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9570A - 前围上板构造 - Google Patents

前围上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9570A
CN112009570A CN202010289282.7A CN202010289282A CN112009570A CN 112009570 A CN112009570 A CN 112009570A CN 202010289282 A CN202010289282 A CN 202010289282A CN 112009570 A CN112009570 A CN 1120095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wl top
window panel
cowl
width direction
vehicl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92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9570B (zh
Inventor
下里孝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095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5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9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5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进入前围箱内的水向正下方流落的前围上板构造。前围上板构造具有:车窗面板(3);设于车窗面板(3)的下缘的下方的前围箱(2);将前围箱(2)的上方覆盖的前围上板罩(10);和在前围箱(2)的内部且前围上板罩(10)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防水罩部件(12)。前围上板罩(10)具有与车窗面板(3)的上表面(3c)抵接并以当正面观察车辆时朝向下方为凸的方式弯曲的抵接部(10b)。防水罩部件(12)在车宽方向上设在与抵接部(10b)的最低点、即凹洼部(10c)相同的位置。

Description

前围上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围上板构造。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前围上板构造中,在前围面板的纵壁部形成有空气取入口。在空气取入口的上方设置罩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26358号
发明内容
有时车窗面板的下缘具有朝向下侧为凸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在车窗面板上传递而流下来的水易于汇集于为凸的部分。
并且,担心汇集于下缘的最低点的水从车窗面板与前围上板罩之间越过密封件,而向前围箱的内部流下。
在上述以往的前围上板构造中,针对因车窗面板的下缘为凸的部分没有进行任何考虑,无法应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抑制进入前围箱内的水向正下方流落的前围上板构造。
本发明的前围上板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车窗面板;设于车窗面板的下缘的下方的前围箱;将前围箱的上方覆盖的前围上板罩;和在前围箱的内部且前围上板罩的下方设置的防水罩部件。前围上板罩具有与车窗面板的上表面抵接并以当正面观察车辆时朝向下方为凸的方式弯曲的抵接部,防水罩部件在车宽方向上设在与抵接部的最低点相同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进入前围箱内的水向正下方流落的前围上板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围上板构造的车辆,且是拆除前围上板罩并从斜上方观察前围箱附近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上方观察雨刷装置的安装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1中III-III线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前围上板的整体构成、且表示将前围上板罩以及车窗面板拆除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前围上板安装于玻璃支承件的样子的前围箱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下方仰视定位部的构成的仰视图。
图7是表示定位部的构成、且沿着图6中VII-VII线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定位部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 前围箱
3 车窗面板
3c 上表面
10 前围上板罩
10b 抵接部
10c 凹洼部(最低点)
