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106A - 分段式切割型切削锯 - Google Patents

分段式切割型切削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106A
CN112041106A CN201980026935.8A CN201980026935A CN112041106A CN 112041106 A CN112041106 A CN 112041106A CN 201980026935 A CN201980026935 A CN 201980026935A CN 112041106 A CN112041106 A CN 112041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p
ridge
tips
inclination angle
inclined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69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1106B (zh
Inventor
西川幸臣
都筑知佳
渡部友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fa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4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02Circular saw blades
    • B23D61/04Circular saw blades with inserted saw teeth the teeth being individually inser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61/00Tools for 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Clamping devices for these tools
    • B23D61/02Circular saw blades
    • B23D61/021Types of set; Variable teeth, e.g. variable in height or gullet depth: Varying pitch; Details of gullet

Abstract

该分段式切割型切削锯包括第一脊部切削部(11)、第二脊部切削部(12)、第一端部切削部(13)和第二端部切削部(14)。第一端部切削部(13)的第一端部(13f)、第二端部切削部(14)的第二端部(14g)、第一脊部切部的尖端(11e)、和第二脊部切削部(12)的尖端(12e)是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从第一端部(13f)延伸的切削端倾斜表面(13c)和从第二端部(14g)延伸的切削端倾斜表面(14c)、从尖端(11e)延伸的第一倾斜表面(11c)和第二倾斜表面(11d)、从尖端(12e)延伸出的第一倾斜表面(12c)和第二倾斜表面(12d)各自具有至少等于3°且至多等于10°的尖端倾斜角度。

Description

分段式切割型切削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通过在由例如钢材料诸如管或者非金属材料诸如铝制成的工件中形成凹槽来进行切割。当在工件中形成凹槽时,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产生在凹槽宽度方向上分离的切割屑。
在日本专利No.321295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o.H08-18770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No.H09-290323、日本专利No.3370166、日本专利No.6163706和日本公开实用新型公报No.S63-169215中公开了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包括盘形状的基体金属和在基体金属的外部周缘处接合并且围绕该外部周缘的多个尖部。多个尖部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尖部,一些尖部具有与其他尖部不同的尖端轮廓。沿着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布置有多组尖部。每组尖部包括在周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不同类型的尖部。
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尖部的每个尖端轮廓被配置成在凹槽的凹槽宽度方向上切割不同的点。例如,具有不同尖端轮廓的四个尖部被设计成切割相应的区域,该区域是通过在凹槽宽度方向上将凹槽划分为四个区域而限定的。因此,根据每个尖部形状,由切割产生切割屑的位置可能在凹槽的凹槽宽度方向上有所不同。切割屑分离成小块,因此切割屑较容易从凹槽的内部被排出。由于防止了切割屑进入尖部和工件之间,因此可以提高切割效率。另外,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相应尖部与凹槽的接触面积小。相应地,减小了尖部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结果,可以降低切割阻力和伴随切割的噪音。另外,可以获得由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所切割的工件的光滑切割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带尖部锯片是设置在例如可充电的尖锯切割器(电动圆形锯)中的圆形锯片。为了提高可充电的尖锯切割器的可使用性,期望一种具有较少电池消耗的尖锯。替代性地,带尖部锯片可以是可以被设置在例如固定的尖锯切割器(尖锯切割机器)中的圆形锯片。为了提高固定的电动圆形锯的可使用性,期望一种实现高切割效率和短切割时间的带尖部锯片。因此,需要一种具有低切割阻力和低的执行切割所需的功率、同时还能形成光滑切割表面的带尖部锯片。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可以包括盘形状的基体金属,并且可以包括围绕基体金属的外部周缘接合的多个尖部。多个尖部可以包括第一端部尖部、第二端部尖部、第一脊部尖部、和第二脊部尖部。第一端部尖部包括当从基体金属的周向方向观察时在沿基体金属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上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第二端部尖部包括在沿基体金属的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上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第一脊部尖部包括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第二脊部尖部包括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二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
第一端部尖部和第二端部尖部包括从相应的尖端延伸至另外的端部的尖端倾斜表面。第一脊部尖部和第二脊部尖部包括从相应的尖端延伸至第一端部的第一倾斜表面和从相应的尖端延伸至第二端部的第二倾斜表面。每个尖端倾斜表面、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相对于虚拟线具有尖端倾斜角度,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的轴线延伸通过相应的尖端。每个尖端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并且小于或等于10°。
该结构包括至少4种类型的尖部并且每个尖部具有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的尖端倾斜角度。通过具有这两个特征,可以获得用于工件的光滑切割表面,并且可以降低切割阻力。基于诚信地进行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发现与常规产品相比,这些效果是显著的。此外,利用该结构,还可以降低切割期间产生的声音的声压级。
根据另一方面,多个尖部可以由仅4种类型的尖部诸如第一端部尖部、第二端部尖部、第一脊部尖部、和第二脊部尖部形成。替代性地,多个尖部可以由仅5种类型的尖部形成,该5种类型的尖部包括第三脊部尖部加之所述4种类型的尖部,该第三脊部尖部具有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三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替代性地,多个尖部可以由仅6种类型的尖部形成,该6种类型的尖部包括第四脊部尖部加之所述5种类型的尖部,该第四脊部尖部具有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第四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与常规产品相比,利用具有这些特征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可以降低切割阻力和声压级,同时实现工件的光滑切割表面。在由4种类型的尖部形成的带尖部锯片中,所有尖部的尖端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
根据另一方面,第三脊部尖部和第四脊部尖部可以包括从相应的尖端向第一端部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和从相应的尖端向第二端部倾斜的第二倾斜表面。第三脊部尖部和第四脊部尖部的每个第一倾斜表面和每个第二倾斜表面包括相对于平行于基体金属的轴线延伸、通过相应的尖端的虚拟线的尖端倾斜角度。每个尖端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因此,在由5种类型或6种类型的尖部形成的带尖部锯片中,所有尖部的尖端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与常规产品相比,利用具有这些特征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可以降低切割阻力和声压级,同时可以获得工件的光滑切割表面。
根据另一方面,相应尖部的相应尖端倾斜角度可以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替代性地,相应尖部的尖端倾斜角度可以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6°且小于或等于8°。因此,通过将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相应尖部的尖端倾斜角度设定在预定范围内,可以降低切割阻力和声压级,同时可以使工件的切割表面较光滑。
根据另一方面,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中,相应尖部的所有相应尖端倾斜角度可以是相同的,以及相应尖部的相应尖端的径向位置可以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在不改变研磨轮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下研磨相应的倾斜表面。
根据另一方面,第一脊部尖部和第二脊部尖部的相应尖端的径向位置可以比第一端部尖部和第二端部尖部的相应尖端的径向位置进一步径向地朝外下述量,该量为相应尖部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的0至25%,优选地,径向地朝外相应尖部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的0至5%。因此,第一和第二脊部尖部在切割工件时较可靠地与工件接触。这允许切割功率以良好平衡的方式分配在除了第一和第二端部尖部之外的第一和第二脊部尖部之间。作为结果,切割阻力将不会集中在特定的尖部上,使得可以降低切割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四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的部分Ⅱ的放大正视图。
图3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看时用于具有四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每个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4是具有五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正视图。
图5是图4中的部分V的放大正视图。
图6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看时用于具有五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每个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7是具有六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正视图。
图8是图7中的部分VIII的放大正视图。
图9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看时用于具有六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每个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10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观察时具有平坦齿形状的平坦齿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11是例示了具有平坦齿形状的尖端并在第一端部侧上具有倾斜表面的第一带斜面尖部的齿轮廓以及具有平坦齿形状的尖端并在第二端部侧上具有倾斜表面的第二带斜面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这两个轮廓都是从周向方向观察的。
