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7932A -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7932A
CN111917932A CN202010366745.5A CN202010366745A CN111917932A CN 111917932 A CN111917932 A CN 111917932A CN 202010366745 A CN202010366745 A CN 202010366745A CN 111917932 A CN111917932 A CN 111917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light beam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optical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67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7932B (zh
Inventor
中尾笃夫
元山贵晴
山本弥史
青木礼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899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4624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899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3307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17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7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9Details of projection op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16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le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1Scanning systems with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flecting means, e.g. raster or XY scann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5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24Details of scanning heads ; Means for illuminating the origin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光扫描装置具有使光束偏转的多角镜和将光束反射而导向至各感光鼓的多个反射镜。在从多角镜到第一反射镜的光束的光路中设置有第一fθ透镜。由第三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的光路被配置成与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交叉。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申请/优先权相关的引用
本申请根据专利法119条(a)项,基于2019年5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9-089915及特愿2019-089916主张优先权。通过在此提及,将其全部内容结合至本申请。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使与多个颜色对应的多个感光体(被扫描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之后,通过光束扫描各感光体表面,在各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各自的静电潜像。若通过各色的调色剂显影各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像,则在各感光体表面上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从各感光体与中间转印体重叠而转印。由此,构成为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纸张上。
利用光束进行的感光体的扫描,由光扫描装置进行,一般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则有需要通过至少四个光束来扫描四个感光体。
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被要求小型化和薄型化,并且光扫描装置的小型化和薄型化被期待。例如,在特开2001-201707号公报中记载的光扫描装置中,在来自偏转部的光束的光路中配置有多个反射镜,在来自所述反射镜的光束的光路中具备fθ透镜。
另外,在特开2008-76506号公报中记载的光扫描装置中,在最接近偏转部的反射镜和所述偏转部之间配置有两个扫描透镜。这种光扫描装置构成为,从光源出射的各个光束由偏转部反射而分配给各光学系统,通过各光学系统使各光束入射到各个感光体上。
在上述现有的光扫描装置中,将光束分离为各色的多个反射镜在副扫描方向上分别间隔设置,在偏转部的旋转轴方向上也分别间隔设置且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由于多个反射镜的配置,需要在光扫描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的厚度,这对光扫描装置的小型化和薄型化造成了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是将第二扫描透镜配置在反射镜前的结构,所以多个反射镜的配置方式产生限制,存在降低设计自由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多个反射镜将光束良好地分配给各光学系统,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具备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以使从光源出射的光束偏转而扫描被扫描体的光扫描装置为前提,具备:光源;偏转部,将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束偏转;至少三个反射镜,将在由所述偏转部偏转的所述光束反射而导向至特定的被扫描体;以及第一光学部件,设置于从所述偏转部至所述反射镜中的一个反射镜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具有会聚特性。若将所述反射镜从所述光束的光路的上游侧开始依次设为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与第三反射镜,则以由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的光路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交叉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三反射镜。
通过该特定事项,在用多个反射镜反射由所述偏转部偏转的光束而向所述被扫描体引导的光路中,能够在充分确保该光路长度的同时,使各反射镜会集配置而紧凑收容。
另外,在所述配置的光扫描装置中,所述光束的光路上还可以包括第四反射镜,所述第四反射镜接收由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束。在该情况下,优选将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配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所述第二反射镜和第四反射镜配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的相反侧。
