行所选择的模式。
首先,将参考图5至图7描述第一模式。如图5所示,在第一模式下,ADF控制单元200驱动传送马达M3和M4,并使拾取辊41开始传送文档。然后,如图6所示,沿传送方向T进给第一文档D1(即,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最上面的文档)。然后,第一文档D1的前缘D11到达由图6的虚线表示的位置,并被分离后传感器SB检测到。
如果分离后传感器SB检测到第一文档D1的前缘D11(步骤S22:是),则ADF控制单元200控制升降马达M2,从而使保持器单元46和拾取辊41上升(步骤S23)。更具体地,拾取辊41从图6中虚线所示的进给位置上升到图6中实线所示的分离位置。
即使在拾取辊41上升到分离位置并与第一文档D1分离时,第一文档D1也被分离夹持部N和牵引辊71和72沿传送方向T向下游传送。如果入口传感器SE检测到第一文档D1(即,片材)的前缘D11(步骤S24:是),则ADF控制单元200开始时间测量(步骤S25)。注意,ADF控制单元200也可以测量第一文档D1的传送距离,而不测量时间。
然后,ADF控制单元200读取临时存储在RAM 802中的第一文档D1的尺寸信息(步骤S26),并基于该尺寸信息计算用于使拾取辊41下降的下降时刻L2(步骤S27)。下降时刻L2是从步骤S25中的时间测量开始已经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时间点。第一文档D1的尺寸可由用户通过操作单元80或外部计算机输入,或者可以在文档托盘6上检测出其尺寸。
例如,在文档托盘6上设置一对管控构件和传感器。所述管控构件设置在(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的在文档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部分处,以管控文档的位置,所述传感器是检测所述一对管控构件的位置的体积传感器等。因此,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的尺寸根据传感器获得的检测结果而确定。注意,可以通过使用检测文档在传送方向上的尺寸的一个传感器以及检测文档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另一个传感器来确定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的尺寸。
下降时刻L2是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将通过位于分离位置的拾取辊41正下方的点的预测时刻。在下降时刻L2,ADF控制单元200控制升降马达M2,开始使拾取辊41从分离位置朝向进给位置下降(步骤S28)。拾取辊41下降,并抵接第二文档D2,即,第一文档D1(前一片材)之后的片材。在拾取辊41抵接第二文档D2之前,传送马达M3停止。另外,在第一模式下,拾取辊41在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夹持部N之前抵接第二文档D2。也就是说,当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拾取辊41与第二文档D2接触,并位于进给位置。
由于拾取辊41在这样的时刻抵接第二文档D2,因此设置在分离夹持部N上游的分离前传感器SF的检测结果可以用作开始进给第二文档D2的触发器。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前传感器SF,分离前传感器SF断开,则ADF控制单元200确定文档传感器SS是否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29)。如果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29:是),则ADF控制单元200驱动传送马达M3和M4,传送第二文档D2(步骤S31)。由此,ADF控制单元200在下降时刻L2使拾取辊41下降,并进给随后的文档,因此能够缩短前面的文档与随后的文档之间的间隔,能够提高产量。
然而,如图7所示,存在随后的第二文档D2与第一文档D1一起被进给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文档D2的前缘D22可能进入分离夹持部N。特别是,具有较小克重的薄片材或具有较小宽度的窄片材易于与前面的文档一起被进给。另外,存在多个随后的文档进入分离夹持部N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当按压力FA通过拾取辊41施加到第一文档D1时,第一文档D1通过拾取辊41和第一文档D1之间的摩擦力被传送,而第二文档D2通过第一文档D1和第二文档D2之间的摩擦力被传送。因此,重量较轻的薄片材或窄片材容易通过摩擦力与第一文档D1一起被进给。
在第二文档D2与第一文档D1一起被进给并进入分离夹持部N的情况下,即使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已经通过分离前传感器SF,分离前传感器SF也将不间断地检测作为随后文档或下一文档的第二文档D2。因此,分离前传感器SF保持其接通状态(步骤S29:否)。如果分离后传感器SB断开,则ADF控制单元200确定文档传感器SS是否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30)。
如果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30:是),则ADF控制单元200驱动传送马达M3和M4,传送第二文档D2(步骤S31)。相反,如果未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30:否),则ADF控制单元200使传送马达M3和M4停止,并停止文档进给操作(步骤S32)。
返回行为的机制
接下来,将描述返回行为。当文档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分离辊5在传送方向上向下游移位,并且当文档的后缘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分离辊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如图8所示,分离辊5用作旋转分离构件,其包括轴环52和辊部51。辊部51附接至轴环52的外周面,轴环52形成为使得轴55插入轴环52中。轴55被支撑为不能相对于稍后描述的保持器56(参照图9)旋转。另外,转矩限制器53附接至轴55。转矩限制器53具有从转矩限制器53的侧面突出的接合部532。接合部532与分离辊5的轴环52接合。
当在文档夹在进给辊42和分离辊5之间的状态下分离辊5通过进给辊42的旋转而沿箭头R表示的方向旋转时,转矩限制器53在箭头L表示的方向上产生负载转矩。也就是说,分离辊5通过进给辊42的旋转以预定的负载转矩旋转。具体地,转矩限制器53包括内芯和卷绕在内芯周围的螺旋弹簧,当弹簧在内芯上滑动时,弹簧和内芯之间产生的动摩擦力引起所述负载转矩。
当弹簧开始滑动时,弹簧具有预定量的弹簧力。然而,当分离辊5的旋转停止时,弹簧力被消耗而引起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引起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的另一个因素是用于保持分离辊5的构造的刚性。
图9是示出了用于保持分离辊5的构造的侧视图。如图9所示,支撑构件58附接至框架3,并支撑保持器56,使得保持器56可以绕枢轴561枢转。保持器56支撑轴55,使得该轴不会相对于保持器56旋转。保持器56被弹簧57施力,使得进给辊42与分离辊5压力接触。
如上所述,当分离辊5通过进给辊42的旋转而旋转时,产生负载转矩。该负载转矩在分离夹持部N中产生力FC,力FC被传递到分离辊5、轴55、保持器56、枢轴561和支撑构件58。因此,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支撑构件58或支撑支撑构件58的框架3沿传送方向向下游移位。
