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37129A - 光学扫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扫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37129A
CN101937129A CN201010193937.7A CN201010193937A CN101937129A CN 101937129 A CN101937129 A CN 101937129A CN 201010193937 A CN201010193937 A CN 201010193937A CN 101937129 A CN101937129 A CN 101937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beam
light
scanning
optical scanner
bloc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39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37129B (zh
Inventor
高桥广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M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Mit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M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37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37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371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5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 B41J2/471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using dot sequential main scanning by means of a light deflector, e.g. a rotating polygonal mirror
    • B41J2/47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and modulation of light using dot sequential main scanning by means of a light deflector, e.g. a rotating polygonal mirror using multiple light beams, wavelengths or colou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3Multibeam scanners, e.g.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or beam split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由反射光造成的图像缺陷的光学扫描装置。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壳体,并在所述壳体内具有:多个光源部,每个光源部射出作为第一光束的光束;偏转部,其将从多个光源部射出的多个第一光束偏转扫描为第二光束;扫描透镜,其配置在经偏转部偏转扫描的第二光束的各个光路上;以及遮光部件,其设置在偏转部和扫描透镜之间;其中,所述遮光部件遮挡由光源部射出的第二光束向所述扫描透镜入射时产生的反射光,所述遮光部件在第二光束的扫描方向上至少具有与第二光束的扫描区域相同的宽度,并朝着第二光束突出设置,并且具有与扫描线向同一方向弯曲的突出端部。

Description

光学扫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彩色激光打印机和数码彩色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光学扫描装置以及具有该光学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利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光学扫描装置,该光学扫描装置使基于输入的图像数据而被调制的光束扫描通过带电单元被均匀带电的感光鼓的表面。通过该光学扫描装置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被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后,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由此进行图像形成。
然而,随着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例如串列式的数码复印机或激光打印机已得到实用化。通常,串列式是指如下的方法,即:将四个感光鼓沿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排列配置,利用与各感光鼓对应的多个光学扫描装置同时进行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兵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等各种不同颜色的显影剂对这些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然后将这些调色剂图像经由中间转印带重叠转印到记录用纸上,由此获得彩色图像。
在这样的串列方式中,不管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都可以用相同的速度输出,因此有利于快速打印,但是当设置与四个感光鼓对应的四个光学扫描装置时,存在装置变大的问题。因此,近年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要求,提出了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其包括:多个光源,所述多个光源针对每种颜色设置,用于射出光束;一个旋转多角镜(polygonmirror),其使从光源射出的多个光束偏转;以及引导各光束的扫描透镜,该光学扫描装置将多个光束分别照射到不同的感光体上进行曝光扫描。
