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7505B -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7505B
CN111937505B CN201880091519.1A CN201880091519A CN111937505B CN 111937505 B CN111937505 B CN 111937505B CN 201880091519 A CN201880091519 A CN 201880091519A CN 111937505 B CN111937505 B CN 1119375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azine
unit
component
conveying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5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7505A (zh
Inventor
铃木统三
福田贵文
荒井智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37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7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7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7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84Containers and magazines for components, e.g. tube-like magazin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3Feeding one by one by other means than be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4Means to fasten electrical component to wiring board, base, or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该元件供给装置(10)具备:托板(13),托盘(12)配置于托板(13);料仓(14),能够保持多个托板;料仓保持部(15),料仓配置于料仓保持部(15),并且托板被从所配置的料仓向元件供给位置输送;料仓供给部(16),对料仓保持部供给料仓;料仓排出部(17),接收从料仓保持部排出的料仓;及料仓输送部(18),将料仓从料仓供给部向料仓保持部输送。

Description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元件供给装置。元件供给装置例如公开于日本专利第4368612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第4368612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供载置有元件的托盘配置的托盘板、能够保持多个托盘板的托盘料仓及载置元件耗尽后的托盘板的托盘板载置部的元件供给装置。该元件供给装置构成为,将元件耗尽后的托盘板逐张地从托盘料仓拉出,载置于托盘板载置部,在托盘板载置部处,由操作员向托盘补充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68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第4368612号公报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将元件耗尽后的托盘板逐张地从托盘料仓拉出,载置于托盘板载置部,在托盘板载置部处,由操作员向托盘补充元件,因此,操作员需要在托盘板的每次元件耗尽时进行补充作业。另外,在托盘料仓的托盘的元件全部用尽的情况下,需要使元件安装动作中断直到操作员的元件补充完成为止,因此也存在有时会使元件安装动作长期间中断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存在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难以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这样的问题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的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对向基板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装置供给元件,上述元件供给装置具备:托板,载置有元件的托盘配置于上述托板;料仓,能够保持多个托板;料仓保持部,料仓配置于上述料仓保持部,并且托板被从所配置的料仓向元件供给位置输送;料仓供给部,对料仓保持部供给料仓;料仓排出部,接收从料仓保持部排出的料仓;及料仓输送部,将料仓从料仓供给部向料仓保持部输送。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通过如上述这样构成,能够通过料仓输送部将保持有多个托板的料仓从料仓供给部向能够供给配置有托盘的托板的料仓保持部输送,所以能够自动地进行载置于托盘的元件的补充。由此,在料仓对元件的补充时无需操作员的作业,因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另外,能够削减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等待的待机时间。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另外,与操作员逐张地对托板进行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元件补充的时间。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料仓输送部构成为,基于配置于料仓保持部的料仓成为能够更换的状态这一情况而从料仓供给部向料仓保持部输送料仓。若这样构成,则在料仓保持部的料仓成为能够更换的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料仓输送部自动地供给料仓,因此无需操作员进行料仓的更换作业。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料仓构成为从料仓供给部向料仓保持部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移动。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保持有多个配置有安装前的元件的托盘的料仓通过大致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向料仓保持部配置,因此与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因在料仓的移动中振动等而导致元件乱动(移动)。由此,能够抑制配置于托盘的元件移动或者姿势改变。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料仓供给部、料仓保持部及料仓排出部沿着与元件安装装置的基板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不与在元件安装装置的基板的输送方向上连接的其他装置干扰的情况下配置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料仓排出部包含形成于料仓排出部与料仓保持部的交界的斜坡,料仓构成为从料仓保持部向料仓排出部在斜坡上下坡而移动。若这样构成,则无需在料仓排出部设置输送部,所以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配置于比对元件安装装置供给保持于带的元件的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安装装置中的设置高度位置低的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带式供料器的下方的空间配置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而有效活用空间。另外,在操作员向带式供料器靠近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的干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料仓保持部的装置主体进行拆装。