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0313A -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0313A
CN111910313A CN202010807147.7A CN202010807147A CN111910313A CN 111910313 A CN111910313 A CN 111910313A CN 202010807147 A CN202010807147 A CN 202010807147A CN 111910313 A CN111910313 A CN 111910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tton
polyester
roll
roller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071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宜军
杨洋
乐荣庆
苏旭中
邵国东
顾仁发
张连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Double Great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Double Great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Double Great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Double Great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0714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03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0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031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1Natural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2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将分别经开清棉、梳棉、预并制得的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经条卷工序制得涤棉混合卷,再将涤棉混合卷经并卷工序制得涤棉卷,将涤棉卷依次经精梳、两道并条、粗纱、细纱制得单染涤棉混纺纱。本发明在将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进行合并时先将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进行两次并卷,以此实现了两种纤维在精梳前的两次混合,从而大大提高涤纶与棉纤维混和均匀度,改善混合效果,有效减少单染涤棉纱线布面的横条,且两种纤维在均匀混合后共同进行精梳,可减少布面粗节棉结疵点等问题。该工艺对原棉质量要求严苛程度低,使用的原棉等级可降低至3~4级。

Description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单染混纺纱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单染涤棉纱线是指涤棉纱线在织成织物后进行染色时只染其中的一种纤维,这样织物印染后布面出现留白效果,其风格鲜明,同时也节省了染色的成本,制成服装等成品时尚性较强。
常规单染涤棉混纺纱线生产加工方法是涤纶、棉分别经过清花、梳棉工序制成生条,棉生条再经预并、条并卷工序制成精梳棉条,涤纶生条经过预并工序制成预并条,然后精梳棉条与涤纶预并条在并条工序经过三道混合制成粗纱、细纱,最后经自动络筒工序形成成品。该工艺加工过程中,条子中的原有纤维疵点不易去除,经织造染整形成的单染涤棉混纺纱线布面疵点一般难以通过人工修布消除,成品制作过程中只有通过裁剪剔片或降等使用,其质量赔偿风险远高于其他品种的纱线。另外,单染涤棉混纺纱线对原料质量、混纺比例、定量偏差、条干均匀度、千米纱疵、捻不匀、毛羽、棉结、10万米纱疵以及空气捻接器接头质量、油污纱、煤灰纱及异纤个数等的要求相对其他品种高。所以对于涤棉混纺单染纱线的设计,要做到全面综合的考虑,合理制定工艺路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对原棉质量要求不严苛,还可减少布面疵点的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将分别经开清棉、梳棉、预并制得的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经条卷工序制得涤棉混合卷,从而实现两种纤维的第一次混合,而后将涤棉混合卷经并卷工序制得涤棉卷,从而实现两种纤维的第二次混合,将涤棉卷依次经精梳、两道并条、粗纱、细纱制得单染涤棉混纺纱。