但是,在上述的光学扫描装置中,当偏转后的多个光束在到达各感光体之前通过扫描透镜时,光束在该扫描透镜的表面上反射而产生反射光、即眩光(flare),并且该眩光到达至其他感光鼓,从而引起图像缺陷。另外,当为了应对上述的小型化而利用一个旋转多角镜使多个光束偏转时,光学扫描装置的结构会变得更加复杂,特别容易受眩光的影响而产生图像缺陷。
因此提供了通过在载像体和扫描透镜之间的光束的扫描开始侧和结束侧分别设置遮光部件来以简单的结构防止眩光并提高图像品质的方法。
但是,在该方法中,虽能够遮挡扫描透镜的扫描方向两端处的眩光,但无法充分地遮挡在扫描方向中央部产生的眩光。该中央部的眩光主要是指光束入射到扫描透镜时所产生的反射光。另一方面,为了遮挡该中央部的眩光,如果仅配置遮光部件,则用于形成图像的本应到达感光鼓的光束也被遮住,从而可能造成图像形成产生缺陷。另外,虽也可以考虑通过在扫描透镜上实施镀膜(coating)等来减少眩光的产生量,但这可能会导致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遮挡由于被分配至被扫描面上的光束的入射而在扫描透镜上产生的反射光、从而可防止反射光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光学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壳体,并且在所述壳体内具有:多个光源部,每个光源部射出作为第一光束的光束;偏转部,其将从所述多个光源部射出的多个第一光束偏转扫描为第二光束;扫描透镜,其配置在经所述偏转部偏转扫描的所述第二光束的各个光路上;以及
遮光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偏转部和所述扫描透镜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光束的扫描线通过所述偏转部被弯曲成近似圆弧形状,所述遮光部件遮挡由至少一个所述光源部射出的第二光束向所述扫描透镜入射时产生的反射光,所述遮光部件在所述第二光束的扫描方向上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二光束的扫描区域相同的宽度,并朝着所述第二光束突出设置,并且具有与所述扫描线向同一方向弯曲的突出端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的串列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截面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内部的侧面图,其中示出了遮光肋和多角镜周围以及相对于多角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光路;
图5A和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图4中的相对于多角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光路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5A是从图4的上方观看的图,图5B是从与图4相同的方向观看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没有设置遮光部件时在扫描透镜中产生的眩光的光路的图;
图7A和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观看时形成为近似矩形形状的遮光肋与第二光束的扫描线以及眩光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其中,图7A是遮光肋的突出端部被配置在比第二光束的扫描光更靠下方的位置的图,图7B是遮光肋的突出端部被配置在比眩光更靠上方的位置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所使用的遮光肋与第二光束的扫描线以及眩光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所使用的遮光肋和多角镜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截面图,这里示出了串列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内部,从后述的中间转印带8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图1中为右侧)起依次配置了四个图像形成部Pa、Pb、Pc以及Pd。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与四种不同颜色(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的图像相对应设置,并分别通过带电、曝光以及显影等各步骤依次形成各色图像。
在该图像形成部Pa~Pd中配置有承载各种颜色可视图像(调色剂图像)的感光鼓(载像体)1a、1b、1c以及1d,中间转印带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邻接设置,该中间转印带8通过驱动单元(图中没有示出)的驱动而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在这些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被转印到在与各感光鼓1a~1d接触的情况下移动的上述中间转印带8上,然后通过二次转印辊9被转印到转印纸P上,转印纸P是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记录介质包括转印纸、OHP片、布、及其他可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转印部T包括中间转印带8、二次转印辊9以及后述的首次转印辊6a~6d。另外,转印后的调色剂图像在定影部7中被定影在转印纸P上,然后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从装置主体排出。对各感光鼓1a~1d的图像形成处理在使感光鼓1a~1d沿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进行。