图12是例示了具有平坦齿形状的尖端并在第一端部侧上和第二端部侧上都具有倾斜表面的三重尖部的齿轮廓以及平坦齿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这两个轮廓都是从周向方向观察的。
图13是例示了三重尖部、第一带斜面尖部、和第二带斜面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所有轮廓都是从周向方向观察的。
图14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观察的具有不同尖端倾斜角度的三种类型的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15是由具有交替布置的图12的两种类型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的工件的切割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由具有四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的工件的切割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由具有四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的工件的切割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由具有按顺序布置的图14的三种类型的尖部(被称为三个顶部分段)布置的带尖部锯片切割的工件的切割表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例示了当具有图10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功率过渡的图表。
图20是例示了当具有图10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声压(也称为瞬时声压)级数的图表。
图21是例示了当具有交替布置的图11的两种类型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功率过渡的图表。
图22是例示了当具有交替布置的图11的两种类型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声压级数的图表。
图23是例示了当具有交替布置的图12的两种类型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功率过渡的图表。
图24是例示了当具有交替布置的图12的两种类型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声压级数的图表。
图25是例示了当具有按顺序布置的图13的三种类型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功率过渡的图表。
图26是例示了当具有按顺序布置的图13的三种类型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声压级数的图表。
图27是例示了当具有四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功率过渡的图表。
图28是例示了当具有四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声压级数的图表。
图29是例示了当具有五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功率过渡的图表。
图30是例示了当具有五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声压级数的图表。
图31是例示了当具有三个顶部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功率过渡的图表。
图32是例示了当具有三个顶部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声压级数的图表。
图33是例示了当每个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净切割功率的比较的图表。
图34是例示了当每个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的净切割功率、噪音(响度)、和声压级的比较的表格。
图35是例示了与对应于常规产品的测试产品相比,每个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净切割功率的降低率的表格。
图36是例示了与对应于常规产品的测试产品相比,每个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噪音(响度)的降低率的表格。
图37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观察的用于具有三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每个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38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观察的用于具有十个分段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每个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39是例示了当由具有不同数量的分段和不同尖端倾斜角度的相应带尖部锯片来切割工件时的净切割功率的表格。
图40是示出了图39的结果的表格。
图41是示出了当由具有不同数量的分段和不同尖端倾斜角度的相应带尖部锯片来切割工件时的噪音(响度)的结果的表格。
图42是示出了图41的噪音的结果的图表。
图43是示出了当由具有不同数量的分段和不同尖端倾斜角度的相应带尖部锯片来切割工件时的A特征声压级的表格。
图44是示出了图43的A特征声压级的结果的图表。
图45是示出了与具有三个分段和5°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相比,每个测试产品的净切割功率的降低率的表格。
图46是示出了与具有三个分段和5°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相比,每个测试产品的响度的降低率的表格。
图47是示出了具有四个分段和7°的尖端倾斜角度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在切割工件时的幅度的图表。
图48是示出了具有四个分段和12°的尖端倾斜角度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在切割工件时的幅度的图表。
图49是例示了从周向方向观察的用于具有四个分段、脊部尖部的尖端高度比端部尖部的尖端高度高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的每个尖部的齿轮廓的视图。
图50是示出了当由具有设定在不同的尖端高度处的脊部尖部和端部尖部的每个带尖部锯片来切割工件时的净切割功率、响度和声压级的表格。
图51是示出了与具有图3中例示的尖部的测试产品相比,具有图49中例示的尖部的测试产品的净切割功率的降低率的表格。
图52是示出了与具有图3中例示的尖部的测试产品相比,具有图49中例示的尖部的测试产品的响度的降低率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包括盘形状的基体金属4、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第一端部尖部13、和第二端部尖部14。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第一端部尖部13、和第二端部尖部14的相应齿沿着基体金属4的周缘边缘对齐,并形成尖部组10。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能够切割并加工由钢材料诸如例如碳钢、用于一般结构的轧制钢、铬钼钢、不锈钢、铸铁等制成的工件。替代性地,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能够切割并加工非铁金属的工件,诸如例如铝、铝合金、铜、以及铜合金。
如图1所示,在基体金属4的中心设置有大体上圆形的安装孔5,该安装孔5延伸穿过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切割工具诸如电动圆形锯的旋转轴被插入安装孔5中,从而可以将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附接至切割工具。随着切割工具的旋转轴旋转,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围绕基体金属4的圆形中心旋转——在图1中顺时针。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的旋转方向的前部视为各尖部的前部侧。
如图1所示,多个凸出部6被设置为径向地向基体金属4的外部凸出。在相邻的凸出部6之间形成有沿着周向凹入的齿槽7。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部侧上设置有矩形有凹口的尖部座部8。在基体金属4的盘表面上形成有多个曲折的阻尼槽9。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第一端部尖部13、或第二端部尖部14可以被接合在尖部座部8上。例如,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第一端部尖部13、和第二端部尖部14可以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的旋转方向上从前部以此顺序进行布置。尖部可以以不同的顺序进行布置。每个尖部可以由例如碳化物或金属陶瓷形成。替代性地,每个尖部可以由例如经过表面处理诸如涂层等的碳化物或金属陶瓷制成。
如图2所示,第一脊部尖部11包括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部侧上的前刀面11a。前刀面11a相对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的前刀角度大体上为0°。第一脊部尖部11在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上的外部侧上包括齿面11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11c和第二倾斜表面11d)。如图3所示,第一脊部尖部11包括位于所例示的左端部的尖端位置(基体金属4在厚度方向上的一端)处的第一端部11f以及位于所例示的右端部上的尖端位置处的第二端部11g。第一端部11f和第二端部11g之间的距离对应于齿厚度11j,该齿厚度可以为例如1.1mm。第一脊部尖部11具有在第一端部11f和第二端部11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11e。尖端11e可以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1f大体上为齿厚度11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位置)。尖端11e远离基体金属4径向地朝外凸出并与在第一端部11f和第二端部11g之间的脊部的峰对应。第一脊部尖部11包括从尖端11e延伸至第一端部11f的第一倾斜表面11c和从尖端11e延伸至第二端部11g的第二倾斜表面11d。
如图3所示,第一倾斜表面11c以相对于虚拟线1a测量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11k倾斜,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4的轴线延伸并通过尖端11e。第二倾斜表面11d以相对于虚拟线1a测量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11l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11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11l可以分别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第一脊部尖部11包括从第一端部11f径向地向基底金属4的内部延伸的第一侧端面11h。第一脊部尖部11还包括从第二端部11g径向地向基底金属4的内部延伸的第二侧端面11i。第一侧端面11h和第二侧端面11i可以具有相对于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测量的、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角度。例如,第一和第二侧端面11h、11i中的每个侧端面可以具有较接近30'内的倾斜角度。该略微的倾斜使得能够减小工件与第一侧端面11h或第二侧端面11i之间的接触面积。这降低了切割阻力。此外,由于第一端部11f和第二端部11g倾斜的程度使得它们不会从工件的切割表面凸出太远,从而可以实现光滑的切割表面光洁度。
