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4844U - 车体前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体前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44844U CN203844844U CN201420240910.2U CN201420240910U CN203844844U CN 203844844 U CN203844844 U CN 203844844U CN 201420240910 U CN201420240910 U CN 201420240910U CN 203844844 U CN203844844 U CN 2038448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cowl upper
- body front
- width direction
- top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994 ca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包括,配置在发动机罩与前窗挡风玻璃之间,且在发动机罩及前窗挡风玻璃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围上盖板组件,该前围上盖板组件具有从前窗挡风玻璃的内侧下端向车体前下方延伸的前围上盖板顶板,该前围上盖板顶板的前端部设有向下方凹陷的沟槽部,在该沟槽部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沿该沟槽部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向下方凹陷的凹状拱槽。采用该结构,既能利用沟槽部来进行集水和排水引导,又容易吸收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负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前部结构,特别是采用了前围上盖板顶板的车体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中,盒状前围上盖板由纵壁和顶壁构成,在纵壁的上缘部,沿车宽方向设有向车体前方延伸出的托架,该托架上设有凹陷的沟槽部,该沟槽部能收集从盒状前围上盖板的顶面向前方流下的水,并能沿车宽方向进行排水引导。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在盒状前围上盖板的纵壁前方附近配置的电器部件被水淋湿而引起故障的情况发生。
然而,在上述托架上形成了上述沟槽部后,该托架的刚性提高,因此在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时,该托架不易变形,难以吸收碰撞负荷。从而,在车辆撞到步行者的情况下,步行者的安全会受到威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 8 595 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地进行集水和排水引导,又容易吸收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负荷的车体前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该车体前部结构包括,配置在发动机罩与前窗挡风玻璃之间,且在所述发动机罩及所述前窗挡风玻璃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围上盖板组件,该前围上盖板组件具有从所述前窗挡风玻璃的内侧下端向车体前下方延伸的前围上盖板顶板,该前围上盖板顶板的前端部设有向下方凹陷的沟槽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槽部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沿该沟槽部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向下方凹陷的凹状拱槽。
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前部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前围上盖板顶板的沟槽部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沿该沟槽部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向下方凹陷的凹状拱槽,所以当前围上盖板顶板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时,设有凹状拱槽之处容易发生曲折变形来吸收碰撞负荷,因而,能够实现既能利用沟槽部来进行集水和排水引导,又容易吸收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负荷的车体前部结构。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前部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前围上盖板组件具有沿车高方向延伸的前围上盖板内板,该前围上盖板内板的上端的法兰与所述前围上盖板顶板的后端的法兰接合,该前围上盖板内板的板壁上设有开口区域,所述前围上盖板顶板的沟槽部被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的位置正对着所述开口区域,并倾斜地延伸到所述开口区域的正前方,且该沟槽部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区域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
采用该结构,在前围上盖板内板的板壁上设有开口区域的情况下,由于前围上盖板顶板的沟槽部被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的位置正对着开口区域,并倾斜地延伸到开口区域的正前方,且该沟槽部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开口区域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所以,沟槽部成为开口区域的遮水檐,能够有效地防止从前围上盖板顶板上流下的水进入开口区域内。如此,在该开口区域例如被用作将外气引入车用空调的通风口、电器部件的散热口、或电器部件的设置口等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防止水侵入。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前部结构中,较佳为,在所述沟槽部的底壁上,沿车宽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着多个所述凹状拱槽。