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将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从装置主体拆下并使其移动,所以能够使得操作员容易相对于元件安装装置靠近。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元件安装装置的维护。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料仓输送部包含:设置于料仓供给部的第一输送部、设置于料仓保持部的第二输送部及将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中的一个输送部的驱动力向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中的另一个输送部传递的传递机构,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部驱动。若这样构成,则与在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这两方设置驱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并且能够简化料仓输送部的装置结构。
在上述料仓输送部包含第一输送部及第二输送部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料仓输送部还包含设置于料仓排出部的第三输送部,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及第三输送部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部驱动。若这样构成,则与在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及第三输送部中的各输送部设置驱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并且能够进一步简化料仓输送部的装置结构。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料仓保持部的装置主体折叠。若这样构成,则通过折叠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能够确保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的维护空间,因此能够提高维护性。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从料仓排出部接收料仓并使料仓向料仓供给部移动的料仓循环部。若这样构成,则通过在料仓循环部中补充元件,能够使料仓排出部的料仓返回料仓供给部,因此无需对料仓供给部输送料仓或者从料仓排出部取出料仓,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操作员的作业负担。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自行进台车,自行进台车构成为向料仓供给部输送料仓并且从料仓排出部输送料仓,且能够自行进。若这样构成,则无需操作员对料仓供给部输送料仓或者从料仓排出部输送料仓,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操作员的作业负担。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元件供给装置构成为,向料仓供给部以悬吊的方式输送料仓,从料仓排出部以悬吊的方式输送料仓。若这样构成,则在元件安装装置及元件供给装置的上方的空间设置对料仓以悬吊的方式输送的输送机构,因此能够有效活用上方的空间来输送料仓。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闸门,闸门分别设置于料仓保持部的料仓供给部侧及料仓排出部侧,且能够进行开闭。若这样构成,则除了输送料仓的情况之外,能够关闭闸门,因此能够抑制异物相对于料仓保持部进入。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安装头,向基板安装元件;及元件供给单元,向安装头供给元件,元件供给单元包含:托板,载置有元件的托盘配置于上述托板;料仓,能够保持多个托板;料仓保持部,料仓配置于上述料仓保持部,并且托板被从所配置的料仓向元件供给位置输送;料仓供给部,对料仓保持部供给料仓;料仓排出部,接收从料仓保持部排出的料仓;及料仓输送部,将料仓从料仓供给部向料仓保持部输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元件安装装置中,通过如上述这样构成,能够通过料仓输送部将保持有多个托板的料仓从料仓供给部向能够供给配置有托盘的托板的料仓保持部输送,所以能够自动地进行载置于托盘的元件的补充。由此,在料仓对元件的补充时无需操作员的作业,因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另外,能够削减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等待的待机时间。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另外,与操作员逐张地对托板进行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元件补充的时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能够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料仓更换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折叠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1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20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图2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图2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100及元件供给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元件安装装置100是利用一对输送机2将基板P沿着X方向输送并在安装作业位置M处向基板P安装元件11及31的元件安装装置。
元件安装装置100具备:基台1、一对输送机2、元件供给部3、头单元4、支撑部5、一对轨道部6、元件识别拍摄部7及控制部8。
一对输送机2设置于基台1上,构成为沿着X方向输送基板P。另外,在一对输送机2上设有将输送中的基板P以在安装作业位置M处停止的状态保持的保持机构。另外,一对输送机2构成为能够配合基板P的尺寸地调整Y方向上的间隔。
元件供给部3配置于一对输送机2的外侧(Y1侧及Y2侧)。另外,在元件供给部3配置有多个元件供给装置10和多个带式供料器30。元件供给部3的元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对后述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部3的带式供料器30构成为对安装头42供给元件31。另外,元件供给装置10是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供给单元”的一例。
元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从载置有多个元件11的托盘12供给元件11。具体而言,元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从配置于元件供给位置的托盘12供给元件11。托盘12以配置于托板13的方式供给。配置有托盘12的托板13收纳并保持于料仓14。另外,当元件11用尽时,对料仓14的托板13(托盘12)和元件供给位置的托板13(托盘12)进行更换。托盘12被划分有元件11的设置区域。另外,在托盘12上,元件11以平置的方式并列载置。元件11包括例如QFP(QuadFlat Package:四面扁平封装)、BGA(Ball Grid Array:球栅阵列)等封装元件。另外,关于元件供给装置10的详细的说明,将在后文叙述。
