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端子组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组装机。
背景技术
URTKS端子主要包括塑壳和金属端子两部分。在URTKS端子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塑壳和端子一一供应,然后将端子准确的压入塑壳上的特定位置。
现有的URTKS端子的组装大多是通过生产线来完成,生产线中包括塑壳供料设备、端子供料设备、定位设备、压合设备、传送设备以及下料设备。多个设备组成的生产线所占用的厂房空间较多,并且整体采购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在一个机台上实现塑壳与端子的供料、输送、压合、下料以及储存操作,减少所占用的空间,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包括机台、主滑道、塑壳供料机构、塑壳转运机构、端子供料机构、端子转运机构、滑动拨料机构以及下料机构;所述主滑道位于机台上端面,所述塑壳供料机构与塑壳转运机构均位于主滑道的上游端,所述端子供料机构和端子转运机构均位于主滑道的中游端,所述滑动拨料机构位于主滑道远离塑壳供料机构和端子供料机构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位于机台上主滑道的下游端;所述塑壳转运机构包括第一推入气缸和第一转运气缸;所述端子转运机构包括第二推入气缸和第二转运气缸;所述滑动拨料机构包括拨料气缸和拨料爪。
进一步的,所述塑壳供料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直线模组、塑壳拨动架以及塑壳滑道;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机台上端面连接,所述塑壳滑道位于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直线模组与第一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所述塑壳拨动架与第一直线模组的丝杆活动连接,所述塑壳拨动架与塑壳滑道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塑壳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座和塑壳滑动块;所述第一固定座位于机台上的塑壳供料机构与主滑道之间,所述第一推入气缸位于机台上并且其活塞杆上设置有塑壳推板,所述第一转运气缸位于第一固定座上,所述塑壳滑动块位于第一固定座内,所述塑壳滑动块与第一转运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供料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直线模组、端子拨动架以及端子滑道;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机台上端面连接,所述端子滑道位于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直线模组与第二连接板的底端连接,所述端子拨动架与第二直线模组的丝杆活动连接,所述端子拨动架与端子滑道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端子滑动块,所述第二固定座位于机台上的端子供料机构与主滑道之间,所述第二推入气缸位于机台上并且其活塞杆上设置有端子推板,所述第二转运气缸位于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端子滑动块位于第二固定座内,所述端子滑动块与第二转运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拨料机构还包括滑动连接杆和拨爪座;所述拨料气缸与机台上端面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杆与机台上端面的导向滑座活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杆与拨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拨爪座位于滑动连接杆上,所述拨料爪与拨爪座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气缸和下料推板,所述下料气缸位于机台上,所述下料推板与下料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下料推板与主滑道末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机台上还设置有储料治具,所述储料治具位于机台上靠近主滑道末端的位置处,所述储料治具与下料机构分别位于主滑道末端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通过主滑道、塑壳供料机构、塑壳转运机构、端子供料机构、端子转运机构、滑动拨料机构、下料机构以及储料机构的配合使用,可在一个机台上实现塑壳与端子的供料、输送、压合、下料以及储存操作,最终完成URTKS端子的自动组装,相比于原有的组装生产线可大幅减少所占用的厂房空间,同时可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企业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的塑壳供料机构与塑壳转运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的端子供料机构与端子转运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的主滑道与滑动拨料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的下料机构与储料治具示意图。
