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7838A -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7838A
CN111957838A CN202010784897.7A CN202010784897A CN111957838A CN 111957838 A CN111957838 A CN 111957838A CN 202010784897 A CN202010784897 A CN 202010784897A CN 111957838 A CN111957838 A CN 111957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ealing ring
driving device
press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48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7838B (zh
Inventor
叶炜彬
刘迪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48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78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7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78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78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78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3Position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包括机架、安装座、转动盘、上模具、下模具以及第一驱动装置,下模具包括座体、推板机构、压板和导向柱,导向柱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布置并固定于座体上,导向柱和压板相对应,座体上凸设有用于固定极柱的极柱定位部,两个压板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并排地布置于极柱定位部的两侧,压板呈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向柱上,推板机构和压板二者之一者上设置有滑槽,推板机构和压板二者之另一者设置上有伸置于滑槽的驱使件,推板机构通过滑槽和驱使件实现带动两个压板沿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本发明实现对极柱的定位,且将壳体稳定地固定于极柱定位部上以及将壳体与极柱二者压合,可以保证所生产的产品的行位公差及尺寸均符合预设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壳生产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电池作为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以及性能稳定可靠的优点,其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如手机、电脑、电动车等各种产品中。
众所周知,电池盖是电池的必要部件之一,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以及电池性能的表现。一般而言,电池盖由包括壳体、密封圈、极柱以及垫圈四个组件通过铆压制作而成。现有的电池盖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先将壳体和密封圈组装在一起,然后再将极柱和装有密封圈的壳体压合在一起形成半成品,最后再将垫圈和半成品压铆在一起以制作出成品件。然而,现有的对电池盖进行生产的压铆机在将极柱与装有密封圈的壳体压合在一起以及将垫圈和半成品压铆在一起的两个过程分别需要通过两个不同的装置实现,且对极柱与装有密封圈的壳体压合在一起的时候都需要先通过定位工位处的定位装置对极柱实现定位,然后再通过第一压合工位处的第一压合装置将装有密封圈的壳体和极柱压合在一起,接着再通过第二压合工位处的第二压合装置将壳体和垫圈铆压在一起,但是在通过压合装置实现压合的过程中壳体只是放置于压合装置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然后再通过压合装置对极柱与带有密封圈的壳体进行压合,且现有的压合装置在整个压合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对壳体的固定。因此导致在压合的时候极柱容易相对带有密封圈的壳体发生偏移,进而导致压合后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及格。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定位固定功能的组装铆压一体机。
发明内容
本项发明是针对现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包括机架、安装座、转动盘、上模具、下模具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下模具安装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转动盘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转动盘呈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以将所述下模具转动至所述上模具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模具连接并驱使所述上模具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下模具包括座体、推板机构、至少两个压板以及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布置并固定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导向柱和压板相对应,所述座体上凸设有用于固定极柱的极柱定位部,两个所述压板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并排地布置于所述极柱定位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压板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推板机构和所述压板二者之一者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板机构和所述压板二者之另一者设置上有伸置于所述滑槽的驱使件,所述推板机构通过所述滑槽和所述驱使件实现带动两个所述压板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组装铆压一体机还包括第一滑轨、第二驱动装置、密封圈固定装置以及壳体固定装置,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滑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和所述转动盘均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固定装置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使所述壳体固定装置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壳体固定装置用于将壳体放置于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处或者将带有密封圈的壳体放置于所述极柱定位部上,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密封圈并将该密封圈顶入壳体内。