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以使从光源出射的光束偏转而扫描被扫描体的光扫描装置为前提,具备:光源;偏转部,将从所述光源出射的光束偏转;多个反射镜,将由所述偏转部偏转的所述光束反射而导向至特定的被扫描体;以及第一光学部件,设置于从所述偏转部至所述反射镜中的第一反射镜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具有会聚特性。所述多个反射镜配置成,从比位于所述光束的光路中的所述第一反射镜更下游的第二反射镜到所述被扫描体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与从所述偏转部到所述第一光学部件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交叉。
通过该特定事项,在用多个反射镜反射由所述偏转部偏转的光束而向所述被扫描体引导的光路中,能够在充分确保该光路长度的同时,使各反射镜汇集配置而紧凑收容。
另外,具有上述构成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即,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所述光扫描装置,并且通过所述光扫描装置在所述被扫描体上形成潜像,将所述被扫描体上的潜像显影到可见像上,将所述可见像从所述被扫描体转印到纸张上。
由此,能够实现上述光扫描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和薄型化,能够实现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并且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取下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上盖的壳体内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沿图2中A-A断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学部件的配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5是提取而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光扫描装置的多个光学部件的说明图。
图6是提取而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扫描装置的多个光学部件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取下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上盖的壳体内部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沿图2中A-A断面的所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学部件的配置方式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光扫描装置的多个光学部件的示意性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从光扫描装置的壳体的底面的外部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0和图像形成装置1。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具备了光扫描装置10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截面说明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图像数据与使用了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的各颜色的彩色图像对应、或者与使用了单色(例如黑色)的单色图像对应。
在示例性的方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显影装置12、作为被扫描体的感光鼓13、鼓清洁装置14以及带电装置15等为了形成与各色对应的四种调色剂图像而分别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建立关联,并构成四个图像站Pa、Pb、Pc、Pd。
针对各图像站Pa、Pb、Pc、Pd中的任一者,在利用鼓清洁装置14去除并回收感光鼓13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之后,利用带电装置15使感光鼓13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均匀带电,利用光扫描装置10曝光感光鼓13的表面。然后,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利用显影装置12显影感光鼓13的表面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12将形成在感光鼓13的表面的潜像利用四色(KCMY)的调色剂分别显影化。由此,在各感光鼓13表面形成各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21循环移动的期间,利用带清洁装置22除去并回收中间转印带21的残留调色剂,各感光鼓13表面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该调色剂图像重叠,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21和二次转印装置23的转印辊23a之间形成有夹持区域。通过纸张搬送路径31搬送来的记录纸张夹在该夹持区域进行搬送,同时将中间转印带21表面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该记录纸张上。通过在定影装置17的加热辊24和加压辊25之间夹入、加热及加压记录纸张,定影记录纸张上的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记录纸张由拾取辊33从供纸盒18取出,通过纸张搬送路径31被搬送,经由二次转印装置23、定影装置17,并通过排纸辊36被搬送到排纸托盘39。在该纸张搬送路径31中配置有定位辊34和输送辊35等,该定位辊34使记录纸张暂时停止并在对齐了记录纸张的前端之后,配合中间转印带21和转印辊23a之间的夹持区域中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时机而开始记录纸张的搬送,该输送辊35促进记录纸张的输送。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5,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所具备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装置10进行说明。另外,如图3等所示,将与主扫描方向Y正交的方向设为副扫描方向X,将与主扫描方向Y和副扫描方向X正交的方向(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的长度方向)设为高度方向Z,以下进行说明。
光扫描装置10的壳体41具有矩形的上盖42、底板43和包围底板43的四个侧板44。壳体41被上盖42阻塞并防尘。光扫描装置10将从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半导体激光器)51发射的光束52引导至多角镜53的反射面,使光束52在多角镜53的反射面上反射并偏转。
反射后的光束52通过壳体41内所具备的各光学部件引导至各个感光鼓13。光扫描装置10构成为通过光束52扫描对应的各感光鼓13。
如图2所示,从各发光元件51到多角镜53,从各发光元件51向多角镜53的顺序,配置有四个准直透镜54、四个第一反射镜55a、55b、柱面透镜56和第二反射镜57。
准直透镜54将从发光元件51出射的光束52转换为平行光。三个第一反射镜55b将从三个发光元件51通过各自的准直透镜54而入射的光束52反射到一个第一反射镜55a。一个第一反射镜55a将由三个第一反射镜55b反射的每个光束52反射到柱面透镜56。从另一个发光元件51透过了准直透镜54的光束52通过第一反射镜55a的上方而入射到柱面透镜56。
柱面透镜56在副扫描方向X上聚光光束52而多角镜53的反射面或该反射面附近大致会聚,并将光束52的点在多角镜53的反射面或该反射面附近集中,且在与副扫描方向X正交的主扫描方向Y中,将光束52直接作为平行光出射。
多角镜53相当于偏转部(旋转多面镜),以旋转中心轴G为中心高速旋转,由各反射面反射光束52,使其反复偏转到主扫描方向Y。为了将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引导到各感光鼓13,在来自多角镜53的光束52的光路中具备多个反射镜6。