12 防水罩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对于同一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当说明方向时,只要没有特别表示,基本上基于从驾驶员观察到的前后、左右或上下来说明。另外,“车宽方向”与“左右方向”同义。
图1表示适用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围上板构造的车辆1中的、前围箱2附近的构成。此外,在图1以及图2中,为了说明,省略了前围上板罩10(参照图4)。在车辆1的前部设有上部开口由机罩面板5所覆盖的发动机室E。
另外,在位于发动机室E的后方的车室R的前部设有车窗面板3。车窗面板3将下方设为凸而使下缘3a弯曲。并且,下缘3a具有最低点3b。最低点3b构成为,在下缘3a中成为最低的位置。
图2是从上方观察雨刷装置4的安装部附近的俯视图。在车窗面板3的下缘3a与机罩面板5的后端5a之间、且在雨刷装置4的下方设有前围上板罩10。前围上板罩10沿着车窗面板3的下缘3a设于下方。
前围上板罩10以在车宽方向上将后述的前围箱2的上方在大致整个区域内覆盖的方式延伸设置。
在前围上板罩10的后端设有对车窗面板3的下缘3a进行保持的凹状的保持部10a(参照图3)。保持部10a具有位于车窗面板3的上表面3c的唇状的抵接部10b。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板罩10的抵接部10b使唇状的前端部与车窗面板3的上表面3c在车宽方向大致整个区域内抵接(参照图3)。
抵接部10b以当图2所示的正面观察车辆时一部分向着下方为凸的方式弯曲,在最低位置、即最低点具有凹洼部10c。
在车窗面板3的下缘3a被保持部10a保持的状态下,凹洼部10c的车宽方向位置与最低点3b在位置L2处一致。
并且,在位置L2处,车窗面板3的最低点3b、凹洼部10c、以及后述的防水罩部件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最低点3b的位置L2在车宽方向上从中央位置L1向车辆左侧偏移规定尺寸w2而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10b的弯曲形状以沿着下缘3a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形成。由此,如图3所示,抵接部10b在下缘3a的车宽方向整个区域内以同样的接触面积连续地接触,在上表面3c之间进行密封。因此,在车窗面板3与前围上板罩10之间,水密性在车宽方向上的任何部分处都良好。
而且,如图2所示,在前围上板罩10的前部,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有密封壁部25。在密封壁部25的上端缘设有橡胶密封件21。橡胶密封件21在机罩面板5被封闭的状态下,与后端5a侧的下表面抵接。由此防止水向发动机室E内的侵入。
图3是说明前围箱2的上部的构成的图,且是沿着图1中III-III线的位置处的剖视图。
前围箱2主要具有从下方支承于未图示的仪表板下部件的仪表板上部件、和支承车窗面板3的玻璃支承件7,上表面侧开放的车辆前后方向截面形成为大致凹状。
并且,在前围箱2的内部且前围上板罩10的下方设有防水罩部件12。防水罩部件12设为,与车窗面板3的最低点3b、即作为抵接部10b之凹洼部10c的凹洼部10c在车宽方向上一致。
由此,若流下至凹洼部10c的水从车窗面板3的下缘3a与保持部10a之间越过密封件要向前围箱2内流下,则会由防水罩部件12阻挡。这样地,防水罩部件12能够抑制进入前围箱2内的水向正下方流落。
如图3所示,防水罩部件12的上缘部12a与形成于玻璃支承件7的上缘7a的倾斜的接合面7b(参照图5)接合而固定。并且,车窗面板3的下缘3a侧的背面经由橡胶挡块14以及密封材料15而由上缘部12a支承。
如图4所示,防水罩部件12具有:沿着前围上板罩10的长边方向延伸设置的上缘部12a;设在与最低点3b在车宽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防水部12b;将前围上板罩10定位的定位部12c;和固定于前围上板罩10的安装部12e。
其中,防水罩部件12的上缘部12a在防水罩部件12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而形成为平板状。
另外,防水部12b以使车宽方向的中间部朝下成为凸状的方式弯曲而设置。在防水部12b形成有以固定宽度沿着上缘部12a设置的导水部12d。
导水部12d将车辆前后方向截面形状设为凹状,沿着车窗面板3的下缘延伸设置。导水部12d设有使车宽方向的中间位置向下方弯曲的凸部30。导水部12d从上缘部12a的前缘向着前方斜着延伸设置,配置于前围箱2的内部(参照图3)。
并且,如图1所示,凸部30的最下端在车宽方向上与位置L2一致。由此,凸部30与最低点3b以及凹洼部10c(参照图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排列为一列。
此外,如图3所示,为了使流入前围箱2内的水不会从导水部12d进一步流下去,而设定了上下方向的离开尺寸、以及导水部12d的前侧壁26的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板构造中,在包括最低点3b的位置L2的车宽方向整个区域内,上缘部12a以向着车辆前方下降的方式倾斜而配置。由此,能够使上缘部12a的上表面的水向车辆前方流下并汇集于导水部12d内。