采用该结构,由于在沟槽部的底壁上,沿车宽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着多个凹状拱槽,所以,无论沟槽部在车宽方向上的哪个部位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负荷的作用,都存在容易发生曲折变形的凹状拱槽,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步行者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前围上盖板顶板的沟槽部及其周围部分的斜视图。
图4是图3中的点划线所围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时前围上盖板组件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受到图5所示的碰撞时图4所示的凹状拱槽的变形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这些图中,箭头UP表示车高方向的上方;箭头FR表示车长方向的前方。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结构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前围上盖板组件3被配置在发动机罩1与前窗挡风玻璃2之间,且在发动机罩1及前窗挡风玻璃2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前围上盖板组件3包括,前围上盖板顶板4、前围上盖板内板5、前围上盖板前板6、及前围上盖板通风板7等。
前围上盖板内板5的下端连接部5a及前围上盖板前板6的下端连接部6a分别被加工成相互对应的台阶状。下端连接部5a与下端连接部6a在车高方向及车长方向上相抵接地接合在一起,构成不会漏水的凹形槽。该凹形槽的上侧开口被前围上盖板顶板4、及前围上盖板通风板7覆盖。另外,前围上盖板内板5的纵壁部(即,本实用新型的板壁)5c的规定区域中,设有在车宽方向上有规定宽度的通风口(即,本实用新型的开口区域的一例)9,该通风口9用于将外气导入车用空调(未图示)内。
前围上盖板通风板7的前端的法兰7a的前端的顶面与发动机罩1相接合,法兰7a的后端的底面与前围上盖板前板6的上端的法兰6b接合。前围上盖板通风板7的后端部7b的底面与前窗挡风玻璃2的下端部的外表面相抵接。
前围上盖板顶板4的后端的法兰4a与前围上盖板内板5的上端的法兰5b接合,使得前围上盖板顶板4向车体前下方延伸。由此,前围上盖板顶板4成为上述凹形槽的檐。另外,前围上盖板顶板4的中间部位为向上隆起的壁部4b,该壁部4b的顶面通过粘接剂8而被粘结在前窗挡风玻璃2的下端部的内面上。
另外,在前围上盖板顶板4的前端部设有沟槽部10。该沟槽部10是从壁部4b向前方延伸出并向下方凹陷的凹槽。如图3所示,该沟槽部10被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的位置正对着通风口9,并倾斜地延伸到通风口9的正前方,且该沟槽部10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大于通风口9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从而,沟槽部10成为通风口9的遮水檐。
如此,在从前窗挡风玻璃2的上方流向车体前方的水经由前窗挡风玻璃2与前围上盖板通风板7的后端部7b相抵接的部分而渗入到前围上盖板通风板7的内侧的情况下,渗入的水能够被沟槽部10接住后沿着沟槽部10的长度方向(车宽方向)流动并滴落到由前围上盖板内板5及前围上盖板前板6构成的凹形槽中,最后被排出到车外。这样,便能防止渗入的水进入通风口9内。
然而,由于前围上盖板顶板4的前端部设有沟槽部10,所以前围上盖板顶板4的刚性得到提高,前围上盖板顶板4在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时,不易发生变形,难以吸收碰撞负荷,因而不利于步行者的安全保护。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那样,在沟槽部10的底壁10a上进一步加工了沿沟槽部10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延伸的多个(在此是3个)凹状拱槽11。这些凹状拱槽11是为了在前围上盖板顶板4受到碰撞负荷作用时,引起沟槽部10变形而加工的。
具体而言,凹状拱槽11从沟槽部10的底壁10a向下方凹陷,具有V字形截面。3个凹状拱槽11在车宽方向上相隔规定间距地排列。在此,相邻凹状拱槽11之间的间距被设定为,与步行者保护试验中采用的栅格网的打击点之间的间距一致。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体前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中,110表示侧部基准线;120表示发动机罩棱线;130表示从发动机罩棱线120向外侧偏移了50mm的棱底线,140表示第1检查区域;150表示第2检查区域,这些线和区域是为步行者头部保护性能试验而制定的。另外,图2中的“+”表示上述栅格网的打击点,“P”表示打击点之间的间距。
由于在沟槽部10的底壁10a上设置了凹状拱槽11,与未设凹状拱槽11时相比,前围上盖板顶板4的刚性降低。当前围上盖板顶板4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时,如图6所示那样,前围上盖板顶板4在凹状拱槽11处向下方曲折变形,从而能够吸收碰撞负荷。
图5示出的是,在步行者头部保护性能试验中,前围上盖板组件3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时,前围上盖板组件3及其周围部分的变形状态。如图5所示,当模拟头部160从车体前上方碰撞到前围上盖板组件3时,由于前围上盖板顶板4在设有凹状拱槽11之处发生了曲折变形,所以前窗挡风玻璃2及前围上盖板组件3如图5中的锁线所示那样向下方变形。在此情况下,碰撞负荷因上述变形而被吸收,所以步行者头部所受的撞击力减小,从而能够提高步行者头部保护性能。
因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利用沟槽部10来收集并引导渗入前围上盖板组件3内的水,从而防止渗入的水进入通风口9内,同时,又不会降低前围上盖板顶板4在受到来自车体前上方的碰撞时的变形特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对应于通风口9的区域内形成沟槽部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沟槽部10可以形成在前围上盖板顶板4的车宽方向上的整个区域,或整个全域中的对应于任何需要遮水的部位的区域。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形成3个凹状拱槽1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凹状拱槽11的数目不受限定,可根据沟槽部10在车宽方向的长度来适宜地设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前围上盖板内板5的纵壁部5c上设有用于将外气导入到车用空调内的通风口9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在取代通风口9而设置例如电器部件的散热口、或电器部件的安装口等情况下,同样适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Claims (3)