带式供料器30保持有卷绕有将多个元件31隔开预定的间隔地保持的带的卷盘。带式供料器30构成为,通过将保持元件31的带送出而使卷盘旋转,从带式供料器30的Y方向的前端供给元件31。带式供料器30供给比元件供给装置10的元件11小的元件31。元件31包括例如IC、晶体管、电容器及电阻等电子元件。
头单元4配置于一对输送机2及元件供给部3的上方位置,包含在下端安装有吸嘴41的多个(5个)安装头42和基板识别相机43。
安装头42构成为将从元件供给装置10供给的元件11向基板P安装。另外,安装头42构成为将从带式供料器30供给的元件31向基板P安装。具体而言,安装头42构成为吸附由元件供给装置10供给的元件11及从带式供料器30供给的元件31,对配置于安装作业位置M的基板P装配吸附的元件11(元件31)。另外,安装头42构成为能够进行升降(能够沿着Z方向移动)。另外,安装头42构成为利用由负压产生机(未图示)在吸嘴41的前端部产生的负压来吸附保持从元件供给装置10供给的元件11(元件31),向基板P上的安装位置装配(安装)元件11(元件31)。
基板识别相机43构成为为了识别基板P的位置及姿势而拍摄基板P的基准标记F。并且,能够通过拍摄并识别基准标记F的位置,而准确地取得基板P中的元件11(元件31)的安装位置。
支撑部5包含电动机51。支撑部5构成为通过使电动机51驱动而沿着支撑部5使头单元4在X方向上移动。支撑部5的两端部由一对轨道部6支撑。
一对轨道部6固定于基台1上。X1侧的轨道部6包含电动机61。轨道部6构成为通过使电动机61驱动而使支撑部5沿着一对轨道部6在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移动。通过头单元4能够沿着支撑部5在X方向上移动并且支撑部5能够沿着轨道部6在Y方向上移动,头单元4能够在水平方向(XY方向)上移动。
元件识别拍摄部7固定于基台1的上表面上。元件识别拍摄部7配置于一对输送机2的外侧(Y1侧及Y2侧)。元件识别拍摄部7构成为为了在元件11(元件31)的安装前识别元件11(元件31)的吸附状态(吸附姿势),从下侧(Z2侧)拍摄吸附于安装头42的吸嘴41的元件11(元件31)。由此,能够由控制部8取得吸附于安装头42的吸嘴41的元件11(元件31)的吸附状态。
控制部8包含CPU、存储器,构成为控制一对输送机2对基板P的输送动作、头单元4的安装动作、元件识别拍摄部7及基板识别相机43的拍摄动作等元件安装装置100整体的动作。另外,控制部8构成为与多个元件供给装置10各自的控制部协作来控制安装动作。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2及图3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及托板输送部19。在图2的例子中,元件供给装置10配置于元件安装装置100的Y2方向侧。
载置有元件的托盘12配置于托板13。在托板13上配置一个或多个托盘12。配置于托板13的托盘12由包含磁铁的定位部件定位于托板13上。托板13由磁性材料形成。由此,能够将包含磁铁的定位部件相对于托板13容易地固定。
如图3所示,料仓14能够保持多个托板13。具体而言,料仓14构成为使多个托板13在上下方向上排列而保持多个托板13。另外,构成为能够将托板13相对于料仓14分别取出放入。
在料仓保持部15配置有料仓14。从安设于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向元件供给位置供给托板13(托盘12)。
料仓供给部16构成为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也就是说,料仓供给部16构成为将多个元件11连同料仓14一起向料仓保持部15供给。通过操作员向料仓供给部16供给料仓14。
料仓排出部17构成为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也就是说,料仓排出部17构成为接收使用后的料仓14并暂时放置。通过操作员从料仓排出部17搬出料仓14。
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料仓输送部18构成为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另外,料仓输送部18构成为将料仓14从料仓保持部15向料仓排出部17输送。料仓输送部18包含一对输送机181和驱动部182。一对输送机181构成为由驱动部182驱动而沿着X方向输送料仓14。输送机181以沿着X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输送机181由宽幅带和树脂链条等构成。驱动部182包含电动机和编码器。
另外,料仓输送部18构成为基于配置于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变得能够更换而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料仓14。料仓14能够更换的状态是料仓14内的托板13(托盘12)的元件11用尽的情况下的状态或虽然残留有元件11但需要更换的情况下的状态。当成为料仓14的可更换时期时,将料仓供给部16的料仓14向料仓保持部15搬入。另外,与料仓14的搬入并行地,将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向料仓排出部17搬出。
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移动。另外,料仓14从料仓保持部15向料仓排出部17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料仓供给部16、料仓保持部15及料仓排出部17的供料仓14载置的上表面配置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
料仓供给部16、料仓保持部15及料仓排出部17沿着与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基板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X方向)配置。也就是说,料仓供给部16、料仓保持部15及料仓排出部17沿着X方向呈直线状地配置。
托板输送部19构成为从配置于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向元件供给位置输送托板13。另外,托板输送部19构成为将元件供给位置的托板13向配置于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输送。在元件供给位置处,能够通过安装头42吸附元件11。托板输送部19包含载台191和驱动部192。载台191构成为由驱动部192驱动而沿着上下方向输送托板13(托盘12)。在载台191配置于料仓14的收纳有输送的托板13的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取出放入托板13的机构,从料仓14向载台191转移托板13。另外,在载台191配置于料仓14的收纳托板13的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取出放入托板13的机构,从载台191向料仓14转移托板13。驱动部192包含电动机和编码器。
(料仓更换动作的说明)
接着,参照图4来对元件供给装置10的料仓更换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4的步骤S1中,通过外部换产调整,载置有元件11的托盘12被安设于托板13并向料仓14放入。在步骤S2中,将安设有带有元件11的托板13的料仓14向料仓供给部16配置。
在步骤S3中,判断配置于料仓保持部15的使用中的料仓14是否能够更换。该判断由元件安装装置100的控制部8进行。若能够更换,则进入步骤S4,若不能更换,则反复进行步骤S3的处理。在步骤S4中,使用后的托板13向使用中的料仓14退避。另外,使用中的托板13有时也接着继续使用。由此,能够缩短换产调整时间。另外,在该情况下,在下一料仓14设置用于托板13回收的空的层,或者,在没有用于回收的层的情况下,在料仓14被元件11为空的托板13充满了的时间点下,排出料仓14。
在步骤S5中,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另外,从料仓保持部15向料仓排出部17排出料仓14。也就是说,料仓14同时被搬入及搬出。在步骤S6中,利用配置于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来继续进行元件11的安装动作。