在导水部12d以将截面形状设为大致V字状的方式形成底部12r,该底部12r与下缘3a的密封件在上下方向上分离而具有最低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水部12d的底部12r以成为与车辆前后方向相对的V字状的方式倾斜。由此,即使为流下的水较多的最低点3b的位置L2,也能够由向车辆前方弯曲的凸部30来阻挡水,抑制水从导水部12d进一步向下方流下去。另外,V字的底部12r通过设在两侧的倾斜面来弱化以弹起而没有向周围飞散的方式流下来的水的势能。汇集于导水部12d内的水被引导至能够沿着导水部12d的长边方向(车宽方向)排水的部分而排水。
由此,例如在前围箱2的底面部或纵壁部存在空调的空气取入口7c(参照图1)或不希望接触雨刷装置4等的水的部分,通过由防水罩部件12覆盖上方能够减少到达不希望接触水的部分的可能性。
此外,在车宽方向上最低点3b的位置L2与凸部30的车宽方向的位置不需要完全一致。例如,如图1所示,防水罩部件12以使最低点3b的位置L2收于在车宽方向上表示防水部12b的大致整个宽度的规定的尺寸W1的范围内的方式配置即可。
如图5所示,在前围箱2的玻璃支承件7的上缘7a,在上表面侧设有接合面7b。另一方面,防水罩部件12向上缘部12a中的车宽方向左侧偏靠并接合而使上缘7a的一部分被覆盖。
在防水罩部件12沿着上缘部12a具有罩侧粘接面12f。罩侧粘接面12f在与上缘7a的接合面7b重叠的部分处代替接合面7b、以与在车宽方向上不重叠的上缘7a的接合面7b连续的方式配置。
并且,接合面7b以及罩侧粘接面12f在车宽方向整个区域内经由橡胶挡块14(参照图3)以及密封材料15将车窗面板3的下缘3a的下表面侧粘接。
由此,防水罩部件12的上缘部12a夹装在玻璃支承件7的上缘7a的接合面7b与车窗面板3的下缘3a下表面侧之间而固定。
此时,也可以使橡胶挡块14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与防水罩部件12的高度匹配地凹陷等进行调整。
接下来,使用图6~图8来说明包括定位部12c的定位机构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定位机构进行固定于防水罩部件12的前围上板罩10的定位。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位机构具有:设于前围上板罩10的下表面侧的安装部16;安装于安装部16并进行防水罩部件12的定位的定位部件18;经由定位部件18安装于安装部16的防水罩部件12的安装片部12g;将安装片部12g与定位部件18一同固定于安装部16的卡夹20;和将定位部件18安装于安装部16的一对固定件22、22。
其中,前围上板罩10侧的安装部16具有直径较大的圆孔形状的卡夹穿插孔16a。从卡夹穿插孔16a的左右突出设置有一对定位销16b、16b以及固定用凸起部16c、16c。
另外,定位部件18呈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短的大致十字形。
定位部件18在中央部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凸起部18a。在凸起部18a形成有供卡夹20穿插的穿插孔18e。
在凸起部18a的左右形成有分别供定位销16b、16b穿插的定位孔18b、18b。另外,在定位孔18b、18b的左右外侧形成有分别供固定用凸起部16c、16c穿插的固定孔18c、18c。
在这些定位销16b、16b以及固定用凸起部16c、16c分别穿插于定位孔18b、18以及固定孔18c、18c内的状态下,凸起部18a的穿插孔18e与卡夹穿插孔16a的位置一致。
并且,在该状态下,将固定件22、22分别插入固定用凸起部16c、16c,定位部件18预先固定于安装部16。
本实施方式的定位机构具有与防水罩部件12一体地突出设置而形成的定位部12c。定位部12c设有插入定位部件18而固定的插入部12h。
插入部12h呈随着向由图8中箭头F1的方向所示的从车窗面板3远离的方向前进而车宽方向W的宽度变窄的前端细窄形状。
另外,在插入部12h设有第二定位部12j。
第二定位部12j具有供后述的卡夹20插入的长孔12k。
并且,第二定位部12j进行防水罩部件12相对于前围上板罩10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定位。
如图8所示,卡夹20具有前部分裂的圆筒状的外筒部20a、和向形成于外筒部20a的孔部20c插入的固定销20b。
并且构成为,能够将外筒部20a穿插至卡夹穿插孔16a、凸起部18a的穿插孔18e、和长孔12k。
另外,第二定位部12j具有作为插入孔的长孔12k。长孔12k使长边方向在相对于卡夹20插入的箭头F1的方向正交的车宽方向W上延伸。
并且,如图7所示,在外筒部20a的层差部20d与穿插孔18e的开口周缘部18d抵接的状态下,进行前围上板罩10相对于防水罩部件12的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当前围上板罩10到达所希望的位置时,固定销20b被压入孔部20c。
通过固定销20b的压入,外筒部20a以直径向外径方向扩大而不能插拔的方式固定于长孔12k的开口周缘部。由此,定位部12c被定位部件18固定。
另外,如图8所示,在定位部件18突出设置有一对抵接肋18i、18i。抵接肋18i、18i以能够使内侧缘在插入部12h的车宽方向上与两侧的外侧缘12i、12i抵接而引导的方式,形成为与插入部12h的倾斜相反地倾斜的正面观察时大致八字状。
插入部12h使外侧缘12i、12i在抵接肋18i、18b的两内侧缘之间滑动接触,能够使长孔12k与穿插孔18e对合。
而且,在定位部件18仅设有一个位移限制部24。