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台、密封圈放置台、第三驱动装置以及密封圈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安装台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和所述密封圈定位装置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所述密封圈放置台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圈放置台连接并驱使该密封圈放置台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滑动,所述密封圈定位装置位于所述密封圈放置台的上方并对放置于所述密封圈放置台上的密封圈进行夹紧定位。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安装台、第二滑轨、第四驱动装置以及壳体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轨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台上,且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壳体固定组件滑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壳体固定组件连接并驱使该壳体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固定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台、壳体卡合座、第五驱动装置、第六驱动装置以及壳体压件,所述壳体卡合座滑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台上,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台上,且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壳体卡合座连接并驱使该壳体卡合座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滑动,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卡合座上,所述壳体压件位于所述壳体卡合座的上方,所述壳体压件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并在该第六驱动装置的驱使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卡合座的壳体放置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卡合座包括基座以及弹性定位针,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和所述弹性定位针均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壳体的壳体放置部,所述弹性定位针位于所述壳体放置部的上方,所述弹性定位针的针头在外力的驱使下伸入所述壳体放置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具还包括用于将极柱推动至所述极柱定位部以实现定位的定位板,所述推板机构包括第一推板组件和第二推板组件,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推板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推板组件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定位板滑设于所述座体上,且所述定位板位于两个所述压板之间,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推板组件上并在所述第二推板组件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推板组件包括上推块以及下推块,所述下推块呈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上推块上,两个所述压板中位于上方的一者与所述上推块连接并在所述上推块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两个所述压板中位于下方的一者与所述下推块连接并在所述下推块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推板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挡板和上推块并设置有与该上推块相互抵顶的第一抵顶部,所述上推块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挡板的下方向外延伸并形成有与所述座体的侧壁相互抵顶的第二抵顶部。
作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具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上模具朝所述下模具压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座体的上方,且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上推块的两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动盘带动下模具转动可实现将下模具输送至各个不同的工位处,且下模具转动至上模具的下方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使上模具朝下模具压合实现了电池盖生产过程中的压铆;其中,由于导向柱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布置并固定于座体上,导向柱和压板相对应,压板呈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向柱上,推板机构和压板二者之一者上设置有滑槽,推板机构和压板二者之另一者设置上有伸置于滑槽的驱使件,推板机构通过滑槽和驱使件实现带动两个压板沿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推板机构同时带动两个压板沿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与此同时,又由于座体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固定极柱的极柱定位部,两个压板沿座体的高度方向并排地布置于极柱定位部的上下两侧,因此在压合的时候可以先将极柱放置于极柱定位部上,然后将壳体放置于极柱定位部上,再通过两个压板均相对极柱定位部向下运动,此时两个压板中位于上方的一者会将壳体压合于极柱定位部上,且两个压板中位于下方的一者的一端会伸入壳体内部并向下抵顶于壳体的内侧壁上,因此本发明通过两个压板同时实现了将壳体初步压合于极柱上以及将壳体抵顶固定于极柱定位部上的目的,可以同时实现对极柱的定位功能以及对壳体的固定功能,然后再通过上模具和下模具实现了对电池盖的铆压功能,使得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且具备多种功能的优点,与此同时,通过本发明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可以实现对壳体、密封圈、极柱以及垫圈四者的组装以及铆压,并且最后对成品进行电阻检