在步骤S7中,通知料仓14已被排出。例如,由元件安装装置100的通知部进行通知。在步骤S8中,取出料仓排出部17的料仓14。然后,返回步骤S1。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通过料仓输送部18将保持有多个托板13的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能够供给配置有托盘12的托板13的料仓保持部15输送,因此能够自动地进行载置于托盘12的元件11的补充。其结果是,在料仓14对元件11的补充时无需操作员的作业,因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另外,能够削减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等待的待机时间。由此,能够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另外,与操作员逐张地对托板13进行作业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元件补充的时间。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料仓输送部18构成为基于配置于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变得能够更换而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料仓14。由此,在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变得能够更换的情况下,通过料仓输送部18自动地供给料仓14,所以无需操作员进行料仓14的更换作业。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料仓14构成为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保持有多个配置有安装前的元件11的托盘12的料仓14通过大致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而向料仓保持部15配置,因此与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在料仓14的移动中因振动等而导致元件11的乱动(移动)。其结果是,能够抑制配置于托盘12的元件11的移动或者姿势变化。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料仓供给部16、料仓保持部15及料仓排出部17沿着与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基板P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X方向)配置。由此,能够在不与在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基板P的输送方向上连接的其他装置产生干扰的情况下,配置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5及图6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a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在料仓排出部17设置有斜坡171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5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a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a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及托板输送部19。
在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料仓排出部17包含形成于与料仓保持部15的交界的斜坡171。另外,料仓14构成为从料仓保持部15向料仓排出部17在斜坡171上下坡而移动。也就是说,料仓输送部18的输送机181从料仓供给部16配置到料仓保持部15。
料仓输送部18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另外,料仓输送部18将料仓14从料仓保持部15输送至料仓排出部17的斜坡171。被输送至斜坡171的料仓14在斜坡171上下坡而被进一步输送。也就是说,使用后的料仓14由于自重而在斜坡171上下坡并移动。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料仓排出部17设置形成于与料仓保持部15的交界的斜坡171。另外,料仓14构成为从料仓保持部15向料仓排出部17在斜坡171上下坡而移动。由此,无需在料仓排出部设置输送部,因此能够简化装置结构。
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及图8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b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在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的上方设置带式供料器30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7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b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b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及托板输送部19。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元件供给装置10b的X方向上的两侧分别配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30。多个带式供料器30以不经由台车的方式安装于元件安装装置100。在带式供料器30的下方配置有收纳元件31被取出后的带的收纳部。
在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在载置有料仓14的状态下配置于比对元件安装装置100供给保持于带的元件31的带式供料器30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设置高度位置低的位置。另外,如图7所示,料仓供给部16、料仓保持部15及料仓排出部17配置于比带式供料器30远离元件安装装置100的位置(Y2方向侧)。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配置于比对元件安装装置100供给保持于带的元件31的带式供料器30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设置高度位置低的位置。由此,能够在带式供料器30的下方的空间配置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而有效活用空间。另外,在操作员接近带式供料器30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的干扰。
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9及图10来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c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对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能够拆装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9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c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c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及托板输送部19。
在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9及图10所示,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料仓保持部15的装置主体进行拆装。具体而言,料仓供给部16相对于料仓保持部15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另外,料仓排出部17相对于料仓保持部15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接。料仓供给部16设有车轮161。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料仓供给部16移动。料仓供给部16相对于料仓保持部15在Y方向上移动。料仓排出部17设有车轮172。由此,能够容易地使料仓排出部17移动。料仓排出部17相对于料仓保持部15在Y方向上移动。