将被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被收纳在配置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0下部的纸盒16内,并经由供纸辊12a以及套准辊对12b被运送至二次转印辊9。中间转印带8采用使用电介质树脂制成的片材、并通过将其两端部相互重叠接合成无端形状的带、或者没有接缝的(无缝)带。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部Pa~Pd进行说明。在旋转自如地配置的感光鼓1a~1d的周围以及下方设置有:使感光鼓1a~1d带电的带电器2a、2b、2c以及2d;对各感光鼓1a、1b、1c以及1d曝光图像信息的光学扫描装置4;在感光鼓1a~1d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3a、3b、3c以及3d;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的清洁部5a、5b、5c以及5d。
当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0连接的外部计算机向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00发送了图像数据时,首先,由带电器2a~2d使感光鼓1a~1d的表面均匀带电,接下来,由光学扫描装置4照射激光,从而在各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单元3a~3d中通过分别与各色调色剂对应的补给装置(图中没有示出)分别填充有预定量的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各调色剂通过显影单元3a~3d被提供至感光鼓1a~1d,并通过静电吸附,形成与静电潜像对应的调色剂图像,其中该静电潜像是通过来自光学扫描装置4的曝光而形成的。
并且,在以预定的转印电压对中间转印带8赋予了电场之后,通过首次转印辊6a~6d将感光鼓1a~1d上的青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从而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这些四色调色剂图像以为了形成全色图像而预先设定的预定的位置关系形成。然后,通过清洁部5a~5d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a~1d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8架设在上游侧的运送辊10和下游侧的驱动辊11上,并且随着驱动辊11基于驱动电机(未图示)的旋转,中间转印带8开始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随着中间转印带8的旋转,转印纸P从套准辊12b以预定的定时被送入与中间转印带8邻接设置的二次转印辊9和中间转印带8之间的二次压印(nip)部,然后在二次压印部全色图像被转印到转印纸P上。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被运送至定影部7。
被运送至定影部7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辊对13被加热、加压,从而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转印纸P的表面上,形成全色图像。形成了全色图像的转印纸P通过向多个方向分岔的分岔部14被分配至不同的运送方向。当只在转印纸P的单面上形成图像时,直接通过排纸辊对15被排出到排纸盘17。
另外,当在转印纸P的双面上形成图像时,通过了定影部7的转印纸P通过分岔部14被送入纸张运送路18,然后以将图像面翻过来的状态再次被运送到二次压印部。然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下一个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9被转印到转印纸P的没有形成图像的面上,转印纸P被运送到定影部7,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转印纸P上,然后转印纸P被排出到排纸盘17。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该内部结构的侧截面图(图2中的AA’截面)。在图2中省略了对平面反射镜47a~47d的图示。如图2和图3所示,光学扫描装置4具有壳体48,在壳体48的底面48a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多角镜(偏转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多角镜44由在侧面上具有六个偏转面44a的正六边形旋转多角镜构成,其通过多角形马达(polygon motor)51以预定的速度以旋转轴44b为中心旋转。
另外,在壳体48的前面侧(图2的下侧)端部附近沿着图2的左右方向配置有四个光源部40a~40d。光源部40a和40b在图2中被记为一个,但其实在副扫描方向(纸面方向)上重叠,光源部40c和40d在图2中被记为一个,但其实在副扫描方向(纸面方向)上重叠。光源部40a~40d由LD(激光二极管)构成,并射出基于图像信号进行光调制后的光束(激光)D1~D4。
在光源部40a~40d与多角镜44之间,与各光源部40a~40d相对应地设置有四个准直透镜41、以及用于调节通过准直透镜41之后的光束D1~D4的光路宽度的四个孔径(aperture)60。并且,在孔径和多角镜44之间配置有两个柱面透镜(cylindrical lens)42、两个弯折镜43。通过了孔径60的光束D1和D2分别通过一侧的柱面透镜42,并且通过了孔径60的光束D3和D4分别通过另一侧的柱面透镜42。一侧的弯折镜43将通过了一侧的柱面透镜42的光束D1和D2引导至多角镜44的偏转面44a,并且另一侧的弯折镜43将通过了另一侧的柱面透镜42的光束D3和D4引导至多角镜44的偏转面44a。与光源部40a和40b对应的准直透镜41、孔径60虽在图2中分别被记为一个,但其实在副扫描方向(纸面方向)上重叠,与光源部40c和40d对应的准直透镜41、孔径60虽在图2中分别被记为一个,但其实在副扫描方向(纸面方向)上重叠。
准直透镜41用于使从光源部40a~40d射出的光束D1~D4成为大致平行的光束,柱面透镜42只在副扫描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预定的折射力。另外,在壳体48内,第一扫描透镜(扫描透镜)45a与45b隔着多角镜44而相对配置,第二扫描透镜46a与46d隔着多角镜44而相对配置,并且第二扫描透镜46b与46c隔着多角镜44而相对配置。第一扫描透镜45a、45b和第二扫描透镜46a~46d具有fθ特性,使得通过多角镜44被偏转反射的光束D1~D4成像于感光鼓1a~1d(参照图1)上。另外,从多角镜44到感光鼓1a~1d为止的各光束D1~D4的光路上分别配置有平面反射镜47a~47d。