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0中,在从多角镜53到各感光鼓13的光路,以从多角镜53朝向各感光鼓13的顺序,分别配置有作为第一光学部件的第一fθ透镜71、多个反射镜6以及作为第二光学部件的四个第二fθ透镜72。
多个反射镜6将入射的光束52朝向各感光鼓13反射。在上盖42上设置有使反射的光束52通过的防尘窗421。防尘窗421例如具有透明玻璃,封闭上盖42的开口部。通过了防尘窗421的光束52成像于感光鼓13(参照图5)。
在光扫描装置10中的多个光路中,向黄色(Y)用感光鼓13(13y)的光束52的光路中,如图4所示,黄色(Y)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中,在从多角镜53至黄色用感光鼓13y之间,具备有第一反射镜66、和接收由该第一反射镜66反射的光束52的第二反射镜67。
当将与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正交并将多角镜53的反射面等分的平面设为基准面L时,第一反射镜66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或者,基准面L可以是与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正交的平面,并且也可以是包括从多角镜53向黑色(K)用感光鼓13入射光束52的K用反射镜65的光束52的光路的平面。该K用反射镜65设置在离多角镜53最远的位置。第二反射镜67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的相反侧。第一fθ透镜71基本设置在基准面L上。
多角镜53在壳体41内靠近副扫描方向X的一侧配置。壳体41具有从底板43向上盖42的方向立起形成的内部壁45。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内部壁45设置在第一反射镜66和第二反射镜67之间,并且在从第一反射镜66朝向多角镜53的方向上倾斜设置。
内部壁45在其上端部具备向多角镜53的方向(副扫描方向X)延伸的支承板47。支承板47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另外,在副扫描方向X上,支承板47为与黄色用感光鼓13y对应的第二fθ透镜72的下方不重叠的配置,延伸设置在与品红色用感光鼓13m对应的第二fθ透镜72为止的范围内。支承板47的上表面以与上盖42相对的方式设置,支承板47的下表面48面向底板43。
第一fθ透镜71对于主扫描方向Y和副扫描方向X中的任一个,将光束52以在各自的感光鼓13的表面成为规定的光束直径的方式聚光而出射。另外,第一fθ透镜71将通过多角镜53以等角速度偏转到主扫描方向Y的光束52转换成沿着各自的感光鼓13上的主扫描线以等线速度移动。因此,光束52在主扫描方向Y上重复扫描各个感光鼓13的表面。
设置在各光路上的多个反射镜6反射透过第一fθ透镜71的光束52,使其入射到各个第二fθ透镜72上。第二fθ透镜72主要在副扫描方向X上将平行光的光束52聚光而在各个感光鼓13的表面成为规定的光束直径(点径)的方式集中,且在主扫描方向Y上,将成为会聚光的光束52分别向各感光鼓13出射。
在光扫描装置10中,各光束52被多角镜53的反射面反射而偏转,通过各自的光路入射到各感光鼓13上,反复主扫描各感光鼓13的表面。由于各感光鼓13被旋转驱动,通过各光束52扫描各感光鼓13的二维表面(圆周面),在各感光鼓13的表面形成静电潜像。
在光扫描装置10中的多个光路中,对到品红色(M)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在向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中,作为从多角镜53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之间的多个反射镜6,从多角镜53朝向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顺序,从光路的上游侧开始具备第一反射镜61、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第二反射镜62接收由第一反射镜61反射的光束52。第三反射镜63接收由第二反射镜62反射的光束52。
在从多角镜53到最前段的上游侧的第一反射镜61的光束52的光路中设置有第一fθ透镜71。在从最后段的下游侧的第三反射镜63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中设置有第二fθ透镜72。
如图4所示,在光扫描装置10中,当与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正交而将多角镜53的反射面等分的平面设为基准面L时,第一反射镜61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的相反侧。第二反射镜62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第三反射镜63相对于基准面L设置在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的相反侧。
如图5所示,到最后段的第三反射镜63的光束52的光路,以与到最前段的第一反射镜61的光路交叉的方式,设置有该第一反射镜61、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经由第一fθ透镜71入射到第一反射镜61。由第一反射镜61反射的光束52由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反射,并经由第二fθ透镜72入射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
第一反射镜61、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设置在壳体41内,使得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成为锐角。例如,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在第一反射镜61中为10度(α1),在第二反射镜62中为17度(α2),在第三反射镜63中为53度(α3)。同样地,在黄色(Y)用、青色(C)用、和黑色(B)用的反射镜6中,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为锐角,分别是13度(α4)、74度(α5)、14度(α6)、76度(α7)和89度(α8)。
如图5所示,第三反射镜63设置在连接品红用感光鼓13m和第二fθ透镜72的光路的延长线上。因此,第三反射镜63被配置成,从上方观察时第二fθ透镜72重叠于光扫描装置10在壳体41内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三反射镜63和第二fθ透镜72配置成,在从沿着旋转中心轴G的高度方向Z观察时具有重叠的部分。
第一反射镜61将光束52引导到第二反射镜62。第二反射镜62将光束52引导到第三反射镜63。在光扫描装置10中,第一反射镜61和第二反射镜62被设置为,在第一反射镜61和第二反射镜62之间形成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第三反射镜63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路交叉。从第三反射镜63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路设置为,与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一反射镜6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
该第一反射镜61和第二反射镜62被设置成,在第一反射镜61和第二反射镜62之间形成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第三反射镜63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进一步地,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设置成,在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之间形成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一反射镜6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该些光路互相交叉。