位移限制部24位于卡夹20插入的方向F2(参照图7)上的安装部16的背侧,突出设置为单侧支承的檐状。另外,如图7所示,在檐状的位移限制部24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倾斜面23。
倾斜面23在抵接肋18i、18b之间,位于沿着图8中箭头的方向F1的插入部12h的行进方向的正面,相对于所插入的箭头的方向F1具有规定的倾斜角度。
并且,所插入的定位部12c的插入部12h的前端12q以能够与倾斜面23抵接的方式构成。
如图7所示,位移限制部24的倾斜面23向随着接近车窗面板3而在卡夹20的插入方向F2上从安装部16远离的方向倾斜。
另外,定位部12的插入部12h的前端具有与位移限制部24的倾斜面23平行延伸的抵接面12l。
并且,卡夹安装时,如图8中的箭头的方向F1所示,插入部12h插入至抵接肋18i、18i之间,在车宽方向上进行定位。当通过插入而使前端12q与位移限制部24的倾斜面23抵接时,抵接面12l沿着倾斜面23斜着被引导。
如图7所示,在抵接面12l与倾斜面23相对的位置处,将卡夹20的外筒部20a穿插至卡夹穿插孔16a、凸起部18a的穿插孔18e、和长孔12k。
在对第二定位部12j的长孔12k使用卡夹20时,担心长孔12k的周缘因卡夹20的插入力而挠曲。但是,通过位移限制部24,使插入部12h的前端12q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如向下方释放那样的变形被位移限制部24所抑制。由此,插入部12h的挠曲量被抑制为不会增大。
并且,如图7所示,位移限制部24具有随着接近车窗面板3而向在卡夹20的插入方向F2上从定位部12c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3,定位部12c的前端12q具有与位移限制部24的倾斜面23平行延伸的抵接面12l。
当组装前围上板罩10时,以将前围上板罩10朝向车窗面板3插入的方式安装。此时,位移限制部24的倾斜面23引导抵接面12l。由此,能够容易组装,组装作业性良好。
另外,倾斜面23向从定位部12c远离的方向倾斜。并且,抵接面12l与倾斜面23平行延伸。由此,能够使抵接面12l与倾斜面23平面抵接。因此,能够防止由定位部12c的摩擦导致的损伤和边缘生锈的发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定位部12c的车宽方向相反侧设有安装部12e。安装部12e使用未图示的螺栓、螺丝或扣件等固定件固定于前围上板罩10。
由此,将前围上板罩10在与定位部12c沿车宽方向离开的部位处固定于防水罩部件12,能够进一步使安装稳定性良好。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板构造的作用效果。
如图1所示,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板构造的车辆1具有:车窗面板3;沿着车窗面板3的下缘设于下方的前围箱2;将前围箱2的上方覆盖的前围上板罩10(参照图3);和在前围箱2的内部且前围上板罩10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而设的防水罩部件12。如图3所示,前围上板罩10具有与车窗面板3的上表面3c抵接并以当正面观察车辆时朝向下方为凸的方式弯曲的抵接部10b(参照图1)。
防水罩部件12在车宽方向上设在与抵接部10b的最低点、即凹洼部10c相同的位置。
对于这样构成的前围上板构造,提供能够抑制进入前围箱2内的水向正下方流落的前围上板构造。
即,车窗面板3由于具有朝向下侧成为凸的形状,所以在车窗面板3上传递而流下来的水易于汇集于下缘。
汇集于下缘的最低点的水具有如下隐患:越过图3所示的由抵接部10b形成的密封件,从车窗面板3的下缘3a与前围上板罩10的保持部10a之间的间隙侵入前围箱2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上板构造中,在前围箱2的内部且前围上板罩10的保持部10a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防水罩部件12能够阻挡要侵入的水而排水。
因此,通过防水罩部件12,即使车宽方向上的位置与车窗面板3的下缘3a的最低点3b一致,也能够防止水流下至前围箱2内的不希望接触水的部分。
另外,如图4所示,防水罩部件12具有设在与最低点在车宽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防水部12b、和将与前围上板罩10的车宽方向上的位置决定的定位部12c。
由此,通过在防水罩部件12设置防水部12b和定位部12c,不会成为多个部件,能够削减部件点数以及制造成本。
另外,能够通过定位部12c正确地防止前围上板罩10与防水部12b的车宽方向上的错位。由此,也能够防止与车窗面板3的最低点3b对应的前围上板罩10的密封位置、与防水罩部件12的错位。而且,在具有平板状的为一张板的上缘部12a的防水罩部件12上,设有定位部12c以及安装部12e并一体形成。由此,使定位精度更加良好。
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向前围箱2内的侵入。
如图3所示,防水部12b将车辆前后方向截面形状设为凹状,设有在车窗面板3的下缘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的导水部12d。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以使防水部12b的导水部12d中的、朝下成为凸的凸部30在车宽方向上与最低点3b的位置L2一致的方式配置防水罩部件12。