另外,料仓输送部18包含:设于料仓供给部16的第一输送部18a、设于料仓保持部15的第二输送部18b及设于料仓排出部17的第三输送部18c。第一输送部18a、第二输送部18b及第三输送部18c分别具有一对输送机181和驱动部182。第一输送部18a、第二输送部18b及第三输送部18c协作地被驱动,从而料仓14的搬入及搬出同时进行。
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料仓保持部15的装置主体进行拆装。由此,能够将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从装置主体拆下并使其移动,因此能够使得操作员容易地接近元件安装装置100。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元件安装装置100的维护。例如,能够容易地进行卷盘补充作业、卷盘更换作业、带式供料器30的更换作业、配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30的一并更换台车的更换作业、空带的排出(垃圾箱的回收)作业、其他维护作业。
另外,第四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及图12来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d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对在料仓输送部18设置有传递驱动力的传递机构183及184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11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d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d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及托板输送部19。
在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料仓保持部15的装置主体进行拆装。另外,第一输送部18a、第二输送部18b及第三输送部18c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部182驱动。具体而言,第一输送部18a包含输送机181和传递机构184。另外,第二输送部18b包含输送机181、驱动部182及传递机构183。另外,第三输送部18c包含输送机181和传递机构184。
传递机构183及184构成为将第二输送部18b的驱动力向第一输送部18a及第三输送部18c传递。传递机构183及184包含齿轮及离合器。驱动部182的驱动力向传递机构183传递。另外,传递机构183将传递来的驱动力向传递机构184传递。传递机构183及184构成为通过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与料仓保持部15连接而齿轮啮合。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第一输送部18a、第二输送部18b及第三输送部18c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部182驱动。由此,与在第一输送部18a、第二输送部18b及第三输送部18c中的各输送部设置驱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件个数,并且能够进一步简化料仓输送部18的装置结构。
另外,第五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图15来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e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对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能够折叠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13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e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e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及托板输送部19。
在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3~图15所示,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料仓保持部15的装置主体进行折叠。具体而言,在料仓供给部16设有转动轴162。转动轴162以沿着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如图15所示,料仓供给部16能够以转动轴162为中心进行转动。也就是说,在料仓供给部16未配置料仓14的情况下,能够折叠料仓供给部16。另外,在料仓排出部17设有转动轴173。转动轴173以沿着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料仓排出部17能够以转动轴173为中心进行转动。也就是说,在料仓排出部17未配置料仓14的情况下,能够折叠料仓排出部17。另外,第一输送部18a、第二输送部18b及第三输送部18c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部182驱动。
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料仓保持部15的装置主体进行折叠。由此,通过折叠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能够确保元件供给装置10e及元件安装装置的100维护空间,因此能够提高维护性。
另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及图17来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f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七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料仓循环部20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16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f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f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托板输送部19及料仓循环部20。
在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16及图17所示,料仓循环部20构成为从料仓排出部17接收料仓14,使料仓14向料仓供给部16移动。料仓循环部20相对于料仓供给部16、料仓保持部15及料仓排出部17配置于与元件安装装置100相反的方向(Y2方向侧)。料仓循环部20以从料仓排出部17接收料仓14并使料仓14返回料仓供给部16的方式进行输送。另外,在料仓循环部20中,构成为通过操作员在中途向料仓14补充元件11(托盘12)。
料仓循环部20设有元件补充完成按钮201。当通过操作员向料仓14补充元件11并按下了元件补充完成按钮201时,料仓循环部20使料仓14从料仓补充位置向料仓待机位置移动。在料仓待机位置处,料仓14待机。当料仓供给部16的料仓14向料仓保持部15供给而料仓供给部16变空时,料仓待机位置的料仓14向料仓供给部16移动。
另外,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从料仓排出部17接收料仓14并使料仓14向料仓供给部16移动的料仓循环部20。由此,通过在料仓循环部20中补充元件11,能够使料仓排出部17的料仓14返回料仓供给部16,因此无需对料仓供给部16输送料仓14或者从料仓排出部17取出料仓14,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操作员的作业负担。