测,使得最终的成品的平面度、平行度、线轮廓度等行位公差以及尺寸均可以符合预设的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组装铆压一体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装铆压一体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密封圈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壳体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壳体固定装置和第七驱动装置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上模具和下模具连接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下模具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下模具拆除座体后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下模具拆除座体后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下模具的爆炸图。
图中:200.组装铆压一体机,201.机架,202.安装座,203.转动盘,204.第一驱动装置,205.壳体上料装置,250.壳体固定装置,206.密封圈上料装置,260.密封圈固定装置,207.极柱上料装置,208.垫圈上料装置,209.成品下料装置,210.第一滑轨,211.第二驱动装置,212.第七驱动装置,261.第一安装台,262.密封圈放置台,263.第三驱动装置,264.密封圈定位装置,2641.第一定位组件,2642.第二定位组件,251.第二安装台,252.第二滑轨,253.第四驱动装置,254.壳体固定组件,2541.第三安装台,2542.壳体卡合座,2543.第五驱动装置,2544.第六驱动装置,2545.壳体压件,25421.基座,25422.弹性定位针,25421a.壳体放置部,100.铆压一体治具,10.上模具,20.下模具,21.座体,22.推板机构,23.压板,24.导向柱,211.极柱定位部,25.滑槽,26.驱使件,27.定位板,221.第一推板组件,222.第二推板组件,2211.上推块,2212.下推块,2221.连接杆,2222.挡板,2221a.第一抵顶部,2222a.第二抵顶部,2213.第一驱动板,2223.第二驱动板,251.第一水平部,252.第二水平部,253.倾斜部,28.限位件,2211a.转动轮,28a.导向槽,21a.凹陷部,21b.开口,11.铆针导向套,23a.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发明的组装铆压一体机200包括机架201、安装座202、转动盘203、第一驱动装置204、壳体上料装置205、壳体固定装置250、密封圈上料装置206、密封圈固定装置260、极柱上料装置207、垫圈上料装置208、成品下料装置209、第一滑轨210、第二驱动装置211以及铆压一体治具100;其中,铆压一体治具100包括上模具10和下模具20,下模具20安装于转动盘203上,安装座202固定于机架201上,且安装座202位于转动盘203的上方,第一驱动装置204安装于安装座202上,转动盘203呈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架201上以将下模具20转动至上模具10的下方,第一驱动装置204的输出端与上模具10连接并驱使上模具10沿机架201的高度方向运动。如图1和图2所示,转动盘203、壳体上料装置205、第一滑轨210、密封圈上料装置206、密封圈固定装置260、极柱上料装置207、垫圈上料装置208、成品下料装置209、第二驱动装置211均安装于机架201上,第一滑轨210沿机架201的长度方向布置,密封圈固定装置260和转动盘203均位于第一滑轨210的同一侧,壳体固定装置250滑设于第一滑轨210上,第二驱动装置211驱使壳体固定装置250沿第一滑轨210滑动。如图2所示,壳体上料装置205和成品下料装置209分别位于机架201的最左侧和最右侧。壳体上料装置205用于将壳体上料至壳体固定装置250处,成品下料装置209用于将完成压铆后的成品输送下料,壳体固定装置250用于将壳体放置于密封圈固定装置260处或者将带有密封圈的壳体放置于下模具20上,密封圈上料装置206用于将密封圈上料至密封圈固定装置260处,密封圈固定装置260用于固定密封圈并将该密封圈顶入壳体内,极柱上料装置207用于将极柱上料至下模具20上,垫圈上料装置208用于将垫圈上料至下模具20上。举例而言,第一驱动装置204有两个,两个第一驱动装置204各自对应有一个上模具10,因此当转动盘203驱使下模具20转动至第一个上模具10下方时可以实现预铆,然后当转动盘203驱使下模具20转动至另一个上模具10下方时可以实现对壳体的铆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204的数量和上模具10的数量还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而设置为3个或者3个以上多个,故在此并不作进一步限定。
请参考图3,密封圈固定装置260包括第一安装台261、密封圈放置台262、第三驱动装置263以及密封圈定位装置264,第一安装台261固定于机架201上,第三驱动装置263和密封圈定位装置264均安装于第一安装台261上,密封圈放置台262滑设于第一安装台261上,第三驱动装置263的输出端与密封圈放置台262连接并驱使该密封圈放置台262沿机架201的高度方向滑动,密封圈定位装置264位于密封圈放置台262的上方并对放置于密封圈放置台262上的密封圈进行夹紧定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先通过密封圈定位装置264将密封圈夹紧定位于密封圈放置台262上,然后当壳体被放置于密封圈放置台262上时,第三驱动装置263驱使密封圈放置台262朝上抵顶从而实现将密封圈顶入壳体内。举例而言,密封圈定位装置264包括第一定位组件2641和第二定位组件2642,且第一定位组件2641和第二定位组件2642围出圆形定位腔,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4和图5,壳体固定装置250包括第二安装台251、第二滑轨252、第四驱动装置253以及壳体固定组件254,第二安装台251安装于机架201上,第四驱动装置253和第二滑轨252均安装于第二安装台251上,且第二滑轨252沿机架201的宽度方向布置,壳体固定组件254滑设于第二滑轨252,第四驱动装置253的输出端与壳体固定组件254连接并驱使该壳体固定组件254沿第二滑轨252滑动。较优的是,壳体固定组件254包括第三安装台2541、壳体卡合座2542、第五驱动装置2543、第六驱动装置2544以及壳体压件2545,壳体卡合座2542滑设于第三安装台2541上,第五驱动装置2543安装于第三安装台2541上,且第五驱动装置2543的输出端与壳体卡合座2542连接并驱使该壳体卡合座2542沿机架201的高度方向滑动,第六驱动装置2544固定于壳体卡合座2542上,壳体压件2545位于壳体卡合座2542的上方,壳体压件2545与第六驱动装置2544的输出端连接并在该第六驱动装置2544的驱使下靠近或远离壳体卡合座2542的壳体放置部。具体地,壳体卡合座2542包括基座25421以及弹性定位针25422,第六驱动装置2544和弹性定位针25422均安装于基座25421上,基座25421上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壳体的壳体放置部25421a,弹性定位针25422位于壳体放置部25421a的上方,弹性定位针25422的针头在外力的驱使下伸入壳体放置部25421a。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通过第四驱动装置253以及第五驱动装置2543可以驱使基座25421运动以实现将壳体放置于密封圈固定装置260上或者下模具上,并且可以通过弹性定位针25422以及壳体压件2545实现壳体的定位,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和图5所示,弹性定位针25422的动力源可以是固定于机架201上的第七驱动装置212,但不限于此。