在光扫描装置10中,第一反射镜61被配置成,在副扫描方向X上比第二反射镜62更远离多角镜53。在副扫描方向X上,第一反射镜61被配置成,在副扫描方向X上比品红色(M)用感光鼓13m的位置更远离多角镜53。
在与主扫描方向Y和副扫描方向X正交的高度方向Z中,第二反射镜62配置在具有与第二fθ透镜72重叠的部分的高度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镜62被设置为,在高方向Z上具有至少与第二fθ透镜72重叠的一部分,例如相对于基准面L设置在感光鼓13侧(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
在光扫描装置10中,反射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的第一反射镜61、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是基于上述规则性而配置,由此形成多次折回光路,从而可以充分确保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束52的光路长度。而且,如图4和图5所示,该些多个反射镜6在沿着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的方向(光扫描装置10的高度方向Z)上可以无需相互加宽间隔地设置,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充分对应于光扫描装置10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已知当因振动而在光路上产生振动时,在形成的图像中会产生密度不均(抖动或色带)。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反射镜6配置为使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都成为锐角,由此能够抑制振动的产生而降低色带等,并且能够减小扫描线的弯曲(bow)。
在光扫描装置10中的多个光路中,若对向黄色(Y)用感光鼓13(13y)的光束52的光路进行说明,则如图5所示,在向黄色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中,从多角镜53到黄色用感光鼓13y之间,具备有第一反射镜66、和接收由该第一反射镜66反射的光束52的第二反射镜67。在从多角镜53到前段的第一反射镜66的光束52的光路中配置有第一fθ透镜71。另外,在从位于后段的第二反射镜67到黄色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中配置有第二fθ透镜72。
当将与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正交并将多角镜53的反射面等分的平面设为基准面L时,第一反射镜66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比基准面L更靠高的方向Z上方),第二反射镜67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的相反侧。第一fθ透镜71基本设置在基准面L上。
第一反射镜66和第二反射镜67配置于壳体41内,使得从第二反射镜67经由第二fθ透镜72到达黄色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多角镜53到第一fθ透镜7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另外,这些第一反射镜66和第二反射镜67被配置于壳体41内,使得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成为锐角。
对于向黄色(Y)用感光鼓13(13y)的光束52的光路,第一反射镜66和第二反射镜67基于这样的规则性而配置,由此形成多次的折回光路,可以充分确保到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束52的光路长度。而且,第一反射镜66和第二反射镜67在沿着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的方向(光扫描装置10的高度方向Z)上可以无需相互加宽间隔地设置,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充分对应于光扫描装置10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导向至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进行了说明,但是多个反射镜6的配置方式也可以同样适用于其他感光鼓13,并不限定于品红色用感光鼓13m。
(第二实施方式)
关于以下说明的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0和具备该光扫描装置10的图像形成装置1,其特征在于多个反射镜的配置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和光扫描装置10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关于该些反射镜进行详细说明,对于共通的其他结构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另外,图1和图2在第二和第三实施方式中通用。
图6是提取并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扫描装置10的多个光学部件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在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中,作为从多角镜53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多个反射镜6,从多角镜53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顺序,从光路的上游侧开始具备:第一反射镜61、接收由第一反射镜61反射的光束52的第二反射镜62、以及接收由第二反射镜62反射的光束52的第三反射镜63。在本实施例中,还具备接收由第三反射镜63反射的光束52的第四反射镜64。
在这种情况下,当将与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正交并等分多角镜53的反射面的平面作为基准面时,第一反射镜61和第三反射镜63配置在上述基准面的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另外,第二反射镜62和第四反射镜64设置在上述基准面的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的相反侧。
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经由第一fθ透镜71入射到第一反射镜61。该些多个反射镜6被设置成,到最后段的第四反射镜64的光束52的光路与到最前段的第一反射镜61的光路交叉。由第四反射镜64反射的光束52经由第二fθ透镜72入射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
从第三反射镜63到第四反射镜64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第一反射镜61到第二反射镜62的光路交叉。此外,由第四反射镜64反射的光束52与从第一反射镜61到第二反射镜62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
该些反射镜61、62、63、64设置在壳体41内,使得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成为锐角。例如,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在第一反射镜61中是21度(β1),在第二反射镜62中是48度(β2),在第三反射镜63中是59度(β3),在第四反射镜64中是41度(β4)。
同样地,在黄色(Y)用、青色(C)用、和黑色(B)用反射镜6中,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为锐角,并且分别是5度(β5)、87度(β6)、14度(β7)、76度(β8)和89度(β9)。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0中,第四反射镜64配置在连接品红色用感光鼓13m和第二fθ透镜72的光路的延长线上。因此,第四反射镜64被配置成,从上方观察时第二fθ透镜72重叠于光扫描装置10在壳体41内的位置。也就是说,第四反射镜64和第二fθ透镜72被配置为,从沿着旋转中心轴G的高度方向Z观察时具有重叠部分。