通过这种移位,分离夹持部N的位置也沿传送方向向下游移动,并且与第一文档D1一起被进给的第二文档D2的前缘D22进入移动后的分离夹持部N。当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由负载转矩引起的力FC消失,上述移位被消除。
因此,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移位的支撑构件58或支撑支撑构件58的框架3由于其刚性而返回到其原始位置;第二文档D2的前缘D22沿传送方向被推回(向上游传送)。
在上述第一模式下,当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拾取辊41与第二文档D2接触。这样,第二文档D2被拾取辊41施加的按压力FA保持。因此,当分离辊5执行返回行为时,在第二文档D2中形成弯曲部LP,如图10所示。弯曲部LP形成在分离夹持部N与第二文档D2和拾取辊41之间的抵接点之间。
特别是,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是薄片材或窄片材的情况下,多个重叠的文档形成弯曲部LP。由于在形成有弯曲部LP的情况下进给第二文档D2和第二文档D2之后的文档,每次进给每个文档时弯曲部LP都增大。如果弯曲部LP变得大于预定尺寸,传送具有该弯曲部LP的文档会使得文档在传送时变得不稳定,并发生文档传送故障,例如卡塞、文档损坏、异常声音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ADF控制单元200可以在图4的步骤S7的进给控制中执行第二模式,而不执行第一模式。
在第一和第二模式下,拾取辊41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第一速度,进给辊42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第二速度。另外,在第一和第二模式下,拾取辊41的圆周速度等于进给辊42的圆周速度。
由于在薄片材或窄片材中容易形成由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造成的第二文档D2的弯曲部,因此优选的是,选择第一模式用于进给普通片材或厚片材,而选择第二模式用于进给薄片材或窄片材。通过这样的选择,可以在尽可能保持生产率的同时减少文档传送故障以及对文档的损坏。
例如,本实施例的ADF 20在进给具有第一克重的文档的情况下执行第一模式,而在进给具有小于第一克重的第二克重的文档的情况下执行第二模式。第二克重可以小于或等于50g/m2。或者,在进给在与传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文档的情况下ADF20执行第一模式,而在进给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的文档的情况下ADF 20执行第二模式。第二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100mm。
第二模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11至图13描述第二模式。由于图11的流程图的步骤S41至S46和S48至S52与图5的流程图的步骤S21至S26和S28至S32相同,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1的步骤S46中,ADF控制单元200读取临时存储在RAM 802中的第一文档D1的尺寸信息。然后,ADF控制单元200基于所述尺寸信息计算用于使拾取辊41下降的下降时刻L3(步骤S47)。
下降时刻L3是从步骤S45中的时间测量开始已经经过了第二时间的时间点,第二时间比第一时间长。也就是说,在图11的步骤S47中计算的下降时刻L3晚于在图5的步骤S27中计算的下降时刻L2。
下降时刻L3是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将通过分离夹持部N的预测时刻。在下降时刻L3,ADF控制单元200控制升降马达M2,并开始使拾取辊41从分离位置朝向进给位置下降(移动)(步骤S48)。
如图12所示,在下降时刻L3,拾取辊41位于分离位置,比进给位置更远离文档托盘6。因此,当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拾取辊41与第二文档D2分离,不保持第二文档D2。
因此,即使当第二文档D2与第一文档D1一起被进给时,也不会在第二文档D2中形成由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造成的上述弯曲部。因此,在进给时文档变得稳定,并且可以减少文档传送故障,例如卡塞、文档损坏和异常声音。
如图13所示,如果ADF控制单元200在下降时刻L3开始使拾取辊41从分离位置朝向进给位置下降,则在前面的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位于分离后传感器SB附近的状态下拾取辊41抵接第二文档D2。更具体地,在前面的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在传送方向上位于分离后传感器SB的稍微上游的状态下拾取辊41抵接第二文档D2。此时,由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引起的第二文档D2的前缘D22的波动已经消失。
这样,当分离后传感器SB检测到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时,拾取辊41与第二文档D2接触。因此,可以在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后传感器SB的时刻进给第二文档D2。因此,与ADF控制单元200在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后传感器SB的时刻开始使拾取辊41从分离位置朝向进给位置下降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第一文档D1与第二文档D2之间的间隔(传送文档的间隔),并且可以增加产量。因此,可以使第二模式的生产率更接近第一模式的生产率。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改变了第一实施例的进给单元和进给控制。因此,在附图中省略了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或者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进给单元
如图14所示,第二实施例的进给单元140通过传送马达M3的正向和反向旋转使拾取辊41上升和下降,这与通过凸轮使拾取辊41上升和下降的第一实施例不同。
来自传送马达M3的驱动力经由带构件49传递至牵引辊71的旋转轴71a。齿轮G1固定至旋转轴71a,并与齿轮G2和G3啮合。齿轮G2通过单向离合器WC1固定至副轴91,齿轮G3通过电磁离合器EC固定至副轴91。
另外,齿轮92固定至副轴91,并与固定至进给辊轴45的齿轮93啮合。进给辊42通过单向离合器WC2固定至进给辊轴45,并且保持器单元146由进给辊轴45可枢转地支撑。保持器单元146和进给辊轴45通过螺旋弹簧472彼此联接。因此,在拾取辊41抵接堆叠在文档托盘6上的文档之后,拾取辊41通过螺旋弹簧472压靠文档。
保持器单元146用作支撑部,其支撑拾取辊41,使得拾取辊41能够旋转。来自进给辊轴45的驱动力通过带构件48传递到拾取辊41。
图14的实线箭头表示从上方观察在传送马达M3进行正向旋转时所获得的相应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另外,图14的虚线箭头表示从上方观察在传送马达M3进行反向旋转时所获得的相应旋转轴的旋转方向。在以下描述中,由实线箭头表示的旋转方向被定义为相应的旋转轴和辊旋转的正向旋转方向,而由虚线箭头表示的旋转方向被定义为相应的旋转轴和辊旋转的反向旋转方向。