请参考图6至图11,下模具20包括座体21、推板机构22、至少两个压板23以及导向柱24。导向柱24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布置并固定于座体21上,导向柱24和压板23相对应,座体21上凸设有用于固定极柱的极柱定位部211,两个压板23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并排地布置于极柱定位部211的上下两侧,压板23呈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向柱24上,推板机构22和压板23二者之一者上设置有滑槽25,推板机构22和压板23二者之另一者设置上有伸置于滑槽25的驱使件26,推板机构22通过滑槽25和驱使件26实现带动两个压板23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运动。举例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而在推板机构22的第一端设置有滑槽25而在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上方的压板23上设置有驱使件26,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在推板机构22的第二端设置有滑槽25而在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下方的压板23上设置有驱使件26或者在推板机构22的第二端设置有驱使件26而在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下方的压板23上设置有滑槽25;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在推板机构22的第一端设置有驱使件26而在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上方的压板23上设置有滑槽25,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而在推板机构22的第二端设置有滑槽25而在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下方的压板23上设置有驱使件26或者在推板机构22的第二端设置有驱使件26而在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下方的压板23上设置有滑槽25,即是说本发明可以有四种不同的组合实施方式,但不以此为限。
请继续参考图6至图11,下模具20还包括用于将极柱推动至极柱定位部211以实现定位的定位板27,推板机构22包括第一推板组件221和第二推板组件222,压板23与第一推板组件221连接并在第一推板组件221的驱使下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运动,定位板27滑设于座体21上,且定位板27位于两个压板23之间,定位板27固定于第二推板组件222上并在第二推板组件222的驱使下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滑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先通过第二推板组件222驱使定位板27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将极柱顶推至极柱定位部211上,然后再通过第一推板组件221同时带动两个压板23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滑动以实现将壳体初步压合于极柱上以及将壳体顶推固定于极柱定位部211上,使得铆压一体治具100可以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地,第一推板组件221包括上推块2211以及下推块2212,下推块2212呈可拆卸地固定于上推块2211上,两个压板23中位于上方的一者与上推块2211连接并在上推块2211的驱使下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运动,两个压板23中位于下方的一者与下推块2212连接并在下推块2212的驱使下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运动;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单独对上推块2211或者下推块2212进行拆卸或者更换。更具体地,第二推板组件222包括连接杆2221以及挡板2222,挡板2222固定于连接杆2221上,定位板27固定于连接杆2221的一端,连接杆222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挡板2222和上推块2211并设置有与该上推块2211相互抵顶的第一抵顶部2221a,上推块2211呈可滑动地套设于连接杆2221上,挡板2222的下方向外延伸并形成有与座体21的侧壁相互抵顶的第二抵顶部2222a,因此当外界动力源通过挡板2222带动定位板27滑动的时候,第二抵顶部2222a会与座体21相互抵顶从而防止定位板27过度滑出座体21,当外界动力源带动上推块2211朝远离极柱定位部211的方向运动的时候,上推块2211会抵顶该第一抵顶部2221a从而带动定位板27一同远离极柱定位部211;与此同时,第一推板组件221还包括用于与外界动力源相连接的第一驱动板2213,第二推板组件222还包括用于与外界动力源相连接的第二驱动板2223,第一驱动板2213固定于上推块2211的套设于连接杆2221之部位的上方,第二驱动板2223固定于挡板2222的上方,且第一驱动板2213和第二驱动相互平行地布置。因此可通过外界动力源选择性地带动第一驱动板2213或者第二驱动板2223从而实现带动第一推板组件221或者第二推板组件222运动。
请参考图6和图10,滑槽25设置于压板23上,驱使件26安装于上推块2211和下推块2212上,滑槽25包括第一水平部251、第二水平部252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水平部251和第二水平部252的倾斜部253,第一水平部251位于第二水平部252的斜下方,且第一水平部251位于压板23靠近第一驱动板2213的一端,且第二水平部252位于压板23远离第一驱动板2213的一端,即是说倾斜部253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向上倾斜。因此当外界动力源通过第一驱动板2213带动上推块2211和下推块2212一同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朝该极柱定位部211滑动的时候,该驱使件26会通过滑槽25带动压板23相对座体21向下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驱使件26为呈可转动地安装于上推块2211和下推块2212的滚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使件26还可以是凸出于上推块2211或下推块2212的外轮廓呈圆弧形的圆柱状部件,故在此并不作进一步限定。举例而言,在其他实施中,滑槽25的第一水平部251可以位于压板23远离第一驱动板2213的一端,此时第二水平部252位于压板23靠近第一驱动板2213的一端,此时的倾斜部253是沿着座体21的长度方向向下倾斜的,此时当第一驱动板2213带动上推块2211和下推块2212一同靠近极柱定位部211的时候,两个压板23均朝座体21的上方运动,故滑槽25的具体形状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6至图8,下模具20还包括用于限制上模具10朝下模具20压合的限位件28,限位件28固定于座体21的上方,且限位件28分别位于上推块2211的两侧。较优的是,上推块2211面对限位件28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轮2211a,限位件28面对上推块2211的一侧凹陷有与转动轮2211a相配合的导向槽28a,导向槽28a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布置,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当上模具10朝下模具20的方向压合的时候,该限位件28会对上模具10的运动进行限位,但不限于此;与此同时,当上推块2211被驱使而沿座体21的长度方向运动的时候会通过转动轮2211a和导向槽28a的作用使得该上推块2211可以沿着预设方向滑动,使得上推块2211的滑动更加顺畅。