如图2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也包括前刀面12a和齿面12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12c和第二倾斜表面12d)。如图3所示,第二脊部尖部12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12f和第二端部12g。第二脊部尖部12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12j。第二脊部尖部12具有在第一端部12f和第二端部12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12e。尖端12e可以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2g大体上为齿厚度12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二位置)。第二脊部尖部12包括从尖端12e延伸至第一端部12f的第一倾斜表面12c。第二脊部尖部12还包括从尖端12e延伸至第二端部12g的第二倾斜表面12d。第一倾斜表面12c相对于虚拟线1a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12k。第二倾斜表面12d相对于虚拟线1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12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12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12l中的每个尖端倾斜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3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也包括第一侧端面12h和第二侧端面12i。第一侧端面12h和第二侧端面12i可以具有相对于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的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角度。例如,第一和第二侧端面12h、12i中的每个侧端面可以具有较接近30'内的倾斜角度。
如图2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11,第一端部尖部13也包括前刀面13a和齿面13b(对应于尖端倾斜表面13c)。如图3所示,第一端部尖部13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13f和第二端部13g。第一端部尖部13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13j。第一端部尖部13具有从第一端部13f延伸至第二端部13g的尖端倾斜表面13c。尖端倾斜表面13c可以相对于虚拟线1a倾斜尖端倾斜角度13l。尖端倾斜角度13l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3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11,第一端部尖部13也包括第一侧端面13h和第二侧端面13i。第一侧端面13h和第二侧端面13i可以相对于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倾斜一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角度。例如,第一和第二侧端面13h、13i中的每个侧端面可以具有较接近30'内的倾斜角度。
如图2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端部尖部14也包括前刀面14a和齿面14b(对应于尖端倾斜表面14c)。如图3所示,第二端部尖部14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14f和第二端部14g。第二端部尖部14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14j。第二端部尖部14具有从第二端部14g延伸至第一端部14f的尖端倾斜表面14c。尖端倾斜表面14c可以相对于虚拟线1a倾斜尖端倾斜角度14k。尖端倾斜角度14k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3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端部尖部14也包括第一侧端面14h和第二侧端面14i。第一侧端面14h和第二侧端面14i可以相对于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倾斜一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角度。例如,第一和第二侧端面14h、14i中的每个侧端面可以具有较接近30'内的倾斜角度。
如图1和图3所示,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可以具有四种类型的尖部,诸如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第一端部尖部13、和第二端部尖部14。第一端部尖部13可以具有径向地向基体金属4的外部凸出的第一端部13f,且第二端部尖部14可以具有径向地向基体金属4的外部凸出的第二端部14g。第一脊部尖部11包括径向地向基体金属4的外部凸出的尖端11e,该尖端11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1f大体上为齿厚度11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二脊部尖部12包括径向地向基体金属4的外部凸出的尖端12e,该尖端12e位于在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2g大体上为齿厚度11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
如图3所示,尖端倾斜表面13c的尖端倾斜角度13l、尖端倾斜表面14c的尖端倾斜角度14k、第一倾斜表面11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11k、第二倾斜表面11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11l、第一倾斜表面12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12k、和第二倾斜表面12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12l可以分别相对于虚拟线1a倾斜一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的角度,例如5°。优选地,这些角度中的所有角度可以是相同的角度,例如都是5°。
因此,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使得切割过程能够具有低切割阻力,同时还能在工件中形成光滑的切割表面。与常规产品相比,这样的效果被发现是显著的。这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测试结果示出。此外,使用该配置,还可以降低切割期间所产生的声音的声压级。此外,可以容易地对各倾斜表面进行研磨,因为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的各尖端倾斜角度相同。更具体地,当研磨轮在研磨表面与倾斜表面之间改变成不同的角度或距离时,通过将研磨轮设置为处于尖端倾斜角度可以容易地校正研磨轮的设置。
另外,从工件向每个尖部施加最大切割阻力的点可以是尖部中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各个尖部的尖端11e、尖端12e、第一端部13f和第二端部14g。尖端11e和尖端12e以及第一端部13f和第二端部14g可以分别位于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因此,由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接收的来自工件的切割阻力主要分散在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的四个分别不同的点。这允许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中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的振动容易地减少。此外,由于减少了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的振动,因此可以预期工件的切割表面光滑以及伴随切割的声压级的降低。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至图6描述另一实施方式。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2包括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尖部组20,作为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尖部组10的替代。尖部组20可以由沿着基体金属4的周缘边缘对齐的5种类型的尖部形成。这5种类型的尖部是第一脊部尖部21、第二脊部尖部22、第三脊部尖部23、第一端部尖部24、和第二端部尖部25。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2的旋转方向的前部(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的前部)设定为各尖部的前部侧。5种类型的尖部的顺序不应限于图4至图6中所示的顺序。
如图5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11,第一脊部尖部21也包括前刀面21a和齿面21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21c和第二倾斜表面21d)。如图6所示,第一脊部尖部21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21f和第二端部21g。第一脊部尖部21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21j。第一脊部尖部21具有在第一端部21f和第二端部21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21e。尖端21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21f大体上为齿厚度21j的一半的位置(第一位置)。第一脊部尖部21具有从尖端21e延伸至第一端部21f的第一倾斜表面21c和从尖端21e延伸至第二端部21g的第二倾斜表面21d。第一倾斜表面21c相对于虚拟线2a以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1k倾斜,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4的轴线延伸并通过尖端21e。第二倾斜表面21d相对于虚拟线2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1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1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1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5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21,第二脊部尖部22也包括的前刀面22a和齿面22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22c和第二倾斜表面22d)。如图6所示,第二脊部尖部22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22f和第二端部22g。第二脊部尖部22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22j。第二脊部尖部22具有在第一端部22f和第二端部22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22e。尖端22e可以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22f大体上为齿厚度22j的四分之一的位置(第二位置)。第二脊部尖部22包括从尖端22e延伸至第一端部22f的第一倾斜表面22c和从尖端22e延伸至第二端部22g的第二倾斜表面22d。第一倾斜表面22c相对于虚拟线2a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2k。第二倾斜表面22d相对于虚拟线2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2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2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2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5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21,第三脊部尖部23也包括前刀面23a和齿面23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23c和第二倾斜表面23d)。如图6所示,第三脊部尖部23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23f和第二端部23g。第三脊部尖部23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23j。第三脊部尖部23具有在第一端部23f和第二端部23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23e。尖端23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23g大体上为齿厚度23j的四分之一的位置(第三位置)。第三脊部尖部23包括从尖端23e延伸至第一端部23f的第一倾斜表面23c和从尖端23e延伸至第二端部23g的第二倾斜表面23d。第一倾斜表面23c相对于虚拟线2a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3k。