单向离合器WC1将齿轮G2的正向旋转方向的转矩传递至副轴91,但不会将齿轮G2的反向旋转方向的转矩传递至副轴91。单向离合器WC2将进给辊轴45的正向旋转方向的转矩传递至进给辊42,但不会将进给辊轴45的反向旋转方向的转矩传递至进给辊42。
在电磁离合器EC中没有电流流动的OFF状态下,电磁离合器EC不将齿轮G3的转矩传递至副轴91,而在电磁离合器EC中有电流流动的ON状态下,电磁离合器EC将齿轮G3的反向旋转方向的转矩传递到副轴91。因此,电磁离合器EC设置在传送马达M3和保持器单元146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并且在作为传递状态的ON状态和作为切断状态的OFF状态之间转换。电磁离合器EC在ON状态下将驱动力从传送马达M3传递到保持器单元146;而在OFF状态下切断从传送马达M3施加到保持器单元146的驱动力。
拾取辊41和进给辊42设置在传送路径的上游,而牵引辊71设置在传送路径的下游。因此,当传送马达M3沿正向旋转方向旋转时,拾取辊41和进给辊42在沿传送方向向下游传送文档的方向上旋转。牵引辊71在沿传送方向向上游传送文档的方向上旋转。
另外,当在电磁离合器EC处于ON状态的状态下传送马达M3沿反向旋转方向旋转时,牵引辊71在沿传送方向向下游传送文档的方向上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单向离合器WC2使进给辊42不旋转,或者使其通过文档的移动而旋转。当进给辊轴45沿反向旋转方向旋转时,螺旋弹簧472用作弹簧离合器,使得保持器单元146和拾取辊41抵抗保持器单元146和拾取辊41的重量向上枢转。
控制系统
图15是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在本实施例的控制系统中,另外设置有电磁离合器,不使用图3所示的包括在第一实施例的控制系统中的片材表面传感器、分离前传感器、分离后传感器、升降器马达和升降马达。在本实施例中,文档托盘6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而是固定到托盘支撑构件61(见图1)。入口传感器SE2在传送方向上设置在牵引辊71的稍微上游,并且检测正在被传送的文档。也就是说,入口传感器SE2用作检测部,并且在沿传送方向位于分离夹持部N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文档。
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在本实施例的ADF 20的传送序列中,设置文档并开始作业(见图4的步骤S1和S2)。然而,在作业开始之后,不驱动升降器,而是立即开始进给控制。在稍后描述的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下选择性地执行进给控制。在给出作业之前,通过用户操作操作单元80或外部计算机来选择第三模式或第四模式。当给出作业时,将执行所选择的模式。
第三模式
首先,将参考图16和图17描述第三模式。如图16所示,在第三模式下,当开始作业时(步骤S61),ADF控制单元200沿正向旋转方向驱动传送马达M3(步骤S62)。当传送马达M3在正向旋转方向上被驱动时,拾取辊41从分离位置下降到进给位置,并进给文档托盘6上的第一文档D1,如图17所示。
拾取辊41通过按压力FA压靠在第一文档D1上,所述按压力FA由螺旋弹簧472的弹簧力以及拾取辊41和保持器单元146的重量产生。通过由按压力FA引起的、施加在拾取辊41和第一文档D1之间的摩擦力传送第一文档D1。
如果不止进给第一文档D1,而且还与第一文档D1一起进给在第一文档D1下面的其它文档,则第一文档D1在分离夹持部N中与其它文档逐一分离并被传送。然后,ADF控制单元200确定入口传感器SE2是否检测到第一文档D1的前缘D11(步骤S63)。如果检测到第一文档D1的前缘D11(步骤S63:是),则可以认为前缘D11已经到达牵引辊71。因此,ADF控制单元200在电磁离合器EC处于OFF状态的状态下沿反向旋转方向驱动传送马达M3。通过该操作,驱动力未被传递至进给辊轴45,并且在拾取辊41保持定位在进给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牵引辊71沿传送方向传送第一文档D1。
此时,ADF控制单元200开始时间测量(步骤S64)。注意,ADF控制单元200也可以测量第一文档D1的传送距离,而不测量时间。然后,ADF控制单元200读取临时存储在RAM 802中的关于第一文档D1的尺寸信息(步骤S65),并驱动牵引辊71,使得牵引辊71旋转,以将第一文档D1传送预定距离。
如果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入口传感器SE2而入口传感器SE2断开,则ADF控制单元200确定文档传感器SS是否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66)。如果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66:是),则ADF控制单元200沿正向旋转方向驱动传送马达M3,并传送第二文档D2(步骤S67)。
如果未检测到第二文档D2(步骤S66:否),则ADF控制单元200使传送马达M3和M4停止,并在电磁离合器EC处于ON状态的状态下沿反向旋转方向驱动传送马达M3(步骤S68和S69)。通过该操作,拾取辊41上升到分离位置,ADF 20允许将其它文档放置在文档托盘6上,作业完成(步骤S70)。
在第三模式的序列中,拾取辊41在进给操作中总是位于进给位置。也就是说,传送马达M3和电磁离合器EC被控制成使得在从拾取辊41开始进给第一文档D1时起直到第一文档D1的后缘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为止的时间段内,拾取辊41位于进给位置。因此,由于在第一文档D1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执行的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可能在第二文档D2中形成弯曲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ADF控制单元200可以执行第四模式,而不执行第三模式。
在第三和第四模式下,拾取辊41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第三速度,进给辊42的圆周速度被设定为第四速度。另外,在第三和第四模式下,拾取辊41的圆周速度等于进给辊42的圆周速度。
由于在薄片材或窄片材中容易形成由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造成的第二文档D2的弯曲部,因此优选的是,选择第三模式用于进给普通片材或厚片材,而选择第四模式用于进给薄片材或窄片材。通过这样的选择,可以在尽可能保持生产率的同时减少文档传送故障以及对文档的损坏。
例如,本实施例的ADF 20在进给具有第三克重的文档时执行第三模式,而在进给具有小于第三克重的第四克重的文档时执行第四模式。第四克重可以小于或等于50g/m2。或者,在进给在与传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三长度的文档的情况下ADF 20执行第三模式,而在进给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第三长度小的第四长度的文档的情况下ADF 20执行第四模式。第四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100mm。
第四模式
接下来,将参考图18至图20描述第四模式。由于图18的流程图的步骤S81至S85和S91至S95与图16的流程图的步骤S61至S65和S66至S70相同,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8的步骤S85中,ADF控制单元200读取第一文档D1的尺寸信息。然后,ADF控制单元200基于所述尺寸信息计算用于使拾取辊41上升的上升时刻L32和用于使拾取辊41下降的下降时刻L42(步骤S86)。