本发明在将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进行合并时不是直接进入并条、粗纱和细纱工序,而是先将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进行两次并卷,以此实现了两种纤维在精梳前的两次混合,从而大大提高涤纶与棉纤维混和均匀度,改善混合效果,有效减少单染涤棉纱线布面的横条,且两种纤维在均匀混合后共同进行精梳,可减少布面粗节棉结疵点等问题。该工艺对原棉质量要求严苛程度低,使用的原棉等级可降低至3~4级。
进一步地,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涤、棉的混合均匀度,本发明在所述条卷工序中并合后的涤纶预并条和棉预并条在导条罗拉的引导下进入到牵伸罗拉,在牵伸罗拉的作用下拉伸变细后形成涤棉混合网,涤棉混合网经紧压辊压紧后得到涤棉混合卷。通过压紧可防止粘卷,棉卷罗拉由电机带动转动从而带动棉卷筒转动,从而将制得的涤棉混合卷卷绕在棉卷筒上,从而实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第一次的横向的混合。
在所述并卷工序中,将涤棉混合卷卷绕在棉卷筒上,棉卷筒放置在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棉卷罗拉上,由转动的棉卷罗拉带动棉卷筒转动,实现棉卷筒上的涤棉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下来的涤棉混合卷进入到牵伸罗拉组内进行牵伸,经牵伸后得到涤棉混合网,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上的棉卷筒上退绕下来的涤棉混合卷分别经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进行90°的转向,两者转向后再经底部弧形板输入进入到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之间进行按压,从而实现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牵伸输出的涤棉混合网的纵向按压混合,同时位于左侧的输送部分的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支架输出的涤棉混合网与位于右侧的输送部分的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支架输出的涤棉混合网也进行相互的纵向按压混合,经3个输送部分输送过来的涤棉混合网依次经紧压罗拉组的第一紧压罗拉和第二紧压罗拉按压后形成涤棉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一、制备线密度为18.5tex、JC/T混纺比为50/50的涤/棉混纺单染纱:
1、配棉:
棉纤维配棉原则:选用3.5级棉。
配棉的原则讲究质量第一、全面安排、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吃透两头、合理调配;质量第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就是要处理好质量与节约用棉的关系,在生产品种多的基础上,根据质量要求不同,既能保证重点品种的用棉,又能统筹安排;瞻前顾后就是充分考虑库存原棉,车间半成品,原棉采购的各方面情况,保证供应;细水长流就是要尽量延长每批原棉的使用期,力求做到多唛头生产,至少为6-8个唛头;吃透两头,合理调配就是要及时摸清用棉趋势和原棉质量,随时掌握产品质量反馈信息,机动灵活,精打细算的调配原棉;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排成几队,把产地、技术指标相对接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以便当一个批号的原棉用完以后,用同一个队中的另一个批号的原棉接替上去,使正在使用的原棉的特性无明显变化,达到稳定生产和保证成纱质量的目的,为此,原棉排队应遵循以下几点:①主体成分: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稳定,在配棉中一般有意识的安排几个批号技术指标相对接近的原棉作为主体成分,以产地为主体,主体成分占总配棉的70%以上,以避免品质特好或特差的原棉混用过多,但是由于原棉的性能是很复杂的,在具体生产中,如果很难用一队原棉作为主体成分时。因此采用几批原棉,同时注意使用时不要出现双峰接批现象。②队数和混用百分比:队数和混用比有直接的关系,队数多,混用比小,队数少,混用比就大,队数过多时,生产管理难度较大,还容易造成混棉不匀,队数过少时,混用比较大,当接批时容易造成原棉性能的较大差异,确定队数时,首先知道混棉加工方式,如果采用人工小批量生产,队数最好要少,不超过4队,抓棉机混棉时增加到6-9队;其次确定队数还要考虑总投入原棉的数量多少,棉纱属于小批次生产时,队数不易过多,再者确定队数还要考虑原棉的产地、品种、质量指标等因素,原棉产地轧花厂多,品种多,质量差异大时队数易多,最后确定队数还要考虑产品的品种和要求,如产品的色泽要求较高时,队数易多,成纱质量波动较大时,队数也要多一些,当队数确定以后,根据原棉的质量情况和成纱质量要求确定各种原棉混用百分比,为了减少成纱质量的波动,最大混用比25%。