图中:1、机台;2、主滑道;3、塑壳供料机构;31、第一连接板;32、第一直线模组;33、塑壳拨动架;34、塑壳滑道;4、塑壳转运机构;41、第一固定座;42、第一推入气缸;43、第一转运气缸;44、塑壳滑动块;45、塑壳推板;5、端子供料机构;51、第二连接板;52、第二直线模组;53、端子拨动架;54、端子滑道;6、端子转运机构;61、第二固定座;62、第二推入气缸;63、第二转运气缸;64、端子滑动块;65、端子推板;7、滑动拨料机构;71、拨料气缸;72、滑动连接杆;73、导向滑座;74、拨爪座;75、拨料爪;8、下料机构;81、下料气缸;82、下料推板;9、储料治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5,一种端子自动组装机,包括机台1、主滑道2、塑壳供料机构3、塑壳转运机构4、端子供料机构5、端子转运机构6、滑动拨料机构7以及下料机构8;所述主滑道2位于机台1上端面,所述塑壳供料机构3与塑壳转运机构4均位于主滑道2的上游端,所述端子供料机构5和端子转运机构6均位于主滑道2的中游端,所述滑动拨料机构7位于主滑道2远离塑壳供料机构3和端子供料机构5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8位于机台1上主滑道2的下游端;所述塑壳转运机构4包括第一推入气缸42和第一转运气缸43;所述端子转运机构6包括第二推入气缸62和第二转运气缸63;所述滑动拨料机构7包括拨料气缸71和拨料爪75。
所述塑壳供料机构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一直线模组32、塑壳拨动架33以及塑壳滑道34;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机台1上端面连接,所述塑壳滑道34位于第一连接板31上,所述第一直线模组32与第一连接板31的底端连接,所述塑壳拨动架33与第一直线模组32的丝杆活动连接,所述塑壳拨动架33与塑壳滑道34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塑壳转运机构4还包括第一固定座41和塑壳滑动块44;所述第一固定座41位于机台1上的塑壳供料机构3与主滑道2之间,所述第一推入气缸42位于机台1上并且其活塞杆上设置有塑壳推板45,所述第一转运气缸43位于第一固定座41上,所述塑壳滑动块44位于第一固定座41内,所述塑壳滑动块44与第一转运气缸43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端子供料机构5包括第二连接板51、第二直线模组52、端子拨动架53以及端子滑道54;所述第二连接板51与机台1上端面连接,所述端子滑道54位于第二连接板51上,所述第二直线模组52与第二连接板51的底端连接,所述端子拨动架53与第二直线模组52的丝杆活动连接,所述端子拨动架53与端子滑道54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端子转运机构6还包括第二固定座61和端子滑动块64,所述第二固定座61位于机台1上的端子供料机构5与主滑道2之间,所述第二推入气缸62位于机台1上并且其活塞杆上设置有端子推板65,所述第二转运气缸63位于第二固定座61上,所述端子滑动块64位于第二固定座61内,所述端子滑动块64与第二转运气缸63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滑动拨料机构7还包括滑动连接杆72和拨爪座74;所述拨料气缸71与机台1上端面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杆72与机台1上端面的导向滑座73活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杆72与拨料气缸71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拨爪座74位于滑动连接杆72上,所述拨料爪75与拨爪座74铰接。
所述下料机构8包括下料气缸81和下料推板82,所述下料气缸81位于机台1上,所述下料推板82与下料气缸81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下料推板82与主滑道2末端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机台1上还设置有储料治具9,所述储料治具9位于机台1上靠近主滑道2末端的位置处,所述储料治具9与下料机构8分别位于主滑道2末端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塑壳供料机构2供应塑壳,塑壳转运机构4将塑壳供料机构2供应的塑壳推入主滑道2的首端,然后滑动拨料机构7带动塑壳沿主滑道2滑动;端子供料机构5供应端子,端子转运机构6端子供料机构5供应的端子推入主滑道2中的塑壳内,实现塑壳与端子的组装,滑动拨料机构7带动完成组装的产品沿主滑道2滑动,到达主滑道2的末端;随后下料机构8将产品推入储料治具9内,实现收集存储。
具体为:首先将塑壳放入塑壳滑道34内,然后第一直线模组32驱动塑壳拨动架33滑动,从而推动塑壳沿塑壳滑道34朝向主滑道2移动;第一转运气缸43的活塞杆伸出,驱动塑壳滑动块44沿第一固定座41滑动,塑壳进入塑壳滑动块44上的凹槽内,然后第一转运气缸43的活塞杆缩回,驱动塑壳滑动块44沿第一固定座41滑动,随后第一转运气缸43的活塞杆伸出,通过塑壳推板45将塑壳推入主滑道2内;滑动拨料机构7的拨料气缸71伸出,驱动滑动连接杆72在导向滑座73上滑动,当拨料爪75在滑动过程中碰到塑壳时,拨料爪75相对于拨爪座74旋转,从而不会朝向主滑道2的上游方向推动塑壳;随后滑动拨料机构7的拨料气缸71缩回,驱动滑动连接杆72在导向滑座73上滑动,当拨料爪75在滑动过程中碰到塑壳时,拨料爪75不会相对于拨爪座74旋转,从而将塑壳朝向主滑道2下游端的方向推动;滑动拨料机构7的拨料操作为间断式推动,每推动一次后,塑壳在主滑道2内定位,然后进行下一次的推动;第二直线模组52驱动端子拨动架53,从而推动端子沿端子滑道54朝向主滑道2滑动,第二转运气缸62的活塞杆伸出,驱动端子滑动块64移动,端子进入端子滑动块64上的凹槽内,第二转运气缸62的活塞杆缩回,驱动端子滑动块64移动返回,然后第二推入气缸62驱动端子推板65伸出,将端子朝向主滑道2内的塑壳推动,从而将端子推入塑壳内,实现组装;组装后的产品继续被滑动拨料机构7朝向主滑道2下游方向推动,到达主滑道2的末端,下料机构8的下料气缸81驱动下料推板82伸出,将主滑道2末端的产品推入储料治具9内,实现下料与产品的收集。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