请参考图11,座体2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用于对定位板27的滑动进行导向以及对定位板27在远离极柱定位部211的过程中进行限位的凹陷部21a,凹陷部21a与极柱定位部211相对应地布置,凹陷部21a面对极柱定位部211的一端设置有供定位板27滑设用的开口21b,因此当定位板27被带动而远离极柱定位部211的时候会被该凹陷部21a限位,以防止该定位板27过度运动而损坏铆压一体治具100。
请参考图6和图7,上模具10面对下模具20的一侧向下凸设有用于对铆针进行导向的铆针导向套11,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上方的压板23开设有供铆针导向套11穿置用的缺口23a。因此当上模具10朝下模具20靠近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铆针导向套11穿过该缺口23a以实现对极柱和壳体之间的初步铆合,使得极柱、壳体以及密封圈三者可以按照预设的精度被压合在一起。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至图11,对组装铆压一体机200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地描述:
首先,壳体上料装置205将壳体进行上料,然后壳体铜鼓第七驱动装置212实现定位,然后壳体固定装置250将壳体输送至密封圈固定装置260处,通过密封圈固定装置260将密封圈顶入壳体内以实现密封圈与壳体的组装,接着壳体固定装置250将带有密封圈的壳体输送至转动盘203的附近并将壳体放置于极柱定位部211上并将带有密封圈的壳体下压至极柱上以实现实现组装,接着转动盘203转动至垫圈上料装置208的附近,该垫圈上料装置208将垫圈放置于壳体上以完成了垫圈与带有密封圈和极柱的壳体的组装,与此同时,下模具20的压板23压住壳体,接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04驱使上模具10朝下模具20的方向压合从而实现了将垫圈、极柱、密封圈以及壳体四者的预铆以及终铆,最后通过成品下料装置209将成品夹持并输送至电阻检测装置处检测,将合格的成品进行下料。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6至图11,对铆压一体治具100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地描述:
首先,通过外界动力源带动第二驱动板2223从而推动定位板27将极柱顶推至极柱定位部211上;再通过外界动力源带动第一驱动板2213从而使得上推块2211以及下推块2212一同朝座体21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使得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上方的压板23朝极柱定位部211的方向压合,与此同时,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下方的压板23朝远离极柱定位部211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将放置于极柱定位部211上的壳体实现顶推,使得该壳体被稳定地固定于极柱定位部211上,最后通过上模具10朝下模具20的方向压合实现了将壳体与极柱或者将壳体与垫圈之间进行压合。当完成压合之后需要取走壳体的时候,只需要通过外界动力源拉动第一驱动板2213,使得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上方的压板23朝远离极柱定位部211的方向运动从而停止对壳体的压合,且位于极柱定位部211下方的压板23朝靠近极柱定位部211的方向运动从而松开对壳体的抵顶,与此同时,第一驱动板2213在运动的过程中会通过第一抵顶部2221a同时带动定位板27退出极柱定位部211。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第一驱动装置204、第二驱动装置211、第三驱动装置263、第四驱动装置253、第五驱动装置2543、第六驱动装置2544以及第七驱动装置212可以为气缸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直线驱动装置,故在此并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动盘203带动下模具20转动可实现将下模具20输送至各个不同的工位处,且下模具20转动至上模具10的下方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04驱使上模具10朝下模具20压合实现了电池盖生产过程中的压铆;其中,由于导向柱24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布置并固定于座体21上,导向柱24和压板23相对应,压板23呈可滑动地套设于导向柱24上,推板机构22和压板23二者之一者上设置有滑槽25,推板机构22和压板23二者之另一者设置上有伸置于滑槽25的驱使件26,推板机构22通过滑槽25和驱使件26实现带动两个压板23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运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推板机构22同时带动两个压板23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运动;与此同时,又由于座体21上凹陷形成有用于固定极柱的极柱定位部211,两个压板23沿座体21的高度方向并排地布置于极柱定位部211的上下两侧,因此在压合的时候可以先将极柱放置于极柱定位部211上,然后将壳体放置于极柱定位部211上,再通过两个压板23均相对极柱定位部211向下运动,此时两个压板23中位于上方的一者会将壳体压合于极柱定位部211上,且两个压板23中位于下方的一者的一端会伸入壳体内部并向下抵顶于壳体的内侧壁上,因此本发明通过两个压板23同时实现了将壳体初步压合于极柱上以及将壳体抵顶固定于极柱定位部211上的目的,可以同时实现对极柱的定位功能以及对壳体的固定功能,然后再通过上模具10和下模具20实现了对电池盖的铆压功能,使得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且具备多种功能的优点,与此同时,通过本发明的组装铆压一体机200可以实现对壳体、密封圈、极柱以及垫圈四者的组装以及铆压,并且最后对成品进行电阻检测,使得最终的成品的平面度、平行度、线轮廓度等行位公差以及尺寸均可以符合预设的要求。