另外,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18及图19来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g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八实施方式中,对设置自行进台车21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18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g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g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托板输送部19及自行进台车21。
在此,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如图18及图19所示,自行进台车21构成为向料仓供给部16输送料仓14并且从料仓排出部17输送料仓。具体而言,自行进台车21能够自行进。另外,自行进台车21相对于料仓供给部16、料仓保持部15及料仓排出部17配置于与元件安装装置100相反的方向(Y2方向侧)。自行进台车21以从料仓排出部17接收料仓14并使料仓14返回料仓供给部16的方式进行输送。另外,在自行进台车21中,构成为通过操作员在中途向料仓14补充元件11(托盘12)。另外,将料仓14向自行进台车21搬入的机构及从自行进台车21搬出的机构可以设置于自行进台车21,也可以设置于料仓供给部16及料仓排出部17。
另外,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构成为向料仓供给部16输送料仓14并且从料仓排出部17输送料仓且能够自行进的自行进台车21。由此,无需操作员对料仓供给部16输送料仓14或者从料仓排出部17输送料仓14,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操作员的作业负担。
另外,第八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九实施方式)
参照图20及图21来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h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九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输送料仓14的悬吊输送部22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20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h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h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及托板输送部19。
在此,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构成为将料仓14向料仓供给部16悬吊而输送。另外,构成为对料仓14从料仓排出部17一悬吊的方式输送。具体而言,在元件安装装置100的上方设置有对料仓14以悬吊的方式输送的悬吊输送部22。悬吊输送部22构成为设置于上方且沿着轨道221移动。
另外,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构成为将料仓14向料仓供给部16悬吊而输送,且对料仓14从料仓排出部17以悬吊的方式输送。由此,在元件安装装置100及元件供给装置10h的上方的空间设置对料仓14以悬吊的方式输送的输送机构,因此能够有效活用上方的空间来输送料仓14。
另外,第九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十实施方式)
参照图22及图23来对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i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第十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闸门23的结构的例子进行说明。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如图22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i构成为对向基板P安装元件11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11。元件供给装置10i具备:托板13、料仓14、料仓保持部15、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料仓输送部18、托板输送部19及闸门23。
在此,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闸门23分别设置于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供给部16侧及料仓排出部17侧。另外,闸门23构成为能够通过沿着上下方向移动而进行开闭。闸门23通过向上方移动而使料仓保持部15和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成为开放状态。另外,闸门23通过向下方移动而使料仓保持部15和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成为封闭状态。闸门23分离出料仓保持部15的空间和料仓供给部16(料仓排出部17)的空间。闸门23在元件安装装置100的安装动作中基本上处于关闭。闸门23在更换料仓保持部15的料仓14的情况下打开。
另外,第十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这样的效果。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对料仓保持部15供给料仓14的料仓供给部16、接收从料仓保持部15排出的料仓14的料仓排出部17及将料仓14从料仓供给部16向料仓保持部15输送的料仓输送部18。由此,能够抑制操作员的元件补充的作业负担增大,并且抑制元件安装动作的中断长期化。
另外,在第十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由此,除了输送料仓14的情况以外,能够关闭闸门23,因此能够抑制异物相对于料仓保持部15的进入。
另外,第十实施方式的其他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
另外,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第一~第十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元件安装装置设有两个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元件安装装置设有一个或三个以上的元件供给装置。
另外,在上述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料仓输送部包含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及第三输送部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料仓输送部也可以包含设置于料仓供给部的第一输送部和设置于料仓保持部的第二输送部。也就是说,也可以不设置第三输送部而在料仓排出部设置斜坡,使料仓沿着斜坡移动。
另外,在上述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传递机构将第二输送部的驱动力向第一输送部传递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传递机构将第一输送部的驱动力向第二输送部传递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第二输送部设置驱动部并使第一输送部、第二输送部及第三输送部由共用的驱动部驱动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设置于料仓供给部的第一输送部或设置于料仓排出部的第三输送部设置驱动部。