涤纶纤维配棉原则:选择疵点含量控制在1mg/100g以内涤纶,纤维断裂强度变异系数在20%以内,纤维染色性能一致性好。
2、开清棉:
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FA002圆盘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棉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经SFA035E混开棉机将抓取的棉纤维进行混合和开松,经FA106型豪猪式开棉机对棉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YQ600H异纤清除机对其中的非棉纤维进行识别和分离清除,经SF161A振动给棉机对棉纤维进行振动开松,且在振动中实现棉纤维的均匀输送,经A076F单打手成卷机将均匀输送的棉纤维制成均匀的棉卷。
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FA002圆盘抓棉机进行按照混配比例的抓取,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涤纶纤维的初步开松和混合,经SFA035E混开棉机将抓取的涤纶纤维进行混合和开松,经FA106E梳针打手开棉机对涤纶纤维进行进一步的开松和除杂,经SFA161A振动给棉机对涤纶纤维进行振动开松,且在振动中实现涤纶纤维的均匀输送,经A076E单打手成卷机将均匀输送的涤纶纤维制成均匀的涤纶卷。
开清棉过程中,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度:由于原棉和合成纤维的性能不同,以及原料的色泽存在差异,要充分混合原料,使纤维混和后达到预期的要求,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调整抓包机的工艺,做到勤抓少抓,使抓去的纤维快而松,通过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提高其开松度,由于混和是以必要的开松为前提的,故应提高开清棉工序的开松效果,以提高原料的混合均匀度,改善棉卷的纵横向均匀度;充分的开松和除杂:在不损伤纤维的前提下,把原料分解为较松和较小的纤维束,在开松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降低杂质的破裂程度,尽量避免杂质和纤维间的粘附性增加,有利于进一步除杂,要尽量去除杂质,特别是大杂,在落杂的同时,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落棉率。
提高棉卷的均匀度措施:为减少纺纱过程中静电的不利影响,涤纶纤维先经过加油给乳处理,并定期清除油污,同时为确保输入纤维流顺利通行,要增强通道光滑程度,改善粘花现象,适当增加自动混棉机棉箱的纤维量,有利于原料均匀混合和均匀顺利输出,改善棉卷或涤纶卷的均匀度;防治粘卷,提高正卷率:粘卷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棉卷的质量,而且还影响世纪生产过程中生条的重量不匀率,同时还会因绕锡林而损坏针布,因此,必须积极设法防止,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增大上下尘笼的凝棉比例、增加紧压罗拉的压力,同时在采用在棉卷或涤纶卷中夹棉粗纱或涤纶粗纱、或者棉条或涤纶条的方法,确保最终的成卷均匀,以获得结构良好的棉卷或涤纶卷。
3、梳棉:
将棉卷经FA231型梳棉机的细致开松、梳理、除杂、成条制成棉条。
将涤纶卷经FA231型梳棉机的细致开松、梳理、除杂、成条制成涤纶条。
梳棉工序采用“强分梳、轻定量、低速度、多回收、小张力、好转移、快转移、小加压、紧隔距、强分梳、通道光洁畅通、防堵塞、大速比、合适的隔距、五锋一准”的工艺原则。
梳棉过程中,高产高速:普通梳棉机提高产量会引起分梳不足,为解决分梳不足的问题,通过在刺辊、锡林上附加分梳元件来解决,刺辊和锡林是梳棉机的主要梳理机件,所以在合理选择刺辊速度,确保刺辊对纤维的损伤程度降低的前提下,提高分梳和除杂效能,保证纤维良好的分梳度,提高棉网质量,通过提高锡林速度和产量,以改善成纱质量。采用紧隔距:在梳棉针布状态保持良好的前提下,刺辊和锡林间采用适当的紧隔距和较大的速比,从而有利于纤维由刺辊向锡林转移,可以减少纤维返花和棉结的产生。锡林与盖板采用紧隔距,可提高分梳效果;适当减小锡林与道夫的隔距,能提高道夫的转移率,使锡林针面负荷降低,有利于纤维的转移和梳理。