对如上构成的光学扫描装置4所进行的光束D1、D2的扫描动作进行说明。首先,从光源部40a、40b射出的光束D1、D2通过准直透镜41成为大致平行的光束,并且通过孔径60来调整光束D1、D2的光路宽度。接下来,将成为大致平行光束的光束D1、D2入射到柱面透镜42。入射到柱面透镜42的光束D1、D2在主扫描方向上保持平行光束的状态,在副扫描方向上聚光,并以此状态射出,从而在多角镜44的偏转面44a上形成为线条图像。此时,为了使得经多角镜44偏转的两个光束D1、D2的光路容易分离,使得这些光束D1、D2在副扫描方向上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到偏转面44a。
入射到多角镜44的光束D1、D2在通过多角镜44被等角速度偏转之后,通过第一扫描透镜45a被等速度偏转。经过了第一扫描透镜45a的光束D1通过配置在其光路上的平面反射镜47a、47b被折回,经过了第一扫描透镜45a的光束D2通过配置在其光路上的平面反射镜47a被折回。由此,光束D1和D2彼此分离。然后,光束D1入射到第二扫描透镜46a,光束D2入射到第二扫描透镜46b,并通过第二扫描透镜46a、46b被等速度偏转。然后,被等速度偏转后的光束D1、D2通过配置在各自的光路上的平面反射镜47c而被折回,经过形成在壳体48的顶面48b上的窗口部49a、49b被分配至感光鼓1a、1b。
从光源部40c、40d射出的光束D3、D4也同样地在经过了准直透镜41和柱面透镜42之后,在多角镜44处被等角速度偏转,并通过第一扫描透镜45b被等速度偏转。然后,光束D3被平面反射镜47a折回,并且光束D4被平面反射镜47a、47b折回。由此,光束D3和D4彼此分离。然后,光束D3通过第二扫描透镜46c被等速度偏转,并且光束D4通过第二扫描透镜46d被等速度偏转。然后,通过最后的平面反射镜47c被折回,从形成在顶面48b上的窗口部49c、49d被分配至感光鼓1c、1d。
另外,在多角镜44和第一扫描透镜45a、45b之间设置有从壳体48的底面部48a向上方突出的遮光肋(遮光部件)70。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4中,在第一扫描透镜45a、45b处由通过多角镜44被偏转的光束D1、D4产生的眩光到达至多角镜44等。因此,由光束D1、D4产生的眩光难以到达隔着多角镜44而配置在相反侧的第一扫描透镜45b、45a。因此,遮光肋70只为了防止光束D2、D3的眩光而设置。
接下来,对用于防止由于光束D2、D3的入射而在第一扫描透镜45a、45b中产生的眩光到达至另一侧的第一扫描透镜45b、45a、即到达至感光鼓1c、1b的方法进行说明。以下,举例说明用于防止由于分配到感光鼓1c的光束D3的入射而在第一扫描透镜45b中产生的眩光到达至感光鼓1b的方法。对于光束D2和感光鼓1c之间的关系也完全一样。
另外,在光束D3中,将入射到多角镜44的光束D3作为第一光束D3a、将在多角镜44上偏转后的光束D3作为第二光束D3b(参照图4、图5A和图5B)。另外,对于光束D2也一样,可以将入射到多角镜44的光束D2作为第一光束D2a(图中没有示出),将在多角镜44上偏转后的光束D2作为第二光束D2b(参照图6)。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的内部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遮光肋和多角镜周围以及相对于多角镜的第一光束D3a和第二光束D3b的光路。图5A是示意性地示出从图4的上方观看图4中的相对于多角镜的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光路时的局部放大图,图5B是从与图4相同的方向观看时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没有设置遮光部件时在扫描透镜中产生的眩光的光路的图。
图7A和图7B是示意性地示出从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观看时形成为近似矩形形状的遮光肋与第二光束的扫描线以及眩光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其中,图7A是遮光肋的上端部被配置在比扫描光更靠下方的位置的图,图7B是遮光肋的上端部被配置在比眩光更靠上方的位置的图。对于与图2和图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标记并省略说明。在图4和图5B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光束D3a(用虚线表示)示意性地表示在与第二光束D3b(用实现表示)相同的平面上。
如图4、图5A以及图5B所示,第一光束D3a相对于偏转面44a从上方入射,并且在偏转面44a偏转后的第二光束D3b朝着下方行进。所述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通过偏转面44a的旋转而弯曲成向上方突出的近似圆弧形状(参照图7A和图7B、图8)并入射到第一扫描透镜45b。另外,当第二光束D3b入射时在第一扫描透镜45b的内侧透镜面上反射,并主要在扫描方向(参照图4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图7A和图7B、图8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产生反射光(眩光)。
这里,扫描线的形状是指扫描线的副扫描方向(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形状,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弯曲成近似圆弧形状是指该扫描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形状被弯曲成近似圆弧形状。当在多角镜44和第一扫描透镜45b之间没有设置遮光部件70时,如图6所示,在第一扫描透镜45b产生的眩光F经过多角镜44的下方并入射到第一扫描透镜45a,然后到达感光鼓1b。其结果是,影响第二光束D2b在感光鼓1b上形成静电潜像,可能产生图像缺陷。
这里,考虑如图7A和图7B所示那样在多角镜44和第一扫描透镜45b之间形成了遮光肋68的情况,该遮光肋68在从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从附图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形成为近似矩形形状。如图7A所示,如果将遮光肋68的上端部68a的高度设定成不会妨碍第二光束D3b入射到第一扫描透镜45b的高度,即设定成比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两端部低的高度L,则无法遮挡眩光F。