第二倾斜表面23d相对于虚拟线2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3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3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3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5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21,第一端部尖部24也包括前刀面24a和齿面24b(该齿面包括尖端倾斜表面24c)。如图6所示,第一端部尖部24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24f和第二端部24g。第一端部尖部24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24j。第一端部尖部24具有从第一端部24f延伸至第二端部24g的尖端倾斜表面24c。尖端倾斜表面24c可以相对于虚拟线2a倾斜尖端倾斜角度24l。尖端倾斜角度24l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5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21,第二端部尖部25也包括前刀面25a和齿面25b(该齿面包括尖端倾斜表面25c)。如图6所示,第二端部尖部25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25f和第二端部25g。第二端部尖部25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25j。第二端部尖部25具有从第二端部25g延伸至第一端部25f的尖端倾斜表面25c。尖端倾斜表面25c可以相对于虚拟线2a倾斜尖端倾斜角度25k。尖端倾斜角度25k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6所示,类似于在图3中所示的第一脊部尖部11,第一脊部尖部21也包括第一侧端面21h和第二侧端面21i。类似地,第二脊部尖部22包括第一侧端面22h和第二侧端面22i。第三脊部尖部23包括第一侧端面23h和第二侧端面23i。第一端部尖部24包括第一侧端面24h和第二侧端面24i。第二端部尖部25包括第一侧端面25h和第二侧端面25i。第一侧端面21h、22h、23h、24h、25h和第二侧端面21i、22i、23i、24i、25i每个可以相对于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倾斜一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角度。例如,每个倾斜角度可以较接近30'的内侧。
如图4和图6所示,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2可以具有五种类型的尖部,诸如第一脊部尖部21、第二脊部尖部22、第三脊部尖部23、第一端部尖部24和第二端部尖部25。第一端部尖部24可以具有径向地朝外凸出的第一端部24f,且第二端部尖部25可以具有径向地朝外凸出的第二端部25g。第一脊部尖部21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21f大体上为齿厚度21j的一半的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21e。第二脊部尖部22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22f大体上为齿厚度22j的四分之一的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22e。第三脊部尖部23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23g大体上为齿厚度23j的四分之一的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23e。
如图6所示,尖端倾斜表面24c的尖端倾斜角度24l、尖端倾斜表面25c的尖端倾斜角度25k、第一倾斜表面21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1k、第二倾斜表面21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1l、第一倾斜表面22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2k、第二倾斜表面22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2l、第一倾斜表面23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23k、和第二倾斜表面23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23l相对于虚拟线2a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优选地,这些角度中的所有角度可以是相同的角度,例如都是5°。
因此,如图4中所示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2引起与图1中所示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类似的效果。例如,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2使得切割过程能够具有低切割阻力,同时还能在工件中形成光滑的切割表面。另外,还可以降低切割期间产生的声音的声压级。此外,可以利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2容易地对各倾斜表面进行研磨。另外,利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2,可以容易地抑制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的振动。同样利用这种效果,可以预期工件的切割表面光滑以及伴随切割的声压级的降低。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至图9描述另一实施方式。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3包括图7和图8中所示的尖部组30,作为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尖部组10的替代。尖部组30可以由沿着基体金属4的周缘边缘对齐的6种类型的尖部形成。这6种类型的尖部是第一脊部尖部31、第二脊部尖部32、第三脊部尖部33、第四脊部尖部34、第一端部尖部35和第二端部尖部36。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3的旋转方向的前部(图4的顺时针方向上的前部)设定为各尖部的前部侧。6种类型的尖部的顺序不应限于图7至图9中所示的顺序。
如图8所示,类似于在图2中所示的第一脊部尖部11,第一脊部尖部31也包括前刀面31a和齿面31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31c和第二倾斜表面31d)。如图9所示,第一脊部尖部31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31f和第二端部31g。第一脊部尖部31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31j。第一脊部尖部31具有在第一端部31f和第二端部31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31e。尖端31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31f大体上为齿厚度31j的五分之二的位置(第一位置)。第一脊部尖部31具有从尖端31e延伸至第一端部31f的第一倾斜表面31c和从尖端31e延伸至第二端部31g的第二倾斜表面31d。第一倾斜表面31c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1k,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4的轴线延伸并通过尖端31e。第二倾斜表面31d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1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1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1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8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31,第二脊部尖部32也包括前刀面32a和齿面32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32c和第二倾斜表面32d)。如图9所示,第二脊部尖部32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32f和第二端部32g。第二脊部尖部32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32j。第二脊部尖部32具有在第一端部32f和第二端部32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32e。尖端32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32g大体上为齿厚度32j的五分之二的位置(第二位置)。第二脊部尖部32具有从尖端32e延伸至第一端部32f的第一倾斜表面32c和从尖端32e延伸至第二端部32g的第二倾斜表面32d。第一倾斜表面32c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2k。第二倾斜表面32d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2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2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2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8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31,第三脊部尖部33也包括前刀面33a和齿面33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33c和第二倾斜表面33d)。如图9所示,第三脊部尖部33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33f和第二端部33g。第三脊部尖部33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33j。第三脊部尖部33具有在第一端部33f和第二端部33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33e。尖端33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33f大体上为齿厚度33j的五分之一的位置(第三位置)。第三脊部尖部33具有从尖端33e延伸至第一端部33f的第一倾斜表面33c和从尖端33e延伸至第二端部33g的第二倾斜表面33d。第一倾斜表面33c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3k。第二倾斜表面33d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3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3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3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8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31,第四脊部尖部34也包括前刀面34a和齿面34b(该齿面包括第一倾斜表面34c和第二倾斜表面34d)。如图9所示,第四脊部尖部34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34f和第二端部34g。第四脊部尖部34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第四脊部尖部34具有在第一端部34f和第二端部34g之间的位置的尖端34e。尖端34e位于在厚度方向距第二端部34g大体上为齿厚度34j的五分之一的位置(第四位置)。第四脊部尖部34具有从尖端34e延伸至第一端部34f的第一倾斜表面34c和从尖端34e延伸至第二端部34g的第二倾斜表面34d。第一倾斜表面34c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4k。第二倾斜表面34d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4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4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4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8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31,第一端部尖部35也包括前刀面35a和齿面35b(该齿面包括尖端倾斜表面35c)。如图9所示,第一端部尖部35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35f和第二端部35g。第一端部尖部35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35j。第一端部尖部35具有从第一端部35f延伸至第二端部35g的尖端倾斜表面35c。尖端倾斜表面35c可以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尖端倾斜角度35l。尖端倾斜角度35l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8所示,类似于第一脊部尖部31,第二端部尖部36也包括前刀面36a和齿面36b(该齿面包括尖端倾斜表面36c)。如图9所示,第二端部尖部36在厚度方向上包括第一端部36f和第二端部36g。第二端部尖部36具有例如1.1mm的齿厚度36j。第二端部尖部36具有从第二端部36g延伸至第一端部36f的尖端倾斜表面36c。尖端倾斜表面36c可以相对于虚拟线3a倾斜尖端倾斜角度36k。尖端倾斜角度36k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