上升时刻L32是从步骤S84中的时间测量开始经过了第三时间的时间点。另外,上升时刻L32是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将通过拾取辊41的预测时刻。下降时刻L42是从步骤S84中的时间测量开始经过了第四时间的时间点,第四时间比第三时间长。另外,下降时刻L42是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将通过分离夹持部N的预测时刻。
如果到达上升时刻L32(步骤S87:是),则ADF控制单元200将电磁离合器EC的状态设定为ON状态。由于此时沿反向旋转方向驱动传送马达M3,因此如图19所示,拾取辊41开始从进给位置朝向分离位置上升(步骤S88)。
拾取辊41上升并抵接ADF 20的壳体。然而,之后拾取辊41的驱动力被设置在齿轮G2和进给辊轴45之间的转矩限制器(未示出)的预定转矩抵消。该预定转矩用作将拾取辊41保持在分离位置的推压力。
如果到达下降时刻L42(步骤S89:是),则ADF控制单元200将电磁离合器EC的状态设定为OFF状态。通过该操作,向上推压拾取辊41的推压力消失,拾取辊41和保持器单元146由于其自身的重量而下降。具体地,拾取辊41开始从分离位置朝向进给位置下降(移动)(步骤S90)。
如图19所示,在用于使拾取辊下降的下降时刻L42,拾取辊41位于分离位置,比进给位置更远离文档托盘6。因此,当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通过分离夹持部N时,拾取辊41与第二文档D2分离,不保持第二文档D2。
因此,即使由于分离辊5的返回行为导致第二文档D2的前缘D22被朝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推回,也不会在第二文档D2中形成弯曲部。因此,在进给时文档变得稳定,并且可以减少文档传送故障,例如卡塞、文档损坏和异常声音。
在ADF控制单元200在下降时刻L42开始使拾取辊41从分离位置朝向进给位置下降之后,在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到达入口传感器SE2之前拾取辊41抵接第二文档D2。因此,当入口传感器SE2检测到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时,拾取辊41可以立即进给第二文档D2。
因此,与在第一文档D1的后缘D1t经过入口传感器SE2的时刻ADF控制单元200开始使拾取辊41从分离位置朝着进给位置下降的情况相比,可以以使拾取辊41下降并使其稳定所需的时间来提前进给第二文档D2。因此,可以减小第一文档D1和第二文档D2之间的间隔(传送文档的间隔),并且可以增加产量。因此,可以使第四模式的生产率更接近第三模式的生产率。
修改例
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模式以及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和第四模式可以不由用户进行选择,而是可以根据文档的类型或尺寸自动地选择。例如,可以根据设置在文档托盘6上以检测文档尺寸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自动地选择这些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诸如拾取辊41、进给辊42、分离辊5和牵引辊71的旋转构件可以不包括辊而是包括带。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诸如液压离合器的另一离合器构件来代替电磁离合器EC。
另外,尽管已经针对使用电子照相打印机100的情况对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通过从喷嘴喷射墨而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喷墨成像设备。另外,本发明的片材进给装置可以是ADF 20、图像读取装置10和打印机100中的任一个。上述进给控制可以不由ADF控制单元200执行,而是由打印机主体50的控制单元执行。
可以通过经由网络或存储介质向系统或装置提供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程序并通过使系统或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该程序来实施本发明。另外,也可以通过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电路(例如ASIC)来实施本发明。
其他实施例
还可以利用系统或设备的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以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和/或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计算机,采用由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执行的方法(例如,通过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和/或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功能)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对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作最广义的解释,从而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包括:
堆叠部,片材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
旋转进给构件,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构造成进给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
旋转传送构件,所述旋转传送构件构造成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由所述旋转进给构件进给的所述片材;
旋转分离构件,所述旋转分离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旋转传送构件一起形成分离夹持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由所述分离夹持部沿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旋转而以预定的负载转矩旋转,所述分离夹持部构造成使所述片材与另一片材分离;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进给构件;
驱动源,所述驱动源构造成驱动所述支撑部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抵接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分离的位置;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构造成在位于所述分离夹持部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所述片材;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