采用适当的定量:由于单位时间输出纤维量大,故道夫采用速度大,生条定量大,但过重的生条定量不利于梳理、除杂和纤维的转移,生条定量与成条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在加工涤纶时,因条子蓬松,容易堵塞喇叭口和圈条斜管,不利于梳理除杂和转移,直接影响成条质量,因此采用适当的定量设置;合理选配针布:梳棉机是依靠针布对纤维进行梳理的,合理选配和使用针布,有利于提高纤维的转移率、改善梳理、减少结杂和提高生条的质量,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纤维的种类、梳棉机的产量、设备状态等情况,选择性能不同的新型高性能针布,并注意锡林针布与刺辊、盖板、道夫以及刺辊、锡林上附加分梳元件针布的配套,选择针布时以锡林不缠绕纤维、生条结杂少和棉网清晰度好为主要依据;协调关系:协调好开松度、除杂效率、棉结增长率和短绒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梳棉机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纤维开松度差,除杂效率低,短绒和棉结的增长率也低,提高开松度和除杂效率,往往短绒和棉结也呈增长趋势,要充分发挥刺辊部分的作用,注意给棉板工作面长度和除尘刀工艺配制,在保证一定开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纤维的损伤和断裂;除杂分工:梳棉机上宜后车肚多落,抄斩花少落,根据原棉含杂内容和纤维长度合理制定梳棉机后车肚工艺,充分发挥刺辊部分的预梳和除杂效能。
梳棉工艺参数:制备棉条时,盖板速度201mm/min,给棉板-刺辊隔距0.23mm,锡林盖板隔距0.20mm*0.18mm*0.18mm*0.20mm,出条速度80m/min。制备涤纶条时,盖板速度79mm/min,给棉板-刺辊隔距0.25mm,锡林盖板隔距0.25mm*0.23mm*0.23mm*0.25mm,出条速度120m/min。
4、预并条:
选用FA306A并条机,将棉条经一道预并条制得棉预并条,通过预并条的牵伸拉细,使得棉条中的纤维伸直度提高,通过牵伸拉细后的重新并合使得棉条的条干均匀度改善。
选用FA306A并条机,将涤纶条经一道预并条制得涤纶预并条,通过预并条的牵伸拉细,使得涤纶条中的纤维伸直度提高,通过牵伸拉细后的重新并合使得涤纶条中的条干均匀度改善。
5、条卷:
采用条卷机,将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经条卷制得涤棉混合卷。
条卷机包括喂入部分、牵伸部分、成卷部分,喂入部分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呈轴对称的前后排列分布,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包括导条辊,导条辊为圆柱形的实心结构,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导条辊之间的间距由左往右逐渐增大,在导条辊上设置有导条压辊,导条压辊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导条压辊的数量为8~12,在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导条辊的下部放置有条筒,在条筒内卷绕有棉预并条或者涤纶预并条,条筒的数量为8~12,条筒的数量与导条压辊的数量相同,在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之间设置有V形导条板,V形导条板为V形结构的弧形板,弧形板为向下凸的弧形结构,沿着V形导条板的前测和后侧分别设置有转向销,前测转向销的数量和后侧转向销的数量相同且均为8~12,转向销的数量与导条压辊的数量相同,牵伸部分包括导条罗拉、牵伸罗拉、压紧罗拉,牵伸部分位于V形导条板的右侧,牵伸罗拉位于导条罗拉和压紧罗拉的中间,牵伸罗拉的数量为2~4列,牵伸罗拉的牵伸倍数为1.1~1.5,成卷部分包括棉卷罗拉,棉卷罗拉包括前棉卷罗拉和后棉卷罗拉,在前棉卷罗拉和后棉卷罗拉上放置有棉卷筒,棉卷罗拉由电机带动转动从而带动棉卷筒转动。
使用时,将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分别卷绕在条筒内,条筒分别放置在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导条辊的下部,其中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的数量根据最终混纺纱中的涤纶和棉的混纺比决定,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由条筒引出后,经导条辊与导条压辊的按压后引导输出,引导输出的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随后经转向销上的半圆周的缠绕后实现90°的转向,转向后的涤纶预并条和棉预并条随后在向下凸的弧形结构内进行平行排列,从而实现涤纶预并条和棉预并条的并合,并合后的涤纶预并条和棉预并条在导条罗拉的引导下进入到牵伸罗拉,在牵伸罗拉的作用下进行略微的拉伸变细后形成涤棉混合网,涤棉混合网经紧压辊压紧后得到涤棉混合卷,通过压紧可防止粘卷,棉卷罗拉由电机带动转动从而带动棉卷筒转动,从而将制得的涤棉混合卷卷绕在棉卷筒上,从而实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第一次的横向的混合。
6、并卷:
将涤棉混合卷经并卷制得涤棉卷,并卷采用并卷机,并卷机包括喂入部分、输送部分、并合部分,喂入部分包括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呈轴对称的前后排列分布,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3个,3个前喂入装置呈左右平行排列,3个后喂入装置呈左右平行排列,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结构完全相同,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包括棉卷罗拉,棉卷罗拉包括第一棉卷罗拉和第二棉卷罗拉,棉卷罗拉由电机带动转动,在棉卷罗拉上放置有棉卷筒,在棉卷筒上缠绕涤棉混合卷,在棉卷罗拉的前部设置有牵伸罗拉组,牵伸罗拉组的数量在3-4之间,输送部分的数量为3个,3个输送部分呈左右平行排列,输送部分包括曲面导板,曲面导板包括底部弧形板,在底部弧形板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的底部均与底部弧形板的上部固定连接,前弧形板的上部伸向前喂入装置、后弧形板的上部伸向后喂入装置,在底部弧形板的下部设置有输送罗拉,输送罗拉包括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底部弧形板的下部与输送上罗拉固定连接,并合部分包括紧压罗拉组,紧压罗拉组包括第一紧压罗拉和第二紧压罗拉,紧压罗拉组位于输送部分的右侧,在紧压罗拉的右侧设置有成卷罗拉组,成卷罗拉组包括第一成卷罗拉和第二成卷罗拉,成卷罗拉组由电机带动转动,在成卷罗拉组上放置有棉卷筒,电机带动成卷罗拉组转动,继而带动棉卷筒同步转动。使用时,将涤棉混合卷卷绕在棉卷筒上,棉卷筒放置在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棉卷罗拉上,电机带动棉卷罗拉转动继而带动棉卷筒转动,继而实现棉卷筒上的涤棉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下来的涤棉混合卷进入到牵伸罗拉组内进行牵伸,经牵伸后得到涤棉混合网,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上的棉卷筒上退绕下来的涤棉混合卷分别经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进行90°的转向,两者转向后再经底部弧形板输入进入到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之间进行按压,从而实现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牵伸输出的涤棉混合网的纵向按压混合,同时位于左侧的输送部分的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支架输出的涤棉混合网与位于右侧的输送部分的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支架输出的涤棉混合网也进行相互的纵向按压混合,经3个输送部分输送过来的涤棉混合网依次经紧压罗拉组的第一紧压罗拉和第二紧压罗拉按压后重新成涤棉卷,成卷罗拉由电机带动转动从而带动棉卷筒转动,从而将制得的涤棉卷卷绕在棉卷筒上,从而实现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第一次的纵向的混合。
并卷工艺参数:成卷号数69.6ktex,小卷长度300m,生产速度90m/min,主牵伸倍数6.46倍。
7、精梳:
将涤棉卷经精梳的细致的分梳从而实现短绒纤维的分离清除,并在分梳后通过牵伸拉细重新制得条状的涤棉精梳条,同时在分梳过程中实现细小杂质的分离清除,选用E65精梳机,遵循“重准备、少粘卷、把握定时定位、平衡落棉、缩小眼差、重加压、准咬合、两锋一准”的工艺设计原则。
精梳过程中,适当选择精梳的落棉率,精梳机落棉率的高低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关系,选择合理的精梳落棉率,能够提高精梳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精梳机的落棉率要根据涤棉卷的性能、所需加工的涤棉精梳条的内在质量、涤棉精梳小卷准备工艺、设备情况、纺纱的品种和成纱的质量要求而合理选择,同时注意平衡各眼的落棉,缩小眼差;体现新型精梳机的梳理作用,精梳机梳理作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所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要根据成纱品种和质量要求,合理选择新型精梳锡林的规格和种类,以充分发挥锡林和顶梳的梳理作用;保证精梳机的优质高产,为保证精梳机的优质高产,还必须注意正确调整各机构的安装定时、定位和各有关部件的隔距,选择适当的速度和集合器、喇叭口的规格,并合理选择有关牵伸分配和有效的加压量;使用表面硬度低、弹性好、湿润感好的胶辊,提高精梳条质量,使分离罗拉和分离胶辊组成的钳口对纤维的控制力稳定且均匀,通过采用表面不处理胶辊,改善精梳条干不匀率,提高成纱条干水平。
精梳工艺参数:精梳条号数4232tex,给棉长度5.2mm,落棉隔距10mm,顶梳渗透0.5mm。
8、并条:
将涤棉精梳条经两道并条制得涤棉熟条。