防水部12b的导水部12d通过以与水最容易流下来的最低点3b的位置L2一致的方式朝下为凸的凸部30,而阻挡要向前围箱2内流下的水。
由此,最低点3b与导水部12d之间的距离固定地保持。由此,不用不必要地增大防水罩部件12的尺寸,能够设为最小限度的尺寸。因此,能够抑制防水罩部件12的制造成本以及重量的增大。而且,通过在防水罩部件12上具有定位部12c,能够使最低点3b与导水部12d的凸部30的顶点的车宽方向上的位置高精度地配合。由此,能够有效阻挡要向前围箱2内流下的水。
如图5所示,前围箱2具有供车窗面板3粘接的接合面7b。防水罩部件12具有与接合面7b连续并供车窗面板3粘接的罩侧粘接面12f。
由此,防水罩部件12在安装后的状态下夹持在车窗面板3与前围箱2之间。由此能够提高防水罩部件12的安装刚性。
另外,即使不使用另外的防水构造,也能够减少要侵入的水穿过防水罩部件12与前围箱2之间产生的间隙,从前围箱2到达不希望接触水的内部的可能性。因此,在该点上也能够抑制制造成本以及重量的增大。
另外,如图8所示,定位部12c的安装片部12g具有将与前围上板罩10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决定的第二定位部12j。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12j的长孔12k开口形成于定位部12c的插入部12h。由此,相较于通过其他部件构成车宽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或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定位部件的情况,能够削减部件点数,使构造简化。
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制造成本以及重量的增大。
而且,如图8所示,定位部12c具有随着从车窗面板3远离的箭头F1的方向而使车宽方向的宽度变窄的前端细窄形状的插入部12h,前围上板罩10具有与插入部12h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外侧缘12i抵接的抵接肋18i、18i。
由此,通过利用插入部12h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外侧缘12i,与抵接肋18i、18i的各内侧缘滑动接触,能够容易地进行车宽方向W的定位。因此,使构造更加简化。
另外,第二定位部12j具有供与前围上板罩10一同安装的卡夹20插入的长孔12k。前围上板罩10在卡夹20的插入方向F2上的定位部12c的背侧具有位移限制部24。并且,位移限制部24以能够与定位部12c的前端12q抵接的方式仅设有一个。
当作为第二定位部12j使用卡夹20时,担心长孔12k的周缘因卡夹20的插入力而挠曲。但是,通过位移限制部24,使插入部12h的前端12q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移被限制,能够抑制挠曲量的增大。
另外,插入部12h使抵接肋18i、18i从两侧与外侧缘12i、12i抵接,在车宽方向上定位。由此,只要将插入部12h的前端12q在上下方向上推动即可。因此,位移限制部24仅有一个即可。由此,能够使构造简化,抑制制造成本以及重量的增大。
并且,如图7所示,位移限制部24具有随着接近车窗面板3而向在卡夹20的插入方向F2上从定位部12c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3,定位部12c的前端12q具有与位移限制部24的倾斜面23平行延伸的抵接面12l。
当组装前围上板罩10时,以将前围上板罩10向着车窗面板3插入的方式安装。此时,位移限制部24的倾斜面23引导抵接面12l。由此,能够容易地组装,组装作业性良好。
另外,倾斜面23向从定位部12c远离的方向倾斜。并且,抵接面12l与倾斜面23平行延伸。由此,能够使抵接面12l与倾斜面23平面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因定位部12c的摩擦导致的损伤和边缘生锈的发生。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例举的,并不限定于必须具有所说明的全部构成。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与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置换,另外,也能够向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增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针对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能够删除,或进行其他构成的追加·置换。能够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的变形,例如为如下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表示并说明了在抵接部10b具有以当正面观察车辆时朝向下方一部分为凸的方式弯曲的凹洼部10c。但是并不特别限于此,凹洼部10c可以为多个。即,只要与凹洼部10c对应地配置防水罩部件12的导水部12d,则车窗面板3的下缘3a以及凹洼部10c的形状、数量以及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最低点3b的位置L2在车宽方向上从中央位置L1向车辆左侧偏移规定尺寸w2而设定,但不特别限于此。例如,根据车窗面板3的形状,最低点3b的位置可以为从中央位置L1更加远的位置、或更加近的位置、或最低点3b的位置L2与中央位置L1一致,也可以为在车宽方向上与中央位置L1相比处于右侧。