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第一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比所述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当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在所述片材的前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之后,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的圆周速度设定为第一速度,并将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圆周速度设定为第二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进给具有第一克重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一模式,而在进给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克重的第二克重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二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在进给在与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所述第一模式,而在进给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第一长度短的第二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所述第二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转矩限制器,所述转矩限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旋转分离构件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旋转而旋转的情况下向所述旋转分离构件施加负载转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构件,所述离合器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支撑部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并且构造成在传递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转换,所述传递状态是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支撑部的状态,所述切断状态是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支撑部的驱动力被切断的状态,
其中,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处于所述传递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通过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而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处于所述切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由于所述支撑部的重量而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读取部,所述读取部构造成读取由所述旋转进给构件进给的片材上的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成像部,所述成像部构造成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11.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包括:
堆叠部,片材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
旋转进给构件,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构造成进给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
旋转传送构件,所述旋转传送构件构造成在传送方向上传送由所述旋转进给构件进给的所述片材;
旋转分离构件,所述旋转分离构件构造成与所述旋转传送构件一起形成分离夹持部,并且构造成在所述片材由所述分离夹持部沿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旋转而以预定的负载转矩旋转,所述分离夹持部构造成使所述片材与另一片材分离;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构造成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进给构件;
驱动源,所述驱动源构造成驱动所述支撑部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抵接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与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所述片材分离的位置;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构造成在位于所述分离夹持部下游的位置处检测所述片材;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执行第三模式和第四模式,
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在从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开始进给片材时起直到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为止的时间段内,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并且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第三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基于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片材的前缘起经过了比所述第三时间长的第四时间而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并且在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定位在比所述第一位置更远离所述堆叠部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当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分离夹持部时,所述旋转进给构件开始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四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驱动源,使得在从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片材的前缘开始已经经过所述第三时间的时间段内,所述旋转进给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并且