第一道并条中选用FA306并条机,第一道并条中采用6根第七步制得的涤棉精梳条共同喂入,经并条机的牵伸拉细、重新并合后制得纤维伸直度和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涤棉半熟条。
第二道并条中选用FA306并条机,第二道并条中采用6根涤棉半熟条共同喂入,经并条机的牵伸拉细、重新并合后制得纤维伸直度和条干均匀度改善的涤棉熟条。
并条工序遵循“合适的隔距、稳握持、强控制、匀牵伸、顺牵伸、多并合、重加压、轻定量、大隔距、低速度、防缠绕”的工艺设计原则,并条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牵伸形式,为了改善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提高并条的均匀度,在并条机上采用新型曲线前身,以代替直线牵伸;合理选择集合器和喇叭口,在并条机使用集合器,改善成纱质量、降低断头率、减少飞花和落棉、提高劳动生产率,正确选择喇叭口,能减少纱疵、提高产品质量;采用大卷装,采用大卷装有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半制品的接头次数,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自调匀整装置,在并条机采用短片段自调匀整装置,改善熟条的重量不匀率,降低细纱的重量不匀率,减少细纱断头率;优化工艺参数,确保熟条的质量,正确选择工艺参数,确保牵伸的稳定,提高牵伸效率,避免牵伸不开和出硬头等不良后果的产生,减小熟条的条干不匀率,降低重量不匀率;并条机使用新型胶辊专件,提高熟条质量,并条机牵伸胶辊要适应高速、高压和抗绕性的要求,由于硬度适当的高速胶辊,弹性大且恢复快,对须条的握持力较强,运转平稳,能明显改善熟条的条干水平,同样,在并条机上使用表面不处理胶辊生产半熟条和熟条,发现运转良好,不易绕花,对温湿度适应性强。
并条工艺参数:第一道并条号数4399tex,机械牵伸6.082倍,罗拉隔距10mm*16mm,出条线速度285m/min。第二道并条号数4379tex,机械牵伸6.182倍,罗拉隔距10mm*16mm,出条线速度285m/min。
9、粗纱:
选用FA458粗纱机,将涤棉熟条经粗纱机的牵伸拉细、加捻卷绕制得涤棉粗纱。
粗纱工序遵循“轻定量、大隔距、重加压、大捻度、小张力、中轴向和径向卷绕密度、小伸长、小后区牵伸、小钳口、适中的集合器口径”的工艺原则。
粗纱过程中,合理选择粗纱定量,根据熟条定量大小,并考虑细纱机的牵伸能力、细纱线密度和粗纱加工质量,合理选择粗纱的定量和总牵伸倍数,为了提高粗纱的均匀度,在粗纱机上应该采用新型牵伸装置,根据粗纱机的设计要求,将熟条加工成一定质量的粗纱,正确配置牵伸齿轮的齿数,牵伸倍数的设计要根据设备的牵伸能力和纱的特数要求,全面考虑;改善粗纱的均匀度,在牵伸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罗拉隔距和加压量,从而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改善条干均匀度;合理选择车速,粗纱机的速度正向高速发展,但过高的速度会使机械增加磨损,而且在粗纱断头时,容易增加纱疵;正确选择粗纱捻度,在设计粗纱的捻度时,不仅要考虑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半制品定量,而且还要兼顾粗纱捻度在细纱机牵伸过程中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提高粗纱的综合质量,合理选择工艺参数,确定合理的温湿度,尽最大程度提高粗纱的综合质量,向细纱机提供质量稳定的半制品,为最终生产质量优质的细纱做准备;使用弹性好、硬度低、胶料分散度高和胶辊,提高粗纱质量,与罗拉接触时具有较大的弧面,能有效地控制纤维,改善条干。
粗纱工艺参数:粗纱号数505tex,机械牵伸8.92倍,罗拉隔距12mm*28mm*35mm,捻系数88,钳口隔距7.5mm。
10、细纱:
选用EJM128K细纱机,将涤棉粗纱经细纱机的牵伸拉细、加捻卷绕制得单染混纺纱。
细纱工序遵循“大隔距、中捻度、重加压、中弹中硬胶辊、中速度、小后区牵伸、小钳口、合适的温湿度”的工艺设计原则。
细纱过程中,合理选择捻度,细纱捻度不仅直接影响成纱的强力、捻缩、伸长、光泽、手感和毛羽等质量指标,而且还影响细纱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和成品的服用性能等,同时也影响细纱机的产量和用电量等经济指标,因此,必须全面考虑,合理选择细纱捻度;使用新型纺纱专件,提高细纱质量,胶圈是纺纱牵伸的主要专件之一,在纺纱过程中的胶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档次,胶圈与成纱的条干、千米节结数量等质量指标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新型内外花纹胶圈能与纱条紧密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力界,形成强有力的握持钳口,显著减少千米节结数量,在配棉成分相同的条件下,在细纱机上采用表面不处理胶辊、附加压力棒隔距块、细纱机前后区压力棒上销零件,从而改善对纤维运动的控制,提高成纱质量。