如图9所示,类似于在图3中所示的第一脊部尖部11,第一脊部尖部31也包括第一侧端面31h和第二侧端面31i。类似地,第二脊部尖部32包括第一侧端面32h和第二侧端面32i。第三脊部尖部33包括第一侧端面33h和第二侧端面33i。第四脊部尖部34包括第一侧端面34h和第二侧端面34i。第一端部尖部35包括第一侧端面35h和第二侧端面35i。第二端部尖部36包括第一侧端面36h和第二侧端面36i。第一侧端面31h、32h、33h、34h、35h、36h和第二侧端面31i、32i、33i、34i、35i、36i每个可以相对于基体金属4的径向方向以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角度倾斜。例如,每个倾斜角度可以较接近30'的内侧。
如图7和图9所示,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3可以具有六种类型的尖部,诸如第一脊部尖部31、第二脊部尖部32、第三脊部尖部33、第四脊部尖部34、第一端部尖部35、和第二端部尖部36。第一端部尖部35可以具有径向地朝外凸出的第一端部35f,且第二端部尖部36可以具有径向地朝外凸出的第二端部36g。第一脊部尖部31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31f大体上为齿厚度31j的五分之二的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31e。第二脊部尖部32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32g大体上为齿厚度32j的五分之二的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32e。第三脊部尖部33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33f大体上为齿厚度33j的五分之一的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33e。第四脊部尖部34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34g大体上为齿厚度34j的五分之一的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34e。
如图9所示,尖端倾斜表面35c的尖端倾斜角度35l、尖端倾斜表面36c的尖端倾斜角度36k、第一倾斜表面31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1k、第二倾斜表面31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1l、第一倾斜表面32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2k、第二倾斜表面32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2l、第一倾斜表面33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3k、第二倾斜表面33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3l、第一倾斜表面34c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34k、和第二倾斜表面34d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34l每个可以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例如为5°。优选地,这些角度中的所有角度可以是相同的角度,例如都是5°。
因此,如图7中所示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3引起与图1中所示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类似的效果。例如,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3使得切割过程能够具有低切割阻力,同时还能在工件中形成光滑的切割表面。另外,还可以降低切割期间所产生的声音的声压级。此外,可以利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3容易地对各倾斜表面进行研磨。另外,利用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3,可以容易地抑制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的振动。同样利用这种效果,可以预期工件的切割表面光滑以及伴随切割的声压级的降低。
在下文中,将描述与通过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进行切割和通过具有与常规产品相同的尖部的带尖部锯片进行切割有关的对比实验和结果。作为实验之一,对切割后的工件的切割表面、切割功率过渡、以及切割期间的噪音进行比较。测试产品为带尖部锯片,所有带尖部锯片都具有305mm的外部直径、2.5mm的齿厚度、2.2mm的本体厚度(基体金属厚度)、25.4mm的安装孔直径、以及60的齿数。具有31.8mm的外部直径和1.6mm的厚度的机械结构用碳钢管材料(STKM11A)被用作工件。在上切割条件下以1485rpm的旋转速度、1.0m/min的馈送率、以及50mm的锯切长度执行切割。
如图10所示,测试产品100包括具有平坦齿尖部101的单一类型的齿。平坦齿尖部101具有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的尖端表面101a,该角度在图中左端部上的尖端位置中的第一端部101b与图中右端部上的尖端位置中的第二端部101c之间。
如图11所示,测试产品110包括沿着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交替地布置的第一带斜面尖部111和第二带斜面尖部112。第一带斜面尖部111具有尖部端面111a和倾斜表面111b。尖部端面111a从第二端部111e延伸至被限定在第一端部111d和第二端部111e之间的拐角部111c。尖部端面111a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拐角部111c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11d大体上为齿厚度111f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倾斜表面111b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拐角部111c延伸至第一端部111d。
如图11所示,第二带斜面尖部112具有尖部端面112a和倾斜表面112b。尖部端面112a从第一端部112d延伸至被限定在第一端部112d和第二端部112e之间的拐角部112c。尖部端面112a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拐角部112c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12e大体上为齿厚度112f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倾斜表面112b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拐角部112c延伸至第二端部112e。
如图12所示,测试产品120包括与平坦齿尖部122一起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交替地布置的三重尖部121。平坦齿尖部122包括在第一端部122b和第二端部122c之间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的尖部端面122a。
如图12所示,三重尖部121包括在中心区域中的尖部端面121a以及在左右两侧上的第一倾斜表面121b和第二倾斜表面121c。尖部端面121a在第一拐角部121d和第二拐角部121e之间延伸,并且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第一拐角部121d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21f大体上为齿厚度121h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二拐角部121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21g大体上为齿厚度121h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倾斜表面121b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一拐角部121d延伸至第一端部121f。第二倾斜表面121d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二拐角部121e延伸至第二端部121g。尖部端面121a在径向上比平坦齿尖部122的尖部端面122a凸出较远。
如图13所示,测试产品130包括在周向方向上按顺序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布置的三重尖部131、第一带斜面尖部132和第二带斜面尖部133。三重尖部131包括在中心区域中的尖部端面131a以及在左右两侧上的第一倾斜表面131b和第二倾斜表面131c。尖部端面131a在第一拐角部131d和第二拐角部131e之间延伸,并且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第一拐角部131d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31f大体上为齿厚度131h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二拐角部131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31g大体上为齿厚度131h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倾斜表面131b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一拐角部131d延伸至第一端部131f。第二倾斜表面131c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二拐角部131e延伸至第二端部131g。
如图13所示,第一带斜面尖部132包括尖部端面132a和倾斜表面132b。尖部端面132a从第二端部132e延伸至被限定在第一端部132d和第二端部132e之间的拐角部132c。尖部端面132a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在被接合到基体金属后,尖部端面132a位于下述位置,所述位置在基体金属的径向方向上比三重尖部131的尖部端面131a较靠近基体金属的中心一高度差132g。高度差132g可以是例如0.2mm。拐角部132c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32d大体上为齿厚度132f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倾斜表面132b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拐角部132c延伸至第一端部132d。
如图13所示,第二带斜面尖部133包括尖部端面133a和倾斜表面133b。尖部端面133a从第一端部133d延伸至位于第一端部133d和第二端部133e之间的拐角部133c。尖部端面133a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在被接合到基体金属后,尖部端面133a位于下述位置,所述位置在基体金属的径向方向上比三重尖部131的尖部端面131a较为靠近基体金属的中心一高度差133g。高度差133g可以是例如0.2mm。拐角部133c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33e大体上为齿厚度133f的三分之一的位置。倾斜表面133b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拐角部133c延伸至第二端部133e。
图33中的测试产品140是具有图3中所示的尖部的实施方式的带尖部锯片。测试产品140包括如图3所示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布置的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第一端部尖部13、和第二端部尖部14。图33中的测试产品150是具有图6中所示的尖部的实施方式的带尖部锯片。测试产品150包括如图6所示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布置的第一脊部尖部21、第二脊部尖部22、第三脊部尖部23、第一端部尖部24、和第二端部尖部25。