Claims (8)

1.一种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窗面板;
设于所述车窗面板的下缘的下方的前围箱;
将所述前围箱的上方覆盖的前围上板罩;和
在所述前围箱的内部且所述前围上板罩的下方设置的防水罩部件,
所述前围上板罩具有与所述车窗面板的上表面抵接并以当正面观察车辆时朝向下方为凸的方式弯曲的抵接部,
所述防水罩部件在车宽方向上设在与所述抵接部的最低点相同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罩部件具有设在与所述最低点在车宽方向上相同的位置的防水部、和决定与所述前围上板罩之间的车宽方向上的位置的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部将车辆前后方向截面形状设为凹状,并以沿着所述车窗面板的下缘朝下为凸的方式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箱具有供所述车窗面板粘接的粘接面,
所述防水罩部件具有与所述粘接面连续并供所述车窗面板粘接的罩侧粘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具有决定与所述前围上板罩之间的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二定位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具有随着从所述车窗面板远离而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变窄的前端细窄形状的插入部,
所述前围上板罩具有与所述插入部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外侧缘分别抵接的一对抵接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供与所述前围上板罩一同安装的卡夹插入的插入孔,
所述前围上板罩在所述卡夹的插入方向上的所述定位部的背侧具有位移限制部,
所述位移限制部以能够与所述定位部的前端抵接的方式仅设有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围上板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限制部具有随着接近所述车窗面板而向在所述卡夹的插入方向上与所述定位部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定位部的前端具有与所述位移限制部平行延伸的抵接面。
CN202010289282.7A 2019-05-31 2020-04-14 前围上板构造 Active CN1120095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3327A JP6906015B2 (ja) 2019-05-31 2019-05-31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JP2019-103327 2019-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9570A true CN112009570A (zh) 2020-12-01
CN112009570B CN112009570B (zh) 2023-04-21

Family

ID=7350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9282.7A Active CN112009570B (zh) 2019-05-31 2020-04-14 前围上板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06015B2 (zh)
CN (1) CN1120095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38746B2 (en) 2017-07-03 2021-10-05 Ricoh Company, Ltd. Diagnostic support system and diagnostic support method
FR3142940A1 (fr) * 2022-12-12 2024-06-14 Psa Automobiles Sa dÉflecteur d’eau perfectionnÉ pour l’EntrÉe d’Air du systÈme de climatisation des vÉhicules automobiles et dispositif de montage associ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2653A (ja) * 1994-11-25 1996-06-0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デッキガーニッシュの防水構造
WO2007018032A1 (ja) * 2005-08-08 2007-02-15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車体構造