细纱工艺参数:线密度18.5tex,机械牵伸29.606倍,捻系数340,罗拉隔距18mm*25mm,钳口隔距3.5mm,钢丝圈FO 3/0,锭子转速15262r/min。
11、络筒:
选用AUTO338自动络筒机,自动络筒机在导纱卷绕成形过程中,利用电子清纱器,切除严重影响纱线质量的疵点。对电子清纱工艺参数的棉结、短粗纱疵门限收紧。
具体络筒参数:槽筒线速1000m/min,清纱参数:N:3.6,DS:1.9,LS:1.9cm,DL:1.25cm,LL:30cm,–D:-22%,–L:25cm。
二、应用:
应用本生产工艺方法制成的涤棉单染纱线及布面质量好于常规工艺,本工艺方法形成的涤棉纱与常规工艺形成的涤棉纱的纱线及布面的各参数性能对比表如下:
品种:JC/T50/5018.5tex及其单染棉不染涤平布。
Figure 193234DEST_PATH_IMAGE001

Claims (3)

1.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分别经开清棉、梳棉、预并制得的棉预并条和涤纶预并条经条卷工序制得涤棉混合卷,再将涤棉混合卷经并卷工序制得涤棉卷,最后将涤棉卷依次经精梳、两道并条、粗纱、细纱制得单染涤棉混纺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条卷工序中并合后的涤纶预并条和棉预并条在导条罗拉的引导下进入到牵伸罗拉,在牵伸罗拉的作用下拉伸变细后形成涤棉混合网,涤棉混合网经紧压辊压紧后得到涤棉混合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并卷工序中,将涤棉混合卷卷绕在棉卷筒上,棉卷筒放置在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的棉卷罗拉上,由转动的棉卷罗拉带动棉卷筒转动,实现棉卷筒上的涤棉混合卷的主动退绕,退绕下来的涤棉混合卷进入到牵伸罗拉组内进行牵伸,经牵伸后得到涤棉混合网,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上的棉卷筒上退绕下来的涤棉混合卷分别经前弧形板和后弧形板进行90°的转向,两者转向后再经底部弧形板输入进入到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之间进行按压,从而实现前喂入装置和后喂入装置牵伸输出的涤棉混合网的纵向按压混合,同时位于左侧的输送部分的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支架输出的涤棉混合网与位于右侧的输送部分的输送上罗拉和输送下罗拉支架输出的涤棉混合网也进行相互的纵向按压混合,经3个输送部分输送过来的涤棉混合网依次经紧压罗拉组的第一紧压罗拉和第二紧压罗拉按压后形成涤棉卷。
CN202010807147.7A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Withdrawn CN1119103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7147.7A CN111910313A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7147.7A CN111910313A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0313A true CN111910313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84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07147.7A Withdrawn CN111910313A (zh) 2020-08-12 2020-08-12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031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0413A (en) * 1997-04-18 1999-09-14 Wellman, Inc. Spinning apparatus, method of producing yarns, and resulting yarns
CN103835040A (zh) * 2012-11-24 2014-06-04 大丰万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普梳涤棉混纺差别化留白、单染纱线的工艺
CN109629061A (zh) * 2019-02-18 2019-04-16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9989144A (zh) * 2019-04-30 2019-07-09 江南大学 单染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04544A (zh) * 2019-04-03 2019-07-12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梳混纺纱生产方法