如图14所示,测试产品160包括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按顺序布置的第一脊部尖部161、第一三重尖部162和第二三重尖部163。脊部尖部161包括第一倾斜表面161a和第二倾斜表面161b。第一倾斜表面161a以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一端部161d和第二端部161e之间的尖端161c延伸至第一端部161d。尖端161c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61d大体上为齿厚度161f的一半的位置。第二倾斜表面161b以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尖端161c延伸至第二端部161e。
如图14所示,第一三重尖部162包括在中心区域中的尖部端面162a以及在左右两侧上的第一倾斜表面162b和第二倾斜表面162c。尖部端面162a在第一拐角部162d和第二拐角部162e之间延伸,并且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在被接合到基体金属后,尖部端面162a位于下述位置,所述位置在基体金属的径向方向上比脊部尖部131的尖端161c进一步向外一高度差162i。高度差162i可以是例如0.2mm。第一拐角部161d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62f大体上为齿厚度162h的十分之三的位置。第二拐角部162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62g大体上为齿厚度162h的十分之三的位置。第一倾斜表面162b以30°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一拐角部162d延伸至第一端部162f。第二倾斜表面162d以30°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二拐角部162e延伸至第二端部162g。
如图14所示,第二三重尖部163包括在中心区域中的尖部端面163a以及在左右两侧上的第一倾斜表面163b和第二倾斜表面163c。尖部端面163a在第一拐角部163d和第二拐角部163e之间延伸,并且倾斜0°的尖端倾斜角度。在被接合到基体金属后,尖部端面163a位于下述位置,所述位置在基体金属的径向方向上比第一三重尖部162的尖部端面162a进一步向外一高度差163i。高度差163i可以是例如0.2mm。第一拐角部163d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63f大体上为齿厚度163h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二拐角部163e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163g大体上为齿厚度163h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第一倾斜表面163b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一拐角部163d延伸至第一端部163f。第二倾斜表面163c以45°的尖端倾斜角度从第二拐角部163e延伸至第二端部163g。
将参照图15至图18对在由每个测试产品切割工件后的切割表面进行比较。图15示出了利用与常规产品相对应的测试产品130切割的工件的切割表面。图16和图17示出了利用根据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150切割的工件的切割表面。图18示出了利用作为对比对象的测试产品160切割的工件的切割表面。在利用与常规产品相对应的测试产品100、110、120、130切割的切割表面和利用根据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150切割的切割表面之间没有观察到显著的差异。如图18所示,当使用作为对比对象的测试产品160时,在所切割的切割表面上的锯片出口侧(图中管的内部周缘侧)上产生了大的毛刺。
测量了在利用每个测试产品切割工件期间的功率和噪音。图19、21、23、25、27、29和31示出了每个测试件中功率的变化。如图19等所示,切割开始(图的左端)和切割结束(图的右端)是空转时的功率。由于管形状的工件被切割成与轴向方向正交的环形状,所以在功率过渡中存在两个峰。更具体地,功率的峰出现在切割开始处和切割几乎结束处。与其他测试产品相比,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和150切割时的功率具有较小的峰值和较小的波动范围。特别地,当与没有倾斜表面的测试产品100相比时,净切割功率显著地降低。当与测试产品110、120、130相比时,净切割功率也充分地降低。测试产品160的功率过渡与测试产品150的功率过渡类似。
图20、22、24、26、28、30和32示出了每个测试件中声压的随时间的变化。声压是利用安装在远离切割点约1m的位置处的声级计测量的。利用本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150切割时产生的声压比其他测试产品的声压充分地较低。本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的声压有特别小的波动,并且被保持处于低声压。特别地,本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50的声压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为2Pa,并且总体的声压可以被抑制为较低。另一方面,测试产品160——其功率过渡与测试产品150的功率过渡类似——产生相对大声的噪音,其中声压大于或等于约10Pa。
在图33至图35中对每个测试产品的净切割功率进行了比较。净切割功率是通过从图19、21、23、25、27、29和31的功率过渡减去空转功率获得的值。对每个测试产品进行两次测试,并且比较它们的平均值。图33中的实心黑条表示测试中获得的值,而空心白条表示平均值。如图35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150的净切割功率比其它测试产品100、110和120的净切割功率低15至24%。较低的净切割功率意味着较低的切割阻力。
在图34、36中对每个测试产品在切割期间产生的噪音进行了比较。图34中的响度的程度对应于由人类所感知的噪音,其是通过对每个频率的测得声压级进行加权计算的。图36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150的噪音(响度)分别关于测试产品100、110、120的降低率。如图36所示,与其他测试产品100、110、120相比,本实施方式的测试产品140、150的噪音的降低率为13%至19%。
随后,利用具有相应的尖部分段数和相应的尖端倾斜角度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执行关于切割的对比实验。净切割功率、切割期间产生的噪音(响度)、和A特征声压级(声压级)是利用相应的带尖部锯片切割工件时测量的或从测得结果计算的。净切割功率是通过从实际测量的切割功率中减去空转功率获得的。当净切割功率低时,切割阻力小。
相对于在实际测量的相应频率处的声压级,A特征声压级是通过对人容易听到的频率施加较大的权重而获得的声压级。在该测试中,配备有隔音罩的实验机器被作为用于上述测试的实验机器的替代品来使用。基体金属的形状、齿的数量、和测试产品的切割条件被设定为2.2mm的齿厚度和1.8mm的本体厚度。其他条件与上述测试相同。每个测试产品的尖端倾斜角度(第一尖端倾斜角度、第二尖端倾斜角度)针对相同测试产品被设定为相同的角度。测试产品的每个尖部的尖端高度(相对于基体金属的中心的径向位置)被设定为相同的高度。
图39中的测试产品200、210、220、230、240具有四个分段,并且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按顺序布置的第一脊部尖部11、第二脊部尖部12、第一端部尖部13、和第二端部尖部14。测试产品250、260、270、280、290具有五个分段,并且设置有如图6所示的第一脊部尖部21、第二脊部尖部22、第三脊部尖部23、第一端部尖部24、和第二端部尖部25。测试产品300、310、320、330、340具有六个分段,并且设置有如图9所示的第一脊部尖部31、第二脊部尖部32、第三脊部尖部33、第四脊部尖部34、第一端部尖部35、和第二端部尖部36。
图39中的测试产品200、250、300的相应尖部的相应尖端倾斜角度为3°。测试产品210、260、310、350、360的相应尖端倾斜角度为5°。测试产品220、270、320的相应尖端倾斜角度为7°。测试产品230、280、330的相应尖端倾斜角度为10°。测试产品240、290、340的相应尖端倾斜角度为12°。
图39中的测试产品350具有三个分段,并且包括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按顺序布置的如图37所示的脊部尖部41、第一端部尖部42、和第二端部尖部43。脊部尖部41、第一端部尖部42、和第二端部尖部43分别包括图中左端部上的尖端位置处的第一端部41f、42f、43f和图中右端部上的尖端位置处的第二端部41g、42g、43g。脊部尖部41、第一端部尖部42、和第二端部尖部43中的每个尖部具有例如2.2mm的齿厚度41j、42j、43j。
如图37所示,脊部尖部41、第一端部尖部42、和第二端部尖部43分别包括从第一端部41f、42f、43f向基体金属的内部径向地延伸的第一侧端面41h、42h、43h。脊部尖部41、第一端部尖部42、第二端部尖部43分别包括类似地从第二端部41g、42g、43g延伸的第二侧端面41i、42i、43i。第一侧端面41h、42h、43h和第二侧端面41i、42i、43i每个相对于基体金属的径向方向倾斜一较接近30'内的倾斜角度。
如图37所示,脊部尖部41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41f大体上为齿厚度41j的一半的位置的尖端41e。脊部尖部41包括从尖端41e延伸至第一端部41f的第一倾斜表面41c和从尖端41e延伸至第二端部41g的第二倾斜表面41d。第一倾斜表面41c相对于虚拟线L1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41k,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4的轴线延伸并通过尖端41e。第二倾斜表面41d相对于虚拟线L1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41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41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41l每个可以为5°。第一端部尖部42可以包括从第一端部42f延伸至第二端部42g的尖端倾斜表面42c。尖端倾斜表面42c相对于虚拟线L1倾斜5°的尖端倾斜角度42l。第二端部尖部43可以包括从第二端部43g延伸至第一端部43f的尖端倾斜表面43c。尖端倾斜表面43c相对于虚拟线L1倾斜5°的尖端倾斜角度43k。
图39中的具有十个分段的测试产品360包括在周向方向上围绕基体金属的周缘边缘按顺序布置的如图38所示的脊部尖部51至58、第一端部尖部59、和第二端部尖部60。脊部尖部51至58、第一端部尖部59、和第二端部尖部60分别包括在图中左端部上的尖端位置处的第一端部51f、52f、53f、54f、55f、56f、57f、58f、59f、60f。脊部尖部51至58、第一端部尖部59、和第二端部尖部60分别包括在图中右端部上的尖端位置处的第二端部51g、52g、53g、54g、55g、56g、57g、58g、59g、60g。脊部尖部51至58、第一端部尖部59、和第二端部尖部60中的每个尖部包括例如2.2mm的齿厚度51j、52j、53j、54j、55j、56j、57j、58j、59j、60j。
如图38所示,脊部尖部51至58、第一端部尖部59、和第二端部尖部60分别包括从第一端部51f、52f、53f、54f、55f、56f、57f、58f、59f、60f径向地向基体金属的内部延伸的第一侧端面51h、52h、53h、54h、55h、56h、57h、58h、59h、60h。脊部尖部51至58、第一端部尖部59、和第二端部尖部60分别包括类似地从第二端部51g、52g、53g、54g、55g、56g、57g、58g、59g、60g延伸的第二侧端面51i、52i、53i、54i、55i、56i、57i、58i、59i、60i。第一侧端面51h、52h、53h、54h、55h、56h、57h、58h、59h、60h和第二侧端面51i、52i、53i、54i、55i、56i、57i、58i、59i、60i分别相对于基体金属的径向方向倾斜一较接近30'内的倾斜角度。
如图38所示,脊部尖部51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51f大体上为齿厚度51j的九分之四的位置的尖端51e。脊部尖部52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52g大体上为齿厚度52j的九分之四的位置的尖端52e。脊部尖部53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53f大体上为齿厚度53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的尖端53e。脊部尖部54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54g大体上为齿厚度54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的尖端54e。脊部尖部55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55f大体上为齿厚度55j的九分之二的位置的尖端55e。脊部尖部56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56g大体上为齿厚度56j的九分之二的位置的尖端56e。脊部尖部57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57f大体上为齿厚度57f的九分之一的位置的尖端57e。脊部尖部58包括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58g大体上为齿厚度58j的九分之一的位置的尖端58e。
如图38所示,脊部尖部51至58包括从尖端51e、52e、53e、54e、55e、56e、57e、58e延伸至第一端部51f、52f、53f、54f、55f、56f、57f、58f的第一倾斜表面51c、52c、53c、54c、55c、56c、57c、58c。脊部尖部51至58包括从尖端51e、52e、53e、54e、55e、56e、57e、58e延伸至第二端部51g、52g、53g、54g、55g、56g、57g、58g的第二倾斜表面51d、52d、53d、54d、55d、56d、57d、58d。