在光扫描装置10中,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设置成,在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之间形成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一反射镜6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第四反射镜64设置成,在第三反射镜63和第四反射镜64之间形成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一反射镜6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镜61和第二反射镜62被设置成,在第一反射镜61和第二反射镜62之间形成的光束52的光路穿过从第四反射镜64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束52的光路。该些光路互相交叉。
在与主扫描方向Y和副扫描方向X正交的高度方向Z中,第三反射镜63配置在具有与第二fθ透镜72重叠的部分的高度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三反射镜63被设置成,在高方向Z上具有至少与第二fθ透镜72重叠的一部分,例如相对于基准面L设置在感光鼓13侧(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
在光扫描装置10中,通过这样配置的多个反射镜6,光束52良好地被导向至各感光鼓13,扫描各感光鼓13。然后,基于光束52的检测时间,设定基于光束的各感光鼓13的扫描时间。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在充分确保光束52的光路长度的同时,将多个反射镜6紧凑地收容到壳体41内。因此,在光扫描装置10与具备光扫描装置1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能够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并且能够形成高画质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扫描装置10中,反射光束52而导向至各感光鼓13的多个反射镜6不仅限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设置数量,也可以设置更多的反射镜。另外,在各反射镜6的配置形式中,也不限于图5和图6所示的配置形式,只要以第三反射镜63所反射的光束52的光路与第一反射镜61和第二反射镜62之间的光路交叉的方式设置了第一反射镜61、第二反射镜62和第三反射镜63的话,则可以为任何形式。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图10,对实施方式3的光扫描装置10进行说明。这里,首先说明光扫描装置10中的多个光路中、向黄色(Y)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
如图9所示,在向黄色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中,在从多角镜53到黄色用感光鼓13y之间设置有多个反射镜6。具体而言,从多角镜53向黄色用感光鼓13y的顺序,具备第一反射镜610和第二反射镜620,该第二反射镜620接收由第一反射镜610反射的光束52。
在从多角镜53到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反射镜610的光束52的光路中配置有第一fθ透镜71。在从位于最下游侧的第二反射镜620到黄色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中配置有第二fθ透镜72。
如图8所示,在光扫描装置10中,当将与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正交并将多角镜53的反射面等分的平面设为基准面L时,第一反射镜610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或者,基准面L可以是与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正交的平面,并且可以是包括从多角镜53向K用反射镜630的光束52的光路的平面,其中,该K用反射镜630将光束52入射到黑色(K)用感光鼓13。该K用反射镜630设置在离多角镜53最远的位置。
第二反射镜620相对于该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的相反侧。第一fθ透镜71基本设置在基准面L上。
多角镜53在壳体41内靠近副扫描方向X的一侧配置。壳体41具有从底板43向上盖42的方向立起形成的内部壁45。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内部壁45设置在第一反射镜610和第二反射镜620之间,并且在从第一反射镜610朝向多角镜53的方向上倾斜设置。
内部壁45在其上端部具备向多角镜53的方向(副扫描方向X)延伸的支承板47。支承板47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另外,在副扫描方向X上,支承板47为与黄色用感光鼓13y对应的第二fθ透镜72的下方不重叠的配置,延伸设置在与品红色用感光鼓13m对应的第二fθ透镜72为止的范围内。支承板47的上表面以与上盖42相对的方式设置,支承板47的下表面48面向底板43。
内壁部45沿着主扫描方向Y配置在壳体41内,在副扫描方向X上配置为,位于向黄色用感光鼓13y的第二fθ透镜72和向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第二fθ透镜72之间。在内部壁45上形成有贯通副扫描方向X的开口部46。
在图10中,开口部46的开口范围用灰色来表示。如图8和图10所示,开口部46相对于内部壁45在主扫描方向Y上较长开口。开口部46在主扫描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在高方向Z上开口,并且从底板43侧开口到支承板47侧。另外,开口部46在主扫描方向Y的两端部在高度方向Z狭窄地开口,开口大致为中央部的开口高度的一半左右并开口于底板43侧。
第一fθ透镜71固定在从内部壁45延伸设置的支承板47上,将光束52以在各个感光鼓13的表面成为规定的光束直径的方式出射。第一fθ透镜71安装在支承板47的下表面48上。
由此,第一fθ透镜71配置在基准面L上,悬吊支承在支承板47上。在壳体41内,第一fθ透镜71和底板43之间不存在其他部件。另外,由于开口部46在主扫描方向Y的大致中央部向高度方向Z宽广地开口,所以能够使来自第一fθ透镜71的光束52平滑地到达相对于基准面L配置在黄色用感光鼓13y侧的第一反射镜610。
这里,第一反射镜610和第二反射镜620设置在壳体41内,使得从第二反射镜620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束52的光路与从多角镜53到第一fθ透镜7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
该些第一反射镜610和第二反射镜620设置在壳体41内,使得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成为锐角。如图9所示,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入射到黄色用感光鼓13y上的光束52,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的成角在第一反射镜610中是13度(α1),而在第二反射镜620中是74度(α2)。
如图8所示,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经由第一fθ透镜71入射到第一反射镜610上。通过第一fθ透镜71的光束52通过内部壁45的开口部46到达第一反射镜610。
由第一反射镜610反射的光束52通过内部壁45的开口部46导向到第二反射镜620。从第一反射镜610到第二反射镜620的光束52的光路形成在第一fθ透镜71的下方。由于第一fθ透镜71被支承在与内部壁45一体的支承板47上,所以在第一fθ透镜71的下方不存在障碍物,光束52平滑地引导到第二反射镜620。
进一步地,来自第一反射镜610的光束52由第二反射镜620反射,与从多角镜53到第一fθ透镜7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通过第二fθ透镜72,导向至黄色用感光鼓13y。
第二反射镜620设置在连接黄色用感光鼓13y和第二fθ透镜72的光路的延长线上。因此,第二反射镜620在光扫描装置10的壳体41内的位置被配置成,从上方观察时与第二fθ透镜72重叠。