另外,如图7B所示,如果将遮光肋68的上端部68a的高度设定成可遮挡眩光F的高度,就能够防止眩光F到达至第一扫描透镜45a(参照图6)。但是,由于也遮挡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的扫描方向两端部,因此与该两端部对应的第二光束D3b无法入射到第一扫描透镜45b(参照图4、图6),也无法到达感光鼓1c。其结果是,图像形成产生问题。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所使用的遮光肋与第二光束的扫描线以及眩光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对于与图4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考标记,并省略说明。
因此,如图8所示,在多角镜44和第一扫描透镜45b之间设置了遮光肋70,该遮光肋70在从与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图8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图4的左右方向)观看时上端部(突出端部)70a向与第二光束D3b相同的方向弯曲。遮光肋70在扫描方向上被形成为与第二光束D3b的扫描区域大致相同的长度。
另外,遮光肋70从壳体48的底面部48a向上并朝着第二光束D3b突出。即,在多角镜44的旋转轴44b的轴向上,从相对于第二光束D3b的与第一光束D3a相反的一侧朝着第二光束D3b侧突出(参照图4)。另外,遮光肋70的上端部70a被形成为与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具有相同中心的近似圆弧形状。另外,上端部70a沿第二光束D3b的行进方向倾斜(参照图4)。
如上所述,通过使遮光肋70的上端部70a与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向同一方向弯曲,不会妨碍第二光束D3b入射到第一扫描透镜45b。并且,通过将遮光肋70靠近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配置,能够遮挡由于第二光束D3b的入射而在第一扫描透镜45b产生的眩光F。由此,能够有效地遮挡眩光F,并且能够防止由于眩光F而产生图像缺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上端部70a形成为中心与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的中心相同的近似圆弧形状。因此,能够通过遮光肋70更加靠近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来在扫描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内减小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与上端部70a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遮挡眩光F。
上述上端部70a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为上述实施方式。但是,如果上端部70a的曲率半径比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的曲率半径过大,则可能无法充分遮挡在扫描方向中央部产生的眩光F。另一方面,如果过小,则在扫描方向两端部产生了眩光F时,可能无法充分遮挡眩光F。因此,可以考虑例如上述观点来适当地设定上端部70a的形状。
另外,遮光肋70只要至少横跨第二光束D3b的扫描区域形成既可,其在扫描方向上的宽度并不特别限定。这里,虽然将该宽度设定成与第二光束D3b的扫描区域大致相同的长度,但此外也可以将遮光肋70形成为在扫描方向上比第二光束D3b的扫描区域更宽的近似矩形形状、并使得上端部70a中与扫描区域相当的部分如上述那样弯曲等。
这里,虽然使上端部70a沿第二光束D3b的行进方向倾斜,但此外也可以将上端部70a形成为近似水平等。另外,遮光肋70的厚度也不特别限定,只要根据装置结构等适当设定既可。另外,上端部70a和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之间的间隔也不特别限定,可适当进行设定,以便不遮挡第二光束D3b且能够遮挡眩光F。
另外,在多角镜44与第一扫描透镜45b之间的遮光肋70的配置位置并不特别限定,只要遮光肋70不遮挡第二光束D3b且能够遮挡眩光F既可,所述配置位置可根据装置构成等来适当设定。这里,与壳体48分开独立地形成了遮光肋70,但遮光肋70也可以与壳体48一体地形成。
另外,可以通过初步实验等来预先调查例如第二光束D3b的扫描线的弯曲状态、第二光束D3b相对于多角镜偏转面44a的反射角度、眩光F的发生情况等,并基于该实验结果来适当地设定上述的遮光肋70的形状、配置等。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所使用的遮光肋和多角镜的顶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遮光肋70形成为以多角镜44的旋转轴44b为中心并且半径为R的近似圆弧形状。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多角镜44的周边,由于多角镜44高速旋转而产生热量。所产生的热量随着多角镜44的旋转而以多角镜44的旋转轴44b为中心沿着近似圆形的轨迹移动。但是,如果所述热量的流动被扰乱,就会导致热量滞留等,从而冷却效率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遮光肋70形成为以多角镜44的旋转轴44b为中心并且半径为R的近似圆弧形状。由此,能够避免在多角镜44周边产生的热量的流动受阻,并且能够防止多角镜44周边的冷却效率降低。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多角镜44和感光鼓1a~1d之间的各光路上配置了第一扫描透镜45a、45b和第二扫描透镜46a~46d,但也可以只设置第一扫描透镜45a、45b,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扫描透镜。另外,反射镜47a~47d等的数量或配置可根据光路构成等适当设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遮挡由光束D2、D3引起的眩光的遮光肋70,但是,在由光束D1、D4引起的眩光向第一扫描透镜45b、45a入射并到达感光鼓1d、1a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从上方(壳体48的顶面48b侧,参照图3)朝着在多角镜44上偏转的光束D1、D4向下突出的遮光肋7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扫描装置4被构成为四光束方式,即:在壳体48的大致中央配置多角镜44,将光束D1、D2与D3、D4偏转到相反的方向上。并且,被偏转到相同方向的光束D1与D2、以及光束D3与D4分别被分离,并被分配到感光鼓1a~1d上。但是,本发明的光学扫描装置不限于这样的四光束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多光束方式的光学扫描装置中。