如图38所示,第一倾斜表面51c、52c、53c、54c、55c、56c、57c、58c相对于虚拟线L2倾斜第一尖端倾斜角度51k、52k、53k、54k、55k、56k、57k、58k,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的轴线延伸并通过尖端51e。第二倾斜表面51d、52d、53d、54d、55d、56d、57d、58d相对于虚拟线L2倾斜第二尖端倾斜角度51l、52l、53l、54l、55l、56l、57l、58l。第一尖端倾斜角度51k、52k、53k、54k、55k、56k、57k、58k和第二尖端倾斜角度51l、52l、53l、54l、55l、56l、57l、58l中的每个为5°。
如图38所示,第一端部尖部59包括从第一端部59f延伸至第二端部59g的尖端倾斜表面59c。尖端倾斜表面59c相对于虚拟线L2倾斜5°的尖端倾斜角度59l。第二端部尖部60包括从第二端部60g延伸至第一端部60f的尖端倾斜表面60c。尖端倾斜表面60c相对于虚拟线L2倾斜5°的尖端倾斜角度60k。
图39和40示出了当由相应的测试产品切割工件时的净切割功率的测得结果。这些结果示出,在具有六个分段、尖端倾斜角度为7°的测试产品320、具有六个分段、尖端倾斜角度为10°的测试产品330,具有五个分段、尖端倾斜角度为5°的测试产品260等的情况下,净切割功率较低。相应的测试产品的净切割功率相对于具有三个分段、尖端倾斜角度为5°的测试产品350的净切割功率的降低率被计算并且总结在图45中。关注分段的数量,与测试产品350的净切割功率相比,具有五个分段和六个分段的相应测试产品的净切割功率降低8至23%。在具有四个分段的相应测试产品的情况下,尖端倾斜角度为5°的测试产品210和尖端倾斜角度为7°的测试产品220的净切割功率相对较低。具有大量分段例如十个分段的测试产品360的净切割功率低于具有较少量分段例如三个分段的测试产品350的净切割功率。
如图45所示,净切割功率对于每个尖端倾斜角度也示出一趋势。例如,与测试产品350的净切割功率相比,具有四到六个分段并且尖端倾斜角度为5°和7°的相应测试产品的净切割功率降低11至23%。当尖端倾斜角度为10°时,相应地,净切割功率低8至22%。当尖端倾斜角度为12°时,具有五个分段的测试产品290和具有六个分段的测试产品340的净切割功率相对较低。测试结果表明,当尖端倾斜角度为6°、8°等时,可以观察到与5°和7°的尖端倾斜角度类似的趋势。
在图41和图42中,总结了在利用相应测试产品切割工件时响度的测得结果。根据测得结果,在具有六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7°的测试产品320、具有六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5°的测试产品310、具有五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7°的测试产品270、具有五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5°的测试产品260等的情况下,响度较低。每个测试产品相对于测试产品350的响度降低率被计算并总结在图46中。根据分段的数量,响度的趋势是明显的。例如,与测试产品350相比,在具有五个分段和六个分段的相应测试产品中,响度降低1至17%。在具有四个分段的相应测试产品的情况下,在具有7°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220中,响度相对较低。响度在具有大量分段例如十个分段的测试产品360中比在具有少量分段例如三个分段的测试产品350中低。
如图45所示,每个尖端倾斜角度出现响度趋势。例如,与测试产品350的响度相比,具有四至六个分段、尖端倾斜角度为5°和7°的相应测试产品的响度降低6至15%。在尖部倾斜角度为3°的情况下,相应地,响度低3至9%。当尖端倾斜角度为10°和12°时,具有六个分段的测试产品330、340的响度低9至10%,这相对较低。测试结果表明,当尖端倾斜角度为例如6°等时,可以观察与5°或7°的尖端倾斜角度类似的趋势。
声压级在工件被利用相应测试产品切割时被测量,并且测得结果被总结在图43和图44中。根据测得结果,在具有五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7°的测试产品270、具有六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7°的测试产品320、具有五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5°的测试产品260、以及具有六个分段且尖端倾斜角度为10°的测试产品330等的情况下,声压级较低。如图41和图43所示,存在如果测试产品具有较低的响度则声压级也趋于较低的趋势。
测量在利用具有四个分段的相应测试产品切割工件时测试产品的幅度,并且将测得结果总结在图47和48中。当带尖部锯片的幅度较小时,存在切割表面较光滑且切割阻力较低的趋势。如图47所示,当利用具有7°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220切割工件时,最大幅度为约0.15mm,其总体上相对较小。当利用测试产品220切割时,幅度小于或等于0.05mm,其较小,特别是当切割工件的大体上中间部分时。在具有3°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200和具有5°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210的情况下,幅度大小和时间过渡与测试产品220的幅度大小和时间过渡类似。
如图48所示,当利用具有12°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240切割工件时,幅度相对较大从0.25mm至0.30mm,特别是在切割的开始处和结束处。在具有10°的尖端倾斜角度的测试产品230的情况下,幅度大小和时间过渡的趋势处于图47所示的测试产品220的幅度大小和时间过渡与图48所示的测试产品240的幅度大小和时间过渡之间大体上中间的状态。
随后,利用在相应的径向位置具有尖部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执行关于切割的对比实验。在该测试中,使用装配有隔音罩的实验机器。基体金属的形状、齿的数量、和测试产品的切割条件被设定为具有2.2mm的齿厚度和1.8mm的本体厚度。其他条件与上述测试中的每个相同。测试产品400、410、420可以每个具有四个分段和5°的尖端倾斜角度。测试产品400、410、420的第一和第二脊部尖部的尖端高度(相对于基体金属的中心的径向位置)被设定为高于第一和第二端部尖部的尖端高度。附带地,当第一和第二脊部尖部的尖端高度低于第一和第二端部尖部时,第一和第二脊部尖部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将较小。可以推测的是,这可以增加第一和第二端部尖部的切割载荷,从而增加切割阻力。因此,仅当第一和第二脊部尖部的尖端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和第二端部尖部的尖端高度时才进行测量。
如图49所示,第一脊部尖部61、第二脊部尖部62、第二端部尖部63、和第二端部尖部64分别包括第一端部61f、62f、63f、64f和第二端部61g、62g、63g、64g。第一脊部尖部61、第二脊部尖部62、第一端部尖部63、和第二端部尖部64可以分别具有例如2.2mm的齿厚度61j、62j、63j、64j。从第一端部61f、62f、63f、64f延伸的第一侧端面61h、62h、63h、64h和从第二端部61g、62g、63g、64g延伸的第二侧端面61i、62i、63i、64i可以分别相对于基体金属的径向方向倾斜一较靠近30’的内侧的倾斜角度。
如图49所示,第一脊部尖部61具有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61f大体上为齿厚度61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的尖端61e。第一倾斜表面61c从尖端61e延伸至第一端部61f。第一倾斜表面61c相对于虚拟线L3倾斜5°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61k,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的轴线延伸并通过尖端61e。第二倾斜表面61d从尖端61e延伸至第二端部61g。第二倾斜表面61d相对于虚拟线L3倾斜5°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61l。第二脊部尖部62具有尖部位于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二端部62g大体上为齿厚度62j的三分之一的位置的尖端62e。第一倾斜表面62c从尖端62e延伸至第一端部62f。第一倾斜表面62c相对于虚拟线L3倾斜5°的第一尖端倾斜角度62k。第二倾斜表面62d从尖端62e延伸至第二端部62g。第二倾斜表面62d相对于虚拟线L3倾斜5°的第二尖端倾斜角度61l。
如图49所示,第一端部尖部63包括从第一端部63f延伸至第二端部63g的尖端倾斜表面63c。尖端倾斜表面63c相对于虚拟线L4倾斜5°的尖端倾斜角度63l,该虚拟线平行于基体金属的轴线延伸并通过第一端部63f。第二端部尖部64包括从第二端部64g延伸至第一端部64f的尖端倾斜表面64c。尖端倾斜表面64c相对于虚拟线L4倾斜5°的尖端倾斜角度64k。虚拟线L3定位成在基体金属的轴线方向上比虚拟线L4进一步向外一高度差H1。用于图50中的测试产品400、410、420的高度差H1可以分别被设定为0.05mm、0.10mm、0.20mm。测试产品400、410、420的高度差H1可以分别为每个测试产品的齿厚度的2%、5%、9%。
在图50中总结了当由测试产品210、400、410、420切割工件时的净切割功率、响度、以及声压级的测得的测试结果。如图50和51所示,当由测试产品400、410、420切割工件时的净切割功率比利用测试产品210切割时低2至4%。特别地,当由测试产品400切割时,在图49所示的高度差H1被设定为0.05mm的情况下,净切割功率低4%。如图50和图52所示,当由测试产品400、410、420切割工件时的响度比利用测试产品210切割时高6至25%。特别地,存在响度随着图49所示的高度差H1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声压级也趋于与响度的增大和减小类似地增大或减小。因此,例如,第一和第二脊部尖部可以被设置为比第一和第二端部尖部高每个尖部的齿厚度的2至9%的长度。这表明,噪音的程度可以趋于相对较大,而切割阻力相对较低。
如图49所示,第一脊部尖部61和第二脊部尖部62的相应尖端61e、62e的径向位置比第一端部尖部63的第一端部63f和第二端部尖部64的第二端部64g的径向位置进一步径向地朝外(图中所示的上侧)齿厚度(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的0至9%,更优选地0至2%。因此,第一脊部尖部61和第二脊部尖部62较可靠地与工件接触以切割工件。这允许切割功率以良好平衡的方式在每个尖部之间分配。作为结果,切割阻力将不会集中在特定的尖部上,并且可以降低切割阻力。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个实施方式,可以对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1、2、3进行不同的修改。例如,尖部组可以由具有七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尖端轮廓的尖部制成。图1、4、7中所示的每个尖部在基体金属4的周向方向上的布置顺序或相邻尖部之间的间隔可以被适当地改变。图3、6、9中所示的尖端11e、12e、21e、22e、23e、31e、32e、33e、34e在基体金属4的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应限于每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位置,而是可以被适当地改变。例如,尖端11e可以被设置在第一端部11f和第二端部11g之间在厚度方向上距第一端部11f大体上为齿厚度11j的五分之二的位置。例如,每个尖部的尖端倾斜角度可以被适当地改变为6°、8°等。在实施方式中,示例性地描述了用于金属加工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然而,例如,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也可以用于树脂加工等。

Claims (7)

1.一种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包括:
盘形状的基体金属;以及
围绕所述基体金属的外部周缘接合的多个尖部,所述多个尖部包括:
第一端部尖部,所述第一端部尖部包括当从所述基体金属的周向方向观察时在沿所述基体金属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上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
第二端部尖部,所述第二端部尖部包括在沿所述基体金属的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上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
第一脊部尖部,所述第一脊部尖部包括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一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以及
第二脊部尖部,所述第二脊部尖部包括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二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其中:
所述第一端部尖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尖部具有从相应的尖端延伸至另外的端部的尖端倾斜表面,