第一反射镜610经由第一fθ透镜71接收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另外,第一反射镜610反射该光束52,并将光束52导向至第二反射镜620。
在光扫描装置10中,第一反射镜610被配置成在副扫描方向X上比第二反射镜620更远离多角镜53。在副扫描方向X上,第一反射镜610被配置成在副扫描方向X上比与黄色用感光鼓13y相邻的品红色(M)用感光鼓13m的位置更远离多角镜53。
在与主扫描方向Y和副扫描方向X正交的高度方向Z中,第一反射镜610配置在具有与第二fθ透镜72重叠的部分的高度的位置。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610被设置为,在高方向Z上具有至少与第二fθ透镜72重叠一部分,例如,相对于基准面L设置在的感光鼓13侧(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
由此,第一反射镜610被设置为跨越被导向至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该些光路在壳体41内相互交叉。
反射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的第一反射镜610和第二反射镜620可以通过在光扫描装置10中基于上述规则性而配置,由此形成多次折回光路,从而可以充分确保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束52的光路长度。而且,如图8与图9所示,该些第一反射镜610和第二反射镜620在沿着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的方向(光扫描装置10的高度方向Z)上可以无需相互加宽间隔地设置,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充分对应于光扫描装置10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另外,即使第一反射镜610和第二反射镜620在光扫描装置10的高方向Z上设置为狭窄的间隔,由于第一fθ透镜71固定在支承板47的下表面48上,所以仍能够良好地形成光束52的光路。
另一方面,已知当因振动而在光路上产生振动时,在形成的图像中产生密度不均(抖动或色带)。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多个反射镜6(610、620)配置成使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都成为锐角,由此能够抑制振动的产生,使色带等减少的同时,减小扫描线的弯曲(bow)。
接着,说明光扫描装置10中的多个光路中、到品红色(M)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如图9所示,在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光束52的光路中,作为从多角镜53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多个反射镜6,从多角镜53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的顺序,具备:第一反射镜640;第二反射镜650,其接收由第一反射镜640反射的光束52;第三反射镜660,其接收由第二反射镜650反射的光束52。
第二反射镜650相对于所述基准面L配置在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第三反射镜660相对于所述基准面L配置在品红色用感光鼓13m侧的相反侧。
在到最下游的第三反射镜660的光束52的光路,以与到最上游的第一反射镜640的光路交叉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反射镜640、第二反射镜650和第三反射镜660。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经由第一fθ透镜71入射到第一反射镜640。由第一反射镜640反射的光束52由第二反射镜650和第三反射镜660反射,并经由第二fθ透镜72入射到品红色用感光鼓13m。
该些第一反射镜640、第二反射镜650和第三反射镜660设置在壳体41内,使得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成为锐角。对于入射到其他各感光鼓13上的光束52,也设置有各反射镜6,使得光束52相对于反射镜6的入射光和反射光所形成的角都是锐角。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光束52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是锐角,对于品红色(M)用的各反射镜6为,10度(α3)、17度(α4)、53度(α5),对于青色(C)用的各反射镜6为,14度(α6)、76度(α6)、以及对于黑色(B)用的反射镜6为89度(α8)。
在光扫描装置10中,反射由多角镜53偏转的光束52的多个反射镜6是基于上述规则性而配置,由此形成多次折回光路,从而可以充分确保从第一fθ透镜71到第二fθ透镜72的光束52的光路长度。而且,该些多个反射镜6在沿着多角镜53的旋转中心轴G的方向(光扫描装置10的高度方向Z)上可以无需相互加宽间隔地设置,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充分对应于光扫描装置10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10中,反射光束52而导向至各感光鼓13的多个反射镜6不仅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设置数量,也可以设置更多的反射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导向至黄色用感光鼓13y的光束52的光路进行了说明,但是多个反射镜6的配置方式也可以同样适用于其他感光鼓13,并不限定于黄色用感光鼓13y。即使在各反射镜6的配置方式中,也不限于图8和图9所示的配置方式,只要以第二反射镜620至第二fθ透镜71的光路以与从多角镜53到第一fθ透镜71的光束52的光路交叉的方式配置的话,则可以为任何形式。
另外,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所涉及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是示例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示,并且在本文中不受任何限制。此外,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光扫描装置,使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偏转而扫描被扫描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扫描装置具备:
光源;
偏转部,将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偏转;
至少三个反射镜,将在由所述偏转部偏转的所述光束反射而导向至特定的被扫描体;
第一光学部件,设置于从所述偏转部至所述反射镜中的一个反射镜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具有会聚特性,
若将所述反射镜从所述光束的光路的上游侧开始依次设为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与第三反射镜,则以由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的光路与所述第一反射镜与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交叉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二反射镜与所述第三反射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路上配置有:接收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入射的光束的所述第一反射镜、接收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的所述第二反射镜及接收由所述第二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的所述第三反射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的光路与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到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束的光路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设置为向该反射镜的光束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三反射镜到所述被扫描体的光束的光路上,具备具有聚光特性的第二光学部件,