1.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包括配置在发动机罩与前窗挡风玻璃之间,且在所述发动机罩及所述前窗挡风玻璃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围上盖板组件,该前围上盖板组件具有从所述前窗挡风玻璃的内侧下端向车体前下方延伸的前围上盖板顶板,该前围上盖板顶板的前端部设有向下方凹陷的沟槽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沟槽部的底壁上,进一步设有沿该沟槽部的短边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向下方凹陷的凹状拱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上盖板组件具有沿车高方向延伸的前围上盖板内板,该前围上盖板内板的上端的法兰与所述前围上盖板顶板的后端的法兰接合,该前围上盖板内板的板壁上设有开口区域,
所述前围上盖板顶板的沟槽部被构成为,在车宽方向上的位置正对着所述开口区域,并倾斜地延伸到所述开口区域的正前方,且该沟槽部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区域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沟槽部的底壁上,沿车宽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排列着多个所述凹状拱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40910.2U CN203844844U (zh) | 2014-05-12 | 2014-05-12 | 车体前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40910.2U CN203844844U (zh) | 2014-05-12 | 2014-05-12 | 车体前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44844U true CN203844844U (zh) | 2014-09-24 |
Family
ID=5155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4091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4844U (zh) | 2014-05-12 | 2014-05-12 | 车体前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4484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6899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前围结构 |
CN109263571A (zh) * | 2017-07-18 | 2019-01-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外装结构 |
CN112009570A (zh) * | 2019-05-31 | 2020-12-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前围上板构造 |
-
2014
- 2014-05-12 CN CN201420240910.2U patent/CN2038448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76899A (zh) * | 2015-08-28 | 2017-03-08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前围结构 |
CN106476899B (zh) * | 2015-08-28 | 2019-01-0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前围结构 |
CN109263571A (zh) * | 2017-07-18 | 2019-01-2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外装结构 |
CN112009570A (zh) * | 2019-05-31 | 2020-12-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前围上板构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685595B2 (ja) | 車両のカウルダクト | |
CN203844844U (zh) | 车体前部结构 | |
US10173731B2 (en) | Side chassis structure of vehicle | |
EP2824001B1 (en) | Air guide structure | |
JP5910091B2 (ja) | カウル部構造 | |
CN205292656U (zh) | 一种轨道车辆侧墙排气结构 | |
JP2015500163A (ja) | バルクヘッド上部クロスビームを備える自動車車両 | |
US9975579B2 (en) | Cowl structure | |
CN101549711B (zh) | 汽车前部构造 | |
JP6357443B2 (ja) | カウルルーバ | |
JP6080805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111688736B (zh) | 车顶防护装置、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 |
JP5914234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US9493058B2 (en) | Sunroof drain device | |
JP6350902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213948582U (zh) | 通风罩板、车身及车辆 | |
CN210212309U (zh) | 一种车辆空调通风格栅系统及其车辆 | |
CN211032483U (zh) | 一种客车格栅的防水结构 | |
CN202006774U (zh) | 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 | |
CN210212310U (zh) | 一种汽车空调通风格栅系统及其汽车 | |
EP2861484B1 (en) | Air deflector and freight vehicle | |
JP4502123B2 (ja) | 車体前部構造 | |
CN207274612U (zh) | 汽车格栅 | |
CN110816677B (zh) | 汽车通风盖板结构及汽车 | |
JP5775555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