JP2008074202A (ja) * 2006-09-20 2008-04-0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13184583A (ja) * 2012-03-08 2013-09-19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ーとフロントガラスとの連接構造
CN203844844U (zh) * 2014-05-12 2014-09-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JP2016215714A (ja) * 2015-05-15 2016-12-22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カウルルーバ
WO2019038990A1 (ja) * 2017-08-24 2019-02-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42653A (ja) * 1994-11-25 1996-06-0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デッキガーニッシュの防水構造
WO2007018032A1 (ja) * 2005-08-08 2007-02-15 Mitsubishi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車体構造
US20090058139A1 (en) * 2005-08-08 2009-03-05 Naohisa Izawa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2008074202A (ja) * 2006-09-20 2008-04-03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2013184583A (ja) * 2012-03-08 2013-09-19 Kojima Press Industry Co Ltd カウルルーバーとフロントガラスとの連接構造
CN203844844U (zh) * 2014-05-12 2014-09-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体前部结构
JP2016215714A (ja) * 2015-05-15 2016-12-22 トヨタ自動車東日本株式会社 カウルルーバ
WO2019038990A1 (ja) * 2017-08-24 2019-02-2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クリッ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96327A (ja) 2020-12-10
JP6906015B2 (ja) 2021-07-21
CN112009570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09570A (zh) 前围上板构造
CN111376988B (zh) 前围上盖板结构
KR20090040219A (ko) 배기 장치
CN109649313B (zh) 汽车的前围格栅构造
JP6147803B2 (ja) 車両構造
CN110072735B (zh) 车门后视镜的安装部结构
US9764771B1 (en) Cowl top garnish
JP4843815B2 (ja) カウルトップ構造
US9623927B2 (en) Baggage container for a motorcycle
JP2020138566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24019445A (ja) 車両用内装部材
JP4575467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4291722B2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2006315561A (ja) 車体のドア構造
JP2017144947A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20210380047A1 (en) On-board bracket for on-board device at vehicle
US1065452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100872932B1 (ko) 차량의 칵핏 모듈의 조립구조
JP2009083559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ガーニッシュ
US6802547B2 (en) Bumper for vehicles, particularly motor vehicles
CN114735084B (zh) 导流结构及车辆
JP2014031063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3483767B2 (ja) スライドドア用センタレールのエンド部構造
JP7112679B2 (ja) カバー部材及びカバー部材取付構造
JP4277502B2 (ja) ウインドガラス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