例如,也可以将光学扫描装置构成为两光束方式,即:将光束D1和D2(或者D3和D4)偏转到相反的方向上,并分配到感光鼓1a、1b(或1c、1d)上。此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配置两个光学扫描装置4既可。

Claims (10)

1.一种光学扫描装置,包括壳体,并且在所述壳体内具有:
多个光源部,每个光源部射出作为第一光束的光束;
偏转部,其将从所述多个光源部射出的多个第一光束偏转扫描为第二光束;
扫描透镜,其配置在经所述偏转部偏转扫描的所述第二光束的各个光路上;以及
遮光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偏转部和所述扫描透镜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光束的扫描线通过所述偏转部被弯曲成近似圆弧形状,
所述遮光部件遮挡由至少一个所述光源部射出的第二光束向所述扫描透镜入射时产生的反射光,所述遮光部件在所述第二光束的扫描方向上至少具有与所述第二光束的扫描区域相同的宽度,并朝着所述第二光束突出设置,并且具有与所述扫描线向同一方向弯曲的突出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端部被形成为与所述扫描线具有相同中心的近似圆弧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扫描透镜隔着所述偏转部相对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光束在副扫描方向上分别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到所述偏转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在至少一个所述光源部中,第一光束相对于所述偏转部从上方入射,第二光束相对于所述偏转部向下方被偏转扫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部件从所述偏转部的上方向下突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部件被形成为以所述偏转部的旋转轴为中心的近似圆弧形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端部沿着所述第二光束的行进方向倾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部件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二光束的扫描区域大致相同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扫描装置,其中,
所述遮光部件与所述壳体部一体地形成。
CN201010193937.7A 2009-06-29 2010-05-28 光学扫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71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3173A JP5150568B2 (ja) 2009-06-29 2009-06-29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3173 2009-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37129A true CN101937129A (zh) 2011-01-05
CN101937129B CN101937129B (zh) 2012-09-05

Family

ID=43380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393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37129B (zh) 2009-06-29 2010-05-28 光学扫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28414A1 (zh)
JP (1) JP5150568B2 (zh)
CN (1) CN1019371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7932A (zh) * 2019-05-10 2020-11-10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32500A (zh) * 2021-03-24 2021-11-09 株式会社未来 输出光和声音的耳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61507B2 (ja) * 2011-02-28 2015-0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63029B2 (ja) * 2011-05-25 2016-02-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525258B2 (ja) * 2015-06-15 2019-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3680A (ja) * 2000-09-27 2002-04-09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55996A1 (en) * 2004-09-13 2006-03-16 Tomoaki Suga Beam scanning device with light blocking member