所述第一脊部尖部和所述第二脊部尖部具有从相应的尖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倾斜表面和从相应的尖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倾斜表面,
每个尖端倾斜表面、每个第一倾斜表面、和每个第二倾斜表面具有相对于虚拟线的尖端倾斜角度,所述虚拟线平行于所述基体金属的轴线延伸并通过相应的尖端,并且,
每个尖端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其中:
所述多个尖部由仅4种类型的尖部诸如所述第一端部尖部、所述第二端部尖部、所述第一脊部尖部和所述第二脊部尖部形成,
所述多个尖部由仅5种类型的尖部形成,所述5种类型的尖部包括第三脊部尖部加之所述4种类型的尖部,所述第三脊部尖部具有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第三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或者
所述多个尖部由仅6种类型的尖部形成,所述6种类型的尖部包括第四脊部尖部加之所述5种类型的尖部,所述第四脊部尖部具有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第四位置处的径向地朝外凸出的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其中:
所述第三脊部尖部和所述第四脊部尖部包括从相应的尖端向所述第一端部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和从相应的尖端向所述第二端部倾斜的第二倾斜表面,
所述第三脊部尖部和所述第四脊部尖部的每个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和每个所述第二倾斜表面包括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基体金属的轴线延伸并通过相应的尖端的虚拟线的尖端倾斜角度,并且
每个尖端倾斜角度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其中,每个尖端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其中,每个尖端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大于或等于6°且小于或等于8°。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其中,所述多个尖部的每个尖端倾斜角度是相同的,以及每个尖端的每个径向位置是相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段式切割型带尖部锯片,其中,所述第一脊部尖部和所述第二脊部尖部的每个尖端的径向位置比所述第一端部尖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尖部的每个尖端的径向位置进一步径向地朝外下述量,该量为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的0至9%。
CN201980026935.8A 2018-04-20 2019-04-19 分段式切割型切削锯 Active CN112041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1624 2018-04-20
JP2018081624 2018-04-20
PCT/JP2019/016822 WO2019203346A1 (ja) 2018-04-20 2019-04-19 分割切削型チップソ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106A true CN112041106A (zh) 2020-12-04
CN112041106B CN112041106B (zh) 2024-01-12

Family

ID=68238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6935.8A Active CN112041106B (zh) 2018-04-20 2019-04-19 分段式切割型切削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53935B2 (zh)
EP (1) EP3782753B1 (zh)
JP (1) JP7260528B2 (zh)
CN (1) CN112041106B (zh)
WO (1) WO20192033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24348B2 (en) * 2019-04-04 2022-12-13 Black & Decker Inc. Circular saw blade
EP4079433A4 (en) * 2019-12-19 2024-01-17 Kanefusa Knife & Saw JIGSAW
US20230249266A1 (en) * 2022-02-07 2023-08-10 The M.K. Morse Company Carbide tip hole saw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1545A1 (fr) * 1995-01-13 1996-07-18 Kanefusa Corporation Scie circulaire a faible bruit
JP2004066400A (ja) * 2002-08-07 2004-03-04 Tenryu Saw Mfg Co Ltd 回転鋸
CN201143574Y (zh) * 2008-01-17 2008-11-05 张建江 一种翻转式组合锯
CN101594962A (zh) * 2006-11-24 2009-12-02 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 锯片带钢和用于制造锯片带钢的方法
CN103962643A (zh) * 2014-04-04 2014-08-06 浙江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金属切断圆锯机的刀片结构及加工工艺
CN104043860A (zh) * 2013-03-14 2014-09-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孔锯的圆柱形钻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4638A (en) * 1976-07-29 1977-07-12 Mccrary Saw & Tool Company Circular saw having reduced noise
DE3307170C2 (de) * 1983-03-01 1986-08-14 Wilhelm H. Kullmann WIKUS-Sägenfabrik, 3509 Spangenberg Sägeblat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4690024A (en) * 1985-02-28 1987-09-01 Black & Decker Inc. Saw blade and tip therefor
JPH0829451B2 (ja) 1986-12-27 1996-03-27 豊田工機株式会社 門形コラム型式スカイビング加工装置
JPS63169215U (zh) 1987-04-21 1988-11-04
US5331876A (en) * 1992-07-30 1994-07-26 Sandvik Ab Saw blade for cutting metal
DE4300622C2 (de) 1993-01-13 1995-05-18 Kullmann Wikus Saegenfab Sägeblatt mit einem Grundkörper und ungeschränkten Zähnen
JPH0737528U (ja) 1993-12-22 1995-07-11 大見工業株式会社 金属切断用チップソー
JPH08281606A (ja) 1995-04-11 1996-10-29 Osaka Diamond Ind Co Ltd チップソー及び切削方法
JPH09290323A (ja) 1996-04-26 1997-11-11 Omi Kogyo Co Ltd 切削工具
JPH11277330A (ja) 1998-03-27 1999-10-12 Kanex Hamono Kogyo Kk 丸鋸刃
JP3212951B2 (ja) 1998-10-22 2001-09-25 兼房株式会社 分割切削型チップソー
JP2005059124A (ja) 2003-08-08 2005-03-10 Tenryu Saw Mfg Co Ltd 回転鋸
ES2270689B1 (es) * 2005-01-20 2008-03-01 Instalaciones Inabensa, S.A. Barrera sectorizadora de humo.
JP2008254160A (ja) 2007-04-03 2008-10-23 Osamu Kobayashi 丸鋸
DE102011050168B4 (de) 2011-05-06 2014-12-31 WIKUS-Sägenfabrik Wilhelm H. Kullmann GmbH & Co. KG Sägeblatt zum Sägen von Hohl- und Formprofilen
US10279407B2 (en) 2015-10-30 2019-05-07 Black & Decker Inc. Circular saw blades
US10926343B2 (en) * 2016-04-19 2021-02-23 The M. K. Morse Company Ground set saw blade
SE542030C2 (en) * 2017-11-22 2020-02-11 Swedex Ab Saw blade for circular saw and use of such saw blade in a brush cutter
US11524348B2 (en) * 2019-04-04 2022-12-13 Black & Decker Inc. Circular saw blad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21545A1 (fr) * 1995-01-13 1996-07-18 Kanefusa Corporation Scie circulaire a faible bruit
JP2004066400A (ja) * 2002-08-07 2004-03-04 Tenryu Saw Mfg Co Ltd 回転鋸
CN101594962A (zh) * 2006-11-24 2009-12-02 Oc欧瑞康巴尔斯公司 锯片带钢和用于制造锯片带钢的方法
CN201143574Y (zh) * 2008-01-17 2008-11-05 张建江 一种翻转式组合锯
CN104043860A (zh) * 2013-03-14 2014-09-1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孔锯的圆柱形钻体
CN103962643A (zh) * 2014-04-04 2014-08-06 浙江虎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金属切断圆锯机的刀片结构及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237181A1 (en) 2021-08-05
US11253935B2 (en) 2022-02-22
WO2019203346A1 (ja) 2019-10-24
JPWO2019203346A1 (ja) 2021-04-30
EP3782753A1 (en) 2021-02-24
EP3782753A4 (en) 2021-12-22
CN112041106B (zh) 2024-01-12
EP3782753B1 (en) 2023-12-27
JP7260528B2 (ja)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1106B (zh) 分段式切割型切削锯
CN102123810B (zh) 锯片及其制造方法
RU2394670C2 (ru) Концевая фреза, обладающая жесткостью на кручение
WO2006035910A1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転削工具
RU2002128606A (ru) Сверло
JP5834518B2 (ja) 刃先交換式回転切削工具
US20090126712A1 (en) Stone Saw Blade
KR101141855B1 (ko) 볼 엔드 밀
JP2003527246A (ja) 減少した騒音および一様な歯の負荷特性を有する帯鋸刃
CN102123809A (zh) 带锯刀
US10363620B2 (en) Saw band including a chip separator tooth
JP2006224254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3957230B2 (ja) ボ−ルエンドミル
WO1996021545A1 (fr) Scie circulaire a faible bruit
US20080257127A1 (en) Saw blade
JP4787910B2 (ja) 超硬合金製エンドミル及び該エンドミルを用いた切削加工方法
RU2525950C2 (ru) Сверлиль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х машин вращательного и/или удар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JP4002888B2 (ja) 回転式フライス
JP5402575B2 (ja) エンドミル
JP5302943B2 (ja) 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
EP0696944B1 (en) Cutter tool
EP4079433A1 (en) Tip saw
JPS61178110A (ja) ドリル
JPS6268217A (ja) エンドミル
CN213729588U (zh) 一种三刃铝用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