另外,在上述第八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向料仓供给部输送料仓并且从料仓排出部输送料仓的自行进台车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料仓供给部及料仓排出部也可以是能够自行进的自行进台车。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十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元件安装装置具有一个安装通道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元件安装装置具有多个安装通道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十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元件安装装置具有一个头单元的结构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元件安装装置具有多个头单元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使用沿着处理流程依次进行处理的流程驱动型的流程而说明了安装动作控制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安装动作控制处理通过以事件单位执行处理的事件驱动型的处理来进行。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完全的事件驱动型,也可以将事件驱动及流程驱动组合而进行。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 元件供给装置(元件供给单元)
11 元件
12 托盘
13 托板
14 料仓
15 料仓保持部
16 料仓供给部
17 料仓排出部
18 料仓输送部
18a 第一输送部
18b 第二输送部
18c 第三输送部
20 料仓循环部
21 自行进台车
23 闸门
30 带式供料器
42 安装头
100 元件安装装置
171 斜坡
182驱动部
183、184 传递机构
P 基板。

Claims (14)

1.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对向基板安装元件的元件安装装置供给元件,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具备:
托板,载置有元件的托盘配置于所述托板;
料仓,能够保持多个所述托板;
料仓保持部,所述料仓配置于所述料仓保持部,并且所述托板被从所配置的所述料仓向元件供给位置输送;
料仓供给部,对所述料仓保持部供给所述料仓;
料仓排出部,接收从所述料仓保持部排出的所述料仓;
料仓输送部,将所述料仓从所述料仓供给部向所述料仓保持部输送;及
能够开闭的闸门,所述闸门分别设置于所述料仓保持部的所述料仓供给部侧及所述料仓排出部侧这两方,
所述料仓输送部构成为将所述料仓从所述料仓供给部向所述料仓保持部单向地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输送部构成为,基于配置于所述料仓保持部的所述料仓成为了能够更换的状态这一情况而从所述料仓供给部向所述料仓保持部输送所述料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构成为从所述料仓供给部向所述料仓保持部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供给部、所述料仓保持部及所述料仓排出部沿着与所述元件安装装置的基板的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排出部包含形成于所述料仓排出部与所述料仓保持部的交界的斜坡,
所述料仓构成为从所述料仓保持部向所述料仓排出部在所述斜坡上下坡而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供给部及所述料仓排出部配置于比对所述元件安装装置供给保持于带的元件的带式供料器在所述元件安装装置中的设置高度位置低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供给部及所述料仓排出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所述料仓保持部的装置主体进行拆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输送部包含:设置于所述料仓供给部的第一输送部、设置于所述料仓保持部的第二输送部及将所述第一输送部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中的一个输送部的驱动力向所述第一输送部及所述第二输送部中的另一个输送部传递的传递机构,
所述第一输送部及所述第二输送部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部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输送部还包含设置于所述料仓排出部的第三输送部,
所述第一输送部、所述第二输送部及所述第三输送部构成为由共用的驱动部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料仓供给部及所述料仓排出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配置有所述料仓保持部的装置主体进行折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从所述料仓排出部接收所述料仓并使所述料仓向所述料仓供给部移动的料仓循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能够自行进的自行进台车,所述自行进台车构成为向所述料仓供给部输送所述料仓并且从所述料仓排出部输送所述料仓。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构成为,
向所述料仓供给部以悬吊的方式输送所述料仓,
从所述料仓排出部以悬吊的方式输送所述料仓。
14.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具备:
安装头,向基板安装元件;及
元件供给单元,向所述安装头供给元件,
所述元件供给单元包含:
托板,载置有元件的托盘配置于所述托板;
料仓,能够保持多个所述托板;
料仓保持部,所述料仓配置于所述料仓保持部,并且所述托板被从所配置的所述料仓向元件供给位置输送;
料仓供给部,对所述料仓保持部供给所述料仓;
料仓排出部,接收从所述料仓保持部排出的所述料仓;
料仓输送部,将所述料仓从所述料仓供给部向所述料仓保持部输送;及
能够开闭的闸门,所述闸门分别设置于所述料仓保持部的所述料仓供给部侧及所述料仓排出部侧这两方,
所述料仓输送部构成为将所述料仓从所述料仓供给部向所述料仓保持部单向地输送。
CN201880091519.1A 2018-04-12 2018-04-12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Active CN111937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5369 WO2019198195A1 (ja) 2018-04-12 2018-04-12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7505A CN111937505A (zh) 2020-11-13
CN111937505B true CN111937505B (zh) 2022-07-08

Family

ID=68164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519.1A Active CN111937505B (zh) 2018-04-12 2018-04-12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0549B2 (zh)
JP (1) JP7008129B2 (zh)
CN (1) CN111937505B (zh)
DE (1) DE112018007460T5 (zh)
WO (1) WO201919819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3592A (ja) * 1997-11-28 1999-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2004104147A (ja) * 2003-11-12 2004-04-02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における部品供給装置
JP5548947B2 (ja) * 2010-04-15 2014-07-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機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KR20150017487A (ko) * 2013-08-07 2015-02-17 배석근 인쇄회로기판 자동 수납장치