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装置、工艺或方法,而得到的其他用于组装铆压一体机,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安装座、转动盘、上模具、下模具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下模具安装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转动盘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转动盘呈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以将所述下模具转动至所述上模具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上模具连接并驱使所述上模具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下模具包括座体、推板机构、至少两个压板以及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布置并固定于所述座体上,所述导向柱和压板相对应,所述座体上凸设有用于固定极柱的极柱定位部,两个所述压板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并排地布置于所述极柱定位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压板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上,所述推板机构和所述压板二者之一者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推板机构和所述压板二者之另一者设置上有伸置于所述滑槽的驱使件,所述推板机构通过所述滑槽和所述驱使件实现带动两个所述压板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滑轨、第二驱动装置、密封圈固定装置以及壳体固定装置,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所述第一滑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和所述转动盘均位于所述第一滑轨的同一侧,所述壳体固定装置滑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使所述壳体固定装置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壳体固定装置用于将壳体放置于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处或者将带有密封圈的壳体放置于所述极柱定位部上,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用于固定密封圈并将该密封圈顶入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台、密封圈放置台、第三驱动装置以及密封圈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安装台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和所述密封圈定位装置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所述密封圈放置台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台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密封圈放置台连接并驱使该密封圈放置台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滑动,所述密封圈定位装置位于所述密封圈放置台的上方并对放置于所述密封圈放置台上的密封圈进行夹紧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安装台、第二滑轨、第四驱动装置以及壳体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台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轨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台上,且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壳体固定组件滑设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壳体固定组件连接并驱使该壳体固定组件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固定组件包括第三安装台、壳体卡合座、第五驱动装置、第六驱动装置以及壳体压件,所述壳体卡合座滑设于所述第三安装台上,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台上,且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壳体卡合座连接并驱使该壳体卡合座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滑动,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卡合座上,所述壳体压件位于所述壳体卡合座的上方,所述壳体压件与所述第六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并在该第六驱动装置的驱使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壳体卡合座的壳体放置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卡合座包括基座以及弹性定位针,所述第六驱动装置和所述弹性定位针均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凹陷形成有用于放置壳体的壳体放置部,所述弹性定位针位于所述壳体放置部的上方,所述弹性定位针的针头在外力的驱使下伸入所述壳体放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还包括用于将极柱推动至所述极柱定位部以实现定位的定位板,所述推板机构包括第一推板组件和第二推板组件,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推板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推板组件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所述定位板滑设于所述座体上,且所述定位板位于两个所述压板之间,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推板组件上并在所述第二推板组件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板组件包括上推块以及下推块,所述下推块呈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上推块上,两个所述压板中位于上方的一者与所述上推块连接并在所述上推块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两个所述压板中位于下方的一者与所述下推块连接并在所述下推块的驱使下沿所述座体的高度方向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板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挡板,所述挡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定位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挡板和上推块并设置有与该上推块相互抵顶的第一抵顶部,所述上推块呈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所述挡板的下方向外延伸并形成有与所述座体的侧壁相互抵顶的第二抵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铆压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上模具朝所述下模具压合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座体的上方,且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上推块的两侧。