入射到所述第二光学部件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与从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到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光束的光路以及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偏转部的旋转中心轴正交且将该偏转部的反射面等分的平面为基准面时、或者与所述偏转部的旋转中心轴正交且将所述偏转部和最远离所述偏转部的反射镜之间的光束的光路包含的平面为基准面时,
所述第二反射镜配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配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的相反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射镜配置成,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二光学部件重叠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束的光路上还具备第四反射镜,所述第四反射镜接收由所述第三反射镜反射的所述光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偏转部的旋转中心轴正交且将该偏转部的反射面等分的平面为基准面时、或者与所述偏转部的旋转中心轴正交且将所述偏转部和最远离所述偏转部的反射镜之间的光束的光路包含的平面为基准面时,
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三反射镜配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所述第二反射镜和所述第四反射镜配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的相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镜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二光学部件重叠的部分。
11.一种光扫描装置,使从光源射出的光束偏转而扫描被扫描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扫描装置具备:
光源;
偏转部,将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偏转;
多个反射镜,将在由所述偏转部偏转的所述光束反射而导向至特定的被扫描体;
第一光学部件,设置于从所述偏转部至所述反射镜中的第一反射镜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具有会聚特性,
所述多个反射镜配置成,从位于所述光束的光路中比所述第一反射镜更下游的第二反射镜至所述被扫描体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与从所述偏转部至所述第一光学部件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交叉。
12.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路上,配置有接收经由所述第一光学部件入射的光束的所述第一反射镜及接收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的所述第二反射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二反射镜到所述被扫描体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设置有具有会聚特性的第二光学部件,
通过所述第二光学部件的光束被导向至所述被扫描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被设置成,在与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上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二光学部件重叠的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定的被扫描体为,在多个被设置的被扫描体中、在副扫描方向上最靠近所述偏转部配置的被扫描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镜中的每一个均设置为,向该反射镜的光束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形成的角分别为锐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二反射镜到所述被扫描体的所述光束的光路上设置有具有会聚特性的第二光学部件,
所述多个反射镜中的所述第二反射镜配置在连接所述被扫描体和所述第二光学部件的光路的延长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偏转部的旋转中心轴正交且将该偏转部的反射面等分的平面为基准面时、或者与所述偏转部的旋转中心轴正交且将将所述偏转部和最远离所述偏转部的反射镜之间的光束的光路包含的平面为基准面时,
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所述第二反射镜配置在所述基准面的被扫描体侧的相反侧。
1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光扫描装置,
通过所述光扫描装置在所述被扫描体上形成潜像,将所述被扫描体上的潜像显影为可见像,将所述可见像从所述被扫描体转印形成到纸张上。
CN202010366745.5A 2019-05-10 2020-04-30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917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9915A JP7246245B2 (ja) 2019-05-10 2019-05-10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89916 2019-05-10
JP2019089916A JP7330751B2 (ja) 2019-05-10 2019-05-10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89915 2019-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7932A true CN111917932A (zh) 2020-11-10
CN111917932B CN111917932B (zh) 2022-08-30

Family

ID=73045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6745.5A Active CN111917932B (zh) 2019-05-10 2020-04-30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62896B2 (zh)
CN (1) CN11191793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1662A (en) * 1980-04-04 1981-11-05 Ricoh Co Ltd Light beam scanner
US20010026392A1 (en) * 2000-03-30 2001-10-0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beam scanning device
JP2001343603A (ja) * 2000-03-30 2001-12-14 Asahi Optical Co Ltd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走査装置