CN110106592A (zh) * 2019-03-25 2019-08-09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混纺色织纱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0413A (en) * 1997-04-18 1999-09-14 Wellman, Inc. Spinning apparatus, method of producing yarns, and resulting yarns
CN103835040A (zh) * 2012-11-24 2014-06-04 大丰万达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普梳涤棉混纺差别化留白、单染纱线的工艺
CN109629061A (zh) * 2019-02-18 2019-04-16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106592A (zh) * 2019-03-25 2019-08-09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涤/棉混纺色织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04544A (zh) * 2019-04-03 2019-07-12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梳混纺纱生产方法
CN109989144A (zh) * 2019-04-30 2019-07-09 江南大学 单染纱的生产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梅自强: "《纺织辞典》", 31 January 2007, 中国纺织出版社 *
王昌宏: "单染涤棉混纺纱线的生产实践", 《上海纺织科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4190B (zh) 一种特高支纯棉精梳纱线及其纺制工艺
CN103305997B (zh) 一种纯棉高支纱包纱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55650B (zh) 高比例棉/锦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2517725A (zh) 天丝纤维纱线制备方法
CN105755622A (zh)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02061542A (zh) 一种有机棉莫代尔复合纱线的纺纱方法
CN110079909B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CN103215712A (zh) 超短细柔纤维聚绒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10093701B (zh) 松弛弹性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114753031B (zh) 莫代尔纤维、蚕蛹蛋白粘胶纤维紧密赛络纺混纺纱工艺
CN111910313A (zh) 一种单染涤棉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714246B (zh) 一种短流程纺纱方法
CN110042520B (zh) 涤/粘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42518B (zh) 保暖舒适性针织纱生产方法
CN110004546B (zh) 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3726152A (zh) 棉纱生产工艺
CN110067059B (zh) 复合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4836862A (zh) 一种涡流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US2809401A (en) Process of making worsted type yarn
CN105297233B (zh) 一种毛巾用超低捻度的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10714247B (zh) 一种高档环保纱生产方法
CN110820103A (zh) 一种纺制强捻纯涤纶纱的加工工艺
CN111218742B (zh) 一种抗菌铜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17809836U (zh) 可循环利用废生条的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紧密赛络纺生产线
CN112981633B (zh) 一种类马赛克效果的羊绒纱线织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