CN202010784897.7A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Active CN1119578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4897.7A CN111957838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4897.7A CN111957838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7838A true CN111957838A (zh) 2020-11-20
CN111957838B CN111957838B (zh) 2022-08-19

Family

ID=7336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4897.7A Active CN111957838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783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9884U (zh) * 2010-09-03 2011-02-16 周均 一种锂电池盖板自动铆接机盖板基体输送机构
CN102891279A (zh) * 2012-09-12 2013-01-23 河南能驰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及其与盖板的连接结构
CN104002155A (zh) * 2014-06-11 2014-08-27 重庆市丰收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推块压板
CN104241694A (zh) * 2014-09-05 2014-12-2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自动组装机
CN206992232U (zh) * 2017-07-12 2018-02-09 广东瑞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柱组装设备
CN108296763A (zh) * 2017-12-25 2018-07-20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盖帽组装机
CN108655689A (zh) * 2018-05-22 2018-10-16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o型密封圈自动化装配装置及方法
CN209532009U (zh) * 2019-01-25 2019-10-25 江西安维尔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铆接成型模具
WO2019227460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表面免焊接顶盖组装工艺
CN111421096A (zh) * 2020-03-23 2020-07-17 苏州朗坤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自动化锂电池铆接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9884U (zh) * 2010-09-03 2011-02-16 周均 一种锂电池盖板自动铆接机盖板基体输送机构
CN102891279A (zh) * 2012-09-12 2013-01-23 河南能驰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柱及其与盖板的连接结构
CN104002155A (zh) * 2014-06-11 2014-08-27 重庆市丰收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推块压板
CN104241694A (zh) * 2014-09-05 2014-12-24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端盖自动组装机
CN206992232U (zh) * 2017-07-12 2018-02-09 广东瑞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柱组装设备
CN108296763A (zh) * 2017-12-25 2018-07-20 惠州金源精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盖帽组装机
CN108655689A (zh) * 2018-05-22 2018-10-16 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o型密封圈自动化装配装置及方法
WO2019227460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表面免焊接顶盖组装工艺
CN209532009U (zh) * 2019-01-25 2019-10-25 江西安维尔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极柱铆接成型模具
CN111421096A (zh) * 2020-03-23 2020-07-17 苏州朗坤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自动化锂电池铆接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7838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29631U (zh) 一体式汽车顶盖焊接包边机构
CN213702407U (zh) 一种多面体自动组装压合机
CN201900624U (zh) 一种弹簧挡圈的压装机构
CN111283420A (zh) 一种用于多级漏电断路器组装设备
CN112024736B (zh) 一种铆压一体治具
CN111957838B (zh) 一种组装铆压一体机
CN219246806U (zh)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的整形模组及超声波焊接设备
CN211759760U (zh) 一种灯头压板机转盘驱动装置
CN210255001U (zh) 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
CN209647417U (zh) 全自动电机支架铆合机
CN105149424A (zh) 一种冲孔模
CN110228148B (zh) 一种橡胶件快速硫化成型处理装置
CN210059374U (zh) 一种圆管挤凸台翻边设备
CN210453577U (zh) 一种快速注塑模具
CN113477809A (zh) 一种端子稳定连续冲压模具
CN113857841B (zh) 一种节流阀全自动组装机
CN206048834U (zh) 一种电芯装置的半自动热铆机
CN220020923U (zh) 微动开关自动装弹簧机
CN110695692A (zh) 一种门窗合页制造系统
CN220041711U (zh) 一种继电器开关盖的连接片组件组装设备
CN215300432U (zh) 一种定子铁芯用整形装置的按压机构
CN211759683U (zh) 一种t5灯头压板机
CN213795134U (zh) 一种自动组装机组装装置
CN21468409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壳体铆钉压入与密封性检测一体机构
CN216094939U (zh) 一种自动取不良品的一出四气密性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