CN1790091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08724A (zh) * 2005-08-04 2007-02-07 株式会社东芝 光束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49477A (zh) * 2006-09-19 2008-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扫描装置,遮光材料,遮挡亮光的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299094A (zh) * 2007-05-01 2008-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3652B2 (ja) * 2003-06-13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式光学装置
JP5219549B2 (ja) * 2008-02-22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03680A (ja) * 2000-09-27 2002-04-09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55996A1 (en) * 2004-09-13 2006-03-16 Tomoaki Suga Beam scanning device with light blocking member
CN1790091A (zh) * 2004-12-15 2006-06-21 株式会社理光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08724A (zh) * 2005-08-04 2007-02-07 株式会社东芝 光束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149477A (zh) * 2006-09-19 2008-03-26 株式会社理光 光学扫描装置,遮光材料,遮挡亮光的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299094A (zh) * 2007-05-01 2008-11-05 佳能株式会社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17932A (zh) * 2019-05-10 2020-11-10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1917932B (zh) * 2019-05-10 2022-08-30 夏普株式会社 光扫描装置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13632500A (zh) * 2021-03-24 2021-11-09 株式会社未来 输出光和声音的耳机
CN113632500B (zh) * 2021-03-24 2022-10-18 株式会社未来 输出光和声音的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50568B2 (ja) 2013-02-20
US20100328414A1 (en) 2010-12-30
JP2011008133A (ja) 2011-01-13
CN101937129B (zh)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36267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062943B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JP4922118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6397A (ja)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79089A1 (en) Multi-beam scanner, multi-beam scanning method, synchronizing beam detect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4528B (zh) 多光束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130147895A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scanning method
CN101937129B (zh) 光学扫描装置
US20070013763A1 (en) Laser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288366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313906B1 (en) Multibeam scanning device
JP5862153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42432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863A (ja) 光走査装置・光書込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US6642951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used in a tandem system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091966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712709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2945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03346B2 (ja)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0971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20197180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64948A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898605B2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20025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09687B2 (ja) 走査光学系、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