其中,当已经经过所述第三时间时,所述片材的后缘通过所述旋转进给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三模式和所述第四模式下,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旋转进给构件的圆周速度设定为第三速度,并将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圆周速度设定为第四速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进给具有第三克重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三模式,而在进给具有小于所述第三克重的第四克重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四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进给在与所述传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三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三模式,而在进给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比所述第三长度短的第四长度的片材的情况下执行所述第四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转矩限制器,所述转矩限制器构造成在所述旋转分离构件通过所述旋转传送构件的旋转而旋转的情况下向所述旋转分离构件施加负载转矩。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离合器构件,所述离合器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源和所述支撑部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并且构造成在传递状态和切断状态之间转换,所述传递状态是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支撑部的状态,所述切断状态是从所述驱动源到所述支撑部的驱动力被切断的状态,
其中,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处于所述传递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通过来自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而在所述离合器构件处于所述切断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由于所述支撑部的重量而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读取部,所述读取部构造成读取由所述旋转进给构件进给的片材上的图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还包括成像部,所述成像部构造成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图像。
CN202010503135.5A 2019-06-07 2020-06-05 片材进给装置 Active CN1120471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7290 2019-06-07
JP2019107290A JP7271322B2 (ja) 2019-06-07 2019-06-07 シート給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7145A true CN112047145A (zh) 2020-12-08
CN112047145B CN112047145B (zh) 2023-01-17

Family

ID=7360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3135.5A Active CN112047145B (zh) 2019-06-07 2020-06-05 片材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45557B2 (zh)
JP (1) JP7271322B2 (zh)
CN (1) CN1120471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061582A (ja) * 2019-10-09 2021-04-1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7433866B2 (ja) * 2019-11-28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21187590A (ja) * 2020-05-27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8686A1 (en) * 2000-10-27 2002-04-2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istering long receivers
US20080179817A1 (en) * 2007-01-31 2008-07-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paration system
US20090160119A1 (en) * 2007-12-20 2009-06-25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20100225045A1 (en) * 2009-03-04 2010-09-09 Ricoh Company, Ltd.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CN101875448A (zh) * 2009-04-30 2010-11-0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设备、成像设备以及控制片材传送设备的方法
US20130135699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14177326A (ja) * 2013-03-14 2014-09-25 Ricoh Co Ltd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5105179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0279A (ja) * 2015-10-05 2016-02-04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US20180275584A1 (en) * 2016-04-28 2018-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eeding apparatus
US20190119058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90144220A1 (en) * 2016-11-01 2019-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02977A (ja) * 2000-06-16 2002-01-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ト材の供給機構