CN105283061A (zh) * 2014-07-08 2016-01-27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6612612A (zh) * 2015-10-27 2017-05-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托盘供给装置以及托盘供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516A (en) * 1987-08-07 1996-04-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article feeding system
JPH058130A (ja) 1991-07-05 1993-01-19 Hitachi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894119B2 (ja) 1992-11-20 1999-05-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部品収納体と部品集合体ならびに部品集合体の製造方法
US5645392A (en) * 1995-09-08 1997-07-08 Micromatic Operations, Inc. Dunnage handling system
JPH09214178A (ja) 1996-02-07 1997-08-15 Toshiba Corp 部品打抜装置
JP4230026B2 (ja) * 1998-11-19 2009-02-25 Juki株式会社 トレイ部品供給装置
IT1310169B1 (it) * 1999-02-03 2002-02-11 Gruppo Barbieri & Tarozzi Srl Impianto per lo stoccaggio, la movimentazione e la alimentazione dimateriali sciolti e relativo metodo operativo.
JP4303463B2 (ja) * 2002-11-29 2009-07-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部品実装における基板搬送方法
JP4368612B2 (ja) 2003-05-12 2009-11-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TW200604060A (en) 2004-06-11 2006-02-01 Assembleon Nv Component placement apparatus, component fee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5206654B2 (ja) * 2009-12-01 2013-06-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基板搬送方法
JP5850661B2 (ja) 2011-07-20 2016-02-03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WO2016035145A1 (ja) * 2014-09-02 2016-03-10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466953B2 (ja) 2014-10-03 2019-02-06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
CN106378721A (zh) 2016-11-21 2017-02-08 郑州狮虎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超硬砂轮生产用自动投料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振动给料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3592A (ja) * 1997-11-28 1999-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2004104147A (ja) * 2003-11-12 2004-04-02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における部品供給装置
JP5548947B2 (ja) * 2010-04-15 2014-07-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機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KR20150017487A (ko) * 2013-08-07 2015-02-17 배석근 인쇄회로기판 자동 수납장치
CN105283061A (zh) * 2014-07-08 2016-01-27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6612612A (zh) * 2015-10-27 2017-05-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托盘供给装置以及托盘供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153398A1 (en) 2021-05-20
CN111937505A (zh) 2020-11-13
JPWO2019198195A1 (ja) 2021-02-12
DE112018007460T5 (de) 2020-12-17
US11350549B2 (en) 2022-05-31
JP7008129B2 (ja) 2022-01-25
WO2019198195A1 (ja)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9360B2 (en) Work apparatus and production line
KR101472874B1 (ko) 부품 공급 장치, 부품 실장 장치 및 부품 공급 방법
KR20130129123A (ko) 수납 장치
CN109315086B (zh) 元件供给装置
CN111937505B (zh)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CN109983858B (zh) 元件供给系统及元件安装机
US11039560B2 (en) Working machine, storing-target-body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orkpiece having storing-target body installed thereon
JP6622539B2 (ja) 容器供給装置
JP6717866B2 (ja) 部品実装機のカセット式フィーダ入替システム
CN114401908A (zh) 保管库
KR20060049194A (ko) 부품 배치 장치 및 방법
CN116491239A (zh) 基板生产系统
JP2020045177A (ja) 容器供給装置
KR100579693B1 (ko) 반도체 부품 포장용 스틱 공급장치
WO2023032129A1 (ja) 段取り装置、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搬送パレット
CN109997426B (zh) 作业机
JP2020001929A (ja) 容器供給装置
WO2023032130A1 (ja) 段取り管理装置および段取り管理方法
JP6505888B2 (ja)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
KR20140082871A (ko) 트레이 피더
KR101546285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자동 수납장치
JP6678418B2 (ja) 仕分装置
CN112753292B (zh) 元件供给装置
JP2010272684A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該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を用いた表面実装機
JP3483343B2 (ja) 実装機の部品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