CN1866073A (zh) * 2005-05-19 2006-11-22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937129A (zh) * 2009-06-29 2011-01-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
US20110063703A1 (en) * 2009-09-14 2011-03-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beam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062943A (zh) * 2007-05-01 2011-05-18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US20110205610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WO2014061656A1 (ja) * 2012-10-17 2014-04-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892045A (zh) * 2015-02-12 2016-08-2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及使用了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1707A (ja) 1999-11-12 2001-07-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走査装置
US6473105B1 (en) 1999-11-12 2002-10-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color misregistration
JP2008076506A (ja) 2006-09-19 2008-04-03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光走査装置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US8164612B2 (en) 2006-07-21 2012-04-24 Ricoh Company, Ltd. Light source unit, phase type optical element, and laser beam scanning device
JP2019105804A (ja) * 2017-12-14 2019-06-27 株式会社東芝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1662A (en) * 1980-04-04 1981-11-05 Ricoh Co Ltd Light beam scanner
US20010026392A1 (en) * 2000-03-30 2001-10-04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ulti-beam scanning device
JP2001343603A (ja) * 2000-03-30 2001-12-14 Asahi Optical Co Ltd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走査装置
CN1866073A (zh) * 2005-05-19 2006-11-22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62943A (zh) * 2007-05-01 2011-05-18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CN101937129A (zh) * 2009-06-29 2011-01-05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
US20110063703A1 (en) * 2009-09-14 2011-03-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ulti-beam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10205610A1 (en) * 2010-02-24 2011-08-25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WO2014061656A1 (ja) * 2012-10-17 2014-04-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5892045A (zh) * 2015-02-12 2016-08-2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及使用了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56022A1 (en) 2020-11-12
CN111917932B (zh) 2022-08-30
US10962896B2 (en) 202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71823B2 (en)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19207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75960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73150B (zh) 光扫描装置和具备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6856335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for scanning plural surface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CN114296227B (zh) 光检测装置和光扫描装置
KR101940294B1 (ko) 광 주사 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11917932B (zh)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715418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46245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1997241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JP7330751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09996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38618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448737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40740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183031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75138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95881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23509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94052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100007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17576B2 (ja) 光走査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6186329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25122A (ja) 反射素子、光検出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