JP5341493B2 (ja) * 2008-12-17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5804352B2 (ja) * 2010-11-11 2015-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70022126A (ko) * 2015-08-19 2017-03-02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JP6635724B2 (ja) * 2015-09-04 2020-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5965086B2 (ja) 2016-02-09 2016-08-03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669989B2 (ja) * 2016-06-16 2020-03-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676300B2 (en) * 2017-12-22 2020-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97452B2 (ja) 2019-01-18 202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58686A1 (en) * 2000-10-27 2002-04-27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istering long receivers
US20080179817A1 (en) * 2007-01-31 2008-07-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paration system
US20090160119A1 (en) * 2007-12-20 2009-06-25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US20100225045A1 (en) * 2009-03-04 2010-09-09 Ricoh Company, Ltd.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document feeding device
CN101875448A (zh) * 2009-04-30 2010-11-03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传送设备、成像设备以及控制片材传送设备的方法
CN103129990A (zh) * 2011-11-30 2013-06-05 佳能株式会社 片材进给设备
US20130135699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device
JP2014177326A (ja) * 2013-03-14 2014-09-25 Ricoh Co Ltd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5105179A (ja) * 2013-11-29 2015-06-08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0279A (ja) * 2015-10-05 2016-02-04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US20180275584A1 (en) * 2016-04-28 2018-09-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eeding apparatus
US20190144220A1 (en) * 2016-11-01 2019-05-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90119058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85225A1 (en) 2020-12-10
US11345557B2 (en) 2022-05-31
JP7271322B2 (ja) 2023-05-11
CN112047145B (zh) 2023-01-17
JP2020200138A (ja)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7145B (zh) 片材进给装置
US8941849B2 (en) Sheet positioning device, sheet holding receptacle incorporating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4480355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720611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0666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01301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759617B2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316881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26841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67388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99365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198578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398078B2 (en)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616008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9847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61889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1976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52462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06967B2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87390B2 (ja) 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US20240002182A1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3079812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90388A (ja) 原稿給送装置
JP2020117329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21034870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自動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